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无线wifi:温病条辨方歌括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8:19:56

温病九条歌,
温病有九风温首,
温热温疫并温毒,
暑温湿温及秋燥,
冬温温疟辨皆殊。
*原   文: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风夹温也。温热者,春末夏初,阳气弛张,温盛为热也。温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温毒者,诸温夹毒,秽浊太甚也。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秋燥者,秋金燥烈之气也。冬温者,冬应寒而反温,阳不潜藏,民病温也。温疟者,阴气先伤,又因于暑,阳气独发也。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之在中焦,阳明病居多;湿温之在中焦,太阴病居多;暑温则各半也。
温病在上歌
淫邪上受病成温,口鼻而入克肺金,
冬去春来善发泄,当知阳盛伤肺阴。
原   文: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於肺,始手太阴,太阴金也。温者火之气,风者火之母,火未有不克金者,故病始於此。
太阴阴脏也,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
太阴温病歌
脉缓乃风中,脉紧为寒强。
形躁即动数,寸大肺心伤。
尺热反克水,咳渴辨尤详。
午后热甚者,温病太阴当。
原   文: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熟甚者,名曰温病。
脉缓是风,脉紧是寒,脉躁即动数是温。
寸部候心肺,尺部候肾。
午后热甚是浊邪归下,又火旺时也,又阴受火克之象也。
桂   枝   汤
桂枝大枣草姜芍,必备稀粥稻米熬。
风温温热冬温疫,初恶风寒信可疗
霍乱湿伤吐利后,身痛不休小和调。
冷汗自出温病者,身凉似水效还高。
有汗却无咳呕痛,伤燥如柬嗔推敲。
原   文: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恶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湿伤脾胃两阳,既吐且利,寒热身痛,或不寒热,但腹中痛,名曰霍乱。寒多不欲饮水者,理中汤主之;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逆冷,四逆汤主之;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宜桂枝汤小和之。
温病解后,脉迟,身凉如水,冷汗自出者,桂枝汤主之。
伤燥如寒,太阳证有汗,不咳不呕,不痛者,桂枝汤小和之。
方   药: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注:煎服方法必如伤寒论原义而后可,不然不惟失桂枝汤之妙,反生他变,病必不除。
    银   翘   散
银翘散性辛凉平,梗芥牛甘豉薄轻。
犹需竹叶同研细,芦根煮水饮方灵。
但热不寒而渴者,温邪上受此为宗。
疹因汗下须除豉,却加玄地与丹青。
原   文: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恶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证悉减者,减其制。
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
阳明温病,下后疹续出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元参、丹皮汤主之。
方   药:连翘、银花、苦梗、薄荷、竹叶、甘草、芥穗、豆豉、牛蒡子、鲜芦根。
注,上列之药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芦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眼,日三眼,夜一服。轻者三时一眼,   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消毒饮时时轻扬法,令人亦间有用辛凉法者,多不见效,盖病大药轻之故。一不见效,遂改弦易辙,转去转远。既不更张,缓缓延至数日后,必成中下焦证矣。胸膈闷者,加藿香三钱。郁金三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衄者去芥穗、豆鼓,加白茅根三钱、侧柏炭二钱、栀子炭三钱;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昕胜。

桑   菊   饮
桑菊杏梗翘芦甘,善使咳除渴热痊。
热在血分删薄荷,感燥而咳病也安。
原   文: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
方   药:杏仁、连翘、薄荷、桑叶、菊花、苦梗、甘草、芦根。
注:水二杯,煮取—…杯,日二服。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二钱、犀角一钱;在血分者,去薄荷、芦根,加麦冬、细牛地、玉竹、丹皮各二钱;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白虎汤?白虎加桂枝汤?苍术白虎汤
太阴温病脉浮洪,   渴甚舌黄大汗生,
面赤恶热辛凉重,   石知梗甘白虎1丈。
暑温亦具四大症,温暑流异药用同。
初病中焦仍近屯   白虎透热有奇能。
温疟不寒时呕热,   骨节疼烦脉却平,
妙手回春应权免桂枝白虎用则通。
疮家湿疟忌发表   白虎苍术草果氘
原   文: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
骨节疼烦,时呕,其脉如平,但热不寒,名曰温疟,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疮家湿疟,忌用发散,苍术白虎汤加草果主之。
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上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主之;脉洪大、渴甚、汗多者,仍用白虎法;脉虚大而芤者,仍用人参白虎法。
形似伤寒,但右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口渴甚,面赤,汗大出者,名日展溢。在手太阴白虎汤主之:脉芤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手太阴暑温,或已经发汗,或未发汗而汗不止,烦渴而喘,脉洪大有力者,白虎汤主之;身重者湿也,白虎加苍术汤主之。
面目具赤,语声重浊,呼吸具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躁甚者,白虎汤主之。
下后无汗,脉浮者,银翘散主之;脉浮洪者,白虎汤主之;脉洪而芤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方   药: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注:加桂枝即白虎加桂枝汤;加苍术即苍术白虎汤:       
加人参即人参白虎汤。
自虎力队参汤
切脉浮大芤相连,汗喘鼻扇症险繁。
白虎加参化源救,若脉散大倍参煎。
原   文:太阴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掸孔扇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脉若散大者,急用之倍人参。
白虎知禁歌
白虎为达热,三大是正经,
不渴难为使,无汗用则凶;
浮弦细沉脉,妄投纵祸生,
观察必谨慎,四诊要详明。
原   文:   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
太阴温病已非轻,气血燔时两不平,
玉女煎方原可变,石膏知母地玄冬。
牛膝趋下无从取,熟地偏温须易生。
山痛血伤虽未见,但防邪热入其营。
原   文:太阴温病,气血两燔者,玉女煎去牛膝,加元参主之。燥证气血两燔者,玉女煎主之。
方   药:石膏、知母、生地、玄参、麦冬。
犀角地黄台银翘散方
太阴血从上溢症,犀角地黄银翘疗。
欲漱不噍便黑易,   只需丹地与犀芍。主之有中焦病,以中焦法治之。若吐粉红血水者,死不治。血从上溢,脉七八至以上面反黑者,死不治,可用清络育阴法(已用过表药者,去豆鼓、芥穗、薄荷)。
方药:犀角、生地、丹皮、芍药。
注:银翘散见前。
五   汁   饮   子  
五汁饮子味甘甜,梨藕芦根荸荠鲜,
更取麦冬同捣滤,吟服热饮善驱痰:
又疗症疟阴先病,阳气独发热不寒:
即或微寒亦多热,舌干口渴亦能安
温病后期肌扶燥,溲时茎痛燥咳兼,
暮热脉数面微赤,皆当饮用莫迟延。
原   文:太阴温病,口渴甚者。雪梨浆沃之;吐白沫粘滞不快者,五汁饮沃之。
但热不寒或微寒多热,舌千口渴,乃阴气先伤,阳气独发,名曰疖疟,五汁饮主之。
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
温病愈后或一月至一年,面微赤,脉微数,暮热,常思饮不欲食者,五汁饮主之,牛乳饮亦主之。病后肌肤枯燥,小便溺管痛,或微燥咳;或不思食,皆胃阴虚也。与益胃,五汁辈。
方   药: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或用蔗浆c
注:此甘寒救胃阴之方也。欲清表热则加竹叶、连翘;欲泻阳明独胜之热而保肺之化源则加知母:欲救阴血,则加生地、玄参;欲宣肺气,则加杏仁,欲行三焦开邪出路,则加滑石。
附:牛乳饮方:牛乳一杯重汤炖熟,顿服之,甚者再服。胃液干燥,外感已净者,牛乳饮主之。
    雪梨浆方:以甜水梨大者一枚,薄片切,新汲凉水内浸半日,时时频饮。
太阴温病,口渴甚者,雪梨浆沃之;阳明温病,渴甚者,雪梨浆沃之。

发表于:2009-12-26 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