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评估是什么:刘竹承:一点素心不求报(人生况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25:53
本报记者 孙立极 王连伟
《 人民日报 》( 2012年01月13日   19 版)

刘竹承近照
本报记者 孙立极摄
在山东临沂,台商刘竹承小有名气;齐鲁之外,他却是一夜成名——2011年4月,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在青岛举办成立四周年庆典,国台办主任王毅致辞时忽然讲到有位台商多年捐资助学,他说:“刘竹承就在现场,你站起来!”刘竹承吓了一跳,在众多媒体注视下,他一脸茫然地亮了相。
多年行善  矢志不移
王毅知道刘竹承缘于昌邑市外国语学校老师赵香玉的一封信。2006年,赵香玉在鲁东大学读大三,妹妹彩玉刚刚考入大学。不想,父母都被查出得了癌症,先后去世;奶奶经不住打击也撒手人寰。3个月里,失去3位亲人,姐妹俩极度悲痛和绝望。就在那时,刘竹承来到了昌邑市阼山镇她们家中,拍着她们的肩膀说:“别担心,好好读书,学费、生活费我给你们负责。”刘竹承说到做到,如今,彩玉工作了,香玉已为人妻母,她写信给王毅,希望感谢这位改变她们命运的台湾“爸爸”。
香玉是刘竹承资助的150多个孩子中的一个。12年前,刘竹承的生意稍有起色,便开始捐资助学;生意越做越大,捐助名单也越来越长。刘竹承曾经定下目标,帮助100个孩子完成读书梦。结果,目标一再被突破。“今年,本来想毕业8位,再补8位;可是潍坊市民政局长说,有20位孤儿考上大学。我想,他们都很需要,就都加上了。”刘竹承说。
扶困之心  萌于童年
孤儿的苦,刘竹承感同身受,因为他就是孤儿。1944年生于台湾新竹的刘竹承,从小寄养在舅舅家。七八岁时的记忆,到现在也忘不了,“我最怕过年。别的小孩都有压岁钱,独我没有。我站在墙角,偷偷地看,没人发给我。”上学时他常受老师和同学父母的接济,有初中同学悄悄在他的饭盒里放了一块肉,成为他记忆中永远的温暖。这个从未得到过压岁钱的孩子,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事业稍有成功,我就要回报社会。”
刘竹承在台湾做了20多年的公务员,那期间,“我认养了3个孩子,供他们从小学念到研究所,他们都叫我爸爸。”1997年,他提前退休到山东创业,行善理想也带到山东。
起初,刘竹承从媒体上发现需要帮助的人,慢慢地,很多记者成了他的“眼线”,发现目标会直接告诉他。他或亲自探望,或请公司员工求证,确有需要便尽力提供帮助。
刘竹承说,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政府会一次性补助他们3000元(注:均为人民币),但下个学期的学费从哪来?所以,我是学费全额补助,生活费大学生每人每月500元、中学生300元,不让他们愁吃饭。”
每年寒暑假,刘竹承都要把孩子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询问近况,发生活费,让他们相互认识。刘竹承也不忘鼓励他们:“失去父母不可怕,贫穷更不可怕,只要人有上进心,一切都会改变。”
一点素心  不求回报
刘竹承现为山东潍坊、临沂等地几家肉禽、饲料、羽绒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全国台企联常务理事。但是,他真不像老板,更不像台商——夹克衫、运动鞋,笑起来很憨厚;烟酒不沾,不去KTV,晚上要么散步,在工厂里东看看、西看看,要么坐在家里泡茶。一方面刘竹承出手大方,捐助学生外,还捐助100多位孤寡老人,累计捐资500多万元;他坚持直接送现金到受助者手中,没有发票可以避税,但是这样“放心踏实”。一方面刘竹承又十分抠门,手里拿的是已落伍的翻盖手机,因为“能用就好”。助理方伟说,刘竹承这些年身体发福,腿部浮肿,原来的车用了7年,一直想换部宽敞的,“订了不下10次,每要提车时,恰又到了孩子们发学费的时候了,钱就紧张,紧张就得先顾学生。”直到去年底,他才换了新车。
这位富人中的穷人,最大的希望是能起带动的作用,“让有能力的人都能帮助穷孩子”。他也一再表示,“我资助他们就是让他们好好读书,不用回报我,回报社会就好。”懂事的孩子让刘竹承很欣慰,过年过节,“刘爸爸”、“刘伯伯”短信一条接一条,让他的旧手机都要爆。他最爱讲起在清华大学读书的王志伟。王志伟拿到奖学金,立刻告诉他:“不要再援助我了,把那些钱给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吧。”看到短信,刘竹承流下眼泪,“七八千元钱在口袋里很好用啊,可是他要我把那些钱给更需要帮助的孩子。”
采访结束,问刘竹承有什么话想说,他想了想,说了句完全离题、却令人动容的话:“让开车的人千万不要喝酒!因为我捐助的这些孤儿,1/3的父母都是死于酒后驾车的车祸中。撞死了父母,一个家庭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