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破解公司网络限制: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1:07:06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  题  类  别
学  科  分  类     思想政治
课  题  名  称普通高中公民教育与学科资源整合的行动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储昭奇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11年3月
拟 结 题 时 间        2014年7月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年1月制
填  表  说  明
1、申报人不需填写“编号”和“课题类别”。
2、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一式
四份。
3、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4、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邮政编码:213001
联系电话:86696829
电子邮件:jyslly @czedu.gov.cn
网 址: http://www.czedu.gov.cn/knowledge/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
姓名
储昭奇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1974年01   月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
中学高级
研究
专长
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教育硕士
工作单位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联系电话
18951221036
通讯地址
常州市吊桥路2号
邮政编码
213003
电子信箱
czq20050301@163.com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高丽
中一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课堂教学研究
政治学科组长
刘美足
中一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课堂教学研究
语文学科组长
孙蓉
中高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课堂教学研究
行动研究
施久红
中高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课堂教学研究
行动研究
戴慧
中高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课堂教学研究
行动研究
黄芳
中一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课堂教学研究
行动研究
柏晓峰
中一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课堂教学研究
行动研究
方圆
中二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课堂教学研究
行动研究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
省级
节约教育
2006
第二主持人
结题
省级
生命化教育理念下高中班级管理研究
2007
第二主持人
结题
省级
思想政治课教学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07
副组长
结题
省级子课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模式适切性的研究
2008
副组长
结题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初探
入选中国期刊网全国高校优秀硕士论文库
2007-06
生命化教育的轨迹
文教资料
2007-04
魅力田中——教师专业化
常州晚报
2009-05
生命教育的界定
安庆市教研室一等奖
2008-07
学案导学应然状态之诠释
江苏省教科院二等奖
2009-11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述评
①公民教育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1882年,法国率先开设了“公民训导”课,19世纪末,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又从理论上论证了“公民教育”的思想,1918年,德国政府则以宪法的形式保障公民教育的实施。从此以后,公民教育思想得到传播,培养合格的公民就逐渐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目标。 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起步的同时就开展了公民教育运动。亚、欧、美、澳各洲许多国家的学校课程计划,均设置了独立或综合的公民教育课程,而且是作为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开设的,公民教育开展的方式以实践课程作为主要方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由于各个国家具有不同的社会结构、历史传统和政治文化,公民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乃至实现途径迥然有别。德国式的公民教育强调国家利益和个人义务的统一,以教育上的国家主义思想为哲学基础。美国式的公民教育的政治哲学是以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公民教育有其相对稳定的内容和精神旨趣:公民教育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品德三个方面;突出进行基本观念或核心概念的教育,如主权在民、个人权利、公共利益、权威、正义、自由、宪法和法治;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技能和公民品德;采用学以致用的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②1900年中国人在内忧外患中开始实践以学制改革为要旨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将之发展为国民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公民教育。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提出“现代公民”思想,认为要依靠“吾四万万人之民德民智民力”,努力使中华民族成为先进强盛的新民族,开启了中国公民教育思想的先河。1910年,新文化运动促使民主与科学成为公民教育的核心。1930年,初中生大都用整整3年时间学过商务印书馆编写的公民课教材。“虽然分量不大,但是相当扼要而明确地教给了我们什么是国家的权力与责任,什么是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什么叫公民,他与中国人历来说的老百姓有什么区别。”而后,日本人用奴化教育,国民党用党义教育替代了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就此中断。解放初期,曾有人倡言学校设立公民课,或者宪法课,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下文。直到2001年,国家才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首次提出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概念,明确了基本道德规范,这是中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美国公民教育中心与中国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自2002年5月(在北京)签署了一项在公民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开展交流的合作协议。此后,上海市教研室、云南省教科院、山东潍坊市教科院都先后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进行了公民教育项目的合作。2003年国内第一个公民教育研究中心在郑州大学成立。同样在2003年,我国第一本公民教育教材《新公民读本》开始编写,广东等地开设了“公民”课。2004年,国家制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阐明了我国未成年人公民教育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此之后,我国的公民教育与实践才逐渐铺开。江苏省以省教研室牵头,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于2005年7月在南京签署了引进“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的协议,开展为期两年的合作。这一项目己经成为省教研室重点立项课题。从协议签定起,常州市就被省教研室指定为实验市之一。项目组织者出于慎重考虑,并没有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开实施,而是选定了在市区和武进区的17所学校展开。其中小学7所,初中8所,高中2所,预定在项目实施一年后再逐步铺开。目前,从部分学校参与中美合作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来看更多着眼于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公民教育的理论指导,模拟听证会的开展方面等,这种方式缺乏公民行为的强化和践行,在操作过程中更多的是从教条主义的层面上套用美国公民教育模式,缺乏理性思考和理论深化,有些方面很难和国情、区域情况结合,缺乏普适性、可操作性和辐射性。
③笔者认为,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1)公民教育的主体是自由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2)凡是涉及到公民的问题,都是公民教育的研究领域。公民教育所培养的公民不仅要满足国家政治生活对公民的要求,还要满足社会生活对公民的要求。培养公民意识,提升公民素质和锻炼公民参与能力是公民教育的核心。(3)公民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以自由、民主、平等为基础,承认并尊重人的主体性。公民教育的基本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而是要使公民把这些知识内化为正确的公民价值观念、能力和行为习惯。从教育的意义上说,公民教育就是传播有关公民的知识和相关的行为准则, (4)公民教育是阶级性、公共性与全社会性的统一。
(二)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公民意识被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所排斥,一是因为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专制主义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愚民政策扭曲了人们的本真人性,二是建国后的几十年里,公民、公民教育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而受到抵制,教育体系中有的只是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当前的公民教育研究与实践片面地将公民教育与政治教育、爱国教育、道德教育、知识教育中的某一项等同起来,缺乏课程意识、实践意识和完整的体系。因此,研究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公民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1普通高中实施公民教育是增强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现代社会要求其成员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还很薄弱。人们习惯于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被动的角色,习惯于将政府、社会当作必须服从的权威,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的思考,消极地参与社会和政府的各种事务之中。随着全球化、经济化、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提高公民素质十分迫切。许多人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漠然处之,不了解自己应享有的权利或不具备捍卫自己权利的能力;法律意识薄弱,情大于法观念盛行;社会同情心和信任感日趋稀少……这一系列由于公民意识淡薄而产生的社会危害,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是非常可怕的。由此可见,全面实施公民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② 普通高中实施公民教育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公民意识强烈,个人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去思考,去实践,从而发展出丰满的个性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民主的社会环境、独立的主体性人格是一个民族保持活力的条件之一。而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和生存环境的影响,往往表现出过分地关注自己,社会民族观念有些淡漠等品质特征。实施公民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和谐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张扬),可持续发展(有后劲、有潜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③ 普通高中实施公民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需要。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偏高,脱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学生;内容上过分思想政治化,缺乏德性和人性;方法上成人化、简单化、统一化、标准化。这三大原因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学生无法应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有时甚至会变成“两面人”(学校一面、社会家庭一面),道德品行被严重扭曲,德育实效极差。另一方面,由于改变生存环境的需要,德育往往让位于应试教育,学生缺乏体验和实践。“9.11”事件后,据统计,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拍手称快;此外,当一些伤亡事件发生后,经常听到一些学生说,中国人那么多,死掉一些人没什么关系。这都说明我们的一些学生不仅没有现代的“人命贵于天”的意识,甚至连起码的恻隐之心也没有。实施公民教育,就是想改变德育现状,让德育回归社会,回归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积累自我实践的经验,构建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行为,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愿望,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受教育者真正变为教育的主体,以此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④ 普通高中实施公民教育,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从2001年开始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中已经有不少公民教育的核心理念渗透其中。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教授设计的课程改革方案中,道德、价值观教育目标就涉及到正义、平等、宽容、公正、尊重、国际理解等价值理念。在最新编订或正在编订的新教科书中,公民教育的部分理念已经纳入相关课程中。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政治史中,核心内容就涉及“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艰难、美国的1787年宪法与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法兰西共和国1875年宪法等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政治II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识发展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体会生活中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对于中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
(三)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才是关键,国民素质是基础。而如果没有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不可能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就没有综合国力的提高,就不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因此,加强公民教育的研究,实施公民教育是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应有之举。《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公民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②“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教育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完善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些论述表明,教育在培养合格公民、全面发展的人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新事物的扬弃过程。目前有些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途径都存在着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需要。重知轻行、重高轻低、重义务轻权利的教育不利于公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公民教育可以有效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公民教育刻不容缓。
④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必然要与他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相一致,所以,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必然采取通过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的这一最有效的发展形式。我们今天的公民教育,就是要融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捍卫法律、守护权利、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具有独立人格的合格公民。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总目标:研读高中思想政治和语文课程资源,探寻学科教学当中的公民教育因子,依托常州特有的人文历史和改革创新的实践,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开发富有时代性的公民教育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从强化公民意识到践行公民行为,开展切合实际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展示常州学生全面发展道路上的新篇章。
具体目标:
①通过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强化公民意识到践行公民行为,从而推动常州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以强化公民意识为基点,践行公民行为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法律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探究意识,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关注时代的改革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②通过研究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资源的结合点,整合常州特色公民教育的课程体系,完成普通高中公民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公民教育的实施,改进德育工作现状,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
③通过总结公民教育的基本经验,局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综合与分析能力、交际能力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整体素质的提升。通过研究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改革公民教育的时代内涵,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完善公民教育的课程资源,建立公民教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来完善公民教育体系,从而促进学科建设的整体推进。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①探索普通高中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原则、方法及途径。
②充分研究学校和当地的公民教育资源,挖掘语文、政治等学科和班级管理中公民教育素材,形成公民教育校本教材。
③通过研究公民教育的具体模式,提炼具有普世意义方面的教育教学方法,推动相关学科的改革,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最终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进步。
④构建普通高中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编写公民教育创新案例,切实提高公民教育及德育实效性;改进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和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
4、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融悠久的东方文明和灿烂的西方文化于一体,传承民族精神,建构常州特色公民教育课程体系。活动将以物华天宝的苏南大地为沃土,以学科教育教学为载体,以学生的社会实践为中心来展开,从而增强公民意识,强化公民行为,提升公民素养,形成公民教育的长效机制,推动常州市公民建设进程,最终为常州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创新之处:
①选题新颖——当今公民教育的主要着力点是提高公民意识,在公民行为能力提升方面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本课题希望学生通过有序地政治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感知、践行公民教育,校正公民的扭曲行为,为常州公共政策完善亲力亲为作出自己的努力,为常州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②视角新颖——站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合格公民的角度研究公民教育,视角与众不同。
③内容新颖——本课题研究内容与一般的德育课题研究内容有很大不同,其理论与技术表现出基础性、时代性、民族性等诸多显著特征。
④成果新颖——本课题研究成果将表现为实验研究报告、论文、校本教材、公民教育创新案例及丰富的公民教育实施经验和操作样式。
5、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拟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质性访谈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形成具有我校特色而又具有一定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6、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研究国内外公民教育的现状;通过抽样调查和质性访谈了解常州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通过系统整理6年来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资料,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基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相关学科课程特点,结合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探寻公民教育的最佳切合点,通过体验、对话等方式来强化公民行为,以期学生通过有序地政治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感知、践行公民教育,为常州的公共政策完善亲力亲为作出自己的努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在前进中成长,在成长中走向成功。研究方向上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推行素质教育,始终坚持为构建和谐常州服务。研究原则上坚持做到扎实学习,以学习指导实践;坚持做到教育与研究一体化,以研究指导教育,以教育验证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从实践中总结真理。技术路线: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总结)→研究→实践……
实施步骤
(1)2011年3月—2011年8月
①文献研究、制订方案。②课题论证,填写课题申报表。③组建研究队伍,研究人员培训。
(2)2011年8月—2011年12月
①课题的设计论证。②组织相关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③建立课题实验资源库。④课题组形成稳定的研究工作制度,确保研究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3)2012年1月—2014年3月
①请专家来校指导研究工作。②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案。③完成课题中期论证。④对已生成的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结集。
(4)2014年3月—2014年7月
①分类整理课题研究资源库。撰写研究报告。②将公民教育研究和实践相关论文结集。③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召开结题现场会。④编制《公民教育》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⑤汇编学生素质评价制度。
7、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05年开始参与中美合作公民教育项目,2007年公民教育模拟听证会获江苏省二等奖,2009年公民教育模拟听证会《常州市小区内私家车乱停乱放问题的研究》获常州市一等奖,且参与江苏省公民教育国际交流展示。
主要参考文献:
1、《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2、《公民教育——现代教育之魂》,陈永森等著,《福建教育》2004年11期。
3、《公民教育内涵及其实施思考》,陈明等著,《高等建筑教育》2004年12月第13卷第4期。
4、《公民教育:新的起点与探索》,王雄等著,《2005年中国教育蓝皮书》。
5、《以科学的发展观认识和指导农村教育》,李水山著,2005年12月9日农博网。
6、《政治自由主义》,美国约翰?罗尔斯著,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1月。
7、《几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公民教育观》,杨曦著,中国公民教育论坛,2006年5月9日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储昭奇,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硕士毕业论文全文入选全国优秀硕士论文库,发表、获奖、交流论文多篇,2006年4月以第二主持人参与安徽省教育科研课题《节约教育》;2007年5月以第二主持人参与安徽省教育科研课题《生命化教育理念下高中班级管理研究》;2007年5月以副组长身份参与江苏省教科研课题《思想政治课教学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08年5月以副组长身份参与江苏省教科研课题子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模式适切性的研究》均已结题。2009年6月指导公民教育获得常州市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10月份参加国际交流展示,获得一致好评。
研究团队中有年级部副主任戴慧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曾参加过江苏省“九五”重点立项课题“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及形成条件实验研究”的研究工作,参加并负责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分课题“普通中学科学教育课例研究”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德育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之一“利用传统道德资源加强中学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工作,以上课题均已如期结题。从08年4月开始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高中新课程中提高探究性教学适切性的行动研究”的行动研究,课题组其他核心成员大多参加上述部分科研项目。在核心成员中,有学校教科研领导戴慧,北师大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刘美足、安师大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高丽,有不同学科的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有年级管理主任和优秀班主任,他们都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在以前的课题研究中,他们除了积累了论文、专著等物化成果外,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带动了一批热心于教学科研的积极分子,形成了一部分科研骨干力量。相信他们能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本课题的研究实施中来。
在6年来开展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文献资料,以及关于新课程探究性教学方面的论文资料和其他兄弟单位的研究报告,也整理了存在的困惑和出现的问题,其中涉及到教师指导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公民教育思想与班级管理、学科教学资源之间的最佳连接点的探寻,也有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强化公民意识,践行公民行为的后续研究等。
为了实现学校三轮主动发展,学校力争在办学理念和办学品位上得到进一步提升,重视新课程的实施推进和课题研究工作,学校支持并资助教师订阅各种教育、教学类刊物杂志,图书馆、资料室有丰富的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同时还定期、不定期地聘请高校及研究单位的专家、教授进行专业理论指导,每学期都专门预算课题研究保障经费,保证学校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以上这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课题能够通过立项,我们一定能够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进而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推动常州市小公民素质的稳步提升。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组织申报和学习反思阶段
2011年8月
储昭奇、戴慧、刘美足、孙蓉等课题组核心成员
课题申报书、开题报告
研究实施和深化阶段
2014年3月
课题组成员
研究案例、研究论文、调查报告、模拟听证会
总结、推广阶段
2014年7月
课题组成员
结题报告、研究案例、论文集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课题设计论证
立项申请
储昭奇
论文多篇
发表、获奖
核心成员
公民教育校本课程编写
内部使用
核心成员
常州公民素质评估方案
内部使用
核心成员
研究报告
优秀课题
核心成员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4年7月
五、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辖市区级课题或常州市级课题等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3、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