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系统文件共享设置:质疑易中天先生《开卷何必有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6:01:23

质疑易中天先生《开卷何必有益》一文

 

我曾在微博上称赞易中天先生“很拽”,是基于他敢说会讲的精神,本来谈不上喜不喜欢他。在看了他那篇《开卷何必有益》后,我可以肯定说不喜欢他。我看的书不算很多,也经常浅尝辄止,但我还没有看见过那篇文章有这么多的可疑之处,何况还是出自名人易中天先生。

质疑易先生开场白:“‘开卷有益’是一句老话。正因为是老话,因此可疑。”——为什么老话可疑?人们经常会在文章或者日常讲话中提及“话说、俗话说、老话说“等等,实际上都是说的“老话怎么说”之意。我们之所以搬出“老话怎么说“来“助阵”,是因为“老话”往往是被世人认可的,很多的还是经典,容易说服人。既然“老话”都可疑,“新话”还能信吗?那么,什么话的可信度高呢?如今信任危机高耸入云,易先生无疑为之又垫上一块砖。

质疑易先生第一段(《开卷何必有益》一文自然段,下同)。“但凡是好东西,就一定要接触,或接触了就一定有好处吗”,认为书是好东西、人需要看书是“似是而非”的——这样说太过牵强附会了。书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好东西没有什么“似是而非”,大文豪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何等精辟!那么,书是好是坏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是好东西当然要接触,不接触又怎么会知道它到底妙在何处呢?这点自不待言。至于你要不要接触是个人的事,没有谁强迫你(除了可怜的家长们)一定要和它“亲密接触”,一点也不影响书作为好东西存在的价值。

质疑易先生第二段①。既然承认读书有“益智、励志、增长知识、提高修养”的作用,又说是“想当然”——先生真是谦虚,这样辛辣无情的批评自己前后矛盾、“想当然”!他又说,“上网,甚至打麻将也能益智健脑”,“未必一定要读书”……匪夷所思,真的不敢想下去了,如果有一天,家长、老师们找易先生的麻烦,那可是易先生咎由自取。

质疑易先生第二段②——称“梁斌的小说有副对联云:‘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句读处读书’”很有志向,“却与读书无关”,真不知道易先生为什么要这样理解对联的意蕴。我想这副对联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励志(就易先生的话,仅仅从励志来说,实际上远远不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完成,而不是否定书对励志所起的作用,是从对事物的认识和领悟层面来说的……唉,觉得易先生好像文盲哦。

质疑易先生第二段③。“一个人的‘志’如果还要靠读书来‘励’,那这个‘志’本身就十分可疑”。读书“可以励志”——这同样不容质疑,古今中外很多好书都是励志的,许多仁人志士就是从读书中汲取精华和养分,树立和培养志向,最终成就自己。

质疑易先生第三段。在这个自然段,易先生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我不否认,有极个别的书籍或文字可能消磨人的意志。但是,哪本书或者哪段文字就把某人的志向消磨了,以至于“万念俱灰”,那这个人难道是有智慧的人吗,他的志向会是什么样的志向呢?

质疑易先生第四段。“读书可以有一千条理由,唯独不能用‘有益’做理由。一个人如果事先存了功利的目的,那书一定读不好,甚至读不成的。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仅仅因为有益才读书,那么倘若无益呢,就不读了?”——说读书“有益”,就是存了功利的目的?风马牛不相及。之所以要读书,是因为有益;无益,我们当然不读。对各个人来说,读哪些书书,什么时候读,精读还是泛读,肯定是有所选择和侧重。还有,什么书有益或无益,对具体的读者来说也不尽然,这和人们的认识角度和视角有关。

质疑易先生第五段。“爱,是不能强迫的,也是无法泯灭的。因此……”——先生是说“因为爱,才读书”?这些话放在这儿合适吗?我不太明白先生想要表达的意思:我们是因为爱世界、爱人类、爱某某…,所以才要读书的吗?或者说,是因为单纯的爱书,才要读它呢?“开卷”既然“有趣”,不就是“开卷有益”的一个理由吗?

《开卷何必有益》一文还是有说对的地方——“读了让人犯糊涂”,我认真读了,然后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