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常务副市长:谁是台湾大选的胜利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05:59

谁是台湾大选的胜利者?

作者: 宋鲁郑 | 2012年01月15日 00:03 | 栏目: 一般分类
(2229) 点击  |  (82) 评论 | 本文地址: http://songluzheng.blshe.com/post/7382/752212

2012年是全球大选年,而拉开第一幕的却是全球华人唯一一个民主社会台湾。1月14日,距中国传统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只有不到十天,寻求连任的国民党与寻求再次政党轮替的民进党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对决。在这场牵动两岸和太平洋两岸的选举中,国民党出人意料的以八十万票的优势胜出!马英九在随后的胜选感言中声称:“这不是马英九个人的胜利,这是台湾人民的胜利!”

自从中国国民党的权威领袖蒋经国先生打开民主之门,台湾已历经五次最高领导人的直选,实现了两次政党轮替。应该说,这一次的大选是最为“正常”的。1996年第一次直选,长期一党独大的国民党以较大优势获胜。2000年的大选则由于号称“白天是国民党主席、晚上是民进党主席”的李登辉刻意制造国民党分裂,致使民进党仅凭三成选票赢得选举。2004年,蓝营实现大联合,却在最后一天由于突如其来的两颗子弹以三万票饮恨败北。2008年,民进党的贪腐已成全岛民怨,竟出现了民主政治中少见的一边倒的选举结果:国民党占立法院四分之三席次,拥有可以直接修改“宪法”的权利,挑战者马英九更是以两百多万票大胜民进党。唯独2012年,蓝绿双方第一次以各自的客观实力对决。

仅就2012大选的结果来看,这自然是国民党的胜利,也是马英九个人的胜利。不过如和2008年相比,民进党却也未必就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它大涨了六十多万票,突破了六百万大关,差距从十七个点大幅缩小为六个点----当然对于赢者通吃的民主制度来说,输一票和输一百万票效果是一样的;立法院大涨了13席,国民党则丢掉了17席。所以说,当获得51.6%选票的马英九声称这是“台湾人民的胜利”时,剩下的48.4%的选民却未必认可。

选举结果一公布,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立即承认败选,并宣布辞去民进党主席----她很可能就像一颗慧星一样,在特定时期放出自己的光芒之后而永远消失。她回答日本媒体落选原因时,特别提到两岸政策,认为,民进党必须好好对之进行反省。应该说蔡英文的回答可谓一语中的:此次民进党败选,非关天时、地利与人和,全在其失败的两岸政策。可以说,今天的台湾,两岸政策已经成为决定选举结果的根本性因素。因为对于民众来讲,两岸政策并非仅仅是悠关生计,生活水平高低,更重要的是政治层面的稳定。但唯独在一点上,民进党无法回应民意。其实,“九二共识”是一个有相对模糊空间的用语,国民党侧重“各表”,大陆侧重“一中”。但民进党以台独意识起家,根本无法在这一点上做出突破。选前蔡英文提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这样极其微小的改变,竟也被绿营大佬公 开 解读为“选举语言,当选后再改”。更何况,在本土理念上,国民党拼不过民进党,但在两岸关系上,民进党则拼不过国民党。即使民进党要突破,也照样比不过国民党。在今天的台湾,世人皆知国民党和共产党有相当的互信,有党对党完善的沟通渠道,还有“民间”的海基会、海协会,有着成熟处理两岸关系的机制 。这些都不是民进党所具备的。民进党对“中国”之排斥,淋漓尽致的体现在选前两天举行的外国媒体记者会上的一件小事上:有记者用中文提问,要求介绍民进党当选之后,将如何发展两岸关系时,民进党发言人居然拒绝用中文回答。由是观之,民进党未来恐怕只能在地方选举中有存在的空间,在全岛层面则很难再有立足之地。

今天的选举结果以及两岸政策的决定性影响,实质上表明了大陆才是大选的真正胜利者。2000年民进党历史性的令人震撼的赢得执政权,痛定思痛的中共进行了两岸政策的大调整,不仅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和解,更推动了国民党重新执政。在随后的近四年中,两岸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相互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三通、直航、大陆游客及自由行、ECFA的签订诸如此类,两岸也从未有过的真正的开始交融。从而达到两岸政策成为决定选举结果的程度,说白了,也就是大陆在决定台湾的选举。

大陆之为台湾大选的胜利者,还借有台湾的选举,验证了大陆的经济成就以及建立在经济成功基础上的政治制度。

大陆的崛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大陆的崛起越来越快,特别是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2009年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大陆迅速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短短几年就取代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许多被美国占据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桂冠拱手让给中国:制造业全球第一、汽车销量全球第一、计算机销量第一。大陆不仅成为抵抗经济危机最为成功的经济体,而且还带动澳大利亚甚至德国免于危机的冲击或迅速复苏。而台湾由于文化、地理位置的便利,更是搭大陆经济发展的高速火车,极大的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冲击。此次大选前,或避免发生意外影响选举的事件,或为返回台湾投票的台胞提供更多的机位,大陆游客瞬间大幅减少。顿时整个台湾都感受到冲击:昔日人潮涌动的宾馆、饭店、礼品店立刻人稀冷落。这就是为什么,马英九此次在民进党传统地盘南部并没有大输,从而确保了整个选举的胜利。选举结束后,英国BBC街头采访,一位百姓就讲了一句:台湾经济十分依赖大陆。一语道破此次大选结果的玄机。(马英九在大选辩论会上展示自己的政绩,其中一条是2008年前,来台旅游人数为372万人,现在则达到536万人。而这新增长的160万人中,绝大多数来自大陆)

大陆骄人的经济成就,自然不会和其政治制度无关,套用经典马克思主义,就是生产关系仍然适合而且还在极大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台湾百姓自然会问:何以大陆的体制可以高效应对百年一遇的汶川地震,当台风袭击两岸时,大陆可以成功疏散上百万民众,而台湾却酿成“八八水灾”,救灾无力?大陆可以制订长远的战略,何以台湾就左右摇摆?我们不妨回顾台湾实行民主化以来的二十多年来,恰是大陆飞速发展、台湾停滞不前的时期。就在全球都要搭大陆的顺风车的时候,台湾却从李登辉再到陈水扁十多年自我封锁、挑衅大陆,何也?一个如此简单的道理,何以在台湾就需要十多年的时间才能纠正?

相对于过去,这一次台湾大选平和、理性,没有任何恶性突发事件,堪称完美。这或者是几位候选人的特质(知识型、都市型、温和派),也或者是台湾民主的自我演进。但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大陆对台湾经济的输血对台湾民主品质的提高功不可灭----今天台湾对大陆的外贸顺差已高达800亿美元。人类的历史早已证明了,经济越是发达,民主的运转就愈加良好。国家贫穷,民主不仅不稳定,而且极易酿成社会动荡。假设台湾是今天的希腊,不得不出卖民航飞机来还债,家庭出现抛弃孩子的风潮,台湾的民主还会有今天这样的平和吗?假设选前一天,台湾如同法国一样被标准普尔降级,震动整个社会,引发各政党互相指责,今天的选举还会是如此的结果吗?

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两岸制度不同但都成就斐然或不断在向上演进,这应该是华人共同的福祉。当然,由于两岸各种条件差异甚大(比如台湾只有3.5万平方公里,仅是山东省的五分之一,人口也只有山东的近五分之一),制度不可互搬,我们不能要求台湾实行大陆的制度也不能强求大陆实行台湾的制度,这才是“一国两制”的智慧之处。比起台湾动不动要求“两岸一制”,实是包容和睿智的多。

台湾选举的结果,对大陆而言还有一层积极的意义。2011年以来,仍然在危机中挣扎的美国不顾伊拉克依然混乱、塔利班在阿富汗愈战愈勇,还是选择从中脱身,并把力量集中到亚太,矛头直指中国。此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迅速向核心国蔓延,即将达到新一波的危机高峰,2012年中国的国际形势将相当具有挑战性。对内,2012年也是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大陆的换届年,此时稳定的两岸关系,自然是大陆求之不得,从而能够腾出手来应对内外前所未有的复杂局势。

    所以,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大陆都是这次台湾选举最大的赢家。我们也期待在随后的四年里,两岸能够在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在政治一体化上也有重大的突破,以实现中国一百年来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的梦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他第一个喊出“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口号,把追求国家富强、实现国家统一,作为他矢志终身的两大奋斗目标。孙中山先生指出:“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国家一天不统一,就不能说革命成功。”应该说,现在两岸统一的条件日益改善,就看双方的政治智慧和决断了。

附:台湾自由时报评论

國共合流 中國成真正贏家

記者蘇永耀/特稿

選舉結果揭曉,馬英九獲得勝利。但審視大選過程,中國影武陰影不僅揮之不去,且相較過去數度扮演「適得其反」的丑角,北京這次顯然貫徹意志成功。國共合流結果,就是開門揖盜,中國成為真正贏家。

回 顧過去四次大選,一九九六年首度民選,北京隔海文攻武嚇,以阻李登輝連任,結果讓李獲更多選票。兩千年當時中國總理朱鎔基威脅台獨就是戰爭的談話,也讓陳 水扁囊括不少賭爛票,最後險勝。二○○四年北京為了阻止陳水扁連任,祭出「反分裂國家法」,嗆聲中國成為大選主旋律,阿扁也因此受益。

幾次深刻教訓後,二○○八年北京運作轉趨檯面下,動員台商返台投票,不再公開對台灣疾言厲色,手段趨於細膩。

前陸委會主委、前駐美代表吳釗燮觀察說,中國涉入台灣選舉,之前均發生過,但這次有更多籌碼釋放。例如施壓業者開放包機搭載台商返台,讓支持馬英九者能順利投票,這等於在選舉天平上加進有利藍營的砝碼。

吳釗燮並直言,這次有多位企業界人士出來挺「九二共識」;以企業過去多不選邊的文化,他不信國民黨有此能耐能去動員。但很明顯地,這些人「在中國的投資數量都滿大的」,等於是過去「許文龍的翻版」。

在馬政府放任下,吳釗燮說,中國官員直接到中南部,向國民黨組織或樁腳採購農產品,做技巧性地拉攏。

開門揖盜 最終就是要併吞台灣

就這樣,由馬政府對中國開大門,經過四年的鋪陳,北京終能堂而皇之「策馬入台」,再透過各種「利多」拉抬執政黨低迷不振的施政;官方並砸下大量的宣傳經費對人民洗腦,營造沒有國共合夥,就沒兩岸和平的假象。

問題是,北京要的不僅於此,無論先經後政,還是以經促統,最終就是要併吞台灣。

連任後的馬英九,其實是面對更嚴峻的兩岸關係。既然北京已經幫馬連任成功,對中國要求兩岸應儘快進入政治議題談判,馬勢必得有所「回報」。縱然不是簽署終止內戰或是和平協議,未來四年也得要有個「起頭」。否則,目前檯面上經濟交流與談判都可能被中國喊停。

甚者,從這次大選結果看出,中國政府已經不用像過去那般隔海叫囂,國共合流後建立的各種平台與簽署的各項協議,都提供北京方便的渠道,可將影響的資源輸入台灣,進而培養出利益代言人。

只要出現像這次選舉的關鍵時刻,就會有一堆自稱「正港台灣人」,說出生澀的政治口號,迂迴地進行政治表態。

這次總統大選雖有勝敗,但絕對不是針對「九二共識」同意背書;縱以選票計算,也有近半數選民不認同這項國共共識。台灣社會沒有兩岸的共識,國民黨政府卻開門拉進中國勢力,迫使馬英九須提早面對政治談判;這無論對內或對外來說,都將是不穩定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