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win7共享密码:传播谣言的八条半法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5:58:16

    有的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夭折了,而有的谣言却能传遍世界。为什么有的能快速传播,有的就烟消云散了呢?

    如果你我都不轻易上当,为什么那些极不符合常理的谣言还能够兴极一时呢?

    “它不仅害我破财,还让我颜面扫地,”时装设计师汤米·希尔费格(Tommy Hilfiger)说道。他口中的“它”指的是多年来网上盛传的一段流言:以鲜明、简洁的设计风格闻名的希尔费格曾在“奥普拉·温弗瑞脱口秀”节目中大放厥词:“如果能预知美国的非洲佬、西班牙佬和亚洲佬们会买我的衣服,我绝不会把它们设计得那么完美。这些高档衣服只有穿在尊贵的白人身上才能相得益彰。”

    事实上,希尔费格不仅没在电视秀上说过那些话,他甚至都没上过温弗瑞的脱口秀节目。直到2007年,他才应奥普拉的邀请出镜,遏制谣言的继续散播。

    小心谨慎也好,容易上当受骗也罢,有时,我们都有可能被谣言蒙骗。就连八卦网站的掌门人芭芭拉·米克尔森(Barbar0Mikkelson),也承认自己上过谣言的当。“有朋友对我说,他一个朋友的女儿在外出度假期间,与一个浪漫且富有魅力的男子产生了风一般的爱情。临别时,他赠送给女孩儿的礼物竟是个包装精美的陶瓷棺材,里面还夹着一张字条写道‘欢迎光顾艾滋世界’。我认为这是个谎言、陷阱。”

    谣言在受到质疑之前,自有其逃过人们理性防线的方法。最牛的传言能巧妙地跳过人们的常识,进而使人上当。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不易被蒙骗,但事实上我们却很容易轻信谣言,并极尽能事地去宣扬。它的特殊魅力总能侵袭我们最棒的理性防御。俄亥俄大学心理学家马克·佩佐(Mark Pezz0)所做的一项实验发现,校园中有人死于脑膜炎的谣传,能迅速在学生们中传开,因为他们都想急于知道事态的发展。“消息是真的吗?”“怎么得的脑膜炎呀?”“你听说了吗?每个学生都得做巨疼的抽脊液检查!”在谣言传播过程中,适宜者得以存活,并会像流感那样传播得气势如虹;不适宜者不攻自破,很快就销声匿迹了。那么,前者怎样能从后者中脱颖而出的?也就是说,谣言有效散播的法则是什么?

1.成功的谣言能激起人们的焦虑情绪

    2005年,卡特里纳飓风袭击了美国新奥尔良。人们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恐慌和担忧,谣言和洪水一起泛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鲨鱼在洪水里四处游弋!恐怖分子在防洪堤上安装了炸弹!教堂里摆满了被谋杀的婴儿和成批的尸体!

    雪上加霜的是国家级媒体也报道了这些谣言。市长雷-纳金(Ray Najin)甚至在一些谈话节目中声称,“几百名武装分子”正在教堂内肆意残杀、掳掠。然而,当混乱渐渐缓和,人们发现几乎所有广泛散布的传闻都是假的。

    为什么这样的传闻会传播得如火如荼?主要是因为恐惧成为谣言传播的有利条件。群体的焦虑性越强,谣言越容易传播开来。尼古拉斯·迪方佐(Nicholas DiFonzo)是罗切斯特技术学院研究谣言的专家。他说,我们散播恐怖传闻的最大作用就是从某种程度上能够缓解恐惧,即使这些信息很滑稽、愚蠢,但可以缓解不安情绪,至少能让我们知道事情的进展。“传闻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我们勾勒出所谓的事实,并能以此做出适当的反应。回想一下“9·11”吧,我还从未像“9·11”后那样恐惧过,当时人们散布着各种谣言来应对不安。”

    因此,“9·11”不仅遗留下了恐惧和寻找凶手的疑虑,也带来了各种“雷人”的传闻:有人说恐怖分子将炭疽病毒注射到百事可乐罐中;还有人说犹太人事先知道世贸大楼将会被炸,所以那天都没上班(事实上,“9·11”遇难者中约有15%是犹太人)。

    “人类有种倾向,就是更重视负面信息。”北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海伦·哈顿(Helen Harton)解释道,“这具有进化意义,因为知道怎样对付老虎保住性命总要比知道哪有鲜花去观赏要紧。”当然了,被老虎吃掉的情况毕竟是少数,我们大多数还是担忧被解聘下岗。所以人们把谣言翻来覆去地传,并试图分析出哪一种说法是真实的。

2.有些谣言虽然荒诞,却符合人们某些顽固的偏见,从而让人执着地相信

    如果你读过垃圾邮件,估计你会看过一句出自小布什总统的名言:“法国的问题在于法语中没有企业家一词”;也有人通过电子邮件爆料乐坛天后玛利亚·凯利曾说过:“每次在电视上看到那些贫穷饥饿的孩子,我就会忍不住尖叫、哭泣。虽然我喜欢像他们那样瘦削,但我不愿意有令人作呕的苍蝇、尸体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出现在我的周围。”你相信布什和玛利亚·凯利说过这些话吗?这样的言论其实是由狗仔队、八卦人士编造的,但它们还是像病菌一样疯狂传播。原因在于,它们具有趣味性和刺激性,足以震人,并且不会让人觉得过于牵强。

    八卦人士已料定人们会相信这类谣言,因为布什不是能玩转所有行业的天才,凯利这个虚荣、自负的歌手应该不会说出什么名言。总而言之,人们有相信这种传闻的心理基础。正如米克尔森所说:“这些谣言之所以逃过了人们的常理辨别系统,是因为它们与我们已经相信或愿意相信的事情合拍。”

3.易受影响的人比有影响力的人更能散布谣言

    20世纪70年代中期,Life Savers公司向孩子们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泡泡糖“BubbleYum”。传统的泡泡糖需要咀嚼很长时间才能变软,然后吹出泡泡。但这种产品几乎入口即融,这是一款完美的口香糖……也许完美得过分了。是什么使它这么软呢?不久,“答案”就被揭开了——是蜘蛛蛋。“Bubble Yum”原来是由蜘蛛蛋制成的。

    这种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推断竞被传成了铁板事实,让天价的“Bubble Yum”一落千丈。得到风声的Life Savers公司利用十天时间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纽约儿童都已听说了这个传闻。

    “蜘蛛蛋”的谣言散播得如此迅猛,不是制作口香糖的同行恶意诽谤,而是那些可爱又可笑的儿童们传播的。具有这样气质的人最能推动谣言的运转。社会心理学家邓肯·沃特斯(Duncan Watts)对雅虎网站上的谣传颇有研究。他说:“人们散布谣言全凭意愿,并非与其地位和名气相关。”正因为孩子们没有判断力,几乎轻信任何东西,这样谣传才能在校园里散播得如火如荼。事实上,某些偏听偏信的大人在谣言散播过程中起了煽风点火的作用。

4.谣言听的次数多了,人们就会信以为真——即使听说了它是假的

    一项民意调查显示,11%的美国人相信奥巴马是个隐秘的穆斯林激进分子,并相信他拒绝宣读效忠誓词,而且将会手抚《可兰经》对参议院承诺。这样的谣言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纽约人》杂志在一期封面上,刊出了新当选的奥巴马一袭穆斯林行头的装扮,在白宫飘来晃去——宫内壁炉里燃烧着美国国旗,而奥巴马、本·拉登的画像竞挂在了墙上。

    马克·佩佐发现,即使有些谣言荒谬至极,也能深植于人们的头脑中。“毫无疑问,你越多地听到某些信息,即使是来自同一个人反复描述的相同的事情,你也会越来越相信它。”佩佐说。

    更要命的是,重复的谣言会使人们相信它有可靠的来源。斯坦福的一项研究表明,越多的受试者听说百事可乐罐里残留着晒干的老鼠尿液,他们就越倾向于认为这样的消息是来自《消费者报道》,而不是《国家问询者》。

5.谣言具有时代性

    每年秋季9月中旬左右,米尔克森都会收到一些毛骨悚然的传闻:一伙犯罪分子每晚将会开车在大街上转悠,并特意将前灯关上。当某些车主好心地为他们照亮的时候,他们就会跟随车主到家,并残忍地把家里的每个人杀死。“为了安全,千万不要随意为他人照亮,并请将这条消息转告给你爱的人。”

    这样的谣言总散布于每年的9月中旬。“当你下班回家一打开车灯的时候,”她说,“车灯的故事就浮现在脑海里。这就是为什么在死气沉沉的冬天和炎热至极的盛夏,你想不起它的原因。”

    当人们反复思虑的时候,谣言也最得空地反复传播。英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马克·沙勒(Mark Schaller)指出:“这是一场博弈,是事实真相和信息交流目的较量。”

    2008年的美国大选,上千条似是而非或难以置信的传闻都是关于候选者的,流传甚广的有:海军飞行员麦凯恩曾鲁莽地飞过“水航”(操作失误将战斗机的引擎烧坏并引发大火),从而使一架航空母舰失火;还有人称,奥巴马获得过三K党的支持——这些诡计多端的三K党徒们。

6.让人坚信不疑的谣言既简单又具体

    来看看你知道的那些冷知识吧:不小心吞吃的口香糖,需要七年时间才能从身体里排净;我们只使用了大脑容量的10%;从太空中可以看到中国的长城;人们在睡觉的时候,一年至少吞吃过8只蜘蛛。

    这些趣闻既简单、独特,又生动、具体,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它们却是假的。这就阐述了一个道理:通俗易懂的传闻更能吸引我们。“复杂难懂的谣传不太容易散播,”邓肯说,“有内容的观点在流传时,就慢慢地失去了其内容。”

    米克尔森说,吞吃蜘蛛的趣闻出自于《PC专业者》某位专栏作家的杜撰,来哀叹如今的人们都倾向于相信那些垃圾邮件里的愚蠢的谣传。作家以统计出的数据为例,来证实即使是一些难以令人置信的东西,人们也能轻而易举地相信。“梦中食蜘”只是个玩笑,但传来传去,成千上万的人就一边张着嘴睡觉,一边担心着安全。

    有理有据的谣言也能帮助创造都市传奇。听说过这样的传闻吗?一个可怜的家伙在酒吧喝了陌生人送的酒后,醒来发现竟睡在一盆冰里,一个肾被偷走了;还有这个:一位天真的女士,把刚洗完澡的爱犬扔进微波炉里,为它烘干毛发。你能记住这些夸张的传闻,是因为你的脑海里也想象着自己穿着衣服睡在冰盆里,或是正看着一只活生生的小狗在微波炉里咝咝作响的情景。

7.传播时间久远的谣言很难被人反驳

    你想过为什么一些疯狂的传闻和阴谋理论能长久流传吗?为什么人在无数次的探查未果的情况下,人们依然相信尼斯湖里潜伏着巨大的史前爬行怪兽呢?哈哈,因为他们在想这可是个大湖,为什么这样肯定没有怪物呢?

    流传已久的谣言具有希斯所说的“久经考验性”,一些歪曲的事实增加了它的可信度。  “谣言里总有些迷惑人的东西来让听众考证。”他解释说,“20世纪90年代曾有这样一条传闻:旧金山的Snapple公司支持三K党,不信你把他们公司的商标旋转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圆圈环绕着K。人们照做了,结果,竟使这样荒谬的谣传变得似是而非了。”

8.人们热衷于相信名人的负面消息

    在美国,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理查·基尔和沙鼠的故事。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基尔因为肠胃疼痛并伴有直肠出血到加利福尼亚的医院做检查,医生检查时发现,基尔的宠物沙鼠被刮了毛、剁掉了爪子,死在了他的直肠里,这只沙鼠是因为同性恋的自慰窒息而死的。医生给理查·基尔动手术取了沙鼠,但他是同性恋的传闻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不必多说,这是空穴来风。基尔从不承认在医院里检查过直肠便血,同性恋者也根本不用什么沙鼠进行自慰。事实上,养沙鼠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加利福尼亚州是违法的。像大多数关于名人的谣言一样,它的源头不为人知。20世纪80年代,这类谣言泛滥在好莱坞的传真机上,发件人发传真声称是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痛斥基尔虐待沙鼠。

    名人最易成为流言蜚语的靶子。还有一个谣言是关于“新街边男孩”(New Kids on the Block)组合的首席歌手的。说他被急送到抢救室,医生竞在他的胃里抽出了超过4升口交时吞下的精液。这个谣言还有其他版本:有的说是正好4升,有的说是40升,有的说是人的精液,还有更离奇的说是狗的精液。

    为什么名人的谣言能够传播如此之快、让人印象深刻?这里有一部分原因是人们的幸灾乐祸在作怪。“散播这些谣言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它们的真实性。如果怀有疑问,他们也希望能被证实是真的。”米克尔森说,“人类的嫉妒本性,使我们常将升得越高的名人,贬损得越低。”

    理查·基尔有着帅气逼人的外表,所以,人们就希望他道德败坏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同理,男人们更愿意相信,带女孩回公寓的“新街边男孩”的孩儿们都是些道貌岸然的禽兽。

    让男星名誉扫地,“同性恋者”、“沙鼠”和“狗”这样的恶意诽谤显然要比“阳痿”更具杀伤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性恋的传闻遍扫好莱坞众多男星,从汤姆克鲁斯到强尼·德普再到奥兰多·布鲁姆,统统被传过同性恋绯闻,”米克尔森解释说:“人们会觉得,这家伙能让女人为之疯狂又怎样,反正他对女人没兴趣。”

第八条半法则

    我们来假设一下谣言盛行的最后一条法则吧:有些谣言能够传开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人们常常会因为人际关系的因素揭露一些惊天内幕,或者来展示自己的口才能力。嘿嘿,但是你要注意哦,有些时候,它们确实是真的!南澳大利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一个机制完善的机构里——比如大型公司,你所听到的95%的闲话都是事实。

    “每年万圣节,你都能听说有人将剃须刀片塞进苹果,来送给那些‘不招待就破坏’的人,”迪方佐说:“事实上,我太太就曾发现过一枚缝衣针扎在孩子们讨到的万圣节糖果里。这件事听起来很荒唐,而且谣言专家肯定会认为这是假的,嘘——不要告诉别人哦!”

作者:吕天春 来源: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