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鼎信消防设备展览:中医之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7:45:20

中医之魂(减缩版)

主题文章 2010-12-22 19:05:20 阅读13 评论0   字号: 订阅

为了便于广大网友阅读《中医之魂》,把握其核心思想,特发减缩版,文字略有修订。
                                                   智叟 原创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医必须求根朔源,从根本上学起,方能悟得中医学之真谛。否则,一旦钻入书山方海,则难窥全豹,极易误入歧途。
笔者认为,学者必求得宇宙万物的起源,发展,变化的大规律,必求得人类生存发展的硬道理,方能悟得古中医学之真道理。这个大规律,硬道理,不是别的,就是老子说的“道”。所以,学医悟道是学习中医学的重要方法,以道论医是理解中医学的根本途径!
                                                               第一节    从道说起
    一、什么是道?

    老子用五千言写成了“道德经”,从各个层面反复论述了“道”和“德”,我们仅列两条,以便于大家理解。
    1、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按照现代科学的思维,这个道,就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比基本粒子还基本的那个东西。可惜,现代科学尚未找到,只有一个尚未被公认的“零点真空量子场”假说。
    2、“道”的本意是指道路而言,道路是人行路的准则,规范。老子把“道”比喻成宇宙万有的总规范,总准则。这个解释似乎更容易被大众认可和接受。然而,这个总规范,总准则,到底是什么呢?老子用两句话进行了概括,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宇宙万有孕育,产生,发展的总规律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就是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按客观规律运动的物质世界。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体现了古代先贤高超的智慧。
    老子的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历来被称为宇宙发生学的总规律。
    “道生一”,那个“无极化的本底场”或称为“零点真空量子场”的“道”,产生了我们这个宇宙。
    “一生二”,宇宙进一步演化,分成了天地两部分,天和地便构成了地球生命的大环境。
    “二生三”,由于天地的相互作用,地球上产生了生命。
    “三生万物”,在天地和地球生命或称为“大地女神”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圈逐步进化,逐步繁荣,产生了人与人类社会,万物生成,和谐相处。
    三、人体,人类生存发展的总规范

    老子提出的人类生存发展的总规范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黄帝内经》对这个总规范作了充分的阐述。“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论”,“生气通天论”,《黄帝内经》开头的前三篇,篇篇讲的就是这个总规范。

“人法地”,讲的是地球上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因子组合,这就是生态学中重要的“区域分异”原则。不同区域的人类族群,要想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发展战略。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最简要的诠释。
    “地法天”,讲的是地球上不同区域呈现的不同生态环境,是由太阳,月亮,星星,地球等天体的相互位置和相互运动所造成的,所影响的。《黄帝内经》的“运气七篇”,论述的就是在古代天文气象物候观测的基础上,由古代先贤构建的,集天文,气象,灾害,疾病,生物繁育等为一体的大生态学预测模型。关于这个模型,我们后面再作专题介绍。
     “天法道”,说的是太阳,月亮,星星,地球等,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运动状态,都是受它们的运行轨道所制约的,是有规律的,是可观测的。
     “道法自然”,是说每个天体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这些轨道都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第二节   生命之炁

     一、什么是“炁”?
      关于“炁”有多种理解和解释,我们选择一种简单的容易理解,便于应用的解释。

     “炁”是古人创造的一个象形字,读音为“qi”同“气”,它非常形象地表明“炁”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边是水,上边是从水中生出的无形无象的气,下边的四个点,又是火字的变形,表明下边的水里包含有火,所以这个水中才能生出无形无象的气,而且生出的气里也带有火。这就是“炁”字的真实含义。
      古人造出的这个炁字,是对于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现象的抽象。可以这样理解,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基本生命组成的,这个基本生命就是细胞,细胞,人体,生物圈,从宏观,从整体看,都不过是一包水,这个水不是一般的水,是含有生命活力,生物热能的水,由于有这个热能的存在,这包水和它产生的气在不断地进行着水气循环,生命因此才能不断地生长发育。

     二、“炁”元
     对于“炁”的含义理解之后,我们仿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可以把所有的生命都抽象定义成一个“炁”系统,由于这个“炁”系统和现代系统论的机械系统有很大不同,我们把它称之为“炁”元。用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理解,就是生命太极。
     我们可以作一个形象的比喻,把“炁”元看作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或一半水的中空的玻璃球,玻璃球下面有一个小酒精灯,对下部的水加热。玻璃球下部的水处于微开状态,不断地向上散发热气。当然这个小酒精灯实际上应该在玻璃球内的水中。这就是一个炁元模型。     

     总而言之,人体就是一个“炁”元,在中医学上被称之为“一元至理”。张仲景著《伤寒论》表得就是这一“炁”,在对抗六淫干扰时,出现的移步换形。黄元御呕心沥血学医10年,妙悟岐黄,写出了《四圣心源》,悟得就是这一元至理,写得就是这一“炁”周流。郑钦安悟到了这一元至理,悟出了一炁盈缩,写出了“医理真传”,创立了火神一派。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古人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是用什么方法对生命进行综合抽象的呢?古人用的方法就是“取象比类”。

     三、取象比类的科学方法

     取象比类的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取象,一是比类。
     取象就好比国家统计局进行的抽样调查一样,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要想取象取的准确,还需要点特殊技术,特殊方法。所以古人取象经常采用变换观察尺度,变换观察层次,变换观察时序的方法,这样取出的象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取象比类的研究方法,是重在研究不同事物的本质共性,是中国古人表现出来的“求同存异”的大智慧。所谓“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也。

                                                 第三节  水气阴阳-------炁元分析(1)

一、炁元的基本结构

    炁元的下部为有形之水,水中含有生命活能,由于生命活动的存在,便在水中产生了无形无象的气,因此在炁元的下部形成了水含气的格局。
    因为生命活动的不断进行,产生的气越来越多,有一部分气吸收了足够的热量,便从水中逸出。
    这部分脱离了水面的气,由于携带了一定的热量,因而具有相当的动能,便快速上升。
    当这些气上升到炁元的顶部时,由于动能转换为势能,运动逐渐减弱,便漂浮聚集在炁元的顶部。由于运动减慢,少部分气便聚集凝结形成漂浮的水珠。因此在炁元的上部,便形成了气包含水的格局。
    当漂浮的小水珠,逐渐聚集凝结成足够大的水珠时,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这些水珠便开始下降,最后又落入炁元下部的水中。
    这样,在炁元内部便形成了不停的水气循环。这种不停的水气循环正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这时,我们把水定义为阴,把气定义为阳,在炁元的下部,这种水中含气的状态,就可以用两阴含一阳的坎卦来表示。同样,在炁元的上部,这种气中抱水的状态,就可以用两阳夹一阴的离卦来表示。这种上离下坎的水气分布格局,就是炁元的基本结构。也是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结构。
    根据古代先贤的定义,离为火,坎为水,我们定义的水气阴阳,也可以称之为水火阴阳。这里只不过是方便说法,利于现代人理解而已。

                                            第四节  中气与三焦----------“炁”元分析(2)

一、什么是中气?
    我们知道炁元下部水多于气,炁元上部气多于水,那么炁元的中部呈现出一种水气胶着状态,这是水气循环的中间状态,气的上升,水的下降,都要经过这个区域,这个区域的水气热组合状态,也是影响水气循环的关键部位。比如这个区域过热,则气易升而水不易降,这个区域过凉,则水易降而气不易升。古人把这个中间区域定义为土。把这个区域的水气组合定义为中气。

二、三焦
    三焦是中医六腑之一。《类经》认为三焦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相当于解剖学上的人体胸腔和腹腔。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气水变化于中焦,沤者,气水方化而未盛也,及其已化,则气腾而上,盛于胸膈,故如雾露,水流而下,盛于膀胱,故如川渎。川渎之决,由于三焦,《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就是三焦气化的特点,跟我们上面对炁元的分析是一致的。

                                    第五节  旋转五行------------“炁”元分析(3)

    一、炁元的旋转
    人常说世间万物都处在运动当中,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那么这世间万物到底在作什么运动呢?思来想去,只有升降运动和旋转园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其他运动都是相对运动。

    再用我们前面的空心玻璃球作比喻,当我们向左不停地匀速转动玻璃球时,内部原来的水气升降运动,就会发生变化,形成左升右降上浮下沉的园运动。而且玻璃球下部的水平面也会发生一定的倾斜,呈现左偏高,右偏低的倾向,这样玻璃球内部的水气热组合,便形成了五个不同的区域。

     这样由于炁元的向左旋转,在炁元内部便形成了气水热不同组合特征的五个区域,就是上火,下水,左木,右金,中间土的格局,这就是五行学说在中医炁元中的定位。

   二、“炁”元旋转的能流特性分析

     1,炁元的左边,由于炁元的向上左旋,下部的水向左倾斜,形成了温热的水向上涌动,温热的气向上快速移动的气化特征。肝属木,其气风,其性发散温升,正是对炁元左边气水热能组合状态的准确描述。
     2,炁元顶部,上升到顶部的气携带着大量热能,形成了气中抱水的状态,可以用两阳夹一阴的离卦来表示。由于炁元顶部热量高,像一团火。心属火,其气热,其性上炎煊通,正是对炁元顶部气水热组合的形象准确的描述。
     3,炁元的中部,呈现出一种水气胶着状态,中焦如沤。脾属土,其气湿,其性濡湿主运化,正是对炁元中部水气热能组合的准确描述。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婴儿姹女之交,非媒不得,其义精矣。
     4,炁元的右边,由于炁元的向下右转,漂浮的小水珠,逐渐聚集凝结成足够大的水珠,气多水少,水珠呈现缓慢下降,缓慢放热,逐渐凝结变凉的过程。肺属金,其气凉,其性收敛清降,正是对炁元右边水气热能组合状态的准确描述。
     5,炁元下部,水中含有生命活能,生命活动消耗了化学能,释放热能,是水中含气的状态,可以用两阴含一阳的坎卦来表示。坎中的那一根阳爻,被称之为真火,正是生命的根本,是生命活力的源泉。肾属水,其气寒,其性降润封藏。正是对炁元下部水气热能组合的准确描述。

     三、五行的生克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理论之一,其起源有“五星说“,有“五材说”,应用到中医学体系中后,主要有以下应用:
     1,有定向的作用,如木为东,火为南,金为西,水为北,土为中。
     2,有确定时序的作用,如木为春,火为夏,金为秋,水为冬,土为长夏。
     3,有分类指征的作用,如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

     五行化成气,才能生克。     
     4,五行之炁相生,炁元下部的生命活动,称为一阳发动,生出炁元左边温升发散,象风一样快速移动的木气, 温升发散的木气,聚集在炁元顶部,生成上炎煊通的火气,二火上下熏蒸,形成中焦的湿气土气,湿土之气,形成收敛清降的凉气金气,收敛清降的金气,生成封藏性寒的水气。
     5,五行之炁相克,封藏性寒的水气克制上炎煊通的火气,温升发散的木气克制湿气,上炎煊通的火气克制收敛清降的金气,运化濡湿的土气克制封藏降润的水气,收敛清降的金气克制温升发散的木气。

    第六节   从“炁”元深入理解阴阳划分,五行定位,三阴三阳,十二经名称流向。

    一、阴阳划分
     
     我们可以作一个形象的比喻,把“炁”元看作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或一半水的中空的玻璃球,玻璃球下面有一个小酒精灯,对下部的水加热。玻璃球下部的水处于微开状态,不断地向上散发热气。当然这个小酒精灯实际上应该在玻璃球内的水中。这就是一个炁元模型。
      1,从质从形分阴阳
      “炁”元的上部,为阳,为气,为离卦,为火。
      “炁”元的下部,为阴,为水,为坎卦,为寒。
      
      2,从气水生成过程分阴阳
      
      从炁元的下部水产生气开始,到气升到炁元顶部,这个过程定义为阳。
      从炁元的上部气中凝结水开始,到水降到炁元底部,这个过程定义为阴。

      3,从气水生成过程进一步细分阴阳
      从炁元的下部水产生气开始,到气升到炁元顶部,这个过程定义为阳。也就是气上升的过程为阳。但是这个过程由于炁元的旋转,有了一个木升的中间过程,所以从木到火为阳,而火为阳中之阳,木为阳中之阴。
      从炁元的上部气中凝结水开始,到水降到炁元底部,这个过程定义为阴。也就是水下降的过程为阴。但是这个过程由于炁元的旋转,有了一个金降的中间过程,所以从金到水为阴,而水为阴中之阴,金为阴中之阳。

      4,三阴三阳
      
      阳气初生。故为少阳,是一阳也。太阳者,盛阳也,是为二阳。阳明者,两阳合明也,是为三阳。
凡阴生之初,生于少阴,少阴为一阴。太阴者,盛阴也,二阴也。厥阴者,至阴也。阴气至此而极,是为三阴。
      注意:岐伯说三阴三阳是气有多少异用也。说明三阴三阳主要用在半定量的描述水气热的综合量的多少。
本文指出:少阳为一阳,太阳为二阳为正位之阳为盛阳,阳明为三阳为极盛之阳。
                    少阴为一阴,太阴为二阴为正位之阴为盛阴,厥阴为三阴为极盛之阴。
                    是古人对时空规律分析得出的阴阳数量半定量分析的结果。
         
          这个结论与中医界传统认识有很大差别。下面从日周期,月周期,年周期进行分析:
         
         (1)从一日的阴阳数量看三阴三阳的排列
   如果按时间排列:6----10时为少阳一阳,10--14时为太阳二阳,14--18时为阳明三阳
                                  18---22时为少阴一阴,22--02时为太阴二阴,02--06时为厥阴三阴
这样的排列,大家应该没有异义。时间可以前后移动,但是排列顺序是一定的。
         
         (2)从一月的阴阳数量看三阴三阳排列
         
          每月的月体明魄呈现六种变化:

初三至初七日,阴极阳生,由月体全晦而至月光初萌,一阳始生之象,即为少阳。少即小。
初八至十二日,月明壮大,由一阳升至二阳,即为太阳。太即大。.
十三至十七日,月光全明,三阳俱现,阳极将欲生阴之象,即为阳明。
(太阳、少阳、阳明,三阳体现了阳中育阴,阳长阴消,阳极生阴的变化规律)。

十八至廿二日,阳极阴生,由月光全盈而至月光初缺,月魄始现,一阴初生之象,此即少阴。
廿三至廿七日,月魄壮大,由一阴升至二阴,即为太阴
廿八至初二日,月魄全晦,三阴俱现,阴极将欲生阳之象,即为厥阴

这一点应该也没有什么疑问,排列顺序也是相同的。
        
         (3)从一年地球实际的阴阳数量看三阴三阳排列
    古人以北极星为中心建立了一个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天球方位系统,且用五行定位为上火下水左木右金,地球在这个天球上运动,到冬至点时,正在北方,所以是水,北方寒,所以叫寒水。但是又正巧与太阳真焦点距离最近,所以叫太阳寒水。
    本来定位了太阳寒水的位置后,完全可以按照我们前面的三阴三阳排列方法排列,而且排出来,也确实可以以距离太阳的远近来定量地球受到的阴阳数量的多少。应该是阳明燥金,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厥阴风木,少阳相火,太阳寒水,与玻璃球的排法一致。但是古人排出来后一看,正好与南半球的情况吻合。
    南半球的主气应该就是这样排列的。只是作为南半球的居民要变换一下坐标系。
    这一结果正是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所接受太阳能形成的阴阳数量多少的真实反映。

    所以三阴三阳排列和意义,完全是古人对天体运行规律,阴阳数量变化规律进行的半定量分析的结果。古人并不糊涂,也不混乱。只是后人没有理解而已。这个规律也正是我们揭开运气学说神秘面纱的一把钥匙。

       (4)这样的排列顺序,与我们的玻璃球模型中三阴三阳排列顺序也完全吻合。
   
      二、五行定位定性

      1,人常说世间万物都处在运动当中,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那么这世间万物到底在作什么运动呢?思来想去,只有升降运动和旋转园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其他运动都是相对运动。
   
     这样由于炁元的向左旋转,在炁元内部便形成了气水热不同组合特征的五个区域,就是上火,下水,左木,右金,中间土的格局,这就是五行学说在炁元中的定位。

     2,五行配五脏六腑
     炁元的五个区域就是五行,这里说五行就总括了气水热的组合特征。
     所以肝配木,心配火,肺配金,肾配水,脾配土。这种搭配完全是根据五脏的功能与炁元的气水热组合特征分析后定位的。
     六腑是五脏之表,其五行属性与五脏相同。于是有,胆腑配木,小肠配心,大肠配金,膀胱配水,胃腑配土。三焦配相火。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五脏六腑的五行定位属性是规定死的,是需要记死的,是不变的。

     三、阴阳配五行
     1,五脏藏而不泄,六腑泄而不藏,故五脏都为阴,六腑都为阳。这是从大的功能上比较的结果。
     2,五脏再细分阴阳,前面已经说过,木火为阳,即肝脏,心脏为阳。金水为阴,即肺脏,肾脏为阴。脾脏为阴。这种划分都是基于炁元中气水生成过程的划分,并不代表真实的气水数量或阴阳绝对数量的多少。
     所以要真正描述和把握五脏六腑的阴阳二气的绝对数量,也就是说要真实把握五脏六腑中的气水热量组合状态,就必须引入三阴三阳。
     再次提醒注意,引入三阴三阳,主要是对脏腑阴阳气之多少进行定量并把脏腑阴阳气化的状态与天之六气联系起来。与脏腑的定位属性无关。
     
     四、三阴三阳配五行、五脏六腑,十二经
     1,三阴三阳配五行
     从玻璃球模型中水气热组合分析得出,木为少阳,火为太阳,金为阳明,水为少阴,土为太阴,木为厥阴。这就是五行配三阴三阳。
     2,五脏六腑配三阴三阳
     从五脏六腑的五行定位可以得出,胆腑配少阳,小肠配太阳,大肠配阳明,膀胱配少阴,胃腑配太阴,三焦腑配厥阴,心脏配太阳,肺脏配阳明,肾脏配少阴,脾脏配太阴,肝脏配厥阴,增加一个心主(心包络)配少阳。
     请特别注意,这是五脏六腑真实的阴阳气数量。一定要牢记。
     3,五脏六腑再次配三阴三阳(相对阴阳气数量或称表观阴阳状态)
     人体胸腔,横膈膜以上整体划分为阳区。心脏,心包络,肺脏在这个区域。与它们表里对应的腑,小肠,三焦,大肠也划分在这个区域,主要是为了与手六经对应。
     脏为阴,腑为阳是第一原则。三脏比较阴气数量的多少,结果心脏配少阴,肺脏配太阴,心包络配厥阴。对应三腑比较阳气数量多少,结果三腑配三阳,为小肠配太阳,大肠配阳明,三焦腑配少阳。

     人体胸腔,横膈膜以下整体划分为阴区。肾脏,肝脏,脾脏及膀胱,胆,胃被划分在这个区域。主要为了与足六经相对应。
     脏为阴,腑为阳仍是第一原则。三脏比较阴气数量的多少,结果肾脏配少阴,脾脏配太阴,肝脏配厥阴。对应三腑比较阳气数量多少,结果三腑配三阳,则为膀胱配太阳,胃腑配阳明,胆腑配少阳。
     
     请特别注意,这是五脏六腑分区后相对的阴阳气数量。其中有真实的,有表面的,要学会鉴别。

     4,三阴三阳六气阴阳名称

     三阴三阳本身就是天之六气,天之六气历经节气阴阳名称如下:
   第一步气风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厥阴风木  
   第二步气火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少阴君火  
   第三步气暑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少阳相火  
   第四步气湿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太阴湿土  
   第五步气燥秋分-寒露-霜降-立冬阳明燥金  
   第六步气寒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太阳寒水
     这是北半球居民所受到的阴阳的绝对数量的高度概括。或者说是北半球的水汽热环境的真实反映。其排列顺序是古人为适应北半球实际而刻意调整的。
     5,手六经名称、流向
     手太阴肺经湿土,手少阴心经君火,手厥阴心包经风木。手三阴经由胸走手。消耗能量散热故向下。手阳明大肠经燥金,手太阳小肠经寒水,手少阳三焦经相火。手三阳经由手走头。提供转输气热故向上。
      6,足六经名称、流向
     足太阳膀胱经寒水,足阳明胃经燥金,足少阳胆经相火。足之三阳经由头走足。消耗能量散热故向下。 足少阴肾经君火,足太阴脾经湿土,足厥阴肝经风木。足之三阴经由足走腹。提供转输气热故向上。
         
     五、十二经分析
     为什么肺经称太阴,本气为湿土,又常被称为燥金等等,似乎是硬性规定,其实不然,我们通过炁元分析,推演揭示出五脏六腑的绝对阴阳数量和相对阴阳数量,给出了12经命名和12经阴阳数量特征的合理解释。现分述如下:
     1,手太阴肺经
      肺配太阴,是炁元上部三脏,肺,心,心包,阴分多少比较的结果,肺阴成份相对多,定为太阴。所以肺经的相对阴阳数量为二阴,太阴对应六气为湿土,而肺绝对阴阳数量为三阳,即阳明,五行属性为金。其标气为二阴,即太阴,本气为湿土,中气为三阳,即阳明。
     2,手少阴心经
      心配少阴,是炁元上部三脏,肺,心,心包,阴分多少比较的结果,心阴成份相对少,定为少阴。所以心经的相对阴阳数量为一阴,少阴对应六气为君火,而心绝对阴阳数量为二阳,即太阳,五行属性为火。其标气为一阴,即少阴,本气为君火,中气为二阳,即太阳。
     3,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配厥阴,是炁元上部三脏,肺,心,心包,阴分多少比较的结果,心包阴成份最少,定为厥阴。所以心包的相对阴阳数量为三阴,厥阴对应六气为风木,而心包绝对阴阳数量为一阳,即少阳,五行属性为相火。其标气为三阴,即厥阴,本气为风木,中气为一阳,即少阳。
     4,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配阳明,是炁元上部三脏对应之三腑,大肠,小肠,三焦,阳分多少比较的结果,大肠阳成分最多,定为阳明。所以大肠经的相对阴阳数量为三阳,其绝对阴阳数量也为三阳。阳明对应六气为燥金。五行属性也为金。
     5,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配太阳,是炁元上部三脏对应之三腑,大肠,小肠,三焦,阳分多少比较的结果,小肠阳成分多,定为太阳。所以小肠经的相对阴阳数量为二阳,其绝对阴阳数量也为二阳。太阳对应六气为寒水。小肠五行属性为火。
     6,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配少阳,是炁元上部三脏对应之三腑,大肠,小肠,三焦,阳分多少比较的结果,三焦阳成分少,定为少阳。所以三焦经的相对阴阳数量为一阳,其绝对阴阳数量也为一阳。少阳对应六气为相火。三焦五行属性为火。
     7,足太阴脾经
      脾配太阴,是炁元下部三脏,脾,肾,肝,阴分多少比较的结果,脾阴成份相对多,定为太阴。所以脾经的相对阴阳数量为二阴,而其绝对阴阳数量也为二阴,太阴对应六气为湿土,脾五行属性为土。
     8,足少阴肾经
      肾配少阴,是炁元下部三脏,脾,肾,肝,阴分多少比较的结果,肾阴成份相对少,定为少阴。所以肾经的相对阴阳数量为一阴,而其绝对阴阳数量也为一阴,少阴对应六气为君火,肾五行属性为水。
     9,足厥阴肝经
     肝配厥阴,是炁元下部三脏,脾,肾,肝,阴分多少比较的结果,肝阴成份相对最多,定为厥阴。所以肝经的相对阴阳数量为三阴,而其绝对阴阳数量也为三阴,厥阴对应六气为风木,肝五行属性为木。
     10,足阳明胃经
     胃配阳明,是炁元下部三脏对应之三腑,胃,膀胱,胆,阳分多少比较的结果,胃阳成分最多,定为阳明。所以胃经的相对阴阳数量为三阳,阳明对应六气为燥金。其绝对阴阳数量也为二阴,即太阴。胃五行属性为土。其标气为三阳,即阳明。本气为燥金。中气为二阴,即太阴。
     11,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配太阳,是炁元下部三脏对应之三腑,胃,膀胱,胆,阳分多少比较的结果,膀胱阳成分多,定为太阳。所以膀胱经的相对阴阳数量为二阳,太阳对应六气为寒水。其绝对阴阳数量也为一阴,即少阴。膀胱五行属性为水。其标气为二阳,即太阳。本气为寒水。中气为一阴,即少阴。
     12,足少阳胆经
     胆配少阳,是炁元下部三脏对应之三腑,胃,膀胱,胆,阳分多少比较的结果,胆阳成分最少,定为少阳。所以胆经的相对阴阳数量为一阳,少阳对应六气为相火。其绝对阴阳数量也为三阴,即厥阴。胆五行属性为木。 其标气为一阳,即少阳。本气为相火。中气为三阴,即厥阴。
     六、从原始解剖看五脏六腑的炁元特征   

     把我们自己放到原始社会,考虑一下我们怎样解剖人体,怎样把握五脏六腑的炁元特征,所谓炁元特征主要是五脏六腑的水气热的特征。当然在那种环境下,我们只有用眼睛看,用手摸,这两个基本手段。

    1,肺脏,心脏,心包
    首先我们看肺的外表,颜色是粉白的,用手摸一下,感觉湿乎乎的,温度不太高。再看心包,颜色很白,摸一下,很湿润且油乎乎的,温度也不太高。剥离心包后看心脏,颜色很红,摸上去不湿,温度略高。根据脏属阴的原则,用三阴来描述这三脏的表观特征,当然是心为一阴,即少阴,肺为二阴,即太阴,心包为三阴,即厥阴。

    但是,把肺脏解剖后,发现肺脏内部是蜂窝状的空洞,摸上去热乎乎的,没有一点水分,似乎象被蒸干了。打开心脏,里面也是红的,还有湿的血液,摸上去热乎乎的。再看心包,里外都差不多,但摸上去很热。所以这三脏内部的水气热状态,跟外部很不同,应该用三阳来半定量描述。所以心包为一阳,即少阳。心脏为二阳,即太阳。肺脏为三阳,即阳明。
    而脾脏,肾脏,肝脏,肾为一阴,即少阴,脾为二阴,即太阴,肝为三阴,即厥阴。剖开后发现内外水气热特征基本一致,所以维持不变。
    2,胆,胃,膀胱
    首先我们看胃的外表,黄色的一个大包,摸上去热乎乎的。再看膀胱,发白发青的一个尿泡,摸上去也挺热。再看胆,颜色发紫黑,体积也小,摸上去不太热。根据腑属阳的原则,用三阳来描述这三腑的表观特征,当然是胃为三阳,即阳明,膀胱为二阳,即太阳,胆为少阳。
   
    但是,把胃解剖后,发现里面湿乎乎的,热乎乎的,食物都变成了稀糊。打开膀胱,发现里边是一包水,还冒着热气。打开胆,发现里边是一包黑乎乎的苦水。所以这三腑内部的水气热状态应该用三阴来描述。所以膀胱为一阴,即少阴。胃为二阴,即太阴。胆为三阴,即厥阴。
    而小肠,大肠,三焦,三焦为一阳,即少阳。小肠为二阳,即太阳。大肠为三阳,即阳明。维持不变
                                                        第七节 初步揭秘五运六气
一、        运气气候模型是由天干和地支两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
1,        天干表征的运系统
运系统有主运,主运是指每年气化的常规变化,年年如此,固定不变。
主运在一年中分主五季:
初运  二运  三运  四运  五运
木运  火运  土运  金运  水运
生动地概括出了我国气候四季特征。并且给出了测定每年气候异常变化标准状态。
运系统用客运来描述每年气候的异常变化,客运是由天干来确定的。
天干不仅具有时间先后顺序,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排列;还有空间的特征,
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每年天干的变化就表现了时间的流转
和空间的变换。这是时空一体化的一种描述方式。
由天干表征的大运还具有太过不及的变化,
甲年土运太过   
乙年金云不及
丙年水运太过
丁年木运不及
戊年火运太过
己年土运不及
庚年金运太过
辛年水运不及
壬年木运太过
癸年火运不及
2,地支表征的气系统
气系统也分主气和客气。
主气是指一年中各个节气阶段的气候的常规变化。一年分为六步,每步管四个节气:
初之气    二之气    三之气    四之气    五之气    终之气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同样客气是指一年中各个节气阶段的气候的异常变化。一年也分为六步,每步管四个节气。
每年的客气是根据地支配三阴三阳六气,确定了司天、在泉之气,再排定的。
    司天之气       在泉之气
子午        少阴君火       阳明燥金
丑未        太阴湿土       太阳寒水  
寅申        少阳相火       厥阴风木
卯酉        阳明燥金       少阴君火
辰戌        太阳寒水       太阴湿土
巳亥        厥阴风木       少阳相火
二、六气揭秘
我们就再看一下黄帝内经中讲五运六气,先暂时看一下主气。其排列很奇怪,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古人以北极星为中心建立了一个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天球方位系统,且用五行定位为上火下水左木右金,地球再这个天球上运动,到冬至点时,正在北方,所以是水,北方寒,所以叫寒水。但是又正巧与太阳真焦点距离最近,所以叫太阳寒水。本来定位了太阳寒水的位置后,完全可以按照我们前面的三阴三阳排列方法排列,来表述地球所接收到的阴阳数量多少,排出来应该是阳明燥金,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厥阴风木,少阳相火,太阳寒水,与玻璃球的排法一致。但是古人排出来后一看,正好与南半球的情况吻合。北半球的春季正好是南半球的秋季。
古人为了让这个规律适合北半球的情况,便运用大智慧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后是这样的格局,下面北方寒水是太阳,正对应太阳的真焦点,上面南方相火是少阳,正对应太阳的虚焦点,相火放在这里多形象呀。左面东方是风木和少阴君火,太阳从地户升起,右面西方是湿土对应一个雨季,另有燥金收敛。古人的智慧真让人叹服!这个结果是对北半球所接收到的阴阳数量多少的一个最接近真实的近似表达。
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六气的主气实际是北半球居民所受到的阴阳的绝对数量的高度概括。或者说是北半球的水汽热环境的真实反映。
再看客气,也要先看南半球的客气排列顺序,应该是少阳相火,厥阴风木,太阴湿土,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与南半球主气的排列顺序正好相反。为了看着方便,只考虑顺序应该是,厥阴风木,太阴湿土,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少阳相火,而且也是符合三阴三阳排列规律的。
但是,这个客气的排列顺序也是对应南半球的,古人只好再发挥自己的大智慧,对客气的顺序进行调整,让它能表现北半球的特征,调整结果如下,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就是把少阳调整了位置,以适应虚焦点的特性,把少阴和太阴颠倒了位置,以适应北半球雨季的顺序。
六气的客气就是对北半球居民每年感受的阴阳相对数量的高度概括。或者说是北半球的表观水汽热环境的反映。显然,主气的排列顺序是古人为适应北半球实际而刻意调整的,那么客气的排列顺序同样也是古人刻意调整的。我们拿调整后的排列顺序当成了宇宙自然规律,显然是我们误读了古人。
主气是地球沿着黄道,从北向东再向南向西向北运动,形成的,是说的地球运动。
客气是太阳沿着黄道,从北向西再向南向东向北运动,与地球相向而行形成的。是由于太阳的这种运动,造成的地球上的表观阴阳量的反映。两个运动是反方向的。地球运动是六位周期,太阳运动是七位周期。
三、五运六气的天文学背景与气候验证
关于五运六气的天文学背景,历来被大家所关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很多学者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著名的有傅立勤先生的《干支纪年和五运六气的天文学背景》,还有朱灿生,李洪光,宋估庭,褚志宏等,而郑军先生在他的《太极太玄体系》一书中,作了全面汇总和发展。认为五运六气具有很强的天文学背景。有兴趣的网友可以从网上查到原书细读。当然,天文学背景问题还是应该由天文学家去研究。我们总不应该要求中医界的人都成为天文学家吧。但是懂一点天文学知识还是必要的。我们只要知道五运六气是有天文学背景的,坚信它是古人观察天文所作出的结论。重要的是要理解古人要表达一个什么理念,这个理念应该怎样解释和应用。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很多学者,做过很多五运六气与当地气候的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大部分吻合率在60-70%,最高的是西安,接近90%。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检索当时的文献。最近樊正伦先生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至于,利用五运六气对每年气候,流行疾病的推演,大家可以参考方药中,许家松著的《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和杨力著的《中医运气学》,书中介绍的非常详细,我们不再多说。
四、五运系统
    大家一直认为也是地球绕太阳旋转运动造成的四季变化。其实这个理念与古人大不一样。古人从来都认为地球上的一年四季变化,是由于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宇宙星空旋转造成的。“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下,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古人认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是以北斗七星的运转位置为标准的。所以古人才搞出了一个运系统。古人认为运系统与气系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
    那么五运到底是什么呢?五运实际是地球在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宇宙星空中运行而形成的五种气候变化类型。或者说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宇宙星空作旋转运动对地球的综合影响。古人用音律或称韵律,用角征宫商羽来表述。这就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运者,韵也。即古人认为一年五季的变化,是宇宙旋律的变化。凡旋转运动的物体生命,全部都受到这个宇宙旋律的影响。我们前面定义的炁元或玻璃球模型,当旋转起来的时候,也就呈现了五种不同的水气热组合区域。也就验证了这个普适旋律的存在。而角征宫商羽(木火土金水)正是对这个宇宙旋律的高度概括和最简洁的抽象。
    因此,我们认为五运中的主运,应该表述的是宇宙星空旋转产生的主旋律。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宇宙星空产生的宇宙射线,能量的综合影响在北半球的表达。也可以说,宇宙不同的星空区域,可以产生不同的但是又相对稳定的宇宙射线或宇宙能量,这样便使地球北半球产生相对稳定的角征宫商羽(木火土金水)的韵律或节律。这个韵律的长期作用,对地球及地球生命的生存,进化和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科学界一直认为,宇宙射线就是改变分子层次上生物之“几”的一只精细的手。它象一只精细的“实枪”放出细微的“散弹”,捣乱受精细胞中的生物信息密码。但又认为宇宙射线是无序的,对地球生命的影响是随机的。
中国古代先贤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他们认为看似无序的宇宙星空,由于旋转运动,便对地球以及地球生命产生了有序的影响。科学界一直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无目的,随机的进化,而实际上看似无序的宇宙,却形成了一只无形的有序之手,用相对稳定的宇宙主旋律角征宫商羽(木火土金水)和付节律(六气系统),在影响着生命的进化进程,在招唤着生命的进步。人体是一个炁元,所以必然受到这个主旋律的影响。
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也都是一个炁元,也要受到宇宙主旋律的招唤。所以人体结构的形成,正是那几十万亿个独立的细胞生命,在这个宇宙主旋律和副节律的影响作用下,通过自组织行为而形成的。那几十万亿个独立的细胞生命为了适应宇宙主旋律和副节律,通过自组织行为形成了五大管理集团和六个辅助管理机构,这就是黄帝内经中为什么要把五脏六腑称之为十二官的原因。
   
而五运中的客运,应该是与主旋律周期相近的诸多因素(如钱德勒极移周期,月相的周期变化,五星对赤纬的上升,下降周期,不同频道宇宙射线的变化.....)综合作用产生的变音变奏周期。
既然,五脏六腑是细胞生命为了适应宇宙主旋律和副节律,通过自组织行为形成了五大管理集团和六个辅助管理机构,当主旋律和副节律发生变音变奏时,人体炁元就会发生相应的反应,就形成了各种疾病和隐患,这也就是黄帝内经以运气论病的依据。大家按照这个思路去看黄帝内经,一定会读出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别样的味道。
五、这样理解五运六气带给我们的启示
1,前面我们说给五运六气模型贴金,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因为当时确实是盲目贴金。
但是,现在我们用炁元理论,用玻璃球模型,解译了五运六气,破解了主气,客气的排列顺序,初步解释
了五运六气的内涵。再把炁元,这个玻璃球,放在五运六气这个模型中,我们就会有另一番感受。
如果我们把炁元,看成整个地球,五运六气就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有规律的影响。
如果我们把炁元,看成整个人体,五运六气就会对人体的五脏六腑,产生有规律的影响。
如果我们把炁元,看成整个生物界,五运六气就会对整个生物界,产生有规律的影响。
如果我们把炁元,看成一个细胞,五运六气就会对这个细胞,产生有规律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给五运六气模型贴金还贴的远远不够,因为它实实在在中国古代先贤高超智慧的结晶,是一颗名副其实的宝珠。
2,重新认识人体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以解剖学为基础认识人体,机械地认识五脏六腑的功能。显然是犯了严重的错误。既然,五脏六腑是细胞生命为了适应宇宙主旋律和副节律,通过自组织行为形成的人体。那么怎么管理和指挥这几十万亿个细胞生命,使他们能够合理分工,通力协作,有条不紊地工作,显然需要一个特殊的管理集团,用特殊的方式来管理。心脏就是这个特殊的管理集团,心脏的跳动就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模式。心脏的跳动节奏,是宇宙主旋律的再现,人体的所有细胞都是根据心脏的跳动节奏,在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工作。人体发生病变时,心脏的跳动节奏就会发生变化,人体相应细胞就会产生相应的应急反应。这就是心主神明的真实含义。古人的这种认识模式,不知比西医高明多少倍。对于更深刻的认识人体,还需要我们加倍努力。
3,我们不仅需要重新认识人体,还需要重新认识生命,重新认识养生,重新认识中药,更要重新认识中医。很多理念,很多政策,法规,都需要重新修订。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古老的中医焕发新春,重新回到中国人的心中。
4,如果你虔诚地读《内经》,你就会读出智慧;如果你用将信将疑的态度读《内经》,你读出来的就是困惑;如果你用批判的态度读《内经》,你看到的可能都是无法证明的玄虚之论;如果你是用故意挑剔、否定的态度读《内经》,也许你看到的都是糟粕;如果你是用未来科学、复杂科学的观念读《内经》,你读到的可能是惊喜;如果你是因为临床困惑读《内经》,你读到的可能是豁然开朗。如果我们按照炁元分析的思维模式再去读黄帝内经,你一定会读出中国古代先贤的大智慧!
现在,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一些问题
1,方舟子,何作庥之流反中医,反阴阳五行,当然是错误的。但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中医学界肯定有自身的不足之处。例如:
  (1)中医界对于阴阳五行的说法有混乱之处,尤其是对于三阴三阳的说法,有好多种。在三阴三阳配五行,三阴三阳配五脏六腑方面也有不同的声音。这样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阴阳乱象。
  (2)中医界在经络命名上从来没有合理明确的解释。所以某大学著名教授说到为什么称手太阴肺经,肺又是燥金等经络名称时,只好说这是中医学的习惯用法。甚至某著名教授在解释太阳寒水时说,从地球的水循环看,水蒸汽升到高高的天空,在太阳的照射下凝结成水,再落到地面,所以叫太阳寒水。
  (3)运气学说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一般解释是,主运是对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形成的五季气候的描述,主气也是对地球公转一周形成六个时段的气候特征的描述。从来没有对为什么古人要分两个系统作出合理解释。从来没有对主气客气为什么是这样排列作出合理解释。
  (4)攘外必先安内,我们有没有必要把这些乱象先整顿一下,先统一一个合理的说法?
2,中医需要科学化,需要现代化的问题
  (1)首先要明确中医是科学,但中医又不是一般的科学,而是整体科学。
  (2)现代科学中,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都是分科之学,都不是整体科学。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都是横断学科,但是单独拿来一个也是分科之学,够不上整体科学。所以只有把这些学科集成起来,归一成中国的元科学,才能来描述中医,才能来推演中医。
  (3)所以拿着西方的分科的科学来衡量中医,来验证中医,来诘难中医,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这些所谓的科学跟中医比不在一个层次上,用它们来衡量中医,它们是不够资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