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员工先进事迹范文:《塔木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22:51:59
《塔木德》认为,欲望好像野草,农田里只要留有空地它就生根滋长,繁殖下去。欲望就是如此,只要你心里留有欲望,它也会生根繁殖。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你能满足的却微乎其微。
     下面的这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欲望好像野草”的道理。
     有一天早上,木拉那斯鲁丁往市场的方向走,心情很悲伤,一个朋友问他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木拉那斯鲁丁说:“不要问我!我非常伤心、非常沮丧,我可能会哭。”
     但是那个朋友坚持要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从来没有看过你那么悲伤,你曾经经历过很多困难,财务上的困难或其他困难,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看过你那么悲伤、那么沮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到底发生了什么?”
     木拉那斯鲁丁说:“两个星期以前,我的一个舅舅死了,他留给我一百万。”
     那个朋友说:“木拉那斯鲁丁,你疯了吗?如果你舅舅留一百万给你,你应该高兴才对,而不是悲伤。”
     木拉那斯鲁丁说:“是的,的确应该如此,但是上个礼拜,我的另外一个舅舅过世了,他留两百万给我。”
     那个人说:“你真的是完全疯掉了,你应该跳舞、欣喜和庆祝,因为没有理由不高兴!你是这个镇上最快乐的人!”
     木拉那斯鲁丁说:“那个我知道,但是我已经没有舅舅了,那使我悲伤。”
     当一个人成功,就是会有那样的事发生:当你已经不再有舅舅了,那么突然间就没有希望了。一个失败的人仍然在希望,他还可以希望,因为还有舅舅,那个可能性仍然存在。当你越成功,你就会越焦虑,因为那个成功将会把你的神经症带上来,那个成功将会把你的神经分裂显示给你,那就是为什么在美国比在其他任何国家有更多的精神分裂病患和疯子,因为美国在很多方面都成功了。
     幸福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即使你有钱,也无法买到别人对你的尊敬、无条件的爱情、天赐的健康。
     金钱能够买到舒适,促进个人自由,但一旦钻到钱眼里,金钱就会束缚个人的自由。令人沮丧的是,金钱的诱惑常常似乎与手头拥有的数目直接成正比例:你拥有越多,你越想要。正如亚里士多德对那些富人们所描写的那样:“他们生活的整个想法,是他们应该不断增加他们的金钱,或者无论如何不损失它”。尽管亚里斯多德不可能宽恕那些财富获得者,然而他没有完全谴责他们。“一个美好生活必不可缺的是财富数目,财富数目是没有限制的”,他警告,一旦你进入物质财富领域,很容易迷失你的方向。
     如果你精打细算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么很难相信,拥有200万英镑的人能够视他自己为穷人,更不可能陷入无法支付其开销的麻烦之中,但在富有者中,这并不罕见。
     41岁的房地产开发商德里克说:“虽然我拥有超过200万英镑的财产,我感到压力很大,我不能在每年15万英镑的基本收入的基础上使收支相抵。我想也许我正在失控,我总是苦于奔波,但我还是错过了好多约会。当我不得不做决定时,我感到好像有人把他的拳头塞进了我的肠子里并不松手。午夜时,我会爬起床开始进行设计,我只是想让我平静下来。我无法睡觉。我无法停下来。然而我还是不能取得进步。”
     很明显,在德里克看来,他所取得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他真的相信,当他达到他的金融目标时,他将感觉像一位国王。金钱已成为他的自尊和支柱,一种对人的价值的替代之物。他意识到金钱本身绝不可能让他幸福,并且一直到他重新界定他的价值和他的优先考虑事项为止,德里克将继续在成功边缘摇摆不定,将他的家庭和他的健康置于危险之中。
     迷恋金钱有多种表现方式,德里克只是体现出其中一些。然而,有一条把所有这些情况贯穿起来的共同的线索。在这一点,金钱作为美好生活的手段的价值消失了,金钱本身成了一种目的。当它被置于爱情、信任、家庭、健康和个人幸福之前时,它总是倾向于腐烂。金钱的价值越是超出它的实际市场价值,这种腐烂就能越深入地渗透。像索尔·贝娄在《洪堡的礼物》一书中所写的:“抓住金钱不放很难。这就像一块小冰块一样。你不可能刚刚成功获得它,然后就生活安逸……当你获得金钱时,你将经历一次质变。你不得不与内部的和外部的、可怕的力量竞争。这些力量也许产生不信任、妒忌、甚至对拥有更多的任何人的憎恨及对任何阻碍你发财的人的敌意。”
     一心只想着钱的人,始终只是一个非常可怜的生物。
     不要养成无限制地省钱存钱的坏习惯,这一点是每个聪明人都必须小心在意的。而且,对年轻人来说,生活过分节俭很可能养成贪婪的性格,在一个地方是美德的东西在另一个地方很可能变成邪恶。对金钱的崇拜——而不是金钱本身——是罪恶的渊源。对金钱的崇拜禁锢和压迫着人的灵魂,它关闭了通向慷慨大方地生活和行动的大门。
     戒除吝啬贪婪的习性
     《塔木德》说:“放在自家钱柜里的金钱的闪光,只能吸引它的所有者毫无价值的注意力,正如萤火虫的辉光只能把自己暴露给它的捕捉者。”
     真正的犹太人并不是像某些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那样吝啬,他们甚至时常告诫自己的孩子们:一定要摒弃吝啬的不良习惯。
     何谓吝啬?简单地说,就是小气,是一些人对待金钱、对待财物的一种“特殊态度”。因为它特殊,所以就有与一般人不同的特征。
     凡吝啬的人都是金钱的奴隶,而不是主人。对这类人来说,唯有金钱、财物才是最为重要的。为钱而钱,为财而财,敛钱、敛财是这类人的最大嗜好,也是他们人生的最大目的。他们的生活公式是:挣钱、存钱、再挣钱、再存钱……他们的最大乐趣是“数钱”:今天比昨天多了多少,明天比今天还会多多少。他们的哲学是:多了还要多,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候。
     凡吝啬的人一般都不懂人与人的感情。他们不懂得亲情,不懂得友谊,不懂得同事间的感情,若是有的话,也要以金钱的标准去衡量。一般的处世原则是,认钱不认人。即使是家人,亲爱者,也始终毫不含糊,“账”总是算得清清的,为了金钱有的甚至达到了“六亲不认”的程度。
     凡吝啬的人一般都是自私的、贪婪的。这类人只是嫌自己发财速度太慢,总嫌发财“效率”太低,总想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因而挖空心思地、不择手段地算计他人、算计集体、算计社会,一般的情况是:在吝啬者口袋里的金钱或多或少地带有不洁的成分,廉耻、天良、真理,都会沉溺在吝啬者的吝啬之中。
     吝啬贪婪者金钱、财富都不缺,然而其灵魂、其精神却是在日趋贫穷。
     吝啬果真能给吝啬者带来愉快吗?不能。其实吝啬者的生活是最不安宁的,他们整天忙着的是挣钱,最担心的是丢钱,唯恐盗贼将他的金钱全部偷走,惟恐一场大火将其财产全部吞噬掉,唯恐自己的亲人将它全部挥霍掉,因而整天提心吊胆,坐立不安,永远不会是愉快的。
     吝啬者果真能给人带来幸福?不能。因为“小气”,因为狭窄,所以在这类人身上很少体现亲情二字,其内心世界是极其孤独的。尤其是当他们有难的时候(譬如在病中),他们才会感到缺少感情支持的悲怆,才会感到因为吝啬而失去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才会充分感觉到金钱的真正无能。
     其实,吝啬是吝啬者看不透人生的真实表现。他们不懂得这样的一个简单道理:他,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在最后,也只能赤条条地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吝啬实际上是吝啬者为自己头上套上的一条无形的精神枷锁。它使人成为金钱的奴仆,使人活得不自在、不痛快,甚至使人卑鄙和龌龊。
     如果以一个人拥有的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他的成功的大小,毫无疑问,这是一件令人茫然困惑的事情。从本性上讲,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即使一个意志坚定、头脑敏锐、动作敏捷的人,一旦抓住机会,他也会立即“上马”,不择手段地赚钱。这些人完全有可能既没有高尚的品质,也不会实施任何善行。一个一心只想着钱而意识不到更高的力量的人,虽然他可以腰缠万贯,但他始终只是一个非常可怜的生物。金钱决不是任何道德价值的确证。
     钱是靠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
     在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
     卡恩站在一个百货商场门口,目不暇接地浏览着色彩缤纷的商品。这时,他身边走来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口里叼着雪茄。卡恩恭敬地走上前,对绅士礼貌地问:“您的雪茄很香,好像很贵吧?”
     “两美元一支。”
     “好家伙……您一天抽几支呢?”
     “10支吧。”
     “天哪!您抽烟多久了?”
     “40年前就抽上了。”
     “什么?您仔细算算,要是不抽烟的话,那些钱足够买这幢百货商场了。”
     “那么说,您也抽烟了?”
     “我才不抽呢。”
     “那么,您买下这幢百货商场了吗?”
     “没有啊。”
     “告诉您,这一幢百货商场就是我的。”
     谁也不能说卡恩不聪明。其一,他心算能力很快,一下子就算出抽40年2美元一支的雪茄就可以买一幢百货商场了;其二,他很懂勤俭持家由小到大的道理,并身体力行,从不抽烟。然而,卡恩的智慧并没有变成钱,因为他既没有享受雪茄也没有攒下买百货商场的钱。
     所以,卡恩的智慧是死智慧,绅士的智慧才是活智慧。《塔木德》所强调的智慧:钱是靠赚出来的,而不是靠克扣自己攒下来的。
     在花费方面量力而行是非常必要的
     《塔木德》说:“当用则用、当省则省。”“吝啬在有的时候和节约一样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花一块钱,就要发挥一块钱的100%的功效。”
     都说现在钱难赚。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自己必须节衣缩食,可是挥霍无度的人数却未见减少,甚至还有往上攀升的迹象,呈现两极化的奇特现象。
     很多大型的百货公司在周年庆的时候,屡屡传出一出手就刷卡百万的顾客,更有香港艺人因为理财不当、入不敷出,于是宣布破产的消息,足见奢华浪费的人在一片哀鸿遍野的不景气声中,还是能交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亮丽成绩。
     老实说,钱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浪费的,一个人可以用钱买心爱的物品、买安全感、买快乐的感觉,无论你买的是什么,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当用则用、当省则省,才是用钱的最高境界。
     学会花钱,是致富的一个必要条件。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人,无不是最会花钱的人。小气,并不是讽刺,这是有钱人的看家本领。精打细算,不乱花钱,才是大富翁的真正风度。
     如果你货币紧张,那么请推迟十天购买新上市的蔬菜(这并不会少了鲜度);推迟一个月购进应时服装(这并不影响你的漂亮);推迟一年购买走俏用品(这并不改变你的风度)。粗制品并不比精制品少了营养,首饰并不是人的必需,名牌并不反映价值,这些都是消费中诱惑你手中货币的扒手。
     成熟的犹太人绝不会为了面子“装阔”。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越是没钱的人,才越爱装阔。这似乎是个心理问题。因为没钱的人容易产生抗拒心理,他们内心常在交战:“我只能买这种便宜货吗?”自怜便油然而生,更因顾虑到别人的眼光,而忐忑不安。所以当他们面对一件商品时,往往考虑虚荣比考虑价格的时候多,没钱的自卑感像魔怪一样缠得他们犹豫不决,最终屈服于虚荣,勉强买下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东西。于是,社会中有了一种怪现象,越穷的人,越不喜欢廉价品。
     仔细想想,穷人的虚荣心总比富人强,他们因为乱花钱而永远无法存钱,富人则相反。
     有一位管理数家大公司的董事长,他从来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称呼——“小气财神”。他和朋友去餐馆吃饭时,大都随便点一些菜,并不讲究非叫一级的好菜,以显示自己的财富。有些人则不行,本来没有别人有钱,却怎么也不敢潇洒地点那三级菜,担心招来轻蔑的眼光。
     如果你再留心看那些成功的百万富翁,他们的穿着打扮,都是很随便和俭朴的,有的真是近于邋遢,不认识他们的人很难相信他们拥有巨额的财富。
     年轻人往往是最爱虚荣的,一个刚赚了一点钱的小伙子,却非要请女友吃高级餐馆,入高级舞厅。有些只租得起三平米小房间居住的年轻人,却非要倾其所有积蓄买一部汽车带着女友玩。试想,这样的年轻人又怎能不穷呢?越装阔越穷,越穷越装阔,形成了一个跳不出去的贫穷的恶性循环。
     许多习惯于挥霍的人,往往不是因为自己觉得这件物品非买不可,而是想要享受一掷千金的快感、享受让人羡慕的虚荣感。
     这种人觉得没钱就代表丢脸,所以非要展现出富豪之家的气势,为的就是逞一时之快,却没想到当习惯变成瘾,而瘾又戒不掉的时候,就是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了。
     结果,之前辛辛苦苦建立的豪华排场、华丽形象,在一夜之间瓦解,那种从云顶重重摔下的感觉其实才是真正的丢脸。
     有些人平时为了赚钱,像拼命三郎一样地努力工作,上下班塞车要忍耐、被老板骂要忍耐、工作压力大要忍耐、薪水低要忍耐……,一切的忍耐就是想要多赚一些钱,让自己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可是,有时候却因为自己一时的情绪不佳,或是遭受某些挫折,就拿辛苦的血汗钱来发泄,于是开始疯狂的血拼、没有节制的刷卡、因冲动而买了一堆用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很不理智的表现,也可以被解释为当省不省的错误行为。
     等到自己的存款数目不断下降之后,才忽然发现自己可用的筹码所剩无几了,于是又开始缩衣节食,一天吃泡面,造成营养不良;该付的费用不付,造成循环利息,负债累累……,这就是当用不用而造成的更大损失。
     有些人永远都无法面对自己现在所站的位置,一心一意想把自己和不同阶层的人放在同一个天秤上比较,然后只好用不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残酷的事实。
     当自己没钱的时候,喜欢和有钱人比较,当自己有钱的时候,喜欢和更有钱的富豪比较,一路比较下来,除了多了一层又一层的假面具之外,还养成了打肿脸充胖子的习惯,得不偿失。
     无法过优裕的生活、无法全身上下都是名牌、无法任意挥霍,这些都不应该是让一个人丢脸的原因,因为它们本来就只存在一小部分人的身上,你完全宽衣漠然视之。
     绝大多数人都是过着必须精打细算的生活,在消费地时候,必须量力而行,这是非常平常而大众化的现象,没有必要为了虚荣而做出超越自己经济能力的选择。
     在花费方面量力而行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为了给自己争面子而铺张,那么最终吃亏和难受的只能是你自己。
     赚钱不难,用钱不易
     《塔木德》说:“金钱可能是个慈悲的主人,同时也是能干的庸人。”“赚钱不难,用钱不易。”“有钱是好事,但是知道如何使用更好。”
     有一位妇女老是向她的朋友抱怨自己的先生太会花钱,不懂得节制,以致于到现在还住在原来的一幢破旧的房子里,一遇到雨天就碰上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窘况,但也只能无可奈何。然而先生知道了,当然也有话要说:他认为自己每天已经很辛苦地在工作了,一个月少说也赚了三、四千,弄不清楚为何家里钱还是不够用。其实,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出在家庭理财上。
     你可能听说过,有些有钱人不仅花费不多,而且能利用钱滚钱,赚取更多的财富。相对而言,多数人却让各种支出减少了不少收入,能用于投资的,已经所剩无几。而且,这些投资也常常是听人提及或看了报章上相关报道后,一时兴起作的投资,往往也赚不了什么钱。
     其间的差异是,有钱人可以利用经验丰富的理财专家或顾问来替他们节支开源,一般人则无法负担大笔的顾问费用。不过,只要你愿意,花点时间好好规划自己的财务,不仅可以避免“外边大雨,里边小雨”的窘况,而且能使自己活得非常舒服。
     理财可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我们一生都无法与金钱脱离关系。而理财要理得好,就须像请理财顾问一样,要做好计划,并持续不断地去执行并改进,才能从理财中受益。一般而言,理财应该能达成下列目的,才能算理得好:
     (1)可以不断增加收入。
     每个人的收入来源可能都不相同,有人继承家产,靠家族企业获取收入,或不去生产坐收利息;有人做生意或自己开创事业;有人则受雇于人领取薪金;理财贵在能“开源节流”,在开源方面,就是能通过理财,在现有的财富基础上增加或创造财富。投资获利算是这方面最典型的方式。
     (2)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也就是通常说的“节流”。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处理钱财时“只进不出”,只是,支出的方式与习惯,也是人各有异。有些人挥霍无度,有些人过于吝啬。善于理财的人则在支出时让花费发挥最大的效用。另外,至于税收制度越来越健全的形势下,这将是个人的一大笔开支,理财的原则是“能少则少”;对于各种意外遭遇的损失,则利用可能的救济途径(如买保险)来弥补。凡此种种,都是希望将支出减少至最低。
     (3)可以提高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水平。
     通过开源节流,个人或家庭就可以有较宽裕的经济能力来改善、提高生活水平,丰富生活内容,甚至增加生活的享受。由租屋而居到拥有自己的房子,由搭车上班到开自己的汽车,或由蜗居国内到出国旅游等等,都是这方面的具体实例。
     (4)可以储备未来的养老所需。
     任何人都不能工作一辈子“鞠躬尽瘁”,严格说来这并不值得鼓励。而除非是家财万贯,多数人在离开工作退休后,都会丧失固定收入,有些人虽有子女可以奉养,一般而言,还是需要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才不至于生活窘迫,晚景凄凉。所以,在自己还有工作能力时预做准备,储备退休后的养老所需,是有必要的。好的理财计划,应该包括这个重要项目。
     一位事业成功的美国女士把理财分为消极的理财和积极的理财。消极的理财是指各式各样的钱财处理,积极的理财则是把钱财及相关事务纳入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要达成上述的理财目的,需要积极的理财。
     要实现积极的理财,首先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经验日益丰富,不断改进和完善你的计划。要记住在参与马拉松比赛的开始阶段,最好采用慢跑。
     通过实际行动,你才能设计出自己的方案。先征求顾问意见,再制定实际的目标,要知道目标会随着你实际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但要始终想办法支持你的计划。对大多数人而言,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财务自由,要从日复一日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不再为钱而工作。
     不管你为自己工作,还是为其他人工作,如果你想富有的话,就好好关注你自己的事业。在关注个人事业期间,有利于你的计划方案就会逐渐显现。因此不要吝惜时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你每天走一小步,日积月累,你就会得到一生中梦想的所有的东西。
     制订计划的过程非常有价值,因为在和不同的顾问的交谈中,你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如果你自己对你的投资计划都很模糊,那么你的顾问也很难搞清楚该怎样去帮助你。
     许多人真的很难说出他想从现实生活中得到什么,因为生活中有那么多种选择摆在面前……并且其中的很多种选择都令人激动。因此,那么多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工作,从事这个业务又从事那个……但从来没有真正达到他们所期望的财务状况。所以尽管他们投入了大量的宝贵的时间和金钱,却毫无计划碌碌无为地度过了一生。他们可能非常满意他们正在做的事,但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正在失去更有价值的东西。
     很多人都已习惯量入为出和未雨绸缪的生活,所以他们从来就不会知道他们的生活可以变得有多好。他们照样度年假、买豪华轿车、挥霍金钱,甚至负债去支付这些花费,然后又有负罪感,感到很不安。但他们从来不想假如他们有个财务计划,他们可能的财务状况应该是什么样的,也从未想过他们这样的花费是在浪费。
     保持年轻、精力旺盛的秘诀,就是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找到新的目标,然后不断地成长。最可悲的事,莫过于看到人们对生活中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东西缺乏信心,自己贬低了自己。很多人过着俭朴的生活、节衣缩食,他们认为这样才叫有经济头脑。其实,这叫财务节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困境就会在他们脸上和对生活的态度上表现出来。很多人把他们的一生囿于财务无知的笼子里,就像动物园中关在笼子里的野狮子一样,来来回回踱着步子,猜想着它们所熟悉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在学会怎样制订计划的过程中,人们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了解了他们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种种财务状况……这是最有价值的。
     那些仅仅为了稳定的生活而订计划的人,或者是那些认为“我退休后我的收入就会减少”的人,他们只是在计划拮据的生活,而不是在计划一个富足的生活。既然造物主给我们创造了无限丰富的物质生活,为什么我们还要计划过一种拮据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