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小姐国语版全集:运筹帷幄——温州人的经营智慧与赚钱魔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36:12
   在中国的商业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商人群体像“温州人”一样饱受无数眼球的关注。“温州”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它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象征。这里的人们从小就确立了赚钱致富的目标,他们立志要当老板,成为能够直正挺直腰杆的有钱的中国人。他们执著于赚钱、自立自强、敢想敢干、艰苦创业、永不言败;他们四海为家,敢为人先,有市场的地方就有他们,有他们的地方就能拓出一片市场;他们白手起家,运筹帷幄,能够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调动资金和商品。温州人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富了起来。

  

第1节



  中国之有温州人,如欧洲拥有犹太人。

  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商人群体像"温州人"一样饱受无数眼球的关注。"温州"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它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象征。这里的人们从小就确立了赚钱致富的目标,他们立志要当老板,成为能够真正挺起腰杆的有钱的中国人。他们执著于赚钱、自立自强、敢想敢干、艰苦创业、永不言败;他们四海为家,敢为人先,有市场的地方就有他们,有他们的地方就能开拓出一片市场;他们白手起家,运筹帷幄,能够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调动资金和商品。

  在温州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环境没有好坏之别,能否赚钱才是最主要的。温州人的敢闯、精明和灵敏的商业嗅觉经常被世人所称道。当"长三角"的楼市还等待加温时,温州人已经相机而入,待到一些城市的楼市轰轰烈烈的时候,他们已经转战金融、能源、建材甚至古董、字画……当伊拉克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尽时,他们已经进入了等待重建的废墟发掘商机……

  温州人就是这样四处闯荡,牢牢占据着一些他人不屑一顾的商业领域。温州人有自己独特的经营策略:本钱小的人不做大买卖,与其力不从心死撑面子,不如集中资本,小处着手,出奇制胜。不要认为鞋、包、纽扣等是小商品,只要做得好,照样可以风靡世界。这实在是令人佩服的商业品格!这一品格融合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投资家的敏锐嗅觉与创业者的吃苦耐劳,由长期的文化积淀而成。温州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富了起来。


  其实温州人的做大,既靠"勤奋",也靠"群体"。前者是以努力运作、更多的积累来达到;后者的表现很多,如合股,如民间融资,即经济学家费孝通所谓的"经济结义"。温州人因此首创了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出外经商,温州人成群结队到外地,又聚居在一起,办市场、搞经营,故谥之"温州商团"。他们的意义,也许不在于为中国贡献了多少"大"的东西,而在于给了中国的商人们一些全新的启示,那就是温州人的经营策略与赚钱魔方。

 

第2节:温州文化之赚钱观念



  能赚钱就是最大的面子——温州文化之赚钱观念。

  温州人敬钱如神,却始终把赚钱看做一种正常的生存手段。不管你怎么看我,我就是要赚你的钱。

  观念常新,万两黄金。

  许多温州人的创业都是从"五把刀子"开始的,即菜刀、剪刀、剃刀、指甲刀和螺丝刀。他们用这"五把刀子"做当地人不愿干或很少干的零活,或卖一些当地人不愿卖的小商品,实现了创业资金的原始积累。温州籍学者、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吴松弟说:"世界上几乎没有温州人干不了的工作。"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今日温州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20年,主要经济指标翻了5到7番,近1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33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2,GDP年均递增17%左右,仅次于深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200元、4683元,排名第6位、第11位。温州人用20年的时间,摆脱了贫穷落后、不得温饱的局面,完成了从"生存"到"发展"的跨越,创造了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温州模式"、"温州格局"、"温州路子"、"温州现象"的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令世人刮目相看。

  温州人赚钱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因此他们的经营观念不拘一格,常常打破条条框框,作出大胆的判断。观念常新带来万两黄金。温州人的观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明的义利观。

  温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温州人的经济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温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是南戏的摇篮,尤其是南宋时期以叶适为代表的著名永嘉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三足鼎立,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永嘉学派主张"经世致用"、"通商惠工",藏富于民;提倡"利义之和"、"以利合义",义利并举;告诫统治者"为上有节",不可与民争利,"为下敦本",督促百姓务农经商,生产致富;把物质看成道德思想载体,把辛勤劳动拥有物质财富看成是光荣的事。这种思想观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温州人。温州今天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传统"文化基因"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小商品、大市场"的形成;民营经济的异军突起;温州人"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的价值取向和创业精神;温州人"赚百万元不嫌多,赚一分钱不嫌少"的经商理念,都可以从温州传统的重商文化中找到渊源。

  2、务实的竞争观。

  温州经济是广大人民的经济,是老百姓的经济,是温州人的经济。温州人是温州最宝贵的资源,最大的特有优势。温州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求真务实的创业精神,创造了温州的经济奇迹。"人人都想当老板"的创业意识,是温州发展的原动力;"宁为鸡首,不做凤尾"的自主精神,是温州奇迹的源泉。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温州人始终遵循"无明文禁止者为自由"的发展理念,就是除了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事情之外,其余的都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自由地干。守法不守旧,照办不照搬。这种开放的思想观念,就形成了温州人千辛万苦去创业,千方百计来经营,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水找市场,千头万绪抓机遇的发展经济的生动局面。温州没有畜牧业,却是全国最大的猪皮革、牛皮革生产基地;温州没有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却是全国四大汽摩配件生产和销售基地之一。温州人的创新精神能够"无中生有",创造了被有关专家称为的"零资源现象",也创造了温州经济的辉煌。

  3、健康的财富观。

  温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远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温州人在本地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投资者共有90多万人,在外地经商的约有170多万人,人均资产都在50万元以上。因此,不少温州人风趣地说,在温州"一万两万贫困户,十万百万不是富,百万以上刚起步"。许多温州人并不否认收入分配差距正在拉大,可是他们对待以守法经营的企业主为代表的"富人",大都报以羡慕和崇拜的心态。温州进行过一次关于年轻人崇拜偶像的民间调查,除张艺谋、雷锋外,温州市拥有8亿财富的民营企业家、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榜上有名。作为温州最富有者的代表,他们是温州人的偶像和骄傲。温州人完全是以健康的发展眼光看待财富的。温州是一个崇尚财富的地方,看到别人富了,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怎么富,能从别人的致富过程中学到什么;看到有人破产了,多是总结教训,很少怨天尤人;你有本事富了,我也要凭本事富。温州是一个善待财富的地方,温州有一个适宜财富创造者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健康的商业竞争观念。

  4、开放的创业观。

  温州人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开发意识、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许多温州的企业家都是从"泥腿子闯江湖"起步,"筑码头、闯天下"的。他们精明中隐含着豪爽,理性中沉淀着冒险。创新是温州人的时代本质。人们习惯称温州人为"东方犹太人",犹太人鲜明的特色就是四海为家。流动性是温州人突出的特点。温州人遍布世界各地。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市场。温州人在外地经商的有170多万人,约占温州人口的五分之一。《欧洲时报》的一位记者说,在巴黎近10万华人中,浙江人占三分之一,而浙江人中又以温州人为主。他们在巴黎服装、皮具和餐饮三大行业中独领风骚。以生产标牌、徽章出名的温州金乡镇为例。金乡有四绝:全国89%的食堂磁卡、饭票是由金乡生产的;全国91%的单位证件,学生、工商、税务部门标章来自金乡;全国大部分著名白酒酒瓶标志和包装盒由金乡包揽;美国34万警察、联合国维和部队、驻港部队所有的标章全由金乡生产。温州人闯荡世界、敢作敢为的进取精神,无疑是温州一笔巨大的财富。

  5、全面的发展观。

  温州人牢固树立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地方经济发展的集群战略。坚持做大不是不要小,放小不是不管小。温州95%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它们是就业的主渠道,税收的主要来源,活力的根本所在。"家家叮当响,处处是市场"就是温州中小企业发展的生动写照。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是温州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小商品、大市场"物美价廉,是温州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温州依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中小企业集群战略,打火机联手打败了日本和韩国的同类产品,几乎垄断了欧盟和日本市场。温州的皮鞋、服装和低压电器等产品也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温州创造了正泰、德力西、夏蒙、报喜鸟、奥康和红蜻蜓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形成了"中国鞋都"、"中国皮都"、"中国低压电器之都"等等一批全国知名商品集散地。中小企业在温州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目前,温州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正在逐步从"市场型"规模经济,向"集团型"规模经济,进而向"网络型"信息化规模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是温州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6、"适合就是好"的所有制观。

  大多数人在所有制问题上,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还不够超前,在潜意识中还有一种"恐资"心理在作祟。而温州人在所有制问题上,认为能够发展生产力的就是好的所有制,反之就不是好的所有制。具体地分析,温州人与我们在所有制观念上的差异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是在发展私营经济的问题上。2.是在企业改革的问题上。3.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7、"抓机遇"的行动观。

  温州人的机遇观念是在总结改革开放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把机遇观念与价值联系起来,认为机遇就是信息,就是金钱;而我们则往往把机遇当做口号,喜欢把"抓住机遇"挂在嘴边,实际上缺乏对机遇内涵的深刻分析和把握。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实践上的差距。

  1).温州人有着强烈的机遇意识,认为机遇当头要抢抓、快抓、抓紧,否则,机遇就会稍纵即逝。比较而言,我们在现成的机遇面前,则抓得不快,抓而不紧,因而错失了不少机遇。

  2).温州人善于创造机遇,认为只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不利因素可以转化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条件。我们则苟安求稳,善于守成,不敢越雷池一步。

  3).温州人认为只有把机遇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把机遇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算是真正抓住了机遇,我们大部分情况下表现为就机遇论机遇,没有很好地把机遇与自身实际,进而与发展生产力结合起来。

  8、扎实的企业改革观。

  在10多年的企业改革进程中,温州人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经济生活形成了健康生动的局面。温州人头脑中没有条条框框,没有思想负担,他们以"三个有利于"为指导思想,认为不论什么改革形式,只要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行。我们则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疑虑较多。有的怕失权,失控;有的怕乱,怕改革造成社会不稳定;有的把改革与资产流失画等号;有的善于观察政治风向,等待观望,等别人改后再说。

  9、从容的经商观。

  温州人把经商作为实现人生价值、体现人生尊严的一种追求;认为经商并不低人一等,温州人的经商观念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坦然经商的观念。经商就是经商,我就是我。这种观念实质上是对儒家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思想的一种反叛。我们受传统观念影响,总觉得经商低人一等,算不上一种正经的职业。

  2).经商必须目光远大,视野开阔,敢冒敢闯。对温州人来说,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都在他们的视野之内。

  10、主动的招商观。

  1).温州人树立了主动出击的招商观念,强调跑出去、找上门招商,把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等上门"招商,"坐在家里"招商。

  2).温州人招商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认为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付出100%的努力。而不是不切实际地抱有"一网就成功"的想法,一旦洽谈不成,则心灰意冷,信心受挫。

  3).温州人招商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而不是强调条件,不像一些单位经常以无钱招商为借口而不出去。

  4).温州人招商兼收并蓄,对小项目,不嫌其小;对大项目,不怕其大。而且信心十足,具有一种"非拿到手不可"的勇气。而不是目光短浅,心浮气躁。

  5).温州人招商注重为外商提供最优服务,以优质服务和优良环境吸引外商,手续能简则简,办事能快则快,而不是服务脱节,存在"一招了之"的现象。

第3节:赚钱不能怕害羞



  有人认为温州文化是功利文化,但温州人认为有钱就有面子,钱越多面子越大。因此,温州人面对贫困,一心想的就是赚钱。其实这恰恰说明温州人活得实在,过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又有人说,温州人脸皮厚。这也正是温州人有韧性的表现,特别表现在产品推销方面。浙江人特别是温州人推销产品不怕碰壁。他们推销产品只有一个念头,不管你怎么看待我,我就是要赚你的钱,他们用笑脸、用磨破的嘴皮、用磨掉的鞋跟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一个做塑料手册、塑料票证的温州人,他可以带着样品跑遍全国,忍受别人的种种不同的脸色。

  面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人历来看重面子,中国的历史有多长,面子的历史就有多长。面子可谓无处不在,在有利益的场合各种面子就会纷纷粉墨登场。香港大学有位美籍心理学家就专门写了一本心理学专著《中国人的面子文化》。书中指出,中国人往往碍于顾全别人与自己的面子,而对别人的所作所为不敢也不愿明言,还羞涩地把自己的意愿屈就或打消,很多原本有潜质的主意就这样丧失掉了。因此打破害羞、不好意思的狭隘面子观念,是解放思想、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楚剧演员夏艺,下岗后以替人"哭丧"为生,被人们尊称为"哭丧艺术家"。很多家里亲人去世了以能请到他去"哭"一场为荣,当然,他也以"哭丧"的方式谋生赚了个钵满盆溢,并建立了自己的哭丧队伍。他是怎样把一种风俗习惯变成一项大产业的呢?

  夏艺出生在一个贫困农家,父亲在他6岁时就去世了。因为生活艰辛,母亲常常爱哼唱楚戏里的哭腔来发泄自己的郁闷。夏艺从小耳濡目染,也能哼唱出一口好哭腔。夏艺高中毕业后被应城市楚剧团招聘为胡琴手。在剧团,他一边学操胡琴一边继续向老演员们学习楚戏哭腔。

  1979年,夏艺结婚了,婚后不久生下一对龙凤胎。夏艺的母亲那时身体还很健康,他们一家的日子过得很幸福。1993年,不幸接连向夏艺袭来:先是妻子下岗了;接着儿子得了心脏病;母亲这时也一病不起,大限将至。为给母亲和儿子治病,家里已是债台高筑。

  那一年,夏艺的儿子和老母亲相继去世了,夏艺痛不欲生。他在为母亲送葬时,不由悲从中来,在母亲的灵前大声痛哭起来。因他平日喜欢唱楚戏里的哭腔,又加之情到深处,所以他哭起来有板有眼,拿腔拿调,让人如同听了一场痛断肝肠的楚戏,催人泪下,来参加丧葬的亲友无不说他哭得好。以至于丧葬过去好几天,还有人津津乐道他的"哭丧"。

  后来,夏艺一个同学的父亲去世了,夏艺前去哀悼。同学的母亲是一个哑巴,他是父母唯一的子女,可他因为丧父过度悲伤,急火攻心,嗓子嘶哑得说不出话来,不能放声大哭。而本地风俗是人去世了要放声哭,否则,死者来生就要变哑巴。同学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见夏艺来了,便想让他来替自己当孝子哭丧。夏艺虽不同意,但经不住同学恳求,又见他确实哭不出来,就勉强同意了。

  于是,夏艺穿上孝衣,扎上孝巾哭诉起来。起初,他哭得没感情,但又来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情不自禁,那眼泪就滴滴答答地落下来,哭声也就充满了感染力,让在座的宾客都眼泪汪汪的。大家都夸他哭得好,够义气。

  那天,夏艺哭完后,一位宾客要留下他的电话号码,说是自己的妈快不行了,到时想请他去哭一场。夏艺连忙拒绝,说自己是正规剧团的专业演员,不是做那种下三流"哭丧"事的人,今天只是特殊情况。夏艺的同学这时候开导他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你的'哭丧'技术这么好,丧家又迫切需要,你为什么不能改换脑筋,以'哭丧'为职业呢?"

  晚上回到家,妻子陈华芳听了这事情后却高兴不已。她为丈夫算了一笔账,全国各地每天都有人去世,丈夫按一天只哭一场,每场收费200元计算,一个月就可以净赚6000元啊!经妻子这么一算,夏艺也怦然心动:没想到哭中还蕴藏着这样大的商机。但他还是绕不过心中的那道坎,以干这种事为耻,所以迟迟没有行动。

  不久,那位宾客的母亲真的去世了,他给夏艺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是陈华芳接的。她毫不犹豫地替丈夫接下了明天去"哭丧"的任务,想趁此机会逼夏艺出道。夏艺回来后得知此事,埋怨了妻子一顿,但事已至此,第二天他只得硬着头皮去"哭丧"。但这次因为不了解对方家里的情况,惹怒了其儿媳,并由此引起了现场的骚乱。但是他决定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把"哭丧"当个正经事做好。夏艺首先努力掌握了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哭法,后又掌握了定点定时流泪的技巧。妻子陈华芳也跟着他一起学习"哭丧",终于两人都能够做到流泪收发自如。

  1996年春节一过,夏艺、陈华芳决定出山。由于经过精心准备与训练,这一场"哭丧"夏艺夫妇表现得很好,名声一下就传开了,不断有人请他们夫妇去"哭丧"。1996年5月,夏艺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招聘了十几个人办起了一个乐队,妻子陈华芳也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从此,夫妻二人专门从事"哭丧"。

  有人问夏艺,你对目前所从事的这种职业有什么看法?夏艺诙谐地说:"社会进步了,经济增长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眼泪流不出来了,'哭丧'职业就应运而生了;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我现在想开了,看透了,凭本事生存,能赚钱养家就行了。"

  要面子,实际上要的是一种虚荣心。"死要面子活受罪",是对要面子的人一针见血的评价。面子如果本来有,也算顺其自然;假如硬要,那其中的辛苦,需要忍受的磨难和内心折磨是相当大的。面子上的事,确实让人很累,很辛苦。面子贴在我们脸上,像一层纸,薄薄的,但有的人始终也难捅破它,有时我们会感到这一辈子都为面子而活着,有时候我们会感到面子给我们带来的沉重感觉,问题是我们无法摆脱面子和超然对待面子,也做不到丢弃面子。这是不是做人的悲哀呀?
  

第4节:赢钱就能赢面子



  在温州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温州人无禁则入"。做了20多年生意的郑州温州商会会长王招富解释说:"别的地方是规定你可以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温州是只要不明令禁止什么,我就做什么。赢了钱就是赢了最大的面子。"

  温州人的特点是不怕吃苦,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只要有钱赚他们就会干,这种性格的形成跟温州的历史环境有关。温州自然条件不好,山多地少,为了生存温州人也不会顾忌什么面子,机关单位局长的老娘摆摊都无所谓。

  比如,在有的人眼里,擦鞋这个职业很难堪,宁可什么也不做,也不去擦鞋。如果生活所迫没有办法也要到离家远一点,熟人少一点的地方去擦。有的地方,东门出、西门进的待业青年很多,而在温州,人人都很忙,大有公司老总,小有作坊的老板,也有在自家门前擦鞋的擦鞋匠,可谓大能力挣大钱,小能力挣小钱,而不像很多人大钱挣不来,小钱又不想挣,死爱面子活受罪。

  温州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也是他们最大的发展动力,就是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价值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温州文化"。温州人认为挣不着钱丢人,看厕所、擦皮鞋挣钱不丢人,为了不丢人而去看厕所、擦皮鞋,自己养活自己,并且通过擦皮鞋、看厕所积累资金,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有些人却认为:"挣不到钱不要紧、没饭吃不要紧,我可不干看厕所、擦皮鞋这些丢人的事。"这就是与温州等先进地区就业观念上的差距,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温州资源匮乏,环境不好,这种"上天"的安排造就了温州人的吃苦精神,同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深深埋藏了一颗致富的野心。为了赚钱,温州人不辞辛苦不远万里勇闯北京。

  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的门口,有一位秀丽的温州少女,整日坐在那里补皮鞋。她的生意出奇的好,大学生们都很愿意让她补鞋。由于她来自温州,人又长得靓丽,就有了"补鞋西施"的美名。这对于接受正统教育的大学生们而言,一半是同情,一半是不理解。

  有一天,一位帅气的小伙子来到她的摊前,在她补鞋的时候与她拉起家常。小伙子问:"姑娘,你这么年轻,就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人家补鞋,不觉得难堪吗?""西施"连头都没有抬,一面忙着自己手中的活计,一面回答说:"挣钱呗!这有什么难堪的?破皮鞋穿在你们脚下,这才叫难堪呢?"

  呵呵!多么聪明的回答,小伙子有些语塞,他望着快乐又认真的"西施"不解地问:"你就这样补啊补啊一直补下去吗?""西施"扑哧一声笑了,大概觉得这问题问得很愚蠢,抬起头来答道:"一直补到人人都打赤脚为止!在我们温州,不能在家闲待着,都要出去闯世界,否则会被人瞧不起的。"小伙子愣是半天没接上话来。后来,这位美丽的温州"西施",靠补鞋积攒的资本盘下一家小店,经过慢慢地发展,而今已经成为了拥有上千万资产的女强人。

  关于温州人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历史是公正的,虽然那是一块曾经被遗忘的角落,但历史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勇气、机会和勤奋。而很多一直生活在繁华地区的人,虽然享受了更多的阳光,但也产生了不思进取的惰性,结果只留下精神上的空虚,财富上的贫瘠。

  有的人擦皮鞋是为了谋生,而温州人擦皮鞋是为了创业。以擦皮鞋谋生者也许一辈子都擦皮鞋,而温州人却注定不会一辈子擦皮鞋!这就是温州人的创业观。

  南存辉,从昔日温州城内辛苦操劳的小小修鞋匠,几经奋斗终成资产超过亿万美元的年轻富豪,正泰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连续三年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其中的跨度之大,变迁之巨,其实就是一部传奇现代版的小鞋匠的故事。

  南存辉的父亲是温州乐清柳市镇人人皆知的老鞋匠,小存辉从六七岁开始,就挑着米糠,提着鸡蛋、田螺去街上卖。13岁初中刚毕业,父亲因伤卧床不起。作为长子,南存辉辍学,子承父业。从此,校园里少了一个学子,人们的视野里却多了一个走街串巷的小鞋匠。13岁至16岁,他每天挑着工具箱早出晚归,一晃就是三年。南存辉回忆起这段"非常经历"时,脸上还是流露出了一些得意,"修鞋那阵子,我每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我就凭自己胆大心细,脸皮厚一点儿,质量可靠一点儿"。

  在修鞋时,南存辉就发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机会。当时乐清柳市有很多供销员在全国各地跑供销,他们带回了很多信息,由于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工厂卖出的都是整机,并且大多是成批量卖的,机器的一个零件坏了往往很难买到。具有商业头脑的柳市手工业者抓住了市场需求,把坏机器拆掉卖零件,不少先行者开始制造机器零件,慢慢地柳市出现了装配作坊。16岁的南存辉再也沉不住气,他找了几个朋友,一起四处借钱,最后在一个破屋子里建立起了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四个人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月,赚来的第一笔钱只有40元。三个合作伙伴都沮丧极了,而南存辉却兴奋异常,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财富的路子。

  其实,南存辉致富的方法,就是抛下一切所谓的面子,敢闯敢做。由于南存辉在低压电器领域心无杂念,一门心思铆足劲儿向前冲,如今,他率领的正泰集团已拥有员工6000余名,总资产8亿元。下设6大专业公司、48家成员企业、800多家协作层企业,形成了集科研、工业、贸易与信息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南存辉成功的例子,是成千上万温州人创业的缩影。从不起眼的小生意、小买卖做起,把赚到钱看做是最大的面子,坚定自己的信念,就一定能在创业的道路上疾驰。
  

第5节:赚到钱是一种乐趣



  温州人把赚钱当做一种乐趣,通过赚钱的过程获得幸福感、成就感。

  温州人认为:快乐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生物都是因为这个原则才得以存在,得以繁衍。富人是最会赚钱的人,他之所以会赚钱,因为赚钱是快乐的。

  洛克菲勒说过一句话:"我曾经穷过,我也曾富过,听我一句话:富比穷好!"

  美国作家泰勒·G.希克斯在其所著《职业外创收术》中指出,金钱可以使人们在12个方面生活得更美好:物质财富;娱乐;教育;旅游;医疗;退休后的经济保障;朋友;更强的信心;更自由地表达自我;激发你取得更大成就;提供从事公益事业的机会。

  既然钱能让我们获得这么多的收益和快乐,那为何我们还不赶快行动起来,抓住一切机会富起来呢?

  赚钱的快乐,不在于钱本身,而在于他通过赚钱,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实现了自我的价值。何况,这个实现价值的过程,本身也是快乐的,就像有些人喜欢下棋,有些人喜欢跑步,下棋下得眉头紧锁,跑步跑得汗流浃背,旁人看着辛苦,他却其乐无穷。各人的苦乐,只有自己知道。很多时候,工作本身就是幸福,智力和体力的付出,都是一种享受。

  要赚钱就不能怕"羞",就得脸皮"厚"。温州人的脸皮为什么"厚"呢?一是他们很早就突破了"面子"这一心理障碍。二是他们自信,虽然可能失败了很多次,但相信总有一天会成功。三是他们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四是成功后的成就感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也就是赚到钱后享受的快感。

  温州人会赚钱,温州民间自然集聚了大量资本,央行温州中心支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底,温州全市银行存款余额高达1800多亿元,同时,据有关机构调查分析,温州居民手头还握有1000亿元左右的现金。这两个数字相加就是2800多亿元,而其中大多数是属于个人和民营企业的。咋舌的财富,同时也是躁动的资本。

  资本追逐利益的天性,驱赶着温州人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资本纵横捭阖,炒房团、炒煤团不过只是温州人向产业投资领域跨升的一个现象,可以预见,消费升级、资源及供给短缺等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领域,都将是温州人的新领地。

  在温州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否赚钱才是最主要的。正因为如此,温州人才四处闯荡,占据了外地人不屑一顾的那些领域,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

  温州人追求自主、自立,人人都想当老板,且敢冒当老板的风险。他们不论干什么,生活中总充满乐趣,而且敢于生活,善于生活,洒脱,顽强,从不失望。

  温州人做生意,注重从小处着手。温州人务实苦干,只要有一分钱赚,温州人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干,从不好高骛远,从不好大喜功。

  温州人赚钱,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不像有些地方的人,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愿赚,只好两手空空,而一味抱怨天不助我。
    

第6节:温州思维之致富欲望



  欲望是永恒的治穷特效药

  --温州思维之致富欲望

  温州人仿佛具有天生的创业冲动和致富欲望,各个都渴望有自己的事业。"家家办工厂、户户闻机声",看似不是很好的机会,也能被他们牢牢抓住,完成原始积累。

  各个想创业,人人想赚钱,全民皆商

  有这样一个笑话:如果火星人落到地球上被逮住了,北京人会问他与人类有没有血缘;上海人会搞外星人展览、卖门票;广东人会问他身上哪些器官可以吃;而温州人则会立即打听火星上有没有生意做。

  赚钱是温州人生活择业的重心,更是温州人日思夜想要做好的事。

  有很多人穷了一辈子,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穷。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法国的一位富翁去世之后,在报纸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我曾经是一位穷人,在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谁若能通过回答出"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他将能得到100万法郎,而我也会在天堂给予他欢呼与掌声。

  遗嘱登出之后,收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五花八门。绝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当然是金钱了。另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还有一部分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还有的人说,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是总统的职位等等。

  但最终的答案是致富的欲望。

  结果答案是致富的欲望。

  强烈的赚钱欲望也是温州人成功的第一要素。

  没有一个温州人试图掩饰他们血液里始终兴奋着的发财欲望。"不赚钱,毋宁死。"这是他们的逻辑。所以有人说:"温州人是青蛙,在水里会叫,在岸上会跳。"

  更充分地享受生活;

  提起"浪莎",那句"不只是吸引"的广告语几乎一夜之间响彻了中国的袜业市场。现在的浪莎产品和商标早已被认定为浙江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2001年,浪莎商标被省市推荐为中国驰名商标,而作为董事长的翁荣金也分别获义乌市优秀企业家、优秀厂长经理等荣誉称号,现为义乌市第九届政协常委、义乌市袜业行业协会会长,2000年4月15**作为中国袜业界唯一代表赴美国参加21世纪袜子研讨会。他的创业故事,正是缘于对成功的强烈欲望。

  由于生活所迫,1980年高中毕业的翁荣金背井离乡踏上了鸡毛换糖之路,投奔远在新疆的姑妈家。那时沿街叫卖是义乌人最主要的职业。翁荣金兄弟也投入到这古老而传统的"贩卖行业",和许多义乌老乡一样开始走南闯北,为的是改变原先贫苦的生活面貌。

  在那里,他得知人工饰品十分畅销,就赶回义乌,向亲戚借了几万元,备足了货。时近年尾,西进列车拥挤异常,翁荣金和三弟翁荣弟在火车上站了四天四夜。当列车驶进乌鲁木齐时,他们的腿已经肿得迈不开步。然而,等他们兴冲冲地把货拉到市场,才发现市面上早已充斥着各种人工饰物,价格跌了一大截。翁荣金挥泪贱卖了所有货物,总计亏了一万多元。

  遭此打击的他决定从头再来,并定下了做生意的原则:人无我有,人有我无。

  翁荣金还记得,在广州跑袜子的那段日子里,为了拿到预定的货,必须使出吃奶的劲儿挤上南下的火车。由于当时的火车票比较紧张、车票也比较贵,很多时候,为了省钱,他只好睡在硬座车厢的椅子下面,用报纸作为床垫。因为个头比较高,他常常把两只脚露在过道上,于是就会有被路过的人踩上一脚的危险。

  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取得了一个广东品牌袜子的总代理权,开始了原始积累过程,用了五年时间建立了自己的全国性批发网络。

  这样前前后后做了近10年袜子生意,有一天他们发现,在国内,西装、女装、衬衫、裤子、领带等都有了名牌,就袜子没有名牌。而袜子又是一种易耗品,市场需求量很大,于是翁荣金打定主意:开一家袜厂,做中国最好的袜子!就这样,1995年10月,翁荣金三兄弟在义乌经济开发区创办了义乌浪莎针织有限公司。翁荣金说:"我们之所以投资了袜子这个产业,就是要做中国最好的袜子。"

  1996年,在一片反对声中,"浪莎"坚持花大价钱,在中央电视台打了袜业企业的第一个广告。很多业内人士不理解,小小的袜子有必要这么折腾吗?"我就是要让消费者一想到袜子,便想到'浪莎'!"翁荣金这么说。时间证明了一切,之后,浪莎品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如今,每天有80万双袜子从这里走向市场,平均每周推出一款新产品。"现在我最渴望的是,'浪莎'有一天能屹立于世界袜业之巅,扛起中国民族工业的大旗。"拥有超常大局观的翁荣金说。

  可见,温州人开启事业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就是一个"欲"。当你正在犹豫不决、畏手畏尾的时候,无数个温州人已经在抢占市场了!

第7节:不怕没钱赚,就怕不想赚



  不怕没钱赚,就怕不想赚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王春光研究员曾经讲述了他在法国的一段见闻。"一次,出差到法国,几名法国学者告诉我,对于温州人,尤其令他们佩服的一点就是吃苦的精神。这些温州人来了,什么技术都没有,甚至连法语都不懂。就凭着勤劳,孜孜不倦地干活、赚钱,不断积累财富。攒够了'第一桶金'他们就自己开店。他们都觉得自己要当老板,不甘心打工。就这样,他们竟然在法国能够成为百万、千万富翁。"

  温州创业者的欲望与普通人欲望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欲望往往超出他们的现实,往往需要打破他们现在的立足点,打破眼前的种种限制才能够实现。所以,温州人的欲望往往伴随着行动力和牺牲精神,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

  如果你已习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整天上班、下班,日复一日,任凭岁月消逝,而且满足于这种状态,那么你一定成不了富翁。一个积极想要赚钱的人,绝不以温饱为满足,一定想要让生活多彩多姿,天天充满赚钱的活力。具备了这个要件,再冷、再热的天气,再苦、再累的工作,都会心甘情愿地去做,而当你养成了这个赚钱"习惯"后,财富自然愈来愈多。

  创业者的欲望都是不安分的,是高于现实的,需要踮起脚才能够得着,有的时候需要跳起来才能够得着。上海有一个文峰国际集团,老板姓陈名浩,是一个40多岁的男人。1995年,陈浩带着20万块钱来到上海,从一个小小的美容店做起,现在已经在上海拥有了30多家大型美容院、一家生物制药厂、一家化妆品厂和一所美容美发职业培训学校,并在全国建立了300多家连锁加盟店,个人资产超过亿元。陈浩有一句话:"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他的事业就会有多大。"所谓梦想,不过是欲望的别名。你可以想象欲望对一个人的推动作用有多大。

  追大盯小,只要有钱赚,一分钱的生意也不放过。温州生意人不在乎干什么,也不计较生意是大是小,只认定一条,能赚到钱就干,哪怕只有一分钱的赚头,也会不遗余力。他们也追求大生意、大规模、高利润,但是,他们的生意眼光更善于盯准小项目、小商品,大小生意都不放过。

  曾经风行全国的擦鞋机、爆米花机、修鞋机、芽菜机这一类实用小机械,造得最早的不是在大工业氛围中成长的东北人,也不是素有大商业传统的上海人,而是浙江人。浙江人,特别是温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路,不怕赚钱少,就怕不去赚

  纽扣、标签、标牌、小饰品、小玩具,这些有人看不起、懒得做的"小东西",温州人却做起来而且做得"发"了,做成全国最大规模,形成辐射和影响全国的大型专业市场,如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市场,其规模和影响力之大真可谓执国内同行业之牛耳。

  还有一个故事,1991年,温州商人林立人在一次失败的生意后到深圳去打工,但是,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他在深圳找不到工作。

  林立人后来说:"我只能做老板,像我这样没有什么学历、没有什么专业技术的人,打工没人要,只好做老板。"于是,林立人就开始寻找创业的机会。不久,他开始做租房中介,收取佣金。

  当时的深圳,很少有正规的中介公司。于是,林立人在香港注册了一家立业(香港)房地产开发公司,成为深圳第一家民营租房中介公司。公司一开张,生意就非常好,公司十几个员工,忙得晕头转向。

  1992年,林立人就积累了十几万元。随着租房中介公司的增多,林立人开始转行做其他生意。

  有这样一句话:"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意思就是,如果你的目标定得高,得到的往往会低于目标,如果你的目标定得适中,结果获得的也会低于这个目标许多。可见,不管做什么事情,结果与目标往往是不太吻合的,要想成就大事,就一定要制定高远的目标。如果你没有做老板的"野心",你就不会用老板的思维去思考,不会用老板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更不会以老板的姿态去做事,试想,这样的人不就只能替人打工一辈子吗?

 

第8节:机会是上帝的别名,善于"无"中生"有



  机会是上帝的别名,善于"无"中生"有"。

  大量的事实表明,很多事业成功的温州人的欲望是来源于现实世界的刺激,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而且往往不是正面的鼓励型的。刺激的发出者经常让承受者感到屈辱、痛苦。这种刺激经常在被刺激者心中激起一种强烈的愤懑、愤恨与反抗情绪,从而使他们做出一些"超常规"的行动,焕发出"超常规"的能力,抓住看似虚无缥缈的一线机会,这大概就是孟子所谓的"知耻而后勇"。一些温州人在创业成功后往往会说:"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有这两下子。"

  因为想得到,而凭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财富得不到,所以要去创业,要靠创业改变身份,提高地位,积累财富,这便构成了许多温州创业者的人生"三部曲"。

  做家具生意的吉盛伟邦在一向瞧不起"外地佬"的上海有很大的名声,它的老板叫邹文龙,身价要以若干个亿来计算。

  邹文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的创业动力来自"三大差别"。这"三大差别"不是他自己提的,是他现在的岳父给他提的。他说他身体不好,女朋友考上了大学,他却落了榜。他女朋友的父亲就对他说:你和我的女儿有三大差别。第一是城乡差别。女朋友是城市户口而邹文龙却来自贫穷的农村。第二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邹文龙的女朋友已经考上了大学,而邹却不得不接一个亲戚的班,到一个小杂货店搬油盐酱醋,出卖劳动力。第三是健康上的差别。邹文龙因为身体不好影响到大学都没考上,难以想象一个身体不好的人以后怎么靠体力活儿吃饭,怎么能够养得活他的女朋友?所以,当时岳父坚决不同意他们谈恋爱。

  要想不放弃自己的女朋友,那就只有一条路,就是想方设法去消灭与女朋友之间的"三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邹文龙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行动,并且一举获得了成功。这就是欲望的作用,再辅之以出色的行动力,邹文龙终于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无独有偶,大名鼎鼎的张树新女士的创业亦是源于一种刺激。只不过,这种刺激比邹文龙的"女朋友"来得更为刻骨铭心,因为关系到父亲的生死。张树新回忆说:"我记得1989年我父亲患癌症,到1992年去世,我们几乎倾其所有,最后想做很多的事情,却总是囊中羞涩做不了。那个时候社会上已经有很多人下海,大街上有很多不同的人的生活状态,你就会觉得你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不用去讲那么多的大道理。"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张树新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由报社记者而下海创业,成为一个创业者。创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没有钱,想有钱,要赚钱。后来张树新因为创办瀛海威,第一个大张旗鼓将互联网引入中国而声名鹊起。现在张树新是联和运通投资公司的老板,已经由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发展为一个用自己的钱投资的职业投资家。

  因为欲望,而不甘心,而创业,而行动,而成功,这是大多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走过的共同道路。丝宝集团的梁亮胜现在很有名,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但寻究当年,他也不过是一打工仔。只是这个打工仔有点儿与众不同。1982年,梁亮胜带着他的太太,和所在内地工厂的其他40多名青工一道被派往香港工作。当时梁亮胜一家在香港只有四五平方米的住房。那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住了三家人,除去公用厨房、洗手间、走道,房间之小难以想象。他两口子住厅,另两家人各租了一间房,因为别人白天上班时要走厅,他就从厅里拉一块塑料布,留一个过道,他们夫妻两人只能挤在沙发上睡。那时,梁亮胜的梦想就是想有个楼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梁亮胜还是每天晚上坚持去上学。在香港的三年时间里,他系统学习了航运、英语、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等课程。后来梁亮胜就依靠做国际贸易,向国内贩卖檀香木材淘到了第一桶金,再后来,就办起了丝宝集团,出品舒蕾、风影洗发水等。现在梁亮胜站在成功者的角度说:"回头来看,一起到香港的40多人现在都还在工厂里做工,因为他们满足现状,觉得现在做工比原来在国内做工好多了。"梁亮胜这话的意思就是说,是欲望促使了他的成功。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他要给自己当老板,做自己的主人。而原来一起随他到香港做工的40多个工友,却没有他这样的欲望,所以他们20年前给别人做工友,20年后仍然只能给别人做工友,为别人赚钱。

  关于人的欲望,地产商冯仑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他说:"地主的生活最愉快,企业家的生活最有成就感,奴隶主的生活最有权威。地主地里能打多少粮食,预期很清楚,一旦预期清楚,欲望就会被自然约束,也就用不着再努力,所以,会过得很愉快。企业家不同,企业家的预期和他的努力相互作用,预期越高努力越大,努力越大预期越高,这两个作用力交替起作用,逼着企业家往前冲。"如果用"创业家"代替冯仑这段话里的"企业家",你会发现它同样贴切,或许我们可以套用一句伟人的话:"欲望是创业的最大推动力。"

  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一定是强烈的欲望者。他们想拥有财富,想出人头地,想获得社会地位,想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人一谈起这些东西就觉得很庸俗,甚至一些成功者亦不愿提起这样的话题,特别是一涉及到钱,便变得很敏感、很禁忌,其实完全不必如此。

  我们不难看到,白手并非不可起家,虽然经商创业需要一定的天赋,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但是,当你在遇到极大的挑战的时候,你的欲望潜能会被激发成无穷的力量,让你去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弱者失去机会,愚者等待机会,智者抓住机会,强者创造机会

  温州人创业很多时候是在无市场的状态下,自谋出路、顽强打拼出来的。他们不等不靠、从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探索,挖掘商机。事实证明,很多机会就是这样被温州人囊获的,他们是机会面前的强者!

  来看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片段:

  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C对老总的了解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分量的开场白,再算好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弱者失去机会,愚者等待机会,智者抓住机会,强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有欲望有准备的人。

  欲望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有致富的欲望,并积极创造致富的机会是成功发财最基本的要件。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成为有钱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很失意。有钱的人是怎样取得财富的呢?他们比你富一千倍,就能说明他们比你聪明一千倍吗?绝对不是。现代科学表明,人的资质相差不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在后天造成的。想想看,你的中小学同学、大学同学,毕业时大家起点一样,而过了五年、十年、十五年后,同学再聚会时,你会发现大家各不相同,有的人开着奔驰、宝马、沃尔沃,有的人开着帕萨特、宝莱,而有的人骑着自行车,大家的差距由此可见。你能认为同学之间的智力差距就能真差那么多吗?绝对不是!我认为人生成功的关键就是人生目标的确立。奥格·曼狄诺说:"一颗种子可以孕育出一大片森林。"

  乐清县的赵章光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家境贫寒,只上到初中二年级,就辍学了。

  他父亲是一个草药郎中,少年赵章光经常随着父亲来到雁荡山密林深处采挖草药。聪颖好学的赵章光,在父亲的指导下,不久就能识别上百种草药,并能配制草药,给乡亲们治病,成了家乡的一个小郎中。

  赵章光被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乡村医生林光华看上了。认为他有从医的天赋,把女儿嫁给了他。在中国民间,有许多秘传的医术秘方,一代代传了下来。林光华祖传专治皮肤病,善治一切癫癣杂症,其秘方是绝不示人的。然而他却十分喜爱赵章光这个"半子",赵章光陪他一道出诊后,岳父觉得找到了可以传授医术和祖传秘方的传人了。于是,岳父倾尽所有都传授给了赵章光。

  赵章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善治皮肤病的美名四方传播。他当上了大队的"赤脚医生",这是一个只记工分没有工资的带有奉献性的职位。这个职位是他主动谋得的,其目的只有一个,可以光明正大地收治病人,多积累医疗经验。

  也许是得益于雁荡奇山险水的熏陶,赵章光对皮肤症的疑难症候十分感兴趣,天性中对此有好奇和追奇的成分。

  当地民间有"鬼剃头"的迷信传说。传说中的剃头鬼,专在半夜三更潜人人家,在人们睡梦中下手,一觉醒来,不是枕边多了一绺头发,就是脑袋上增了一块秃顶,很是神秘。剃头鬼最喜剃乡间少女的秀发。在乡间,一个遭受"鬼剃头"的女子再也难以出嫁,因此而投海自尽的女子也不在少数。

  在不长的日子里,赵章光就收治了数名这样的不幸少女。她们的哭诉不仅唤起了他的同情,也使他决心攻克这一疑难病症。"鬼剃头",病名就是"斑秃",其实并不可怕,但却是极难治愈的顽症。

  为了攻克这一疑难病症,他参校了岳父传授的诸多秘方,秘方所需的种种罕见的草药,则求诸了父亲多年采药的经验。那段时间,他常背起竹篓,拿上铁铲,只身攀上云雾缭绕的雁荡山,去采集配方丽覃药。那时谈不上实验室,家里摆满了瓶瓶罐罐,药材晾晒炮制全靠他一手掌握。每次试剂出来,他在自己身上试验。不知攀了多少座险峻山峰,也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的夜晚,全凭温州人特有的坚韧品性,使赵章光坚持了下来。实验一次一次地失败,直到1974年的一天,他成功了,患者秃头上冒出了茸茸细发。他为此殚精竭虑,整整用了6个春秋,上百次的试验,方才获得成功。他把这种生发剂命名为"101",以纪念那上百次试验。

  可以说,他又有了一剂可以代代相传的"秘方"了。如果他蜗居乡间,这剂"秘方"只能一代代传下去,造福于相邻的乡亲。然而,赵章光不像上一代乡村医生那样保守,那样易于满足。他想的是如何让更多的秃头病人从不幸中得到救治。

  他来到乐清县卫生局,请求批准在县城行医。卫生局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他的请求,并视他为"江湖郎中",取消他行医的资格。

  "赤脚医生"也当不成了。赵章光没有想到,生发水的发明,竟导致自己陷入绝境。他决定出去,既当我是"江湖郎中"就"闯江湖去"。这一年是1980年,也正是温州人开风气之先,十余万人流向全国,开始其第一次创业的艰辛年头。

  赵章光虽怀"济世救人"的抱负,然而其"江湖郎中"的身份却使他处处碰壁。其秘方秘制的"生发剂",也得不到药品部门的承认。4年过去了,赵章光看不到一丝希望,虽怀抱"和氏之璧";而谁又为识宝之人呢?有时悄悄地收治几个脱发患者,然而一旦被查处,不但被课以重罚,羞辱更令他难以承受。还是回乡当一名乡村医生,不,当一个草药郎中吧,赵章光拖着沉重的脚步,在繁华都市的街头踟蹰。突然间,矗立于街头的一幅巨大的广告吸引了他的目光,那是一家著名的化妆品公司推出的护肤美发广告,广告上的美女长发飘扬,美目盼兮,极具魅力。

  赵章光完全忘记了自己身处闹市,只定定地凝望着广告上的"长发美女"。这美女的神态使他若有所感,对了,那正是他治愈"鬼剃头"的乡间少女,当刚刚冒出茸茸细发时脸上所表露的喜悦神态呀!她们如今也是长发披肩了吧!想到这里,不禁鼻头酸酸的,有些泪眼模糊了,广告上的"长发美女",也更肖似他过去诊治过的那些年轻姑娘……就在这一刹那,他突然想到:何不将他治疗斑秃的药剂就叫做"生发水"呢?染发剂可令长发更加乌黑锃亮,而生发剂则更加神奇,可令秃头生出一头秀发。为什么不可以将生发剂作为美容品来推向市场呢?

  正是这一则广告的启发,给101生发剂带来巨大的转机。赵章光将生发剂这一外用药剂改以外用美容晶来申请,获得了批准。药品变为商品,开始走上了百货公司的柜台。

  赵章光身上独具的温州人的经商禀赋,使他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发现了巨大的商机。

  1986年底,101生发剂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

  101生发剂漂洋过海,被称为"来自神州的魔水"。在东京,101生发剂售价一度高达每瓶200美元。

  这位因发明了101毛发再生精而发家致富的赤脚医生,现在被称为"医界巨富"。他的资产在中国30位亿万富翁中排名第17位。虽然身为巨富,然而他却仍秉承其乡村医生"悬壶济世"的品格,而且颇具"范蠡之风","富好行其德者也",分其资财,资助教育及各种社会福利事业。这为他赢得了很高的社会评价。

  不想再过着贫乏穷困的日子,就是要有致富的欲望,要有堪当强者的坚定信念!善于从纷繁的市场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它能使你有足够的能量燃烧,通过实际的行动获得想要的东西,欲望愈强烈,愈会竭尽脑汁,想尽办法付出以求获取。所以一定要使自己的欲望燃烧起来,且预备好有高能量的燃料以供持续,全心全力地投入,义无反顾地去达成它。完成既定的目标,抛开所有周遭的杂事,早一天出发就能早一天到达。
    

第9节:温州习惯之抢先意识



  天鹅肉是被第一只癞蛤蟆吃掉的

  --温州习惯之抢先意识

  当一线商机刚刚崭露时,许多人还在观望徘徊,温州人已经大赚一笔了。抢先占到商机,就抢得了市场的制高点,难怪俗话说:"做鬼也要跑到前面。"

  想到就要做到

  温州人对生意上的事,干了再说。他们随时有紧迫感,在互相较劲比谁更富。所以做事方面,温州人喜欢默默无闻地干,不在空议论上浪费时间。温州人从不参与讨论,外地人不知道,绝大多数温州人是敏于行,而讷于言的,能合法挣钱的活儿干了再说。当异地人士沸沸扬扬在说"某某事罢手就是了"的时候,没准温州人又发现了新的机会。温州人做生意是先看回报,再看风险,看准了就先干了再说,遇到风险再想办法克服。而很多人则是先看风险,后看回报,往往是看到有风险,也就不干了。

  1989年,做服装生意的温州人吴云前与在大连商场、中兴大厦做生意的同乡们聊天时常说:"我以后要在大连建一个最好的商场。"当时,所有的人都笑他,说他是"痴人说梦"。因为他当时只有18岁,怀揣着用2000元本钱在青海创业一年赚来的"第一桶金"来到大连。就是这个敢做梦的温州人,现在已经在大连成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他领导下的百年城集团已成为业界瞩目的商业地产新军。

  "我没有什么秘诀,我只是想到一件事情就抓紧把它实施!"吴云前说。这些年来一直在大连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也走过不少弯路。但他说,温州人做生意有一个理念:不怕赔,就怕停!因为赔了可以赚回来,而停了就意味着赚钱的机会没了。吴云前曾开过服装店,做过纺织品贸易、经营过服装、餐饮,现在从事商业地产开发。这些年他跨越了很多行业,他总是在熟悉一个领域后,突然又去尝试进入新的领域。保持创业的激情,不断尝试新的领域,可能就是他所说的"想到就抓紧做"。

  进入商业地产领域是吴云前最冒险,也是最成功的一个尝试。在大连,商业地产曾一度成为大连各行各业投资的热点,业内人士在评价大连商业地产"存在局部过热的问题"的时候,吴云前投身到这个新的行业中来。

  吴云前选择在大连最繁华、商业竞争最激烈的青泥洼桥,开始了第一个商业地产的项目--百年城。"当我看到很多世界顶级品牌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将专卖店开到富丽华和香格里拉时,我看到了机会。"吴云前解释他决策的原因时说,他瞄准了那些最具消费能力的消费者。

  时隔不久,百年城集团选择在二七广场建成了温州城。他说,这次他是将目光瞄准了普通老百姓。事实证明,吴云前的这两个项目都获得了成功,成为大连为数不多的商业地产行业的赢家之一。"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吴云前说,"现在大连有些商业地产项目的失败,原因在于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创业初期所需要的胆量和魄力很重要。成功的温州人中,大多根本不会给自己留退路,按他们的说法就是干事要干净利落,还想什么想,留什么路?错了可以再来,但机会错过了就无法弥补了。但是很多不成功的人,前怕狼后怕虎的,整天说没有找到机会或者机会不合适,或者说没有看到好的产品,或者没合适合伙人,天天听他们说,天天没看见他们干,最后问他们干脆说:"没想法了!算了这样混下去吧!"聪明的温州人说干就干,今天想好,明天办手续,不要留退路,冲下去!走出这一步就什么都不怕了!即使经历过失败和挫折,也会越挫越勇,努力走向成功的。
  

第10节:抢先一步,领先一路



  抢先一步,领先一路

  温州人说:"机会面前勇者胜!"任何行业早做就比晚做强。抢先做的人优势会越来越明显,迟到者则很难抢回已被占领的市场。

  抢先一步,领先一路。抢占制高点,就是成功!勇者相争智者胜,智者相争先者胜,过去大鱼吃小鱼,现在快鱼吃慢鱼。温州人的观念是:"投资不大,搏一搏,当做练兵;风险不大,试一试,当做学习。"

  在生意场上素以"敢为天下先"自称的温州人,处处显露出抢先一步的才干。这是个商业嗅觉异常灵敏的群落,他们具有天生的发现商机,创造商机,把握商机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练成敏锐的"火眼金睛",能抢先一步从没有市场看到市场,抢购一路"原始股"。

  当"时尚之都"还在被上海、广州等地争夺的时候,殊不知,其"网上名片"已在不知不觉间花落温州。当时各地为争夺世界第六大"时尚之都"的美誉而频频"走秀":继青岛国际时装周之后,上海时装周和上海国际时尚周拉开大幕,北京的中国国际时装周很快也隆重登场。围绕"时尚之都"展开的较量由来已久,国际上参与角逐的城市不计其数。仅国内就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意欲与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东京等站到"同一阵营"。然而,现实中的争论未定,网上的"时尚之都"却已有归属。在互联网的地址栏输入"时尚之都"四字进行搜索,赫然发现这个通用网址直接把人"带到"温州,跳出的是"温州热线"网站。

  而只要你登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查询"时尚之都"注册信息。该中心的注册信息显示,"时尚之都"通用网址于2005年10月被温州抢先注册。同时,柳市镇也因电器厂商众多,已将"中国电器之都"的通用网址"注"为己有,借互联网推广柳市的电器品牌。此外,一些行业性词语,也被精明的温州人注册为通用网址,如互联网的地址栏输入"皮鞋"二字,通用网址则直接指向了奥康集团。要知道,对通用网址的注册及其归属权向来奉行"先到先得"的原则,谁先注册并缴纳相关费用,谁就拥有这张"网络名片"。

  网上无形资产的商机,正在被各行各业所重视。一些工商企业市场营销的范畴已全面扩展到互联网,有些企业已把网络营销作为主渠道,城市品牌的营销也将范围延伸到网上。巧用网络通用网址,比花费大量的人财物资源在各地巡回推介自己更为有效,且更经济。

  在信息时代,精明的温州人早就意识到信息对于商业的重要性。温州民营企业早就学会了全球化的网络营销。温州人先知先觉的商业意识不得不让我们赞叹!

  2006年1月1日是新《公司法》实施的第一天,一个人可开办有限责任公司被首次写入法律,设立公司的"门槛"降低。按照新规定:一人有限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


  2006年1月1日当天上午,温州市民王毅诚抢先注册领取了全国首张个人公司营业执照。温州市工商局注册分局特事特办,放弃节日休息为他颁发执照,让他早日开业做生意。这是全国首家"一人有限公司"。

  王毅诚开的是温州市温信电脑租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0万元,而在以前,一个人是不能开有限责任公司的。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这回再一次走在了前面。温州市工商局有关人士称,在法律上明确承认一人公司合法存在,有利于鼓励公民和企业的自主创业,吸引民间资本,扩大就业渠道。

  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在善于把握商机的温州人眼中,时时有机会,处处有黄金。抢先一步收集讯息,抢先一步瞄准市场,抢先一步付诸行动……当对手幡然领悟时,聪慧的温州人早已经领先一路了。
  

第11节:白手起家,借船出海 



  白手起家,借船出海

  很多温州人创业时,一无资金、二无门路,甚至没有多少文化,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白手起家,敢闯敢做才完成原始积累的。看看以下这些著名民营经济人物创业初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很难想象他们现在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如何艰苦打拼出来的。

  鲁冠球--打铁匠--现任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富豪排行榜第4名。

  徐文荣--农民--现任浙江横店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横店集团总公司社团经济局主席,目前集团拥有紧密型企业200多家,《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8名。

  南存辉--修鞋匠--现任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现辖6大专业公司、50余家持股企业、800多家专业协作厂,并在全国各地设有2000多家销售公司和特约经销处,在国外设立了5家分公司和30多家销售总代理,产品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胡成中--裁缝--现任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党委,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工商联副会长,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高低压电气行业协会会长、温州市电气行业协会会长,世界生产率科学院中国分院院士。

  楼忠福--建筑工人--现任广厦建设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中国建筑业协会理事,浙江省集体建筑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企业家科学家联谊会副会长,浙江省劳动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副会长,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理事,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顾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李如成--农民--现任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雅戈尔集团总裁。现拥有30多亿元净资产、40多家经济实体、2万名员工的中国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

  郑坚江--汽车修理工--现任宁波奥克斯集团董事长、总裁。拥有25亿元固定资产、年销售收入达30多亿元的宁波奥克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携"三星"电能表和"奥克斯"空调两大品牌,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能表制造商和中国空调业雄霸之一。

  汪立成--丝厂临时工--现任华立集团董事长。

  ……

  如今商海中,千千万万的温州人正在书写着他们白手起家的宏伟篇章。

  鲁冠球素有商界常青树的美誉,他以54亿元的资产在2003年占据了中国富豪排行榜的第四位,并在强势榜上位居次席。作为中国最受尊敬的第一代企业领袖之一,鲁冠球还见证了万向集团从一个小工厂发展成国内最大民营企业之一的全过程,只有初中文化的鲁冠球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农民的传奇故事。

  作为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鲁冠球比他的企业产品更有知名度,他几乎荣获了当代中国企业家所有的最高荣誉,《华尔街》杂志甚至将其称为"国家式的英雄人物"。

  鲁冠球,1945年1月出生于浙江宁围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年轻时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工人。1969年,白手起家的鲁冠球放下锄头,带领周边七个农民拿着4000元钱,抡起铁锤,锻铸着希望,在盐碱地上寻求改变命运的路子。在当时一无设备、二无资金、三无管理经验的计划经济时代,毅然将仅有的4000元资产投入到了万向集团的前身---宁围公社农机厂。

  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作为工厂的当家人,工厂要开张,首先要解决的是原材料问题,可一个区区社办企业是解决不了原材料调拨甚至买卖的计划指标的。鲁冠球心急如焚,开始四处打探废钢材的踪迹。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1973年的春天,萧山县物资局召开春耕物资调度会,鲁冠球从会上得知一个重要信息:杭州织带厂有300吨废钢零料,一时派不上用场,堆放在镇江码头,急于卖掉。鲁冠球喜出望外,经过几次往返,万向终于如愿以偿地买到了这批材料,并用这些材料生产出了第一批产品犁刀……

  就这样,一个社办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及后来的产品销售很快打开了局面,厂里的日子一下子好过起来,不但整个杭州地区,后来全省各地都纷纷要求购买鲁冠球生产的犁刀。

  这以后,这家乡镇农机修配小厂在鲁冠球的经营下有四五百个工人,生产着五花八门的产品;但随着乡镇企业发展热潮的涌动以及"十年动乱"后国有大工业的复苏,对他们这样的游击式小厂构成了不小的竞争威胁。形势逼迫着鲁冠球必须从杂乱的产品中挑出一个拳头产品,走专业化生产之路。

  那些日子他经常看报,有一条关于国家要发展汽车货运、缓解交通紧张、挖掘公路潜力的消息触动了他的神经。"我心动了,何不生产万向节?"万向节是汽车传动轴与驱动轴的连接器,因其可以在旋转中任意转换角度而得名。它像个十字架,四个头的横断面平光如镜,只要有头发丝的六分之一那样细微的磨损就得换新的。鲁冠球考虑,只要有汽车,就少不了这玩意儿,何况这也是他们厂众多产品中的一种。

  但等到他着手调查万向节市场时,发现全国已有56家生产万向节的企业,市场呈饱和状态。不过,从北京得到的一个信息给了鲁冠球希望。"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的同志对我说,现在缺的是为进口汽车配套的万向节。由于它型号多、批量小、质量高、工艺精、利润少,许多万向节厂都不愿生产,国家只得花一大笔外汇去进口。他们真诚地对我说:'如果能填补这个空白,就是为国家作了一大贡献。'我一听,当即表态说:我来搞,给我六个月时间。"

  对万向节这个主打产品的选择非常关键,这不但直接影响到万向集团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万向集团命运的转折点。"当时。一个新的经营方针在我脑海里形成。第一步,为国家填补空白。第二步,提高质量,同外国货开展竞争。第三步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为国家创汇。"

  于是,从万向集团选择万向节作为王牌产品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的命运要和国际市场连在一起。如今的万向集团,已在欧美等国家收购了多家当地企业,其国际合作伙伴也很多,但在众多的与万向打交道的国外企业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有戏剧性的是美国舍勒公司。

  舍勒是国际上著名的万向节生产和销售企业。而万向通过贴牌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第一个大订单,正是舍勒下的。后来万向的蒸蒸日上,对舍勒形成很大冲击。更有趣的是,在2000年4月,这家成立于1923年、拥有世界上最多万向节专利的跨国企业,竟然被当年为其"贴牌制造"产品的中国乡镇企业万向收购了。

  2001年8月28日,万向集团又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企业UAI公司,开中国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之先河。此事件在2002年入选"2001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鲁冠球也因此位列"2001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十大人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如鲁冠球所说的,万向的创业路远没有终结,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与迈进中。他坚信,经历过无数市场风浪淘洗的万向,好比越发粗壮葱茏的大树,必将充满无限生机与希望,能以独特的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伸向更广阔的天空。

  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坐拥54亿元的财富王国,鲁冠球也充分彰显了这种勇士和谋略家兼备的气质。这也正是温州人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