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c 编译环境:山 楂 的 功 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9:19:18
山楂 的功效
1、山楂可单味或与其他食物、药物配伍以提高其食疗作用。如山楂片、果丹皮、山楂糕等都有强心、降血压、降血脂、柔和血管、促进消化等功能,是动脉硬化,消化不良和缺少胃酸患者的理想食品。山楂单味加红糖制成独圣散,可活血化淤、促进食欲、帮助消化,适用于产后淤血、停阻的儿枕痛。 

2、山楂加麦芽、神曲等制成的焦三仙,可用干消化不良、饮食停滞的腹满、暖气、不思食等症;山楂与枳壳相配能消积散瘀,用于食滞腕腹饱满,山楂与木香相配能消食、积腹满胀痛;山楂与川芎相配能行血止痛;加当归能散淤止痛,用于产后恶露不止、儿枕痛。 
3、山楂15克与罗布麻叶6克、五味子5克及冰糖制成降压茶,久服可降低血脂、血压,防治冠心病,
4、山楂片15克加菊花10克。草决明子15克水制代茶,可制成菊楂决明散,能润肠通便、降压降血脂,适于高血压兼冠心病患者饮用。
5、山楂15克加荷叶12克,水煎代茶制成山楂荷叶饮,能降压降血脂,扩张血管,适于高血压兼高血脂患者饮用。
6、山楂10克、肉桂6克加红糖,可制成桂皮山楂煎、能温经散寒、活血化淤,适用于妇女有寒邪。月经延期及痛经。
7、生山楂60克去核干燥研粉,加鸡内金干燥粉30克制成山楂内金散,每次15克,用刘寄奴15克煎汤加红糖送服,每日3次,治疗闭经甚验,山楂加益母草各50克水煎加红糖收膏,制成山楂益母膏,能活血化淤、补中健胃,适于产后淤血、恶露不止患者,山楂加谷芽、槟榔、积壳等量研末。制成消食散,每服1~2克,可健脾开胃。 
8、山楂加糯米制成山楂粥,能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化淤、收敛止痢,适于食积腹胀、消化不良、腹痛泄泻患者食用。鲜山楂1公斤加桃仁100克、蜂蜜250克制成山楂桃仁露;能活血化滞、健胃消食、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扩张血管、营养心肌,适用于心血管病患者长期服用。山植60克加荸荠300克、白糖等可制成雪红汤,能开胃消食、强心降血压、舒张血管、清肝化滞,适于肝火旺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患者食用。山楂250克加丹参500克、枸杞子250克、蜂蜜、冰糖等制成养肝消淤蜜、能补心血、清肝热,缓肝气、破淤血、通经脉、润大便,适于肝炎患者恢复期饮用。 
9、山楂100克加猪瘦肉和其他佐料制成山楂肉干,能滋阴润燥、化食消积、降血脂,适用于脾虚积滞。痞满泻痢、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消化不良等症。
10、山楂、金银花、菊花各500克加蜂蜜5公斤制成双花饮,能清热解毒、生津润燥、祛风消积,适用于暑热烦渴、心烦怔忡、头目眩晕、头痛目赤等症。山楂50克、核桃仁150克加白糖,可制成山楂核桃茶,能补肾润肺、润肠化食,适用于津液亏损、口干燥渴等。生山楂、沙麦芽各10克开水冲服,制成山楂麦芽饮,能消食导滞,适用于消化不良等症。
11、山楂片、丹参各10克,加麦冬5克,制成参果饮,有软化血管作用,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

山楂 - 常用方剂

保和丸《丹溪心法》:食积、腹痛、痞满;
健脾丸《证治准绳:》脾胃虚弱;
疝气方《丹溪心法》:寒疝腹痛;
通瘀煎《景岳全书》:血瘀经闭。

山楂 - 饮品疗法

山楂

1、山楂汤:原料:山楂500克,白糖100克。制法:以水清洗山楂,去蒂、籽用水煮,山楂烂熟放入白糖,饮其汤。

2、山楂茶:原料:山楂500克,干荷叶200克,薏苡仁200克,甘草100克。制法:将以上几味共研细末,分为10包,每日取一包沸水冲泡,代茶饮,茶淡为度。

3、山楂银菊饮:原料:山楂、银花、菊花各10克。制法:将山楂拍碎,与银花、菊花共同放杯中代茶冲饮,为1日量。
4、山楂橘皮饮:原料:生山楂、橘皮、荷叶各20克,生薏苡仁10克。制法:将以上几味共研细末,入暖水瓶中用沸水冲泡,1日饮完。三月有效。
5、山楂瓜皮饮:原料:山楂20克,冬瓜皮30克,首乌、槐树角各10克。制法:将以上几味共同入锅中煎煮20分钟,滤汁饮用。
6、健美消脂茶:原料:山楂20克,泽泻、莱菔子、麦芽、茶叶、藿香、赤大豆、云茯苓、草决明、陈皮、六神曲、夏枯草各7克。制法:将以上各味入砂锅中加水煎熬,滤汁饮用,为一日量。
7、健美消脂茶:原料:生山楂、生首乌、夏枯草、泽泻、莱菔子、茶叶各10克。制法:将以上各味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煎煮,滤汁饮用,为1日量。
8、双根茶:原料:茶根、山楂、芦根各15克。制法:将以上各味同煎熬20分钟,滤汁饮用。

山楂 - 文献论述

山楂1、朱震亨:山楂,大能克化饮食。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也。 
2、《本草经疏》:山楂,《本经》云味酸气冷,然观其能消食积,行瘀血,则气非冷矣。有积滞则成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蓄于太阴部分则为儿枕痛。山楂能入脾胃消积滞,散宿血,故治水痢及产妇腹中块痛也。大抵其功长于化饮食,健脾胃,行结气,消瘀血,故小儿产妇宜多食之。《本经》误为冷,故有洗疮痒之用。 
3、《本草通玄》:山楂,味中和,消油垢之积,故幼科用之最宜。若伤寒为重症,仲景于宿滞不化者,但用大、小承气,一百一十三方中并不用山楂,以其性缓不可为肩弘任大之品。核有功力,不可去也。 
4、《本草求真》: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止属消导之健矣。至于儿枕作痛,力能以止;痘疮不起,力能以发;犹见通瘀运化之速。有大小二种,小者入药,去皮核,捣作饼子,日干用。出北地,大者良。 
5、《纲目》:赤爪、棠梂、山楂,一物也。古方罕用,故《唐本草》虽有赤爪,后人不知即此也。自丹溪朱氏始著山楂之功,而后遂为要药。其类有二种,皆生山中:一种小者,山人呼为棠梂子、茅楂、猴楂,可入药用。树高数尺,叶有五尖,桠间有刺。三月开五出小白花,实有赤、黄二色,肥者如小林檎,小者如指头,九月乃熟。其核状如牵牛子,黑色,甚坚;一种大者,山人呼为羊朹子。树高丈余,花叶皆同,但实稍大而黄绿,皮涩肉虚为异尔。初甚酸涩,经霜乃可食,功应相同而采药者不收。按《物类相感志》言,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则其消肉积之功,盖可推矣。......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6、《医学衷中参西录》:山楂,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 
7、陶弘景:煮汁洗漆疮。
8、《唐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
9、《本草图经》:治痢疾及腰疼。
10、《履巉岩本草》:能消食。
11、《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12、《滇南本草》:消肉积滞,下气;治吞酸,积块。
13、《本草蒙筌》:行结气,疗症疝。
14、宁原《食鉴本草》:化血块,气块,活血。
15、《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16、《本草撮要》:冻疮涂之。

山楂 - 历史传说

传说一
相传山东境内有座驼山,山脚下有位姑娘叫石榴。她美丽多情,早就爱上了一位名叫白荆的小伙,两人同住一山下,共饮一溪水,情深意厚。不幸的是,石榴的美貌惊动了皇帝,官府来人抢走了她并遇迫其为妃。石榴宁死不从,骗皇帝要为母守孝一百天。皇帝无奈,只好找一幽静院落让其独居。石榴被抢走以后,白荆追至南山,日夜伫立山巅守望,日久竟化为一棵小树。石榴逃离皇宫寻找到白荆的化身,悲痛欲绝,扑上去泪下如雨。悲伤的石榴也幻化为树,并结出鲜亮的小红果,人们叫它“石榴”。皇帝闻讯命人砍树,并下令不准叫“石榴”,叫“山渣”——山中渣滓,但人们喜爱刚强的石榴,即称她为“山楂”。

传说二
冰糖葫芦:那是南宋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生了怪病,她突然变得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都不见效。眼见贵妃一日日病重起来,皇帝无奈,只好张榜招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他在为贵妃诊脉后说:“只要将‘棠球子’(即山楂)与红糖煎熬,每饭前吃5~10枚,半月后病准会好。”贵妃按此方服用后,果然如期病愈了。于是龙颜大悦,命如法炮制。 后来,这酸脆香甜的山楂传到民间,就成了冰糖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