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迎宾馆酒店:不可不知的古代文学典故(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4:17:11
1.智差三十里:晋裴启《语林》:“曹操至江南,读曹娥碑文,背上别有八字,其辞云:‘黄绢幼妇,外孙蒜臼。’曹公见之不解,而谓德祖(杨修):‘卿知之否?’德祖曰:‘知之。’曹公曰:‘卿且勿言,待我思之。’行卅里,曹公始得,令祖先说。祖曰:‘黄绢色丝,“绝”字也;幼妇少女,“妙”字也;外孙女子,“好”字也;蒜臼受辛,“辞”字也。谓“绝妙好辞”。’曹公笑曰:‘实如孤意。’”曹娥碑上的八字暗语,杨修见之立即能解,曹操行了三十里才悟出,后遂用“智差三十里”谓才智相差很大。

  2.才高八斗: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子建,乃曹植也。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3. 笔扫千军:【出自】唐·杜甫《醉歌行》诗:“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军。” 形容笔力雄健,如同有横扫千军万马的气势。

4.“夺席才”:  东汉戴凭精通儒家经典,说经道义众人不及。在一次朝会上,光武帝命群臣相互考问经书,讲理不通的就把席位让给辩胜者。戴凭最后夺得五十多个席位,被誉为“解经不穷戴侍中”。后以“夺席才”称誉人才识渊博,无与伦比。 

 又:宋朝寇准天资聪颖,七岁时,客人让他在酒宴上以《华山》为题赋诗助兴,寇准迈出三步,就吟出五绝:“只有天在下,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后以“三步才”称誉人才学高超。

 5.“夺锦才”:公元700年春天,武则天游览洛阳龙门,看足了佛像与春色,在龙门东山香山寺歇驾,命众官作诗颂扬,并下诏说,谁诗先写好,就赐他锦袍。左史东方虬先作好了诗,武则天随即颁赐锦袍,可东方虬刚坐下,宋之问就把诗献上了。宋之问虽是个诗人,却很会阿附权贵,他的一生的努力就是投靠别人,当个走狗。再加上宋之问诗词造诣颇深,他写的诗一下子就打动了武则天。武则天大为高兴,从东方虬手中夺回锦袍改赐宋之问。(见《新唐书·宋之问》传)后以“夺锦才”“夺袍才”称誉人文采出众。如“割愁何处有并刀,倾座谁能夺锦袍”。(宋朝陆游《赠邢刍甫》) 从这个故事里,人们总结了成语“夺锦才”,形容才学超群。例如:高启的诗歌《谢赐衣》:“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其实,宋之问的一生的努力就是投靠别人,当个走狗。因口臭而没成为武则天的男宠,他便伤心不已,转而巴结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竟给张易之捧尿盆。张易之倒台,他又巴结太平公主,见太平公主势力要败,又投奔安乐公主。那结果是,两边没落好,又被流放了。

6.倚马可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袁虎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下笔成章。

7.七步成诗:指曹子建七步成诗的故事。话说曹操死后,大儿子曹丕将他的尸体葬在邯郡高陵,便继承了王位,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同时,封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开始理政朝纲,大小宫僚尽皆升贺,一片欢腾。

    忽一日,华歆上殿来奏说:“鄢陵侯曹彰已交割军马,赴本国去了;临淄侯曹植、肖怀侯曹熊两人竟不来奔丧,理当问罪!”曹丕听奏,立即分别派了两位使者前往临淄和肖怀问罪。不一日,肖怀使者回来说:“肖怀侯曹熊恐怕问罪,自己上吊死了。”曹丕听了,命令用厚礼埋葬,并下令诏赠曹熊为肖怀王。又过了一日,临淄使者来报说:“临淄侯曹植整天与丁仪丁廙两兄弟饮酒作乐,傲慢无礼,听说使者到了连地都不下,端坐不动”;那个丁仪还破口大骂,说:“过去先王本打算立我主为世子(继承人),结果被奸臣所阻,现在先王刚死不久,就来问罪于同生骨肉,这是为什么?”那个叫丁廙的也说:“我主聪明冠世,自然应当继承王位,现在反而不得立为王,你们那些大臣不识人才怎么到了这种程度呢?”后来临淄王竟一怒之下叫出武士将臣乱棒打将出来。听到这里,曹丕大怒,马上命令许褚率领虎工军三千,火速到临淄擒拿曹植等一干人来。许褚奉命带兵来到临淄,守将阻拦,许褚立刻将其斩首,然后直入城中到了曹植的府堂。只见曹植与丁仪丁廙等都喝得大醉,有的倚在墙上,有的卧伏桌边。许褚下令说:“都给我绑起来!”兵士听令了下子都上来了,把他们一个个地捆起来,押入了兵车;府下的大小官员也都拿将起来,随曹植一同解往邯郡,听候曹丕处理。到了邯郡,曹丕先下令杀了丁仪丁廙等。

    却说曹丕的母亲卞氏,听到曹熊吊死,心里甚是悲伤;这回又听说曹植被抓起来,朋友丁仪哥俩被杀,更是吃惊,所以急忙上殿去见曹丕。曹丕见母亲上殿,急忙下拜。卞氏哭着对曹丕说:“你的弟弟曹植平生好酒轻狂,是因为他自己仗着胸中之才,所以放纵。你应该念同胞之情留他的性命。这样,我就是到了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曹丕对母亲说:“我也是深爱他的才学,怎么能害他呢,今天我是要教训他改变自己的性子,母亲不必担心!”

卞氏去后,华歆问道:“方才是不是太后来劝你不要杀子建?”曹丕说:“是!”华歆说:“子建有才有智,终将对你不利。假如不早把他除掉,必定成为后患。” 曹丕说:“母亲的意思不可违背。”华歆说:“人都说曹子建出口成章,臣我不信,主上可以召见,以才试之。假如不能就杀掉他,假如能就贬谪他,以堵住文人之口。”曹丕忙说:“就这么办!”

过了一会儿,曹植上殿来见。只见他惶恐地跪在地上请罪。曹丕说:“我和你按情理说是兄弟,按礼仪说是君臣,你怎么敢仗着你的才学蔑视礼法呢?过去父王在世的时候,你常以文章在人前夸耀自己,我怀疑你是用别人代笔而作。现在限你于七步之中吟诗一首,你如果能做出来,就免你一死;你如果做不出来,就加重治罪,决不宽恕。”曹植听了说:“请出题目吧!”

这时候,曹丕看殿上挂着一幅水墨画,画有两只牛在大墙之下顶架,一头牛坠井而死。于是他就指着这幅画说:“就以这幅画为题吧,诗中不许犯‘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的字样。”说完,只见曹植在殿上走了七步,脱口吟诗一首:“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欲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曹丕和众人听后都很惊讶。这时候,曹丕又说:“七步成诗,我感觉还是慢,你能够应声而作一首吗?”曹植说:“愿马上出题。”曹丕说:“我和你是兄弟,就以这个为题不许犯着‘兄弟’二字。”曹植不假思索地应声吟出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以后流下泪来。于是饶了曹植的性命,贬他为安乡侯。

 8. 八叉成诗:晚唐诗人温庭筠,词澡艳丽,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唐代科举重视诗赋津对,温庭筠每入试作赋,只须叉手(两手相拱)沉思八次,即可吟成八韵,故而人呼“温八叉”。另说温庭筠应试时,从不起草,往往双手笼袖凭几,一吟即成一韵,故称“温八吟”。后人遂以“八叉”喻才思敏捷。明解缙《赠虞生》文章倚马待,诗句八叉成”即用此典。(典见《北蒙琐言》、《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9. 击钵催诗: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虽为皇室亲贵,却礼才好士,常在夜间邀集才人学士欢聚,饮酒赋诗,刻腊烛限时成篇,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时萧文琰、丘令楷、江洪等人在座。萧文琰以为烧寸烛吟四韵并非难事,就与丘、江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钵声一止,诗即吟成。后因以“击钵催诗”喻诗思敏捷。宋陈师道有“登高能赋属吾侪,不用传杯击钵催”句,即用此典。(典见《南史?王僧儒传》)

10.长安居大不易:白居易是唐代卓越的大诗人,他年青时期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为了找名人揄扬、引荐,曾经携诗卷,拜谒前辈诗人顾况。顾况见名刺,上书“白居易”,蹙眉作谐语道:“长安百物昂贵,居大不易。”旋展读诗卷,其第一首为《赋得古原草送别》,起四句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质而不俚,形象鲜明,富于哲理。顾况不禁大为赞许,笑道:“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从此大为推荐延誉,白居易因之声名大振,不久考取了进士。(典见 《幽闲鼓吹》、《唐摭言》、《唐才子传》)

11.一字诗:古代文人重视诗文语句的锤炼,常常为了一句一字而反复琢磨,一再推敲。杜甫诗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所谓“呤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均极能表明诗人在语言上所下的功夫。晚唐诗僧齐己作《早梅》诗,前四句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暧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诗成后,自觉尚不满意,就求教于郑谷,郑谷将“数”改为“一”,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后人因称改一字而使全篇生辉者为一字师。(典见《五代史补》)

12.笔扫千军:唐天宝十四载(755)春,杜甫曾作古风《醉歌行》,安慰落第归来的从侄杜勤“暂蹶霜蹄未为失”,并赞赏其文章和书法:“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意言其文势浩翰,章法雄浑。后因以“笔扫千军”喻书法卓绝或诗文雄键刚劲。如元无名氏杂剧《苏子瞻醉写赤壁赋》中说:“韩吏部,李翰林,他两个文施翰墨,笔扫千军。”(典见《杜工部集》)

13. 探骊得珠:珠,古代传说长于骊龙颔下,而骊龙又遨游于九重深渊之下,甚难获得,故价值连城。唐代中叶,元稹、刘禹锡、韦楚客等到诗人白居易家聚会,约定各赋《金陵怀古》一首。刘禹锡先成,于是白居易说:“四人探骊,子先获珠,所余麟角何用?”于是三人均弃笔罢作。后遂以“探骊得珠”比喻吟诗作文能得命题精蕴。罗隐《谢郑长官启》“镂笔才清,探骊介重”,即用此典。(典见《庄子?列御寇》、《鉴戒录》、《古今诗话》)

14.压倒元白:唐宝历间,宰相杨嗣复在第宅大宴宾客,文士毕集,诗人元稹、白居易也被邀出席。席间,宾主赋诗唱和。众宾客诗均已成,惟杨汝士苦苦构思,完篇最迟。其诗曰“隔坐应须赐御屏,尽将仙翰入高冥。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再岁生徒陈贺宴,一时良史尽传馨。当年疏傅虽云盛,讵有兹筵醉醁醽!”元、白览后大为叹服。杨汝士宴罢归家,向家人大声曰:“我今日压倒元、白。”后人因称作品超过当时名家为“压倒元白”。宋人笔记载:范仲淹与章岷同赋诗,章诗先成,范仲淹览后叹曰:“此诗真可压倒元白矣。”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中有“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句,亦用此典。(典见《唐摭言》)

15.马迟枚速:西汉著名文学家枚乘之子枚皋,曾侍梁恭王为郎。后到长安,为汉武帝文学侍臣,枚皋不通经书,诙谐调笑,甚得武帝宠幸。常从武帝东,猎射嬉游之际,帝每有所感,即命其作赋。枚皋才思敏捷,受诏即成,所赋甚多。同时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佳于枚皋。梁代张率奉命作《待语赋》,梁武帝读后赞道:“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谓兼二子于金马矣!”金马,汉宫门名。后因以“马迟枚速”、“马工枚速”或“马迟枚疾”,喻文人才性各异。

16.锦囊贮诗:中唐诗人李贺,为人纤瘦,但作诗异常刻苦,常清晨骑弱马,一小奚奴背破囊相随,边行边吟,每得佳句,即写下投于囊中。日暮归家后,取出诗句,构成全篇,除有重大事故外,日日如此。其母使婢女检讨锦囊,见所书诗句甚多,即怒:是儿要呕出心乃耳。后人称好诗为锦囊佳句者本此。锦囊又称奚囊。元杨维桢《感怀》“尽取江山锦绣句,呕心沥血入奚囊”,即用此典。(典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唐书?李贺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7.擅场:后汉张衡曾作《东京赋》,赋云:“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以斗鸡场喻嬴秦以强胜弱,并吞六国,专拒一场。“擅场”一语,后遂引申为技艺才干高超出众,压倒全场之意。如杜甫《冬月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言吴道子之绘画造诣出众超群。唐驸马郭暧,曾邀集文士聚宴,大历十才子中之李端、钱起均在座。李端最先成,众人称妙,推为最工。时唯钱起不服,疑为预先有准备,要求李端以其姓“钱”字节为韵,即席再赋一首,李端援笔立成,较前所赋更工。郭暧遂奉名马、金帛等为酬,时人皆称是李端擅场。以后诗文评中,擅场一语,尤为习见。(典见《 文选?二京赋》,《唐国史补》)

18.腹稿:初唐诗人王勃,少年时即有才名,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王勃诗风清新,为文也沉雄博丽,冠绝一时,著名的《滕王阁序》就是他的脍炙人口之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更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传说他写文章,先把墨磨好,再以被子覆面卧床,然后起而疾书,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时人谓之腹稿。后常称下笔前的构思为“腹稿”。清赵翼《不寐》诗:“老来无寐夜景清,聊营腹稿待天明”,即用此典。(典见《唐语林》《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9.胸有成竹:胸有成竹的故事是,北宋时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宋神宗熙宁二年,大文学家苏轼和其弟苏辙回四川老家奔丧。回归汴京途中,兄弟二人,取道来洋州看望了表兄文同,文同领他们遍游了洋州名胜,还特邀他们上筼筜谷赏竹,并教他们画竹的技法。每画时,文同就叮咛表弟苏轼:“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体会到了成竹在胸的道理,竟也画得和文同不相上下。此后,苏轼来信,寄来文同让他题咏的《洋州三十景》和所画竹图,让文同品评。文同即在书房题绘《筼筜谷偃竹图》回赠,以褒扬表弟,也是勉励自己“成竹在胸”之气概。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20.口吻生花:唐著名诗人张祜,以擅作宫词为世所称。其《题金陵渡》绝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颇为时人倾赏。张祜平素作诗专心致志,耳目不旁鹜。当其苦吟觅句时,妻子家人进言全不答应。妻子责怪,张祜答道:“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后因以“口吻生花”喻吟诗得意,灵感方来。(典见《云仙杂记》卷五所引《白氏金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