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碳复写纸:探访徐汇风情老房子(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54:18

 

   “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  上海的徐汇区拥有2000余幢历史建筑,法国式的浪漫、英国式的精致、西班牙式的简洁,中西合璧式的融合,渗透在建筑物的外墙、内饰,以及庭园。这些风格各异的经典之作遍布徐汇区的大街小巷,是历史留给上海的珍贵遗产。

  老房子将自己的“灵魂”与“影子”,凝固在城市的文化精神和文化遗存里。要读懂一座城,首先应该从那一个个饱含沧桑、蕴涵丰富的老房子读起。

                                     布哈德住宅:永乐集团成“楼主”

  这座淡黄色的两层小洋房建于1930年,西班牙风格,带地下室,缓坡屋顶铺西班牙筒瓦,水泥拉毛的墙面上有几何镂空的图案。据说最早它的主人是一位挪威船长。解放后,小楼成了上影厂的文学创作部。

 

  典型的西班牙风格花园住宅,由哈沙德设计。建筑高两层,有地下室。墙面为弧线形水泥拉毛粉刷,较平缓的屋顶铺设西班牙筒瓦。南立面有半圆拱券敞廊,敞廊上二层露台设有棚架,整体舒展而开敞,带有地中海建筑特色。露台栏杆正中部位及局部窗下有突出墙面的花台,底层局部墙面有半圆拱券壁龛,下设跌落状花台。壁龛周边及花台外表墙面均有菱形花格绿釉贴花装饰,都是西班牙风格中常见的手法。北立面入口弧形券门洞上部,有西班牙筒瓦铺设的弧券形出檐。墙面局部有几何镂空图案,部分墙面及窗台有连续小拱券支托挑出面层。底层客厅室内有石雕绞绳式柱,柱和墙之间有铸铁隔扇,上雕精巧而复杂的动植物图案。客厅顶棚为木制方格吊顶。

 

    寻踪提示: 如今房子属于上海永乐电影电视集团。2010年3月,根据同名经典电影改编的电视剧《一江春水向东流》正在这里拍摄,陈道明和袁咏仪当了一回“楼主”。                       宋庆龄故居:国母住过的地方 

  宋庆龄故居建于1920年,是一栋带有德国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据说该建筑为希腊富商委托德国人设计施工。建筑为二层,混合结构。南立面有一弧形敞廊,上部为露台。屋面为黑红色中瓦,四坡形屋顶上,有半圆桶状伸出屋面的老虎窗,带有德国建筑风格。而局部伸出墙面的花台及露台铁制栏杆均由中国传统图案装饰。底楼为书房、客厅、餐厅,二楼作办公室、卧室用。室内装修雅致,钢窗柚木门,柳木地板和护壁。屋前有宽敞的草坪,四周植有参天樟树60余棵,终年苍翠繁盛。


  抗战胜利后,此宅被国民党政府作为敌伪财产予以没收,以后多次易主。1948年宋庆龄迁入,在此居住了三十余年。在这幢楼里,宋庆龄接待过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接待过朝鲜的金日成、前苏联的伏罗希洛夫、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印度尼西亚的苏加诺等外国元首和贵宾。客厅墙上有宋母倪桂珍的油画像。桌上、壁炉上有苏加诺送的铜剑、金日成送的“春香传”刺绣等外国元首赠送的各种礼品。餐厅、客厅的地毯则为毛泽东所赠。客厅东面是藏书室,有中、英、法、俄等文字的书籍4000余册。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逝世,10月9日,故居对内部开放,并成立了管理处。1988年5月成立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除对外开放外,还负责保管、整理、研究宋庆龄遗物和有关史料、史迹。

 

                在君楼:东京大学图书馆的“双胞胎”

 

  这幢建于1930年的老房子叫做在君楼,是日本建筑师内田祥三设计的,建筑外形与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极为相似,仿佛一对“双胞胎”。它强调竖向线条,有哥特风格的遗风,建筑带有内院,从空中俯视呈一个长方形的“日”字。入口门廊处的科林斯式柱头很有气派。

 

  带有哥特风格的建筑,由日本建筑师内田祥三设计。内田祥三是东京大学校园赈灾复兴计划的设计者。该建筑从空中俯视,呈一个“日”字,建筑带有内院,主入口处为五层。建筑强调竖向线条,纵向窗间墙突出,向上拔起,并层层收缩,顶端冲出女儿墙面,带有哥特建筑☆36的遗风。墙面为浅棕色砖墙,入口门廊处混凝土砌筑,连续圆拱券间方柱支撑,有类似科林斯式柱头。窗间墙柱的尖顶装饰也体现了哥特建筑的风格,而顶部冲出墙面的水泥构件为简洁的几何形体,系装饰艺术派的风格。整体建筑体现了哥特遗风和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共同影响。该建筑外形与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极为相似。

 

    寻踪提示: 此地原为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抗战胜利后,改为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生理所使用。

                  旧时法国领事馆:现做中国科学院

 

  这栋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住宅建于1928年,由法商远东土地信托公司投资建造,建筑坡顶较大,有双坡及棚屋形老虎窗。立面底层为红色清水砖墙,白色圆灰勾缝。二层及老虎窗有黑色半露木构架。局部屋顶及墙面有砖工精美的红砖烟囱,整体建筑呈现出明显的英国乡村别墅风格。

 

 

    寻踪提示:院内有二幢建筑。解放前,其中一幢是法国领事馆,另一幢是法国领事的官邸。解放初期,由解放军医学科学院接管。1956年后,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所在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等都曾来此参观访问。如今,这二幢建筑都已按原貌修复。

 

                     武康路99号:正广和大班旧居拍电影

 

  老房子建于1928年,陡峭的双坡大屋顶及墙面大量的红色半露木架结构,显示了英国乡村别墅风格。烟囱的造型很有趣,像扁平的魔方。这里原为英商正广和汽水行大班住宅。解放后,潘汉年、魏文伯、王震都曾在此住过。后来又作为市委招待所、华东局机要局的办公室。

 

 

   寻踪提示: 如今这里是普通民居。据说李安拍《色,戒》的时候,把老易为王佳芝置办的那套小公馆安排在武康路99号。独门独院的小别墅,漂亮但不抢眼,哪像那戴在手上的“鸽子蛋”,心一慌就闯了祸。

 

 

          建业里:上海石库门的缩影

 

  建业里座落在建国西路岳阳路口的西北角,为石库门风格旧里弄住宅,于上世纪30年代建造,清水红砖、马头风火墙、半圆拱门洞形成其鲜明的建筑特色。建业里的斜对角是建襄小学,南面的对过有中科院生化所,东面的路对面则是上海中国画院和岳阳大楼。整个地盘由东衖和西衖来划成东、西、中三个区块,前前后后有22排连体的石库门260间。

 
  建业里由法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投资建造,故取名建业里。里弄总占地1.74公顷,分为东、中、西三块。其中,东、中两块建于1930年,名建业东里,西块建于1938年,名建业西里,属后期石库门里弄。总平面有明显的主弄与支弄之分,支弄与主弄间有砖砌半圆拱券门洞相隔。建筑单元以单开间为主,少数双开间。整弄建筑的外墙均为清水红砖。该建筑形式上最大特点是采用江南民居传统建筑特色的马头墙,同时也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一些细部采用西式线脚装饰,有些局部甚至还带有装饰艺术派特征。

 

 

    寻踪提示: 建业里即将变身为51幢'半亿’级身价的五层楼中式别墅豪宅,另辅以若干商铺和酒店式公寓。别墅单体建筑面积400平米,单价13万总价过5000万。

地址:建国西路456弄1-80号

本文系Onlylady生活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徐家汇天主堂:远东第一大教堂


  徐家汇天主堂原名圣依纳爵主教堂(St.Ignatius Cathedral),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1896年,由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开始募款,道达尔(W.M.Dowdall)设计,法商上海建筑公司于1906年动工,1910年竣工。


  徐家汇天主教堂是鸦片战争后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19世纪末,徐光启墓附近地区是上海天主教中心,1906年教会建新堂,1910年完成,即后来的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风格建造的教堂。。徐家汇天主堂是一幢典型的法国哥特式双尖顶砖石结构建筑。该堂高五层,长83.3米,宽30米,正祭台处宽44米。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巴西利卡式。纵向形成前厅、中厅、后厅,后厅之上是唱诗楼;横向形成南北两厢。正立面和两侧翼立面上部都有彩色玻璃镶嵌的圆形玫瑰窗。整个教堂内可容纳3000余人。该堂坐西向东,庭院宽敞,建筑外墙面为清水红砖砌筑,所有门窗洞均为尖券,体现了哥特式的重要特征。大堂连钟楼十字架高56.6米,塔顶铺青石板瓦片。钟塔在1966年被拆除,1982年修复。

                                                                    本文系Onlylady生活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改革开放以来,该堂成为对外交往的重要场所,每年均有世界各地天主教人士前来参与宗教活动或参观访问,其中有香港胡振中枢机主教、澳门高秉常主教、林家骏主教、菲律宾海梅?辛枢机主教等。英国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伦西博士、凯瑞博士、南非圣公会主教图图博士来沪访问期间也曾到该堂参观。 
 
  寻踪提示:周一-周六10:00-16:00,周日14:00-16:00开放,每月第一个周一不开放

 地址:蒲西路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