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监控java进程:回忆岳父马思聪二三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59:59

回忆岳父马思聪二三事

来源:棠爸-网易博客 作者:佚名

“当那杜鹃啼遍,声声添乡怨,更哪堪江水呜咽。
暖丽南国多情的孩子啊,
当那红花开遍,瓣瓣是啼痕,尽都已随风归去。
流浪儿啊,你还在嘉陵江边徘徊。
那边就是你可爱的故乡,就是有水鸟翱翔的地方。
那边白云映红荔村前,孩子,你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不回家? ”
  
——马思聪《思乡曲》


如同人们提起二胡就不由得想起阿炳的《二泉映月》,如今的华人提起小提琴曲,也不由得想起马思聪。华人第一首真正走上国际舞台,及华人第一首被外国小提琴大师演奏的小提琴独奏曲,分别是马思聪作曲的《思乡曲》和《第一回旋曲》。

一个晴和暖丽的下午,我们电话采访了已故小提琴大师马思聪的女婿吉成凯先生。

他有一颗清平宁静的心

如今已年过古稀的吉先生回忆起岳父,第一印象便是岳父有一颗清平宁静的心。

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如果他追逐世俗中的声名,就很难创作出感人的乐曲。因为乐曲不止是音符的组合,更融入了音乐家本人的修养和心境。

马思聪在北京音乐学院任院长的时候,当时政府几次派人想要拍摄他的生活影片,拿到世界上播放,都被马先生婉拒。后来他也曾到台湾开音乐会,彼时台湾总统蒋经国先生曾力邀马先生在台湾居住,说:只要你看好哪块地方,我们立即就给你盖一栋房子。但马先生还是拒绝了。理由是如果在台湾居住,应酬会很多,会影响音乐创作。

当马思聪被“四人帮”迫害的不得不远走他乡,到美国避难的时候,也曾在美国举办过几场音乐会。但是,“四人帮”当时利用海外势力无孔不入制造麻烦,迫使马思聪完全“闭关”在家,“专心”搞创作。

作为音乐家而不能为大众表演无疑是一种痛苦,不过马思聪并不为此沮丧,他曾对自己的儿子马如龙说,如果“四人帮”不继续在国外迫害他,而让他得以在全世界“响”起来,生活太热闹,也写不出舞剧《晚霞》了。

蒋介石为他下令

在马思聪眼里,音乐至上,人的官阶高低的划分在音乐面前没有意义。

吉先生给我们讲了一件趣事:

在抗战期间,蒋介石曾邀请马思聪演奏小提琴。那时的人们还不了解小提琴演奏是怎么一回事,人们以为像在剧院里看评剧一样随意,可以一边聊着天、吃着瓜子、喝着茶,一边欣赏演出。当马先生看到台下的人一边吃东西一边说话,等待着他的演奏时,他离场了。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陈立夫非常着急,跑到后台劝马思聪去演出,说蒋先生在等着呢。但是马思聪就是不为所动。结果陈立夫不得不到蒋介石那里告知原委。蒋立即下令让大家停止吃东西和说话,安静下来,然后马先生才出来从容演奏。

他是晚辈眼里慈祥的长辈

在别人眼里马思聪夫妇是著名音乐家,可在吉先生的眼里,马思聪夫妇更是一对慈祥的长辈。

马思聪移居美国后,先是住在马里兰州,后来女儿马瑞雪(也就是吉先生的夫人)婚后移居费城,马先生夫妇也一起搬到费城居住,两家住的很近。白天,马瑞雪就带着自己的女儿到父亲那里。马先生的生活比较规律,每天都要进行音阶练习和创作,累了就带着大家开车出去找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一番。两位老人很喜欢花草,家里总是非常整洁,鲜花与音乐不断。两位老人又总是笑容可掬。“那时候真喜欢去岳父家,”吉先生叹道:“非常温暖、平和,烦恼顿消的感觉”。

毕生追求我们民族最美的声音

吉先生本人是化工专业出身,对音乐可以说所知有限,但是他也注意到了岳父马思聪对音乐创作态度的严谨。

四幕舞剧《龙宫奇缘》的曲子写了四年,先后改稿八次。歌剧《热碧亚》是和女儿马瑞雪一起完成的。瑞雪作词,马思聪作曲。那时候瑞雪回家常常抱怨说“父亲太严格,一部作品改了又改,自己改,还让女儿改。”就在动心脏手术的前一天,马思聪还在病床上修改《热碧亚》的稿子。《热碧亚》也因为马老手术失败离世而成为他最后的作品。

马思聪曾经说过:“我会毕生追求我们民族最美的声音,一定全力以赴。”

后记

回顾马思聪一生的作品,可谓创作颇丰:小提琴独奏曲16首;小提琴协奏曲2首;芭蕾舞剧2出;歌剧1出;钢琴曲7首;管弦乐7首;合唱曲2首;独唱曲2首。而他之所以能不间断的创作出这些音乐精品,与他在文革中能幸运的逃离大陆密不可分。

文革中对知识份子的迫害极其惨烈,仅以上海音乐界为例:1966年9月3日,马思聪的好友傅雷夫妇双双自缢于寓所; 9月6日,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杨嘉仁教授和夫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程卓如副教授,以煤气自杀,死于寓中;9月9日,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李翠贞教授,同样以煤气自杀,死于寓中。此外,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陈又新教授、民族音乐理论系主任沉知白教授,也都愤然自戕以死相抗……年仅30岁的青年著名女钢琴家、多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奖的顾圣婴,和她54岁的母亲、28岁的弟弟,留下三人签名的一纸遗书,亦以煤气自杀。

假如1967年的1月马思聪没有逃离大陆,那么他的结局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出自他手的众多优秀音乐作品也就永不可能诞生人世。

背井离乡无疑是痛苦的,然而音乐不朽,马思聪亦可不朽矣。斯人已逝,余响犹存。适值马思聪先生诞辰98年之际,仅以此文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