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之记忆mp3:清八家铁帽子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08:27
清八家铁帽子王    世袭罔替:清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 2010年09月08日 星期三 21:17

 

  在大清的开国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爷,他们不仅是皇帝的嫡系子孙,而且都曾对清朝开基创业或统一全国立有大功,所以并非像其他封为王爵的皇子皇孙那样,后代每继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而是无论承袭多少代,爵位永远不降,封建社会时称为“世袭罔替”,民间则俗称为“铁帽子王”,意思是他们的王冠永远不会被换掉。可以说,这八大铁帽子是绝对的牛人。

  他们都是谁呢?

  礼亲王代善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太宗皇太极异母兄长,清朝开国时期声名显赫的创业功臣。早年随父征战,功勋卓著,并一度被确定为汗位继承人,从后金建国直至改国号为大清,都是国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大贝勒,并为正红旗旗主。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皇太极去世后,又拥戴福临登基,揭露并杀掉了密谋的反对者,其中就有自己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顺治五年(1648)去世。承袭爵位者曾改王号为巽亲王、康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礼亲王号,世袭至清末。其后代袭爵有名的子孙,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琏是皇族中著名学者,著有《啸亭杂录》等传世。礼亲王府在大政殿东偏北,是距盛京皇宫最近的一座王府。这显然与其在清太宗时期“皇兄大贝勒”的身份有直接关系。皇太极继承皇位后,每逢新年等重要节日,为体现对兄长的尊重,都要率领群臣到代善府中登门拜贺。

  睿亲王多尔衮

  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为清初赫赫有名的“九王爷”。清太祖皇后乌拉纳喇氏所生,是努尔哈赤幼子中最为出色者。幼年即为镶黄旗贝勒(后改镶白旗),自天聪元年(1627年)始,几乎每一次战役都随军出征。第二年在统领正白旗征讨察哈尔的战争中,因临阵骁勇及敖木轮大捷等彼赐子“墨尔根代青”(聪明战将)称号。崇德元年封和硕睿亲王,因出身高贵且智勇双全,功勋卓著,清太宗皇太极去世后,虽拥立6岁的福临继位,但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几乎独揽朝中大权,顺治元年(1644),以叔父摄政王身份率清军入关,并做出定都北京的决定。同时,争取了很多汉人投降,为新王朝奠定了基础。第二年,他被尊为皇叔父摄政王。此后接管了原由皇太极控制的正蓝旗。其弟多铎死后,又控制了镶白旗。顺治七年(1650)病逝后,因罪削爵。

  乾隆四十三年(1778),高宗皇帝重新评价几位开国元勋的功过时,多尔衮备受褒扬,其罪得到昭雪,爵位得到恢复,并谥号“忠”,命配享太庙并世袭罔替。多尔衮身后无子,以同母弟多铎之后继承爵位。睿亲王府位于四平街路北,通天街路东。

  豫亲王多铎

  太祖第十五子,多尔衮同母弟。初为正黄(后改正白)旗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晋为豫亲王,掌管礼部,并辅佐皇帝对明廷、朝鲜、蒙古进行过多次战役。崇德元年(1636)封和硕豫亲王。清入关后率大军平定江南,居功至伟。顺治六年(1649)病故后,受多尔衮案牵连降爵为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复豫亲王爵号,由其子孙世袭至清末。他的王府旧时沈阳俗称“十王府”,据清末民初地图标示及现存遗址,应在四平街之北偏西,隔通天街与睿王府相望。自清代末年至近年,其所在地称“十王府胡同”。

  郑亲王济尔哈朗

  清太祖同母弟舒尔哈齐第六子。济尔哈朗12岁丧父后,由其伯父努尔哈赤养育,原封贝勒,与其兄二贝勒阿敏同掌镶蓝旗。崇德元年封为和硕郑亲王,并掌管刑部。皇太极去世后,他被推举为辅政王,与多尔衮共同辅佐年幼的顺治皇帝,但屡受排挤,直到多尔衮去世后才略为得志。顺治十二年(1655)去世。他虽为努尔哈赤之侄,但却是清开国时期的三朝元老,功勋卓著,因此王爵由子孙世袭。后曾一度改王号为“简亲王”。乾隆四十三年奉旨恢复郑亲王号,由其子孙世袭至清末。其王府位于天佑(小南)门内大街路西、怀远(大西)门内大街路南。于民国年间为一德姓满族人居住,俗称“德家大院”。

  肃亲王豪格

  太宗皇太极长子。早年便以军功著名。初为镶白(后改镶黄、正蓝)旗贝勒,崇德元年封和硕肃亲王。皇太极去世后,在承继王位的斗争中,与多尔衮结怨。顺治初年,受到多尔衮排挤含冤入狱,顺治五年(1648)死于狱中。乾隆四十三年恢复原有王号,由其子孙世袭至清末。他的王府位于怀远(大西)门内大街与天佑(小南)门内大街交叉路口西北,与沈阳故宫西红墙南端隔路(鼓楼南大街)相望。

  庄亲王硕塞

  皇太极第五子,天聪二年(1628)生,顺治元年(1644)十月清迁都北京后,因他是皇帝之兄而封为多罗承泽郡王,顺治八年(1651)晋和硕承泽亲王。因硕塞生前立有很多战功,其死后爵位由其子世袭,并改王号为和硕庄亲王。到康熙年间,硕塞后代子嗣乏人,康熙帝命将自己第十六子允禄过继到硕塞支系承袭王爵。此后直至清末的庄亲王就变成允禄后人。清入关前建府时,硕塞年龄尚小(至皇太极去世时他仅16岁),并未封王爵,庄亲王府原位于沈阳故宫宫殿西墙外街东,约在后来的沈阳故宫文溯阁处。但在允禄成为庄亲王后,又在沈阳重建了一座王府,位于抚近(大东)门内路北,民国以后虽然王府易主,但其所在地仍沿用庄王府胡同、庄王府后胡同的地名。

  克勤郡王岳托

  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长子。早年即因战功封为镶红旗贝勒,老汗王努尔哈赤去世后,他力主拥戴皇太极继位,并受到重用。崇德元年封和硕成亲王,后因与皇帝政敌有瓜葛受责降为郡王,崇德四年(1639)病故于军中,追封为多罗克勤郡王。其袭爵者称衍禧郡王、平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复克勤郡王号,世袭至清末。他的王府早期称“成亲王府”,位于抚近门(大东门)内大街路北临街。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礼亲王代善之孙。他的父亲萨哈廉因与长兄岳托共同拥戴皇太极继位而受器重,晋封贝勒,并于后来掌管礼部事务,在当时诸王中以聪颖智慧著称,但其命运不济,崇德元年(1636)五月,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被追封为和硕颖亲王。勒克德浑袭爵后,改降王号为多罗顺承郡王,世袭至清末。他的王府初称“颖亲王府”。位于内治(小东)门内大街路南。

  恩封四大铁帽子王

  除了以上讲到的这八位,清朝还有四位“铁帽子王”,这四位则是因为与皇帝有着特殊亲密关系而受封,属于恩封。他们都是谁呢?

  怡亲王允祥

  允祥是圣祖玄烨第十三子。雍亲王胤

  真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谥为“贤”,又特别在谥前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庙,乾隆时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道光时载恒袭爵,同治初立时与端华、肃顺等同为八位顾命大臣之一。辛酉政变后与郑亲王端华同赐死。

  恭亲王奕忻

  奕忻为道光皇帝第六子。道光遗诏中遗命皇四子奕言入继大统的同时封奕忻为亲王。咸丰即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忻的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四年奕忻病逝。

  醇亲王奕儇

  奕儇是道光第7子,咸丰年被封为醇郡王,其福晋是慈禧胞妹。同治十一年晋封为醇亲王。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恬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奕儇去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光绪三十四年德宗死,载沣子溥仪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1951年载沣病逝于北京。

  庆亲王奕匡

  奕匡也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奕匡是乾隆17子永磷的嫡孙,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60大寿时封为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辛亥革命爆发后,奕匡奏请启用袁世凯,清廷退位后被清朝亲贵遗老视为“贼子”。后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没有来得及世袭。

档案中的清朝皇族十二家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指清朝时皇族中世袭原封爵位的王爷,人们用“铁帽子”这三个字来形象地比喻这些王爷头顶上王冠的牢固、名声的显赫和身份的高贵。要想说清这些铁帽子王的来历,必须从清朝皇族的封爵谈起。

        清王朝建立后,为了适应其封建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用来确定统治阶级成员的等级与身份,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确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封爵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因在战争中立下军功而封爵,这称为军功封;另一种是因属于皇帝的直系子孙而封爵,这叫做恩封。这些爵位,受封者的后代是可以承袭的。袭爵的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降等承袭,这是一般的惯例,即逢子孙袭爵时,每代要递降一个等级来承袭。但由亲王递降至镇国公、郡王递降至辅国公、贝勒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递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递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递降至辅国将军之后,就不再递降了,以该爵一直承袭下去。另一种是原等承袭,这属于特殊的皇恩浩荡了,即由皇帝颁诏允许,某些爵位逢子孙袭爵时,可以按其父、祖的原等级来承袭,世代相承不变。若是没有子嗣后代时,则以旁支后代奉始封祖先祀,并承袭该爵。这就叫做世袭罔替。

        既然世袭罔替是属于特殊的皇恩,那么在清朝皇族的众多成员中,可就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了。在众多的亲王郡王之中,只有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这十二家有此殊荣,于是他们就被人们俗称为清朝皇族中的十二家铁帽子王。这十二家中,前八家都是因其祖先在清朝开基创业统一全国的战火硝烟刀光剑影中,军功卓著而受封,属于军功封,而且都受封于清朝的初年。而后四家则是因始封者与当时的皇帝有着特殊的关系而受封,属于恩封,并都产生于清朝中后期。这十二家铁帽子王的始封、传袭贯穿于清王朝的始末,这一过程构成了清朝皇族兴衰的部分缩影。

        一是礼亲王。始封者名为代善。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曾因勇敢善战的军功,被赐号为古英巴图鲁。初封为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他的弟弟皇太极称帝,封他为兄礼亲王,后病逝。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念其在开国定鼎时的特殊功勋,给予他在皇家太庙世代供奉祭祀的崇高礼遇,这被称为配享太庙。

        礼亲王爵位在代善家族中世袭罔替,到清末共传了十代,共有过十二位亲王。其中第二位满达海在袭礼亲王二年后,被顺治帝赐号巽,于是礼亲王变成了巽亲王。其后又传了二位,杰书袭巽亲王时,改号为康,这样巽亲王又变成了康亲王。再传了四位,永恩袭康亲王后,乾隆帝在给代善配享太庙的同时,复改康亲王为代善的原封号礼亲王,之后直到清末未改。这十二位亲王之中,曾有第三位常阿岱、第九位昭槤,都因犯罪而被降爵或夺爵。在这十二位亲王之外,另有二位代善的子孙,在死后因他们的儿子承袭了礼亲王爵,而追封为礼亲王。

        二是郑亲王。始封者名为济尔哈朗。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六个儿子。幼年时曾由努尔哈赤抚养,与代善是叔伯兄弟。最初封为贝勒,在崇德元年,因军功卓著,被皇太极封为郑亲王。顺治帝继位后,他与睿亲王多尔衮等人共同辅政。曾加封信义辅政叔王、叔和硕郑亲王,后去世。在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郑亲王爵在济尔哈朗家族中世袭罔替,至清末共传了十代,共有过十七位亲王。其中第二位济度在袭爵时,改号为简亲王。又传了九位,积哈纳袭简亲王后,乾隆帝在给济尔哈朗配享太庙的同时,复改简亲王为原封号郑亲王,之后一直传至清末。这十七位亲王中,曾有第六位雅尔江阿、第七位神保住、第十三位端华、第十四位承志,皆因罪革去爵位;另有第四位喇布,在去世后查出生前之罪追削王爵。这十七位亲王之外,另有一位费扬武,在去世多年后,因其曾孙得沛承袭了简亲王,而被追封为简亲王。

        三是睿亲王。始封者名为多尔衮。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年幼即从征军旅,勇敢善战,最初封为贝勒,赐号墨尔根代青。崇德元年,皇太极晋封他为睿亲王。顺治帝继位后,多尔衮与济尔哈朗等人共同辅政。他自恃功高,大权独揽,飞扬跋扈,排斥异己,制造冤案。将“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层层升级的顶顶耀眼桂冠,陆续加在自己头上,几乎成了凌驾于顺治帝之上的太上皇。在顺治七年(1650年)打猎时暴死。翌年,被朝廷宣布了十大罪状,将其掘墓鞭尸,削夺生前睿亲王爵位,并逐出皇族。


        多尔衮没有儿子,生前过继了他的弟弟豫亲王多铎第五个儿子多尔博为后代。多尔博原承袭了睿亲王爵。但好景不长,随着多尔衮被追削爵位,多尔博也归回了自己原来的宗族,封为贝勒。睿亲王爵位的承袭由此中断。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感念多尔衮在清王朝开国时的累累战功,同时也反思他当初并无谋反之心,于是复还他睿亲王的爵位,配享太庙祭祀。又将早己做古的那位多尔博仍算作多尔衮的后代,让多尔博的第五世孙淳颖承袭了睿亲王爵,并将淳颖去世多年的父亲、祖父、曾祖父、太祖父一并追封为睿亲王。从此该爵一直传到清末,共十一代,有过八位亲王。其中,多尔衮属死后追夺爵位后又复还,多尔博当时亦受株连丢了亲王爵。这八位亲王之外,另有四位因子孙袭爵而获得了追封的睿亲王爵。

        四是豫亲王。始封者名为多铎。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个儿子,多尔衮的同母之弟。先以军功封为贝勒,赐号为额尔克楚呼尔。崇德元年,皇太极封他为豫亲王,掌管朝廷的礼部。顺治年间,又封为德豫亲王、辅政叔德豫亲王,后病逝。逢多尔衮削爵时,多铎已死,但亦受株连,被追降为郡王。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因生前在战争中立下的功勋,被乾隆帝下诏复还豫亲王爵,并配享太庙祀奉。

        多铎去世时所遗豫亲王爵,由其子多尼承袭,成为第二位豫亲王,但又被顺治帝赐号信,于是豫亲王变成了信亲王。后来因多铎死后被追降郡王,所以多尼也降为郡王。这个郡王爵位又往下传了五次,到修龄袭爵后,正赶上多铎被追还豫亲王爵,于是修龄也从信郡王变成了第三位豫亲王。此爵直至清末未改。豫亲王爵共传了九代,共有过九位亲王。其中除上述多铎和多尼外,还有第四位裕丰和第五位裕兴都因犯罪而革爵。在这九位亲王之外,第三位修龄的父亲德昭,因儿子承袭了亲王,而在去世十六年后被追封为豫亲王。

        五是肃亲王。始封者名为豪格。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顺治帝同母异父的长兄。他自幼浴血沙场,与叔伯代善、多尔衮、多铎一样,为打下大清的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最初封为贝勒,在崇德元年,其父皇太极封他为肃亲王,掌管朝廷的户部。顺治初期,曾因与多尔衮不和,被削去爵位。虽又恢复,但后来终因多尔衮等人的迫害,而被投入狱中幽禁而死。到顺治帝亲政后才为其平反昭雪,复封肃亲王爵号。至乾隆四十三年,得以配享太庙。

        肃亲王爵传至清末共九代,共有过十位亲王。其中,第二位富绶袭爵时,顺治帝赐号为显,于是肃亲王改成了显亲王。到第五位蕴著袭爵后,乾隆帝念豪格生前之功,复改显亲王为豪格的原封号,于是显亲王又复为肃亲王,此后一直未改。除了始封者豪格的命运多舛外,余者都未因获罪革爵而得以善终。

        六是庄亲王。始封者名为硕塞。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五个儿子,豪格的弟弟,顺治帝的兄长。顺治年间,初封为承泽郡王,又以南征北战的军功晋承泽亲王。曾掌管过清朝的兵部、宗人府,后去世。

        硕塞之子博果铎袭爵后,改号为庄亲王。但博果铎又去世后,却没有儿子来承袭爵位。于是雍正帝决定,以自己的十六弟允禄作为博果铎的后代来承袭庄亲王。此爵在允禄家族中世袭罔替直至清末,前后相加,共传了八代,共计十一位亲王。其中第五位奕   因吸食鸦片而革除了爵位,第十位载勋在清末因与八国联军议和之罪而夺爵。

        七是克勤郡王。始封者名为岳托。他是首位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岳托自幼即随父祖出征,在崇德元年,被其叔父皇太极封为亲王。后因少年得志,据功自傲,致成两度获罪降爵,成为贝子。崇德三年(1638年)复爵为贝勒,封为扬武大将军,率军讨明,攻入济南,翌年逝于军中。皇太极追封其为克勤郡王。到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祭祀。

        克勤郡王爵位在岳托家族中传至清末共十三代,有过十七位郡王。其中第二位罗洛浑,以功晋衍禧郡王。第三位罗科铎袭该爵三年后改号平郡王。这样克勤郡王爵改为衍禧郡王后,又改成了平郡王。直到第九位庆恒袭平郡王后,在乾隆四十三年才复号为克勤郡王,直至清末。这十七位郡王中,首位岳托属于死后追封;第四位讷尔图、第六位讷尔苏、第十一位恒谨都因获罪削去郡王爵位。这十七位郡王之外,另有讷清额和恒元二位,曾被追封为克勤郡王。

        八是顺承郡王。始封者名为勒克德浑。他是礼亲王代善第三个儿子萨哈璘的次子。顺治年间,多次率师讨伐明朝残余势力,立勋功,得赏赐,在顺治五年(1648年)晋封顺承郡王,后来掌刑部之事,直至去世。

        顺承郡王之爵在勒克德浑家族中传至清末共十代,共十五位郡王,而且爵号始终未改。除第二位勒尔锦和第六位布穆巴都在承袭爵位后,因获罪而削爵外,余者都得以善终。

        九是怡亲王。始封者名为允祥。他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第十三个儿子。因与皇四子雍亲王关系极为密切,雍亲王继位为雍正帝后,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加封他为怡亲王。后来他总理户部,雍正帝赐他御书的《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他去世后,雍正帝诏令配享太庙祭祀,王爵世袭罔替。

        该爵传至清末共八代,共九位亲王。其中第六位载垣是咸丰帝遗诏所定的顾命八大臣之一,但在宫庭斗争中失败,被削夺爵职,赐自尽而死。第八位溥静去世不久,即发现其生前有纵容包庇义和团启衅闹事之罪,而追革爵位。在这九位亲王之外,有一位绵标,在死后因其子奕勋承袭了怡亲王之爵,子贵父荣,得以追封为怡亲王。

        十是恭亲王。始封者名为奕訢。他是清宣宗道光帝的第六个儿子,咸丰帝同父异母的弟弟。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为恭亲王。他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同英法列强谈判签约。同治帝继位后,伙同慈禧太后发动北京政变,将肃顺等辅政八大臣赶下政治舞台。前面所述的第十三位郑亲王端华和第六位怡亲王载垣都属肃顺一伙,而被削夺爵职,并赐自尽。后来以议政王任军机处领班大臣,兼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曾剿捻军、办洋务、反对维新变法。几度宦海沉浮后,逝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爵位世袭罔替,配享太庙。

        虽是显赫的王爵,但因时值清末,恭亲王爵只传了三代,仅有二位亲王。奕訢的孙子溥伟承袭了亲王爵,直到清朝灭亡。

        十一是醇亲王。始封者名为奕譞。他是清宣宗道光帝的第七个儿子,咸丰帝和恭亲王奕訢的弟弟。初封为醇郡王。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醇亲王。他娶了慈禧太后的妹妹为妻,其子载湉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承袭了同治帝的皇位,成为光绪帝。奕譞去世后,定称号为皇帝本生考,配享太庙,王爵世袭罔替。

        与他的六哥奕訢一样,奕譞的亲王爵虽然由其儿子世袭,但却不能继续相传,到清末仅传了二代,有二王。袭爵的载沣,是光绪帝的弟弟,宣统帝的父亲。在宣统帝继位后,任监国摄政王。但他也难固皇权,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浪潮冲击下,被迫辞去摄政王职务。不过他倒是一直活到了1951年,见到了中国的新生。

        十二是庆亲王。最后一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名为奕劻。他是清高宗乾隆帝的第十七个儿子永璘的孙子。从辅国将军、贝子、贝勒、郡王,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晋为庆亲王,之后命以亲王世袭罔替。他先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又兼管过外务、财政和练兵等事,还担任过总理大臣和弼德院院长。他大权在手后,想使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但历史潮流却不可逆转,他的庆亲王爵位还没有来得及传给后代,清王朝就倾覆了。所以这个名为世袭罔替的庆亲王爵,只有一代一王。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七十余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达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这十二家铁帽子王头顶上的耀眼王冠也被打落在地。到今朝,九十余年已经过去了,神洲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那些铁帽子王的后代子孙,今天虽然早己失去了祖先传留的显赫爵位,但作为中国公民,他们也一定会为祖国的强盛和民族的繁荣而倍感自豪的。

 

礼亲王:
代善
太祖第二子。以军功赐号古英巴图鲁。天命元年,封贝勒。崇德元年,晋和硕兄礼亲王。顺治五年,薨。谥曰烈。
乾隆四十三年,以佐命殊功,配享太庙。
满达海
代善第七子。崇德六年,以功封辅国公。顺治二年,晋贝子。六年,袭亲王。八年,赐号曰巽。九年,薨。谥曰简。
十六年,缘事追夺谥法及碑文。
常阿岱
满达海第一子。顺治九年,袭亲王。十六年,以父罪降贝勒。康熙四年,卒。谥曰怀愍。
杰书
祜塞第三子。顺治六年,袭郡王,赐号曰康。十六年,袭巽亲王,改号曰康。康熙三十六年,薨。谥曰良。
椿泰
杰书第五子。康熙三十六年,袭康亲王。四十八年,薨。谥曰悼。
崇安
椿泰子。康熙四十八年,袭康亲正。雍正十一年,薨。谥曰修。
巴尔图
杰书第四子。康熙三十二年,封三等辅国将军。雍正十二年,袭康亲王。乾隆十八年,薨。谥曰简。
永恩
崇安第二子。雍正十二年,封贝勒。乾隆十八年,袭康亲王。四十三年,以代善茂着壮猷,仍复原号为礼亲王。嘉庆十年,薨。
谥曰恭。
昭槤
永恩子。嘉庆七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十年,袭礼亲王。二十一年,缘事革爵。
永諲
崇安第三子。乾隆十四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五十五年,卒。嘉庆二十一年,追封礼亲王。
麟趾
永諲第一子。乾隆五十四年,封二等辅国将军。嘉庆二十二年,袭礼亲王。道光元年,薨。谥曰安。
锡春
麟趾子。嘉庆十四年,封奉恩将军。二十四年,卒。道光四年,追封礼亲王。
全龄
锡春子。嘉庆二十五年,袭奉恩将军。道光元年,袭礼亲王。三十年,薨。谥曰和。
世铎
全龄第三子。道光三十年,袭礼亲王。
诚厚
世铎子。光绪十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

郑亲王:
济尔哈朗
舒尔哈齐第六子。初封贝勒。崇德元年,以军功晋郑亲王。顺治元年,加封信义辅政叔王。五年,缘事降郡王。
旋复亲王爵。九年,加封叔郑亲王。十二年,薨。谥曰献。乾隆四十三年,以佐命殊功,配享太庙。
济度
济尔哈朗第二子。顺治八年,封简郡王。寻封世子。十四年,袭和硕亲王,仍号曰简。十七年,薨。谥曰纯。
德塞
济度第三子。顺治十八年,袭简亲王。康熙九年,薨。谥曰惠。无嗣。
喇布
济度第二子。康熙七年,封三等辅国将军。九年,袭简亲王。二十年,薨。二十二年,缘事追削王爵。
雅布
济度第五子。康熙十一年,封三等辅国将军。二十二年,袭简亲王。四十年,薨。谥曰修。
雅尔江阿
雅布第一子。康熙三十六年,封世子。四十一年,袭简亲王。雍正四年,缘事革爵。
神保住
雅布第十四子。康熙五十五年,封一等镇国将军。雍正四年,袭简亲王。乾隆十三年,缘事革退。
费扬武
舒尔哈齐第八子。崇德元年,封贝子。四年,缘事革爵。寻复封辅国公。八年,卒。顺治十年,追封贝勒。谥曰靖定。
乾隆十五年,因曾孙德沛袭简亲王,复追封简亲王。
傅喇塔
费扬武第四子。顺治二年,封辅国公。六年,晋贝子。十六年,缘事降辅国公。十八年,复封贝子。
康熙五十年,卒于军。谥曰惠献。?隆十五年,因孫德沛襲簡親王,追封為簡親王。
福存
傅喇塔第五子。康熙十七年,封镇国公。二十年,袭贝子。三十九年,卒。乾隆十五年,追封简亲王。
德沛
福存第八子。雍正十三年,封镇国将军。乾隆十二年,袭神保住之简亲王爵。十七年,薨。谥曰仪。无嗣。
巴尔堪
济尔哈朗第四子。顺治十二年,封三等辅国将军。康熙七年,缘事降二等奉国将军。八年,复封三等辅国将军。
十六年,缘事革退。十九年,卒。四十九年,追封三等辅国将军。雍正元年,追封不入八分辅国公。谥曰武襄。
巴尔堪墓碑阴刻有乾隆十七年追封简亲王之号。
巴赛
巴尔堪第一子。康熙二十一年,封三等奉国将军。雍正元年,袭不入八分辅国公。九年,阵亡。谥曰襄敏。
乾隆十七年,追封简亲王。
奇通阿
巴赛第一子。雍正四年,封三等辅国将军。九年,袭不入八分辅国公。乾隆十七年,袭德沛之简亲王爵。二十八年,薨。谥曰勤。
丰纳亨
奇通阿第一子。乾隆八年,封三等辅国将军。二十八年,袭简亲王。四十年,薨。谥曰恪。
积哈纳
丰纳亨第二子。乾隆四十一年,袭简亲王。四十三年,以济尔哈朗茂着壮猷,仍复号郑亲王。五十九年,薨。谥曰恭。
乌尔恭阿
积纳哈第一子。乾隆五十九年,袭郑亲王。道光二十六年,薨。谥曰慎。
端华
乌尔恭阿第三子。道光六年,封三等辅国将军。二十六年,袭郑亲王。咸丰十一年,以罪革爵,赐自尽,降世爵为不入八分辅国公。
经纳亨
奇通阿第四子。乾隆三十年,袭不入八分辅国公。四十年,卒。同治三年,追封郑亲王。
伊丰额
经纳亨第五子。乾隆五十四年,封二等奉国将军。嘉庆十二年,袭不入八分辅国公。道光元年,卒。同治三年,追封郑亲王。
西朗阿
道光元年,袭不入八分辅国公。二十八年,卒。同治三年,追封郑亲王。
承志
西朗阿第三子。道光二十九年,袭不入八分辅国公。同治三年,袭郑亲王。十年,以罪革爵
庆至
爱仁第四子。同治十年,袭郑亲王。光绪四年,薨。谥曰顺。
凯泰
庆至第二子。光绪四年,袭郑亲王。二十六年,薨。谥曰恪。
昭煦
凯泰子。光绪二十八年,袭郑亲王。


睿亲王:
多尔衮
太祖第十四子。以功封贝勒。崇德元年,晋睿亲王。顺治七年,薨。以罪追夺王爵,黜宗室。
乾隆四十三年,复睿亲王爵,谥曰忠,配享太庙。
多尔博
多铎第五子。顺治十四年,封贝勒。康熙十一年,薨。乾隆四十三年,命为多尔衮后。
苏尔发
多尔博第二子。康熙十二年,袭贝子。三十九年,降镇国公。四十七年,卒。
乾隆二十七年,追封信郡王。四十三年,追封睿亲王。
塞勤
苏尔发第一子。康熙三十八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四十七年,袭辅国公。雍正七年,卒。
乾隆二十七年,追封信郡王。四十三年,追封睿亲王。
功宜布
塞勤第五子。乾隆九年,袭辅国公。十一年,卒。谥曰恪勤。二十七年,追封信郡王。四十三年,追封睿亲王。
如松
功宜布第三子。乾隆十一年,袭辅国公。二十七年,袭信郡王。三十五年,薨。谥曰恪。四十三年,追封睿亲王。
淳颖
如松子。乾隆三十六年,袭辅国公。四十三年,袭睿亲王。嘉庆五年,薨。谥曰恭。
宝恩
淳颖第一子。嘉庆四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六年,袭睿亲王。七年,薨。谥曰慎。
端恩
淳颖第四子。嘉庆七年,袭睿亲王。道光六年,薨。谥曰勤。
仁寿
端恩第六子。道光六年,袭睿亲王。同治三年,薨。谥曰僖。
德长
仁寿第三子。咸丰七年,封二等镇国将军。同治四年,袭睿亲王。光绪二年,薨。谥曰?。
魁斌
德长第四子。光绪二年,袭睿亲王。

豫亲王:
多铎
太祖第十五子。初封贝勒。以功赐号额尔克楚虎尔。崇德元年,封豫亲王。四年,缘事降贝勒。七年,晋豫郡王。
顺治元年,复晋豫亲王。二年,以功加德豫亲王。四年,加封辅政叔德豫亲王。六年,薨。九年,坐多尔衮罪追降郡王,
谥曰通。乾隆四十三年,复豫亲王。以佐命殊功,配享太庙。
多尼
多铎第二子。崇德七年,封郡王。顺治六年,袭亲王,赐号曰信。顺治九年,坐父罪降郡王。十八年,薨。谥曰宣和。
鄂扎
多尼第二子。顺治十八年,袭信郡王。康熙四十一年,薨。
洞鄂
多铎第七子。顺治十八年,封贝勒。康熙十六年,以无军功革退。四十二年,袭信郡王。四十五年,薨。
德昭
鄂扎第五子。康熙四十五年,袭信郡王。乾隆二十七年,薨。谥曰恪。四十三年,追封豫亲王。
修龄
德昭第十五子。乾隆三十六年,袭信郡王。四十三年,以多铎战功为开国诸王之最,追复亲王,令修龄仍袭豫亲王。
五十一年,薨。谥曰良。
裕丰
修龄第一子。乾隆五十一年,袭豫亲王。嘉庆十九年,缘事革爵。
裕兴
修龄第三子。乾隆六十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嘉庆十九年,袭豫亲王。二十五年,缘事革退。
裕全
修龄第五子。嘉庆四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二十五年,袭豫亲王。道光二十年,薨。谥曰厚。
义道
裕全第二子。道光二十一年,袭豫亲王。同治七年,薨。谥曰慎。
本格
义道第一子。同治七年,袭豫亲王。光绪二十四年,薨。谥曰诚。
懋林
盛照子,本格嗣子。光绪二十五年,袭豫亲王。


庄亲王:
硕塞
太宗第五子。顺治元年,封承泽郡王。八年,以功晋亲王。十一年,薨。谥曰裕。
博果铎
硕塞第一子。顺治十二年,袭亲王,改号曰庄。雍正元年,薨。谥曰靖。以圣祖十六子允禄为后。
允禄
圣祖第十六子。嗣博果铎后。雍正元年,袭庄亲王。乾隆三十二年,薨。谥曰恪。
永献
弘普(允禄第二子。乾隆元年,封贝子。四年,缘事革退。寻封镇国公。八年,卒。追封世子。谥曰恭勤。)第一子。乾隆八年,袭辅国公。三十二年,袭庄亲王。五十三年,薨。谥曰慎。
绵课
永珂(弘普第二子。乾隆二十七年,封三等奉国将军。五十九年,卒。)第一子,永献嗣子。乾隆五十三年,袭庄亲王。道光二年,降庄郡王。四年,复封庄亲王。六年,薨。谥曰襄。
奕镈
绵课第十三子。道光六年,袭庄亲王。八年,降郡王。十一年,复封亲王。十八年,缘事革爵。
绵护
永蕃第一子。乾隆五十四年,袭奉国将军。嘉庆十二年,袭辅国公。十八年,袭庄亲王。道光二十一年,薨。谥曰勤。
绵深
永蕃第二子。嘉庆十年,封奉国将军。道光二十二年,袭庄亲王。二十五年,薨。谥曰质。
奕仁
绵深第一子。道光二十四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二十六年,袭庄亲王。同治十三年,薨。谥曰厚。
载勋
奕仁第二子。同治十一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光绪元年,袭庄亲王。二十六年,以罪革爵。二十七年,赐自尽。
载功
奕仁第四子。光绪六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二十八年,袭庄亲王。


肃亲王:
豪格
太宗第一子。初封贝勒。天聪六年,晋和硕贝勒。崇德元年,以功晋肃亲王。寻缘事降贝勒。
二年,复封肃亲王。六年,降郡王。七年,以功复封肃亲王。顺治元年,缘事削爵。寻复封肃亲王。
五年,革爵幽禁自尽。七年,以无辜被害,追封肃亲王。十三年,追谥曰武。乾隆四十三年,以佐命殊功配享太庙。
富绶
豪格第四子。顺治八年,袭亲王,改号曰显。康熙八年,薨。谥曰?。
丹臻
富绶第四子。康熙九年,袭显亲王。四十一年,薨。谥曰密。
衍璜
丹臻第六子。康熙四十一年,袭显亲王。乾隆三十六年,薨。谥曰谨。
拜察礼
富绶第五子。康熙二十年,封三等辅国将军。四十七年,卒。乾隆三十七年,追封显亲王
蕴着
拜察礼第三子。康熙四十七年,袭三等奉国将军。乾隆三十七年,袭显亲王。四十三年,复始封之号曰肃。寻薨,谥曰勤。
成信
丹臻第二子。康熙四十七年,封三等奉国将军。乾隆二十三年,卒。四十三年,追封肃亲王。
永锡
成信第五子。乾隆四十三年,袭肃亲王。道光元年,薨。谥曰恭。
敬敏
永锡第一子。乾隆六十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道光元年,袭肃亲王。咸丰二年,薨。谥曰慎。
华丰
敬敏第三子。道光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九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咸丰三年,袭肃亲王。同治八年,薨。谥曰恪。
隆懃
华丰第三子。同治元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九年,袭肃亲王。光绪二十四年,薨。谥曰良。
善耆
隆懃第一子。光绪十二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二十四年,袭肃亲王。


克勤郡王:
岳托
代善第一子。天命十一年,以功封贝勒。崇德元年,晋成亲王。寻缘事降贝勒。二年,又降贝子。三年,以功复封贝勒。四年,薨。追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以佐命殊功,配享太庙。
罗洛浑
岳托第一子。崇德四年,封贝勒。七年,缘事革爵。八年,复封贝勒。顺治元年,以功晋衍禧郡王。三年,薨。谥曰介。
罗科铎
罗洛浑第一子。顺治五年,袭衍禧郡王。八年,改号平郡王。康熙二十一年,薨。谥曰比。
讷尔图
罗科铎第四子。康熙十八年,封世子。二十二年,袭平郡王。二十六年,以罪革爵。
讷清额
讷尔图子。追封克勤郡王。
讷尔福
罗科铎第六子。康熙二十四年,封贝子。二十六年,袭平郡王。四十年,薨。谥曰悼。
讷尔苏
讷尔福第一子。康熙四十年,袭平郡王。雍正四年,因罪革爵。乾隆五年,卒。照郡王品级殡葬。
福彭
讷尔苏第一子。雍正四年,袭平郡王。乾隆十三年,薨。谥曰敏。
庆明
福彭第一子。乾隆十四年,袭平郡王。十五年,薨。谥曰僖。
庆恒
福秀子,福彭嗣子。乾隆十五年,袭平郡王。二十七年,降贝子。四十年,复封平郡王。四十三年,以岳托茂着壮猷,仍复号克勤郡王。四十四年,薨。谥曰良。
雅朗阿
讷清额子。乾隆四十五年,袭克勤郡王。五十九年,薨。谥曰庄。
恒谨
雅朗阿第三子。乾隆四十九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六十年,袭克勤郡王。嘉庆四年,以罪革爵。
恒元
雅朗阿第四子。追封克勤郡王。
尚格
恒元子。嘉庆四年,袭克勤郡王。道光四年,因病告退。十三年,薨。谥曰简。
承硕
尚格第二子。道光元年,封一等镇国将军。九年,晋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三年,袭克勤郡王。十九年,薨。谥曰恪。
庆惠
承硕第一子。道光二十二年,袭克勤郡王。咸丰十一年,薨。谥曰敬。
晋祺
庆惠第一子。咸丰十一年,袭克勤郡王。光绪十五年,加亲王衔。二十六年,薨。谥曰诚。
崧杰
晋祺第二子。光绪二十六年,袭克勤郡王。宣统元年,薨。谥曰顺。
晏森
崧杰子。宣统元年,封克勤郡王。

顺承郡王:
勒克德浑
萨哈璘第二子。顺治元年,以兄罪黜宗室。寻复入宗室,封贝勒。五年,以功晋顺承郡王。九年,薨。谥曰恭惠。
勒尔锦
勒克德浑第四子。顺治九年,袭顺承郡王。康熙十九年,缘事革爵。四十五年,卒。
勒尔贝
勒尔锦第三子。康熙二十年,袭顺承郡王。二十一年,薨。
延奇
勒尔锦第四子。康熙二十一年,袭顺承郡王。二十六年,薨。
充保
勒尔锦第七子。康熙二十六年,袭顺承郡王。三十七年,薨。
穆布巴
勒尔锦第五子。康熙三十八年,袭顺承郡王。五十四年,缘事革爵。
诺罗布
勒克德浑第三子。康熙五十四年,袭顺承郡王。五十六年,薨。谥曰忠。
锡保
诺罗布第四子。康熙五十六年,袭顺承郡王。雍正九年,晋亲王。十一年,以罪革退亲王。乾隆七年,薨。照郡王品级殡葬。
熙良
锡保第一子。雍正三年,封辅国公。十年,封世子。十一年,以父罪革世子。寻袭顺承郡王。乾隆九年,薨。谥曰恪。
泰斐英阿
熙良第一子。乾隆九年,袭顺承郡王。二十一年,薨。谥曰恭。
恒昌
泰斐英阿第四子。乾隆二十一年,袭顺承郡王。四十三年,薨。谥曰慎。
伦柱
恒昌第一子。乾隆五十一年,袭顺承郡王。道光三年,薨。谥曰简。
春山
伦柱第四子。道光元年,封镇国将军。三年,袭顺承郡王。咸丰四年,薨。谥曰勤。
庆恩
春山第五子。咸丰四年,袭顺承郡王。光绪七年,薨。谥曰敏。
讷勒赫
庆恩子。光绪七年,袭顺承郡王。

   
清朝亲王、郡王一览表按时间顺序武功郡王礼敦景祖皇长子:崇德元年四月追封。慧哲郡王额尔衮:景祖二子。顺治十年追封。宣献郡王斋堪:景祖三子。顺治十年追封。庄亲王舒尔哈齐:显祖三子。初为贝勒,顺治十年追封。通达郡王雅尔哈齐:显祖四子,太祖同母弟。顺治十年五月追封。郑亲王济尔哈朗:显祖三子舒尔哈齐之子:崇德元年四月封,顺治十二年卒。简亲王济度:济尔哈朗次子,顺治十四年五月由袭爵改封,十七年卒。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其后裔仍追复郑亲王原号。敏郡王勒度:济尔哈朗三子,顺治八年闰二月封,十二年卒。礼亲王代善:太祖次子,崇德元年四月封,顺治五年卒。饶余亲王阿巴泰:太祖七子,顺治元年四月封郡王,三年卒。康熙元年三月追封亲王。英亲王阿济格:太祖十二子,顺治元年十月封,八年以罪赐死。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十四子,阿济格同母胞弟。崇德七年四月封,顺治七年卒,死后封 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八年追削封号,夺爵,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追复原封,世袭罔替。豫亲王多铎:太祖十五子,阿济格同母胞弟。崇德元年四月封,顺治六年卒。九年三月追降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追复原封。敬谨亲王尼堪:太祖长子贝勒褚英之子,顺治六年三月封,九年卒。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崇德元年封成亲王,坐事降贝勒,三年卒,四年四月追封,世袭。颖亲王萨哈璘:代善三子,天命十一年封贝勒,崇德元年卒,追封。谦郡王瓦克达:代善四子,顺治八年二月封,九年卒。巽亲王满达海:代善七子,顺治八年二月由袭爵改封,九年卒。惠亲王祜塞:代善八子,原封镇国公,薨,追封。端重亲王博洛:阿巴泰三子,顺治六年三月封,九年卒,十六年十月追降贝勒并夺爵。安亲王岳乐:阿巴泰四子,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封,康熙二十八年卒,三十九年十二月追降郡王。信郡王多尼:多铎子,顺治六年由袭爵改封信亲王,九年降郡王,十八年卒。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后裔追封豫亲王。衍禧郡王罗洛宏:岳托子,顺治元年十月由袭爵改封,三年卒。顺承郡王勤克德浑:萨哈璘子,顺治五年九月封,九年卒,世袭。康亲王杰书:祜塞子,顺治十六年十二月由袭爵改封,康熙三十六年卒。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后裔仍追复礼亲王原号。僖郡王岳希:岳乐四子,康熙二十三年正月封,二十九年二月降贝子。平郡王罗克铎:罗洛宏子,顺治八年二月由袭爵改封,康熙二十一年卒。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后裔仍追复克勤郡王原号。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崇德元年四月封,顺治五年三月坐事削爵,卒于狱中。八年正月追复原封,世袭。承泽亲王硕塞:皇太极五子,顺治八年闰二月封,十一年卒。襄亲王博穆博果尔:顺治十二年十二月封,十三年卒。显亲王富绶:豪格三子,顺治八年二月由袭爵改封,康熙八年卒。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后裔仍追复肃亲王原号。温郡王猛峨:豪格四子,顺治十四年正月封,康熙十三年卒。庄亲王博果铎:硕塞长子,顺治十一年由袭爵改封,雍正元年薨。裕亲王福全:世祖顺治二子,康熙六年正月封,四十二年卒。荣亲王:董鄂妃之子,出生一百零六天后夭折,未命名。恭亲王常宁:世祖五子,康熙十年正月封,四十二年卒。纯亲王隆禧:世祖七子,康熙十三年正月封,十八年卒。直郡王允褆:圣祖康熙长子,三十七年三月封,四十七年十一月坐事削。雍正二年卒,赠贝子。理亲王允礽:康熙次子,原封皇太子,四十七年九月坐事废。雍正二年卒,追封亲王封号。诚郡王允祉:康熙三子,四十八年三月封,雍正八年五月坐事夺。十年卒,赠郡王。雍亲王胤禛:康熙四子,即世宗雍正,四十八十一月年封。恒亲王允祺:康熙五子,四十八年三月封,雍正十年卒。淳亲王允佑:康熙七子,雍正元年四月封,八年卒。廉亲王允禩:康熙八子,六十一年十一月封,雍正三年十二月坐事削。敦郡王允(衤我):康熙十子,四十八年十月封,雍正二年四月坐事削。乾隆六年卒,赠贝子。履亲王允祹:康熙十二子,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封,乾隆二十八年卒。怡亲王允祥:康熙十三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封,雍正八年卒,世袭。恂郡王允禵:康熙十四子,乾隆十三年正月封,二十年卒。愉郡王允(衤禺):康熙十五子,雍正八年二月封,九年卒。果亲王允礼:康熙十七子,雍正六年二月封,乾隆三年卒。慎郡王允禧:康熙二十一子,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封,乾隆二十三年五月卒。缄亲王允秘:康熙二十四子,雍正十一年正月封,乾隆三十八年卒。宁郡王弘皎:允祥三子,雍正八年八月封,乾隆二十九年卒。泰郡王弘春:允禵长子,雍正十二年二月封,八月降贝子。宝亲王弘历:世宗雍正四子,即清高宗乾隆。雍正十一年二月封。和亲王弘昼:雍正五子,十一年正月封,乾隆三十五年卒。和亲王永璧:弘昼子,初封辅国公,乾隆三十五年十月晋封,三十七年卒。定亲王永璜:乾隆长子,乾隆十五年三月追封。履亲王永珹:乾隆四子,允祹嗣后,原袭郡王,乾隆四十二年卒,嘉庆四年三月追封亲王。循郡王永璋:乾隆三子,乾隆二十五年七月卒,追封循郡王。荣亲王永琪:乾隆五子,三十年十一月封,三十一年卒。质亲王永瑢:乾隆六子,五十四年十月封,五十五年卒。哲亲王永琮:乾隆七子,嘉庆四年三月追封。仪亲王永璇:乾隆八子,嘉庆四年正月封,道光十二年卒。成亲王永瑆:乾隆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封,道光三年卒。嘉亲王颙琰:乾隆十五子,即仁宗嘉庆,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封。庆亲王永璘:乾隆十七子,嘉庆二十五年三月封,寻卒。定亲王绵恩:永璜二子,原袭郡王,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晋封,道光二年卒。荣郡王绵亿:永琪子,原袭贝勒,嘉庆四年正月晋封,二十年卒。穆郡王:未命名,嘉庆长子,二岁寻卒,嘉庆二十五年八月追封。智亲王旻宁:嘉庆次子,即宣宗道光,嘉庆十八年九月封。敦亲王绵恺:嘉庆三子,二十五年七月封,道光十八年十二月卒。瑞亲王绵忻:嘉庆四子,二十四年正月封,道光八年七月卒。惠亲王绵愉:嘉庆五子,道光十九年正月封,同治三年十二月卒。定亲王奕绍:绵恩子,原袭贝勒,道光二年六月晋封,十六年卒。庆郡王奕采:仪顺郡王绵志子过继永璘,原袭贝勒,道光十六年九月晋封,二十年十月坐事削。庆亲王奕匡:永璘六子绵性后,光绪十年十月进庆郡王,二十年懿旨进亲王,世袭。隐志郡王奕纬:道光长子,咸丰元年晋封郡王。顺郡王奕纲:道光次子,二岁卒,三十年正月追封。慧质郡王奕继:道光三子。三岁卒。咸丰元年追封。敦亲王奕脤:道光五子过继为绵恺后,初袭郡王,咸丰十年正月晋封,光绪十五年正月卒。恭亲王奕欣 :道光六子,三十年正月封,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卒,世袭。醇亲王奕譞:道光七子,光绪、溥仪之祖父。咸丰元年封醇郡王,同治三年,加亲王衔。十一年,晋封醇亲王。十二年,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卒,世袭。钟郡王奕诒:道光八子,三十年正月封,同治七年十一月卒。孚郡王奕譓:道光第九子。三十年正月封。十一年亲王衔。光绪三年二月卒。端郡王载漪:奕脤子,同治十年出嗣为奕志孙。原袭贝勒,光绪二十年正月晋封,二十六年十二月因纵义和团夺爵。悯郡王:咸丰次子,生未命名逝,咸丰十一年十二月追封。相对历朝而言,清室异姓封王者数量的确少的可怜,但也绝不像公众想象的那般只有“三藩”,本朝生前获封王者共五人,薨后追赠者四人,起崇德迄嘉庆,合六朝四代记九名。生前封王者吴三桂:顺治元年五月封平西王,康熙元年晋封亲王。孔有德:顺治六年五月封定南王。耿忠明:顺治六年五月封靖南王。尚可喜:顺治六年五月封平南王,康熙十四年正月晋封亲王。孙可望:顺治十四年十二月封义王。薨后赠王者扬古利:崇德二年正月由超品公赠。黄度芳:一等海澄公黄梧子,康熙十五年三月由袭爵赠。傅恒:嘉庆元年五月由一等忠勇公追赠。福康安:嘉庆元年五月由嘉勇忠锐贝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