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知天下公司:外资瓜分中国铁路,近在眼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58:19
 @独家网:【瓜分中国铁路,近在眼前】东方早报:智囊机构酝酿铁路改革方案,主要解决铁道部垄断。除了世界银行,全文没看到别的智库。这句话露出了底裤:“中国铁路实行统一调度、统一核算,外国资本、民营资本若是进入,没有支配权、自主权,甚至是利润的分享权,也只能是亏损。 早报记者 王道军 实习生 欧昌梅 正值春运高峰,关于铁道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讨论很容易引发关注。早报记者昨日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士处获悉,除了世界银行以外,目前还有多家智囊机构正在就铁道部未来改革出具方案。据悉,方案主要围绕两大问题展开:一是解决铁道部的垄断问题,二是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由于铁道部缺席此前的大部制改革,2008年设立的交通运输部管理的范围,并未涵盖非常重要的铁路。 上述研究人士表示,就他所知,目前几份报告的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因为各方对改革有不同意见,所以最终的改革思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政企分离”至今未有进展据《新世纪周刊》此前报道,早在原铁道部长刘志军上任前,学者和铁道部官员在改革的原则上就形成了共识,即按照“政企分开、网运分离、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原则,逐步推进铁路改革。彼时,铁道部提出了一个为期十年的改革设想:第一步用大约三年时间,将客运与路网分离,以当时的14个地方铁路局为基础,分别组建客运公司;然后再用三年的时间组建货运公司,实现货运与路网的分离;最后在客运和货运均与路网分离的情况下,组建统一的国家铁路路网公司。不料,这些改革终究无法落实。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余晖昨日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铁道部政企分开、放开铁路定价权的思路,早在上世纪九十年末就有人提出过。“如今这么多年过去,政企分离在铁路上没有什么进展。”余晖说。他认为,铁路要想实施政企分离,那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他们放得开,加大力度。内部调整已经开始事实上,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铁道部在酝酿拆分一些大的站段之后,其内部机构改革已在加速推进中。去年底,铁道部就开始酝酿调整现有的生产力布局,一些大的站段由于不适应当前铁路的安全生产管理和运输效率,极有可能面临拆分的命运。而在去年11月,铁道部下发《关于调整铁道部内部机构设置的通知》,要撤销铁道部咨询调研组、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撤销铁道部运输局装备部、基础部、客运专线技术部、土地管理部。设立铁道部运输局机务部、车辆部、供电部、工务部、电务部。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士表示,这些改革都是为了解决刘志军时代撤销铁路分局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大站段管辖范围太广,而目前的管理方式又比较粗放,某些环节衔接不畅则容易诱发事故。2005年3月18日,刘志军推出他的改革方案:撤销当时全国15个铁路局(包括青藏铁路公司)的所有铁路分局,同时新成立太原、西安、武汉3个铁路局,加上原有的15个铁路局(公司),全国铁路共设立18个铁路局(公司),所有铁路局(公司)实行直接管理站段的体制。此外,负债累累的铁道部因资金不足,在地方上的地位也受到了削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全资公司广西铁路投资集团的一份发债说明书显示,2011年至2015年,广西铁路项目预算为2800亿元,其中1000亿元由铁道部出资。而铁道部传统上占主导地位。不过在余晖看来,这些举措只是铁道部内部调整、主辅分离的措施,和政企分离没有多大关系。改革的力度并不大。改革不得不进行铁道部近来改革声音迭起。“民航一开始也是垄断行业,现在却有很多民营资本加入。”余晖举了中国民航和中国电信改革的例子,他认为这是政企分离比较成功的例子。民航中民营资本目前加入的较多,电信宽带价格虽然还是比较高,但至少他们做出了一些实质性的举措。而前述研究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对铁道部未来要改革,中央已经下定决心。因此,去年9月,在铁路合作组织第三十九届部长级会议上,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强调,今后几年仍是中国铁路高速发展的时期,将推进铁路体制机制改革,转变铁道部职能,强化铁路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进铁路经营管理机制创新。而在去年12月底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提出,“要深化铁路改革,大胆探索、努力破解制约铁路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加快中国高铁走出去步伐。”北 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认为,目前中国铁路总长度只有9万多公里,是美国的三分之一,而中国人口却是美国的3倍。并且美国人出行的交通方式主要的是汽 车和飞机,中国人出行的主要方式就是火车,而中国人均铁路长度只有一根香烟的长度,“单从每年的春运来看,中国铁路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胡星斗认为,近年来中国的铁路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布局却非常不合理。“高铁动车发展过快,挤掉了普通车,给农民工等普通弱势群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乘客普通车坐不到,而高铁和动车平时甚至是拉空车,胡星斗认为这正是铁路政企不分造成的。中国铁路实行统一调度、统一核算,外国资本、民营资本若是进入,没有支配权、自主权,甚至是利润的分享权,也只能是亏损。突破点在既得利益者中国铁路要想走出这种尴尬的局面,政企分离在所难免。关于这一点,胡星斗的观点和世行在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十分相似。他表示,中国要改变铁路的垄断格局,就应撤销铁道部,设立铁路总局,归交通运输部管理。铁路总局只负责相关规定的制定,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而把货运、客运、各个铁路局交给市场,“真正想改革就不能在做裁判员的同时做运动员。”胡星斗说。前 述研究人士也表示,解决铁道部目前债务问题的出路也是铁道部政企分开。2009年铁道部负债1.33万亿元,负债率超过53%。2010年负债近1.9万 亿元,负债率57%。2011年三季度,其负债已过2万亿元,负债率超过60%。2012年,铁路建设或将继续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中国铁路政企分离改革提了这么多年,但是进展不大,究竟应该从何突破,实行政企分离?前述研究人士表示,政企不分的大体制不改,只是搞搞管理体制的小动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铁路的安全问题和提高铁路的运营效率,必须从顶层动手。胡星斗认为改革的突破点在于目前的既得利益者身上,“很多人借口铁路是国防的需要,是战略性产业,不能让其他资本进入。另一方面,体制内的很多企业不愿与政府脱离。”胡星斗建议,未来铁路改革,政府一方面要有巨大的决心,一方面要安排好政企分离后的问题,如职工养老问题,可以走社会化养老。

世行建言撤销铁道部 设铁路公司 http://dycj.ynet.com/3.1/1201/13/6698461.html
        在铁道部长盛光祖宣布2012年铁道部将重点推行政企分开改革之后,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如何推进政企分开的报告。根据这份报告的建议,铁道部不再存在,成为交通运输部下属铁路局,铁路运营服务则由新成立的大型地区铁路公司来负责。

铁道部归入交通运输部

自去年盛光祖担任铁道部部长以来,铁道部改革再次提上了议程。去年6月,铁道部本已下发改革方案,但却因“7·23”事故的发生而延宕了改革步伐。

随着“7·23”事故调查渐近尾声,改革一事再上台面。去年底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盛光祖称2012年要转变铁道部职能,解决政企不分、权力过于集中、企业市场主体缺位、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要求的问题。

他表示,要把铁道部应该承担的政府监管、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和行业管理职能具体化,要把属于铁路运输企业的权责放下去。

世行的报告与此思路有一致之处,却更为彻底。报告建议,设立一个国家交通运输部负责对交通运输实行统一管理,制定多方式综合运输政策,负责交通运输体系的整合和公共资源在各交通运输网络间的分配。

铁道部则将变身为交通运输部下的国家铁路管理局,负责制定铁路政策、技术和安全标准,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服务运营职能。

世行所建议的这一改革方向,与此前国务院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方向一致。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过程中,正部级机构减少了4个,原交通部、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等纳入交通运输部。彼时的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称,考虑到我国铁路建设和管理的特殊性,保留了铁道部。

设立大型地区铁路公司

在设立大交通部的建议之后,世行的报告进一步提出如何剥离铁路运营。

在运营改革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曾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现在各方对改革有不同意见,其中之一就是运输和设备分开,运输只管运输,设备单独成立公司,与此前曾有过的“运网分离”模式颇为接近。

北京交大经管学院教授赵坚便不赞同“运网分离”模式,他认为按运网分离的方式进行重组,调度指挥权界定给谁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因此,他力主成立三大区域铁路公司。

世行的报告则更像是两种意见的结合版。世行建议,成立大型地区铁路公司,股权归国资委或其他适当的部委所有。而地区公司之间可互授轨道使用权。此外还可成立一些独立公司,通过支付轨道使用费取得轨道使用权,国家铁路局对收费标准进行监管。

世行专家认为,采纳一种新的、更加多元化的管理体制并非容易之事,最佳解决方案必须能够反映运输市场的实际情况。而目前对政策进行一次重新评估将会非常有益。  
世界银行中国铁路重组报告 提纲
下载地址: http://wenku.baidu.com/view/c4988ac24028915f804dc2a7.htmlhttp://www.docin.com/p-232715324.htmlRailway Restructuring in China: The Great Railway Challenge 中国铁路重组           -铁路业的巨大挑战
Louis S. Thompson             路易斯.汤普森
Railways Adviser             铁路顾问
The World Bank               世界银行
        March, 2000              2000年3月

Major Issues in Railway Restructuring 铁路重组的关键问题
Government/Railway relationship
政府和铁路的关系
Enterprise structure
企业结构
Private/public boundary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的边界
Government/Railway Relationship 政府和铁路的关系
Government does policy, regulation and finance (U.S. is an example)
政府制定政策、规章和投资(以美国为例)
Enterprise becomes “”commercial””
企业的“”商业化””经营
Changes are inseparable
各种变化不可分离
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企业重组
Markets, geography and functions
市场、地理分布和功能
Passenger market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旅客市场结构和竞争
Freight market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货运市场结构和竞争
Public/private boundary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边界

Structural Options 组织结构方案
Integral models: Latin American concessions
一体化模式:南美的特许权经营
Predominant operators control infrastructure, secondary operators pay access fees: U.S. and Japan.  Can have competition by parallel tracks or by trackage rights
主要运营者控制基础设施,次要运营者支付使用费:美国和日本模式。通过平行铁路或开放通路权进行竞争
”“UP/DOWN“” separation of infrastructure (EU/UK): permits full, or licensed competition
网运分离(欧洲和英国模式):完全竞争,或者执照准入竞争
Other separations (wagons)
其它分离(货车)





其他分离:设备所有权
中国铁路组织结构
Integral: administration, regional or national structures with operations integrated with infrastructure
  一体化模式:网运合一条件下的 局、区域及国家的模式
Predominant operator : freight controls infrastructure (accounting separation of costs), secondary passenger companies pay for access.  Freight competition through trackage rights or parallel tracks
主导型运营模式:货运控制路网(分开核算成本),客运公司支付线路使用费。货运通过平行线路或开放通路权进行竞争。
Infrastructure separations: break link between operators and track.  All pay for access
网运分离:将运营和线路分离。所有运营者均要支付线路使用费。
Mixes are possible, and predominant model could be an interim step toward separation if desired
混合模式是可能的,主导型模式也可作为未来期望网运分离的过渡模式
Both predominant model and separation models can foster private involvement if desired
主导型和分离型都可容许私人的参与(如果希望如此)

铁道部的十四个路局
How to Decide  如何决策
Commercialization (Govt/Enterprise Separation) 
商业化:(政企分离)
Better pricing      更优的定价  
PSO payments    公益运输的补贴

Integral, Predominant and Separation Models
  一体化,主导和分离模式
Production vs market “”efficiency”“生产”“效率”“和市场“”效率“”                                           
Disruption vs competition                 无序和竞争
Licenses vs open access                  执照准入和公开进入
Regulation vs competition                管制和竞争
Public vs private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
Tools for System Structure Decisions 对系统结构进行决策分析的工具
TMIS traffic flow data -- input to everything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运输流数据--最基本的依据
Network model, including system flows
网络模型,包括系统流
Point-to-point costing models
点到点成本计算模型
All exist NOW in China but are not integrated: will need integration and refinement
所有中国现有但未协调连接的工具:需要协调和精选
Work can be financed NOW in the policy component of National Railways Loan (and/or from Railways VI)
世行国铁贷款(和/或铁路六贷款)现在即可支持这些工作

Transitional Issues 过渡的问题
Managing disruption -- centralized dispatching and scheduling
对无序的管理--集中调度和制定运行图

German and Romanian models
德国和罗马尼亚的模式
德国铁路组织机构图:德国铁路准备变化
罗马尼亚:新的铁路系统
Using the Reform Components 既有改革项目的利用
Make sure Nanchang does accounting separation for freight costs as well as PTC
确保在南昌的试点对货运成本和客运公司成本进行会计核算分离

Use Railways VI, VII and NRL moneys:
利用世行铁路六、铁路七和国铁项目的资金
Support system studies
支持系统研究
Advisory group(?)
顾问小组(?)
线路里程: 中国铁道部各路局和美国各铁路公司的对比
发送货物(百万吨): 中国铁道部各路局和美国各铁路公司的对比
职工人数(千人): 中国铁道部各路局和美国各铁路公司的对比
A Good Way to Proceed 推进改革的一个好方法
Start with U.S. Model --  retain Up/Down as second stage
先从美国模式开始---可以把网运分离作为下一步
Start with separated national and regional passenger companies -- adjust over time
从分别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旅客公司开始--而后逐步调整
Start with Administration-based, integral freight companies, but with selected trackage rights competition between major markets
从成立以路局为基础的,网货一体化的公司开始,同时有选择性地在主要市场进行开放通路权的竞争
Broaden trackage rights over time with experience and information
随着经验和信息的增加,逐渐扩大开放通路权的范围
Leave private operations for later stage, but consider wagons
后期再考虑引入私人参与问题,但可先从货车开始
Use policy components of National Railways (Nanchang pilot and TMIS traffic information, system flow models and traffic costing models) to guide the implementation.
利用世行国铁项目的政策子项(南昌试点和TMIS的运输信息,系统流模型和运输成本模型)来指导实施
世界银行:中国高速铁路报告下载地址:  http://www.docin.com/p-68453717.html  世界银行由美国完全操纵,增中国投票权仅是"美丽"骗局!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2/12/67/0_1.html
    世界银行,总部位于华盛顿,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其使命就是维护美国的金融霸权,始终受美国的操纵.这次世界银行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投票权,从44.06% 提高到47.19%,中国的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美国媒体不怀好意的忽悠道"中国是大赢家".其实这不过是美国的又一个骗 局.改革的唯一结果就是中国和其它国家需要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更多的钱,送给世界银行,也就是送给美国.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美国的投票权,依然一家独大,是15.85%,依然握有否决权.日本的投票权7.62%变为6.84%,由于世界银行的任何重大决定,必须有85%的表决权权支持.因此美国可以否决任何议案.

       因此增加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表决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骗局.对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而言,表决权的增加,仅仅意味着要掏出更多钱,而决策权和维护 自身利益的能力没有任何实质的变化.这些交给世界银行的钱,实际就是给了美国.因为这些钱给谁花,怎么花要由美国和西方说了算. 

       世界银行,和IMF一样,归根结底,都是美国控制的 维护其金融霸权,和殖民经济体系的工具.美国不可能让这些组织,维护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当这些组织脱离美国的控制的一刻,美国就会把这些组织一脚踢 开.中国不要太天真,整日热衷于和美国西方玩这些虚伪的改革游戏,不要指望世界银行和IMF会维护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不能把大把的钱扔进世界银 行或者IMF,这只不过是便宜了美国.  可怕的西方援助:对第三世界的侵蚀 http://www.maoflag.net/?action-viewthread-tid-162392
    作者:贺新元
       国际间经济援助一打来到人间就带有强烈的自私性。国际间经济的援助,起始于二战后的美国对西欧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现在看来,此计划旨在适度地帮助西欧恢复 经济和更牢地控制住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旨在阻止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和销售自己的军火与商品。美国著名思想家诺姆?乔姆斯基对马歇尔计划是这 样评析的:著名的马歇尔计划是拿美国纳税人的钱去向西欧“行善”,结果却肥了美国资本家的钱袋。他说,所有援助计划中的130亿美元中,有20亿美元直接 进入了美国石油公司的腰包。美国政府为了石油公司的利益,努力迫使欧洲经济从以煤为基础转变为以石油为基础,这样就可使煤碳资源丰富而缺石油的欧洲国家将 更多地依赖于美国。那其他部分钱呢?同样还是没有离开过美国,只是从纳税人的口袋转移到少数资本家的口袋而已。他说,为了重新征服印度支那人民,法国刚好 用援助金购买大量的美国武器镇压那里的人民;受援国荷兰最初也部分地出现同样的情况,因为它也在印度支那做了同样的事情 。可见,连向自己的盟国援助都有这么多的自私考虑的美国,在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援助时又会怎么样呢?一家德国的报纸说得好:“没有无条件的援助”,任何援 助都是有条件的 。

附有苛刻条件的西方援助

    二战后,随着第三世界国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构筑的殖民体系分崩离析,西方变换了对第三世界剥削与控制的手法,援助便是其中极为巧妙的一种。

       表面上看,援助成了第三世界的一种“福利”。其实不然,援助一直是西方外交政策的工具。它们的援助主要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被援助者。援助者把援助的最 初、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利益看得比受援国更重要。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它们设计了名目繁多的援助种类,几乎每种援助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可怕的故事或阴谋。就拿 发展援助来说,它不是在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脱贫、发展,而是在阻碍、限制其经济朝着符合本国人民群众利益的理性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把受援国经济发展牢牢地 控制在手。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就是一种表面镀上金的镣铐,把第三世界紧紧拴住,使其始终成为自己发展的对象物。

      对西方而言,援助首先是有地域性的,不是每个第三世界国家都能得到西方的垂青,只有对西方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才会得到援助。譬如,美国在冷战前援助萨尔瓦多、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就具有明显反共的战略意义,援助以色列和埃及,则具有反对第三世界斗争的战略意义;而当时卢旺达大屠杀如果得到美国的及时援助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悲剧,因为那里不是美国的战略所在。

      其次,援助是附有苛刻经济、政治条件的,根本不是“第三世界命运的逆转” 。西方利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所谓的国际组织作为核心援助工具来管教和“重新征服越来越难以管理的第三世界”。美国国际发展署明文规定:援助应 当附加条件,即必须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必须用来帮助第三世界私人企业发展以削弱其政府的作用 。在美苏对峙的冷战时期,肯尼迪针对拉美提出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声称,要在1961-1972年的10年里,从外部提供200亿美元对拉美进行援助, 以使拉美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起飞。为什么?有学者认为:第一,美国对拉美的经济援助基本上是一种战略工具。第二,援助所捆绑的条件、援助与双边关系中其 他问题的挂钩,使美国资本得到实惠,从长远来看,援助更多地增进了美国而不是拉美国家的经济利益 。结果呢?这10年倒成了拉美国家“失去的十年”。

      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克林顿经济顾问主席的斯蒂格利茨,于2001年专门发表了一篇论述西方援助问题的文章——《一个冰凉的世界——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带你去地狱的四个步骤》 。他说,西方举起援助旗号所导引的是一条走向地狱之路,其中第一步就是私有化:这种援助下的私有化往往有它既定的目标,即私有化给西方国家。英国《卫报》 曾经把这种援助直接称为“暴露无遗的贸易掠夺行为”。该报举了个例子,说英国国际开发事务部曾直接告诉加纳,如果想要获得一项水利工程的援助资金,就必须 实现水利行业私有化,把水价提高到两到三倍,并把这个行业出售给英国、法国或者美国公司 。第二步就是执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拯救经济计划”即资本市场自由化:这样就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动产或货币形式进行投 机活动,资本尤其是金融资本在某些国家的投机行为可以导致这些国家的储备在几个小时、几天内就流干。比如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西方游资抽走所引起的。第 三、四步就是价格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在价格市场化方面,斯蒂格利茨讲到他在世界银行任期内的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他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 “命令”埃塞俄比亚把援助资金存入美国的储备账户,利率少得只有可怜的4%,同时却必须接受以12%的高息借美元为他们的人民购买粮食。这笔钱就这样被抢 夺进了美国财政部的保险柜。在贸易自由化方面,斯蒂格利茨把这种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统治下的自由贸易比作鸦片战争。他说,在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 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西方则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性金融机构,以金融、财政等强制手段,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强行冲破壁垒 打开这些羸弱国家的市场,同时却阻碍第三世界的商品(农产品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主导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在西方看来,这种手法的效果更甚前者,而且能得到 当地政府和官僚资本家的欢迎与支持。

      因此,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西方对第三世界的援助,无论是作为市场力量,还是介入了各方面的勾结和非法行为,对受援国产生的自然结果就是,援助金常常进入那些非常富有的人们——包括西方资本家和当地的官僚资本家的私囊。针 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第三世界国家实施的所谓“结构调整计划”的实效情况,有人进行了专门研究。这项研究对非洲的分析结果简直使人不寒而栗。从1991年 到1995年,按照这项计划得到援助的非洲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为零,外债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由1985年的71%增加到1995年的 88%。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人均收入下降0.3%。而没有接受这项计划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却增长1% 。

对于西方援助第三世界国家的性质,冈纳?缪尔达尔在《世界贫困的挑战》一书中一段引文很能说明问题:

一团语义的阴云笼罩在美国援助计划的上空,使人难以看清其庐山真面目。

大部分美国援助不是礼物,而是正在偿还的贷款。

几乎所有这些(贷款)都被用来在美国买美国货。这样帮助美国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为美国的制造业及其股东带来了利润,替美国政府提供了须纳税的收入,让美国在与拉美的国际收支中获得了顺差 。



       即使出于这样的援助动机,西方的援助还是那么的如此之少。就是如此之少的援助,相当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通过各种途径又回到西方手中。就对外援助项目来说,用 于外国专家、顾问的费用,往往占到援助总额的60%以上。更不用说还有设备、商品的出售和连带的其他效益。法新社1993年9月19日的报道披露,美国外 援资金的75%被用于购买美国生产的食品、设备和支付援助人员的工资。美国每提供1美元的援助,则可以得到4美元以上的出口效益,第三世界国家每年购买 2000亿美元的美国出口商品,就为美国创造了400万个就业机会 。英国《卫报》1991年12月30日报道,根据对英国政府的一份年度报告中公布的数字所进行的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支付给英国的借债利息将远远超过它们 从英国得到的援助。1990年,英国通过海外发展局向国外提供的援助为14.8亿英镑。向第三世界提供的其他官方援助为3.61亿英镑。私人出口信贷为 0.85亿英镑,直接投资总共为15亿英镑。志愿机构提供的援助为1.84亿英镑。总共是36.1亿英镑。但是从第三世界国家流入英国银行的纯资金则为 61亿英镑。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廷木根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将一切计算在内的条件下,如果第三世界每年从西方拿到5000万美元的援助,将要付给 西方1000亿美元” 。如此“援助”第三世界国家简直就是欺世盗名。

援助名义下的生态侵略

       西方援助第三世界还给受援助国家带来了环境的极大破坏。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性质的援助就是一种生态侵略。

      西方的援助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从来就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附有一定苛刻条件的。西方的援助无非就是捐赠和贷款。捐的物大多是本土过剩、过期、有毒或污染环境严重的商品,贷的款却大多是高利贷。 2002年阿根廷总危机爆发时,为了得到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阿根廷总统杜阿德为迎合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苛刻条件而向它们提交了 一个包括14点内容的《政府经济计划》,结果换来的是什么呢?其中物的方面,捐的是一堆垃圾。阿根廷海关关长内韦斯如是说,那是一些装有物品的集装箱里 “运来的东西都是垃圾,里面有带血的衣服、带粪便的裤子、长着霉菌的饭锅和过期的食品。” 援助,不管是捐赠还是贷款,几乎现在都与西方的出口连在了一起。冈纳?缪尔达尔认为,把援助与出口连在一起,意味着减少受援的不发达国家以最优的价格购买 最合适的商品的自由。据估计,受援国在价格方面的花费却比一般价格提高了20%到40% 。

      第三世界国家对西方援助的“报偿”就是成为西方有毒工业废弃物的堆放场地和有害工业的扩散地。仅1986年至1988年,西方向第三世界国家倾倒有毒垃圾就有600多万吨。《人民日报》1993年11月9日的一篇记者文章《警惕污染转嫁》报道,说与美国接壤的墨西哥成为美国的最方便的垃圾场,墨西哥的新河已发现100种有毒和致癌化学物。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节目主持人比尔?莫伊尔的话说:“世界最富有的国家正把大量有毒废弃物送给别国处理,给世界上穷人的肩膀上再增加一分重担。”

      西方援助直接导致地区种族冲突不断,战争连绵。战争对环境的破坏是极大的,甚至超过资本 的任何商业性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援助的重点,结果变成了重灾区,闹得种族主义恶性膨胀,武装冲突烽火四起。西方各式先 进武器烧毁了战事国的森林、烧焦了本来贫瘠的土地。第三世界受援国成为西方新式武器的试验和演练场。

       还有,本来少得可怜的援助很少或根本就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环境保护与改善无缘。英国学者N?希尔德亚德的一篇文章,说出了一个秘密 :少得可怜的环境援助资金也是被用来解决所谓“全球共享的”大气层和生物多样化问题,而直接关系到第三世界人民生存的土壤沙漠化、毒性垃圾和农药污染、水 土流失这类紧迫问题,却无人问津。换句话说,当援助资金用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考虑问题的焦点仍然不是拯救环境而是实现自身的利益,或者竟 是更险恶地破坏环境。这篇文章列举了尼泊尔和刚果的例子。在尼泊尔,西方力主修建河伦河谷水电站,尽管它将加剧毁灭当地的多种生物。在刚果,一项由世界银 行投资、以伐木为目的的国家资源规划,竟在环境保护区剥光河畔的植被而对伐木狩猎和殖民地开拓者完全开放。

      希尔德亚德在《绿色环境资金的威胁》一文说得非常干脆,他说,关于环境资金的使用和“环境议程”的实施,不过是以环境保护的名义把投资国利益强加给世界, “发达国家从始至终操纵着一切,以确保该项资金不仅在其控制下,而且用以成全其自身的利益”,“世界银行是法官、陪审团和执行者”和货真价实的“金融恶 霸”。

援助名义下的资源掠夺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跨国公司和新闻媒体的帮助下,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着血腥的剥削。它们代表的是国际金融巨头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这种利益与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是反生态、助贫困的。

       专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的世界银行,实际上就是在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铺平道路、降低风险。比如说,智利是世界上铜的主要生产 基地。智利的铜是由美国的阿纳康达铜业公司开采。但是,铜矿石出来要经过公路、铁路才能运到港口,这公路、铁路谁修?阿纳康达公司不出钱,让世界银行出。 这样,听上去智利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贷款,其实是阿纳康达铜业公司得了好处。西方国家在第三世界国家大量修路、开矿、筑水坝、建核电站并不是完全为了发展当 地的经济,更多地是为了掠夺那里的资源和剥削那里的人民。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拉?萨莫斯,在1992年提交的《世界发展报告》备忘录中曾露骨地认为,“世界银行应当鼓动更多的‘肮脏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理 由是:第一,南方国家人的平均寿命低和收入低,由疾病和过早死亡造成的生产和收入损失较低。第二,那些还没有被污染的国家比北方国家有更多的容纳有毒工业 废弃物的环境容量。北方国家面临的环境压力已经十分沉重,污染的边际附加费也极其昂贵。第三,穷国环境受到破坏时,其费用估价并不很高。”

       成立于1945年12月,专门替发展中国家“扶危济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就设在华盛顿,距美国财 政部仅几百米之遥。美国凭借着其所占份额的优势至今还拥有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种种基本决定的否决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依然有着很浓重的美国色彩。实际 上,它就受美国的领导。虽然今天该机构的资金得到一定合理的重新分配,即美国的份额下降到17.4%,英国下降4.96%,德国6.15%、日本 6.15%和法国4.96% 。

      殖民政策、新自由主义理念下的全球化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被西方所占领、资源正被西方野蛮掠夺或以低价开采,导致这些国家的贫困越来越深、债务越来越重, 进而出现货币金融危机。这样一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有事可做了。它带着一枝干瘪瘪的橄榄叶和一揽子拯救计划,到处给出现危机的国家实施贷款并开出“治 病”的药方,条件是该国必须以经济主权作为抵押。西方的目的无非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渐渐地把世界各地的资源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各国的市场都成为它们 的各种产品的自由市场。

      日本有一外相明确提出,它们援助非洲的五原则之一,是必须通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两个国际金融组织何以享有如此殊荣,也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 题。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两个机构中股份最大,权力最大,操纵其间,纵横捭阖,任务正在于解决过去完全靠兵舰和马刀才能解决的问题。所谓对第三世界的援助,包 括用于环境项目的援助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们就是一面镜子。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施压并以偿还所欠国际债务为要挟,要求印度把水私有化并把水权 出售给这两家金融机构认定的水业跨国公司。其结果是,原来由当地控制的供水及灌溉系统已逐步被对宝贵的水资源的商品化和滥用所取代。水资源私有化的性质之 改变是全球环境和人类生活质量不可逆转的损失,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印度,而且也发生在越来越多的其他第三世界国家 。

       难怪英国《国际关系》1993年第4期的一篇署名M?金的文章,就世界银行在环境和贫困问题上向穷国提供援助贷款条件的事实指出,这是“新殖民主义的表现之一”。关于这种援助的基本方针,德国《经济周刊》1993年8月27日的一篇文章虽说得有点刻薄,但却很坦率: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由北方派出的发展援助人员,多年来一直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继续保持原料出口的方针。鉴于他们面临的债务危机,这些策划经济开发的谋士们主张不惜一切代价地推动原料出口,使他们成为世界经济中注定的弱者。

      在纪念世界银行成立50周年之际,1994年3月21日的美国《商业周刊》刊载一篇评论环境问题专家布鲁斯?里厅的新著《拿地球作抵押》的文章。文中说,该书尖锐地批评世界银行50年的援助贷款历史,指出它同一些国家政府结成具有破坏作用的联盟,以进步的名义,大肆劫掠自然资源,使千百万人陷于贫困,它一直是“进行一场对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地球生态环境不利的无声战争的主要罪犯”。文章还说,1989 年世界银行对82个多数在1975~1982年批准的农业工程进行了研究,有45%的工程没有达到目标。从泰国到巴西,大水坝、高速公路和出口型农业工程 使几百万穷人和部落民族衣食无着,并使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1947年以来仅印度的开发工程就使2000万人流离失所。美国《波士顿环球报》1994年7月14日发表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失败,穷人为之付出代价》一文,就多少带有总结的意味了:50年来的大量证据证明,这些机构不是在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它们所持的项目和实行的政策,大大加剧了全球的贫困和债务的增加,所从事的开发工作是不民主、不公正和危害环境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一个破坏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杀手的自述 !!
主题:一个国家经济杀手的自白

《环球视野》

原编者按:近日,约翰?帕金斯的自传体新书《国家经济杀手的自白》引起海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约翰曾担任查尔斯-T-梅因公司的首席经济 师,同时接受美国谍报机构的任务充当“经济杀手”,利用各种欺诈手段帮助美国实现全球经济和政治统治。在书中,作者对自己不光彩的经历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 忏悔,并将其公之于众,同时也揭露了“美国援助”背后的真实企图。

一、“杀手”入行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约翰讲述了自己成为一名“经济杀手”的经过。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最机密的谍报机构国家安全局招募了当时还在经济院校读书的约翰。据约翰介绍,第一个个真正的“经济杀手” 出现在50年代初,他叫克米特?罗斯福。克米特协助推翻了当时民选出来的伊朗政府。整个过程很少流血,没有采取军事干预;只花了数百万美元。
不过,克米特当时是政府工作人员,一旦被抓,美国政府将有许多麻烦。此后,美国政府决定利用中情局和国家安全局来招募“经济杀手”,将他们派到私营咨询公司、工程公司、建筑公司工作。这样,“经济杀手”一旦被抓,与政府没有任何瓜葛。
约翰毕业后在一家波士顿公司工作,公司名叫查尔斯-T-梅因。当时公司有近2000人,约翰成为公司的首席经济师。不过,约翰的真正工作是交易谈 判——为其他国家提供超出他们偿还能力的巨额贷款,贷款的条件之一是其中的90%要返还给承建的美国公司。据约翰介绍,美国公司帮助建设的不少电力系统、 港口或高速公路其实只为当地的有钱人服务,而穷人们却跟着背上这笔巨额债务。一旦这些国家无力偿还债务,美国政府和国际援助机构将联手控制该国经济,并利 用其石油等自然资源为美国建立“世界帝国”的目标服务。
约翰说,作为一名“经济杀手”,他的足迹曾经遍及非洲、亚洲、欧洲、拉美和中东,是不少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或重要目击者。“经济杀手”利用各种手段游说其他国家的要人,包括伪造财务报告、操纵选举、贿赂、勒索、色情引诱和暗杀,等等。
二、揭开黑幕
该书的前言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所敬重的两位总统。”据约翰介绍,厄瓜多尔前总统海梅?罗尔多斯?阿吉莱拉和巴拿马前政府首脑奥马尔?托里霍斯 ?埃雷拉都曾经是他的客户。这两位总统都死于神秘的飞机失事。约翰在新书中披露,这两位政府首脑并非死于事故,而是被暗杀,因为他们识破了美国的真正企 图,拒绝接受援助。
20世纪 70年代初,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降低石油产量,美国经历了“石油危机”。约翰说,美国政府害怕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于是雇佣了他和另外几名“经济杀手”进入 沙特。他们使沙特王室同意把石油收入汇到美国并投资有价证券。美国利用这些证券雇佣美国公司帮助沙特建筑新设施和新城市。沙特还同意把石油价格维持在美国 能接受的范围。
约翰还举例说,厄瓜多尔的债务超过了它财政预算的一半,根本无力偿还。当美国需要石油时,就会对厄瓜多尔说:
“瞧,你们还不起债,把亚马孙雨林给我们的石油公司吧,那里有丰富的石油。”现在,美国已经进入亚马孙雨林还破坏了它。
三、忏悔之路
约翰建立了一个个人网站(www.Johnperkins.org),通过该网站,人们可以了解到,约翰经历了四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他做过“经济杀手”、首席执行官、生态环保专家以及作家。他游刃有余地穿梭在不同的杜会角色之中。
在做了多年的经济杀手之后,约翰最终决定结束这样的生活,并决定写一本书讲述自己的经历,揭露出受雇于美国政府的“经济杀手” 的真实面目。而在这一过程中,约翰也受到了无数次的威胁和利诱,历经23年,这本自传才于2004年底面世。那么,又是什么最终促使他不顾威胁利诱,毅然 站出来揭露真相呢?约翰在该书前言中给出了答案。他说,最简洁的答案是因为女儿给了他勇气。杰西卡是约翰的独生女儿,当得知父亲正在考虑出版《一个经济杀 手的自白》但内心又充满了恐惧时,杰西卡挺身而出,说:“爸爸,不要焦虑。如果你被抓走了,我将从你停止的地方继续你的工作。为了我的下一代,我们需要这 么做。”
约翰同时也说,更复杂、更深层的触动恐怕来自“9?11”事件的发生。他感到美国政府、所谓的国际救援组织和一些公司的所作所为对这一悲剧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袖手旁观,应该做些什么。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约翰曾担任查尔斯?T?梅因公司的首席经济师。与此同时,他接受了美国谍报机构的任务充当“经济杀手”,利用各种欺诈手段帮助美国实现全球经济和政治统治。
约翰在其自传《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中指出,美国政府利用各种欺诈手段控制全世界的贫穷国家,而他则是这些行动的参与者。约翰在书中坦言,他曾受雇于美国情报部们出任秘密谍报人员,其中主要工作就是发布一些虚假预测,让国际金融机构向第三世界国家发放它们根本无力偿还的巨额贷款,从而在经济上控制这些国家。
约翰并非来自学术机构,也不是一个激进分子,而是受雇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名情报人员,接受过专门培训,随后又被委派到一家“合法的”公司任职。他从情报.机构领取薪水,表面上却与他们没有任何瓜葛。然而他的任务却十分明确,正如他自己在书中写到的一样:通过各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张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和政治影响。
一、惯用手法
约翰的惯用手法是:前往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哥伦比亚或厄瓜多尔,或者像巴拿马这样的拥有世界上最重要海上运输通道的国 家,通过操纵统计数据,发布虚假经济预测,再将结果告诉给贷款机构,让目标国家陷入无力偿还巨额贷款的窘困境地。一旦这个国家背负上沉重债务,政府就不得 不作出妥协,在经济上受控于美国和那些国际金融机构。
作者在书中前言部分指出,“谨以此书献给我所敬重的两位总统”。据约翰介绍,厄瓜多尔前总统海梅?罗尔多斯和巴拿马前总统奥马尔?托里霍斯都曾是 他的客户。这两位总统都死于神秘的飞机失事。由金斯指出,他们实际上是死于暗杀,因为他们识破了美国的企图,拒绝陷入政府与银行间的阴谋游戏中。约翰说, “我们这些‘经济杀手’没能把罗尔多斯和托里霍斯拖入圈套,于是另外一些杀手实施了暗杀行动”。
约翰指出,这些行动的真正受益者永远是美国人。因为发放贷款的条件之一就是让哈利伯顿这样的美国公司承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此,这些所谓的“贷 款”永远都不会逃离美国人的腰包,债务国家也因此被巨额债务套牢,这些债务往往占到财务预算的50%。80年代的厄瓜多尔就曾落入这样的圈套。
约翰还在书中指出,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也曾被这样的美国代表拜访过。他们给这位印度女总理带来了这样一个信息:只要她的政府接受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的贷款,70位美国投资者就会带上300亿美元的投资前往新德里。然而,英迪拉?甘地拒绝了美国代表的建议,理由是政府刚刚吃力地偿还过一笔高达20 亿美元的贷款,实在不知道如何再接受这笔“交易”。一位见证了这一过程的印度高级官员评价道,“她以生命作为代价拒绝了美国。”
二、控制石油
70年代末,在美国经历了“石油危机”之后,这些“经济杀手”随后开始了在沙特阿拉伯的行动。约翰在书中介绍,美国绝不能让自己受制于阿拉伯国家 的随意增加或减少石油产量的决定。其实早在此之前,美国人就成功地控制了伊朗,使得伊朗成为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个目标。华盛顿资助了最终推翻穆罕默德 ?摩萨台的政变,扶植礼萨?汗?巴列维王朝的复辟。石油危机之后,由于不满伊朗政府的态度,美国开始在伊拉克寻找盟友,以便更大限度地控制石油资源。约翰 指出,“在那一时期,美国在这些阿拉伯国家出资建设整个城市,不满西方化的情绪也因此在这些地区滋长蔓延”。
美国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萨达姆?侯赛因——强硬的前伊拉克领导人。美国试图推翻他的一切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约翰说,“萨达姆的保镖极其忠诚,无论什么诱惑在他们面前都不起作用,哪怕是价值不菲的贿赂”。于是,美国只有通过最直接的军事于涉的方法将萨达姆赶下台。

【转贴】一个破坏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杀手的自述

       二○○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德国《明镜周刊》的国际联网裏,登出了一篇舒尔兹(Schulz)记者写的访问记,介绍一个现住在佛罗里达海边的六十岁的美国老人珀金斯(John Perkins)。他於去年十一月在美国出版了一本骇人听闻的新书《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经济杀手》?这到底是怎麽样的一本书,会这样受 欢迎呢?读了它以后,笔者不禁浑身痉挛起来,天下真有这样可怕的国度?干出这样卑鄙无耻的事来?当我再读到四月十一日德国《塔兹》(Taz)日报发表的 「和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Noam Chomsky的对话」,完全回答了这个问题。Chomsky教授说,当前美国政客,以致一些媒体,利用一切卑鄙无耻、虚构造假来达到它的目的,来说明美 国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美国打伊拉克先是因为大杀伤力武器威胁美国,现在是为了推行民主;美国的经济目前是多麽多麽的好。而实际上,蛮不是这麽一回事。

美国国民的生活这二十年一直在下降。要拿到过去一样的工资,就要加倍地工作。他说,如果,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当前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是多麽的无耻和肮脏,也只有世界上的人共同起来来抵制,否则这个权力体系不会崩溃。我对美国这个国家不再抱任何希望了。

为什麽自称经济杀手?

作者珀金斯在他的书裏,毫无保留的承认,他就是为美国专门雇用的、破坏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执行者——杀手。自一九七一年到一九八一年,他受雇於情报机构NSA,是个隐蔽的「Economic Hit Man」(经济打击者)。他对采访他的记者舒尔兹说,他的工作就是:「用大量的钱把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府拉到为美国经济服务的大罗网裏,使她在经济上受到控制,政治上为美国服务。」

「再简短浅显地说,就是使该国国民经济崩溃。」  

当 记者问他,你这本书的名字《经济杀手》,是不是出版社为了增加销量、哗众取宠而取的,珀金斯摇手说:「不!不!这一名称是一九五一年当时的伊朗首相决定把 石油国有化,中央情报局派情报员去伊朗、企图把他阴谋赶下台,而随便起出来的。这不是正式的职业名称,可是,在我们的圈子裏是通用的。」

「当真企图破坏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

「是的,通过大量的贷款」珀金斯说。珀金斯的任务是到一个选定的第三世界国家去,代表美国向该国对某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超透支的、该国财政上根本无力偿还的贷款,例如:厄瓜多尔的水利工程,印尼的电气化,中美洲的新机场等等。由美国控制的世界银行和美国发展援助组织出面操纵安排。

其实这一点也不困难,只要随便提出一个设计方案,反正由世界银行贷款,对方会很大方的答应,连高兴还来不及呢!拨出的钱,美国大可放心,因为是不会流出美国大门的,一切由美国大企业来包办,如Bechtel公司、Halliburton公司(也是目前在伊拉克重建上起主要作用的大公司)或者是Main国际谘询公司,她是世界银行最好的夥伴和顾客。钱只是从美国一个银行流向另一个银行而已。就这样,通过这种所谓的对发展国家十几亿、几十亿美元的援助,把这些国家都绑在美国的车轮上,使他们政治上经济上完全没有自主权利。


「当我们的工作完成后,这些贷款国家的困难也就到了。在他们无力支付贷款的时候,美国的银行和企业就开始来要债了。还不起,官司告到联合国,或者答应让美国修建军事基地,或者得到矿产、原油的开发权,或者打通运河,如巴拿马运河要道等等。」还有其他的办法来牵制第三世界国家,例如对该国家首脑进行贿赂,帮助他个人发财或让他在选举上得胜。

书的现实意义在哪

诸位读者,这种事在美国发生,其实并不稀奇,一九五三年拉美的危地马拉总统把美国水果公司 (United Fruit Company)在危地马拉的果园一部分收归国有并分配给当地小农,结果在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该国发生政变,美国派机轰炸该国首都。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 在访问苏联和中国时,中情局支持龙诺在柬埔寨发生政变,二十年没有安宁,死了多少人。不久前,黎巴嫩的前总理被刺死,亲美的反对党发动几十万人上街游行, 说是敍利亚指使的,Chomsky教授最近揭露,是中情局所为。

美国的布殊总统,佯称伊拉克藏有大杀伤力武器,明目张胆侵略伊拉克,使伊拉克人死伤惨重,连数字都不敢公布,这不比上述的事实更可怕得多。强权就是真理啊!我们真的不能太天真了!

这本书出版后,之所以更让人们感兴趣的是,美国总统刚刚指定前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兹当世界银行新行长。此人是美国新保守派的中坚人物,也被看作是一个扩张主义者。他在欧盟的自我推荐的报告中宣布,在他的领导下,世界银行的宗旨就是要在世界推动民主。


这句话看怎麽理解了。按照他的立场,也就是说,你这个国家不实行民主,我就要用钱支持反对势力来搞政变,把你赶下台。换言之,你这个政权必须实行我西方式的民主,不然,……,我就对不起了。看样子,这个世界再也不会有安宁之日了。 
百度百科:
世界银行:世界银行的工作经常受到非政府组织和学者的严厉批评,有时世界银行自己内部的审查也对其某些决定质疑。往往世界银行被指责为美国或西方国家施行有利于它们自己的经济政策的执行者,此外往往过快、不正确地、按错误的顺序引入的或在不适合的环境下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反而造成破坏。世界银行的真正掌控者是世界银行巨头,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追逐利润,现在的状况可以说是一个妥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