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路由器破解密码:關於中國社會和媒體轉型的七個話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4:43:51

一關於描述

我們在經歷一個何樣的時代?

我們的眼前,在發生什麽?

眼下,客觀的描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描述,總是有自己的主觀。主觀中有許多局限和無知。

因為描述,不是一個,是許多。

結論就更不容易。不僅僅是因為有許多的描述。還因為,即便只有一個描述,我們也可能看出不同的色彩,得出不同的結論。

以前的歷史,可能都是這樣。不易描述。但是,我們無法確認。如史記中的中國。你若否認,那你的肯定是什麽?

但是,還是要描述。自己的描述。屬於你自己,並且將你自己溶於環境中的描述,盡可能與真相和主線吻合的描述。有你消化了許多別人後、屬於自己的真誠的描述。

沒有真誠,肯定沒有描述。

沒有勤奮,也肯定沒有描述。

沒有交融,也肯定沒有描述。

 

二關於結構

如何去描述這時代呢?

是用一兩個章節,集中描述,還是分散在其他一些分析中?

涉及到結構。

但是,無論結構如何,對時代要有一個文字可以表達的、清晰的描述,也就是自己的、而且表達出來的意見。無論如何,要有自己的認識。

這個是可以的。

課程和學術,要求的結構,可能是不一樣的。

揚長避短,不能成了避實就虛。不能有明顯的短板。這要靠結構,來解決問題。

結構可能意味著全部。因為,結構在最先。因為,結構意味著格局和見識。

 

三關於意義

用什麽來描述這個時代?或者說,在描述時代中,在伴隨著描述的逐步明確中,我們要告訴別人,自己知道了什麽,或者說發現了什麽?這發現,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麥克馬斯特大學的一位哲學教授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麽要注意我們所注意的事情?這個問題,是加拿大哈儸德伊尼斯在他的著名的《傳播的偏向》中想回答的。

這也是我的問題。延伸開,就是,我們爲什麽要來描述這個時代?

你爲什麽要去找這個發現?這發現不易在何處?美在何處?有用在何處?

通過描述,說什麽,這是核心。是意義。也是成敗之關鍵,如果以你自己的交流對象是否興趣、是否認可、是否接受為標準。沒有這個發現,描述即便有益,卻有限。

其實,從價值觀上看,發現的永遠是兩種:美,和不美。支持,或反對。有中間態。作為教學方法,或,身處政治局面時,這中間態或是很好。但是,這也只是自己的不說。自己還是有要說的。

總之,要表態。不表態,沒立場,就沒有魂。無論你是真心,還是策略,態度一定要有。除非,你在判定時間。

所以,定,很重要。有靜,有勤,就有有。有信,老天、上帝一般的信,當然是在靜和勤基礎上,就有大有。這有, 和大有,都是從靜,從無中來,從勤中來。有了,要定,沒有定,堅定,老天和上帝一樣的堅定,時空也就都去了。可這一刻的時空,我們是要的,別人也是要我們要的。為何需要定?因為眾生太強大了。

 

四關於概念

判斷容易有。或者說看起來容易有。判斷太多了。一句話就是一個判斷。一個句子,也是一個判斷。

概念不容易有。概念多,但都是別人的。

能不能和自己說,一定要有自己的概念。一個概念,管一生一世。如果是個真概念,能如詞典,那就是永生永世。

概念和名利無關。擁有新概念,意味著對過去極貪婪的的佔有。這需要時間。這要勤。概念是提煉。對所在領域佔有不全,提煉出的概念,純度不夠。甚至根本產生不了。

發現概念,是一種偉大的事業。

當然,也是可以對以前的概念有新的理解。最好,還是把新理解,穿上新衣服,形成新概念。前面講,結構幾乎是全部。但是,有幾個真概念,即便是平成一排放在那裡,也是最美的一種結構。

沒有概念,就沒有真正的、結實的結構。

概念應該是最完美的。不完美,有的建築可能會坍塌。或者說,不那麼美。

完美不能放棄。但是,可以在過程中求完美。關鍵是先找到概念的胚胎。然後護住它,養住它,讓它長,長成一朵花。

一個人,想發現概念,一般來講,基本是非分之想。這世界,從創世紀,到現在,有用的概念,是可數的。在一個領域里,就是那麼幾個概念,張撐著整個天地。可是,當下的人們,會是古人和後人的羡慕嫉妒恨。他們對我們所處時代類似一種羡慕的情感,甚至會超出我們對於他們的類似情感。

中國近代變革,已經快二百年。近六十年,特別是三十年,眼下怎么看,也像是這變革的拐點。變過去二千年的許多。甚至可以說是,五千年之變。而且,這拐點,還有些許臨界的味道。發生的事情太多。當下中國,代表世界生產概念的沃土。這些概念至少會影響世界五百年。

概念拒絕任何名利,淺陋和嘩眾取寵。概念最愛靜、勤、信、定。

 

五關於數據

好文章有人讀。

當然,也可以自己讀。小圈子朋友讀。還是有多些人讀好。

不同的時候,讀者的胃口,可能有區別。

但是,總是有些基本要素,大家是永遠喜歡的。

如簡潔。如有見地。如美文。如風格。等等。

見地總是有限的。讀書也罷,聽課也罷,開會也罷,坐在那裡的人,最本質的原因,是在那裡排除自己的孤獨,讓自己不空虛,同時又想在這段時間里,得到一些東西。所以,你生產書,和大家講話,最重要的是注意這樣兩點。一是要吸引住他們,讓他們感覺到你的存在,覺得你是幫他抗拒孤獨的朋友。二是,你在這樣的時間里,要告訴他們一些東西,或者說,要給他們一些很實在的東西。思想最好。就是見地。思想之外,就是知識,就是他們以前不知道的。如果,思想有數據支撐,知識能夠串成體系,就是大好了。

讓和你在一起的人,覺得沒有浪費時間,甚至還能有點收穫,是積德之舉。

思想是藏不住的,也是最容易流出。思想是沉澱,從你以前的積累和勤奮中生長和提煉出,可以反復用。但是,思想總是少的,總是一講就完,就結束。

知識不同,講一個思想,可以用十個二十個知識。什麽是知識,就是不知道又想知道,或者說,在被告訴狀態中自己不拒絕的、通過語言和文字表達的東西。

好的數據在這方面可以大顯神通。

總是要記住,無論對方是誰,都把他當成人。人總是孤獨的,人總是懶的,人總是需要學習的,人總是貪婪的。記住這些后,再去組織你的話語和文字,就不會錯的。

中國的社會科學話語,用好數據,會脫胎換骨。當然是好數據。好數據當然是準確的數據,和相對準確的數據。還包括,從一般數據中發現新意,發現新的數據,找到有接近性的數據。

 

六關於專注

一彈多鳥,如果可以實現,還是應當爭取的。

比如,教一門課,可以專門組織一個課題,可以形成一本書,可以有一個小論壇。甚至可以辦一個網上論壇。說不定,還可以有一種商業組織才會有的產品。

主要是身上要有足夠多的東西。這是個前提。

這樣當然會產生相應的問題。比如,重點是否忘了?比如,不同的需求之間的重點,弄混了。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目標是否容易太多元。萬事萬物,凡能有風帆揚起,和藹氣象,總是專注之上,更有專注。因為世間有一個評價體系,是動態的。評價的標準,是成功與否。即是想做事,就是想做好的,就是希望大家有一個好的評判。大家講成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做的事情,很多人也在做。你不能設想自己比別人更聰明,你不能設想你的運氣比人好,甚至你不能設想,你比別人還勤奮。那你如何比別人做的好,得到這個世間評價體系的認可?那就靠時間,靠堅持,靠專注。專注,加上時間,就是堅持,一定會產生你期望的事情。當然,你得要有悟性,你得不要太笨。

不專注是常態。不要恐懼你的可能的不專注,并讓它吞噬掉你的積累和你的信心。專注是可以組合的,因為關注的對象,有時也隨著時代,不那麼專注。而且,無論如何,你的興趣,總是一定的,總是有內在聯繫的。找出來,專注就產生了。重要的是,你不能讓這些成為理由,重複你以前的自己。你是株棉花,你又是那農民,你得在三伏天,鑽進大半人高,撒了敵敵畏的棉花地里,頭頂烈日,身過長衣,修剪那些茂盛綠郁的枝子,讓營養集中在其中的幾株,長出胖的果,和絨絨的花。

一定要整枝。

所以,還是一彈一鳥。用炮彈打鳥。但是這炮彈和以前不同,還可以二次改裝后再用。

 

七關於結論。

有結論,還是沒有結論,這是一個問題。

下結論,還是不下結論,這也是一個問題。

和你們講什麽?我花了45年想。從1966年故鄉隨州城市中心的那張大字報開始。

但是我一直在做。或者說,在想做。邊做邊想。

做的較多,想的偏少。

15年前,我有個機會,把自己想的,講過,講給中國最早的一批接觸新媒體的年輕人們。回頭看,沒想太好,講的很一般。爭取這次想的好一點,講的好一點。

大家一起下結論。

中國的事情,不能急。但是,似乎到了可以共同對近二百年的歷史下一個初步結論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