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转】重读《史记》,西周盛世雷语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9:43:23
有人说,今天的中国又是一个空前大盛世。而盛世之说最早莫过于文武、成康之治,为印证此说,砍柴的油然重读《史记》,感慨颇多。
  
  比及今日之世,《史记》最雷人之处莫过于《卷四-周本纪第四》;最雷人之语莫过于“防民之口如防水”、“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共和”、“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
  
  话说,纣王无道,武王替天伐之,一战而有天下。周人谦逊,自觉功不及五帝,遂贬居王而不敢称帝。天下历经文、武、成、康四世,休养生息、励精图治,于是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
  
  至于第五代领导人昭王,承平日久,不务正业,因南巡而被野人杀于汉水,周王室羞言于此,无颜,遂不报于诸侯。
  
  第六代领导人是周穆王,那时候,王道其实已经衰弱,但此子不独穷兵黩武,还极尽奢华,使秦始皇之祖造父驾八骏之车,率数万人访问团,携奇珍厚礼,浩浩荡荡遍访西亚诸国,远之里海,宴西王母于瑶池,亲唱“京剧”以和美乐。
  
  穆王虽好旅游,但他不近女色,宽和仁厚,这家伙五十岁即位,在位五十五年,活了一百零五岁。
  
  此后,天下快速转进,经四王而至于厉王胡。厉王为人好利暴戾,和利益集团搞在一起,官商勾结,与民争利,举天下之资源(比如今日之石油、电信、教育、医药、电力……)而专有之,形成垄断国家资源的特权阶级集团。
  
  为此大夫芮良夫对厉王做千古第一次反对特权阶级专享天下之利的慷慨陈辞。他说:“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极,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大雅曰‘陈锡载周’。是不布利而惧难乎,故能载周以至于今。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也。”
  
  芮良夫的立意很清楚,他认为大自然带来的利益是天地为所有人民所生,理当人人平等享有;王室替天行道,应该藏富于民,而不可集天下之利以私特权。
  
  厉王不听,任然一意孤行任用商人荣公,把国家当公司来经营,国富民穷。
  
  其时也,天下哀鸿遍野,怨声载道。厉王不思改悔,反暴虐侈傲,变本加厉,开始控制舆论。他派人监视百姓的一举一动,有发怨言者诛之。百姓遂不敢言,厉王自欺欺人地对召公说:你看,我能消灭百姓的诽谤了,现在他们什么也不敢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面对厉王的残暴无知,召公又对厉王做千古第一次反独裁民主陈辞。他说:”……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脩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召公堪称提倡言论自由世界第一人之。此文的直接意义是导致两千六七百年前的一次空前浩大的平民民主运动。周国平民举行示威游行,王室处理不当,继而形成暴乱,国民袭击并赶走了厉王,成功实行周、召二相“共和”而治之共和体制,建立世上最早之“共和国”。那个时代,比五四还进步,有理论有实践,有声有色。
  
  可惜,就像古罗马和古希腊一样,民主政治对那个时代来说,不过都是早产的婴儿。很快厉王死于髭国,那时共和国已经成功延续一十四年。
  
  这时候,周公和召公决定复辟君主制,立厉王太子净为周王,是为宣王。按照周朝的祖制,天子是要亲耕务农的,但宣王骄奢淫逸,颐指气使,数典忘祖,从此脱离劳动人民,周朝王道益衰。宣王在位四十六年而崩,幽王即位。
  
  屈指算来,周幽王应该是第十四代周朝领导人了,这时候礼崩乐坏,天下开始频发自然灾害。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西周故地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四川一带,按照西方还原论思维(何祚庥语)看来两千多年前印度板块就剧烈挤压过亚欧板块一次。只是那时候中国人文化发达,对地震的解释完全是用东方思维(何祚庥语)的阴阳整体理论来进行的:天人合一,政治(人的活动)可以关联自然(天)。他们认为是人之无道,导致天之变化。比如老子就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种世界观,即便时至今日也仍然发人深省。
  
  大臣伯阳甫说:“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阳失而在阴,原必塞;原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徵也。川竭必山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这一年果然“三川竭,岐山崩”,就是黄河等河流干枯断流,岐山大面积塌方、泥石流。
  
  不久,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倾周国。戎狄犯周,杀幽王于骊山之下,虏褒姒以归,西周遂亡。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于今之世,天变不亦足畏乎?警之,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