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cp默认租期 linux:郑功成:公务员补充保障应当适度(新京报 2009-6-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1:15:05
郑功成 公务员补充保障应当适度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9-6-20 2:18:59 · 来源: 新京报

公务员纳入基本医保之后的补充保障,应当看成是政府雇员的一种职业福利,国家也在鼓励企业及社会团体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但是公务员职业福利的待遇标准应当适度

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对离退休老年人,改革不应当再损害其既得利益;而对于新参加工作的人而言,无论你是在机关工作还是在事业单位或者企业,都应当被同一制度所覆盖并享受同样的待遇,这才是社会公平的内在要求。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让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到全体国民身上。这一步完成之后,再进行制度的整合,即公费医疗同基本医保走向统一,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走向统一,最终目标是覆盖全民的统一的健康保险。
从平谷试点到在全市铺开,相信不会用太长时间
新京报:平谷区近日在北京率先启动公费医疗改革,引起广泛关注。有数据显示,全国已有90%左右省份完成了公费医疗制度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转轨。这样的转轨在北京是否有必要?
郑功成: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结束公费医疗,转入基本医疗保险范畴,是推进社会保障在全社会范围内更趋公平和合理的重要一步。记得1994年国务院选择江苏镇江市和江西九江市进行医疗保险改革试点,即“两江试点”,追求的目标就是全体城镇劳动者均进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近年来,全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实现了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从公费医疗转入基本医疗保险,北京这方面的工作应当是稍显滞后了。从平谷区的试点到在北京市内铺开,相信不会用太长时间。
新京报:平谷区劳动保障部门曾对媒体表示,他们在北京率先推动转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政对公费医疗已经不堪重负。对公费医疗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哪些问题?
郑功成:首先是促进社会公平。目前全国正在进行的医疗体制与医疗保障改革,其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追求公平。公费医疗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其覆盖人群的医保待遇不仅高于基本医疗保险,而且不需要个人缴费,现在公费医疗向基本医保并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
其次是降低风险与稳定财务。公费医疗是单一由政府财政负担的福利待遇,而基本医疗保险是由财政、个人和单位三方分担费用。实行全市范围内的医疗保险制度,将使医保制度覆盖更多人群,疾病风险也就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分散,这一制度的财务风险亦会随之降低。
再次当然是为未来统一制度打下基础,是从现在按照群体分割的多元医疗保障制度安排,向未来统一的覆盖全民的健康保险制度迈进的必要步骤。
新京报:既然公费医疗转入基本医保范畴是大势所趋,那么是否可以说,未来公费医疗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郑功成:会不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个问题不好说,因为决定一种制度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从理性的角度出发,由国家财政单方负责的公费医疗或者免费医疗模式,是有着内在缺陷的,因为它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还需要较高的社会公德水准,以及国民对高税收的接受程度等。
改革之后,公务员享受的待遇可能有所降低
新京报:公费医疗改革之后,公务员,尤其是高级干部,是否仍然应该享受超过普通人的医保待遇?
郑功成:毫无疑问,同一制度覆盖的人群,应当享受同样的待遇。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公务员和普通人享受的医保待遇也应该是相同的,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公平。
新京报:但据我们了解,改革之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仍然享受高于普通职工的待遇,比如平谷公费医改过程中,就设置了公务员医疗补贴,在普通保险之外给了公务员更高额的保障。这个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多争议。您怎么看?
郑功成:公务员纳入基本医保之后的补充保障,这应当看成是政府雇员的一种职业福利,国家也在鼓励企业及社会团体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因为基本保障制度本身是公平的,在基本医疗保障还不能充分解决人们疾病医疗后顾之忧的条件下,另外建立有效的补充医疗保障或者是其他的补助,其实有助于责任分担与待遇结构的优化,也是推进这一改革并使医疗保障制度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必要举措。
当然,公务员补充保障的水平或者说职业福利的待遇标准,应当适度。
新京报:据我们了解,平谷区公费医疗改革进行得相对容易,是因为它之前的公费医疗标准比较低,改革之后,公务员医疗保障待遇甚至有所提升。但对于北京其他城区而言,如果降低保障水平,阻力可能会比较大,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郑功成:公务员福利保障待遇水平适度下降在现阶段是一个必然趋势。相对于公费医疗而言,职工与居民基本医保待遇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还有上升的空间。
公费医疗改革之后,虽然公务员享受的待遇可能有所降低,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是必须和合理的。而且随着中国医改工作的推进,全民基本医保待遇的总体水平必然会继续提高,因此,这部分人群的待遇降低是暂时的。
新京报:有地方在改革中,为减少阻力,提出改革后不降低医保水平,但如果不降低,改革还有什么意义?
郑功成:这个做法是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部分原因可以理解,因为毕竟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要改变过来并非易事。同时要真正从不公平到实现公平,还要经历一个过程。
我们现在是将过去的“选择型”制度安排先转化为“普惠型”制度安排,然后再在普惠的基础上缩小待遇差距,提高公平程度。然后,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逐渐减小个人负担的成本,损有余以补不足,然后实现全民基本医保待遇总体水平的上升。这种渐进的改革推进方式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改革中应当维护退休人员的既有利益
新京报:如果为了减小阻力,不去实质性地触碰改革对象的利益,只是改一个称呼,改革会不会偏离真正目的?
郑功成:“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应当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也不赞同不分年龄地维护现有利益格局。
对离退休老年人,改革不应当再损害其既得利益,而是需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其福利保障待遇;而对于新参加工作的人而言,无论你是在机关工作还是在事业单位或者企业,都应当被同一制度所覆盖并享受同样的待遇,这才是社会公平的内在要求。就像高校毕业生,不能在校时大家平等,一走出校门便因在不同单位工作而出现巨大的福利保障差异,这种不平等是应当逐渐甚至快速消除的。
改革的意义在于重塑合理的制度安排,促进社会公平,并实现制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它并不必然表现为福利保障水平下降或者上升,但最终目标必定是制度统一、待遇公平。
新京报:平谷改革中,出现了6000多原先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退休人员,这些人是疾病的高发者,他们转入基本医保制度之后,有人说,改革是将退休人员的医疗包袱甩给了医保,您怎么看?
郑功成:对于改革中涉及的退休人员,我的看法是,北京市在将全体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转入基本医疗保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这些单位的退休人员利益受损。因为这些老人正处在需要享受医疗服务的时候,在改革中应当维护其既有利益。
对于这一改革是将退休人员的医疗包袱甩给医保的说法,我不赞同。因为医疗保险制度不是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实际上疾病风险由大家分担。尽管退休人员的医疗代价会相对较高,但退休人员进入了医疗保险,年轻的、健康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进来了,因此,疾病医疗风险的概率应当是大体均衡的。
同时,我还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风险分担机制,也是一种社会公平机制,不能按照市场经济做生意的法则来理解,不能斤斤计较,而是需要基于公众利益、整体利益与社会公平与社会融合。否则,富裕者不愿纳税,贫穷者便无法获得救助;健康者不参加医疗保险,体弱者便不可能得到保障;年轻人不参加养老保险,长寿便成为人生可怕的风险,等等。
最终目标是覆盖全民的统一健康保险
新京报:公费医疗转轨基本医保,意味着两项制度的整合。最终,是否要整合各项医疗保险制度?
郑功成: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弥补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让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到全体国民身上。这一步完成之后,再进行制度的整合,即公费医疗同基本医保走向统一,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走向统一,最终目标当然是覆盖全民的统一的健康保险。
新京报:这种全民健康保险同现在的医疗保险制度相比,有什么差别?
郑功成:全民健康保险不仅保障水平更高,尤其重要的是保障理念与目标发生了变化。
如果说医疗保险解决的是人们看病贵及疾病医疗负担问题,那么,健康保险解决的则是超越了疾病医疗范畴的健康保障问题。因此,健康保险不仅应该能做到解决人们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而且要增加对疾病的预防、免疫、体检等服务功能,就是尽可能地让人减少疾病。
疾病医疗保险的目的,是让人不怕生病、敢看病;而健康保险的目的,就是让人少生病、不生病,这应该是医疗保障制度追求的最高目标。
为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基础公共卫生保障服务水平,确保城乡居民疾病医疗代价能够控制在居民可承受的范围内。
新京报:从目前来看,北京大概需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够完成各项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其间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
郑功成:具体要用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不好说。从我近两年主持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结论来看,是希望国家能够在2020年实现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整合,在本世纪中期即建国一百周年前后全面实现健康保险。
当然,北京完全可以走得快一点,因为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事实上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当前面临的困难可能还是观念上的,以及城乡分割带来的政策分割问题等。
本报记者 温薷 北京报道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1108/2009/06-20/008@021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