共和国战争全集视频:“悠”可以单独用作诗歌的韵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7:38:32

“悠”可以单独用作诗歌的韵脚
邓旺林

“悠”能否单独用作诗歌的韵脚?我曾撰文持肯定的意见。因为“悠”可以是一个单音词。而在古诗词中也有以它作为韵脚的例子,虽然不多。但无患子则持否定的意见。他的主要论据是:

1、“悠”字本身并无悠闲自在的意义,现代词典中这一义项系从“悠闲”得义,“闲”字因“悠”字修饰而得义“从容闲适”。

2、词的用法,主要是依从习惯。像“悠悠”、“茫茫”、“匆匆”、“迢迢”一类词,古人作品中俯拾即是,而独用者几乎没有。像“悠”字独用为韵脚的,全唐诗、全宋词中一例都无,足可证明这种用法是误用。

3、词典中对“悠”、“茫”等字的释义,是就其作为“词素”的语义而言,它们总是与别的词(或其自身)构成合成词而存在。因此,词典的释义不能成为这些字可以独用的依据。

我虽然不同意无患子先生的看法,但因当时手头没有词典可查,所以我只能保持沉默。现在经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普及版)等书以后,我更坚定地认为“悠”字是完全可以单独用作诗词的韵脚的。因为从这两部相对说来比较权威的辞书的解释来看,“悠”是一个可以自由运用的单音词,而并非只能作为词素。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凡例》说到:“1.本词典所收条目分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单字条目用比较大的字,多字条目按第一个字分列于领头的单字条目之下。2.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都有同形而分条的,情况如下:(a)关于单字条目。形同而音义不同的,分立条目,如'好’hao3(按:注音后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声调。下同)和'好’hao4……形同音同而在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也分立条目,在字的右肩上标注阿拉伯数字,如'按1’、'按2,'白1、'白2、'白3。……” 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对与“悠”相关的“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的解释: 1:(1)久;远:悠久 | 悠扬 2)闲适;闲散:悠闲|悠然。 2:〈口〉悠荡 【悠荡】、【悠忽】、【悠久】、【悠谬】、【悠然】、【悠闲】、【悠扬】(释义略)【悠悠】(1)长久;遥远 2)〈书〉众多(3)形容从容不迫 “悠悠自得”(4)〈书〉荒谬:“悠悠之谈”|“悠悠之论” 【悠悠荡荡】、【悠悠忽忽】、【悠远】、【悠着】(释义略) 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列出“悠1和“悠2来看,《现代汉语词典》也是很明确地把“悠1和“悠2都作为“词”来看待的。它们属于同形词(用相同的字形表示的不但意义不同,而且其意义之间看不出有任何联系的若干个词,叫做同形词)。如鲜花的“花”与花钱的“花”就是一对同形词。 我们再看看《辞海》的有关解释。

《辞海》的《凡例》第七条第二款提出:“多义的单字或复词用①、②、③分项,一义中需要分述的再用⑴⑵⑶分项,一律接排。”下面是《辞海》对“悠”、“悠悠”等词的解释: 悠:①忧思貌。《诗?周南?关睢》“优哉悠哉,辗转反侧” ②远;长。《晋书?凉武昭王传》:“江山悠隔”;杜甫《龙门》诗“往还时屡改,川水日悠哉。”③闲适貌。陶潜《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④随风飞起貌。张衡《东京赋》“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薛综注:纷,盛也;悠,从风貌;容裔,高低之貌;焱,火花也。言风鼓动旌旗,纷纭盛乱,如火花之飞起。悠扬、悠远、悠闲、悠忽、悠谬”(释义略) 悠悠:?忧思貌?遥远;长久?旌旗下垂貌?悠闲自在?众多貌?悠谬;荒谬。(具体举例略)

为了进一步说明“悠”可以具有“词”的资格和身份,下面我们再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对下面这些字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倜:见下(【倜傥】【俶傥】,【倜然】)。傥:同“倘”。见“倜傥”。窈:见下(【窈窕】)。窕;见〖窈窕〗 迢;见〖迢迢〗 伶:旧时称戏曲演员。俐:见〖伶俐〗 俜:[伶俜]〈书〉孤独的样子。踌:见下(【踌躇】、【踌伫】)。躇:见〖踌躇〗 踟:见下(【踟蹰】【踟躇】)。 蹰:见〖踟蹰〗 蹉:见下(【蹉跌】、【蹉跎】)。跎:见〖蹉跎〗。

《辞海》:倜:见“倜傥”、“倜然” 傥:①惝恍。《庄子?田子方》:“文侯傥然,终日不言。”陆德明释文:“傥,失志貌。”②倘或。③见“倜傥”、“俶傥”。④通“党”。偏私。窈:①幽远。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②见“窈窕”窕(一)tiao3 ①有空隙;不充满。②通“誂”、“挑”。逗引。③见“窈窕” ( )tiao1 通“佻”。()yao2 通“姚”。见“窈冶”。 迢:远,长。见“迢迢”。 伶:①古乐官名。②使;使唤的人。③通“灵”。见“伶俐”。④通“零”。见“伶仃”、“伶俜”。⑤姓。 俐:见“伶俐”。俜:见“伶俜”。 踌:见“踌蹰”躇:(一)chu2 见“踌躇”。(二)Chuo4 越级,不按阶次。踟:见“踟蹰”。 蹰:见“踟蹰”。蹉:①跌跤。见“蹉跌”。②差误。③过。 跎:见“蹉跎”。

显然,像“倜”、“俐”、“俜”、“踌”、“踟”、“蹰”、“跎”,“窈窕”一词中的“窈”、“ 窕”,通“姚”的“窈”(读yao2),通“灵”的“伶”,通“零”的“伶”,读chu2的“躇”等字代表的才是那种只能作为构词成分的词素而不具有作为“词”的资格。而“悠”字所代表的既可以是“词”——即可以单独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成分;也可以是词素——如在“悠荡、悠忽、悠久、悠谬、悠然”等双音词中的“悠”。我们不能因为有“悠悠”等这些用得比较多的双音词而且“悠”在其中属于词素便否认“悠”作为单音词的存在。正如我们不能因为“灯泡”、“灯虎”、“灯谜”这些双音词中的“灯”属于词素而否认“灯”可以是一个单音词(如“一盏灯”中的“灯”)一样。

从《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对“悠”所作的解释来看,无患子先生所谓“'悠’字本身并无悠闲自在的意义”和“词典中对'悠’、'茫’等字的释义,是就其作为'词素’的语义而言,它们总是与别的词(或其自身)构成合成词而存在”都是失之于武断的。 我还看到陈北郊编著的《韵脚词典》一书(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3月第一版 山西省新华书店经销),在其“十三辙常用韵脚字及其词语”部分,关于以“悠”为韵脚(属于“油求辙”)是这样说的:“悠:往起一悠(“悠”,悬空摆动的意思)——荡悠——忽忽悠悠——荡荡悠悠——颤悠悠——马鞭一悠——转悠——瞎转悠——胡转悠——飘悠——晃悠——晃晃悠悠——颤悠——颤颤悠悠——慢悠悠——慢慢悠悠”(见该书P187 陈北郊是何许人,我不知道。而从其在书中的《前言(代凡例)》下面所署“19924月于山西大学”看来,他很可能是山西大学的一位教师。他的话还是有相当的可信度吧?

无患子先生说:“像'悠’字独用为韵脚的,全唐诗、全宋词中一例都无。”我没有本事对全唐诗和全宋词来一个全面的“搜索”,但我还是相信无患子先生的确已将全唐诗、全宋词查了个遍。但在全唐诗和全宋词中一例都无并不等于说在古代诗词中也是一例都无。借助网络搜索,我在明清时期的诗词中就曾找到过几例,如 “潭底云悠”、“风前犹有佩声悠”、“檀板声悠”、“欸乃声悠”等。无患子先生则找到更早时期的——宋代苏轼的“问道遗踪在,登仙往事悠。”和元代李齐贤《巫山一段云》中的“城郭遗基壮,干戈往事悠。”

总而言之,我认为用“悠”做韵脚并非铁定不可;当然,如非不得已,还是少用为好。

下面再顺便说一下“茫”和“匆”这两个字的问题。先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对“茫”和“匆”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匆(怱、恖):急;忙:匆忙。”。“茫:①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渺茫 | 茫无头绪 ②无所知:茫然”

《辞海》:“匆(怱、恖):急遽。如'匆遽’。参见'匆匆’”。“茫:①模糊不清。参见'茫昧’、'渺茫’。 ②通'忙’。匆忙。《方言》第二:'茫,遽也。吴扬曰忙。’”

由此看来,“茫”和“匆”都可以是单音词,因此,也是应该可以单独作为韵脚的。

以单个的“茫”作为韵脚的例子我没找到,但在古文中将“茫”这个词单独用于句末的例子则在《庄子?齐物论》中见到有:“人之生也,固若是茫乎?其我独茫,而人亦有不茫者乎?”用一个“匆”做韵脚的例子我也还没找到。无患子先生说他“曾见过一例”。

【注】

1、《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7812月第1版、19831月第2版、19863月北京第71次印刷。

2、《辞海》(普及版):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夏征农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3、《韵脚词典》: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3月第一版,山西省新华书店经销

 20110330

2011-4-6 17:02:42发表于"中华诗词论坛\ 05.探索实验\ 交流和鉴赏"

附录相关回贴
    猪头大炮:

“悠”在古代较少单用,不与实字成词的时候通常是要“悠哉”的,尤其是①③义项,这是事实。现代“悠”字已经不需要这样固定了,单用大家也能懂,单独成韵脚就可以接受。“悠”字在唐宋作韵脚的很少,但还算有,几乎都是“长”、“远”意:从军行 戴叔伦 丈夫四方志,结发事远游。远游历燕蓟,独戍边城陬。 西风垄水寒,明月关山悠。酬恩仗孤剑,十年弊貂裘。 封侯属何人,蹉跎雪盈头。老马思故枥,穷鳞忆深流。 弹铗动深慨,浩歌气横秋。报国期努力,功名良见收。 水调 刘辰翁 不见古时月,何似汉时秋。朱陈村里新样,新妇又骑牛。欲脱参前氐後,又说河边河鼓,此会没来由。何处设瓜果,香动帻沟窭。郭郎老,谁为理,岂情流。人间?睡五日,五日复何悠。吾腹空虚久矣,子有满堂锦绣,犊鼻若为酬。玉友此时好,空负葛巾篘。 陶渊明诗也有“宇宙一何悠”,虽然不是押韵句。

——发表于 2011-4-6 22:09:02

无患子:

这个前面谈过了,似不必另发新帖,以致前后观点割裂。兹略奉答几点:

1. 概括不全。我的观点是:我觉得叠字词、连绵词一般不应该拆开来单独用,但有些字具有独立意义时可以独用。比如“悠”字有“思”、“长”的意思,所以有独用的例子。比如:苏轼诗:“问道遗踪在,登仙往事悠。”李齐贤《巫山一段云》:“城郭遗基壮,干戈往事悠。”这里的“悠”即“长”之义,并非“悠悠”之略。前人偶有误用,似不能引以为训。比如“潭底云悠”,“悠”字显然是“悠悠”之略,实际上是语病。另外如“匆匆”,释义是“急遽也”,就不能略作“匆”,古人也有省略的(我曾见过一例),但古人作“匆匆”的不可胜计,我们何必学那种有毛病的用法呢?

2. 芙蓉这里所引的我的看法,是针对芙蓉先生所举的“潭影云悠”之例的。我认为这里的“悠”是“悠悠”之略,而芙蓉先生认为是“悠闲”之略。实际上,“悠悠”的含义极其丰富,包括了文言词汇中“悠”的所有意义。因此,它也包含了“悠闲自在”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悠悠”、“悠闲”这些意思是不能单用一个“悠”字表达,所谓《全唐诗》、《全宋词》中一例都无,指的就是这种略用。

3. 芙蓉先生认为权威的几部词典,实在都是现代汉语词典,不太适宜用作研习文言的工具书。辞书中的释义,有些义项明显只见于作为词素的含义。例如“悠”字“闲适貌”,书证只是“悠然”,而非单字“悠”。这不能表明该义项可以作为独立运用的词存在。至于《韵脚词典》,从其“十三辙常用韵脚字及其词语”的表述即不难得知它是为白话诗歌的押韵而编写的,现代白话中“悠”字有独用的用法,例如可以表示“晃”、“荡”等意义,这是文言中没有的用法。

4. 芙蓉先生研究词汇用法的方法不太可靠。辞典的释义离不开书证,只有书证才是最可靠的依据。世界上恐怕没有人专靠词典可以掌握一门语言的。熟背外语词典不能掌握外语,专靠汉语辞典也不可能掌握汉语的运用。

5. 唐诗宋词是古典诗词的典范,《全唐诗》、《全宋词》是今天收罗最富的唐诗宋词总集。研究诗词用字首先应以唐诗宋词为对象。这也是我认为清人词集中的某些病句不足为法的原因。至于我说的“全唐诗全宋词中一例都无”,自然并非对二书作了完全统计后的结论,实际上它是一个合理的推论:因为芙蓉先生举的例只是明清人的句子,所以我推论唐诗宋词中应该找不到他需要的例子。

6. 芙蓉先生否定别人结论的方法也值得商榷。江南雨所说“悠悠”、“茫茫”一类词不能截作“悠”、“茫”,这是符合汉语习惯的。而芙蓉先生的方法却是从大量的诗文中寻找几个个别的例子,即认为否定可以成立。如果这种方法可行,那么,从唐宋元明清甚至今人的诗作中找几个犯孤平的律诗的例子应该更加容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由此认定,所谓避孤平是根本不存在的规则呢?

7. 顺便说一下,芙蓉先生举的,“茫”字有独用的例子并不可靠。《庄子·齐物论》中的“人之生也,固若是茫乎?其我独茫,而人亦有不茫者乎”句,原文其实不是“茫”,而是“芒”。朱骏声曰:芒,借音为“盲”。《释名》盲,茫也,茫茫无所见也。今天的简化字排印的古籍其实都非善本,不可以作为引用的依据。

8. 大炮先生所举之例,独用的“悠”字都限于“远、长”之义,而且唐以前诗例都有异文:陶诗“宇宙一何悠”一作“宇宙何悠悠”,戴诗“明月关山悠”一作“明月关山愁”。可见“悠”字虽然有“远、长”之义,但文人仍极力避免独用,仍以“悠悠”叠用为正轨。

——发表于 2011-4-8 15:23:44 |只看该作者

芙蓉书阁:

我也“兹略奉答几点”:

一、无患子先生对我新发的这个帖子作了这样的批评:“这个前面谈过了,似不必另发新帖,以致前后观点割裂。”

——其实我的“前后观点”并无“割裂”。我的观点很明确,那就是单个的“悠”因其具有词的身份、资格,理应可以单独自由运用,包括充当韵脚。另外,我所以要发这一帖子,是因为我想通过它更好地说明“悠”可以“单独用作韵脚”,遗憾的是它还是说服不了像无患子先生这样的大家。

二、“芙蓉先生否定别人结论的方法也值得商榷。江南雨所说'悠悠’、'茫茫’一类词不能截作'悠’、'茫’,这是符合汉语习惯的。而芙蓉先生的方法却是从大量的诗文中寻找几个个别的例子,即认为否定可以成立。如果这种方法可行,那么,从唐宋元明清甚至今人的诗作中找几个犯孤平的律诗的例子应该更加容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由此认定,所谓避孤平是根本不存在的规则呢?”

——无患子先生的这种思维倒是有些奇特。通过寻找并举一些以单个的“悠”或“茫”作韵脚的例子来说明“悠”或“茫”可以“单独出现在句尾”,就方法而言并无不妥,至于所找到的例子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则是另一回事。这与从“唐宋元明清甚至今人的诗作中找几个犯孤平的律诗的例子”来“认定”“所谓避孤平是根本不存在的规则”是两码事。因为只要是对近体诗律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孤平”是近体诗的一大忌,绝不会愚蠢到认为“所谓避孤平是根本不存在的规则”。无患子先生这样说实在是有点太瞧不起人了。

三、无患子先生说:“我觉得叠字词、连绵词一般不应该拆开来单独用,但有些字具有独立意义时可以独用。比如'悠’字有'思”、 '长’的意思,所以有独用的例子。比如:苏轼诗:'问道遗踪在,登仙往事悠。’李齐贤《巫山一段云》:'城郭遗基壮,干戈往事悠。’这里的'悠’即'长’之义,并非'悠悠’之略。前人偶有误用,似不能引以为训。比如'潭底云悠’,'悠’字显然是'悠悠’之略,实际上是语病。另外如'匆匆’,释义是'急遽也’,就不能略作'匆’,古人也有省略的(我曾见过一例),但古人作'匆匆’的不可胜计,我们何必学那种有毛病的用法呢?”

——这里要旧话重提了。我曾经说过:“潭底云悠”的“悠”可作“悠闲自在”理解。而'悠”本有“闲适”这一义项。我以为应该不属语病,谈不上“'悠’字显然是'悠悠’之略”。再说,为什么表示“久,长”的“悠”可以“独用”,不算“'悠悠’之略”,而表示“悠闲自在”一义的“悠”就不可以“独用”,否则就有“'悠悠’之略”的“语病”呢?“'匆匆’,释义是'急遽也’,就不能略作'匆’”。我的看法是,“匆”与“匆匆”同义(《辞海》:“匆(怱、恖):急遽。”)。从表意上来说,单用一个“匆”可以表达“急遽”的意义,不存在以“词素”代“词”的问题,又不会引起误解,应该不属“有毛病”。当然,语言表达时用“匆匆”比用“匆”的是多得多。我想这与双音节词比单音节词读起来和听起来都显得舒缓得多不无关系。有“匆匆”不用而用“匆”,显然是有不得已之处,如受诗句字数的限制。

四、无患子先生说 “潭影云悠”的“悠”是“悠悠”之略,“而芙蓉先生认为是'悠闲’之略。实际上,'悠悠’的含义极其丰富,包括了文言词汇中'悠’的所有意义。因此,它也包含了'悠闲自在’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悠悠’、'悠闲’这些意思是不能单用一个'悠’字表达,所谓《全唐诗》、《全宋词》中一例都无,指的就是这种略用。”

——关于“潭影云悠”的“悠”,我并未说它是“悠闲”之略。我说的是它可作“悠闲自在”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认为“悠”有“悠闲”等含义,而无患子先生则认为“悠悠”、“悠闲”这些意思不能单用一个“悠”字表达。我不知是该信词典呢还是该信无患子先生。

五、无患子先生认为我所“认为权威的几部词典”即《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是现代汉语词典,不太适宜用作研习文言的工具书”。

——我不知无患子先生这样说,是不是想说明我们今天写作古、近体诗都只能用古汉语的词语而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词语。还有,《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对“悠”的解释,在我们今天写作古、近体诗时是否都不能用。古汉语词汇的一个特点是单音节词居多,而古代早期的语言工具书也多是对单音节词的解释。如《说文解字》,我记得它就只收有对“悠”的解释(“悠,忧也。”)而无对“悠悠”的解释。

六、无患子先生说:“辞书中的释义,有些义项明显只见于作为词素的含义。例如'悠’字'闲适貌’,书证只是'悠然’,而非单字'悠’。这不能表明该义项可以作为独立运用的词存在。至于《韵脚词典》,从其'十三辙常用韵脚字及其词语’的表述即不难得知它是为白话诗歌的押韵而编写的,现代白话中'悠’字有独用的用法,例如可以表示'晃’、'荡’等意义,这是文言中没有的用法。”

——“例如'悠’字'闲适貌’,书证只是'悠然’,而非单字'悠’。这不能表明该义项可以作为独立运用的词存在。”无患子先生此说我有些莫名其妙。哪有可能这样来解释:“'悠’,'闲适貌’,如'悠’”。这不是闹笑话吗?《辞海》在解释“悠”有“长”的含义时说:“②远;长。《晋书?凉武昭王传》:'江山悠隔’;杜甫《龙门》诗'往还时屡改,川水日悠哉。’”其书证是“悠隔”“悠哉”,“而非单字'悠’”。为什么这又能“表明该义项可以作为独立运用的词存在”呢(无患子先生说过:“ '悠’字有'思”、'长’的意思,所以有独用的例子。”)

——“白话诗歌”指的是什么?不会是指像胡适等人写过的白话诗吧?那可是连押韵都可以不讲究的。诗歌分类中似乎并无“文言诗歌”与“白话诗歌”的划分。

七、无患子先生认为我所举的“茫”字有独用的例子“并不可靠”。“《庄子?齐物论》中的'人之生也,固若是茫乎?其我独茫,而人亦有不茫者乎’句,原文其实不是'茫’,而是'芒’。朱骏声曰:芒,借音为'盲’。《释名》盲,茫也,茫茫无所见也。今天的简化字排印的古籍其实都非善本,不可以作为引用的依据。”

——《庄子?齐物论》中这句话的“茫”,有的版本是印作“芒”,后面注释是“芒:通作'茫’,迷昧无知。”“茫”与“芒”在这里是通假关系。有的版本干脆把“芒”改为“茫”,仅从便于古文阅读理解方面来说,这样做有其积极的意义;当然这于研究古汉字的产生与使用是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最后再明确一下我的观点: 关于“悠”、“茫”等能否用作诗的韵脚的问题,我以为最关键的是其有无“词”的身份。“词是最小的能够单独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如果“悠”、“茫”等属于“词”的话,那么它就可以用作诗句的韵脚,用了不算犯错误(至于用“悠悠”比用“悠”好,那是另一个问题);如果它只能作为词素存在,不具备词的资格(如“倜”、“俐”、“俜”、“踌”、 “踟”、“蹰”、“跎”等),那就不能“单独的自由的运用”(包括做诗句的韵脚),否则就是犯了语言运用之“规”,这才属于“有毛病”。 根据词典的解释,“悠”、“茫”都可以是单音词,因此,它们都可以单独用作诗句的韵脚。但是,如非不得已,还是用“悠悠”、“悠然”,“茫茫”、“茫然”为好。而事实上,自古及今,诗人们都是这样做的。

——发表于 2011-4-12 16:28:43

无患子:

1. 芙蓉先生的观点固然没有变化,可是别人的观点却可能被割裂了。譬如我的前后几个帖子的观点就没有概括完全。

2. 芙蓉先生似乎没有对我说的“方法”的问题引起应有的重视。芙蓉先生承认避孤平为诗律,可是不等于别人也承认。 这与是不是瞧不起人丝毫不搭界。如果别人也用芙蓉先生的方法,从唐诗中找出几个犯孤平的例子,请问芙蓉先生,你是否同意律诗并不需要避孤平呢?或者换句话说,犯孤平的律诗在声律上是不是有瑕疵呢?如果先生不认同诗律允许孤平的结论,那又为什么会以更为罕见的几个例子就认为能够证明“悠”、“茫”、“匆”等字可以独立运用呢?顺便提一下,芙蓉先生的用语“这样说实在是有点太瞧不起人了”中的“有点”和“太”是明显的自相矛盾,因为这两个词表示的程度相差太大。由此可见,芙蓉先生的思维似乎不太注重逻辑性。

3. 感觉芙蓉先生在使用语文工具书方面存在与众不同的理解。词典中的释义都是作为义素(语法形式则为词素)存在的,并不能以此判断一个字是否是一个词。我们不必逐个举例,单拿一个“匆”来说吧,《康熙字典》“恖”字是这样注释的:“《集韻》麤叢切,音聰。悤悤,急遽也。《晉書·王彪之傳》無故悤悤,先自猖獗。 亦作忩。俗作匆,非。”它首先标注了字音(同时举出出处),然后给出“恖恖”一词的释义。要知道,《康熙字典》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词典”,它不以词为收集对象,而这里恰恰解释了“恖恖”的意思是“急遽”,难道这还不够清楚地表明“恖”字是不能独立成词的吗? 关于《庄子》中那个“芒”字的解释,我认为清代文字学大家朱骏声的解释最为合理:“芒,借音为盲”,而“茫茫无所见”正是“盲”字的解释。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茫”字真的可以独立使用,那么以《庄子》一书的经典地位,为什么後世没有人效仿这种用法呢?

4. 文言与白话固然没有截然的界限,但一般人都能大体分得很清楚。旧体诗词属于文言范畴,似乎是没有疑义的。既然是文言,我们就应该选择适合文言需要的工具书,而不应选择明显是为适应现代白话需要而编的工具书。民初编的《辞源》、《辞海》原来是同一性质的语文工具书(只是编纂时间有先後),至本朝修订该书,二书作了分工,一为现代汉语工具书,一为古汉语工具书。芙蓉先生不妨细想一下,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分工?

——发表于 2011-4-14 16:15:15

芙蓉书阁:

别的不多说了。但我以为无患子先生所谓"词典中的释义都是作为义素(语法形式则为词素)存在的,并不能以此判断一个字是否是一个词"一说不妥。这是语言学方面的常识性的问题,我想很多读者都会做出恰当的判断的,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发表于 2011-4-14 17:20:52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46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