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指码ksmak:《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14:06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观自在菩萨,行深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译名。此译名乃玄奘大师根据梵文字义新译。
  观自在三字,除了是观世音菩萨的名外,还有表法的意义。
  心若作意除妄想,则除妄想本身即是一念,此一念虽是除妄想之念,但同样可以遮盖自性的光明,故妄想不可除,亦不可不除。
  最高明的方法便是自性本身的能知能觉能观能照的本身功能,在一念不生的情况下,照见一切妄想烦恼本身皆空,故名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般若,即至高无上的智慧之意。波罗密多,即到彼岸之意,解脱之意。全句意思,即行深智慧,至高无上的智慧,使自己解脱到彼岸之意。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即自性本身的无上智慧,自性本身能知能觉能观能照的功能,照见所有的色、受、行、想、识五蕴本身,都是空的,都是无实质的。
  度一切苦厄
  即世上所有的苦厄,皆来自己的妄想,来自己的贪嗔痴疑慢诸烦恼,度一切苦厄,即是使自己永离一切烦恼,安住于不生不灭的永恒永乐的自性净土中。
  这段意思是说:
  观自在菩萨,用至高无上的智慧,使自己解脱到远离烦恼,常乐我净的自性彼岸时,自性的本身的功能,照见色受行想识诸五蕴本身是空的,一切烦恼也是空洞无实质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舍利子,这里指的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这部经就是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弗尊者说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色,不是单纯地指颜色,而是指眼所看到的东西皆为色。
  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法,即六尘也。
  此色,又指形器世界中所有眼能看到的东西,它的本质,实际上都是空的。
  如说你的身体,你说是你的吗?是真实的吗?
  但过几十年,百年之后,你死了,肉归土,血归水,气归风,热归火,空归虚,你身体上除了不生不灭的自性,没有一样东西真正属于你的。
  这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又如你的钱财,老婆,儿女,房子,地位,现在表面上属于你的。但过一段时间,这些东西终归空,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不属于你的。
  如果说作梦的梦是空,那人生的梦又何偿不是空呢?!只不过人生是一场大梦,晚上做梦是小梦,梦短一点,人生的梦长一点而已。本质上都是空的,虚幻不实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还有二层意思。
        一:是指当你心无执著,无妄念,回归到非空非有的自性时:
  看与不看,色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听与不听,声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香与不香,香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有味与无味,味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痛与不痛,痛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意动与不动,幻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二:是指色尘本空,色蕴本空。此色受想行识五蕴,乃坚固妄想,此经多处提到五蕴本空。可见,五蕴解脱,在修证上,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经文多处提到五蕴,所以,我将在下几句再详细介绍五蕴。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句承上启下,是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与色蕴一样,都是虚幻不实的。也就是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不二。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空不二。
    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空不二。
    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空不二。
    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空不二。
    以上所云五蕴与空不二,也就是五蕴已尽,再加上悟到不生不灭的本来面目,已是登地菩萨以上的果位。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此句话是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弗尊者说的。
  菩萨告诉尊者的意思是:
  世上一切的事物的本质都是空的,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
  何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众生的自性,佛性,诸佛的法身,是从来都没有开始的一天,也没有结束的一天的。故谓不生不灭。
  自性,佛性,诸佛的法身,不可谓垢,也不可谓净;不可谓有,也不可谓空;不因修行增加一分,也不因不修行减少一分,故谓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自性,佛性,诸佛身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很难用笔墨,语言形容,故祖师云:
  只可会意,
  不可言诠。
  自性不可谓有,亦不可谓空,非空非有。不可谓明,亦不谓暗,非明非暗。自性无边无量,包含,胎育着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地水风火,一切一切,皆自性化生,故自性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阴阳之祖,事物之本。
    故六祖大彻大悟后云:
    一切万法,
    不离自性。
    又云: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无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足具。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自性不单不生不灭,无边无量,而且没有空间与时间。
    亿万佛刹净土,在自性中,不过沦海一粟。三大阿僧胝劫,在自性中亦不过是刹那间的电光火石。故李长者云: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我十余年前亦曾偈云:
    日月其中犹似粟,
    山河境里竟如尘。
    自性的功德,穷尽一劫的时间也不能说尽。
    故要开悟,贵在自悟,不要倒果为因。
    你若能背下大藏经,但自己的不开悟,那也是枉然。因为佛经是佛说的,不是你说的。就算你能背下来,讲经说法时拆西墙补东墙,搬西经答东问,对答辩论如行云流水,那又如何?那也不过是佛的知见!不是你的知见。
    别人叫你大法师,善知识,你别美滋滋,死了往那里去你都不知道。你骗得了世上所有的人,但你骗不了你自己,因为你没有真悟。
    当然,我不是叫人不要读经。我的意思是读经与自参,皆不可缺。如果你光做功夫不读经,就算你有所入,有点知见,但你由于少看经读书,讲经说法时错漏百出,词句狗屁不通,如此弘法,恐怕不妥。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解法。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是指自性的空性中没有色受想行识五蕴。此五蕴是众生无始以来的坚固妄想。
    何谓色蕴之坚固妄想?
    眼根的能看的功能本是自性的功能,眼睛只不过是工具。
    眼之坚固妄想得去,则十方洞开,前后左右上下远近无碍,因为自性本来就没有前后左右上下远近之分。若色蕴尽,则证天眼通,因眼根清净故。
    如吾人能视近不能视远,能视前不能视后,些即无始以来的眼根坚固妄想、习气,名色蕴。
    何谓受蕴?
    受蕴旧译又称痛蕴,乃身体之感受是也。
    吾人之所有身,乃真如自性一念无明所化生,故此身乃虚幻不实之身,必须回归自性的空性。
    若身之感受坚固妄想、习气得去尽,则得意生身,神足如意。
    因自性本来就十方无碍,无远近上下之分,今既身之无始坚固妄想、习气尽去,回归自性的本能,当得意生身,神足如意,十方刹土,片刻能到。
    若我执得灭,身心坚固妄想尽除,不单止得意生身,神足自在,而且身如琉璃光,可隐可现,因身心已回归自性的本能,故能和光同尘。
    何谓想蕴?
    吾人时刻贪嗔痴等妄想攀缘不断,此乃无始以来想之坚固习气,名想蕴。
    若想之坚固习气尽去,则回归自性的本能,妄念不复再攀缘。由于想之坚固妄想习气,障碍了自性的无开始无结束、无我你他的功能,此时既然障碍尽除,自性的功能则能显现。宿命通,他心通,至此自然可证。
    因自性本来没有时间与空间,何来过去未来之分?故可知过去未来因果宿命。
    自性本来就是“凡圣含灵共一家”的,何来我他之别?故他心我亦知,故能知众生之举心动念。
    想蕴尽,不单得宿命通,他心通,而且可以梦醒如一,因意识已灭,无复妄想,心声不再起。
    何谓行蕴?
    顾名思义,行乃动也。吾人无始来,不是身一刻不动则是心一刻不动,此乃无始以来行之习气,名行蕴。
    修至行蕴,虽意识已灭,妄想不起。然意识,妄想乃粗的烦恼,虽妄想不起,但微细的见思惑,无明习气依然未断。只不过是表面静,而未真静。因无始习气未断,贪嗔痴等种子习气依然在,如遇缘,依然会发作。
    今既行蕴尽,一切见思吸引之力皆可切断,可一定数千年,甚至数千劫。
    何谓识蕴?
    即眼耳鼻舌身意诸识之功能,本是自性的功能。凡夫从无始以来,执著于有眼耳鼻舌身识诸识,此即识之坚固妄想,名识蕴。
    识蕴即识之执著,蕴也罢,阴也罢,乃蕴藏,阴暗的无始习气之意。
    若识蕴之无始坚固妄想尽去,则六根可互用,因能看能听能闻能尝能感能思的功能本是自性的功能,今既识之无始坚固习气尽去,则回归自性的功能,故能六根互用。
    至此,意识已灭,行蕴已除,识蕴已破,漏尽通现,六神通足具,如此时悟得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自性,则可进可入菩萨初地。
    唐宋以来,修行人证果者,有真修行者少,说理者多,慢慢就开始了禁止神通之风。
    其实神通不是罪,若五蕴尽去,回归自性的本有功能,证得神通是必然的,你不想要神通都不行。
    若某人说他五蕴已尽,已证菩萨初地果位,却没有一点神通,那是骗人的。
    悟道不一定有神通,有神通也不一定悟道,但证道一定有神通,因为悟道不等于证道,而证道必定有神通是因为已经回归自性的本有功能。
    故不怕你有神通,就怕你五蕴不尽,证不了神通。自己不好好修行,五蕴不尽,证不了神通,那别说风凉话。
    当然不可强求神通,若执著神通则易堕魔道外道,因执著神通即是贪,贪则是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