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体验馆视频直播: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1:51:2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化学》是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的,全套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共计 8 册。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化学 1
化学 2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一、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
1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为指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 ) 》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全面体现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
2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科书改革的重点。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获取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亲身体验,以利于学生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 .实现教科书的选择性。努力体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教科书模块化的指导思想,发展多样化的教科书,重视教学内容及要求等方面的选择性。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 .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例如,介绍化学在促进生产发展、资源开发、材料制造、保障健康等方面的巨大贡献 , 使学生知道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与化学科学的密切联系等。内容的选择适当反映由于不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成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社会发展对化学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5 .更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并采用设置相应栏目、增加必要的旁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或提供有关活动的建议等。此外,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教学活动创设先进、开放的氛围。
二、教科书的特点
1 .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
(1) 必修模块教科书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教科书全面落实这些目标,从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教科书体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 选修模块的内容以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主,注意到与必修模块的合理衔接。选修模块的内容和必修模块同属于高中化学这门课程,在学科知识与教育理念上保持着内在系统性和水平的一致性,但相互之间又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以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由其选择性的要求所决定的。所以,选修模块的教科书在设计上不同于过去教科书的不同章节,且在重点与陈述方式等方面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各册教科书中除正文外,还编有多种资料供学生阅读或选学,提供打 * 号的习题,供学生选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新型陶瓷、分子的手性、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
2 .合理构建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教科书注意正确处理社会发展需求,知识的逻辑顺序和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以及认知规律的关系,处理好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各模块内容的要求与结构,合理构建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1) 必修《化学 1 》和《化学 2 》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内容比较广泛,但知识都很浅显,更加强调和突出基础性,所以体系的构建从基础出发,突出基础知识的作用。《化学 1 》突出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重视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并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体现化学学习的一些主要特点。《化学 2 》则是在《化学 1 》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结构和反应,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
(2) 选修模块根据内容的区别,采取不同的安排。如《化学与生活》以介绍化学与营养、健康、材料、环保等方面关系的知识为主,不追求化学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意在使学生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而《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则是为对化学原理有较高兴趣的学生设计,在陈述方式和内容深度上仍保持高中阶段应有的要求及与基础模块的衔接,但是更注重于学科知识的认知过程和要求,在叙述与推演上更重视事物间的科学内涵与发展的逻辑关系。《有机化学基础》则介于以上两类教科书之间,比较系统地介绍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将化学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相融合。
3 .重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科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为了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科书中编入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例如,探究铁盐和铝盐的净水作用,调查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设计电池装置,上网查阅元素周期表等。
4 .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科书充分注意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适当引入科技新闻、资料、照片等实例。在教科书编写中,尽可能以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并学习实用性知识。例如,介绍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饮用水消毒、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
在内容的选择上,还力求反映现代化学发展的成就,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课程的时代特色。例如,介绍未来金属钛、导电聚合物、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等。
5 .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恰当的教科书呈现方式
( 1 )教科书文字精炼流畅,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可读性。
( 2 )适当设置各种栏目以利学生自学或复习,并为教师教学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 3 )适当运用插图、表格等呈现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三、教科书的体例结构
教科书按章节编排,简单结构如下图所示:
关于栏目的几点说明:
[ 实验 ] 根据实验内容和学校的不同条件,可由教师演示,也可改为边讲边实验或学生探究。为了便于全班学生观察,某些实验可以采用投影的方式。
[ 科学探究 ] 是以探究为目的,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学生活动,提供探究课题,创设学习情境,呈现探究过程,体现知识的获得过程和方法。在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活动,涉及多种不同的科学探究过程,蕴涵了多种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
[ 学与问 ] 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并练习发现问题,学习提出问题。
[ 思考与交流 ] 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沟通和交流。
[ 科学视野 ] 属于辅助教学内容的一些阅读资料,多为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但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 资料卡片 ] 数据资料、小常识等。
[ 科学史话 ] 化学史实、化学发现等。
[ 实践活动 ] 一些与社会课题相关的调查活动、研究、课外小实验等。例如,通过设计一些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情感;通过对一些现实问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
[ 信息搜索 ] 提供信息线索,如网址、书目等。
[ 习题 ] 思考题、练习题、开放式习题、实践性题目等。
各册教科书根据内容和结构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栏目,不求多求全,合理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