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原创】临床常用中药简表,附WORD文件下载。 - 医方明 - 地藏论坛 佛教网络净土 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9:10:56
【原创】临床常用中药简表,附WORD文件下载。
临床常用中药简表
 
 
一、
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
【麻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用量用法:2—9g。宜后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或生用。
注意事项: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者均应忌用。
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麻黄汤》
宣肺平喘:用于喘咳实证。《三拗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兼有表证,恶寒发热,脉浮等。《越婢汤》《越婢加术汤》
【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用量用法:3~9克.入汤剂.
注意事项: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孕妇胎热以及产后风湿伴有多汗等情形均忌用。
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桂枝汤》《麻黄汤》
温经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桂枝附子汤》《小建中汤》《温经汤》
助阳化气: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桂枝甘草汤》
【紫苏】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用量用法:煎服,6—10克。
注意事项:表虚自汗及湿热病忌用。
祛风解表:用于外感风邪,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荆防败毒散》《银翘散》
透疹: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而有表证。
止血:用于衄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炒碳用)。
【防风】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注意事项: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祛风解表:用于外感风邪,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荆防败毒散》
胜湿:用于外感风湿或风湿痹痛。《羌活胜湿汤》
止痉: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痉挛抽搐等。《玉真散》
【细辛】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0.3~1钱。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
注意事项: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发散风寒:用于阳虚外感,恶寒发热,无汗脉沉等。《麻黄附子细辛汤》
祛风止痛:用于头痛、牙痛、痹痛。《川芎茶调散》
温肺化饮:用于肺寒咳嗽,痰多清稀。《小青龙汤》
【白芷】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脾、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0.8~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阴虚血热者忌服。
散寒通窍: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九味羌活汤》
祛风止痛:用于风邪所致的眉棱骨痛、牙痛、头风痛、鼻渊头痛。《川芎茶调散》
消肿排脓:用于疮疡肿痛,为外科常用药。《仙方活命饮》
燥湿止带:用于寒湿带下,色白清稀。
【香薷】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经。
用量用法:3~9g 。
注意事项: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阳暑证当忌用。
发汗解表:用于夏季风寒挟湿、恶寒发热、无汗、头胀痛。《香薷饮》
和中化湿、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薷术丸》
【羌活】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用量用法:煎服,3-9g。
注意事项: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解表散寒: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九味羌活汤》
祛风胜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以项背、肢节等上半身为宜。《蠲痹汤》
【藁本】
性味归经:辛,温。归膀胱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涂。
注意事项:血虚头痛忌服。
解表散寒: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巅顶痛,痛连齿颊及偏头痛等。《神术散》
祛风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冷痛等。
【辛夷】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塞鼻或水浸蒸馏滴鼻。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
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鼻病,为鼻渊要药,偏于风寒常与细辛、白芷等同用;偏于风热常与薄荷、黄芩同用。
[ 本帖最后由 shenghuang 于 2009-12-23 12:44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一切随它去 经验 +1 心得体会 2011-2-9 14:08无尽意一 经验 +50 佛法生活 2010-9-16 18:43东阳 经验 +1 师兄辛苦,谢谢 2009-12-26 00:19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18 只看该作者
2、辛凉解表药
【苍耳子】
性味归经:甘,温,有毒。辛、苦;入肺、肝经。
用量用法:苍耳子3~9g;苍耳草1~2两。
注意事项:血虚之头痛、痹痛忌服。有剧烈的毒性,不以随意作为药用,必遵照医嘱。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苍耳草:子宫出血,深部脓肿,麻风,皮肤湿疹。
【薄荷】
性味归经:辛,凉。入肺、肝经。
用量用法:煎服,3~6g;宜后下。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
注意事项: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及热病初起,发热恶风、头痛无汗等。《银翘散》
清头目、利咽喉: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或咽喉肿痛等。
透疹毒:用于麻疹初起,或风热外袭疹发不畅。《加减葛根汤》
【蝉蜕】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本草经疏》:"疸疹虚寒证不得服。"
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发热恶风、头痛咽痛、脉浮数等。
透疹止痒: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及风疹块、皮肤搔痒等。
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多泪或翳障。
熄风止痉:用于破伤风和小儿惊风,发热抽搐等。
【葛根】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辛。入脾、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5~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①张元素:"不可多服,恐损胃气。"
②《本草正》:"其性凉,易于动呕,胃寒者所当慎用。"
③《本草从新》:"夏日表虚汗多尤忌。"
发表解肌: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无汗,项背强痛等。《葛根汤》《葛根解肌汤》
升阳止泻:用于湿热泄痢及脾虚腹泻等。《葛根芩连汤》《七味白术散》
解热生津:用于用于热病口渴或消渴症。《玉泉饮》
透疹: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升麻葛根汤》
【柴胡】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胆经。
用量用法:煎服,3~9g
注意事项: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和解退热: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协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小柴胡汤》
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胸协胀痛、月经不调、痛经。《逍遥散》《加味逍遥散》
升举阳气: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补中益气汤》
【升麻】
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用量用法:3 ~9g。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麻诊已透及喘满气逆者不宜用。
发表透疹:用于麻疹初期、透发不畅。《升麻葛根汤》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热毒疮肿等。《清胃散》《牛蒡子汤》
升举阳气:用于气虚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等。《补中益气汤》《举元煎》
【牛蒡子】
性味归经:性寒,味辛、苦。
归肺、胃经。
用量用法:6~12g。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煎水含漱。
注意事项:本品能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各别会有过敏反应。
疏散风寒: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咯痰不利及咽喉肿痛。《银翘散》
解毒透疹:用于麻疹初期,透发不畅。
利咽消肿:用于热毒疮肿。常与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等解毒药同用。
【桑叶】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人肺、肝经。
用量用法:3-15克。
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等。《桑菊饮》《桑杏汤》
清肝明目:用于肝火或风热所致目赤涩痛,多泪等。《麻桑丸》
【菊花】
性味归经: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
用量用法:3-18克。
注意事项:高血压病患者属于阴阳两虚型者则不宜用寒凉的菊花,
另外,痰湿型、血瘀型高血压病患者也不宜用菊花。
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等。《桑菊饮》
平肝明目:用于肝阳上亢或风热、肝火目疾。《杞菊地黄丸》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肿。
【蔓荆子】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用量用法:5~9g 。
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头痛或偏头痛。《菊芎饮》
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多泪及虚症目疾。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18 只看该作者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
性味归经:辛甘,寒。入肺、胃经。
用量用法:煎汤,0.3~1两(大剂可用6~8两);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清热泻火: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高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白虎汤》
除烦止渴:用于肺热喘咳,心烦口渴,鼻翼煽动等。《麻杏石甘汤》
收敛生肌:用于湿疹、疮疡溃而不敛,水火烫伤等。
【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禁服。
清热泻火:用于温热病在气分,高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白虎汤》
滋阴润燥: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及消渴证。《知柏地黄丸》《二冬汤》
【栀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用量用法:6~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根1~2两。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者忌用。
泻火除烦:用于热病心烦,燥扰不宁等。《栀子豉汤》《黄连解毒汤》
清热利湿:用于湿热所致的黄疸或小便赤涩热痛。《茵陈蒿汤》《八正散》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
【夏枯草】
性味归经:苦、辛、寒。入肝、胆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2~5钱;熬膏或入丸、散。
清肝明目:用于肝火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为治疗肝火目疾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的常用药。《夏枯草散》
散结消肿: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瘿瘤等。也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乳腺增生等。
【芦根】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煎汤洗。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服。
清热除烦:用于热病伤津、心烦口渴、舌燥少津等。
生津止渴:用于胃热呕吐、呃逆。
清胃止呕:用于肺热或风热咳嗽。
【淡竹叶】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用量用法:6 ~9g。
注意事项:淡竹叶的根,据文献记载,能破血堕胎,有待研究。
清热除烦: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烦热口渴。《竹叶石膏汤》《清宫汤》
生津利尿:用于热淋及心火移于小肠所致口舌生疮、小便淋痛等。《导赤散》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19 只看该作者
2、清热燥湿药
【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用量用法:3~9g 。
注意事项:《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湿温、黄疸、热淋等。《黄芩汤》
泻上焦肺火:用于肺热咳嗽或温热病高热烦躁。《清肺汤》
解毒:用于热毒疮肿及咽喉肿痛。《黄连解毒汤》
止血:用于内热炽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出血。
安胎:用于胎热不安。《当归散》
【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用量用法:煎服,2~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所致的多种病证,多用于肠胃湿热引起的腹泻、呕吐。《香连丸》
泻中焦心火:用于心、胃、肝、胆等脏腑的实火证,尤心火见长。《朱砂安神丸》《黄连解毒汤》
解毒:用于痈肿疔毒、湿疮痒疹、耳脓、口舌生疮等。
【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用量用法:3 ~12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便溏泄泻者忌用。
清热燥湿:用于多种湿热证,尤下焦湿热常用。如泄痢脓血、里急后重、小便黄赤、带下黄稠、热淋小便涩痛等。《白头翁汤》《栀子柏皮汤》《三妙丸》
泻火解毒:用于热毒疮疡、湿疹等。《黄连解毒汤》
退虚热(盐炒):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及遗精等。《知柏地黄丸》
【龙胆草】
性味归经:苦、寒。入肝、胆经。
用量用法:3~6g。
注意事项:凡脾胃虚寒及肝经无实热者忌用。孕妇慎服。
清热燥湿:用于湿热黄疸、带下、湿疹等。
泻肝胆火:用于肝胆经实火所致的胁痛、口苦、目赤、耳聋等。《龙胆泻肝汤》《凉惊丸》
【苦参】
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用量用法:煎服,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伤胃、伤阴,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慎用。反藜芦。
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所致黄疸、泻痢、带下、阴痒等多种病症。《香参丸》
杀虫止痒:用于皮肤搔痒、疥癣、脓泡疮、麻风等。
利尿: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灼热涩痛。现用于治疗阴道滴虫有良效。
【白鲜皮】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用量用法: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注意事项:虚寒证忌服。
清热燥湿: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协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小柴胡汤》
解毒止痒: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胸协胀痛、月经不调、痛经。《逍遥散》《加味逍遥散》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0 只看该作者
3、清热解毒药
【双花】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用量用法:6~15g。
注意事项:煎服,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清热解毒:①用于外感风热火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咽痛、脉浮数等。②用于热毒疮痈疔疖有红、肿、热、痛等症;③用于热毒泻痢,便脓血。
【连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用量用法:9-15克。
注意事项:虚寒阴疽忌用。
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等。《银翘散》《清营汤》
消痈散结:用于热毒所致的各种疮疡肿毒、乳痈或瘰疬结核等。“疮家圣药”
【大青叶】
性味归经:苦,寒。入肝、心、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忌服。非心胃热毒勿用。虚作泻者禁用。
清热解毒:用于温热病邪入血分,壮热、神昏、发斑、烦躁等。《犀角大青汤》
凉血消斑:用于热毒所致的丹毒、口疮、咽喉肿痛等。现多用于上感、流感、流脑等病。
【紫花地丁】
性味归经:苦、辛、寒,无毒 ; 归心、肝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南宁市药物志》:虚寒者忌服。
清热解毒:用于痈疖疔疮、乳痈、肠痈和毒蛇咬伤等。本药为治疔疮之常用药。《五味消毒饮》
清肝明目:用于肝火目赤肿痛。
【蒲公英】
性味归经: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0.3~l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清热解毒:用于乳痈肿痛、痈疖疔疮、肺痈、肠痈等,为治乳痈之常用药。
清肝明目:用于肝火所致的目赤肿痛。
利尿除湿:用于热淋小便涩痛、湿热黄疸等。
【牛黄】
性味归经:甘,凉。归心、肝经。
用量用法: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郁结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及痈疽肿毒等证。《牛黄解毒丸》
息风止痉:用于温热病高热谵语,痉挛抽搐等。《牛黄散》
化痰开窍: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或中风、惊风、癫痫等痰热阻闭心窍所致的神昏、口噤等。
【鱼腥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用量用法:15~30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注意事项:虚寒性体质及疔疮肿疡属阴寒,无红肿热痛者,不宜服食。
清热解毒: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为治肺痈之要药。
消痈排脓:用于热毒疮疡。
利尿通淋:用于热淋小便涩痛。
【射干】
性味归经:苦,寒。入肺、肝经。
用量用法:煎服,3 ~9g。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解毒利咽:用于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兼有痰热者尤为适宜。常与解毒利咽药同用。
祛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粘。《射干麻黄汤》
【白头翁】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用量用法:9 ~15g 。
注意事项:脾胃寒者慎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湿热和热毒痢疾,发热腹痛,纯下脓血,里急后重等。为热毒血痢的要药。
【败酱草】
性味归经:辛、苦,凉。入胃、大肠、肝经。
用量用法:0.5~1两,鲜全草2~4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痈肿,并善治内痈,尤多用于肠痈,为治肠痈要药。
祛瘀止痛:用于血瘀所致的胸腹疼痛。
【穿心莲】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单味大剂量可有至30-60克,研末,每次0、6-3克,装入胶囊吞服或开水送服。外用:适量,捣烂或制成软胶囊涂患处,或水煎滴眼、耳。
清热解毒: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寒,头痛口渴及肺热喘咳、肺痈、咽喉肿痛等。
燥湿:用于湿热泻痢、热淋、湿疹等。
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
【山豆根】
性味归经:味甘,苦,大寒。入心、肺、大肠三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5钱;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捣敷。
注意事项:虚寒者勿服。脾虚食少而泻者,切勿沾唇。虚火炎肺、咽喉肿痛者禁用。
清热解毒:用于肺胃火毒上攻所致的咽喉或牙龈肿痛。
消肿利咽:本品胃热毒咽喉肿痛的要药,常与射干、桔梗、牛蒡子同用以增强解毒利咽之功。
【马勃】
性味归经:辛,平。归肺经。
用量用法:1。5~6g。外用适量,敷患处。
清热解毒、利咽:用于热邪火毒所致的咽喉肿痛或咳嗽失音。
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外敷治疗冻疮或溃疡久不愈合。
【马齿苋】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
用量用法: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注意事项:宜食;适宜肠胃道感染之人食用;适宜皮肤粗糙干燥,维生素A缺乏症,角膜软化症,眼干燥症,夜盲症的人食用;适宜小儿单纯性腹泻,小儿百日咳者食用;适宜钩虫病患者食用;适宜妇女赤白带下及孕妇临产时食用;适宜矽肺患者食用。
忌食;凡脾胃索虚,腹泻便溏之人忌食;怀孕妇女,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忌食,因马齿苋性属寒滑,食之过多.有滑利之弊。根据前人经验,马齿苋忌与甲鱼同食,否则会使实用者肠胃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或湿热痢疾、腹泻及热毒疮痈。
凉血止血:用于月经过多、崩漏和产后出血。
【秦皮】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用量用法: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泻痢,里急后重。《白头翁汤》
清肝明目:用于肝火目赤肿痛,目生翳障。《秦皮散》
【红藤】
性味归经:苦平,入大肠经。
用量用法:煎服10-30克。
清热解毒:用于肠痈发热腹痛、热毒痈肿,为治肠痈腹痛之要药。《红藤煎》
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和痛经。
【白花蛇舌草】
性味归经:苦甘,寒。无毒。入心、肝、脾三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广西中药志》:"孕妇慎用。"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肠痈、肺痈、疮疖肿痛、毒蛇咬伤等。
利尿除湿:用于热淋小便不利。
【青黛】
性味归经:味咸,甘,平,苦,性寒,无毒。入肝、肺、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5~8分,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本草从新》:“中寒者勿使。”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发斑或血热所致的吐血、咯血、衄血等。《青黛石膏汤》
息风止痉:用于小儿惊风,发热痉挛等。《凉惊丸》
收湿敛疮:用于痄腮或湿疹疮痒、口舌咽喉溃疡。
【鸦胆子】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用量用法:内服:用龙眼肉或胶囊包裹,饭后吞服,每次5~20粒,1日3次。
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呕吐者忌服。《广西中草药》:孕妇和小儿慎用。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血痢,下脓血、里急后重等,为治疗热毒血痢和休息痢的要药。
截疟:用于疟疾。
腐蚀赘疣:用于鸡眼、寻常疣。
【浙贝】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
注意事项: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反乌头。
功效: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
主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0 只看该作者
4、清热凉血药
【犀角】
性味归经:酸咸,寒。入心、肝经。
用量用法:内服:磨汁或研末,3~6分;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
注意事项:①《雷公炮炙论》:妇人有妊勿服,能消胎气。
②《本草经集注》:松脂为之使。恶藋菌、雷丸。
③《纲目》:升麻为之使。恶乌头、乌喙。
④《本草经疏》:痘疮气虚无太热者不宜用;伤寒阴证发躁,不宜误用。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的吐血、衄血等。《犀角地黄汤》
泻火解毒:用于温热病火热炽盛,身热发斑。《化斑汤》《犀角大青汤》
安神定惊:用于温热病邪陷心包,壮热不退,神昏谵语或邪陷心肝,痉挛抽搐等。《清宫汤》
【生地】
性味归经:鲜地黄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生地黄 甘,寒。归心、肝、肾经。
用量用法:鲜地黄 12~30g 。 生地黄 9~15g。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斑疹隐隐等。《清营汤》《青蒿鳖甲汤》
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犀角地黄汤》
养阴生津:用于热病伤津,口渴多饮或消渴证。《益胃汤》《玉泉散》
【玄参】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苦、咸。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
凉血养阴:用于温热病入营分,身热口干,斑疹隐隐。《清营汤》《清宫汤》《增液汤》
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玄麦甘桔汤》《消瘰丸》
【丹皮】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辛。
用量用法:煎服,6-12g,散热凉血生用,活血散瘀酒炒用,止血炒炭用。
注意事项: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入血分,吐衄发斑及其他疾病的血热吐血、衄血等。《犀角地黄汤》
活血化淤:用于血瘀经闭、痛经。《桂枝茯苓丸》
清热解毒:用于肠痈及痈肿疮毒。《大黄牡丹汤》
【赤芍】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用量用法:6 ~12g 。
注意事项:不宜与藜芦同用。
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吐衄发斑及其他病的血热吐血、衄血等。《犀角地黄汤》
祛瘀止痛:用于血瘀经闭、痛经及跌打伤痛。
清热解毒:用于疮痈红肿疼痛及肝火目赤肿痛,羞明流泪。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0 只看该作者
5、清退虚热药
【青蒿】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6-15g,治疟疾可用20-40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浸绞汁饮;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退虚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温病后期,热入阴分,夜热早凉等。《秦艽鳖甲汤》《青蒿鳖甲汤》
截疟:用于疟疾寒热兼感暑邪,发热心烦,胸闷苔腻。《蒿芩清胆汤》
解暑:用于外感暑热,发热,头痛,脉数等。
【地骨皮】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入肺、肝、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医学入门》:"忌铁。"
②《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
③《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凉血退蒸: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等。《地骨皮汤》
清泻肺热:用于肺热喘咳。《泻白散》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
【白薇】
性味归经:苦、咸,寒。归肺、胃、肝、肾经。
用量用法:4.5~9g。内服:煎汤,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①《本草经集注》:"恶黄芪、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大枣、山茱萸。"
②《本草经疏》:"凡伤寒及天行热病,或汗多亡阳过甚,或内虚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后内虚,腹中觉冷,或因下过甚,泄泻不止,皆不可服。"
③《本草从新》:"血热相宜,血虚则忌。"
凉血退热:用于温热病入营血,阴血暗耗,以致午后身热、低热不退或阴虚潮热、骨蒸盗汗,以及产后虚热等。《白薇汤》《加减葳蕤汤》
利尿通淋:用于热淋、血淋,小便赤涩热痛等。
解毒疗疮: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以及毒蛇咬伤等。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1 只看该作者
三、泻下药
1、攻下药
【大黄】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用量用法:煎服,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生大黄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 缓解。
1.《药性论》:`忌冷水。'
2.《本草纲目》:`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并勿轻用,其性苦寒,能伤元气、耗阴血故也。'
3.《雷公炮制药性解》:`伤寒脉弱及风寒未解者禁用。'
4.《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瘤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 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肝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 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
5.《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
攻下积滞:用于胃肠积滞,大便燥结,热结便秘尤为适宜。《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凉血解毒: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之吐血、衄血及火热上炎所致咽喉肿痛、目赤口疮等。《泻心汤》
逐瘀通经:用于瘀血阻滞的多种症候:产后腹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等。《下淤血汤》
利胆退黄:用于肝胆湿热郁结所致的黄疸。《茵陈蒿汤》
【芒硝】
性味归经: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用量用法:6-15克,不入煎剂,以药汁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包敷患处。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软坚泻下: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腹满疼痛。《调胃承气汤》《大陷胸汤》
清热泻火:用于咽痛、口疮、目赤及疮疡。《冰硼散》
【番泻叶】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大肠经。
用量用法:2~6克。入煎剂宜后下,或开水泡服。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泻热行滞:用于热结积滞,腹胀,不食等。
通便:用于热结便秘,脘腹胀满。
利水:用于水肿鼓胀。
【芦荟】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用量用法:内服:入丸、散,或研末入胶囊,0.6-1.5g;不入汤剂。外用:适量,研末敷。
注意事项:1.孕妇忌服。2.《本草经疏》:凡儿脾胃虚寒作泻及不思食者禁用。
泻下:用于热结便秘而见烦躁失眠者,常用于习惯性便秘。《更衣丸》
清肝:用于肝经实火所致头晕头痛,烦躁易怒,惊痫,大便秘结等。
杀虫:用于蛔虫腹痛及小儿疳积。外用可治疗癣疮。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1 只看该作者
2、润下药
【麻子仁】
性味归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
润肠通便:用于热邪伤阴或素体火旺的津枯肠燥,大便秘结等。《麻子仁丸》
滋养补虚:用于老人、产妇及体虚之津亏血虚的肠燥便秘。《益血润肠丸》《黄芪汤》
【郁李仁】
性味归经: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用量用法:6~9g。煎服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润燥滑肠:用于肠燥便秘。《五仁丸》
下气利水:用于食积气滞,小便不利。《郁李仁汤》
3、峻下药
【甘遂】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用量用法: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
注意事项:体弱及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泻水逐饮:用于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胁积水及风痰癫痫。《十枣汤》《大陷胸汤》
消肿散结:用于湿热肿毒(用法:外敷患处,内服甘草汁)
【巴豆】
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入胃、大肠经。
用量用法:多入丸散。外用适量。大多制霜用,以减轻毒性。内服:入丸、散,0.5~1分(用巴豆霜)。外用:绵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
注意事项:畏牵牛。无寒实积滞、体虚及孕妇忌用。
①《本草经集注》:"芫花为之使。恶蘘草。畏大黄、黄连、藜芦。"
②《药对》:"畏芦笋、菰笋、酱鼓、冷水。得火良。与牵牛相反。"
③《药性论》:"能落胎。"
④《本草衍义补遗》:"无寒积者忌之。"
峻下积滞:用于寒积便秘,腹满胀痛,甚至气极暴蹶者。《三物备急丸》
豁痰利咽:用于痰雍咽喉,气急喘促,咽闭肿塞,窒息欲死。
外用蚀疮:用于疮疡脓成未溃者。
【大戟】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入肺、脾、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注意事项:患虚寒阴水及孕妇忌服。体弱者慎用。
①《本草经集注》:"反甘草。"
②《药性论》:"反芫花、海藻。毒,用菖蒲解之。"
③《唐本草》:"畏菖蒲、芦草、鼠屎。"
④《日华子本草》:"小豆为之使。恶薯蓣。"
⑤《纲目》:"得枣则不损脾。"
⑥《本经逢原》:"脾胃肝肾虚寒,阴水泛滥,犯之立毙,不可不审。"
泻水逐饮:用于水饮泛溢的水肿喘满、胸腹积水、痰饮等。《十枣汤》《控涎丸》
消肿散结:用于痈疽肿毒及瘰疬痰核等。
【芫花】
性味归经:花:苦、辛,寒;有毒。归肺、脾、肾经。根皮:辛、苦,平。有毒
用量用法: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一次0.6~0.9g,一日1次。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泻水逐饮:用于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胁积水等。《枳壳丸》《十枣汤》
解毒杀虫:用于头疮、白秃、顽癣、毒疮等,研磨外用。
【牵牛子】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用量用法:2-3克,水煎服。研末吞服,每次0.5~1克,每日2~3次。
注意事项:孕妇及胃弱气虚者忌服。
1.《日华子本草》:得青木香、干姜良。
2.《本草衍义补遗》:不胀满,不大便秘者勿用。
3.《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4.《本草备要》:若湿热在血分,胃弱气虚人禁用。
泻水通便:用于肠胃实热积滞,大便不通。《山楂化滞丸》
消痰涤饮:用于水肿腹胀及痰饮喘满。《禹功散》《舟车丸》
杀虫攻积:用于虫积腹痛。《牛榔丸》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1 只看该作者
四、祛风湿药
【独活】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肺、脾、肾、膀胱三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注意事项:阴虚血燥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蠡实为之使。"
②《本经逢原》:"气血虚而遍身痛及阴虚下体瘙弱者禁用。一切虚风类中,咸非独活所宜。"
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重疼痛。《蠲痹汤》《独活寄生汤》
通痹止痛:用于外感风寒挟湿,肢体沉重,关节酸痛。
【威灵仙】
性味归经:辛咸,温,有毒。入膀胱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6~9g;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本品辛散走窜,久服易伤正气,气血虚弱,无风寒湿邪者慎服。
①《海上集验方》:恶茶及面汤。
②《本草衍义》:性快,多服疏人五脏真气。
③《本草经疏》:凡病非风湿及阳盛火升,血虚有热,表虚有汗,痃疟口渴身热者,并忌用之。
④《本草汇言》:凡病血虚生风,或气虚生痰,脾虚不运,气留生湿、生痰、生饮者,咸宜禁之。
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关节不利。
通络止痛、治鱼鲠:用于鱼骨鲠喉。
【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注意事项:1.《食疗本草》:不可多食,损齿及骨。
2.《医学入门》:忌铅、铁。
3.《本草经疏》:下部腰膝无力,由于精血虚、真阴不足者不宜用。伤食脾胃未虚、积滞多者,不宜用。
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转筋麻木,脚气肿痛等。
和胃化湿:用于湿浊阻滞中焦,呕吐腹泻,脘闷腹痛,小腿转筋。
【桑寄生】
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煎服,9~15g。
注意事项:
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筋骨痿弱。《独活寄生汤》
补肝肾、安胎:用于肝肾虚损,冲任不固的胎漏、胎动不安。
【五加皮】
性味归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
祛风湿:用于风湿痹痛,手足拘挛。《五加皮散》
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下肢痿弱。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病。《五皮饮》
【白花蛇】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用量用法:3~4。5g。 研粉吞服1~1。5g。
注意事项:
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白花蛇酒》
止痉: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及破伤风角弓反张等。《定命散》
止痒:用于风疹块、麻风病等。
【防己】
性味归经:苦,寒。归膀胱、肺经。
用量用法:4。5 ~9g。
注意事项:
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疼痛者。《宣痹汤》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防己黄芪汤》
【虎骨】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3~6钱,入丸剂或浸酒服。
注意事项:血虚火盛者慎服.
祛风止痛:用于痹证关节走注疼痛、肝肾虚损,腰痛足弱。
强健筋骨:用于壮肾阳,促进骨折愈合。
【桑枝】
性味归经:苦,平。入肝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2两;或熬膏。外用:煎水熏洗。
注意事项:
祛风湿: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酸痛,麻木拘挛,尤适宜上肢痹痛。常做药引使用。
【伸筋草】
性味归经: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用量用法:3~12g。
注意事项: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急。
舒筋活络:用于小腿转筋。
【千年健】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者忌用。
祛风湿、健筋骨:用于风湿痹痛,肢节酸痛,筋骨痿软等。
【追地风】
性味归经:温,微辛、涩,有小毒。归膀胱、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或浸酒。
注意事项:
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四肢关节酸痛,脚气等。可单独浸酒。
【海桐皮】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3~5钱。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祛风湿、通经络:风湿痹痛,腰膝疼痛,手足拘挛。《海桐皮酒》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2 只看该作者
五、芳香化湿药
【枳壳】
性味归经:苦、辛、酸,温。归脾、胃经。
用法用量:3~9g。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1. 李杲:气血弱者不可服。
2.《本草经疏》:肺气虚弱者忌之;脾胃虚,中气不运而痰涌喘急者忌之:咳嗽不因于风寒入肺气壅者,服之反能作剧;咳嗽阴虚火炎者,服之立至危殆;一概胎前产后,咸不宜服。
3.《本草汇言》:如肝肾阴亏,血损营虚,胁肋隐痛者,匆用也。下痢日久,中气虚陷,愈下愈坠、愈后重急迫者,勿用也。
4.《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藿香】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含漱;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①《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②《本经逢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芳香化湿:用于湿阻中焦,运化失常所致胸脘痞闷,食欲不振,体倦。《藿香正气散》
开胃止呕:用于湿阻中焦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
发表解暑:用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见头痛、腹痛吐泻者。
【苍术】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用量用法:煎服,3~9g。
注意事项:本品辛温燥烈,故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燥湿健脾:用于湿阻中焦所致脾胃不和、脘腹胀满、腹痛泻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祛风胜湿:用于风湿痹痛,尤湿邪较重、身体沉重、麻木疼痛者宜。
清肝明目:用于夜盲症及目昏涩。
【厚朴】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用量用法:3~9g 。
注意事项:
行气燥湿:用于湿阻、食积、气滞所致脾胃不和,脘腹胀满或呕逆。《小承气汤》
降逆平喘:用于咳喘上气,胸闷气喘咳嗽。《半夏厚朴汤》
【砂仁】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用量用法:3~6g,入煎剂宜后下。
注意事项:阴虚有热者忌服。①《海药本草》:“得诃子、鳖甲、豆蔻。白芜荑等良。”②《本草经疏》:“凡腹痛属火,泄泻得之暑热,胎动由于血热,咽痛由于火炎,小儿脱肛由于气虚,肿满由于湿热,上气咳嗽由于火冲迫肺而不由于寒气所伤,皆须详察鉴别,难以概用。”③《药品化义》:“肺有伏火忌之。”④《得配本草》:“气虚肺满禁用。”
化湿开胃:用于湿浊中阻,气机不畅所致脘痞不饥,腹胀食少,呕吐等。《香砂六君子丸》
温脾止泻: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腹痛泻泄。
理气安胎:用于脾虚气滞之胎动不安或妊娠恶阻。
【佩兰】
性味归经:辛,平。归脾,胃,肺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6-10g;鲜品可用15-20g.
注意事项:阴虚、气虚者忌服。《得配本草》:胃气虚者禁用。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用于湿阻中焦,运化失职所致脘闷呕恶,口中甜腻,舌苔厚腻,口气腐臭,为治脾瘅证之要药。
发表解暑:用于外感暑湿和湿温初起,发热恶寒,头痛头胀,脘闷,苔腻等。《辛苦香淡汤》
【白豆蔻】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用量用法:3—10克,煎服,后下;散剂2-5克。
注意事项: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化湿行气: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所致胸脘痞满,不思饮食、舌苔白腻。《三仁汤》
温中止呕:用于脾胃虚寒或湿阻气滞的胸脘满闷,反胃呕吐等。
【草果】
性味归经:辛,温。入脾、胃二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忌服。
①《本草蒙筌》:大耗元阳,老弱虚羸,切宜戒之。
②《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温热,皆不当用。
③《本草备要》:忌铁。
燥湿温中:用于寒湿阻滞脾胃,脘腹胀满,腹痛食少。
除痰截疟:用于疟疾而见痰浊伏遏,寒多热少,苔白厚腻等。常与槟榔、厚朴、知母等同用以开达膜原,除痰截疟,《达原饮》
【草豆蔻】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用量用法:3~6g
注意事项:阴虚血少,津液不足,无寒湿者忌服。
燥湿健脾:用于寒湿阻滞中焦所致脘腹满闷,疼痛、食少、泻泄等。
温胃止呕:用于寒湿阻滞脾胃所致的呕逆脘痛。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4 只看该作者
六、利水渗湿药
【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②《药性论》:"忌米醋。"
③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④《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⑤《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停滞的水肿、小便不利等。《五苓散》《五淋散》
健脾:用于脾虚湿困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减少、泻泄。《四君子汤》
宁心:用于心悸、失眠等证。
【泽泻】
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膀胱经。
用量用法:6~9g。
注意事项:
利小便:用于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水肿及泻泄、痰饮所致的眩晕等。《泽泻汤》
清湿热: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引起的遗精、滑精、眩晕等证。《六味地黄丸》
【薏苡仁】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浸酒,煮粥,作羹。
注意事项:本品力缓,宜多服久服。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慎服
健脾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泻泄、白带等证。
除痹止痛:用于湿热痹痛、手足挛急、肌肉酸重。《薏苡仁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清热排脓:用于治疗肺痈、肠痈、阑尾炎。《千金苇茎汤》
【车前子】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膀胱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撒。
注意事项:凡内伤劳倦,阳气下陷,肾虚精滑及内无湿热者,慎服。
①《日华子本草》:"常山为使。"
②《本草经疏》:"内伤劳倦、阳气下陷之病,皆不当用,肾气虚脱者,忌与淡渗药同用。"
③《本草汇言》:"肾虚寒者尤宜忌之。"
利水通淋:用于热结膀胱而致的小便不利,淋漓涩痛者。《八正散》
清热明目:用于肝热目赤肿痛,眼目昏花、迎风流泪。
祛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者。
【滑石】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
用量用法:10~20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利尿通淋:用于膀胱湿热之热淋、小便短涩疼痛等。《滑石散》
清热解暑: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黄或水泻者。《六一散》
祛湿敛疮:用于湿疹和痱子,收敛脓疮。
【木通】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内无湿热,津亏,气弱,精滑,溲频及孕妇忌服。①《本草经疏》:“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②《得配本草》:“肾气虚,心气弱,汗不彻,口舌燥,皆禁用。”
清热利尿: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或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导赤散》
通经下乳:用于气血淤滞、乳汁不通。
【金钱草】
性味归经: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用量用法:15~60g;鲜品加倍。
注意事项:
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利湿退黄。
通淋排石:用于热淋、石淋,为石淋之要药。
消肿解毒:用于恶疮肿毒,毒蛇咬伤,外敷。
【茵陈蒿】
性味归经:苦辛,凉。入肝、脾、膀胱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注意事项: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①《本草经疏》:"蓄血发黄者,禁用。"
②《得配本草》:"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清湿热:用于湿热发黄,脾阳不振,小便不利。《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
退黄疸:为退黄疸要药。目前还用于湿疮搔痒,流黄水。
【猪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用量用法:6~12g。
注意事项:
利水渗湿:利水渗湿较茯苓作用强,凡小便不利、水肿、泻泄等均可选用。《四苓散》
【石韦】
性味归经:苦甘,凉。入肺、膀胱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
注意事项: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滑石、杏仁为之使。得昌蒲良。"
②《本草从新》:"无湿热者勿与。"
③《得配本草》:"真阴虚者禁用。"
利尿通淋:用于湿热淋病、石淋、血淋,为石淋要药。《石韦散》
清热止咳:用于肺热咳嗽气喘等。
【海金砂】
性味归经:甘,寒。归小肠、膀胱经。
用量用法:6-12 克。  煎服。宜布包。
注意事项: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石淋、血淋等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等,为石淋要药。
【扁蓄】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膀胱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扁蓄作为牧草对马、羊是有毒的。临床使用未见中毒报道。本品苦寒,古代医家认为多服泄精气,对机体会造成一定的损耗。所以无湿热水肿者、体弱津津有味亏者不宜服用。
利尿通淋:用于下焦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为热淋要药。《八正散》
杀虫止痒:用于皮肤湿疹、阴道滴虫、阴部发痒等,局部外洗。
【萆解】
性味归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
利湿去浊:用于膏淋的小便浑浊,色白如米汤,频数滴沥等,为膏淋要药。《萆解分清饮》
祛风通痹: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瞿麦】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小肠经。
用量用法:煎服,9~15g。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为热淋要药。《八正散》
【地肤子】
性味归经:甘苦,寒。入肾、膀胱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注意事项:《本草备要》:"恶螵蛸。"
清热利湿: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的下焦湿热证。
祛风止痒:用于皮肤湿疮,周身搔痒等证。
【赤小豆】
性味归经:甘酸,平。入心、小肠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0.3~1两;或入散剂。外用:生研调敷。
注意事项:①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②《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③《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
解毒排脓:用于痈肿疮毒、湿热黄疸。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4 只看该作者
七、温里药
【附子】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用量用法:3~15g 。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回阳救逆: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而致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亡阳虚脱证。《四逆汤》《参附汤》
温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畏寒肢冷,男子阳痿滑精、女子宫冷不孕等。《右归丸》《附子理中丸》
祛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甘草附子汤》
【干姜】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服。
温中散寒:用于脾胃虚寒、寒凝气滞,脘腹冷痛、呕吐、泻泄等。《半夏干姜散》
回阳通脉: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脉微欲绝之亡阳虚脱证。《四逆汤》
温肺化痰:用于肺寒咳嗽。症见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苓甘五味姜辛汤》
【肉桂】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均禁服。畏赤石脂。
补火助阳: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畏寒肢冷。《桂附理中丸》《右归丸》《济生肾气丸》
散寒止痛:用于中焦寒盛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泻泄等。
温通经脉:用于经脉受寒、气血凝滞之痹痛,寒疝,痛经,阴疽等。《蠲痹汤》《少腹逐瘀汤》
【吴茱萸】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外用:蒸热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1岁以下用0.5~2钱,1~5岁用2~3钱,6~15岁用3~4钱,15岁以上用4~5钱。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
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②《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③《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④《本草经疏》:呕吐吞酸属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气,非风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属血虚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于肠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滞积垢者不宜用;小肠疝气,非骤感寒邪及初发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乱转筋,由于脾胃虚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湿生冷于犯肠胃者不宜用;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法所咸忌。
散寒止痛:用于经脉受寒所致的疝痛、行经腹痛、脚气肿痛、头身疼痛。《鸡鸣散》
降逆止呕:用于中焦虚寒,脘腹冷痛,久泻不止等。《吴茱萸汤》《四神丸》
助阳止泻:用于用于肝火犯胃,肝胃不和所致呕吐吞酸、胁肋疼痛、胃痛等。《左金丸》
【小茴香】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肝、肾、脾、胃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
散用于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脘腹胀闷或泻痢后重。
【青皮】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用量用法:3~9g。
注意事项:气虚者慎服。①《仁斋直指方》:“有汗者不可用。”②《本草蒙筌》:“老弱虚赢,尤宜全戒。”③《本草经疏》:“肝脾气虚者,概勿使用。”
疏肝破气:用于肝气郁滞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及小肠疝气等。
消积化滞:用于食积气滞,嗳气吞酸,胃脘胀痛等。《青皮丸》
【乌药】
性味归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气虚及内热证患者禁服;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行气止痛:用于寒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脘腹胀痛,寒疝,痛经等。《乌药汤》
温肾散寒:用于肾阳不足,膀胱虚寒所致小便频数及遗尿。《缩泉丸》
【沉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肾、脾、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0.5~1钱;磨汁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①《本草经疏》:“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之;心经有实邪者忌之;非命门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药用。”②《本草汇言》:“阴虚气逆上者切忌。”③ 《本经逢原》:“气虚下陷人,不可多服。”④《本草从新》:“阴亏火旺者,切勿沾唇。”
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胁痞满胀痛等。《沉香降气散》
温中止呕:用于脾胃虚寒,呕吐呃逆。《沉丁二香散》
纳气平喘:用于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及痰饮咳喘,上盛下虚之证。《沉香汤》
【川楝子】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胃。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忌服。
行气止痛:用于肝气淤滞或肝胃不和所致胁肋作痛、脘腹胀痛、疝气疼痛等。《金铃子散》
驱虫:用于虫积腹痛。
【荔枝核】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4.5~9g 。
注意事项:《本草从新》:无寒湿滞气者勿服生
行气散结:用于肝经寒凝气滞的疝痛、睾丸胀痛等。《疝气内消丸》
祛寒止痛:用于肝气郁滞,胃脘久痛及妇人气滞血瘀所致经前腹痛或产后腹痛。《荔香散》
【柿蒂】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胃经。
用量用法:4.5~9g。
注意事项:
降逆下气:用于胃失和降所致呃逆之证。《丁香柿蒂汤》
【檀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心、肺经。
用量用法:2~5g 。
注意事项: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心、肺经。
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绞痛。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4 只看该作者
八、消食药
【山楂】
性味归经: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用量用法:生食,水煎,或榨汁服。每次10-30克。
注意事项:胃酸过多、消化性溃疡和龋齿者,及服用滋补药品期间忌服用。 脾胃虚弱者慎服。①《纲目》:“生食多,令人嘈烦易饥,损齿,齿龋人尤不宜。”②《本草经疏》:“脾胃虚,兼有积滞者,当与补药同施,亦不宜过用。”③《得配本草》:“气虚便搪,脾虚不食,二者禁用。服人参者忌之。”④《随息居饮食谱》:“多食耗气,损齿,易饥,空腹及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
◎ 山楂不能空腹吃
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果酸、山楂酸、枸橼酸等,空腹食用,会使胃酸猛增,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使胃发胀满、泛酸,若在空腹时食用会增强饥饿感并加重原有的胃痛。
◎少吃生山楂
生山楂中所含的鞣酸与胃酸结合容易形成胃石,很难消化掉。如果胃石长时间消化不掉就会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穿孔。因此,应尽量少吃生的山楂,尤其是胃肠功能弱的人更应该谨慎。医生建议,最好将山楂煮熟后再吃。
消食化积:用于食滞不化、肉积、乳积不消等。《保和丸》《匀气散》
散瘀行滞(生用):用于产后恶露不尽,淤滞腹痛。
【莱菔子】
性味归经:性平,味辛、甘。归肺、脾、胃经。
用量用法:煎服,6-10g 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
注意事项: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消食导滞:用于食积不化,中焦气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腹痛泻泄等。《保和丸》
降气化痰:用于痰涎壅盛,气喘咳嗽属实证者。《三子养亲汤》
【鸡内金】
性味归经:甘,寒。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用量用法:煎服,8~10g;研末服,每次1.5~8g。研末用效果比煎剂好。
注意事项:
消食积: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及小儿疳积等。《益脾饼》
止遗尿:用于遗尿、小便频数及遗精等。
化结石:用于石淋及胆结石。
【麦芽】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用量用法:9~15g;回乳炒用60g。
注意事项:1.《食性本草》:久食消肾,不可多食。
2.《汤液本草》:豆蔻、缩砂、木瓜、芍药、五味子、乌梅为之使。
3.《本草经疏》:无积滞,脾胃虚者不宜用。
4.《本草正》:妇有胎妊者不宜多服。
5.《药品化义》:凡痰火哮喘及孕妇,切不可用。
行气消食: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等。
健脾开胃:用于脾虚饮食停滞,脘腹胀满等。
退乳消胀:用于妇女哺乳断乳或乳汁瘀积所致乳房胀痛等。
【神曲】
性味归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
消食和胃: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及泻泄等。
【佛手】
性味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
用量用法:3 ~9g。
注意事项:
性味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
芳香理气,健胃止呕,化痰止咳。用于消化不良,舌苔厚腻,胸闷气胀,呕吐咳嗽以及神经性胃痛等。
【陈皮】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肺、脾经。
用量用法:3 ~9g。
注意事项:陈皮不宜与半夏、南星同用;不宜与温热香燥药同用。
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主治 脾胃不和,胸脘胀满,食少吐泻;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头目眩晕;水肿,小便 不利,大便秘结;乳痈疥癣,中鱼蟹毒、酒毒。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5 只看该作者
九、驱虫药
【槟榔】
性味归经: 苦辛,温。入脾、胃、大肠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
杀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能驱杀绦虫、蛔虫、钩虫、蛲虫等,以绦虫为佳。
消积行气: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及泻痢后重等。《木香槟榔丸》
利水:用于水肿,脚气肿痛等。《鸡鸣散》《防己饮》
【贯众】
性味归经:辛,苦,寒。入肺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一10克,或研粉冲开水服。
注意事项:
杀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以杀绦虫、钩虫为佳,多与槟榔同用。
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热斑疹、热毒疮疡、痄腮肿痛等。
止血(炒碳):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便血及崩漏出血。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5 只看该作者
十、止血药
【仙鹤草】
性味归经:苦涩平,入肝、脾经。
用量用法:10-15克,大剂量30-60克,煎服。外用,鲜品或干品煎浓汁洗或熬膏调蜜外搽。
注意事项:
收敛止血:用于各种出血证。
解毒止痢杀虫:用于疥疮痈肿、痔疮等。
【白芨】
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胃。肝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
收敛止血:用于肺、胃出血。《白及枇杷丸》
消肿生肌:用于疮痈肿痛及手足皴裂。
【大蓟】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脾胃虚寒、无瘀滞、血虚极者不宜使用。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等各种出血证。
祛瘀消肿:用于疮疡肿毒,鲜品应用为佳。
【地榆】
性味归经:苦酸,寒。入肝、大肠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汁或研末掺。
注意事项:虚寒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发良。恶麦门冬。"
②《本草衍义》:"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
③《医学入门》:"虚寒冷痢禁闲。热痢初起亦不可用。恐涩早也。"
④《本草经疏》:"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虚泄泻,法并禁用。"
⑤《本草汇言》:"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之。"
⑥《本经逢原》:"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悮服多致口噤不食。"
凉血止血:用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
解毒敛疮:用于烫火伤或湿疹、皮肤溃烂等。
【三七】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微苦。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1.三七属珍贵药材,所以伪品较多,购买时要注意鉴别。
2.民间称“三七”或土“三七”的草药较多,如菊科植物菊三七,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等,不可与正品三七相混。
3.血虚或血热出血者禁用。
4.对三七过敏者禁用。
散瘀止血: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对有淤滞肿痛者尤为适宜。《化血丹》
消肿定痛:用于跌打损伤,淤滞肿痛者。
【苎麻根】
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胃。肝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之咯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及紫癜等。
清热安胎:用于胎热所致的胎动不安和胎漏下血等。
利尿解毒:用于湿热下注、小便淋沥不畅者。
【茜草】
性味归经:苦,寒。归经肝;心;肾;脾;胃;心包经
用量用法:6~9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畏鼠姑。"
2.《本草蒙签》:"勿犯铜铁。"
3.《本草经疏》:"病人虽见血症,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勿服。"
4.《本草正》:"气虚不摄血及脾寒者勿用。"
5.《本草汇言》:"精虚血少者,脾虚胃弱者,阴虚火胜者,俱禁用之。"
6.《本草从新》:"无瘀滞者忌投。"
7.《本草求真》:"血虚发热者忌用。"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十灰散》
祛瘀通经:用于血滞经闭。
【蒲黄】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心包经。
用量用法:5~9g,包煎。外用适量,敷患处。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止血化瘀:用于各种出血证及产后瘀血腹痛、瘀血性痛经、心腹疼痛等。《失笑散》
通淋:用于血淋涩痛。《蒲黄散》
【艾叶】
性味归经:苦辛,温。入脾、肝、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注意事项:阴虚血热者慎用。
①《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②《本草备要》:血热为病者禁用。
③《本经逢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证。《胶艾汤》《四生丸》
散寒止痛:用于下焦虚寒,腹中冷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等。
【白茅根】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小肠经。
用量用法:9~30g,鲜品30~60g 。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①《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②《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①《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
②《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凉血止血:用于热症的尿血、吐血、衄血等。
清热利尿:用于热淋、水肿、小便不利等。
清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热病烦渴、胃热呕秽等。
【槐花】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用量用法:5~9g 。
注意事项: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证,尤对便血、痔血为佳,为便血、痔瘘出血要药。
【棕榈炭】
性味归经:
用量用法:5-15克,煎服。研末。
注意事项:
收敛止血:用于衄血、咯血、便血及崩漏等无淤滞者,常与血余碳同用。《十灰散》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5 只看该作者
十一、活血祛瘀药
【川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
②《品汇精要》:"久服则走散真气。"
③《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
④《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易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⑤《本草从新》:"气升痰喘不宜用。"
⑥《得配本草》:"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活血行气: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痛经、经闭及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等,为血中之气药。
祛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头身疼痛、风湿痹痛及风热上冲、头目眩晕者。
【元胡】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
用量用法:煎剂:3~15克。丸散:0.35~13.5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气血阻滞的胃痛、腹痛、胁痛、疝气痛和痛经、肢体痛等各种痛证。
【郁金】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心、肺经。
用量用法:3~9g。
注意事项: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忌服,孕妇慎服。【摘录】《中国药典》
行气化瘀:用于气滞血瘀所致胸腹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清心解郁:用于湿温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神智不清及痰气壅阻,闭塞心窍所致的癫痫等。
凉血止痛:用于血热所致的吐血、尿血及妇女经脉逆行的衄血等有瘀滞现象者。
利胆退黄:用于黄疸。
【姜黄】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肝经。
用量用法:3~9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月经先期。
破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咽喉肿痛、疮疡肿毒等。
【莪术】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用量用法:1.治疗泌尿系结石:莪术15g,三棱15g,穿山甲9g,皂刺9g,牛膝12g,生薏仁15g,青皮、枳壳各9g。水煎服,每日1剂。2.治疗精神科血瘀证患者:莪术、赤芍、大黄,按10:3:3的比例加工提炼成达营片(每片含生药8g),每次口服6~8片,日3次,30天为1疗程。内服:煎汤, 1.5~3钱;或人丸、散。醋制增强止痛功效。
注意事项:孕妇、月经过多者忌用。气血两虚,脾胃薄弱无积滞者慎服,孕妇忌服。
破血行气: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经闭腹痛、产后血瘀作痛及徵瘕等,常与三棱相须为用。
消积止痛:用于饮食不节、脾运失常所致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疼痛等。
【三棱】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气虚体弱,血枯经闭及孕妇忌服。《医学启源》:破气损真,气虚人不用。《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得配本草》:素有血症者禁用。
破血行气:用于血瘀气滞的经闭、产后腹痛、徵瘕等。《三棱丸》
消积止痛:用于食积气滞、胸腹胀满疼痛等。
【益母草】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心包经。
用量用法:9~30g;鲜品12~40g。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活血调经:用于妇女血瘀气滞的月经不调、经行不畅、小腹胀痛、产后淤滞腹痛、恶露不尽等。
利尿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红花】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10g。养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活血通经:用于瘀血阻滞,血行不畅的多种病证。
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及痈肿疮疡、热郁血滞所致的斑疹紫暗等。
【桃仁】
性味归经: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用量用法:4.5~9g 。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1.《医学入门》:血燥虚者慎之。
2.《本草经疏》:凡经闭不通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瘀滞;产后腹痛由于血虚,而不由于留血结块;大便不通由于津液不足,而不由于血燥秘结,法并忌之。
活血祛瘀:用于血瘀经闭、痛经、徵瘕等证。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牛膝】
性味归经:苦、酸,平。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4. 5~9g。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逐瘀通经:用于血瘀经闭、通经、产后淤血腹痛及跌打损伤等。《牛膝散》
引血下行:用于上部血热妄行、阴虚火旺之证。《玉女煎》《镇肝熄风汤》
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腰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证。
【虎杖】
性味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用量用法:煎服,9~15g。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散瘀定痛:用于血瘀经闭、风湿痹痛等。
祛风利湿:用于湿热黄疸、湿热带下、阴痒、热淋等。
止咳化痰:用于肺热咳嗽。
【乳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心、肝、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①《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服,诸疮脓多时,未宜遽用。”②《本经逢原》:“胃弱勿用。”
活血止痛: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内、妇、外、伤科等胃脘疼、痛经、肿毒等多种病证。
消肿生肌:用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可与没药同用。
【鸡血藤】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浸酒。
注意事项:阴虚火亢者慎用。孕期是否可用,有争议。
活血补血:用于血虚兼有瘀滞的经闭、月经后期、痛经和血虚头昏等。
通络止痛:用于关节酸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等证。
【丹参】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用量用法:煎服,9~15g。
注意事项:反藜芦。
祛瘀止痛:用于多种瘀血证,对血瘀有热或妇女经脉不调较为适宜。《丹参散》《丹参饮》
活血消肿:用于疮疡肿痛、乳痈肿痛等。
清心除烦: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心烦不寐或心悸怔忡、失眠等。《清营汤》
【五灵脂】
性味归经:甘,温。入肝经
用量用法:1~3钱;外用适量,研粉酒调敷。
注意事项:不宜与人参同用。
活血化瘀:用于血瘀阻滞的痛经、经闭、产后淤滞腹痛、脘腹疼痛等。《失笑散》
止痛:用于出血而有瘀滞的病证。
【穿山甲】
性味归经:《纲目》:"甘涩,温;有毒。"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
通经下乳:用于徵瘕痞块、血瘀经闭等。
消肿排脓:用于产后乳脉不通、乳汁不下火痈疽肿毒。
【水蛭】
性味归经:咸苦、平,有毒。入肝、膀胱经。
用量用法:内服:入丸、散,0.5~4钱。外用:置病处吮吸;或浸取液滴。
注意事项:非瘀滞实症及孕妇忌用。体弱血虚,无瘀血停聚及孕妇忌服。
①《日华于本草》:"畏石灰。"
②《本草衍义》:"畏盐。"
③《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破血逐瘀、通经: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徵瘕、蓄血等证。
【降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脾经。
用量用法:9 ~ 15g,入煎剂宜后下。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
注意事项:
活血行气: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痛。
止血定痛:用于损伤血瘀疼痛或外伤出血。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6 只看该作者
十二、化痰止咳平喘药
1、温化寒痰药
【半夏】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5~3钨;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默。
注意事项: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射干为之使。
恶皂荚。
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
反乌头。
②《药性论》:忌羊血、海藻、饴糖。
柴胡为之使。
③张元素: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
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④《医学入门》:凡诸血证及自汗,渴者禁用。
燥湿化痰:用于湿痰或寒痰壅滞所致咳嗽气逆及痰湿眩晕等证。《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降逆止呕:用于痰湿停饮犯胃或胃虚呕吐等多种呕吐证。《小半夏汤》《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
消痞散结:用于胸脘痞闷、梅核气、痰核瘰疬等证。《小陷胸汤》《半夏厚朴汤》
【天南星】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用量用法:一般炮制后用,3 ~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阴虚燥痰及孕妇忌服。①《本草备要》:“阴虚燥痰禁用。”②《会约医镜》:“孕妇忌之。”
燥湿化痰:用于湿痰、顽痰所致咳嗽痰多、胸膈痞闷等。《导痰汤》《玉壶丸》
祛风止痉: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癫痫、惊风、破伤风等。《玉真散》
消肿散结:用于壅疽痰核肿痛,虫蛇咬伤等。
【旋复花】
性味归经:咸,温。入肺、肝、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包煎或滤去毛),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干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①《本草衍义补遗》:病人涉虚者不宜多服,利大肠,戒之。
②《本经逢原》:阴虚劳嗽,风热燥咳,不可误用。
消痰行水:用于痰壅气逆或痰饮蓄结所致咳喘痰多、胸膈痞满等。《旋复花汤》
降气止呕:用于痰饮在胸膈、心下痞硬、脾胃虚寒、水湿内停等所致的噫气、呕吐等。《旋复代赭汤》
【白芥子】
性味归经:辛,热。《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整粒敷穴位。
注意事项:肺虚久咳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温肺祛痰:用于寒痰壅滞,胸胁涨满,咳嗽喘息等。《三子养亲汤》《控涎丹》
散结止痛:用于痰滞肌肉、经络所致肩臂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及阴疽流注等。《白芥子散》
【白附子】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6g;研末服0.5-1g,宜炮制后用。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血虚生风、内热生惊及孕妇禁服。生品内服宜慎。
祛风痰:用于风痰壅盛所致的眩晕、头痛。
定惊搐:用于中风痰雍、口眼歪斜和破伤风等。《玉真散》
解毒散结:用毒蛇咬伤及瘰疬痰核等。
止痛:用于风邪或寒湿所致的偏头痛。
【白前】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入肺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5~3钱。
注意事项:《本草经疏》:"凡咳逆上气,咳嗽气逆,由于气虚气不归元,而不由于肺气因邪客壅实者,禁用。"
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所致咳嗽痰多、胸闷气逆、咳痰不爽等。
2、清化热痰药
【桔梗】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平.归肺;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灰研末敷。
注意事项:阴虚久嗽、气逆及咳血者忌服。
1.朱震亨:下虚及怒气上升者不宜。
2.《本经逢原》:阴虚久嗽不宜用,以其通阳泄气也。
宣肺利咽:用于外感咳嗽、咳痰不爽或咽痛失音,尤以外感风热为适宜。《加味柑橘汤》
祛痰排脓:用于肺痈胸痛,咯吐黄痰,腥臭脓稠或咯吐脓血。《肺痈排脓汤》
【川贝】
性味归经:性凉,甘平. 入肺经、胃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
清热润肺:用于燥痰咳嗽或热痰咳嗽,痰稠不易咯出。《贝母散》《二母散》
化痰止咳:用于肺虚久咳或阴虚不足,干咳无痰,或痰少咽燥,咯痰带血等。
【栝楼】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
清热化痰:用于热痰所致的咳嗽,痰黄稠胶粘,不易咯出等。《清气化痰丸》
宽胸散结:用于热痰互结的结胸、痰阻气滞的胸痹等。《小陷胸汤》《栝楼薤白半夏汤》
消肿润肠:用于乳痈肿痛或肠中津液不足,大便秘结等。
【竹茹】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胆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贴。
注意事项: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清热化痰:用于痰热郁结,烦闷不宁,惊悸失眠等。对热痰咯稠痰者有卓效。《温胆汤》
除烦止呕:用于胃热呕吐及胃虚夹热之呕吐。《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
【礞石】
性味归经:咸,平. 入肝、肺、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布包),3~5钱;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及孕妇忌服。①《嘉祐本草》:“得硇砂、巴豆、大黄、京三棱等良。” ②《本草从新》:“气弱血虚者大忌。”
坠痰下气:用于顽痰、老痰痰稠胶粘,气逆喘咳之实证。《礞石滚痰丸》
平肝镇惊:用于热痰壅盛的惊风、抽搐、痰积癫痫等。
【前胡】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有毒。归肺、脾经。
用量用法:5—10克。
注意事项:
散风清热:用于外感风热咳嗽痰多。
降气化痰:用于肺气不降,喘咳,痰稠,胸部满闷等。《前胡散》
【昆布】
性味归经:咸,寒。入肝、胃、肾三经;
用量用法:煎汤,煮熟,凉拌。每次15-50克。糖浸,或做丸、散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忌食,身体消瘦者不宜食用。
软坚散结: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瘿瘤、瘰疬、痰核等。
消痰利水:用于水肿胀满、脚气等。
【胖大海】
性味归经:甘,寒;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用量用法:2~3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注意事项:1.有感冒者禁用。
2.代茶饮每次不得超过3粒,防止中毒。
3.本品有伪品:圆粒萍婆,泡水中也能变大,但不入药,请大家注意鉴别!
清宣肺气:用于肺气闷郁,痰热咳嗽以及肺热声哑等。
清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所致头痛、目赤、轻度发热等。
3、止咳平喘药
【杏仁】
性味归经:苦;温;有毒      肺;脾;大肠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1.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得火良。恶黄耆、黄芩、葛根。畏蘘草。
3.《本草经疏》:阴虚咳嗽,肺家有虚热、热痰者忌之。
4.《本草正》:元气虚陷者勿用,恐其沉降太泄。
5.《本经逢原》:亡血家尤为切禁。
6.《本草从新》:因虚而咳嗽便秘者忌之。
止咳平喘:用于多种咳嗽、痰多、喘息等证。《三拗汤》《桑菊饮》《麻杏石甘汤》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津枯便秘或产后血亏所致的便秘。《益血润肠丸》
【百部】
性味归经:甘、苦,微温。归肺经。
用量用法:煎服,3~9g。外用适量,水煎或酒浸。
注意事项:《得配本草》:热嗽,水亏火炎者禁用。
润肠止咳:用于新久咳嗽,尤以久咳、虚劳咳嗽及顿咳为佳。《月华丸》《止嗽散》
杀虫:用于蛲虫及头虱、体虱、阴虱等。
【紫菀】
性味归经:苦,寒。入胃、肝、脾三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6-9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化痰止咳:用于肺虚久咳,肺阴不足,痨嗽咯血等。《紫菀汤》
润肺下气:用于多种咳嗽气逆,咯痰不爽等证。常与冬花相须为用,如《紫菀百花散》
【葶苈子】
性味归经:性大寒,味辛、苦。归肺、膀胱经。
用量用法:3~10g
注意事项:肺虚喘咳、脾虚肿满者忌服。
1.《别录》:久服令人虚。
2.《本草经疏》:不利于脾胃虚弱及真阴不足之人。凡肿满由于脾虚不能制水,水气泛溢;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者,法所咸忌。
3.《本草便读》:寒饮、阴水等证及虚弱者,不可用也。
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滞,咳嗽喘促等。《葶苈打枣泻肺汤》
行水消肿:用于水饮停聚,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等。《己椒苈黄丸》《大陷胸丸》
【银杏】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涩,有小毒。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
敛肺定喘:用于咳喘、气逆、痰多等。《鸭掌散》《定喘汤》
止带浊、缩小便:用于带下量多、白浊或遗尿尿频等。
【款冬花】
性味归经:甘,苦,寒。入肺、心二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一10克。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注意事项:①《本草经集注》:"杏仁为使。得紫菀良。恶皂荚、消石、玄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芩、黄连、黄耆、青葙。"②《本草崇原》:"肺火燔灼,肺气焦满者不可用。"③ 《本经逢原》:"阴虚劳嗽禁用。"
止咳化痰、润肺下气:用于肺寒咳嗽、肺热咳嗽、肺虚久咳等多种咳嗽。《款冬花汤》
【紫苏】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食。
降气消痰:用于痰壅气逆所致咳嗽气喘、痰涎壅盛、喘咳胸满者。《三子养亲汤》
平喘润肠:用于肠燥便秘及失血之肠燥便秘等。
【桑白皮】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经。
用量用法:煎服10-15克。
注意事项:
泻肺平喘:用于肺热喘咳痰多者。《泻白散》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实证之小便不利,面目肌肤浮肿等证。《五皮饮》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6 只看该作者
十三、安神药
【朱砂】
性味归经:甘,微寒;无毒。
用量用法:0.3~1.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无毒,不宜大量久服。忌火煅,水飞入药。不宜过量,久服,以免汞中毒。肝肾病患者慎用。
镇心安神: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惊痫等证。《朱砂安神丸》《磁朱丸》
解毒消肿:用于疮疡肿毒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龙骨】
性味归经:甘、涩,平。
用量用法:10一1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镇惊安神: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癫痫、惊狂等证。
平肝潜阳:用于阴虚阳亢,虚阳浮越所致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镇肝熄风汤》
收敛固涩:用于精关不固、遗精早泄、白带、崩漏及卫表不固、虚汗等。《龙骨汤》《清带汤》
【酸枣仁】
性味归经:甘,平。入心、脾、肝、胆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凡有实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症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防己。
②《本草经疏》:凡肝、胆、脾三经有实邪热者勿用,以其收敛故也。
③《得配本草》:肝旺烦躁,肝强不眠,禁用。
④《本草求真》:性多润,滑泄最忌。
养心安神:用于虚烦失眠多梦、惊悸怔忡等,为重要滋养性安神药。《酸枣仁汤》
敛汗:用于体虚自汗、盗汗等。
【磁石】
性味归经:辛、咸,平。
用量用法:煎汤15~50g;入丸、散1.5~3g;外用适量。或者,如丸散剂用1~3分。珍珠粉层内服每次3~5分,每日2~3次。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入丸散不可多服,脾胃虚弱者慎用。
潜阳安神: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心悸失眠、目眩头痛及癫痫等。《磁朱丸》
聪耳明目: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耳聋、耳鸣、目昏等。《耳聋左磁丸》
纳气平喘:用于肾不纳气所致的喘息气急。
【琥珀】
性味归经:甘,平。   心;肝;小肠经;膀胱;肺;脾经
用量用法:内服:0.5~1钱,入丸、散,3-6分。外用:研末点、撒。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及无瘀滞者忌服。《本草经疏》:凡阴虚内热,火炎水涸,小便因少而不利者勿服琥珀以强利之,利之则愈损其阴
镇惊安神: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惊风癫痫等。
活血散瘀:用于血滞经闭、徵瘕疼痛等。《琥珀散》
【远志】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
用量用法:煎服,3~9g。
注意事项:有胃炎及胃溃疡者慎用。
宁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等。
【柏子仁】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肾、大肠经。
用量用法:煎服6-15克。
注意事项:1.本品易走油变化,不宜曝晒。 2.便溏及痰多者不宜用。
1.《本草经集注》:牡蛎、桂、瓜子为使。恶菊花、羊蹄、诸石及面。
2.《本草经疏》:柏子仁体性多油,肠滑作泻者勿服,膈间多痰者勿服,阳道数举、肾家有热、暑湿作泻,法咸忌之。
3.《得配本草》:痰多,肺气上浮,大便滑泄,胃虚欲吐,四者禁用。
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的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养心汤》《柏子仁丸》
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人阴血不足的肠燥便秘等。
【合欢皮】
性味归经:甘,平
用量用法:10~15g,水煎服。
注意事项:
安神解郁:用于情致所伤的忧郁愤怒,虚烦不安,健忘失眠等。
活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或肺痈、咳吐痰浊及疮痈肿痛。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6 只看该作者
十四、平肝熄风药
【羚羊角】
性味归经:咸、寒。
用量用法:1g~5g。
注意事项:肝经无热者不宜。
平肝熄风:用于温热病、惊风、中风、癫痫等所致的痉挛抽搐。《羚角钩藤汤》
清肝明目:用于肝火炽盛所致的头痛、头昏、目赤羞明。《羚羊角散》
【石决明】
性味归经:咸平。
用量用法:10g~32g。
注意事项:体虚寒者忌用。
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烦扰不寐等。
清肝明目:用于目赤翳障,视物模糊,胬肉遮睛等。《石决明丸》
【代赭石】
性味归经:苦甘,平   入肝、胃、心包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本草蒙筌》:“孕妇忌服。”《本草经疏》:“下部虚寒者,不宜用;阳虚阴萎者忌之。”《得配本草》:“气不足、津液燥者禁用。”
平肝降逆: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或气逆喘息、痞胀等。《代赭石汤》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等。《寒降汤》
【牡蛎】
性味归经: 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平肝潜阳: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耳聋耳鸣等。《镇肝熄风汤》
软坚散结: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痰核等。《消瘰丸》
收敛固涩:用于虚汗、遗精、带下等。《牡蛎散》《金锁固精丸》
【钩藤】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心包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不宜久煎),1.5~3钱;或入散剂。
注意事项:①《本草新编》:"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②《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熄风止痉:用于热盛风动、抽搐、痉挛及小儿急惊风等。《钩藤饮》
平肝清热:用于肝阳上亢火肝经有热的头晕头痛、目眩目赤火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头痛等。
【天麻】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
用量用法:用量3~9g。
注意事项:1.凡病人见津液衰少,血虚、阴虚等,均慎用天麻。
2.重视配伍应用。《本草衍义》有“天麻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的记述。古今医家很少单味使用天麻,而多根据不同病证组方用药。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天麻丸等。临床证明,单独使用天麻的效果不佳或者效果不确定。
3.即使针对肝阳上亢、痰阻经络等实证时,使用天麻也要详审病情,把握病机,随证加减,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天麻不宜合久煎。天麻的主要成分为天麻甙,遇热极易挥发。天麻与他药共煎会因热而失去镇静镇痛的有效成分。所以,天麻最好先用少量清水润透,待软化后切成薄片,晾干或晒干研末,用煎好的汤药冲服,或研末入丸、散服用。
5.使用单味天麻或天麻制剂时,如出现头晕、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心跳及呼吸加快、皮肤瘙痒等时,应立即停药,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平肝熄风:用于肝风内动惊风、癫痫等痉挛抽搐证,为治内风之圣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麻木不仁等。《天麻丸》
【全蝎】
性味归经:辛,平;有毒。归肝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2-5g;研末入丸、散,每次0.5-1g;蝎尾用量为全蝎的1/3。外用:适量,研末掺、熬膏或油浸涂敷。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血虚生风者及孕妇禁服。
熄风止痉:用于急惊风,中风口眼歪斜、破伤风等。《牵正散》《五虎追风散》《逐风汤》
解毒散结:用于恶疮肿毒。
通络止痛:用于较顽固的偏正头痛、风湿痹痛等。
【地龙】
性味归经:咸寒
用量用法:5-15g;鲜品10-20g。研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阳气虚损、脾胃虚弱、肾虚喘促、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者不宜使用。非实热不宜。
清热止痉:用于高热惊痫,痉挛抽搐。
通经活络:用于痹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及中风后遗症等。
清热平喘:用于火热灼肺咳嗽气喘,小儿顿咳等。《地龙膏》
利水通淋: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尿闭不通。
【蜈蚣】
性味归经:咸、辛,温。有毒。归肝、脾、肺经。
用量用法:煎剂:1~5条。丸散:0.3~3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熄风止痉:用于急慢惊风、癫痫、破伤风等痉挛抽搐证。《止痉散》《逐风汤》
解毒散结:用于疮疡肿毒,瘰疬溃烂,蛇虫咬伤等。《不二散》
通络止痛:用于顽固性头部抽搐疼痛、痹证关节疼痛等。
【决明子】
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肝、肾、大肠经
用量用法:用量9~15克。
注意事项:《本草经集注》:蓍实为之使。
恶大麻子。
决明子药性寒凉,有泄泻和降血压的作用,就不适合脾胃虚寒、脾虚泄泻及低血压等患者服用。此外,决明子主要含有大黄酚、大黄素等化合物,长期服用可引起肠道病变或引起难治性便秘。
清肝明目: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目赤肿痛、羞明多泪或肝肾不足、精血亏损等。
润肠通便:用于湿热蕴结或阴血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
【僵蚕】
性味归经:辛、咸,平。归肺、胃、肝、大肠经。
用量用法:煎剂:6~15克。丸散:0.3~9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熄风止痉:用于惊风、癫痫等痉挛抽搐之证。《千金散》
祛风止痛:用于风邪所致头痛、目痛、咽痛或瘰疬痰核等。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7 只看该作者
十五、开窍药
【麝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脾经。
用量用法:入丸散,每次0.06~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注意事项:阴虚体弱及孕妇忌用。
开窍醒神:用于温病热入心包之神昏惊厥及中风痰厥、气厥、中恶等卒然昏倒之闭证。
活血散结:用于心脉瘀阻、痰气互结所致心痛或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痹证及经闭、徵瘕等。
催产下胎:用于胎死腹中,胞衣不下。
【冰片】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烃。
用量用法:入丸散,每次0.03~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因实验证明本品对中、晚期任娠小鼠有引产作用。
开窍醒神:用于高热神昏、中风痰厥、中恶气厥所致昏迷不醒之证。
清热止痛:用于用于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各种疮疡。《冰硼散》
【苏合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脾经。
用量用法:0.3~1g,宜入丸散服。或者,1~3分,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开窍辟秽:用于中风痰厥或气厥等卒然神昏的寒闭证,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如苏合香丸
【石菖蒲】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脾、胃经。
用量用法:3 ~9g。
注意事项:本品由于辛温,故对阴虚血热者,不宜服用,用量为干品3~10g,鲜品10~15g。石菖蒲属芳香药,挥发油系其有效成分,故入煎剂宜后下,注意不宜入煎,以免降低疗效。感冒发烧者不宜饮用。
开窍辟秽:用于痰湿蒙蔽清窍所致神识昏乱。《菖蒲郁金汤》《涤痰汤》
化湿健胃:用于湿浊阻滞脾胃所致胸脘痞闷、腹部胀痛、不思饮食、苔腻等证。
安神聪耳:用于心肾虚损健忘,肾虚不纳、气虚窍闭耳聋等。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8 只看该作者
十六、补虚药
1、补气药
【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
用量用法:5-10克。宜文火另煎。
(一)炖服。将人参切成2cm薄片,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锅内蒸炖4~5小时即可服用。
(二)嚼食。以2~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是最简单服用方法。
(三)磨粉。将人参磨成细粉,每天吞服,用量视个人体质而定,一般每次1~1.5克。
(四)冲茶。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后即可服用。
(五)泡酒。将整根人参可切成薄片装入瓶内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
(六)炖煮食品。人参在食用时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将人参和瘦肉、小鸡、鱼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补强身。
注意事项:无论是红参或是生晒参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
补气救脱:用于气虚欲脱,所有大病、久病、失血等因元气虚极出现的气息短促虚脱之证。
补益脾肺:用于脾胃虚弱、气虚清阳下陷等脾肺气虚证。《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生津止渴:用于热伤气津及消渴证。《白虎加人参汤》
安神益智:用于心血虚少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归脾汤》
【黄芪】
性味归经:甘,温。 归肺、脾经。
用量用法:9~30g 。
①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②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③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④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注意事项: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 徐之才《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
4.《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 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7.《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补气升阳: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倦怠乏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及中气下陷、脱肛等。
固气益表:用于虚汗证。《牡蛎散》《玉屏风散》
托毒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或溃不收口。
利水消肿:用于气虚脾弱,水肿,小便不利等。《防己黄芪汤》
【白术】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用量用法:6~12g。
注意事项: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
②《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补脾益气: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的纳少、气短、脘腹虚胀、倦怠便溏等。
燥湿利水:用于水肿和痰饮。《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
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玉屏风散》
【山药】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1。山药皮中所含的皂角素或黏液里含的植物碱,少数人接触会引起山药过敏而发痒,处理山药时应避免直接接触。
2。不可以生吃,因为生的山药里有一定的毒素。
3。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补脾益胃: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便溏久泻,小儿疳积及脾虚白带等。《参苓白术散》
养肺固肾:用于肺虚喘咳、虚痨痰嗽等。《资生汤》
补益脾胃:治疗脾胃虚弱、泄泻、体倦、食少、虚汗。
益肺滋肾:本品不寒不燥,味甘质润,可治疗肺肾虚损的消渴、遗精、带下等病证。
【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注意事项: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
益气补中: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炙甘草汤》
清热解毒:用于痈组疮疡、咽喉肿痛等。《仙方活命饮》《桔梗汤》
祛痰止咳:用于气喘咳嗽。《二陈汤》《苓甘五味姜辛汤》
缓急止痛: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芍药甘草汤》
缓和药性:用于缓和某些药物的烈性或作为药引使用。
【党参】
性味归经:性味 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
用量用法:煎服,9~30g。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重病或急病时,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或更多些。内服:煎汤,6-15g;入丸、散,或熬膏。生津、养血宜生用;补脾益肺宜炙用。
注意事项:禁忌和注意事项同人参。
实证、热证禁服,正虚邪实证,不宜单独应用。
1.《得配本草》:气滞、怒火盛者禁用。
2.《药笼小品》:中满有火者忌之。
补气益脾: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肺虚咳嗽、气短倦怠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虚体弱证。
养血生津:用于血虚头晕或面黄浮肿,久病失血,气血两亏。《八珍汤》《竹叶石膏汤》
【太子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入心、脾、肺三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0-30克。
注意事项: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补脾益气:用于病后体虚,倦怠自汗,饮食减少,阴虚肺燥,咳嗽痰少等。
生津止渴:用于气阴不足,自汗口渴,口干少津。
【扁豆】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患寒热病者,不可食。
健脾和中: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泻泄及妇女湿浊下注、白带过多等。《参苓白术散》
祛暑化湿:用于暑湿内伤,脾胃不和,恶心呕吐,腹痛泻泄等,为祛暑化湿之要药。《香薷散》
【灵芝】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用量用法:6~12g。
[神经衰弱]灵芝糖浆(约30%)每日2次,每次20毫升。(或灵芝6~9克,水煎服)。
[高血压]灵芝6~9克,水煎服。
[迁延性肝炎]灵芝6克,甘草4.5克,水煎服。
[慢性气管炎]灵芝9克,南沙参、北沙参各6克,百合9克,水煎服。
[过敏性哮喘]灵芝16克,半夏3克半,苏叶6克,厚朴3克,茯芩9克,水煎冰糖,一日2—3次分服。
[过敏性鼻炎]灵芝煎浓汤,过滤后,频频滴鼻。
注意事项:(1)内服研末或浸酒,每次2~3克。现代多改为片剂,每次3~4粒,每日3次,或用针剂,肌肉注射,每日1~2次。忌超量,因实验表明:大量则发生副作用,能使动物致死。
(2)久服。若治病一般须1个月以上;若预防衰老,延年益寿,则应连服3个月以上,停药3个月,再服的间歇服药法,效果才佳。
补气益血: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健忘,体倦神疲,食欲不振。
止咳平喘:用于虚喘或咳嗽。
【大枣】
性味归经: 果:甘,温。归脾、胃经。
树皮:苦、涩,温。
根:甘,温。
用量用法: 果:6~15g 。树皮、根:2~3钱。
内服:煎汤,3~6钱;或捣烂作丸。外用:煎水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凡有湿痰、积滞,齿病、虫病者,均不相宜。
①《医学入门》:"心下痞,中满呕吐者忌之。多食动风,脾反受病。"
②《本草经巯》:"小儿疳病不宜食,患痰热者不宜食。"
③《本草汇言》:"胃痛气闭者,蛔结腹痛及一切诸虫为病者,咸忌之。"
④《髓息居饮食谱》:"多食患胀泄热渴,最不益人。凡小儿、产后及温热、暑湿诸病前后,黄疸、肿胀并忌之。"
生吃时,枣皮易滞留在肠道中不易排出,因此吃枣时应细细咀嚼。
枣皮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炖汤时应连皮一起烹调。
枣虽然可以经常食用,但一次最好别超过20枚,吃得过量会有损消化功能,引发便秘。过多食用大枣会引起胃酸过多和腹胀。
腐烂的大枣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果酸和甲醇,人吃了烂枣会出现头晕、视力障碍等中毒反应,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要特别注意。。
红枣具有补血的效果,一般认为最适合女性食用,但有些情况下却并非如此:月经期间有眼肿或脚肿、腹胀现象的女性不适合吃红枣,否则水肿的情况会更严重;体质燥热的妇女不适合在月经期吃红枣,否则会造成月经量过多。
补脾益胃: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症候,常作为补脾益气的辅助药。《六君子汤》
养血安神:用于内伤肝脾、营血亏虚所致脏躁证。《甘麦大枣汤》
缓和药性:用于功邪及作用较猛的药物中,以缓和药物烈性。《葶苈大枣汤》《十枣汤》
【蜂蜜】
性味归经:
用量用法:作为治疗或辅助治疗,成人一天100克,不要超过200克,分早、中、晚三次服用,儿童食用量为30克最好,但应视年龄大小而定。用于治疗,以两个月为一个疗程;作为保健服用量可酌情降低,一般每天10~50克。
注意事项:1、不适宜糖尿病患者、脾虚泻泄及湿阻中焦的脘腹胀满、苔厚腻者食用。
2、1岁以内的婴儿不宜食用。这是因为蜜蜂儿在花中采蜜时,难免会将一些有毒、有害的植物花粉也采集在内,吃了以后可引起中毒或过敏反应。另外,肉毒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极易在蜜蜂儿采花粉是混入蜂蜜,并在酿蜜时的缺氧环境中大量繁殖,分泌毒性极大的肉毒杆菌毒素。一旦中毒没有特效的解毒剂,死亡率极高。因此,婴儿不应吃蜂蜜。
3、蜂蜜的营养成分比较复杂,葱蜜同食后,蜂蜜中的有机酸、酶类遇上葱中的含硫氨基酸等,会发生有害的生化反应,或产生有毒物质,刺激肠胃道而导致腹泻。
4、不宜与豆腐同食。豆腐味甘、咸,性寒,能清热散血。与蜂蜜同食易导致腹泻。同时蜂蜜中的多种酶类,豆腐中的多种矿物质、植物蛋白、有机酸等,二者同食 不利于人体的生化反应。
5、不宜与韭菜同食。韭菜含维生素C丰富,容易被蜂蜜中的矿物质铜、铁等离子氧化而失去作用。另外,蜂蜜可通便,韭菜富含纤维素而导泻,容易引起腹泻。
6、不能用沸水冲饮。蜂蜜含有丰富的酶、维生素和矿物质,若用沸水冲饮,不仅不能保持其天然的色、香、味,还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它的营养成分。因而最好用不超过35℃的温水冲饮。
7、未满一岁的婴儿不宜吃蜂蜜:蜂蜜中会含有肉毒杆菌,可引起婴幼儿中毒症状,小于6个月的婴儿更容易感染此病。中毒症状常发生于吃完蜂蜜或含有蜂蜜食品后的8~36小时,症状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欲减退。虽然婴儿发生肉毒杆菌感染的几率很小,但医生还是建议:在孩子满1岁以前,不要给他吃蜂蜜及其制品。
8、糖尿病人不能服用蜂蜜,每百克蜂蜜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约为35克,果糖40克左右,蔗糖约2克,糊精约1克。葡萄糖和果糖均为单糖,进入肠道后无需消化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蔗糖和糊精略经水解后即可被吸收,因此,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别明显。从这一点来看,糖尿病人是不能服用蜂蜜的。
9、蜂蜜不能盛放在金属器皿中,以免增加蜂蜜中重金属的含量。
10、食用蜂蜜时应先独饮蜂蜜,后饮温水.
补中缓急:用于脾胃虚弱,倦怠食少,脘腹作痛。《大乌头煎》
润肺止咳:用于阴虚肺燥,久咳咽痛。
滑肠通便:用于老人、虚人及产后肠燥便秘。
【饴糖】
性味归经: 入脾、胃、肺经。
用量用法:内服:烊化冲入汤药中,每次15~20克;亦可熬膏或入丸剂。
不宜多服
注意事项:湿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
①《品汇精要》:中满不宜用,呕家勿用。
②《纲目》:秘结、牙露、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
补虚建中:用于中气虚乏,腹中挛急疼痛之证。《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润肺止咳:用于肺虚咳嗽,干咳无痰。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9 只看该作者
2、补血药
【当归】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用量用法: 炒黑,共研细末,每用9克,水1杯,酒少许,煎服。 6~12g。
注意事项:1.用量过大 口服常规用量的当归煎剂、散剂偶有疲倦、嗜睡等反应,停药后可消失。当归挥发油穴位注射可使病人出现发热、头痛、口干、恶心等反应,可自行缓解。大剂量给药,可使实验动物血压下降,剂量再加大则血压骤降,呼吸停止。当归乙醚提出物毒性较强,少量即可造成实验动物死亡。临床使用当归不可过量,服药后也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2.过敏反应 有报道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引起过敏性休克。3.用药不当当归辛香走窜,月经过多、有出血倾向、阴虚内热、大便溏泄者均不宜服用。用药不当会加重出血、腹泻等症状。
热盛出血患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恶南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2.《药性论》恶热面。
3.《本草蒙筌》:当归甚滑,大便泻者须忌。
4.《雷公炮制药性解》:风邪初旺及气郁者,宜少用之。
5.《本草经疏》:肠胃薄弱,泄泻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恶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
6.《本草正》: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
7.《本草汇言》:风寒未消,恶寒发热,表证外见者,禁用之。
8.《药笼小品》:不宜於多痰、邪热、火嗽诸症。
补血活血:用于血虚所致各种症候。《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调经止痛:用于心肝血虚,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四物汤》《桃红四物汤》
润肠通便:用于阴血虚少的肠燥便秘。
【熟地】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药用时可煎服,10~30g。
注意事项:用时宜配砂仁、陈皮等,以防腻滞碍胃。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慎服。
养血滋阴: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四物汤》
补精益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耳鸣眩晕、盗汗、遗精及消渴等。《六味地黄丸》
【何首乌】
性味归经:苦、甘、涩,温。归肝、心、肾经。
用量用法:6 ~12g.补益精血宜制用;解毒,截疟,润肠宜生用;鲜何首乌润肠之功较生首乌更佳。
注意事项:《何首乌录》称:“忌猪、羊肉血。”
  • 宋《本草衍义》载:“何首乌,兼黑髭鬓,与萝卜相恶,令人髭鬓早白。”
    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慎服。忌铁器。
    1.《何首乌传》:忌猪肉、血、无鳞鱼。    2.《开宝本草》:忌铁。
    3.《宝庆本草折衷》:恶萝卜。            4.《本草纲目》:忌葱、蒜。
    同时要注意何首乌有制过和没制区别,没有制的何首乌有毒,慎用。
    补血生精:用于肝肾两虚、精亏血虚所致的头昏耳鸣、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及须发早白等。
    通便解毒:用于老人或血虚阴亏,大便秘结、疮痈、皮肤搔痒等。
    【白芍】
    性味归经:苦酸,凉。入肝、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消。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②《本草经疏》:"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
    ③《药品化义》:"疹子忌之。"
    ④《得配本草》:"脾气虚寒,下痢纯血禁用。"
    养血敛阴: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等。《镇肝熄风汤》
    平抑肝阳:用于肝郁脾虚,大便泻泄,痛必腹泻或血虚、阴虚血热、失血、盗汗等。
    柔肝止痛:用于血虚或肝气不和所致腹部疼痛或四肢拘挛疼痛、痛经、妊娠腹痛等。
    【阿胶】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用量用法:入汤剂,5~15g,烊化光服;止血常用阿胶珠,可以同煎。
    注意事项:本品性滋腻,有碍消化,胃弱便溏者慎用。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者忌用。
    补血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或虚痨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
    滋阴润肺:用于阴虚火旺所致心烦不眠,阴虚风动所致手脚痉挛,肺虚有热所致咳嗽、咽干等。
    【龙眼肉】
    性味归经:性温,味甜。入心、脾经。
    用量用法:食疗品每次食用量以干品6克为宜。
    注意事项:若内有痰火及食滞停饮者忌服,以免引起淤痰堵塞在胸口而引起哮喘。脾胃有痰火及湿滞停饮、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者忌服。孕妇,尤其妊娠早期,则不宜服用龙眼肉,以防胎动及早产等。此外,因其葡萄糖含量较高,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服。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眩晕等。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29 只看该作者
    3、补阴药
    【北沙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用量用法:4.5 ~9g。
    注意事项:不宜与藜芦同用。
    养阴润肺:用于阴虚肺燥或肺热伤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沙参麦冬汤》
    益胃生津:用于热伤胃阴或久病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益胃汤》
    【麦冬】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2~4钱; 6~12g。或入丸、散。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多连心用。
    注意事项: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①《本草经集注》:“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蘘。”②《药性论》:“恶苦YAO。畏木耳。”③《纲目》:“气弱胃寒者必不可饵。” 1、麦冬临床使用安全性好,动物亚急性毒性实验证明该药毒性很小。 2、有报道服用麦冬引起过敏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慌、烦躁、全身红斑、瘙痒。 3、麦冬性寒质润,滋阴润燥作用较好,适用于有阴虚内热、干咳津亏之象的病证,不宜用于脾虚运化失职引起的水湿、寒湿、痰浊及气虚明显的病证。临床将麦冬当作补品补益虚损应注意辨证,用之不当会生湿生痰,出现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应。
    润肺养阴:用于热伤胃阴,咽干口渴,舌红而干,大便燥结。《益胃汤》《增液汤》
    益胃生津:用于阴虚肺燥,咳逆痰稠,咽喉不利。《麦门冬汤》《二冬膏》
    清心除烦:用于温热病热入心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清营汤》《天王补心丹》
    【石斛】
    性味归经:微寒;甘;归胃、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6~15g(鲜品加倍),宜久煎;或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热病早期阴未伤者,湿温病未化燥者,脾胃虚寒者(指胃酸分泌过少者),均禁服。
    益胃生津:用于热病伤阴或胃阴不足,烦渴干呕、舌干等。《石斛汤》
    养阴清热:用于气阴不足,发热烦渴,肝肾阴虚,眼目失养之内障、视力减退。
    【龟板】
    性味归经:甘、咸、平、寒。入心、脾、肝、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8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烧灰研末敷。
    注意事项:虚而无热者忌用。孕妇或胃有寒湿者忌服。《本草经疏》:“妊妇不宜用,病人虚而无热者不宜用。”
    滋阴潜阳:用于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或阴虚阳亢,眩晕耳鸣等。《大补阴丸》
    补肾健骨:用于肝肾不足,腰脚痿弱,小儿囟门不合,牙齿迟生等。《虎潜丸》;还用于阴虚血热所致月经过多,崩中漏下,紫黑成块。《固经丸》
    【鳖甲】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9~24g,捣碎,先煎。
    注意事项:虚而无热者忌用。
    滋阴潜阳: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及热病伤阴,虚风内动。《清骨散》《大定风珠》
    软坚散结:用于徵瘕痞块及久患疟母、肝脾肿大,闭经等。《鳖甲煎丸》
    【天冬】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肾、胃、大肠经。
    用量用法:煎剂:3~30克。 丸散:0.75~3.6克。外用:适量。
    注射剂:10~20毫克(逐渐递增),用生理盐水500毫升稀释后静肪滴注。
    注意事项: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养阴清热:用于肺热燥咳,痰稠难咯或咯血气逆。《二冬膏》
    润肺滋肾:用于阴虚潮热、盗汗遗精,脚痿或阴枯口渴等。《三才封髓丹》《三才汤》
    【玉竹】
    性味归经:甘,平。入肺、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2~3钱;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胃有痰湿气滞者忌服。
    ①《本草崇原》:阴病内寒,此为大忌。 ②《本草备要》:畏咸卤。
    养阴润肺:用于燥伤阴液,咽干口渴,干咳无痰。《沙参麦冬汤》《加减葳蕤汤》
    益胃生津:用于热伤胃阴,津伤口渴,消谷易饥。《益胃汤》
    【黄精】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肾经。
    用量用法:煎服,10-30g
    注意事项: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忌服。
    养阴润肺:用于阴虚肺燥,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
    补脾益气:用于阴血不足或脾胃虚弱,饮食减少,神疲体倦,舌干少津等。
    【百合】
    性味归经:甘寒质润,善养阴润燥。归肺,心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百合是有一定毒性的植物,且百合品种众多,有些品种有剧毒,请不要随便采食不明品种的百合!
    即使是食用百合也不适合于所有人,食用前请咨询专业人士!
    直接接触生的球茎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吞噬生的球茎可能会引起呕吐、拉肚子等症状。
    百合虽能补气,亦伤肺气,不宜多服。
    润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及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百合固金汤》
    清心安神: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神思恍惚,烦躁失眠等。《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
    【枸杞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6~12g。
    注意事项:
    滋补肝肾:用于肝肾阴虚,头目眩晕,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消渴等。《杞菊地黄丸》
    益精明目:用于肾精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等。《四神丸》
    【旱莲草】
    性味归经:甘酸,凉。入肝、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0.3~1两;熬膏、捣汁或人九、散。外用:捣敷、研末撒或捣绒塞鼻。
    注意事项:脾肾虚寒者忌服。《得配本草》:“胃弱便溏。肾气虚寒者禁用。”
    益肾养阴:用于肝肾阴虚,头昏眼花,须发早白等。《金陵煎》《二至丸》
    凉血止血:用于阴虚血热出血。
    【女贞子】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煎服,10~15g
    注意事项:
    补养肝肾:用于肝肾阴虚,头目眩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二至丸》
    清热头目:用于肝肾阴亏,视物昏花,模糊不清。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30 只看该作者
    4、补阳药
    【鹿茸】
    性味归经:甘咸、温。入肝、肾经。
    用量用法:1g~5g。
    注意事项: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助火动血,而致鼻衄。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应忌服。
    鹿茸的有效成分会与水果和蔬菜中的鞣酸发生反应而被破坏,因而属配合禁忌;凡患新感染而发热的疾病和突然发生剧烈痛证的人,都属暂忌。还应该注意的是,凡体格壮实而无需服食的人或食茸过量的人,都容易引起头涨、胸闷或鼻衄等反应,须立即停药观察,而不可强行续用。有四种情况不宜服用鹿茸:一、有“五心烦热”症状,阴虚的人;二、小便黄赤,咽喉干燥或干痛,不时感到烦渴而具有内热症状的人;三、经常流鼻血,或女子行经量多,血色鲜红,舌红脉细,表现是血热的人;四、正逢伤风感冒,出现头痛鼻塞、发热畏寒、咳嗽多痰等外邪正盛的人。
    补肾壮阳: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亏虚,畏寒乏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酸痛等。
    强筋健骨:用于筋骨痿软及小儿发育不良,行迟齿迟,囟门过期不合等。
    益精补血:冲任虚寒的崩漏带下,赢瘦虚损者。《鹿茸散》
    【山茱萸】
    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煎服,6~12g。
    注意事项: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补益肝肾:用于肝肾两虚所致腰膝酸软,阳痿尿频,头昏耳鸣等,为平补肝肾之佳品。
    收敛固涩:用于阳气虚衰的遗精、尿频、虚汗不止及月经量多,崩漏等。《右归丸》
    【杜仲】
    性味归经:甘微辛,温。入肝、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
    ②《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③《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滋补肝肾:用于肝肾虚弱,腰膝酸软,下肢痿软,阳痿,小便频数等。《十补丸》
    强骨安胎:用于肾阳亏虚所致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及妇女崩漏、胎动、胎漏等。《杜神丸》
    【续断】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9~15g。
    注意事项:初痢勿用,怒气郁者禁用。
    补肾强筋: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足膝无力或风寒湿痹,筋骨拘挛等。《续断丸》
    续折伤:用于跌打损伤,扭挫伤闭合性骨折。《续断丹》
    安胎:用于肝肾不足、冲任不固所致崩漏带下、月经过多或胎漏下血、胎动欲坠。《寿胎丸》
    【补骨脂】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温。   肾;心包;脾;胃;肺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酒浸涂患处。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忌服。
    2.《本草经疏》:凡病阴虚火动,梦遗,尿血,小便短涩及目亦口苦舌干,大便燥结,内热作渴,火升目赤,易饥嘈杂,湿热成痿,以致骨乏无力者,皆不宜服。
    3.《得配本草》:阴虚下陷,内热烦渴,眩晕气虚,怀孕心胞热,二便结者禁用。
    补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下元虚冷所致腰膝冷痛、小便频数、遗尿、阳痿等。
    温脾止泻:用于脾肾阳虚,久泻便溏或五更泻,纳食不佳。《四神丸》《二神丸》
    【蛤蚧】
    性味归经:咸,平。入肺、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3~6g ,多入丸散或酒剂。
    注意事项:内有瘀热者不宜。外感风寒喘嗽忌服。
    ①《本草经疏》:"咳嗽由风寒外邪者不宜用."
    ②《得配本草》:"阴虚火动,风邪喘嗽,二者禁用。"
    补肾益肺:用于肺肾亏虚,喘咳短气,虚劳咳嗽、咯血等。《人参蛤蚧散》
    滋补肾阳:用于肾虚阳痿、遗精、尿频等,可与人参、五味子、巴戟、淫羊藿、肉苁蓉等同用。
    【巴戟天】
    性味归经:甘,辛,微温。归肾、肝经。
    用量用法:内服:熬汤,1.5~3钱;入丸、散、浸酒或熬膏。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覆盆子为之使。恶朝生、雷丸、丹参。"
    ②《本草经疏》:"凡病相火炽盛,便赤,口苦,目赤目痛,烦躁口渴,大便燥秘,法咸忌之”
    ③《得配本草》:"火旺泄精,阴虚水乏,小便不利,口舌干燥,四者禁用。"
    补肾强筋:用于男子肾虚阳痿,遗精早泄,遗尿尿频,女子宫冷不孕,经寒不调,下焦虚寒,小腹冷痛。《巴戟丸》
    祛风湿:用于肝肾不足,筋骨痿软,行步艰难或久患风湿而肝肾虚损者。《金刚丸》《巴戟丸》
    【肉苁蓉】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及大便泄泻者忌服。
    补肾益精: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女子不孕以及肝肾不足所致筋骨痿弱,腰膝冷痛等。
    润肠通便:用于血虚阴亏、肠燥便秘。《润肠丸》
    【淫羊霍】
    性味归经:辛、寒、无毒。
    用量用法:逐时饮之。
    注意事项:
    补肾壮阳:用于肾阳虚衰所致阳痿精少、尿频、腰膝无力、神疲体倦及妇女冲任虚损、不孕等。
    强筋健骨:用于肝肾亏虚、风湿痹痛、四肢麻木拘挛或筋骨痿软下肢瘫痪等。
    【狗脊】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口捣烂敷。
    注意事项:肾虚有热,小水不利或短涩赤黄,口苦舌干皆忌之。
    补肾强筋、祛风湿:用于肝肾亏虚腰脊酸痛,不能俯仰,足膝无力或肾虚尿频遗尿、遗精滑精、筋骨软弱及妇女冲任虚寒,带下纯白。《白蔹丸》
    【骨碎补】
    性味归经:苦,温。归肾、肝经。
    用量用法:3~9g;鲜品6~15g。外用鲜品适量。
    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阻虚及无瘀血者慎服。
    ①《本草经巯》:"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②《本草汇言》:"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
    ③《得配本草》:"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补肾健骨:用于肝肾虚损,久患痹证,腰膝疼痛,下肢无力。
    续筋疗伤:用于骨折损伤,血瘀肿痛,闪挫或金疮。
    【益智仁】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肾经。
    用量用法:3~9g 。
    注意事项:
    补肾固精:用于肾虚不固所致遗精早泄、尿频遗尿及白浊等。《缩泉丸》
    温脾止泻:用于脾阳不足,虚寒腹泻及脾胃虚寒食少多唾等。
    【胡桃仁】
    性味归经:甘,温。归肾、肺、大肠经。
    用量用法:6~9g 。
    注意事项:
    补肾助阳:用于肾阳虚亏、气血不足,腰痛如折、两足痿弱。《青娥丸》
    补肺敛肺:用于虚寒喘咳或肺虚久咳,气喘。《人参胡桃汤》
    润肠通便:用于肾虚、精血不足之老人、虚人肠燥便秘。
    【菟丝子】
    性味归经:甘辛平,入肝、肾经。
    用量用法:煎服9-15克。
    注意事项:1.加工洁净时不宜淘洗,宜用筛、飓法,制饼中煮沸后要用文火,不断翻铲,以防焦巴。2.阴虚火旺者忌用。
    补肾益精: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耳鸣头昏,小便频数,肾虚腰痛,白带等。《五子衍宗丸》
    养肝明目、安胎:用于肝肾不足所致两眼昏花或胎元不固、胎漏下血、胎动欲坠等。《寿胎丸》
    【沙苑子】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9~15g。
    注意事项:相火炽盛,阳强易举者忌服。《本经逢原》:“肾与膀胱偏于热者禁用。”
    补益肝肾: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小便频数等。《金锁固精丸》
    固精明目:用于肝肾不足、目昏眼花、视力减退等。
    【冬虫夏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肾经。
    用量用法:1、煎煮内服,或入丸、散,或研粉装胶囊食用,也可泡酒、煲汤、煮粥服用,无论何种方法均应连渣服用。2、民间常用冬虫夏草炖鸭,用以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尿毒症。
    注意事项:
    滋肺补肾:用于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咳喘短气、痨嗽痰血、盗汗、阳痿、遗精及病后虚损等证。
    【紫河车】
    性味归经:甘咸、温。入肺、心、肾经。
    用量用法:3.5g~5g。
    注意事项:有实邪者忌用。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用。
    补肾益精:用于肾气不足,精血衰少所致的不孕不育或阳痿遗精,耳鸣头昏等。
    益气养血:用于虚损消瘦、体倦乏力和肺虚喘咳,脾虚少食及产后缺乳等。
    UID
    78063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经验
    2634 点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10-12-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henghuang
    胜。

    六和敬同修

    帖子
    1925
    精华
    0
    积分
    263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3 12:30 只看该作者
    十七、收涩药
    【五味子】
    性味归经:温;酸、甘;归肺、心、肾经
    用量用法:1.5~6g。
    注意事项:
    收敛固涩:用于肺虚久咳,寒饮喘咳、肺气耗伤、五更泻泄。《五味子丸》《五味细辛汤》《四神丸》
    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心肾阴血亏损所致的虚烦心悸,失眠多梦、阳虚自汗等。《天王补心丹》
    【乌梅】
    性味归经: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之人忌食;菌痢、肠炎的初期忌食。
    妇女正常月经期以及怀孕妇人产前产后忌食之。 宜忌 有实邪者忌服。
    《日华子本草》:“多啖伤骨,蚀脾胃,令人发热。”《本草经疏》:“不宜多食,齿痛及病当发散者咸忌之。”《得配本草》:“疟痢初起者禁用。”《随息居饮食谱》:“多食损齿,生痰助火,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末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经期,产前产后,痧痘后并忌之。”《药品化义》:“咳嗽初起,气实喘促,胸脯痞闷,恐酸以束邪气,戒之。”
    敛肺涩肠:用于肺虚久咳,气虚脾弱之久泻不止、赤痢或久痢等。《固肠丸》
    生津安蛔:用于虚热烦渴或蛔厥腹痛呕吐等。《玉泉丸》《乌梅丸》
    【赤石脂】
    性味归经:甘、酸、涩,温。
    用量用法:9~12g;外用适量。内服煎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撤或调敷。
    注意事项:
    涩肠止泻:用于下焦不固,泄痢日久,滑泄不禁等。《桃花汤》
    止血生肌:用于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不止或疮疡溃后久不收口、湿疮流水、外伤出血等。
    【莲子】
    性味归经: 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中满痞胀及大便燥结者,忌服。1《本草拾遗》:生则胀人腹,中薏令人吐,食当去之。2《本草备要》:大便燥者勿服。3《纲目》:得茯苓、山药、白术、枸杞子良。
    补脾止泻:用于脾虚久泻、食欲不振,久痢不止、噤口痢等。
    益肾固精:用于心肾不交及肾虚不固的遗精、滑精,小便白浊、梦遗等。
    养心安神:用于心悸、虚烦不眠等。
    【金樱子】
    性味归经: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用量用法:6~12g。
    注意事项:在感冒期间或发热的病人不宜食用。
    固精缩尿: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白浊、遗尿尿频、白带等。《金樱子膏》
    涩肠止泻:用于脾虚久泻、久痢不止或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等。
    【浮小麦】
    性味归经:甘咸,凉。入心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5钱;或炒焦研末。
    注意事项:《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
    益气敛汗:用于自汗、盗汗或体虚自汗不止等。
    除热止汗:用于骨蒸劳热,妇人劳热。
    【麻黄根】
    性味归经: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草正》:"味甘微苦、微涩,乎。"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细作扑粉。
    注意事项:有表邪者忌服。
    止汗:用于自汗、盗汗,为收敛止汗专药。
    【诃子】
    性味归经:味苦;酸;涩;性平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敛肺清火宜生用,涩肠止泻宜煨用。
    注意事项: 1.凡外邪未解,内有湿热火邪者忌服。
    2.《品汇精要》:气虚人忌多服。
    3.《医学入门》:气虚及暴嗽、初泻,不可轻用。
    4.《本草经疏》:咳嗽因于肺有实热,泄泻因于湿热所致,气喘因于火热冲上,带下因于虚热而不因于虚寒,及肠僻初发,湿热正盛,小便不禁因于肾家虚火,法并忌之。
    5.本草求真》:虚人不宜独用。
    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弱之久泻、久痢、脱肛。《诃子散》
    敛肺利咽:用于肺虚喘咳或久嗽失音,身重劳嗽、干咳无痰,久咳语言不出、失音等。
    【肉豆蔻】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用量用法:3~9g。
    注意事项:①《雷公炮炙论》:“凡使,勿令犯铜。”②《本草经疏》:“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方盛,滞下初起,皆不宜服。”
    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手足厥冷,滑泄不禁、五更泻泄、久痢不止等。《四神丸》
    温中行气:用于虚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或气滞胸脘胀痛等证。《肉豆蔻丸》
    【米壳】
    性味归经:
    用量用法:
    注意事项:
    敛肺止咳:用于肺虚久咳不止,虚劳喘咳自汗等。《小百劳散》
    涩肠止泻、止痛:用于久泻久痢、水泻不止或心腹筋骨诸痛,有良好止痛效果。
    【芡实】
    性味归经:甘涩,平。入脾、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随息居饮食看》:凡外感前后,疟痢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固肾涩精:用于肾虚精关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早泄、梦遗等证。《金锁固精丸》
    补脾止泻、止带:用于脾虚久泻、久痢或湿热带下、白带不止等证。
    【桑螵蛸】
    性味归经:甘、咸,平。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5-10g;研末,3-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油调敷。
    注意事项:
    补肾助阳: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滑精,小便频数,心神恍惚等。《桑螵蛸散》
    涩精缩尿:用于妊娠尿频不禁或产后遗尿、尿频,小儿遗尿等。
    【覆盆子】
    性味归经:温;甘、酸;归肝、肾、膀胱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或浸酒、熬膏。
    注意事项:肾虚火旺,小便短赤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强阳不倒者忌之。"
    ②《本草汇言》:"肾热阴虚,血燥血少之证戒之。"③《本草从新》:"小便不利者勿服。"
    补肾涩精:用于肝肾不足,相火妄动所致滑精不禁,面色恍白,悲愁欲哭或肾虚不固梦遗滑精等。
    缩尿明目:用于肾虚遗尿、尿频或肝肾不足所致目暗不明,视物昏花、目失所养等。
    【海螵蛸】
    性味归经:咸、涩,温。归脾、肾经。
    用量用法:5~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注意事项:
    收敛止血:用于妇女崩漏下血、肺胃出血及各种外伤出血。《固冲汤》《乌及散》
    固精止带:用于肾虚遗精、滑精,妇女赤白带下等。《白芷散》
    制酸止痛:为胃酸要药,用于胃痛泛酸,有制酸止痛功效。《乌贝散》
    收湿敛疮:用于湿疹湿疮,溃疡多脓,疮痈破溃久不收口等,现代多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
    【五倍子】
    性味归经:酸、涩,平、寒。归肺、胃、大肠、肾经。
    用量用法:3~6g;外用适量。内服:研末;或入丸、散。外用:煎汤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敛肺降火: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
    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不止、久痢。
    止汗止血:用于自汗盗汗,妇女崩漏下血、便血、尿血及外伤出血。
    解毒敛疮:用于湿疹湿疮,溃疡湿烂,脱肛不收,阴挺湿痒等湿邪偏盛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