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算口算巧算数学:给您提个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30:16

给您提个醒

 

1.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将持续上升

 

    世界各地的持续干旱、导致许多城市可“看海”的强降雨、夺去十多条生命的飓风“艾琳”……公众普遍感觉“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日前举办的中国科协“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专家表示,在未来温室气体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全球高温、热浪、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将持续上升。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徐影表示,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显示,20世纪后半叶可能是过去1300年中最暖的50年,同时,观测数据表明,极端气候事件正趋多趋强,如大部分陆地区域强降水发生频率上升,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特别是非洲地区的干旱更加频繁、持久,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热昼、热夜、热浪更为频繁。

 

    具体到中国,她说,我国近百年的平均气温升高了约1.1℃,略高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35℃以上的高温日数在2010年达到最多。此外,区域性干旱也在加剧,特别是华北地区最近20年中有8年发生干旱。近30年来,我国的沿海海平面也上升了约0.09米。这些极端天气主要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

 

    徐影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等于适应气候变化和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两方面的结合。公众应该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企业则应该增强责任感,自觉使用绿色能源。此外,需加强预报和监测工作,尤其是在短期临近的天气预报上下功夫,把灾情天气及时报出来,同时,市政部门和气象部门要形成联动,把防灾减灾做到最好。

 

    谈到短时临近的天气预报,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表示,极端天气事件预报是个难点,其中关键问题是监测。目前我国最密的观测站间隔10公里,但天气变化却常常是“半里不同天”。“我们争取做到每个乡镇都有气象监测站,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预报服务,将信息送达到老百姓手里”。

 

2.挤含氟牙膏切勿超过1厘米

 

    如今含氟牙膏预防龋齿早已深入人心,提起口腔保健,首先想起的一定是含氟牙膏。但你是否知道,含氟牙膏还有副作用,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氟牙症。

 

    在一些超市,16个品牌近40个品种的牙膏中,3/4标注是含氟牙膏或在活性成分中标明是单氟磷酸钠。这些含氟牙膏无一例外地突出氟对牙齿的益处,对其所含氟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只字未提,仅一种品牌外包装上注有一行提醒文字:“7岁以下儿童每次用量不要超过1厘米膏体。”

 

    含氟牙膏对人体有益无害吗?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主任韩永成指出,含氟牙膏虽能有效防治龋齿,但也有副作用,一方面能增强牙齿的耐酸能力,“修补”被细菌破坏的釉质,有效预防龋齿;另一方面摄入高剂量氟化物的儿童,牙齿表面甚至会出现凹痕和黄褐色斑点,导致氟斑牙。“氟的防龋作用与产生毒性间的界限很小,摄入过量氟牙齿会产生斑点,这就是氟牙症,而且患者多为儿童。这是因为儿童吞咽控制能力不完善,刷牙时误吞含氟牙膏的机会多,造成氟的摄入量加大而致。”

 

    由于牙膏一般无使用须知、适用人群和用量,就造成了大人小孩共用一种牙膏,而且存在像电视广告演示的那样把牙膏挤满牙刷的现象。对此,韩永成提醒消费者,为了保护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提醒广大消费者,一定要科学使用含氟牙膏:一是3岁以下幼儿都不宜使用;3—6岁的儿童应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适量使用;7岁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含氟牙膏,但要注意不能将牙膏吞进腹中。二是为了安全起见,刷牙时应注意牙膏的使用量。据有关资料介绍,使用含氟牙膏时,每次最好只使用黄豆粒般大小,最多不超过1厘米,而不能将牙膏挤满整个牙刷。“儿童最好不要使用含氟牙膏,或在家长的指导下慎重使用。”

 

    韩永成还强调,药物牙膏儿童不宜使用。许多药物牙膏含有生物碱和刺激性强的物质,长期使用,不仅损害口腔黏膜,而且会使牙龈、口腔、舌头、口唇、咽喉等处发炎。再者,有些药物牙膏还有很浓的苦辣味,这种异味容易使人发生胃肠不适。除此之外,有些药物牙膏加进一些染色素,长期使用会使牙齿失去光泽。因此,对儿童来说,要少用或不用药物牙膏。

 

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看病别“走错门”

 

    8月24日,在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组织的2011年修订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介绍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专家路瑾教授说,在她了解的门诊患者中,至少有1/3都是被其他科室治疗一年左右才来到血液科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近2/3的患者在初次诊治时就确诊为晚期。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起源于浆细胞。正常的浆细胞负责生成对抗感染的抗体,而癌变的浆细胞——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导致患者不能正常生活,身体出现如贫血、骨痛、骨折、免疫力下降、高钙血症、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症状。目前,多发性骨髓瘤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二,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

 

    “多发性骨髓瘤可以有效治疗但不能够治愈。”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介绍说,97%的患者诊断时年龄超过40岁,80%的病例发生在60岁以后,“随着老龄人口基数的增长,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将呈上升趋势。”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目前大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知度普遍偏低,导致延误治疗时机、预后较差。临床发现,近三分之二的患者在初次诊治时就确诊为晚期,许多患者由于去错科室导致误诊。”黄晓军提醒患者,当出现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反复感染等症状时,患者要去血液科就诊,尽早发现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

 

    据了解,新版指南在修订和完善2008版指南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以万珂(注射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临床疗法中的核心地位,为中国肿瘤医生在诊治多发性骨髓瘤过程中提供权威的科学指导。另外,防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就诊“走错门”,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传播2011修订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介绍说,除了培训基层医院的血液科医生,还要组织其他相关科室医生学习该指南,让更多医生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特点。

 

    路瑾再三提醒,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贫血和总蛋白升高,以及生活中总是很容易骨折,建议去血液科进一步检查。

 

4.选购橱柜看清每个细节

 

    通常橱柜的柜形可分为吊柜、地柜、特殊柜形三大类,其功能包括洗涤、料理、烹饪、存贮四种。

 

    吊柜以存贮为主,还可以作为装饰柜来增加厨房的格调。比如玻璃门柜、酒柜、吊柜端头和圆头层板柜等等。在满足存贮功能的前提下,吊柜还会有丰富多彩的变化,来展现出每个厨房主人的不同个性。

 

    地柜也有存贮功能,但地柜中洗涤柜、料理柜和灶柜是必选件。洗涤柜、灶柜应在料理柜左右,灶柜上面应正对着烟机柜。

 

    特殊柜用来解决厨房特殊问题。如高立柜,顶与吊柜上沿平齐,内装高升拉篮,相当能装东西;又如转角柜,内装360度转篮,能把角落的死区用活,提升整个厨房空间的使用率。

 

    购买橱柜时,还需考虑以下因素。

 

    1.选择售后服务信得过的家居市场。

 

    2.要货比三家,对同一款式、同一品牌的商品,要从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综合考虑。

 

    3.向商家索要产品环保材料检测报告。

 

    4.橱柜造型依房间尺寸而定,橱柜有直线型、u型、l型几种造型的设计方法,许多家庭的厨房面积不大,整体橱柜可以按厨房的尺寸设计造型,充分利用空间,使厨房变得更整齐、有条理。

 

    5.厨房是家中唯一使用明火的区域,所以橱柜表层的防火能力是选择橱柜的重要标准。正规厂家生产的橱柜面层材料,全部使用不燃或阻燃的材料制成。 

 

5.八类肉不宜食用

 

    肉类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而动物身上大部分的部位都能够用于食用,不过有些部位是你无论如何也不能吃的,否则容易产生健康问题。

 

    禽“尖翅” 鸡、鸭、鹅等禽类屁股上端长尾羽的部位,学名“腔上囊”,是淋巴腺体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细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质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个藏污纳垢的“仓库”。

 

    鱼“黑衣” 鱼体腹腔两侧有一层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浓的部位,含有大量的类脂质、溶菌酶等物质。

 

    鸡头 我国有句民谚:十年鸡头胜砒霜。为何鸡越老,鸡头毒性就越大呢?医学专家分析,其原因是鸡在啄食中会吃进有害的重金属物。

 

    猪脖子的肉疙瘩食用时应易除猪脖子等处灰色、黄色或暗红色的肉疙瘩,即称为肉枣的东西,因为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若食用则易感染疾病。

 

    兔臭腺 兔体有3对腺体,其味极臭,必须摘除,否则与肉同煮时,就会发生异味,无法入口。这三对腺体分别位于:白色鼠鼷腺,雄兔位于阴茎背两侧皮下,雌兔位于阴蒂背两侧皮下,该腺分泌物为黄色而奇臭;褐色鼠鼷腺,紧挨着白色鼠鼷腺;直肠腺,位于直肠末端两侧壁上,呈长链状。

 

    羊“悬筋” 羊“悬筋”(又称“蹄白珠”),一般为圆珠形、串粒状,是羊蹄内发生病变的一种组织。

 

    畜“三腺” 猪、牛、羊等动物体上的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腺是三种“生理性有害器官”。

 

    各类鱼胆 各种鱼类的胆,有毒性,不能吃,必须摘掉。洗鱼时,尽可能避免鱼胆的破碎,万一鱼胆破裂,污染鱼肉,必须用黄酒、小苏打涂抹在被污染的鱼肉表面,然后再用清水反复漂洗,才可进行烹调。因为鱼胆中含有“鱼胆毒素”,这种毒素毒性很强,而且具有耐热、耐酸的特性,在烹调中不易被分解。

 

6.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心血管意外

 

    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近日举办的“2011中德糖尿病/心血管康复学习班”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孙子林教授指出,高血糖对心血管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约有七成的糖尿病人最终死于心血管意外。

 

    中大医院院长刘乃丰教授介绍,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与合并症。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目前医学界已基本达成了“Ⅱ型糖尿病与冠心病等同危险”这一共识,美国心脏学会甚至发出了“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的呼声。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7城市、52家医院入选3513例冠心病患者,发现高血糖比例高达约80%,其中糖尿病近53%,糖尿病前期超过26%。刘乃丰解释道,很多糖尿病病人表现的都是无痛性的心肌梗死,所以比较难察觉。

 

    专家提醒,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应该及早发现并处理高血糖,全面控制危险因素,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血管意外和死亡。

 

7.血管断裂莫担心 “生物胶水”可粘合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记者王艳红)外科手术中,把断裂、破裂的血管接起来一直是“针线活”,但缝合术不适合特别细小的血管。美国研究人员新发明一种方法,能用“生物胶水”把细小血管粘接起来,并且能避免缝合术的一些副作用。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利用了两种现成的物质:有机聚合物“泊洛沙姆407”,以及生物粘合剂“多抹棒”。前者用于把血管的两端撑开,后者用于粘合。

 

    “泊洛沙姆407”对人体无毒,已被批准用作一些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的辅料。它有一种独特性质,在低温下是液体,受热后变成固体,过程是可逆的。新方法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研究人员将该物质加热到高于体温,使它变成固体,用于撑开血管。温度下降后它变成液体,不会阻塞血管。

 

    研究人员说,他们在动物身上进行的试验表明,新方法比传统的血管缝合术更高效,并且能接合仅0.2毫米粗的血管,而缝合术很难处理直径1毫米以下的血管。此外,针线造成的损伤会使血管出现内膜增生或炎症,增加血管栓塞的风险,新方法则没有这种风险。

 

    相关论文于28日发表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网络版上。这种方法还需要进行更多动物试验,然后进行人体试验,确认安全有效后才能付诸实用。研究人员认为,由于所用的两种物质此前都已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认证,该方法走向临床的速度可能会很快。

 

8.五类人应慎吃螃蟹

 

    秋风起,螃蟹肥,一年一度的吃蟹时节已经到来。但美味螃蟹并非人人适宜享用。专家提醒,五类人群面对“横行君子”时应当谨慎。

 

    据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专家介绍,蟹属于高敏食物,即民间所说的“发物”。对于一些过敏人群,蟹肉通过肠壁进入人体循环,会诱发并加剧人体的过敏反应,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性水肿、皮疹、哮喘,严重者会引起过敏性休克。

 

    以下五类人群,吃蟹时必须谨慎:

 

    第一类:吃蟹有过敏史或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的人,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的儿童、老人、孕妇,最好不要吃蟹;

 

    第二类:胆囊炎、胆石症、肝炎、急慢性胰腺炎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尽量少吃或不吃蟹,更不能以酒伴蟹开怀畅饮,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上述疾病的急性发作;

 

    第三类:腹泻、胃痛、感冒、发烧或本身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吃蟹,因为蟹属寒性食物,蛋白质、脂肪含量高,不宜消化吸收,同时会加剧脾胃不适,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第四类:体质寒凉虚弱的孕妇不适合吃蟹,否则可能引起流产;

 

    第五类:婴幼儿不宜吃蟹,因为高蛋白会加重肝、肾负担。

 

9.一些品牌服装被检出含有NPE

 

    一家国际环保组织8月23日发布了《全球品牌服装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调查》。调查指出,阿迪达斯、李宁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产品中含有“环境激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

 

    据介绍,今年4月至5月间,该环保组织在中国、英国、阿根廷等全球18个国家采购了15个服装品牌的78件样品,其中包括运动服装、休闲服装及鞋类。有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检测样品结果显示,包括阿迪达斯、李宁等在内的2/3样品都测出含有NPE。

 

    据悉,NPE在纺织生产中常被用作表面活性剂,被排放到环境中会迅速分解成壬基酚(NP)。NP是一种公认的环境雌激素,影响生物性发育、干扰其内分泌,对生殖系统具有毒性。同时,壬基酚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和人体内不断富集。

 

    正是鉴于NPE、NP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欧盟已于2005年颁布《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的法规》,禁止纺织生产行业中使用NPE和NP;中国政府也在今年年初将NPE和NP加入了《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的有毒化学品目录》。但还未出台相应的规定。

 

10.警惕天价商品沦为腐败温床

 

    一瓶五粮液酒辅以180克千足金的盖头和底座竟然标价29万多元;一盒600克的榨菜配以一套纯银碗筷的包装之后叫价2200元……在年年喊打中“愈挫愈勇”的商品过度包装,演绎出一个个令人诧异的天价。不仅引发公众对商家理念、社会风气的强烈担忧,更暴露出催生公款奢侈消费和腐败的隐患,亟待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过度奢华包装,已成为一个令商家乐此不疲、百姓愤懑不解、政府难脱尴尬的现实。从粽子到月饼,从茶叶到烟酒,从保健品到服装首饰,过度包装涉及的商品不断蔓延,丝绸、红木、水晶……一些包装价值不仅远超商品本身,而且无所不用其极。及至此次五粮液天价酒中造价数万元的黄金包装,让人不知其卖的是酒还是黄金?意在买卖还是炫富?这种不正常的包装手段是商家不健康理念的体现,也是对监管的讽刺。

 

    过度包装甚至天价包装,本质上是一种带有强制性和诱骗性的行销手段。它加重了消费者负担,更扭曲了商品定价机制,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而企业过于依赖外部包装而忽视产品质量本身,陷于“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迷思之中,无异于舍本逐末、自毁前程。近年来,华而不实的过度包装月饼越来越引发公众反感,市场趋冷,这对于月饼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警醒。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公款消费形势依然严峻、规范工作任重道远的背景下,种种天价包装商品的不断出世,将在很大程度上助长虚荣、奢侈、腐败等不良行为。名烟名酒本已售价不菲,一般消费者难以问津,再配以真金白银的包装,醉翁之意更不在“酒”,而在其作为厚礼出手时的“分量”,“重金”打造的天价酒很可能成为“腐败酒”。这一情况值得社会忧虑,更值得有关方面警惕。(据新华社电涂洪长) 

 

11.地下空间存在安全隐患须停止使用

 

  北京市政府24日公布最新修订后的《北京市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安全使用管理办法》。新办法强调地下空间须按照规划用途安全使用,规定存在消防、卫生、结构安全问题应当停止使用的,相关主管部门应当责令使用人停止使用、搬出地下空间。

 

    新办法强调,要加强地下空间规划管理。规定平时使用人民防空工程应当优先满足社会公益性事业的需要,居住区内的人民防空工程应当优先满足居住区配套服务和社区服务的需要。对于普通地下室,规定使用人不得擅自改变城乡规划确定的使用用途,并应当在装饰装修及使用前向普通地下室所在地区县房屋主管部门办理备案。

 

    根据规定,地下空间的安全使用应当符合北京市有关房屋建筑使用安全管理、治安管理和房屋租赁管理的相关规定。对侵占人防工程、未经批准使用人防工程、擅自改变批准使用用途、擅自拆改人防工程及相关设备设施等不同违法行为,明确了责令限期清退、停止使用、暂停使用、停止危害行为、限期恢复原状等责令改正的处理措施。

 

12.防治老年性痴呆从早开始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逐渐老龄化,老年性痴呆已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难题之一。据2011年阿尔茨海默(简称AD)协会国际会议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AD病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忧患。

 

    在近日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与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携手举办的题为“印象·痴呆——防治痴呆从知晓开始”的黄手帕银色关爱行动启动仪式上,针对生活中各种未被及时确诊与治疗的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向全社会呼吁:希望政府政策与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关注。一方面,呼吁建立临时看护所,为一些老年痴呆型患者提供及时治疗与陪护的专业场所。呼吁社会关注照料者培训与负担问题,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呼吁当下社会中有能力收容老年痴呆患者的机构或医院,明确入院要求,有效提高工作质量与医务技能,保障入院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希望企业在创造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关注社会利益,号召企业也加入到关爱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中来。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告诉记者:“正确了解老年性痴呆,及早发现并坚持治疗才是关键所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阻止老年性痴呆病患的进一步恶化。同时,社会也要给予老年性痴呆患者以及家属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为老年人营造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

 

13.电梯使用应注意三隐患

 

    上海市质监部门22日提醒,电梯使用中应注意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维保能力尚待提高、产权问题导致电梯维保“扯皮”三大隐患。

 

    质监部门指出,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意识淡薄会导致维保经费投入不足、使用单位以“包代管”将责任全部转嫁到维保单位、安全管理员配备不足等问题。而在电梯数量增长较快、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维保单位的人员、能力跟不上,熟练工较少,低价恶性竞争,也使得电梯维保出现“黑洞”。

 

    “由于产权问题处理不清,造成电梯或无经费进行保养、或无维保单位进行保养,由此产生进一步问题,进而造成检验超周期或检验不合格的现象越来越多。”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沈伟民透露,产权问题涉及的电梯维保“扯皮”现象上海平均每年有10起左右,涉及电梯上百台。

 

    上海市质监部门表示,将委托有关单位就维保的最低成本价进行调研、核算,会同物价、房地产等部门拿出一个指导价格意见,作为物业、维保签订合同依据之一;同时,联合房地产部门共同加强对物业公司履行电梯安全管理职责的监管,特别是重点加强对维保情况的监察。

 

    据介绍,上海有望明年实施电梯主要零部件报废标准,增加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内容,以较为量化的标准对报废进行规定。

 

14.处暑:起居宜“早睡早起”

 

    8月23日,迎来传统节气之一的处暑,标志炎热暑天即将结束,天气开始转凉。专家提醒说,值此时节,公众在衣着和起居上应该有所讲究,穿衣要“酌情增减”,起居宜“早睡早起”。

 

    处暑时节,暑气逐渐散去,凉意渐生,这时候穿衣保暖就成了一个重要话题,民间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之说。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表示,“春捂秋冻”是古人根据春秋两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着方面的养生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能死搬硬套,冻得适度才行。

 

    她指出,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便使机体逐渐适应凉爽的气候,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秋冻”不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服,还可引申为秋季的其他养生保健方面,如睡觉不要盖得太多,以免导致出汗伤阴耗津。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冻”的有效方法,应长期坚持。

 

    “秋冻”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李艳玲表示,初秋时节,天气变化无常,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李艳玲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一般而言,秋季睡眠以晚上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为宜,中午时分应注意午休,有利于保养精气。

 

15.天热出汗慎用止汗剂

 

    近日,重庆连日破40摄氏度高温,让不少在户外的人们苦不堪言,很多市民在太阳下走不了几步就大汗淋漓。为防止出汗太多造成尴尬,不少人开始选用市面上出售的各种各样止汗产品。不过,专家提醒大家,止汗剂要慎用,否则会让皮肤在多汗之余新添困扰。

 

    据第三军医大学该院皮肤科副主任吴军介绍,近日有很多因不当使用止汗剂而导致患上接触性皮肤炎的患者前来就诊。市面上出售的止汗剂,成分中都含有氯化铝、芳香剂、杀菌剂等化学物质,这种产品功效原理都是通过堵塞汗腺导管来达到减少汗液分泌的目的,只是起到对汗的短暂收敛效果。由于止汗剂中添加了人工香料等成分,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加上长期频繁的使用,就会因为汗腺导管堵塞、代谢的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导致排泄物对皮肤持续刺激,出现红肿、瘙痒等皮肤过敏病症。

 

    吴军表示,夏季让汗液自然出来,带走身体多余的热量,降低体温,这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同时,汗液在体表和皮脂混合形成乳状脂膜,对皮肤有滋润和保护的作用。如果盲目止汗,不仅会造成毛囊发炎等疾病,还可能由于汗液排出少而导致身体温度升高,造成身体散热困难,出现体温失调,引发中暑,严重时患者还会出现“热休克”的状况,危害健康。他建议,如果一定要使用止汗剂,应先在上臂内侧试用,看是否出现红斑、瘙痒等症状,切忌大面积长期使用,如果出现皮肤不适,要立刻停用并及时就医。同时,为减少夏季出汗多的情况,首先应以清洁为主;另外,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因为饮食刺激造成体内温度升高造成多汗;还要学会放松心情,稳定的情绪,可使支配汗腺分泌的交感神经分泌减弱,减少汗多的困扰。

 

16.注射胰岛素应注意方法

 

    我国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是一个较大群体,中国注射技术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内地已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仅10.7%的患者每次都是用新针头;9.6%的患者每个针头使用2次(因为中国患者注射胰岛素频率多为每日2次,提示患者每日更换一次针头);大约28.5%的患者每个针头重复使用10次以上。

 

    “这不仅可导致胰岛素吸收延迟或不稳定,影响血糖控制,而且造成患者对胰岛素使用的认识误区和不必要的恐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介绍说,为使尚未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走出认识误区,消除对胰岛素使用的恐惧,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该学会正式推出首个《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

 

    纪立农强调,在医护人员和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都有忽视注射技术本身对血糖控制影响的现象,而注射技术关系到血糖控制的成败,与药物同样重要。由于胰岛素本身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能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并导致该部位胰岛素的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过长,进而血糖控制不稳定,因此,在平时的注射中要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轮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左边一周,右边一周的方法;一种是按照左边一次,右边一次的方法;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则要求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应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硬结等现象,应停止在该部位进行注射直至上述现象消失。”

 

    《指南》提出,不同胰岛素因起效时间差异,其注射部位也不同。如:短效胰岛素注射部位首选腹部,中效胰岛素首选大腿和臀部,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在早餐前注射首选腹部,晚上则首选大腿或臀部,以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为了使胰岛素注射更加舒适,目前市场上的胰岛素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都是按照一次性使用的标准设计制造的,患者应遵守针头一针一换原则:以避免注射笔用针头多次使用造成的针尖钝化,增加患者疼痛和皮下脂肪增生等问题。”纪立农说。

 

17.常用一次性纸杯危害健康

 

    到朋友家或企业、单位拜访,是否经常使用一次性纸杯?用一次性纸杯,不会跟其他人“交叉”,看似比较卫生。但是南医大药学院的一项实验证明,与塑料杯相比,一次性纸杯所含的双酚A浓度高36倍,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添加双酚A可使塑料产品具有无色透明、轻巧耐用和防冲击等特性,因此,饮水机桶、塑料餐具、一次性纸杯等日用品中也都含有双酚A。在选取市场上部分常见纸杯的实验中,南医大药学院教授胡琴把含0.0855纳克/毫升双酚A的自来水倒进了一次性纸杯中,稍等片刻,杯中自来水的双酚A含量上升至3.12纳克/毫升,足足增长了36倍。

 

    为什么一次性纸杯含双酚A比较高呢?胡琴分析认为,由于一次性纸杯的加工工序最多。一般来说,产品的加工工序越多,双酚A的含量就会越高。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认为,为了防止水渗漏,一次性纸杯内壁涂了一层塑料薄膜,在使用时,难免会有双酚A浸出。他说,根据国家标准,双酚A含量低于0.05毫克/公斤的产品,是合格的,而3.12纳克/毫升已高于国家标准了。

 

    董金狮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不合格纸杯,主要原因是劣质纸杯生产厂家为减少成本,使用回收废纸、废塑料进行生产;为增白,还在原料里增加了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用于食品包装生产的荧光剂等;为使纸杯外图案更鲜艳,使用劣质含苯型油墨,由于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溶剂,汞、铅、砷等重金属,对人体存在严重危害。

 

    他提醒消费者,购买合格纸杯,应该到正规超市等,而且注意纸杯上应有的生产许可标识(QS)、生产日期和厂家信息。

 

    胡琴和董金狮都建议消费者,为了自身健康和减少资源浪费,应尽量使用陶瓷、玻璃、不锈钢制品,并重复使用。少用一次性塑料杯和纸杯。

 

18.炒菜汤不喝为妙

 

    炒菜时会流出部分菜汤,很多人认为菜汤一定要喝掉,因为里面含有很多维生素C,但也有人认为菜汤不能喝,因为里面含有很多草酸,会妨碍钙吸收,而草酸很容易溶解在汤里。那么菜汤到底该喝不该喝呢?

 

    很多营养素都易溶于水,如维生素C,还有叶酸、维生素B2等。除此之外,菜汤里还会有油,那么还会有一些脂溶性的维生素融入进去,比如胡萝卜素、叶黄素、维生素K等。不过除了这些好东西,还有些不利于健康的物质,比如蔬菜里的草酸、亚硝酸盐,可能还含有机磷农药,它们也容易跑到汤里。若是您家做菜习惯先用水焯一下,去掉了草酸、亚硝酸盐和农药,炒时油和盐都放的很少,那么喝掉菜汤也无妨。但菜汤中往往油脂较多,味道也会偏咸,尤其是北方,所以担心长胖、血压升高的人,这种菜汤还是不喝为好。 

 

19.“小石头”潜伏“大隐患”

 

    肾结石常见发病年龄在40—50岁左右,但几天前,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泌尿外科却收治了一位刚满18岁的女患者,该科李学东主任医师通过肾脏CT检查,发现她的双肾里“贮藏”了20多枚1.0到1.5厘米的结石,原来她是一位双肾“海绵肾”患者。随后医生采取微创经皮肾镜新技术,从其双肾内取出了这些“小石头”。

 

    据李学东介绍,“海绵肾”是先天性髓质囊性病变的一个类型,其特点是髓质集合管呈囊性扩张,外观状如海绵,一般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多在40—50岁发病,没有并发症之前多数无症状,往往因其他原因偶被发现。

 

    该如何预防“海绵肾”呢?李学东说,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饮食。体内草酸大量存储是导致肾尿结石的因素之一。如菠菜、豆类、葡萄、可可、茶叶、桔子、番茄、土豆、李子、竹笋等是含草酸较高的食物。研究发现:如果一人一次将200克菠菜全部吃掉,食后8小时,检查尿中草酸排泄量为20—25毫克,相当于正常人24小时排出的草酸平均总量。而嘌呤代谢失常、脂肪摄取过多、糖分增高、蛋白质过量等均有可能导致人体草酸“库存”过量。

 

    李学东提醒,对肾结石的危害绝不可等闲视之。结石对肾脏的危害主要在于阻塞尿路,并直接损害尿路黏膜,引起肾功能减退。当并发感染时,则易发展为肾盂肾炎或肾积脓,而双侧肾结石晚期可发生尿毒症,最终酿成肾功能丧失和肾脏切除的悲剧。他建议,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合理搭配,即使是检查出身体缺乏某种营养素需要某种食物来补充时,也不宜一次大量摄入。此外,建议每日饮水量在2000—4000毫升为宜。

 

20.燕窝产品将有国家和行业标准

 

    由于具有“滋阴、养颜、润肺”等功效,燕窝成为人们送礼、养生与补充营养的佳品。日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厦门市丝浓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启动了燕窝产品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燕窝为传统滋补品,中国人食用燕窝已有600多年历史。近年来,我国燕窝行业发展很快,一些不法商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而消费者对燕窝产品认识不清,购买和食用时容易被误导。“由于没有权威的燕窝国家和行业标准,公众失去了判断的依据。”丝浓公司总经理黄丹艳说。

 

    据悉,中国标准研究院等单位将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燕窝产品的质量特性,分析其相关理化指标,开展燕窝及其产品质量、检测方法等技术标准研究,起草相关标准草案,并适时申请标准或立项,最后由国家标准委统一编号、发布。

 

    黄丹艳说,目前市场上,燕窝经过两种途径加工后被食用。一是经工厂加工成即食燕窝产品,如碗装冰糖燕窝,开盖即食;二是干燕窝经过传统烹饪后食用。目前,全国各地丝浓公司的燕之屋连锁店都提供代加工服务,包括清洗、浸泡、炖煮并送到家。

 

21. 假冒团购网站:黑客钓鱼“新宠”

 

    日前,瑞星发布的今年上半年互联网安全报告提出,团购网站正成为黑客进行“网络钓鱼”的新宠,因为很多网民已经习惯了在团购网站购买价廉物美的商品,同时这些资金都是直接打入“团购网站”账户,缺乏第三方监管,所以很容易成为黑客侵害的对象。

 

    网络钓鱼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方式,黑客建立一个网站,通过模仿银行、购物网站、炒股网站、彩票网站等,诱骗用户上当。由于在整个环节中没有任何的病毒、木马和恶意程序参与,传统杀毒软件根本无法阻挡钓鱼网站的攻击。1至6月,瑞星截获钓鱼网站218万个(以URL计算),是去年同期的25倍;共1亿零53万人次网民遭钓鱼网站侵袭。

 

    那么,利用团购网站进行“网络钓鱼”的黑客是如何骗取钱财的呢?举例来说,消费者在淘宝上买到了假东西,因为钱在支付宝里,购买者在确认付款之前,商家是拿不到钱的;而在团购网站不同,只要你决定购买了商品,就要先把钱打入到商家账户,于是黑客就利用了这个时间差。

 

    黑客们通常都是假冒著名团购网站,如新浪团购、拉手团购、美团团购等建立一个假冒的团购网站,然后以非常廉价的商品吸引人购买,例如仅需99元的数码摄像机、七天包瘦仅要66元的减肥药等等,再通过论坛发帖、搜索引擎广告等方式诱导用户购买,当用户付款完毕,黑客早已逃之夭夭。

 

    今年6月,瑞星截获了一批通过购买搜索引擎广告进行推广的假网站,他们冒充假的美团网、拉手网等,企图从搜索引擎用户手中骗取钱财。其中一个钓鱼网站的团购结果显示,这个网站上售价3300元的iPhone4,已经售出了256件,诈骗金额在数十万元。

 

22. 野蘑菇美味采食不当易中毒

 

    9月4日晚上,吃了两个野蘑菇中毒的顺义患者还在307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同在相邻病床抢救的还有保定的中毒农民工,他是8月25日入重症监护的,比9月4日晚顺义来的患者早10多天。医生说,这两名中毒者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307医院急诊科主任张锡刚说,从8月17日9月4日,他们连续抢救了5起吃野蘑菇中毒的8名患者,其中有3名患者转来时,因病情危重而死亡。在这8名中毒患者中,北京地区有3人,其余均来自河北清河和保定两地的农民工,除1名患者31岁外,其余患者年龄在40到50岁以上,有1名女性。

 

    “以前每年都吃没事,今年咋就中毒了。”北京门头沟一对48岁同龄的夫妇痛苦地说。8月14日吃晚饭时,夫妻俩吃了从山上采摘的黄色野生蘑菇,大约有半斤。翌日下午3时,这对夫妻先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同时腹痛腹泻,夫妻俩吃了些止泻药,腹泻有所缓解。3天后,症状逐渐加重,夫妻俩来到307医院急诊科,医生当即检查发现夫妻俩肝功受到损伤,收入ICU抢救,采取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保肝措施,夫妻于10天后先后康复出院。顺义的唐铁是8月31日晚吃了自己采摘的白色野生蘑菇,现正在重症监护抢救。

 

    8月25日至27日,307医院急诊科又先后收治了来自河北清河和保定两地的5个农民工,有3人是在一家建筑工地干活吃野蘑菇中毒的,有2人是在家里食用的。有3名中毒患者转来时病情十分危重,抢救无效,先后死亡。

 

    据307医院急诊科主任张锡刚介绍,野生蘑菇大多含有毒素,有的毒性很强,甚至吃两口就能中毒。野蘑菇分黄色、白色和灰色等好几种,仅凭肉眼很难识别,最好不要随便采摘和食用。野蘑菇中毒病死率高,主要是中毒后造成溶血、肝肾等功能损伤,引发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张锡刚提醒,防止野蘑菇中毒的最好办法是不要采食。一旦出现中毒症状,要第一时间到医院诊治,千万不要耽误了抢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