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就是无业:清蒸汉朝 (3)-煮酒论史-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0:31:29
第一章  天下
叙述公元前234年——公元前221年间的历史,这一时期,秦国完成了天下的统一,而迦太基,也做好了向罗马复仇的准备。

公元前234年,
韩非48岁,是韩国的公子,大名鼎鼎的法家学术领袖。(依据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的推算法,定为公元前280年,故韩非本年48虚岁。)
这一年,汉尼拔15岁,在西班牙,在他的父亲哈米尔卡麾下。
这一年,嬴政26岁(前259年出生,故嬴政本年26虚岁。),在咸阳做秦王已经有12年光景。去年,曾被他称为仲父的吕不韦服毒自杀。至此,已经无人胆敢轻视这位年轻的君王。
这一年,楚国沛之丰邑中阳里人刘邦24(虚)岁,寂寂无名,识几个字却不喜读书,身为农家子弟却逃避下地劳动,用老爹刘太公的话说就是“无赖”。

1、目标是罗马!
    公元前234年,这一年,汉尼拔15岁,在西班牙,在他的父亲哈米尔卡麾下。
9岁的时候,汉尼拔跟随父亲来到西班牙,哈米尔卡将在这里建设一个新迦太基。
当哈米尔卡向神灵供奉祭品时,汉尼拔正站在离祭坛不远的地方,
根据古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的记载,汉尼拔回忆说:
 “他把我叫到他身边慈爱地问我是否愿意随他一起出征。我迫不及待地表示愿意,并且充满男孩子气地热切恳求他准我同行。他拉着我的右手把我领到祭坛跟前,吩咐我把手放在刚献祭的祭品上对天起誓:我决不与罗马为友。”
决不与罗马为友!
是什么让哈米尔卡如此痛恨罗马。
一切源起于西西里。
迦太基,罗马人称为布匿克斯(punicus),是腓尼基人在北非突尼斯建立的殖民地,腓尼基人擅长航海贸易,与母城相似,迦太基人也擅长航海与贸易,与罗马农民相比,迦太基商人早就横行于西部地中海,到公元前三世纪,富裕、强大的迦太基已经有居民七十万人,并且成功地控制了非洲西北部、西班牙南部、撒丁、科西嘉和西西里岛西部。
而这时,一个希腊城邦伊庇鲁斯的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狂热崇拜者皮洛士(Pyrrhus)带着2万步兵、3000骑兵及20头战象闯入意大利(这些战象经过特殊训练,作战时由一个象奴驾驭,象背上站着4个手持长矛或弓箭的士兵)。
在赫拉克列,罗马军团和皮洛士第一次遭遇,正当双方人喊马嘶浴血奋战的时候,皮洛士的战象勇猛出击,罗马人显然被这些庞然大物吓到了,崩溃逃散,皮洛士旗开得胜。
在奥斯库伦,罗马人集结了7万人的军队,并且发明了一种配着炭火的战车,因为他们相信动物是怕火的,象也不例外。而且罗马人选择了对自己本方有利的森林地形作为战场。但皮洛士巧妙地引蛇出洞,把罗马人逼到一块平原上。经过数日的激战,罗马方面包括执政官在内的6000人阵亡,但皮洛士也损失惨重,3500人阵亡,本人也受了轻伤,即所谓的“皮洛士的胜利”。
然而在一系列惨淡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皮洛士式胜利之后,皮洛士喟然长叹:“再来一次这样胜利,我将失去整个战争”。因为与罗马不同,希腊人几乎没有人员补充。
皮洛士最终也没能当成新时代的亚历山大,公元前275年,皮洛士和罗马人在贝尼温敦进行最后的决战。罗马射手向大象射出了密集的火箭,大象疯狂地转身向后跑,践踏着皮洛士的军队,希腊人一败涂地,皮洛士以一场完败结束了意大利之旅,灰头土脸地回到希腊。
跟随皮洛士的足迹,步步为营的罗马人乘机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到意大利半岛之靴的靴尖。
 2、布匿往事
罗马人的扩张给自己带来了新的烦恼,迦太基对西西里岛的影响日渐增长,而西西里岛距罗马人新获得的殖民地太近了,这使罗马人深为忧虑。罗马人尤其担心强大的迦太基舰队会封锁狭窄的墨西拿海峡。这个海峡介乎西西里岛与大陆之间,是罗马及其意大利南部同盟国的补给船用以往返航行的海上通道。
公元前264年,西西里岛上两个城市国家:叙拉古与墨西拿爆发了战争。
据说荷马史诗中描写的海妖塞壬就居住在墨西拿海峡附近。塞壬姐妹们坐在一片花丛里,唱着盎惑人心的歌,甜美的歌声把过往的船只引向该岛,然后撞上礁石船毁人亡。过往的海员和船只都受到迷惑走向毁灭,无一幸免。
看来墨西拿的马墨尔提尼人比海妖塞壬更险恶,他们同时向迦太基与罗马求援,两国都派出了援兵。迦太基军首先到达城外。但是马墨尔提尼人却只放后到的罗马军入城,于是迦太基与叙拉古结盟。
罗马和迦太基人的百年战争终于在西西里拉开序幕。
从战争初期的双方表现看,罗马显然在陆上逞威,但迦太基却凭借强大的海军牢牢控制着西西里岛。
罗马人决心打造一支能与海上霸主一决雌雄的舰队,如同后来德国人对老牌海军强国大不列颠的挑战。
罗马人凭借充裕的财力和充足的资源,建造了大批战船,并实施严格的水军训练。
正如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这些战船,所谓划桨大帆船,是由坐在舱内坐板上的奴隶划行的,根据划桨战船中划手座位的高低层次,叫做×层桨座战船。
当时流行的海军战术,是用撞角将敌船撞翻。
公元前260年,这支新建的罗马舰队与迦太基人在海面上遭遇,迦太基人依据他们通常的战术,先是设法折断敌船的桨,然后对它进行撞击。
结果迦太基海军遭到灾难性的失败。罗马人根本没打算照老规矩办,他们知道自己在驾船技术上肯定不如对方,但他们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陆战上地优势。罗马船一靠近敌舰,一座叫做“科尔乌斯”的登船桥就被放下并落在敌船甲板上。这是一块长约三十六英尺的跳板,一端连在船头一根短而粗的桅杆上,另一端则安着一个大铁钉,桥板可以平转360度,将大铁钉深深地扎进甲板,于是两条战船被牢牢地连在一起。
呵呵,接下来罗马步兵接着就用可以他们感到很舒服的方式作战了,他们一拥而上,冲过跳板,跃到敌船甲板上,与那些目瞪口呆的迦太基人展开肉搏。
四年以后,罗马人在西西里岛南部埃克诺姆斯角附近的海战中以330艘战船打败了迦太基的350艘战船,战争在这一次海战后扭转,现在罗马人甚至可以派出军团到非洲登陆作战了。
汉尼拔生于公元前247年,他的父亲哈米尔卡在西西里岛上与罗马及其盟军继续作战,但战局已经不可挽回,6年后,战争结束,迦太基失去了西西里,并且在此后十年中需交纳赔款2300塔连特(约合400万美元)。
公元前238年,迦太基的撒丁岛发生叛乱,罗马乘机夺取撒丁岛与科西嘉岛,迦太基拟整装远征,夺回失地。然而当罗马向迦太基宣战之时,迦太基人屈服了。他们同意割让撒丁岛与科西嘉岛并增加赔款1200塔连特。
罗马的得寸进尺让迦太基人哈米尔卡愤怒。
公元前236年,哈米尔卡率领一支部队沿北非海岸向大西洋边的赫尔克里斯石柱进发,在那里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西班牙,他恩威并用,成功地征服了西班牙南部的众多土著部落,建起一个欣欣向荣的殖民地——新迦太基。
但哈米尔卡明白,他的目标不是这些西班牙土著,他的眼睛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的最终目标:罗马!
3、韩非子入秦
公元前234年,韩非入秦。
这一年,嬴政26岁(前259年出生,故嬴政本年26虚岁。),在咸阳做秦王已经有12年光景。去年,曾被他称为仲父的吕不韦服毒自杀。至此,已经无人胆敢轻视这位年轻的君王。
韩非47岁,是韩国的公子,大名鼎鼎的法家学术领袖。(依据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的推算法,定为公元前280年,故韩非本年47虚岁。)
情势是如此危急,秦国的大军攻入赵国,在平阳一战,赵将扈辄及十万赵军将士被斩首。赵王紧急任命李牧为大将,秦赵双方在宜安(今河北蒿城县西南二十里)一场恶战,李牧,这位当年在雁门一举歼灭十万匈奴的名将之花成为赵国最后的希望。
李牧军团总计兵力在8万左右,其中3万名骑兵成为李牧的奇兵。他将三万人的前线部队布置在防守地形吸引住十万秦军攻击,另以两万步兵在侧翼牵制秦军,当战事最危急之时,3万名骑兵出现在秦军后方,以雷霆万钧之势,扑向秦军背后。
这样一来,形成了一个三面包围的口袋,只留下南方缺口。
有人问司马,为什么不是四面包围?需知赵军是以少敌多,一旦被围秦军陷入死地,作困兽之挣扎,对赵军来说未必是利好。
结果宜安一战,10万秦军全部被歼,仅将领桓齮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逃走。

但韩国不是赵国,早就失去抵抗勇气的韩王决定向秦国纳地效玺,请为籓臣。
然而秦的意图是要吞并韩国,称臣、割地、纳贡,已经不能让秦满足。
作为韩国的使臣,韩非肩上的担子令他难以轻松。
行车途中,韩非想起了自己的那篇得意之作《说难》。
在《说难》中,韩非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弥子瑕受到卫灵公的宠爱。(弥子瑕是卫灵公的同性恋人)弥子瑕母亲病了,弥子瑕听说后假托君命驾驭君车出宫探望。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刖刑。可是卫灵公听说此事后,却赞叹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别罪。”
某一天,弥子瑕和卫灵公在果园游览,一个桃子吃到一半,弥子瑕把剩下的半个给卫灵公吃。卫灵公感动地说:“弥子瑕多么爱寡人啊!吃桃子觉得甜就拿来给寡人吃。”
可是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卫灵公可就重提旧帐了,他说:
“这个人从前曾经假托君命私自驾驭寡人的车子,又把吃剩的桃子给寡人吃,太不尊重寡人了。”
韩非评论说,弥子瑕的行为前后并没两样,可是卫灵公的爱憎发生了变化。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
文章末尾,韩非发感慨说:“龙这种动物,驯服后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龙就一定发狂伤害人。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成功了!”
韩非能不能不触动秦王的逆鳞,游说成功呢?
4、韩非的粉丝秦王政
其实听到韩非即将到来的消息,赢政很高兴,对于此人,年轻的秦王真的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韩非子的那些著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无不拜读,尤其是《五蠹》,赢政不觉读出其中的名句: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还有,“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所以当韩非的上书送到秦王宫,赢政几乎是一口气读完。
那么,韩非写了些什么呢?
先是客气了几句,说,不知道就说,是不明智;知道了却不说,是不忠诚。作为臣子不忠诚,该死;说话不合宜,也该死。虽然这样,我还是愿意全部说出自己的见闻,请大王裁断我进言之罪。
接着就从国际形势谈到了韩国。
韩国侍奉秦国三十多年了,出门就像常用的袖套和车帷,进屋就像常坐的席子和垫子。秦国只要派出精兵攻取别国,韩国总是追随它,怨恨结于诸侯,利益归于强秦。而且韩国进贡尽职,与秦国的郡县没有不同。如今我听说陛下贵臣的计谋,将要发兵伐韩。
…… 韩是小国,如果秦国不能一年就灭韩,力量就被各国看轻,各国就将打秦军的主意…… 那秦国必定成为各国的攻击目标了。陛下即使同金石一般的长寿,那兼并天下的日子也不会到来的。
最后韩非提出他的建议:
1、派人出使楚国、魏国,孤立赵与齐。
2、攻打赵、齐的事完了后,韩国发一道文书就可以平定,而楚、魏也一定自动顺服。

赢政读完,站起来走了一圈,又坐下,拿起竹简再看了一遍。
最后赢政把韩非的上书发给了李斯。
李斯,是韩非的同学,同为大儒荀况的得意门生。李斯一直很谦虚地认为自己不如韩非,但这一次,李斯可无意谦让。
李斯也给秦王上了一书,针锋相对地指出:
1、韩国并不是秦国忠贞不二的仆从国,而是秦国的心腹之患。
2、韩非误导秦国国策,意在存韩。
李斯认为,韩国领土与秦国接壤,如果越过韩国攻击其他国家,一旦有失,韩国就是秦军背后的一颗毒刺。韩非的奇谈怪论无非是保存自己的国家,并不是真心为秦国着想。
李斯更进一步提出,要用事实驳倒韩非的谬论,请求出使韩国。
5、秦王将韩老师打入大牢
赢政自然批准,于是李斯即刻从咸阳出发,抵达韩都,并向韩王提议秦韩两国结成联盟共同对付赵国。
结果不出李斯所料,此时的韩王正在与赵国密谋联合图秦,对秦国派来的高官刻意回避。李斯数次求见都吃了闭门羹,最后使出一计,将韩非的《存韩》略作文辞修改以李斯名义上书韩王。
嘿嘿,韩王果然还是无动于衷,李斯达到目的,回国报告秦王。
厉害啊!这无异于釜底抽薪,原来韩非在《存韩》中所描述的秦韩亲密完全不存在,赢政对李斯满意的同时,对韩非的良好印象也大为改观。
此后,为了拆散以赵国为主的反秦合纵联盟,赢政派遣姚贾到各国挑拨离间收买拉拢,成功地拆散了这最后的合纵。
也许是个人感情上对小人的憎恨,或者是对最后的合纵失败后祖国命运的担忧,韩非再出下策,在秦王跟前打起了小报告:
“姚贾这个人有问题,他老爸是魏国大梁城的门卫,这厮打小偷鸡摸狗,后来侥幸在赵国谋得一官半职,又因玩忽职守被抄了鱿鱼。大王与这样一个人共商国是,岂不有辱大国的风范!”
赢政果然听进去了,拿这个责问姚贾。姚贾坦然承认自己是门卫的后代及不光彩的过去,但他也为自己辩护说:
“当年的太公望(俗称:姜子牙),说起来不就是个怕老婆的不入流的失败的小公务员,文王却任用他。管仲是个阶下囚,齐桓公用他称霸天下,百里奚是五张羊皮买来的奴隶,秦穆公用他而雄起西方……所谓英雄莫问出处,英名的君主不会因一个人身世不显赫,早期经历不光彩而无视他的价值。我姚贾如果有功,名声不好又如何?反之,名声再好,却无功于秦,也不该得到赏赐。”
于是韩非又得罪了姚贾。
最后,厌恶韩非的人联合起来对韩非下手,他们提出,韩非终究是韩国王室成员,依照人之常情,毕竟不会忠心于秦。而以他的学识和才干,如果不能为秦所用,必将成为秦国的遗患,不如依法诛之。
秦王觉得有道理,一点头,他仰慕的韩老师便下了大牢。
在狱中韩非可能一度还想见嬴政为自己辩解,但对手哪里还会给他这个或许能起死回生的机会。当李斯的毒酒送到韩非面前,韩非似乎一下子大彻大悟了。
写了那么多权术的理论,怎么实际操作就不行了呢?
6、谁害死了韩非?
司马路的闲话
韩非死于他自己所鼓吹的“术”与“势”。
谁害死了韩非?
许多人归罪于李斯的嫉妒心,这并没有错。
但是这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将韩非打入大牢的决定权,并不在李斯掌握中。
和姚贾一样,杀害韩非,李斯是推动者,却不是决定者。
你小看了一个人,谁?
秦王。
有恶人纵犬咬人,被咬人该怪狗还是怪那狗的主人。
姚贾、李斯是咬人的狗,他们的主人又是谁?

《史记》说韩非死后,秦王后悔,使人赦之,非已死矣。可见秦王的本意,是要杀韩非的。
秦王为什么要杀韩非?难道只是因为几句谗言?
还是那句话,你小看了此人。
还是尉缭说得好:“秦王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吃人。”
韩国人非没看明白的,魏国人缭看明白了。
有人问了,嬴政不是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么?为什么他还要杀韩非?
吃鸡的蛋就不能再杀鸡么?况且嬴政杀韩非,正是学习韩非学说的实践作品。
这可真领人迷糊了。
让司马路来说道说道法家这个学派吧!

所谓法家,其实并不是铁板一块。依司马路看来,至少可分为两大派。
一、 法治派:商鞅、吴起为代表。
法治派的主要精神是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主张以法律为国本,以法治国。譬如商鞅,他认为法是为治之本,而推行法治,就必须要立法明分。商鞅曾经在国都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金。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真有人搬了,于是立刻如约赏赐,以此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请注意,商鞅所说的法,是明明白白写出来的成文法,是君臣上下无论身份贵贱都要遵守的法律。所以太子以身试法,商鞅毫不留情。
由此看来,法治派维护的是法律的尊严,而不是一君王一贵人的私利。从这一点看来,商鞅、吴起的法治精神,几乎接近传说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也正是这一点执着,让法治派经常得罪权贵,因为他们不讲私情,不捣糨糊,与人治社会格格不入,难怪商鞅、吴起,都不得善终,还得了个天资刻薄的恶名。
二、术势派:申不害、慎到
申不害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得以立足七雄之列。
慎到,赵国人,齐国稷下的教员之一。
所谓术,是君主驾驭驱使臣下的方法。法是臣民的行动准则,而术却是隐藏在君主心中,专门对付大臣的。而势,是君主的权势,术势派指出,贤能和智慧并不足以服众,权势地位却能够使贤者屈服。
术势派也主张法治,但显然更注重术势的作用,当法与术势冲突时,他们更倾向后者。
术势派拜倒在权力的石榴裙下,法律的尊严对他们而言,是可以牺牲的。甚至为了自己的私利,法也可以暂且放到一边。《战国策》中就载有申不害凭籍相国的身份,向韩昭公说情,为他的一个堂兄谋求官职的光荣事迹。
对术势派而言,法是工具,术也是工具,势更是工具。所谓法律的公正无私,停留在他们的嘴上而已。
因此司马路不客气地说,这一派,名为法家,实则术家,他们名义上尊法,底子里却是以术害法,以势乱法。

 7、韩非死于自己的学说
那么,韩非又属于哪一派呢?
教科书上大言不惭地说韩非是集法家之大成,呵呵,在司马路看来,这简直是弥天大谎。韩非的确将商鞅、申不害等人的学说拼凑在了一起,但组装货就是所谓的“集法家之大成”?
从表面上看来,韩非所说,法、术、势,三者缺一不可,好像是综合利用,毫无偏颇。但仔细一想,法与术、势岂能合流?
韩非说,法是什么呢?写在图册上,设立在官府,向百姓公布。(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
术又是什么呢?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又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也,此人主之所以执也。说得简单明了一点,就是君主要隐瞒自己的想法,摸透臣下的企图,从而控制、驾驭他们。
势又是什么呢?《韩非子•五蠹》中说:“民者固服于势,势诚易以服人。”《韩非子•难势》指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说得简单明了一点,就是软的不行来硬的,君主不要心软,要敢于下狠手,用威势压制人。
看明白了,韩非是要君主把法作为一面盾牌。而术为暗器,势为利剑,对付谁?是敌国么?不,是臣下,包括贵族大臣,也包括黎民百姓。
由此可以归纳了,韩非的所谓法、术、势,核心还是术,对象就是自己人,当年商鞅变法,为了富国强兵,韩非之法、术、势,就是如何整自己的下属百姓。而君臣之义,又是可以推而广之的。甲为王,乙为官,丙为民,甲对乙可以为驾驭关系,乙对丙也可以为驾驭关系。同时,你可以运用术、势驾驭人,我也可以反其道而为,运用术、势反驾驭人。
靠,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根据韩非的学说,必要台上握手,台下踢脚,表面一团和气,底下你死我活。君与臣斗,臣与与臣斗,官与民斗,民与民斗,内斗其乐无穷也!

好,回过头来说韩非为什么死?
嬴政读了那么多韩非的书,焉能不懂术与势的道理,韩非的上书,名为秦考虑,但以秦王只鹰眼,岂会看不出韩非文章所藏匿的那一点私心——存韩,说到底不就是想让你的韩国多存活几年!
韩非和李斯不同,李斯是楚国的平民,韩非却是韩国的公子,理论上,韩非是可以继承韩国王位的。
李斯一针见血,韩非毕竟还是为韩国考虑多一点。
因此这一场嬴政和韩非的斗术,韩非一出招,便露出了破绽。
应该说韩非已经尽力了,韩非可回旋的余地实在太小了,他来秦国的目的是如此显而易见,他的身份又太过尴尬,这一些,都令韩非捉襟见肘。
如果韩王早几年任用他,韩非或许还能从容应付危机,但现在,只是到了亡国前夕,韩王抱着病肓乱投医的态度,才启用韩非,韩非纵然是当年的申不害,也未必能拯救韩国,况且他的实际才能,能否比拟申不害,尚是未知。

当然,嬴政可以不杀韩非,但嬴政却是韩非学说的忠实信徒。
论仁德、礼治乃至法,嬴政都可以不杀韩非。
但论术,则嬴政非杀韩非不可。
为什么?
《韩非子》有这个一个故事,太公望封于齐,齐有个贤人狂矞,太公望请他出来做官,三次拜访狂矞不答应见面,太公望便杀了狂矞。大圣人周公旦听说此事,质问老姜:
“狂矞,天下贤者也,夫子何为诛之?”
老姜说:
“狂矞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吾恐其乱法易教也,故以为首诛。”
这件事本身未必是真,但韩非的意思很明显,帝王的权势无法驯服一个人才,这个人才就是威胁,必须杀之以警诫天下。
关于这一点,《韩非子》其实有多处论述,熟读韩非文章的秦王,焉能不明白?
这就是王之术、势。

好,现在韩非不能为秦所用了,留你便是祸害,李斯的话,也是秦王的所想。
可见,归根结底,韩非是死于自己的术、势之说。
所谓种瓜得瓜,韩非种下了惨刻阴谋的术、势之花,现在花开结果,韩非便自己尝到了专制暴行的术、势之果。
韩非的死,比起后世无数死于术、势的英雄如李牧、韩信、岳飞等等,一点都不冤啊!

由此看来,法可以兴国,术却不能。当年商鞅可以使秦国雄起,吴起可以使楚国振作,申不害却只能使韩国赖活,韩非在理论上继承了申不害的术并发扬光大,实践中却操作不当,死于术。
韩非的生死,其实对韩国乃至六国的灭亡,影响微小。然而韩非身死道存,术、势学说,遗毒天下,为嬴政乃至其后一班帝王官僚上下相袭,代代相传,虽无广而告之,却心知肚明。更殃及下层,毒害一般之人际,演绎轰轰烈烈的内斗习气。要说潜规则,这才是传统社会的最大潜规则。
韩非子有五蠹之说,但在司马路看来,诸子百家,造就无数善果,却也结出一朵恶花,正是术、势之说,祸害最深远,也正是术、势之说。
有人说:勾心斗角,譬如恶狗咬人,乃是客观存在,韩非不过将客观事实归纳为理论而已。司马路说:此言大错,恶狗咬人确为客观,但训练、指导恶狗咬人者,比恶狗危害更大,也更令人痛恨,勾心斗角,各国皆有,但将内斗升华到理论层次,美化成帝王之术,韩非虽非空前绝后,也是恶之魁首!
8、 项刘尚无名
公元前234年,这一年,楚国沛之丰邑中阳里人刘邦24(虚)岁,寂寂无名,识几个字却不喜读书,身为农家子弟却逃避下地劳动,用老爹刘太公的话说就是“无赖”。
23年前,刘妈有事外出,好久也没有回家。刘太公在家里可坐不住了,出门追寻,走到村子附近的湖泽地,湖泽地里水汽弥漫,好似云遮雾罩,太公找了好一阵子,方才看见老婆躺在地上,昏暗中好象还有什么伏在她身上。
刘妈看到丈夫,有点神色慌张,结结巴巴地述说自己路过大泽,小坐养神,蓦然见一个金甲神人,从天而下,刘妈毕竟是女子,胆小害怕,一时惊晕过去。
刘太公听了,半晌不作言语,他是半信又半疑,但不管怎么地,带老婆回去再说。
“难道我看到伏在她身上的,是蛟龙?”
不想回去之后,刘妈居然得孕,过了十月,竟生一男,长颈高鼻,左股有七十二黑痣。排行老三。
24岁的刘邦,最好的朋友是卢绾,卢绾与刘邦同年同日生,两人出生的时候乡民曾持羊酒祝贺两家。两人从小一起光着屁股长大, 一块下河摸过鱼,上山打过兔子,一起偷吃过明月村王麻子家的桃子,偷窥过芙蓉村的张大嫂洗澡。
沛城里有个卖狗肉的屠夫,姓樊。刘邦和卢绾有钱的时候就去买他的狗肉,没钱的时候也去偷点来解馋。
于是樊屠夫就举起他的拳头来给这帮小子一端恶揍。
刘邦求饶说,别打,我可是贵人相貌,腿上有72个黑痣。
樊屠夫一巴掌就招呼过去了,贵你个头,接着是一脚,踹你个野种全身都黑痣!
樊屠夫有个儿子,叫哙。

公元前232年,楚国,将军项燕喜添麒孙,名籍,字羽。
这一年,秦国又攻打赵国,还是被李牧击退。
一名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国人,偷偷地逃越关卡,回到了祖国。他曾经与嬴政感情融洽,共度艰难岁月,如今却反目成仇。
他就是燕太子丹。
9、太子丹找到了荆轲
 
荆轲,卫国人,著名剑客,曾经与当时江湖上的顶尖高手盖聂讨论剑法,言语不合,盖大侠向他怒目而视,荆轲就落荒而逃。后来在赵国的邯郸,他又和另一个江湖大佬鲁句践下棋,发生争执,鲁句践对他破口大骂,荆轲也不计较,飘然离去。
荆轲的剑术闻名六国,可是他也不知道他的剑术究竟如何?他对盖聂、鲁句践的退让,到底是技不如人,还是深藏不露?
最后,荆轲来到了燕国,在这里,他和杀狗的民间音乐家高渐离交上了朋友,两人喝喝酒,吃吃肉,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过着快乐的生活(但他们所发出的噪音,也令附近的居民倍感困扰)。

姬丹和赢政,相识在赵国,当时都是人质(赢政是人质的儿子),两人年纪相仿,相处得还真是不错。所以等到姬丹到秦国作人质的时候,满以为赢政会对他另眼相待,好酒好女人地招待一下。没想到赢政根本不把他当回事,尽给他茶泡饭吃,姬丹虽是人质,好歹也是一国储君,加上来之前期望过高,骤然落空,不由恼怒起来。
于是太子丹找个空子,逃出函谷关,取道赵国回国。
当时赵国正与秦国苦战,又遇上代地地震,从今山西到河北,楼台房屋倒塌,大地裂开东西距离百余步,真是天灾人祸,百姓苦不堪言。一路之上,太子丹但见尸横遍野,无人掩埋,继而瘟疫流行,难民络绎不绝向东而去,只是暴秦的胃口,哪里是韩赵而已,干戈所指,是整个天下,太子丹想到这一点,思绪茫然。
回到燕国,太子丹向老师鞠武询问对付秦国的良策,鞠老师哪里有什么良策,敷衍几句就转移了话题。这更让太子丹感到无奈。
这时一个叫樊於期的人辗转来到了燕国,他是秦国的叛将,太子丹接纳了此人,这一显然会得罪秦国的行为让鞠武老师十分紧张。
到了这时候,不去得罪秦国,秦军就不会来了么?太子丹摇头。
鞠老师想了想,提出了一个把韩魏赵燕齐楚以及北方的匈奴都包括进去的七国反秦大联盟方案。
太子丹更是摇头,连横喊了这么多年,要是能成事,何至于此?
鞠老师挠挠头,实在是没辙,于是推荐了一个他认为可能有辙的人——田光。

太子丹这时确实求贤若渴,但见到田光,才发现此人已经垂垂老矣,更要命的是,此人不但面相老朽,心也老了。
田光说: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
这意思,早干吗去了,今天才来找我,没看见我牙都掉光了么?
这样吧,也给你推荐个人,他姓荆,比我可年轻有为。
太子丹一听就急切地请老先生帮忙联系荆先生,同时还拉着田光的老手罗里罗嗦地说了一通不要泄密之类的话。
田光心想你这不是不信任老夫么,也罢,去见了荆先生,说明意思,拿剑一抹脖子自杀了。
荆先生,就是荆轲,带着田光的死讯去见太子丹,太子丹又流眼泪又流鼻涕,等到情绪平静下来,才把他的计划说出来。
原来太子丹是要荆先生做曹沫。
曹沫,何许人也?春秋初期的一个大力士,鲁国将军,和齐国交战,打一回输一回,共打了三回输了三回,于是只好割地求和,但在签约仪式上,曹沫突然手执匕首冲上前去,绑架了齐国国君。
说起来这位国君大大地有名,就是著名的齐桓公。
桓公说:“你想干啥?”
你说呢?曹沫的匕首直接就逼向桓公的咽喉,桓公只好答应把侵占鲁国的土地全部归还。
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回到在群臣之列,面不改色,跟个没事人似的。
齐桓公那个气,就想反悔,被管仲以大国的脸面为理由给劝住了。于是,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全数归还。
太子丹的意思,是要荆轲仿效曹沫,绑架秦王,逼他归还六国土地,和平共处。
荆轲听了太子丹的话,发了好半天呆,说:
“这件事太重大了,在下恐怕承担不起!”
太子丹以为他谦虚,连忙行重礼,顿首固请毋让,荆轲支吾了许久,也只好答应。
太子丹大喜,燕国有救了,于是拜荆轲做上卿,住贵宾房,吃皇家大餐,奇珍异宝靓车美女,只要荆轲想要的,没有不给的。
10、 太子丹逼荆轲上路
公元前230年,秦军终于攻入韩国首都新郑,活捉了韩非的堂弟、最后一任韩王韩安。
六国中最弱小也最接近虎狼之秦的韩国就此亡国。
在做了亡国奴的韩国人中,有一位年轻人,变卖家产,浪迹天涯,寻找复国机会,他姓张,名良,字子房。
据《史记》记载,他的父亲张平死后20年韩国灭亡(卒二十岁,秦灭韩)。所以司马推测,张良当时的年龄,应当在20—30岁之间,还没有登上仕途。

秦军马不停蹄,进攻赵国,战事持续到公元前229年,秦国的反间计发挥了作用,婊子养的赵王迁罢免了李牧的军职,李牧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拒绝,结果军中拥李派和拥王派互相乱斫,最后拥李派失败,李牧在流亡途中遇害。
自毁长城,赵王迁这样脑中堆粪的君主,焉能不亡?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陷邯郸,活捉了赵王迁。秦王嬴政,饶有兴趣地从咸阳起驾来到自己的出生地,旧地重游,顺便把从前欺负过他母子的那些可恶的赵国人,一一砍下了首级。
形势逼人,听到韩、赵相继灭亡的消息,太子丹心惊肉跳,危机已是如此的临近,秦军已经逼近燕国的南部边界,太子丹连忙去找荆轲,说:
“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来攻打燕国,我虽然想一直这样侍奉足下,可是怎么做得到呢?”
荆轲听出他的话音,这是在催我呢!
荆轲说,不是我不想去,我得有接近秦王的机会啊!
不过机会是创造出来的,荆轲想了一个主意,拿樊於期的脑袋加上燕国督亢地方的地图当见面礼,秦王一定会接见我,我就有下手的机会了!
太子丹犹豫了一下,主意不错,但是……

太子无需为难!荆轲拍拍手,这件事,只有我亲自去做了。
于是荆轲就问樊於期借脑袋一用。
荆轲比划着对老樊说:
“只要让我接近秦王,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一剑直刺他的胸膛,那么将军的仇恨和燕国的为难,都迎刃而解了。”
樊於期不借也不行了,他脱掉一边衣袖,露出臂膀,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支手腕,这是古人表示激愤的常用手势。
“这正是我的心愿啊!”
和田光一样,拿剑一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听到消息,免不了伏尸而哭,这一场哭,两个字形容:极哀。
哭完把樊於期的脑袋装进盒子,又把事先特地买来的号称天下最锋利的徐夫人匕首送给荆轲。
徐夫人匕首本来就锋利,太子更让人把匕首烧红,放到毒液里醮,无论是谁,只要碰上一点,立刻流血而死。
太子丹又为荆轲找了个帮手——秦舞阳,秦舞阳是燕国名将秦开的后代,十三岁就敢杀人,一般人都不敢正眼瞧他。
如此充分的准备工作,太子丹想你荆轲总该出发了,谁知道荆轲安坐不动。又过了好久,太子丹憋不住了,说。
“时间不多了,荆先生你要是不想去,我先派秦舞阳去试探一下。”
荆轲突然暴怒:
“太子为什么催得这样急!匆忙而去,完不成任务,岂非白忙一场!”
太子丹连忙道歉,荆轲语气缓和下来说:
“在下之所以迟迟不动身,是在等一个人。算了,既然太子等不及了,我就告辞了!”
(荆轲所说的这个人,直到燕国灭亡也没有出现。)

于是荆轲和秦舞阳揣着樊於期的脑袋、燕国督亢地方的地图,地图里卷藏着徐夫人匕首,从燕国出发。
出发这一天,太子丹穿着白色的衣服送他。在易水边祭祀了路神,饮了饯行酒,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打击起筑这件乐器,在音乐的伴奏下,荆轲唱起了一首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古代乐律,分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调,大体相当今西乐的3、4、5、6、7、1、2七调。荆轲先是发出了个徵调,就是6,苍凉、凄惋,人们听了悲伤流泪。到结束时,荆轲的声调又变为羽声,就是1,音调高亢,大家不由得慷慨激昂,瞪大眼睛,怒发冲冠。
一曲完毕,荆轲登上马车,头也不回地向秦国方向驶去。
11、荆轲抓住了秦王的衣袖
公元前228年,这一年冬天,遥远的西班牙,汉尼巴的父亲哈米尔卡在塔古斯河与杜利乌斯河之间与伊比利亚人作战中不慎溺水,死前他把部队交给自己的女婿“美男子”哈斯德鲁巴尔,当时,西班牙的迦太基军队已有六万名步兵,八千名骑兵以及两百头战象,其中半数以上是本地的伊比利亚人,战士们配有天下闻名的凯尔特剑。
公元前227年,“美男子”哈斯德鲁巴尔在西班牙的东南沿海地区建立了新迦太基城,他把迦太基的影响向北一直扩伸到今之埃布罗河,再往北去,就是今天的法国。现在称为马赛的所在,那时是一个叫做马西利亚的城邦国家,这个马西利亚,是罗马的盟友。第二年,罗马的使者来到新迦太基城并满意而归,迦太基人同意不扩张到埃布罗河以北。

公元前227年,荆轲一行经过已被秦军攻占的赵国、韩国故地,当经过东周故都洛邑,一行人感触万千,王朝故都,已成废墟。文王昌、武王发、周公旦、太公望等先贤大圣铸就的大周江山,已成破碎流离,当年臣服万邦、号令六军的周天子,如今在哪里?
难道这壮丽的山河、广袤的天下,将成虎狼之暴秦的口中之食物?
进入咸阳后,荆轲拜见了蒙嘉,据事先查探得到的情报,他是如今秦王最宠信的人。
自然免不了先喂饱了蒙嘉,然后请他转告燕国甘愿做秦国奴仆的诚意,以及所携带的表现诚意的厚礼。
在焦灼地等待了数日之后,终于等到了消息。
秦王心情不错,已经答应接见燕国使臣。

于是荆轲手捧着装着樊於期头颅的木盒,秦舞阳捧着卷藏着徐夫人匕首的督亢地图,二人缓缓进入咸阳宫。
走过卫士林立的宫道,荆轲走上宫殿的台阶,心若止水的他,忽然发现秦国的接待官员脸上出现了异样的神情。
“燕国使臣,你的副使为何如此?”
荆轲回过头,看见斗大的汗珠,从秦舞阳那一张涨得如猪肝色的脸上流淌而下。那捧着督亢地图的手,亦有微微地颤动。
荆轲心中一动,说不清是愤怒还是同情,一种莫名的情绪似乎从秦舞阳的手指间扩散到荆轲的心中…
但是,决不能让这厮坏了大事!
荆轲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北方边境荒野地方来的乡巴佬,哪里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还请大王见谅!”
自有那传话的官员上去说了,秦王心情果然不错,没有见怪,下令说:
“取舞阳所持地图。”

荆轲把装着樊於期头颅的木盒交给秦国官员,从秦舞阳手中接过地图,一步步地走上台阶,他微低着头,走得很慢,他还在盘算什么?
呈上地图,侍臣将地图放在秦王面前,秦王慢慢地打开图卷。
荆轲偷偷地窥视秦王,这是个相貌普通的年轻人啊!那一张脸,似曾相识,就好像老家卫国河水边的一个牧羊少年,看不出有什么凶恶或是威严,他的神情平静,略带一点欢欣……且慢,他的脸色变了,如同秦舞阳的脸,斗大的汗珠,从那一张涨得如猪肝色的脸上流淌而下。
地图已尽,匕首现!
荆轲跃起,向前,一把抓住了秦王的衣袖,一手抓起了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