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黑板报图片(小学):米勒的最著名的杰作《晚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50:36

世界名画,由法国著名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创作于1850年,属布面油画。规格为55.5×66厘米。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秋阳刚刚沉落在远方的地平线下,落日余晖映照满天,辽阔的田野和天际,呈现一片夕阳的金黄光彩,在田野忙着收获的一对辛勤的青年农民夫妇,男的还在田地里掘马铃薯,女的则把掘出的马铃薯用篮子盛着装在褐色的麻袋里,摆在手推车上,准备步上归途。
    这是远离村里的空旷田野。在这余晖散金、暮色苍茫之际,村里的教堂响起晚祷的钟声。缓慢悦耳的钟声,划过宁静的空间,越过遥远的田原,传到这对农民夫妇的耳中,于是他们立刻停止工作,放下锄头、篮子,男的脱下帽子,女的低头双手在胸前合十,在黄昏的圣钟中,虔诚地祈祷。
    米勒的这幅画,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金黄的落日余晖,照在农夫手套和围裙边,手推车和装马铃薯的袋上,以及田蛙上。远方有一堆堆的干草堆,点缀在广漠的田野上,有如一座座小山丘。地平线的右方可以看见突出的一个尖耸的建筑物,那是村里的教堂,晚祷的钟声,就从这里发出。整幅画面的气氛,使人仿佛觉察有真实的钟声在耳边回响。
    米勒对最早看到这幅画的亲友说:
    “这是晚祷的钟声。”然后他又加上一句:
    “你可以听到这个钟声。”
    米勒喜爱在黄昏时分出外散步,田野的暮色对他来说,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给他许多神秘的灵感。他往往在散步途中,停下来作速写,然后把速写的画稿加以整理,构成完整的油画作品。
    米勒所画的人物,几乎都是动态的,手脚都在忙碌的工作。只有《晚钟》里的人物是静态的,停下工作在静静地默祷。很显然的,米勒已在这幅画中,注入了他的宗教信仰,而将画面内容予以圣化。
    《晚钟》是米勒在1859年所画的一幅油画。米勒逝世十四年后的7月1日,史克利达家族所收藏的绘画举行公开拍卖。这一次的拍卖,名闻遐迩,广受欧美收藏家的注意,因为拍卖的艺术品中,包括画圣米勒杰作中的杰作——著名的《晚钟》。
    法国代表和美国代表之间的竞争极为热烈,形成一场白热化。法国代表布鲁斯喊出了最高价五十万六千法郎,胜利了,这幅画也终于能留在法国。这个消息,立刻传遍整个巴黎市,许多市民听到这个消息均兴奋不已。米勒的这幅《晚钟》立刻被大家公认为是“国宝”。这是拍卖场从未有过的现象。但是法国政府却拿不出钱来买这幅画,结果《晚钟》还是落在两个出价少一千法郎的美国代表手中。
    《晚钟》运到美国时,被课税金七千英镑,从秋初到冬末在美国巡回展览六个月,激起了无数的赞赏,因为米勒的这幅画,引起了美国大众对开拓时代田园生活的美好回忆。
    后来,这幅画又被法国人乔治以三万二千英镑(约合八十万七千法郎)买回来,并且把这幅名画捐赠给法国的卢浮宫美术馆,终于使这幅名画永远留在米勒的祖国——法国,放出永恒的光彩。
  
 摘自《米勒—爱与田园的画家》(世界名画家全集之一)
作品赏析

  看到这对在田间默默祈祷的农民夫妇, 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好像越来越大,传得越来越远…… 也许是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农夫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也许是由于日暮余辉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衬;也许是由于画家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可以融为一体,好像观赏者为画中人、画中景、教堂及教堂钟楼里传出的钟声也融成了一体……
  这浓郁强烈的宗教情感,这凝重圣洁的宗教气氛,这庄严、肃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贫乐道的基督徒形象,这深沉、悠远、悲壮的诗意境界,这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如果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没有在宗教境界修炼到一定程度,没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没有巨大的精神投入和高超出众的绘画技艺,是很难创作出这样的杰作的。这外在粗陋、朴实,甚至木讷、痴呆,而内心纯净虔诚、温顺善良的农民形象,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

摘自百度百科词条晚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