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可以用洗洁精洗吗:【海外华人圈】像大象那样宽厚的印尼儒商:苏显铭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12:08
  像大象那样宽厚的印尼儒商:苏显铭印象 13/137 分享标签: 苏显铭 印尼华人 印尼传统音乐 印尼文化 文化交流

笔者曾经受云南电视台之邀,担任其《新视野》节目(东盟)连线评论员,不久前该节目主持人李宇怀小姐,以中国最多人使用的QQ联络我,谓将到印尼做一个有关纪念中国印尼建交60周年的节目,其重点为文化交流方面。

她还很高兴地告诉我,采访对象之一是对保护印尼传统音乐歌曲,包括悉心照顾《美丽的梭罗河》(Bengawan Solo)作者格桑(Gesang)的华人贤达苏显铭,想重点请苏显铭先生谈中国文化与印尼文化的融合。我回应说,你们找对人了,舍其无他人。                                

李宇怀还欣喜地告诉我:“苏显铭确实很客气,本来说4月13号要出一期建交60年的特别节目,我想找他买《长城颂》的曲子,结果他说免费给我寄过来,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令苏显铭爱不释手的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印尼歌曲选。

 

可以为印尼文化付出一切

别说印尼,就是在中国文化界、在广东省中山市也甚得盛名的苏显铭,就是这么一位热心的所谓“文化商人”,他以印尼祖国之音声像公司(Gema Nada Pertiwi.P.T.)为平台,投身印尼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事业,做了很多事情,付出一切,永不言倦。

他经常带团参加中国的艺术节,在那里展示印尼努山达拉国家美丽的多元文化艺术。最近从印尼报章知悉,在格桑老人因病住院时,他又是第一个赶到医院,安排治疗事宜,安慰老人。

我回香港后一直想动笔为他写点什么,但发现苏先生的新闻不断出现,身先士卒发动员工献血等等,山长水远,再排队等版面,唯恐新闻变旧闻,竟然难倒我了,加上俗忙,但一直在关注他。至今才因为云南电视台的同行的提起,觉得有了话题,权充谈谈我对他的印象吧,介绍也许其他报纸较少报道的东西。

   苏显铭经常带团参加中国的艺术节,在那里展示印尼努山达拉国家美丽的多元文化艺术。

     

广府人的本色

经他在台湾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任研究员的表哥区钜龙教授的介绍,2009年6月26日,我与太太去探访他。也许同为文化人之故,我们之间很快就进入话题,谈锋甚浓,非常投机。

苏先生特别客气,本来是工作日,他及太太还有女婿、女儿全家接待我,大家合影留念。知道我是邦加人,苏太太还专门买了邦加点心,准备饮料款待我们。她一面又要应付日常的商业事务,又要招呼我们,精明能干的贤内助角色充分展现。                                         

苏先生知道我是振强女婿,太太又想找回她失去联系几十年的同窗陈美真,很热心地帮我们与振强领袖、华社贤达陈仕栋先生见面,在陈先生的高效率运作下,令我太太终于与她几十年没有谋面的挚友团圆。

      苏先生背后的照片,是印尼主流媒体Kompas大半版介绍他推广印尼音乐艺术的文章。

 

在交换名片的一霎那,我发现名片中“苏显铭”的下方印有“广东中山”四字,名片的主人时时刻刻望乡,念乡土、不忘本的一面表露无遗,这无疑是海外广肇籍华人的传统,而热情、团结、互助更是身居他乡的广府人的特性,在我与他接触的暂短时间,已经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儒商风貌一现

苏先生宽厚、善良的一面,还可以从其对待社会上盗版成风,严重侵害他的商业利益的态度,与我想象中受侵权者,多数愤世嫉俗相反,居然没有牢骚满腹, 却只是淡淡一笑置之,认为这是社会弊病所致,全球性问题,这益发使人对他刮目相看。

我们在他的办公室交谈中国与印尼的文化艺术,谈印尼音乐50年代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梭罗河》在中国街知巷闻,刘淑芳来印尼演唱《宝贝》(Butet)大获成功,讲到兴起,他拿出一本已经发黄的歌本,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印尼歌曲选。我感到很震惊,在离中国那么遥远的地方,还能看到这种非常珍贵的东西,反映中印友谊及艺术交流的历史证物,被他保存得那么完好。

                                           苏显铭与太太、女婿、女儿及外孙合影。

记得我于去年接到苏先生的电邮回复,发现其行文流畅,语气风雅,风格高尚,看得出来这是印尼现在十分难得的华人秀才级人马,深感到其文化底蕴的深厚。

我记得苏先生的办公室,有一个大柜子,里面有一叠叠剪裁的很整齐的剪报本,有关他公司及印尼、中国等报刊文化艺术、音乐方面的报道文章,尤其印尼的主流媒体Kompas大半版介绍他的文章、有序地加以保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苏先生专门收藏形式不同、大小各异的大象工艺品。

 

印尼爱国歌曲情意结

苏显铭热爱文化事业,执着地抢救及推广印尼优秀民间传统音乐,签下那么多知名的优秀歌唱家,如Keroncong王子Mus Mulyadi等,在华人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尤其在印尼的唱片店中,95%的爱国歌曲,如《Bagi mu Neg`ri》,是他公司《祖国之声》的产品,因为每年顶多8·17印尼国庆日才用,这并不属畅销品,连印尼友族公司都不愿意做的生意,他义无反顾地坚持做。

他与我谈起苏加诺总统,钦佩之意溢于言表,强烈地对那个时代的爱国歌曲的赞叹,我想他所做的一切,也是他对印尼独立运动、民族革命的一种情意结吧,从这个意义讲,苏显铭是印尼的爱国者当之无愧。

                                                            指导员工制作光碟。

 

难怪他说,在印尼,以其经历那么多次政治动荡,以及由此带来经济转型,假如不做文化生意,将资金放以土地买卖等投机性很大的生意,可能得到的财富更加丰富。

 

与格桑的缘分

但苏先生并不为此而后悔,众所周知,此非虚言,从他为格桑讨回日本的版权,每年为格桑付丰厚的印尼版权费,令老音乐家在家贫居无定所、乏人照顾而陷入危机时,意外得到苏显铭的资金帮助,从而能够购屋安居,看病治疗,令格桑延年益寿至今,安然进入生命的年逾九旬阶段,可见其用心之一斑。但他为这些的驻脚,却是那么轻描淡写:“这恐怕是一种缘分吧!”

俗语讲“无商不奸”,加上“商场如战场”、“今天不知明日事”,做生意之人,能够眼光放长远,心胸宽厚,善意待人的属凤毛麟角。苏显铭先生已经用自身的行动,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迈入印尼华人儒商行列,可贺可喜。

           苏先生收集很多印尼、中国等报刊在文化艺术、音乐方面的报道剪报本及刊物。     

         

大象情怀

在他的写字楼里,办公室、走廊甚至楼梯的墙沿,到处摆满了形式不同、大小各异的大象工艺品,吸引了我的眼光。苏显铭介绍说,收集大象的造型,是从1980年开始,因为当时做录音带生意,是以大象为商标,因为自己是广府人,熟悉粤剧里的“大笨象”(Tai pen ciung)形象,那是形容身体高大但憨厚的老实人,觉得应该收藏这个形体巨大,但性格可爱、宽厚的珍稀动物造型。

他喜欢的大象造型,除了1980年首次收藏的一组由小到大的系列之外,1996年到荷兰商务旅行,买到的1700个,后来又买了大象王国印度及斯里兰卡的大象造型,后来又到泰国、中国采购,每次行李均超重,里面是大象、各地的音乐光碟、历史、人文哲学及音乐书籍。

他说,在汉字“象”与“祥”同为谐音,寓意吉祥如意,这是其一;其次象极为讲义气,照顾弱小,遇事团结互助。苏先生朋友众多,强调义气是做人办事交友的原则。

结合到生意,他说也需要义气,他发行了70%的Kerocong音乐,是希望国民不要忘记传统艺术,尽管“老翻”(翻版碟)横行,但踏上这条路后不会止步,无怨无悔。他出版的儿童音乐歌曲、民歌集,多数供应学校、幼儿园,有人说他是“放长线钓大鱼”,苏先生说:“大鱼不一定钓到。”因为法制环境还没改善,很多商人都急功近利,他唯有自嘲受到大象的坚定驱使,勉励自己去面对。

                                     苏先生正在为笔者签名留念,其字体端正流畅。

 

志高存远

出生印尼原籍中山市古镇的苏显铭,其实是读医科出身的,也读过师范,对音乐艺术的爱好痴迷,令他与音像业结下不解之缘,为挽救、保护及推广印尼传统音乐艺术而奋不顾身。其实,以他在家乡的影响力及亲缘关系,完全可以利用古镇这个素称世界灯饰、日光灯、节能灯制造王国的优势,在印尼大展拳脚,但他始终对音乐不离不弃,而且志高存远。

他说:我心中的理想计划是,起码为印尼33个省,每一个省都出一部优秀民歌专辑,现在已完成12个省,因为有些省份资源缺乏,所以至今理想尚未能付诸实现,是为所憾;其次要把印尼民歌做成中文版,以满足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越来越大的文化需求,推广印尼文化;最后也要与时俱进,把印尼流行歌曲弄成中文版,让世界上更多华人了解印尼。

像大象那样宽厚、执着、气定神闲,这就是我对印尼祖国之音声像公司总裁苏显铭先生的最大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