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套管:美国的一些生存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59:07

美国的一些生存观念
 人物:詹姆斯·罗尔斯
Q:如果你住在一个人口拥挤的国家比如中国,你会采取哪些必要的灾难应对措施?
A:我会建议人们跟任何生活在乡村农耕省份的亲属保持密切联系。如果有那么一天情况变得非常恶劣,你可能不得不依靠他们,才能有一个可以避难的场所。我还会建议为你的家人逐步准备食品供应。尽可能储备更多的食物,尽可能利用你家里的每一寸存储空间。
Q:当中国公众面临自然灾难比如地震和洪水时,你的建议会是什么?
A:对电力中断作好准备。对大部分的居民,尤其是那些住在城区的居民来说,电力中断会意味着城市供水系统也将停止工作。所以,要作好准备去收集和过滤从露天区域获得的水。这些露天区域包括连接屋顶的落水管、溪水、河流以及池塘。我的博客上有非常具体的指南介绍如何制造廉价的家庭用水过滤器。
Q:你提到过自己是一个“枪与杂货”式的生存主义者。为什么武器对你这么重要?
A:根本上来说,我相信持有武器的人才能够控制他周围的环境,而手无寸铁的人则没有这种控制力。在现代背景下,充分自卫意味着使用枪械的自由,而不局限于利器。美国有句古话:“永远别拿鸡蛋去碰石头”。
(记者:此人行为低调,从不接受电视媒体访问,甚至博客上都没有照片。) 恐怖袭击阴影下的“城市生存”法则
人物:阿托恩·爱德华兹

Q:无论在哪里,你都会带上哪几件物品?
A:一件能减少**或脏弹对皮肤伤害的夹克;一条装着记事本、钢笔和潜水表的皮质腕带;一个用橡胶和不锈钢网製做的救生包。这个重6公斤的救生包里面有18种不同的工具,包括一块烙铁、一根铅笔大小的丁烷火炬,以及三种打火机。这些工具在紧急情况时能派上大用场,如果你必须关掉煤气,老虎钳可以决定你的生死。
Q:对普通人来说,整天背着6公斤的救生包不太方便。你有没有什么轻便的推荐?
A:对于普通人,一个1公斤左右的救生包差不多够了。里面应该装上无需电池的手压电筒、多功能的老虎钳、火柴、消毒用酒精、止痛消炎药、眼药水、纱布、创可贴、甚至牙膏、香皂和梳子。因为你每次离开家门,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得去。
“归隐者(Retreater)”一词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用来指那些随时准备在社会瓦解的时候离开城市,躲避到偏远的安全地区或者庇护所的人们。到了上世纪70年代,“生存主义者(Survivalist)”成为和“归隐者”通用的术语。在以KurtSaxon为代表的许多人看来,“归隐”是一种更加理性的、规避冲突的、远遁无形的态度,而“生存主义”则给人一种具有媒体煽动性的、冲动好斗的印象。积极主动的“生存主义者”逐渐取代了消极被动的“归隐者”。1980年,Saxon在《什么是生存主义者》(《WhatIsASurvivalist》)一文中给的定义是“一个相信自我及其能力胜过相信现存体系的独立人。”
身为生存主义运动奠基者之一的Saxon还认为,“有些人称自己为城市生存主义者,我认为这是个自相矛盾的术语。藏在公寓里以躲过骚乱是个愚蠢的想法……真正的生存主义者应该趁机尽快从城市搬到小乡镇去。”而他自己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年过花甲的他住在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上,还偶尔教授生存主义的课程。 金融风暴让他们把家变成超市
人物:丽莎·贝德福

Q:如果我没那么大的储存室,要怎么存放食物呢?
A:把家里一年以上没用过的东西,放到网上卖掉,可以节约出不少空间。
Q:食物都有保质期,你怎么处理那么多食品呢?
A:像密封的面粉、罐头等,你可以适时地循环,把旧的消化掉再补充,就行了。而且不用一次性买太多,只要保证一定时间的供应量。
Q:除了你在博客上提到的生存技能,还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注意事项吗?
A:凡是重要而基本的资料,一定要备份到纸上,妥善保存起来。别忘了你是在危机中才会最需要它们。要是电一停,电脑、手机等什么都**,你就等着干瞪眼吧。
2007年初开始浮现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也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公众对灾难应对的迫切了解。2008年4月,《纽约时报》援引罗尔斯的话说,“对生存主义运动的兴趣正经历着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最快的增长”。2009年,罗尔斯又通过美联社称,“太多人对经济情况担忧,因此引发对灾难应对的巨大兴趣。这种兴趣超越了任何界限,不管是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还是宗教的。”
金融风暴摧毁的不只是华尔街,还有无数的美国家庭。经济的大幅衰退让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10%,累计约850万美国人失去了工作,这也是二战后历次经济衰退中失业人数的最高纪录。几乎在一夜之间,很多普普通通的美国家庭开始意识到,生存不再是小说中的幻想情节,而是真实残酷的人生。
“生存危机并不仅仅起源于一场罕见的暴风雨,一次爆炸式袭击,或是洪水台风之类的。我身边几乎每天都有朋友失业和破产,从房子里被赶出去。我们更提防的是经济的崩溃。”丽莎·贝德福(LisaBedford)担忧地说道。她更为人熟知的称号是“生存母亲”(TheSurvivalMom)。
每当丽莎想到经济大萧条可能带来的后果,她的脑海中都会浮现起25年前在苏联旅行时情景:“街边停满了老旧破损的汽车,商店里的货架空空如也,行人穿得灰扑扑的。相反,为外国人和富人开设的餐厅和商店却豪华而富足。”如此贫穷的情境能与优越生活同时存在,让她非常震惊。“每当想起这些,我都会更努力地让家人避免陷入这种困境。”
比起“生存主义者”这个标签,她更愿意叫自己“准备者”(Prepper)。在这个炎热的夏日,丽莎正往储存室里搬放大桶大桶的饮用水,并在厨房里堆了一大桌时令蔬果,准备做成脱水蔬果储备起来。
进入她家的储存室,就像来到一个超市的食品区,豆类、罐头、饮用水、脱水蔬果等把几排架子堆得满满当当。儿子和女儿则在一旁察看所有食物的保质期,并记录在本子上。
“尽管很早以前我就随身携带应急包,也很有危机意识,但真正开始为全家作生存储备,也就是两年前的事。”丽莎家所在的亚利桑那州是全美经济最受打击的地区之一。“我们住的地区都是沙漠,一场干旱便会断了所有水源,所以储水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储备食物和日用品。另外,我在家里备了太阳能发电板,以免停电造成的炎热把所有食品都毁掉。”
储备的目的,是为了减轻以后的负担,而不是相反。所以,丽莎给自己定了个标准:先储蓄够全家一个月用的东西,再慢慢增加到三个月。另外,每逢有促销活动或谁家有旧货出售时,她总会特别留意,争取以最低的价格储备生存必需品。
如果说哪样储备是她永远不会嫌多的,那就是:知识(还有一样是厕纸:“它们永远都不够用,而且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品。”)。她的电脑和书架上储存着满满当当的实用书籍,比如:《如何製做脱水食物》、《危机准备手册》、《山村生活百科全书》等,而平时在博客上和网友们交流的心得经验,她也全部记录了下来。“不管遇到什么危机,知识永远是你最好的装备,而且它们几乎不占空间。”
给孩子们选书的时候,丽莎也总会下意识地找些和“独立生存”有关的,比如《海狸的记号》、罗兰·英格斯的《小木屋系列丛书》、《手斧男孩》等。“这些书不仅非常有趣,而且能提供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我教的‘儿童野外生存课程’中,我也是用这些来做辅助书目的。”
每到周末,她会聚集全家或朋友进行话题讨论,针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境,大家共同策划出一些生存方案。比如:“如果我们必须撤离这座城市,而所有高速公路都被堵得动弹不得,那该怎么办?”
她也经常带上孩子出去野营,正好训练户外生存的技巧。两个孩子尽管只有8岁和11岁,却已经是娴熟的枪手,能够自如地操纵22口径来复枪进行射击。此外,他们还在参加游泳和骑马课程。“孩子的适应力真是惊人。对他们来说,学习射击和储备食物很快就成了‘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生存训练并没让他们觉得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反而更自信和有安全感了。”
在保证家人的生存条件外,丽莎也尽可能地多为其他人作准备,比如说亲友、邻居。当然,更好的方式是鼓励他们也开始作生存储备,但这是让丽莎深感无奈的一件事。“要说服一个没有危机生存意识的人是非常难得,尤其是当周围不断地出现预警信号,而他们却视而不见的时候。”就像网友在丽莎的博客里留言抱怨的:“我们住的地方常年台风肆虐,一到这时超市商店总被哄抢一空,但身边却没几个人想要作储备。我母亲也认同储备的重要性,可是每当我跟她说起自己的储存进度,她总是泼冷水:要是你的房子垮了怎么办?东西都被水冲走了怎么办?”
但是,所作的准备有可能产生不了作用,并不能成为不做准备的理由。“生存主义者并不是悲观主义者。正相反,我们热爱和珍惜生命,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
丽莎相信,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生存是个严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