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8更改电脑设置闪退:龙文化为何反映出中华民族本是同根生的事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45:00

最近,艾君参加了一些民俗活动,也接受了几家媒体采访,谈论最多的莫过于 “龙”文化以及春节的相关问题。以下针对前不久《钱江晚报》记者孙雯采访艾君时提出的有关“龙”文化几个问题以及部分网友所提相关问题,在此谈点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于龙的起源,学术界以及民间说法很多,这正说明了“龙”文化在中国的重要性和存在广泛性。当然,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后,学术界形成一个基本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在当今社会,龙文化则成为一种民俗的表达方式而存在着。

在民间有人把它誉为帝王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普通民众无论走到哪里,都把自己视为龙的传人。以此凝聚,互相帮衬。“龙生九子,各不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无论语言文字,绘画雕塑,工艺美术,还是乡风民俗,文化娱乐,其表现出来的龙更是无处不在,各种各样。但无论在哪,总是表现出一种朝气蓬勃,威风凛凛。在我国一些节日或生活里,“舞龙、赛龙舟、赛龙灯”等龙文化习俗源远流长;在婚丧嫁娶龙也被广泛运用,例如,“龙凤呈祥”更是对美满婚姻的祝福和期望。在起名民俗中,“龙”也被广泛应用,“龙口、龙山、龙岗”等都反映了民间对龙的敬奉。

据说,把龙译作Dragon是传教士利马窦(1552-1610),他热爱中国文化,也意识到龙与Dragon无法对应,但在明代,这位意大利人无法在既有的单词中找到能表达中国“龙”的对应单词,用Dragon几乎是他唯一的选择,并非有意丑化。另外,有学者讲,关于中国龙纹图案早就随着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汉代的应龙图案被西班牙语写作Serpientes(蛇),并被解释为“中国皇帝的纹章”。可见,龙文化已经被世界各地,尤其是华人居住区所认可所接受。

问题:在河南、湖南、湖北、甘肃、内蒙古、辽宁、山西等地均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龙形象。这些早期的龙形象图反应了当时人们怎样需求?

艾君认为,这毕竟是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先人的生活和文化,但对于龙的来历以及最初的形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至今无论考古还是史学家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但从民俗或社会学看,个人认为,这是与神话传说中“龙”是自己祖先、亲属或祖神有关,所以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生活过的地方几乎都发现了出土的龙图腾。至于当时人们是处于怎样的需求呢?

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3点

一是相信传说中“龙”是自己祖先,认为群体成员都是由“龙”繁衍而来的,故以“龙图腾”来敬奉、朝拜或祭奠祖先。上古时期,人们往往会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祖先对待,才会作为图腾。

二是相信“龙”自己的血缘亲属,以“龙”图腾作为群体名称或者群体象征物,以达到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职能。

三是相信“龙”是自己群体的保护神或者祖神。当人类的思维有了一定发展后,人们往往不再认为“龙”图腾可生人。但“龙” 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以求吉祥平安。

在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发展中,对龙的崇拜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绵延了数千年的特殊现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非凡的能力,他有鳞有角,有牙有爪,能钻土入水,能蛰伏冬眠;他有自然力,能兴云布雨,又能电闪雷鸣。

由此可见,之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出土的龙图腾,与神话传说中“龙”是自己祖先、亲属或祖神有关。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出土了有关新石器时代“龙”图案,这也说明中华民族是由一个原始群体繁衍演变而来,相互间都有历史的血缘关系、血脉相连,“龙”的标志延续到今,这是是人类历史上其他种族所不多见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华民族本是同根生、相互一家人这一历史事实。

龙在中国地位高却为何在属相中仅排第五?

问题:十二属相中,其他十一种都是实际存在的动物,为什么人们把龙这种唯一不存在形象定为属相?龙既然在中国地位如此之高,却为何在属相中仅排第五?

毕竟是太久远的民俗现象的延续,很难找到科学的统一的解释,所以,艾君认为,要解释以上问题,我们就要打破传统的思维观念,在民俗基础上进行一些推理和判断。

我们知道,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生肖的起源,没有确切来历,已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仍有实用价值的宝贵遗产。至今各种说法几乎都来自于民间传说或个人的学术研究观点。由12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中华文化圈内被广泛使用。史料记载,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

的确,龙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没有被排在第一。

艾君个人有个推理观点:十二生肖出现与纪月有关,也与每个月的气候变化在动物身上的本能体现和作用有关。这与“农历”使用和中国季节变化以及农业对水的需求或有直接关系。

我们知道中国黄历以立春确定生肖。据资料记载,“农历”是汉代开始使用的“太阴历”,新年是以立春为界的,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生肖以立春为准。

尽管历书以及民俗中属相是以年作轮回,也就是从“鼠—猪”复始往返。我们不妨按属相顺序排列到阴历一年每个月中看看奥秘。

鼠排头,也就是阴历一月。而此时正是中国大部分地区青黄不接的时期,老鼠则会陷入粮荒,因此民间要注意防鼠度日,反之就可能陷入春荒。

牛,牛排阴历二月。而此时正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开始春耕,牛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春耕牲畜就到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虎,虎排阴历三月。阴历三月春暖花开,大地一片生机,狼虫虎豹蠢蠢欲动,此时民间要注意开始防止其对人、对牲畜的侵袭。

就不一一推断了,有人还问,为何把狗、猪放在十一、十二,也就是阴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阴历十一月,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一片萧条,狗的看家护院作用就日益突显;十二月要过年了,过去有钱人家,家家杀猪宰羊,表示富裕,期待来年吉祥。所以民间也有“供上猪头过大年”的俗语。

从以上民俗推理我们来看看“龙”,为何不存在的动物定为属相?龙既然在中国地位如此之高,却为何在属相中仅排第五?

牛排在阴历二月,龙应该排在农历的五月。二月应该是春耕季节,所以12属相牛排二月,而在这个月民间又有二月初二龙抬头节,说明这时春回大地、农事开始之时,故民间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这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有扶龙头、引青龙、剃龙头、食龙皮、龙须、龙子、龙鳞饼之俗,还有停针、忌磨等禁忌。这意味着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就要抬头升天,布云兴雨了。

再看排在农历五月的龙。农历五月正是夏季,时至芒种,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而南方地区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所以,芒种是一年中农事繁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夏种。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这个季节需要和风化雨的主宰。

可龙是虚拟的水物,在民间中与农业对水的需求有关。《说文》中说: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鳞虫”即水蛇、鳄鱼之类。龙平时住在水里,春分时节登天化雨滋润禾苗。所以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可见,十二属性将龙排第五,也就是五月的代表,这个月需要龙的保佑,天旱时该下雨要下,地涝时不该下雨要节制。故有民谚“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云兴雨作,而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生育的条件。

可见,如果我们按照这种逻辑推理来看,十二属性应该是各代表着农历月份的气候与农耕特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将把龙这种唯一虚拟神话的动物定为属相并安排在第五的原因了;也不难理解,为何在民间总会把龙与农业对水的需求相关联供奉的原因了。


 

龙是何物?为何在中国人眼里会如此神秘?

问题:在当今社会,龙的形象除了被赋予娱乐以及精神支撑的含义,还有什么功能?为何在民间还有龙年可能发生灾难之说?

关于龙的民俗的确很多。据说,在明清时期欧洲的学者们对龙所采取的是正面介绍,“与龙合作”。普遍承认龙是中国皇权的象征。赞美龙的图案形象总是用富丽堂皇和皇家气派等词。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开始一些种族主义分子有征服龙、征服异教徒和“黄祸论”出现,并对龙的形象加以丑化,文化内涵给予歪曲。

当然,在我国民间也有一种“龙年可能发生灾难之说”。艾君个人认为,龙年民间说法的确很多,但民俗毕竟民俗,十二生肖是否科学有待探讨。民间把龙归水物,又作神物,是和风化雨主宰,有“龙不抬头天不雨”说。所以关于灾难说,艾君认为这主要是出于让世人供奉而神话其威力罢了,没有科学道理。

而今,中华民族迎来复兴时代,应该如何理解我们的“龙”文化呢?龙的形象除了被赋予娱乐以及精神支撑的含义外,艾君认为,应该还有以下几种象征意义:

一是“龙”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在古代,中国人就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而今“龙”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

二是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都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这不仅将龙当成了自己所尊崇的“祖先”,而已经反映了中华民族对龙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三是认为龙的起源是有其深刻的文化传承关系。它承担起了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血缘关系的载体。先民对生活在地球上几种强大生物体的综合,代表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强大和团结。

四是“龙”文化的延续发展注入了中华民族强大精神力量。龙文化在我国影响之广世所罕见。龙已被世人视为惩恶扬善、吉庆瑞祥的化身;龙之形象也凝结着我们民族的心理诉求和文化审美。龙的国度,龙的传人,正在追求腾飞之龙,飞向未来!

为何西方文化中表现出的龙形龙意有不同?

问题:在影视作品中,国产片和外国电影中的龙,有着全然不同的形象和性格,在您看来,有怎样的渊源?

实际这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不同。艾君认为,实际上我们许多崇拜,都起源于民间传说。我们常说,我们是龙传人,龙的子孙,其实啊,按照人类起源或者当今最具时髦的观点“进化论”,都无法具体解释我们中华民族就一定是龙进化演变过来的,因此,从远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这些观点都来自于民间传说得到认可,而民间传说往往来源于梦,或者某一部落首领或当政者为了某种需要“编造出来”的故事,

关于中国龙的形象,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中,龙是蛇身、鹿角、鹰爪、马脸、鱼鳞,能走善飞、呼风唤雨、变幻莫测。而《尔雅·翼》和《本草纲目》则说:龙,其形有九,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在古人心目中,龙是一种神奇动物:“欲小则化为蚕烛,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可见,在我国文化中,龙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的一种虚拟的生物”。

可见,在我国文化中龙是蛇图腾的神化。古人认为龙是雷雨之神,掌握雨水之大权,而雨水是农业生产之命脉,或风调雨顺,或大旱大涝,与农业的丰歉、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正由于此,龙在众多的图腾中成了至上神。加上封建帝王为了维护其统治,借助龙来树立自己的权威,进一步神化了龙。龙被认为是所有动物中最尊贵、最有能量的动物,它代表着财富和权威。庞大无比,能量无限。但实际龙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的一种虚拟的生物”,也就是说,中国的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着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观念。所以,龙的这些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以及所能起到的作用,在我国的影视作品或者文化作品中得到体现。并且还影响了东南亚等一些国家的认同。

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因为文化和历史发展背景不同,所以对于龙的涵义、概念理解和艺术造型都有所区别。西方的龙通常被想像成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蝙蝠的翼、身披鳞片,有蛇一样的舌头,能喷火;也有人把它想像成一条大蛇,有带刺的尾巴。大都喻为是邪恶的象征、是邪恶的力量;但有时也把居住在大地深处目光锐利的龙看成是仁慈的力量。在西方一些宗教中对龙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以上特点造成在外国电影中,尤其是西方影视作品中对“龙”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实际除了科技之外,任何文化因为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历史发展背景不同,都会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性。

“叶公好龙”为何用“龙”为讥讽叶公的道具?

问题:“叶公好龙”的故事,说叶公怕龙,在我们的观念中,龙是富贵的象征,那么这“怕”,从何而来?

“叶公好龙”仅仅是一个典故,而典故的来源大致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叶公好龙”这个典故实际在贬低楚国叶公沈诸梁,并借此于讽刺那些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的人。

但故事或许是出于某种目的虚构而来,或许是来自于民间传说。

自古以来,龙是蛇图腾的神化,古时以蛇为图腾的氏族,兼并了其他一些氏族,以蛇为其调,融入其他图腾的某些部分,成为“十不像”的“龙”这个超氏族、越地域的图腾神。但实际上龙被认为是所有动物中最尊贵、最有能量的动物,它代表着财富和权威。庞大无比,能量无限,是一种尊贵、吉祥的象征。

但为何这个典故或故事的编写者会以尊贵的“龙”作为讥讽叶公的道具呢?

艾君有以下个人观点,供参考:

一是典故实际也说明“龙”谁都没见过,它永远是“神秘”的、想象中的图腾。

二是叶公所见的所谓“真龙”,实际是“蛇”。人类对于蛇尤其是毒蛇,往往束手无策。有畏惧之心,所以,有些地方也将蛇敬为神明。在我国十二属性中的“龙”在民间被称为“大龙”,而“蛇”被称为“小龙”。在我国原始社会中,对蛇的崇拜同样广泛存在。传说中的汉族祖先,有不少就是蛇的化身。据《列子》记载:“疱牺氏、女娲氏、神龙(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所以,叶公之类怕的实际是蛇。蛇人人惧怕。

三是龙在众多图腾中成了至上神后被封建帝王所利用。封建帝王为了维护其统治,借助龙来树立自己的权威,进一步神化了龙,龙成了皇权的象征。汉代以后,龙就逐渐代表皇帝了。那时候,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就连皇帝的子孙也叫“龙子龙孙”。到了元、明、清时期,皇帝龙袍上和宫殿中龙都成为五爪大龙。这也就有了后来人们把帝王之子,称为“龙子龙孙”,从这里看,谁是龙?实际就是帝王将相。汉代刘向描写的这一寓言故事,实际所指的“龙”或许是暗讽“皇帝”,“皇帝”让叶公这样效忠的人[爱龙成癖]见到了都有恐惧感。

四是叶公确实有画龙的爱好,但龙是神化了的动物,不可能下降叶宅,所以实际在告诉人们“龙”实际就是“蛇”的化身,是极其可怕的动物,由此来讥讽社会对“龙”的过分敬奉,反映出汉代思想学派之间的贬斥和论争。

所以对于“龙”的尊贵也好,可怕也罢,都是出于不同的理念和思维去看待和考虑而得到的不同感受和结果,但无论如何,龙是中国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已延续下来。(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