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真相:认识你自己,做只空杯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3:26:33
【转】 认识你自己,做只空杯子

做只空杯子
',1)">
1 人身乃是“法器”     文:MUSEE
人之所以比世间万物高贵,不是因为人可以主宰动物植物物质,而是因为只有人,才可以修炼,换句话说,人身难得,就难得在这是回升的唯一正途。
密勒日巴即生成佛,他师父对他的赞叹是:真乃法器也!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寺庙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炼、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修行人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等修行用具,都可称之为法器。
就内涵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证佛法,以实践圆成佛道的资具,即为法器。因此,从比喻的意义上来说,人的身体是最大最好的法器,正是有了人身,人才可以证实佛法伟大而慈悲的力量,人身承载着真理大道的正法,盛满所有珍贵无比的智慧和功力,所以说“人身如瓶”。
而要让这个宝贵的法器真的盛满真理大道,需要抛弃很多没必要保留的东西。
只有虚怀如谷,才能海纳百川。
有不放的执著,就是法器的有“漏”。任何一个执著,都是不能修行圆满的巨大障碍。“修得执著无一漏”,才是苦去甘来的真幸福。
一个人“所知”的圆,逐渐越来越大,圆的边缘所接连的外圈“未知”,就相应更大更广阔,也就是说,知道得越多,会发现自己所不知道的就更多。所以,真正有智慧有见识的人,反倒会很谦虚,很知足。
将自己划在小圈子里的人,很骄傲,很自满。其实,这种认为自己知道的很多的人,才是真的愚昧无知,他自满于所知道的那一点点东西,这个“已知”的小圈将他困得死死的,圆外广阔的“未知”世界,他却是一无所知!而这点最起码的“自知”他都没有。
一个修炼的人,就是不断去自己执著心的人。修炼就是向内找,向心求,向自己的内心里找,找出不符合法的,找出执著,找出不足,然后去掉它,整个修炼就是不断找自己不足、去掉执著心、从而完善自己的一个过程。修炼的人,更应该是具大智慧的人,怎么可能连“自知之明”都没有呢?
所以,发现自己身上有缺点并不可怕,因为“知不足”本身,就表明你具备了一种“自知之明”的智慧。所以,能看见自己身上的“不好”或者“恶”是好事,因为这是一个心灵真正走向完善、走在返本归真之路上的必然表现。

2 做只空杯子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只有空虚自己才会充盈自己。太多的偏见,太多的自以为是,使自己在这个喧嚣的世界失去了方向与平静。太多的占有与把握,使自己不再淡定与安宁。
倒掉。然后豁然开朗。
3 心灵的漏洞
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辞辛劳,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到各地探访有道之士,寻求答案。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也求教了很多人,但觉得自己一点收获都没有,他很失望。他左思右想,也琢磨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
后来,他听一位私塾先生说,在距他的家乡不远的南山里,有位得道的高僧,能解答关于人生的各种疑难问题。于是,他连夜起程,沿途探询这位高僧的住处。
一日,他来到南山脚下,见一樵夫担了一担柴从山上下来,便上前询问:“樵夫大哥,你可知道这南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居住在何处?何等相貌?”
樵夫略微沉思片刻道:“山上确实有位得道的高僧,但不知道到底住在何处。因为他常常四处游历,随缘度化世人。至于他的相貌,有人说他佛光普照,面貌清奇;也有人说他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谢过樵夫,年轻人抱定了决心,不顾一切地向深山里前进。后来,他又遇见了农夫、猎户、牧童、采药人等等,就是一直没有找到他心目中的那位可以指点人生迷津的高僧。绝望之后,他回头下山,在路上遇见一位拿着破碗的乞丐,向他讨水喝。
于是,年轻人从身上取下水袋,倒了一些水在碗里。还未等乞丐去喝,水就流光了。无奈,年轻人又倒了些水在碗里,并催促乞丐赶紧喝。可碗刚端到乞丐的嘴边,水又流光了。
“你拿个破碗怎能盛水?怎能用它来解渴?”年轻人不耐烦道。
“可怜的人,你到处请教人生的道理,表面上谦虚。但你在内心中判断别人的话是否合你的心意,你不能接纳不合你意的说法,这些成见在你的心中造成了很大的漏洞,使你永远无法得到答案。”
年轻人一听恍然大悟,连忙作揖道:“大师可就是我要寻找的高僧?”连问数声无人应答,抬头再寻那乞丐,已无踪影。
心灵有漏洞吗?当然了。成见就是心灵的漏洞,嫉妒也是,猜疑、懦弱、浮躁、仇恨等等无不是心灵的漏洞,只不过每个人的心灵漏洞不同罢了。
心灵有漏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漏而不去弥补,那样只会越漏越大,贻害人生。有了漏洞肯于去弥补的,心灵才显得可贵。
弥补心灵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求索的心智。对于不合己意的语言而少冲动,多镇定而少浮躁,多宽容而少嫉妒,多仁爱而少仇恨——如此,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美丽。

认识你自己   转自乾元文学网
在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入口处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的一句明言:“认识你自己”。当然,德氏这里所谓的“自己”显然不是指每个人的外貌、名字、身份、性格等等,应是指每个人的“真我”。而这个“真我”其实就是我们的先天本性,也就佛家所谓的“自性”“真性”。那么我们的本性是如何面目不清的呢?或者说,是怎么迷失了的呢?难道是时间的森林太庞大、太茂密了吗?也许这是一个原因,但绝不是根本的原因。有一个动物的例证可以很微妙很妥帖的图解这一指问。
在碧波浩瀚的太平洋里有一个布拉特岛,在这个岛的水域中有一种鱼,叫王鱼。王鱼分为两种,一种有鳞,一种没有鳞,有鳞没鳞,全是由自己来选择。
如果王鱼从小到大都没有鳞,就比较好活,一生都较为平静。但有的王鱼会选择另一条道路,让自己慢慢有鳞。它有一种本领:从自身腺体分泌出一种激素,吸引一些较小的动物粘附在自己身上,便把它们吸干,慢慢地吸收为自己身上的“鳞片”。如此长年累月的增加层积,身体不断庞大,最后竟比没鳞时最少大出四倍。
然而到了壮年以后,有鳞王鱼的身体机能开始退化,那些附属物会慢慢从身体上脱离,使王鱼回到了没有鳞的样子。可是,“鳞”的失去对王鱼来说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越是身上附属物多的王鱼,越是感到生不如死。总觉得自己再也无法适应这个世界,表现得异常狂躁,每时每刻都在绝望中挣扎。那种挣扎其实是一种自残;用身体往岩石上猛撞。到生命的最后,常常会浮上水面,跳上跳下,挣扎数日,而后死去。死了的王鱼,身上红肿、溃烂,眼睛也被自己撞瞎。
当初看到这个实例时,我不由得对造物主生起无限的感恩,感恩她用最直观的“明言”给予人类以启悟。
想想我们人类自身,有几个人不是生活在茫茫人海里的“王鱼”呢?
当我们从母腹中呱呱坠地后,都是赤条条而来,谁的身上带着名、利、情等欲望的“鳞片”?当我们命数已尽、撒手人寰之后,亦是赤条条而去,谁的身上带走了那些一丝半毫的“鳞片”?可是,我们偏偏却选择了“鳞片”。当然这最初的选择并非出自我们纯真纯美的本性。我们的本性就象一块天成的宝镜,放射着圣洁的光辉。为什么孩子就象天使一样的让你发自内心的欢喜,其实你是在喜欢他(她)整个身心所散发出来的那种纯正无邪的天然能量,这种能量只能来自他(她)一尘不染的本性,进入这个场中,你的先天本性也不知不觉的被激活了,于是你感到了由衷的“欢欣”,其实就是本性的沟通与同化。
然而,当孩子渐渐长大之后,随着对社会接触面的日深日广,眼里看到的,耳中听到的,直接或间接向思想里灌溉的都是些名啊、利啊、情啊等各色欲望,以及随着道德败坏之后所泛滥的以纵欲和享乐为主题的变异思潮,都在意识的层面上结构成种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并在日常实践中不断强化、深化、固化,于是,欲望的“鳞片”长出了无形的规模,越庞大就感到活得越“尊贵”,越有“价值”,越有“王者之气”;于是,先天的本性就这样被厚厚的覆盖和障蔽了;于是,我们看不到自己“无鳞”时的本来面目了,我们就是这样迷失了自己。如果当这些“鳞片”被动的失去了,甚至损失了一点,我们竟会感到那么的痛苦,怨天尤人,甚至痛不欲生。
其实冷静的想一想,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呀,所谓的失去也只是让我们回到了原来的“无鳞”状态,所以我们的“痛苦”其实也只能是我们的执著心所幻造出的一种错觉。说到底,是我们自己在欺骗了自己!并在自欺中自残残人,自杀杀人!我们竟是如此的愚蠢!
所以,认识你自己——这是我们唯一自解自救的方式。中国道家所谓的返本归真,佛家所谓的涅槃,儒家所谓的内圣外王,就是让每一个生命解脱后天欲望的“鳞片“,还原本性的自由之身,在智慧的大海里,物我两忘,与道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