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网络覆盖方案:探讨董揖安与董镇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42:37

为便于研究交流探讨,增加探讨的人员研究宗谱的兴趣,依据全国董氏基本逐步把自己的祖宗的资料公开的导向,加强相互交流与各地续谱。保护宗谱原记载的内容,特发文,供全国宗谱爱好者一同研究。

 

董镇安公宗谱原文

 

吾儒读书稽古溯圣道之渊源,知帝王之升降。至于远祖近宗、祖源分派,茫然莫晓。□□思之土也。

窃考我始祖董镇安公系南京应天府□□□珠玑巷人也。当明朝成宗皇帝年间、盗贼蜂起,民无宁日,始祖奉命领兵二千,东征西讨,三年乃平。但见此地物产丰富,山岭秀植,吾始祖有意于此洞□□焉。

始祖立居黄牛山,后移居于湾头岭,特因井泉时涸,饮水维艰,又移于本坊凤凰山黄石磊,安居良久,有嫌草木畅茂,与禽兽杂居,乃卜凤凰山之下,而定厥居焉斯处也。邻山挺秀,乃决意于斯土矣。□□□广置房屋渐置田庄,以贻孙谋,岂不美哉。后因子孙多众,乃分居立寨。

洪武名元璋,在位三五年,永乐名禄在位二五年,建文名□在位四年,洪熙名高,在位半年,宣德名瞻在位十五年,,,,景泰名新庚午元在位七年,天顺丁丑复位八年;成化名见添乙酉元在位廿三年,正德名厚照在位□年,嘉靖名□□壬午元在位四五年

自洪武至崇祯实记贰佰捌十年

清朝皇帝顺治庚辰元在位十八年,康熙,,,,年;雍正癸卯元在位十三年、乾隆,,,光绪乙亥元在位十三年,宣统,,,民国壬午元立年。

 

本始祖长房董治移于茶溪新寨。二房祖公董治通仍居凤凰山,晚房董治达移于高楼脚。其来历如此,愿吾后裔须知饮水而念源焉。

    (注明:本始祖兄弟二□,一支往田了江上居)

   

                    祖述洪武三十二年正月廿五日

 

历代祖録:大通关太史、太胜关太史、刑部尚书、左右侍郎呈奏浙江、湖南、福建、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河南、陕西、山东、山西、江西、北京、南京十五省青吏司郎主事,洪武廿六年工部尚书侍郎呈奏为广西地方平乐府彭城县即今富川县钟山镇一六都二五都,于万历四年□□昭平万历五年立户立籍起立十排,各县当差。新县昭平里,分道。监察御史呈奏□广西地方。洪武廿七年行文仰南北二京,右州府县提兵征一六都二五都,南京各州领兵□□都南。

   周泰将领兵一万,请同董镇安皇明诰泰军昭信校尉,官领贰千,连征三年,宁静回□请,许十排各招甲首耕种,纳粮出户,里甲编定。

   里甲一排潘州瑞,二排董尔,三排□□□,四排董文坤,五排唐机,六排钟祖保,七排陶锦孙,八排董宥显,九排刘云纷,十排董守典。

   始祖董镇安,号国鲜。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由周泰将士卫顺天府,皇诰封泰军昭信校尉。官征□一六都。因籍彭城县即今昭平县。□至民国六年丁巳岁由富川昭平划分钟山县。我东家洞属于钟山之东南面,故曰南区。

始祖正八排董搢相户。官民秋粮夏税共米壹拾捌石斗三升九合正

  至嘉庆十年乙丑岁本房自搢相户排出新户名曰□昌□□永皇五年起,立神立庙。雕塑五将侯王起,立法明福田二寺曾寿坊。青州社后,此逢□□□移至土木根岭尾,起立名曰永宁寺。

  

祖董镇安公享寿八十岁。故葬土名磨刀石尾头冲甲山寅向。

祖公董思庆监生,享寿八十三岁,故葬土名陈塘岭。

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岁进宝月日立

        

                  董福江抄

从该宗谱的原文得出:

一:董镇安前面说成祖皇帝,历史有两说,一是朱元璋,号洪武;二是朱棣,号永乐。从后面记载:“洪武廿六年工部尚书侍郎呈奏为广西地方平乐府彭城县即今富川县钟山镇一六都二五都,”却是洪武?查董俊庸宗谱,洪武时期,董俊庸的爷爷的父亲董文坤,在富川。而该宗谱记载:四排董文坤。那么,推断是在洪武时间。

二:董镇安带兵两千,是在周泰皇明诰昭信校尉,能够带领一万人马。而董镇安带两千也封昭信校尉?

三:董镇安父子一起带兵打仗,而与董镇安打仗的是八排董宥显,

四:洪武廿六年工部尚书侍郎呈奏为广西地方平乐府彭城县即今富川县钟山镇一六都二五都。当然,历史上一六都二五都属于钟山该地方。然而,历史上昭平原来称呼为招安的招,后来改为:昭,沿用自今。富川北面麦岭、江永一带历史称呼为:冯乘县。徐州历史称呼为彭城。

五:是在征战3年后,在广西钟山茶溪定居。从洪武27年领兵,3年后不会超过洪武30年。

思考:

1:广州石牌记载:揖安——七世揖安生董政——董昇(董政随父入籍广西,董昇是其后也)。而该宗谱谱序是:董镇安——八排董宥显。没有出现董思庆。

2:三世五房董宽仁系七世二房董揖安,于明代正统年间,被朝廷抽壮丁(三丁抽一),服役于广东南雄府,由于他智勇双全,屡立战功,被封为昭信校尉。后奉令调入广西平定战乱,功绩显赫、退役后在当地定居下来。那年代上,正统与洪武不是一个时期。1368~1398 年号:洪武,1436~1449 年号:正统。最少相距38年以上。而从洪武26年,则实际最少相距在44年以上。

3:从明朝建立到1455年明景泰六年。就只有下列的广西平乱:1407年明永乐五年广西柳州、浔州诸蛮起事;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广西蛮起事;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柳州蛮起事;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广西平乐、浔州蛮起事;1428年明宣德三年广西兵镇压忻城、浔、柳等蛮;1433年明宣德八年广西宜山蛮起事;1434年明宣德九年广西思恩蛮起事;1446年明正统十一年广西瑶起事。

   那么说明:洪武时期,广西没有什么乱事。钟山近地点发生民乱的是: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广西平乐、浔州蛮起事。也不是在洪武时期?

   又从广州石牌记载的正统以后,广西瑶族叛乱,也是在1446年明正统十一年广西瑶起事。也不在洪武时期。

4:从洪武27年领兵,3年后不会超过洪武30年。而宗谱记载是在洪武32年,定居钟山。

5、按照董镇安的宗谱排序:董镇安——董思庆——董宥显——董治道、董治通、董治达。而按照谱序记载又是:董镇安——(董宥显、董搢相)。又与广东石牌的:揖安——董政——董昇  三代名字有异。?

6:从时间上,是在董俊庸的爷爷的父亲的时候,董镇安开始在富川进行评定战乱,那时候,董俊庸 是在洪武末年出世。而真实情况推测到董俊庸在永乐六年以后到钟山,如此,我个人认为,也许董镇安,包括董廷海到钟山的时间都记载有误,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那就延伸到我原来探讨学习研究的时候,提出的观点:看一个宗谱的记载是不是准确,如何判断?

1):需要对历史事件、时间、以及兄弟的排序与迁徙是否齐备?假如仅仅是在始祖方面有一些描述,在研究上是不进行直接采纳,尚需以前的宗谱进行考证。

2):假如有始祖前的记载,但是却是仅仅记载直系排列及太婆姓氏的,也不能够作为评判的标准。需要在先祖的兄弟皆有交代且迁徙完备,才可以进行采纳。

3).宋朝开始在民间进行修谱,明朝以及清朝,在全国民间修家谱盛行,也让全国范围的伪造宗谱有了市场与环境。因此,要全国的某些宗谱接收这样的论述,似乎让人难为,就以我探讨研究董俊庸支系,发现董槐在桂林以前的宗谱是如我描述的一样,不符合这样的考证标准,只是在南宋宰相董槐开始,以及其后裔才做到兄弟基本全部标注,年代、事件以及兄弟迁徙,皆有标注。这一段在研究上是可以直接采纳的。那么,董俊庸的爷爷的父亲在洪武年末的时候还在富川建设现在富川的古明城,经过几代就不是洪武时期到钟山了。而董廷海与董镇安以前的宗谱,在兄弟迁徙,年代仅仅记录一代,而实际是比董俊庸迟到钟山地方。这样,无形之中,就给研究带来了困难。

   有兴趣研究宗谱的,需要在百度中搜索:“古代家谱、古代民间家谱、古代宗谱造假”等词汇查找相关资料,看看他人的研究探讨,也许你会认同我的观点。

 

                                      2012年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