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楼盘:洛杉矶 抗霾7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45:12

洛杉矶 抗霾70年

2012-01-15 03:30:02  新京报

 

  今天,坐在飞机上俯视美国洛杉矶市,无论是房屋、街道、车流甚至当地特有的棕榄树,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而在上个世纪中叶,洛杉矶还是一个污染之城。该市政府和民众对抗雾霾天的战争,整整打了七十年。如今,相比过去,这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显著提高,但在美国其他城市甚至洛杉矶人看来,洛杉矶的空气依然不干净。这场战役,还得继续。    车轮之城背负“环保债”    “加州也有很多雾霾天,这点和北京有点像。”前任美国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局局长凯瑟琳·维瑟普曾在一次讲座中说。    “洛杉矶和北京的情况很相似,除了地理气象条件外,它经济也很发达,车很多,人很多,从市中心出去,上百公里的经济活动都很发达。”北京市环保局国际合作处处长明登历说。    洛杉矶市三面环山,仅一面朝海,整个城市位处盆地中,令汽车尾气和其他石油燃烧颗粒物很容易堆积起来。    昵称为“天使之城”的洛杉矶并非只是娱乐之都。二战中,它一度成为美国西海岸的工业和金融巨人,汽车产量曾超过底特律。战后,其面积开始迅速扩张,和美国其他城市一样,在汽车生产商的游说下,洛杉矶开始大力发展公路和汽车产业,铁路和轻轨却被抛弃,成了彻底的“汽车上的城市”。今天,洛杉矶以“没有车几乎寸步难行”而闻名。但是,“汽车之城”的副作用也是惨痛的。    1943年7月的一天,原本阳光明媚的洛杉矶城突然被巨大的灰霾怪兽笼罩,人们不断擦眼睛,交警消失在神秘的雾霾中,当时的民众一度以为是外敌发起的“毒气袭击”。他们此时还不知道,这些“毒气”,其实都是当地居民过度依赖汽车的城市生活方式造成的。半个多世纪后,人们才知道,这些看起来像雾的怪物,其实是一些细微的颗粒物,“英文名”叫PM2.5。    1954年,洛杉矶又发生了严重空气污染事件。雾霾导致该城一天之内发生了2000起车祸,人们这才逐渐意识到了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    美国弗莫纳学院环境分析教授米勒在一篇回忆洛杉矶污染历史的文章写到,被污染的空气使人们感到眼睛痛、胃疼,城市一片灰霾,连“好莱坞”标志都变得模糊了。    “雾霾天出现的时候,家长们不让孩子上学,运动员改成在室内训练,医生办公室里挤满了老人和孩童,急症室里满是头疼患者和呼吸困难的人。整个洛杉矶奄奄一息。”    绝望洛杉矶的“空气战”    绝望的洛杉矶终于开始了对抗雾霾天的战役。市民在后院垃圾焚烧的习惯被禁止,汽车生产厂家也被要求开发零排放的电动车,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烟雾委员会”研究灰霾问题。    科学家也开始纷纷参与到追捕灰霾元凶的行动中来。50年代时,加州理工大学一位化学家首次提出,灰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以及光化学反应下的气粒转化有着直接关系。他的结论,成为大气污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另一位生物化学家则首次找到了寻找霾的化学成分和成因的研究方法,他的研究直指汽车工业的危害,这也成为当时众多洛杉矶人走上大街的抗议城市污染强有力的证据。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灰霾与很多工业,甚至个人行为都有关系。1947年,在当地石油公司和商务部门的强烈反对声中,洛杉矶政府成立了空气污染控制局,给所有的工业都设置了空气污染准入制度,这是美国第一个和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区域管理项目。    与此同时,对大气污染起因的调查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为了证实汽车尾气和污染的关系,空气污染控制局的职员曾自愿暴露在汽车尾气中,看何时眼睛会受刺激而流泪。当时的执行官员格里斯沃德,还因为长期暴露在高浓度臭氧环境下而患了支气管炎。    公民运动推动环保进程    经过努力,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加州已通过控制工业燃烧、电厂、垃圾填埋场等措施,减少了大量污染排放物。汽车尾气也通过引擎安装过滤设备、催化转化器等方式得到有效减少。此外,加州对新能源如乙醇和天然气的推广,以及更高标准,更干净油品的要求,也极大地降低了污染排放。    加州的抗阴霾战斗,也一直伴随着充分的公众参与。《雾霾之都:洛杉矶毁肺污染史》的作者威廉·凯勒说,如果没有上世纪后半期一些民间组织,如妇女选民联盟、低收入人群以及农民的抗议,就不会有上层精英阶层在环保问题上的妥协。因为许多环保措施,都损害了石油、汽车等大工业集团的利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加州南岸空气管理局时任局长兰特斯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启动一张空气治理蓝图——“空气质量管理计划”,找到污染的具体来源,并采取具体措施,一项接一项来,争取在2007年前完成。    洛杉矶所在的加州是美国各州空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方,但这也促使其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治理措施都走在全美前列。2002年,加州就制订了严于国家标准的PM2.5标准,年均值标准为12微克/立方米。    到今天,根据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的计算,洛杉矶市每年的空气污染一级预警,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200多天降至如今的10天以内。    从上世纪40年代时的严重灰霾到今天,洛杉矶市和加州走过了70年的“抗霾史”。空气质量的标准在不断变严,城市的天空也越来越蓝,但民众对空气的不满依然存在。在人多车多的大城市,环保的战争不会有结束,只有不断地努力,空气才才能变得更干净。    ■链接    空气质量专门立法    洛杉矶的反污染努力也影响到了联邦政府。    1963年和1967年,美国政府先后通过了两部法律,《清洁空气法案》和《空气质量法案》,以立法形式对空气质量管理进行约束。    民众自发的力量也不可忽视。1970年地球日当天,2千万美国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不得力。压力之下,时任总统尼克松不得不同意成立了一个特殊的部门:美国环保署。1971年,美国政府还颁布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对6种空气污染物进行管制,当时人们对污染物的概念是“总悬浮颗粒物(TSP)”,即所有飘浮在空气中的颗粒。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一些粒径更小的颗粒物,尤其是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    1987年,美国环保署废除了总悬浮颗粒物的标准,制定了PM10的标准。并开始展开了更小的颗粒物,即PM2.5的科学研究。1997年,美国环保署首次增加了PM2.5的标准,要求各州年均值不超过1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不超过65微克/立方米。2006年,PM2.5的日均值收紧至35微克/立方米。      采写/本报记者 金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