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警察去世的诗:行摄滇西北(一)[108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26:09
在忙了好几个月后终于有了难得的几天空闲,决定出去散散心,也好过一下拍照片的瘾。在选择地点时,也没时间多想,很快就确定了去丽江、中甸、德钦一带。这条线路我在五年前去过,现在再次选择这条线路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我本人有点“高原情结”,特别喜欢那种蓝天白云、雪山青草的景色,想多拍点照片;二是我原来去德钦的时候由于天气不好,没能看到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但面对这座神山时那种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仍感到深深的震撼,一直想找机会一睹神山的风采,这次想圆了这个梦;三是这条线路比较成熟,自己原来也去过,情况较熟悉,旅行起来不会太累,可以休闲些。
  
也许是因为有点家乡情结的缘故吧,我一直觉得中国西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尤其是大致沿茶马古道行进的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沿线,简直就是一条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俱佳的走廊。蓝天、白云、雪山、青草,都令人心旷神怡;藏区人们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世俗生活与精神信仰的联系非常紧密,对山山水水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敬畏和爱护,让人感觉他们的心灵中有一种现代都市人群所缺乏的,很虔诚、很纯粹的东西。我觉得在这些地方旅行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还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这次在滇西北地区历时九天的短暂旅行,对我来说也是一段值得回忆和珍藏的经历,我很想和各位影友一起回忆分享这次旅行中的片段。
  

  
中甸县早已更名为香格里拉县,不过我还是更愿意称它原来的名字。不论关于香格里拉的争论结果如何,我始终愿意把香格里拉看成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理想或向往,不愿意把它和具体的地理或行政区划联系在一起。这里是迪庆州的首府,与四川、西藏交界,自古以来就是云南西藏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县城海拨高度约为3400米,属于高原地区,但绝大多数游人的高原反应并不强烈,据说是因为中甸的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生态环境相当好,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氧气,所以与拉萨相比,游人的高原反应并不强烈。中甸县的人口约10多万,但县城人口只有4--5万,在旅游旺季常常出现游客比当地人多的现象。
  
对中甸来说,5月中旬应该属于淡季,我本想在碧塔海、松赞林寺、属都湖等地好好地拍些照片,但天公不作美,始终是阴沉沉的,还时常下雨;而且由于通往属都湖的道路施工,无法通行,只好将原计划两天的行程压缩为一天,将就拍了几张。
  

  
碧塔海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25公里的高山峻岭中,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苍翠,雪峰连绵。为断层构造湖,湖面呈海螺形状,长3000米,宽700米,海拔3504米,水深40米,面积60公顷。它由雪山溪流汇聚而成,湖中有岛,生长着云杉、高山松等植物。湖四周生长着浓密的杜鹃花林,每年杜鹃花开的季节,含有微毒的花瓣落入湖水,被鱼误食,不时有鱼被醉倒,白色鱼肚皮飘浮在杜鹃花之中,随波荡漾,形成“杜鹃醉鱼”的奇观。
  


这也许就是杜鹃花吧?天气不好,花开得还是很不错
  

  再来几朵花
  

  碧塔海

  碧塔海景区内的高山草甸
  

  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三只幸福的牦牛
  

  碧塔海湖边小景
  

  碧塔海一角



  高山牧场
  

从碧塔海出来后马上去了纳帕海。纳帕海距县城约6公里,它的特点既是草原又是湖泊,雨季时,水比较充足,大部份草原被湖水覆盖,就成为海子;非雨季时,水少草多,湖水退化,就变成了草原。
  此时雨季未到,大部分面积都是草原。多数游客都是去紧邻公路依拉草原,这次包车的司机带着去了一个稍远些的措给草原。因为天空又下起了小雨,没有久留,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撤退。
  

  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呵呵,一匹瘦马
  

  这张是几天后从德钦回中甸的车上拍的,那时天气晴朗,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这张也是回来车上拍的纳帕海
  

  再来一张
  

  到了中甸,不能不去松赞林寺。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松赞林寺又称归化寺,距中甸县城5公里。从中甸县城向北望去,在宽阔的草原尽头,群山之间,有一座集镇规模的建筑群,极高处的屋顶上有鎏金铜瓦熠熠放光,夺人眼目。这片近乎古堡群似的建筑,就是松赞林寺。扎仓、吉康两大主寺建于最高点,居全寺中央。大寺座北向南,为五层藏式雕楼建筑。主殿上层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飞檐,又具汉式寺庙建筑风格,下层大殿有108根柱楹 ,代表佛家吉祥数。大殿可容1600人趺座念经。
  

  松赞林寺入口处
  

  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
  

大殿屋顶的雕饰
  

  在松赞林寺屋顶向外眺望
  

  一位喇嘛站在屋顶望着外面的村庄,由于景深的关系,好像墙的两边是两个世界:一边是清静的佛门净地,一边是浑浊的世俗社会,不知他面对对外面的世界是超脱、留恋还是无奈?
  

  一位年轻的喇嘛无所事事地倚在门边,不知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这是另一位年轻的喇嘛,只有16岁,他看起来比较阳光,也很健谈。他说他的愿望就是好好学习佛学,争取将来能去拉萨深造。
  

  看这位喇嘛昏昏欲睡的样子,真是浮生难得半日闲啊
  

  这是在松赞林寺往县城的公路边的一个小土坡拍的,这里很适合拍松赞林寺全景。上次我来中甸的时候,这里有人做穿民族服装和牦牛照相的生意,今年更甚,这个土坡被村里圈起来收费,每人两元,而且不许任何人在他们的“圈地”外面照相,否则罚款五十!不知村里有什么权利不让别人在外面照相,又有什么权利进行处罚?!政府对这种明显违法的事情为什么不管?要知道,这对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可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啊!
  

  再来一张,明天就该往梅里雪山进发了
  

  因属都湖公路施工,无法通行,在中甸花一天时间游完碧塔海、松赞林寺、纳帕海后已无地方可去。第二天冒雨(准确地说是雨夹雪)搭乘长途班车踏上了到德钦的旅程。
  天气很不好,不禁令人心生耽忧:一方面担心路上的安全;另一方面更担心这次梅里之行又无缘一睹卡瓦格博的风采。
  一路上下着细雨,汽车沿滇藏公路(214国道)缓慢而沉稳地行进。坐在车上的几个色驴禁不住有些“技痒”,跑到后面频按快门。这是我在车上拍的尼西乡风光。 尼西乡位于中甸县西北部,海拔3160米,距县城39公里,此地出产的黑陶比较有名。



  在一个小店停车下客时抓拍的黑陶
  

车过飞来寺,神山仍旧躲在云雾中,匆匆拍了一张继续赶路
  

  山路弯弯(摄于飞来寺到明永冰川路上)
  

  明永冰川直接发育于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冰川延明永山谷蜿蜒而下,其冰舌一直延伸至2650米海拔。冰山周边青山翠谷、针阔混交林、湿性常绿阔叶林原生状态保存良好,代表了澜沧江干热河谷典型的多样性自然地理特征。据说它是目前北半球海拔最低的冰川,同时也是纬度最低的冰川之一。明永冰川全长约4千米,宽30米——80米,由于坡度大,冰川表面的纵向和横向冰隙发育,局部遇陡崖则崩塌而下,冰川的前缘和两侧冰碛发育,在过去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明永冰川一直处于消退状态。
  

 

  上山的路
  

  在太子庙拍的蒲公英
  

  从明永冰川下山后,天气逐渐晴朗,但梅里雪山上还是云遮雾绕,只好返回归来寺,期待明天能有一个好天气。在返回途中无意间一回头,没想到卡瓦格博露脸了!
  

  这简直叫人喜出望外!激动得一路上把快门按个不停
  

  到了飞来寺,来不及登记住宿就赶紧一阵猛拍
  在忙了好几个月后终于有了难得的几天空闲,决定出去散散心,也好过一下拍照片的瘾。在选择地点时,也没时间多想,很快就确定了去丽江、中甸、德钦一带。这条线路我在五年前去过,现在再次选择这条线路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我本人有点“高原情结”,特别喜欢那种蓝天白云、雪山青草的景色,想多拍点照片;二是我原来去德钦的时候由于天气不好,没能看到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但面对这座神山时那种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仍感到深深的震撼,一直想找机会一睹神山的风采,这次想圆了这个梦;三是这条线路比较成熟,自己原来也去过,情况较熟悉,旅行起来不会太累,可以休闲些。
  
也许是因为有点家乡情结的缘故吧,我一直觉得中国西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尤其是大致沿茶马古道行进的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沿线,简直就是一条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俱佳的走廊。蓝天、白云、雪山、青草,都令人心旷神怡;藏区人们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世俗生活与精神信仰的联系非常紧密,对山山水水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敬畏和爱护,让人感觉他们的心灵中有一种现代都市人群所缺乏的,很虔诚、很纯粹的东西。我觉得在这些地方旅行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还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这次在滇西北地区历时九天的短暂旅行,对我来说也是一段值得回忆和珍藏的经历,我很想和各位影友一起回忆分享这次旅行中的片段。
  

  
中甸县早已更名为香格里拉县,不过我还是更愿意称它原来的名字。不论关于香格里拉的争论结果如何,我始终愿意把香格里拉看成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理想或向往,不愿意把它和具体的地理或行政区划联系在一起。这里是迪庆州的首府,与四川、西藏交界,自古以来就是云南西藏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县城海拨高度约为3400米,属于高原地区,但绝大多数游人的高原反应并不强烈,据说是因为中甸的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生态环境相当好,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氧气,所以与拉萨相比,游人的高原反应并不强烈。中甸县的人口约10多万,但县城人口只有4--5万,在旅游旺季常常出现游客比当地人多的现象。
  
对中甸来说,5月中旬应该属于淡季,我本想在碧塔海、松赞林寺、属都湖等地好好地拍些照片,但天公不作美,始终是阴沉沉的,还时常下雨;而且由于通往属都湖的道路施工,无法通行,只好将原计划两天的行程压缩为一天,将就拍了几张。
  

  
碧塔海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25公里的高山峻岭中,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苍翠,雪峰连绵。为断层构造湖,湖面呈海螺形状,长3000米,宽700米,海拔3504米,水深40米,面积60公顷。它由雪山溪流汇聚而成,湖中有岛,生长着云杉、高山松等植物。湖四周生长着浓密的杜鹃花林,每年杜鹃花开的季节,含有微毒的花瓣落入湖水,被鱼误食,不时有鱼被醉倒,白色鱼肚皮飘浮在杜鹃花之中,随波荡漾,形成“杜鹃醉鱼”的奇观。
  


这也许就是杜鹃花吧?天气不好,花开得还是很不错
  

  再来几朵花
  

  碧塔海

  碧塔海景区内的高山草甸
  

  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三只幸福的牦牛
  

  碧塔海湖边小景
  

  碧塔海一角



  高山牧场
  

从碧塔海出来后马上去了纳帕海。纳帕海距县城约6公里,它的特点既是草原又是湖泊,雨季时,水比较充足,大部份草原被湖水覆盖,就成为海子;非雨季时,水少草多,湖水退化,就变成了草原。
  此时雨季未到,大部分面积都是草原。多数游客都是去紧邻公路依拉草原,这次包车的司机带着去了一个稍远些的措给草原。因为天空又下起了小雨,没有久留,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撤退。
  

  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呵呵,一匹瘦马
  

  这张是几天后从德钦回中甸的车上拍的,那时天气晴朗,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这张也是回来车上拍的纳帕海
  

  再来一张
  

  到了中甸,不能不去松赞林寺。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松赞林寺又称归化寺,距中甸县城5公里。从中甸县城向北望去,在宽阔的草原尽头,群山之间,有一座集镇规模的建筑群,极高处的屋顶上有鎏金铜瓦熠熠放光,夺人眼目。这片近乎古堡群似的建筑,就是松赞林寺。扎仓、吉康两大主寺建于最高点,居全寺中央。大寺座北向南,为五层藏式雕楼建筑。主殿上层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飞檐,又具汉式寺庙建筑风格,下层大殿有108根柱楹 ,代表佛家吉祥数。大殿可容1600人趺座念经。
  

  松赞林寺入口处
  

  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
  

大殿屋顶的雕饰
  

  在松赞林寺屋顶向外眺望
  

  一位喇嘛站在屋顶望着外面的村庄,由于景深的关系,好像墙的两边是两个世界:一边是清静的佛门净地,一边是浑浊的世俗社会,不知他面对对外面的世界是超脱、留恋还是无奈?
  

  一位年轻的喇嘛无所事事地倚在门边,不知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这是另一位年轻的喇嘛,只有16岁,他看起来比较阳光,也很健谈。他说他的愿望就是好好学习佛学,争取将来能去拉萨深造。
  

  看这位喇嘛昏昏欲睡的样子,真是浮生难得半日闲啊
  

  这是在松赞林寺往县城的公路边的一个小土坡拍的,这里很适合拍松赞林寺全景。上次我来中甸的时候,这里有人做穿民族服装和牦牛照相的生意,今年更甚,这个土坡被村里圈起来收费,每人两元,而且不许任何人在他们的“圈地”外面照相,否则罚款五十!不知村里有什么权利不让别人在外面照相,又有什么权利进行处罚?!政府对这种明显违法的事情为什么不管?要知道,这对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可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啊!
  

  再来一张,明天就该往梅里雪山进发了
  

  因属都湖公路施工,无法通行,在中甸花一天时间游完碧塔海、松赞林寺、纳帕海后已无地方可去。第二天冒雨(准确地说是雨夹雪)搭乘长途班车踏上了到德钦的旅程。
  天气很不好,不禁令人心生耽忧:一方面担心路上的安全;另一方面更担心这次梅里之行又无缘一睹卡瓦格博的风采。
  一路上下着细雨,汽车沿滇藏公路(214国道)缓慢而沉稳地行进。坐在车上的几个色驴禁不住有些“技痒”,跑到后面频按快门。这是我在车上拍的尼西乡风光。 尼西乡位于中甸县西北部,海拔3160米,距县城39公里,此地出产的黑陶比较有名。



  在一个小店停车下客时抓拍的黑陶
  

车过飞来寺,神山仍旧躲在云雾中,匆匆拍了一张继续赶路
  

  山路弯弯(摄于飞来寺到明永冰川路上)
  

  明永冰川直接发育于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冰川延明永山谷蜿蜒而下,其冰舌一直延伸至2650米海拔。冰山周边青山翠谷、针阔混交林、湿性常绿阔叶林原生状态保存良好,代表了澜沧江干热河谷典型的多样性自然地理特征。据说它是目前北半球海拔最低的冰川,同时也是纬度最低的冰川之一。明永冰川全长约4千米,宽30米——80米,由于坡度大,冰川表面的纵向和横向冰隙发育,局部遇陡崖则崩塌而下,冰川的前缘和两侧冰碛发育,在过去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明永冰川一直处于消退状态。
  

 

  上山的路
  

  在太子庙拍的蒲公英
  

  从明永冰川下山后,天气逐渐晴朗,但梅里雪山上还是云遮雾绕,只好返回归来寺,期待明天能有一个好天气。在返回途中无意间一回头,没想到卡瓦格博露脸了!
  

  这简直叫人喜出望外!激动得一路上把快门按个不停
  

  到了飞来寺,来不及登记住宿就赶紧一阵猛拍
  梅里雪山是滇藏界山,传说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分支枷居巴的保护神,也是藏区著名的神山之一。它位于德钦县东北约10公里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十三峰各显其姿,又紧紧相连。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的山峰。。主峰卡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太子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中日登山队连续三次攀登,均未能达峰顶。飞来寺是观赏太子十三峰的绝佳位置,来此拍片的色驴络绎不绝。
  这是在飞来寺拍摄的卡瓦格博。




  这是缅次姆峰,汉语名为神女峰。她是太子十三峰中最漂亮的一座,气质优雅,美丽圣洁,传说是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汉语名为太子峰)的妻子。《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特辑就是用她的照片作为封面呢。神女峰旁边是五冠峰。
  

  补发一张松赞林寺的背面
  

  远眺卡瓦格博
  

  头顶旗云的卡瓦格博,看起来好象太子戴了一件头饰。
  因为逆光,所以雪山看起来不够光亮,不过仍然让我激动不已!



  缅次姆和五冠峰
  

  心随风动,这随风起舞的经幡正如我见到梅里雪山时的心情
  

  卡瓦格博
  

  

  乱云飞渡



梅里黄昏
  那天下午在飞来寺一直对着梅里雪山拍个不停,不知不觉天色渐晚,这是晚霞映照下的梅里雪山
  

  梅里黄昏(二)
  

  在对着梅里雪山猛拍了一个下午之后,又意犹未尽地期待着第二天能早上能拍到日照金山。于是回去早早安睡,第二天不到六点就起床,结果有些失望--梅里雪山始终被云雾环绕,没能露出真容。只好当雪山偶尔从云雾缝隙中露脸时一阵乱拍,拍到啥是啥了
  

  露出真容的大将军峰
  

  虽然已是早晨,但月亮仍高悬空中,这是月亮映衬下的缅次姆峰



  再来一张,这张拍摄时间稍晚,光照也要亮些
  

  山谷里的村庄
  

  等到云雾渐渐散开,色温已经不行了,只好带着遗憾准备离开飞来寺
  

  两个香炉升起的烟雾更增添了神山庄严神秘的感觉,也让人对此地的美景恋恋不舍
  

  在回县城的途中,天气很快转晴,自然又是一阵抓拍



迎宾台位于德钦县城外的滇藏公路上,是进出县城的必经之路,也是观赏梅里雪山的好位置。路边建有白塔、观景台等设施。
  迎宾台的白塔
  

  在迎宾台拍摄的缅次姆峰
  

  缅次姆峰和五冠峰
  

  卡瓦格博
  

  梅里雪山全景
 

  另一角度拍摄的缅次姆和五冠峰
  

  迎宾台靠县城方向的大门
  

  卡瓦格博
  

  白塔
  


观景台



  卡瓦格博旁边的几座雪峰,叫不出名字了
  

  在公路边山坡上拍的
  

  

  迎宾台
  

  




  

  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梅里雪山,在返回中甸途中,我意外地发现白马雪山的景色也是如此美丽,以前几次经过白马雪山都因天气不好,没能一睹它的美景,这次虽然只在车上匆忙拍了几张,但也算是一次美丽的邂逅了。
  

  白马雪山又叫白茫雪山,地处横断山脉中段,巍峨的云岭自北向南纵贯全区,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座,主峰白马雪山海拔5430米,相对高差超过3000米。区内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在水平距离不足40公里内,有7-16个植物分布带谱,相当于我国从南到北几千公里的植物分布带,蔚为奇观。本区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星叶草、澜沧黄杉等十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云豹、小熊猫等30多种,有“寒温带高山动植物王国”之称,具很高的科学价值。
  白马雪山的高山杜鹃林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
  

滇藏公路白马雪山垭口,海拔4292米



  

  

  白马雪山



  

  

  白马雪山脚下的一个藏文学校

 

  下面开始丽江行摄
  带着对雪山的眷恋,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丽江。我不知道是第几次到丽江了,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如今,这座古城已经成了全中国小资们的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在在谈论丽江的时光是如何柔软,丽江的巷子、酒吧是如何有格调,还有所谓的艳遇是如何令人期待,但我感觉丽江越来越浮华,大多数人也是越来越满足这种于表面的浮华,我心中那个静谧温润的丽江仿佛已经渐行渐远。幸好,丽江还有束河古镇!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
  从丽江去束河,只需要沿柏油马路向雪山方向行驶,约五公里处左转,再前行约两公里,你便可以见到一个古老的村落,这里就是束河,被称为清泉之乡,曾经也被叫做龙泉村。
  

  束河离玉龙雪山更近,站在大石桥上,正值夕阳西下,感觉平时遥不可及的雪山一下子变得如此亲近
  

  大石桥桥面的石头在向人们默默诉说着这茶马古道重镇的历史和沧桑
  

  束河早晚的游客比较少,很适合架起脚架从容拍片。不怕大家笑话,我这人怕麻烦,这次在束河是第一次用脚架拍照片哩
  这是大石桥的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