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子狗:美国小城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29:26

美国小城故事

21世纪网 赵莹 2012-01-12 10:24:53  评论(1)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核心提示:小城故事多,充满喜与乐,这话用来形容美国典型的小镇们,到并不那么确切。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与乐,这话用来形容美国典型的小镇们,到并不那么确切。从纽约到芝加哥,再到西海岸的旧金山,洛杉矶,都在大都市的周围,星罗棋布的围绕着宁静和谐的小城。如果到南方或者其他更加广袤而地大物博的美国各个州,更多的城市就以这样平静的姿态在各个郡县之间驻扎着,连成一片,成为美国最为典型的小镇文化的往事记载者。

虽然辗转美国东西海岸的大都市工作学习,但是我们一直喜欢住在周边的小城,宁可牺牲睡眠的时间用来每天赶路,也要让自己至少在周末拥有鲜花绿树环绕的生活。再说小城的邻里关系颇为亲热,大家见面都是开开心心的简单问候和聊聊家常,不象在纽约地铁和拥挤的人群中穿行,行色匆匆,表情漠然,有时即使问路,也会被“时间就是金钱”的纽约人嗤之以鼻。小城因为都不大,很多邻里都会看着隔壁家的孩子出生,长大,求学,工作,甚至结婚生子,再搬到离父母不远处的寓所。

房子都是典型的美国郊区电影里的花园洋房样式,前后的院子体现着操持家务的主妇的道行,而房前房后的草地,屋顶则表露着男主人周末都干了些什么样的活计。连投资界大师Peter Lynch都在指导普通民众投资的书里开宗明义地说,最基本的投资是买房子,而照顾房子的经验和经历,都是口耳相授,代代相传,耳濡目染的,这也造成了我们刚搬进自己家房子时候的尴尬,因为在中国享受惯了廉价劳力和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所以对于小修小补的工作,往往力不从心,捉襟见肘。

像是《绝望的主妇》里演绎的一样,小城确实因为小,各家各户的八卦也会流短非长,唯一的好处是美国人习惯于不对别人家的生活指手画脚,或者别人迥异的生活方式发表意见,因此舆论空间,相对还是自由的。谁家暴风雪以后请到了手艺不错又价格公道的砍树工人,谁家的孩子今年拿到了哪家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小道消息永远传播的速度超过光速。当年我念书时,从加州或者南部飞来纽约大都会求学的同学们,都多多少少地离开了这座光怪陆离,生活节奏奇快,压力巨大的城市。像是我的帅哥同学M说的,年轻时,总想着要闯荡天下,现在发现,回到熟悉的小镇才是自己的心之所向,靠近年迈的父母亲朋,在熟悉的环境里慢慢发展,才是最为适合自己的。当我去年在南加的海滨重遇他的时候,他已俨然做成了当地新闻网站独当一面的资深编辑,想着几年前,我们还在纽约时报的大楼里,听他讲述周围常春藤盟校同事们带来的傲慢压力,和没有任何薪水的《纽约时报》实习,带给他的现实困境。

想着若干年刚到加州,住在离伯克利最近的Albany小城,遇到和蔼如亲人般的房东Kent的种种趣事,想到秧秧出生前,有Craigslist上萍水相逢的伯克利老师赠予小床的温馨,想着现在在新泽西小城享受到的邻里温暖,我们对于这种波澜不兴,随和平安的小城生活,真的除了感激,没有丝毫抱怨。虽然有时候周末去纽约看百老汇秀或者听演奏会,路途还需要奔波,但是小城的生活,抹掉了我一直以来的浮华心态。其实跟邻里的犹太人们相比,对奢侈品还有追求的我,已经算是很不随遇而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最早搬迁到美国的欧洲清教徒们,建立起来的小城文化底蕴,追求精神富足和安宁的心态和底里,是美国小城文化的底蕴。

就像我们开车去到的美国大型shopping mall,外表也都是庞大而不起眼的质朴形象,但是内部供暖,声控安全,装点门面,却能让你非常的安心。这么多年来,这种潜移默化地影响,已经让我变得很美式“土气”。虽然有朋友说,自由民主会给你不一样的美式洋气,可是我还是愿意很清净自然地继续做小镇居民,守着那份内心的“土气”。想起我曾经和正在从事的行业里,很多人依然愿意把自己的气质和所处的行业的气质混为一谈,做着奢侈品就朦胧地把自己当作是奢侈品的大宗消费者的那份硬要端着的“傻气”,土气貌似更真实可爱一些。

本文源自21世纪网,文章地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2/yNMTQzXzM5NTUyNQ.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