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书推荐书目:体育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7:07:40

体育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2012-01-12 10:39:20) 转载标签:

体育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反思

教育案例

德育案例

教育

分类: 体育教育教学

[案例1]我们该如何应对?

 

作为体育老师,习惯了居高临下,习惯了发号施令。然而我们面对的是充满着激情,洋溢着青春活力,思维活跃,动感十足的高中生。我们有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一想,在巨大的文化课学习的压力之下,体育课应该如何上?

还是先请大家听一听学生的心声吧:

老师:

您好!

今天我鼓足勇气给您写信,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同您讲一讲。

我们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太喜欢上体育课,因为我们已经厌倦了立正、稍息以及什么前滚翻之类的东西,体验不出什么乐趣。少得可怜的器材是我们不愿去运动场的重要原因,去了干点什么呢!比起丰富多彩的游戏厅、网吧来,那真是天壤之别,那里有好玩的游戏、好听的歌、好看的东西,还没有人约束,真够爽的!而运动场有什么呢?单双杠旁没有垫子,少得可怜的篮球场只有静静的篮球架在那儿立着,这些是重复了多少次的。为什么不把那些娱乐性的器材也放到运动场去呢,比如公园里什么飞机轮转、投镖、射箭、其他健身器材等等,那样的话的运动场可真成了我们的乐园了。

    您在上课时经常讲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有多么重要,常常引经据典,甚至列出一系列的数字让我们看,看没看懂暂且不说,实践中也没感觉到有明显的效果。您能不能不讲,把体育课内容安排的丰富一些,比如健身操、舞蹈、体育游戏、武术等。我们是年轻人,看的、听的有很多新的东西。可您总是把你们年轻时的东西给我们,是不是有的太“那个”了,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与时俱进”吗?您太严厉了,这样天天横眉冷对的,大家心理有点怕。让我们面对您是心理能够放松些,好吗?您老是强调技术,说句实在话,同学中有绝大多人是不会做运动员的。

我们喜欢大家一起体验,不喜欢“你应该这样做”的体育课,让我们去体会技术吧!我们是为了锻炼,不是去参加正规比赛。我们喜欢丰富多彩的小组比赛,准备比赛时大家是绝不会消极怠工,而且会更细心的研究动作技术,为了比赛的需要,我们强制自己锻炼,去更多的了解体育,在比赛成功中我们真正体验到体育的愉悦感,而且通过比赛也检验了我们的实力,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我们,您在一边指导就行了。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有言重的地方,请包涵!

                                                           学生  XXX

 

看完这篇短文的同行请思考:

1  学生提出来的问题真实吗?如果真实你应该怎么做?

2  你在平时和学生有过真情交流吗?学生能和你说心理话吗?为什么?

3  象学生说的问题你自己有吗?有没有看过别人是怎么上课的?

4  如果放开了让学生自己玩,别人(特别是校长)说你“放羊”怎么办?

5  你有没有过静下心来,细细的想一想怎么上好你的体育课?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高中学生又不太爱玩游戏,你将如何处理这个关系?

7  技术是兴趣的支撑,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如果按照上面学生的观点,不要老是强调技术,你怎么上体育课?

8  好像学生总是提一些“过分”的问题,你能接受吗?

9  如果按照《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实行分项教学,如果有学生达不到课时量,你给他学分吗?请说出理由。

10.你认为高中的体育教学究竟要给学生些什么东西?

 

[案例2]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北方的冬天还是有些冷的,入冬以来几乎每次课都是耐久跑,学生的确有点厌烦了,怎么办?对!远足。黄圃理工学校的正门外就是田野,穿过田野是圩堤,来回刚好八公里,真是一条完美的线路!由于门前的路一直没修,所以门一直锁着。这条路也被锁了近十年。         

换换环境,调整心情,是这节课的主要目的。但是,如何处理学生走的能力差异问题,一直困扰着自己。我决定: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处理。当我宣布后天的体育课去外面时,大家象过节一样高兴得大呼:“老师英明!”随即我又将自己的担心也讲出来,谁知大家立即露出一种不屑的表情:“老师你放心,肯定没问题!”看着我有些疑惑,班长谭丽芳和体育委员黄霞芳都肯定地点点头。虽然我很信任他们,但心里还是不踏实。

冬日的十点钟还是有点凉意,大家欢快地出发了。

没有规定队伍队形,大家自由自在。我偷眼看了一下,三五成群,男男女女,有说有笑,象是在商量什么。通往河堤的路是一条两米多宽碎石铺成的曲径。被大家一挤,显得更加窄了。路的两旁村民们在忙碌着,远处烧稻草的烟随微风吹过来,和我们这一群出笼的“鸟”一起构成了一副美丽的风景画。但我没有心思欣赏,因为在出来之前我向学校领导保证过:绝对保证大家的安全。虽说没有车辆,也没有复杂的地形,但总是心里还是挺紧张的。            

班长XXX见我这样,马上跑过来。

XXX:老师,你怎么了?看大家多开心,你的表情给我们很大的负担,为什么不高兴?

  师:你们怎么安排的,说给我听听。

XXX:老师,我们大家一听说上体育课要出来,大家很激动,首先根据大家的关系自由的分成了六个组,每个组都有“领导”,他们负责本组的全部事情,每个组都是一个考察队,有人负责纪录,有人负责召集。昨天放学后大家已经商量好了,您瞧好吧!

说话间来到一片空间较大的地方,只见有一个同学从口袋里拿出口哨,嘀嘀嘀一吹,大家立即停了下来,自动围在她的周围。

Xxx:各位听好了,今天我们班,第一次出来搞活动,老师对我们很信任,希望大家不要辜负老师的信任,把昨天的方案拿出来,下面比赛正式开始。

她的话音刚落地,大家像是变戏法似的,拿出来旗子。我放眼看去,什么“挑战者”、“勇敢的人”、“开拓者”、“梦之队”等等搞的我眼花缭乱。

我问:“xxx,你们干什么?”

“你看看就知道,我不和您说了,我该工作了。”说完就向前跑去……

只见六个小分队旌旗招展,走在最前面的队唱了起来 :向前、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象太阳……,接着是第二队: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第三队: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洲……

……

不知不觉中,汗水已经湿了内衣,风吹过后的丝丝凉意,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有几个队伍中的女生在不时地擦汗,这时傍边的男生,马上转过身,边后退走,边向女生高唱:“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呀――头!”女生不好意思地把手一挥:“去去去,讨厌。”说归说,唱归唱,女生的步子明显大了起来。打旗的基本都是男生,几个调皮的家伙举着本组的旗,将旗子前后、左右、上下、高低这么一挥,红、黄、兰、橙、绿色,在冬天的旷野舞动,引来劳作的村民驻足观看,并不时地指指点点,有的还竖起了大拇指。

一路欢声一路歌。猛听到又是一声哨响,抬头一看原来是到了大堤下的空地。幽默的黄霞芳,学着地道战中民兵队长的语气:“各小组注意,前面就是敌人的阵地。各小组必须统一行动,一起冲向敌人,不准有人掉队,看哪个组最快。”每个小组的同学用最快的速度,手挽着手一字摆开阵势。哨声一响,大家象一个不可分的整体,拼命地向河堤冲去。胜利的这组一起高高地举起手,打出“v”的手势,蹦着、跳着、笑着、叫着。后来者呢,也象胜利者一样尽情地舞着,象回到了孩童时代。

当大家平静之后,立即又被面前的景色吸引了视线:宽阔平静的江面上,几艘忙碌的船只在来往穿梭;远处的天空有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晴朗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江边的微风轻轻一吹,把刚从的疲劳一起吹去,舒服极了。是啊,他们多象是一群自由的鸟儿!

我看着熟悉的学生,却感到很陌生。这是我的学生吗?平时根本看不出他们的纪律、他们的才能、他们的团队精神、还有他们的组织能力。今天在我不经意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组织、这样的效果真的出乎我的预料。

在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非常轻松,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我也放开歌喉唱了起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的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我的心情象这江水一样在荡漾。

 

请思考:

1  不经意的放手,却受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您有类似的经历吗?

2  您认为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样教育理念?

3  这可能吗?如果要达到上面的效果,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4  您怎样看待师生关系?您和学生的关系怎么样?

5  上述的案例没怎么提技术,您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6  如果是您,您将如何组织?

7  学生的有些做法您能接受吗?

8  看了这个案例,你有什么想法?

 

[案例评析]每一节课都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

 

如何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这是体育老师所面临的挑战。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个案例,我相信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案例中,揭示了以下几个问题:

体育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往往容易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对待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更应该大谈特谈。很多学生是因为喜欢一个老师才喜欢上某一门课程的,体育学科更是如此。我多次看过王老师上课,无论在黄圃理工,还是在华侨中学,他都能够让学生喜欢,和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和学生能够互相信任,互相配合,非常默契。体育课到底要给学生点什么东西?除了技术、技能及健康之外,还应有精神层面的东西,如:如何交往?如何交流?如何发现?如何反思?如何欣赏?等等。有了这些,学生才不觉得枯燥和烦恼,有了这些体育老师才能够称得上老师。作为老师应该明白: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许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作为老师应该能够做到: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发现学生的潜在的能力。

放一放,你就会感觉到柳暗花明,就会觉得精彩无边。王老师这么有意无意地一放手,学生表现出的能力和活力,令人惊奇。这就引出了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问题。有效教学有几个方面的特征:1.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3.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4.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5.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6.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不可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案例3]跑,还是很有趣的

 

     在体育教学中,速度课和耐力课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它对学生而言,需要付出的太多、太多……。在近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尝试了一些游戏项目,用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发挥了跑在促进集体的协作、友伴的组合以及个人在集体中价值的体现等方面的作用。

尝试1

接力跑。跑的总距离固定,但允许同一组的学生每人可以跑不同的距离,其差距限制在正负8米之内。这样跑得较快的学生会感到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因不乐意于一直被人代跑,这些跑得慢的同学也会努力,两者相得益彰。

尝试2

负重2.5公斤沙袋接力跑。因为这是一项速度和力量结合的运动,所以原来奔跑速度快的同学较之于速度慢的同学未必有优势。有些原来奔跑速度较慢的同学的体能优势此时便显示了出来,从而再次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体现自身价值的快感。

尝试3

合作(两人三足)跑。这种跑的形式不像正规的快速跑,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依靠两人的默契配合。在这里,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最和谐的互相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它使学生享受胜利喜悦的同时,体验相互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未来的体育课更注重学生的健康目标。以往我们在上耐力跑课时,经常安排学生围绕着操场无休止地跑步,或者是定时跑等。这样一跑到底的体育课,确实让学生感到单调和厌倦,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所在。对此,我们在课改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改变学生的心理状况,改变对耐力跑的课堂教学看法的尝试。

尝试4

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手段。有些学生选择连续三分钟运球上篮,有的选择连续跳绳三分钟,有的选择五分钟追逐跑,有的选择五分钟带球突破射门等。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情感,来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我们认为,跑只是一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耐力才是教学的目标,课堂上只要有利于受教育者提高心肺耐力的一切有效手段都可以进行大胆的试验。

 

【案例评析】

在这个案例里,教师试图通过各种跑的游戏,激发学生参加快速跑和耐久跑练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以上四种尝试,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喜好体育运动,但不喜欢那种枯燥乏味的反复跑、定时跑、定距跑等练习方式的矛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快速跑和耐久跑的练习中。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气氛中,既锻炼了身体,发展了快速奔跑的素质,提高了心肺功能,又学会了如何通过团结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还通过自主选择练习手段提高了体育学习的能力。在本案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学习方式的运用,都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要求。

尝试1

“接力跑”突破了以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传统做法,为速度较快的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也会强化速度较慢的学生加强锻炼的动机。在这个尝试中,学生们有了认识自己角色的机会,即,奔跑能力强者,担负更多的责任,奔跑能力较弱者,更需加强锻炼。如果体育教师善于引导,会有利于社会适应学习维度目标的达成。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这个案例教育学生,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分工有不同,能力有大小,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尝试2

“负重接力跑”由于改变了练习的形式,从而增加了游戏胜负的不确定性,原来跑得快的学生不一定能获胜,原来跑得较慢的学生有了获胜的可能。这样一来,无论是原来跑得较快的学生,还是原来跑得较慢的学生,都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练习形式的改变,练习积极性的提高,都有利于提高体育锻炼的实效性。

尝试3

“合作(两人三足)跑”的练习形式无疑有利于学生体验相互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又与体育课程社会适应学习维度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不谋而合了。同时,由于跑的形式由单纯的比速度变为既需要一定的速度,更需要协调的配合,因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尝试4

“让学生自择练习手段”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发展耐力的练习手段,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发展耐力的练习通常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难题,学生们一听说上耐久跑课就提不起精神,甚至找理由请假。在这个案例中,由于练习手段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当然会乐意从事相关项目的锻炼。

练习形式的灵活多变,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一学习目标,可以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去实现。这样的教学实例,在体育教学中比比皆是,只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就会想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案例的四个尝试就是很好的例子。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既是体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体育教学实践工作的需要。我们应该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依据,通过体育课程内容和体育学习方式的改革及灵活多变的练习形式,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

 

[案例4]学生给我上的一堂课

 

有幸参加了一次体育调教观摩课评比活动。内容是耐久跑。

第一次课时,让大家玩钻山洞的游戏。所谓的钻山洞,是把学生排成四路纵队(按规定40人,男女各两路20人。)紧靠在一起,然后每人都两脚分开形成一个“山洞”,听到信号后,最后一个开始爬出“山洞”立即站在最前面,然后依次爬完。之所以选这个游戏是因为考虑到整节课都在跑,下肢活动较多,也比较枯燥,用钻山洞,是想调节一下,上下肢并用,并且可以活跃一下气氛。这个游戏我在以前的课上及训练中玩过,气氛热烈,效果非常好。并且象郝海东、杨晨等大牌球星也照样玩得不亦乐乎。当我向大家讲完规则和要求后,学生的表情并没象我期待的那样,相反,有几个女生的眼神中流露出不情愿的表情。在我看来,他们是怕脏、怕累、怕不雅观。于是,我就大讲作为青少年,作为高中学生应该多吃苦,不怕脏和累,多多磨练自己,不要太娇气……在我的“教育”下,大家开始玩,男生还不错,女生有几个推推搡搡,但碍于我苦口婆心地教育,最终还是钻了,但我明显感到她们情非所愿。这节课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草草收场。

是哪里出问题了?我自己问自己,还是找学生聊聊。正在这时,有两个女生找到我。

生:老师,能不能不用这个游戏。

师:为什么?你能说出原因为什么吗?

生:我不钻别人,也不想被人钻。

说完泪从眼眶里流了出来,我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就说:“那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既能调节气氛又能使上肢得到活动?”

先前的那个女生一听,先是一怔,后又露出喜悦的神情。说:“老师能不能变一下,两排人面对面手搭肩膀形成个山洞,女生和男生比赛,男生可以让我们一段距离。”

我一听,喜上眉梢,不假思索就说;“好哇!”学生也来了精神:“这样的话,我们都愿钻。”

我趁热打铁:“现在刚刚放学,你俩儿多叫几个同学到操场去我想给大家聊聊天,可以吗?”

就像一阵风,一下子来了几个学生。大家坐在简易的看台上,先是我回答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家乡在哪里?会不会下雪?喜不喜欢f4?大学的情景如何?中山好玩吗?诸如此类;特别是我发现大家听得是那么专注,发言是那么随意。后来就谈到怎样上好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特别是那个流泪的女生,非常活跃。等我把自己的思路讲完,天已经黑了。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过去了,最后大家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们会用心的。”

第二次准备课,索性把大家全部按兴趣分组,每组自己选出组长,然后自己决定,跑的路线,玩的花样。大家一听象油锅里注入了一杯水,各自找自己的方案去了。

后来的比赛课,大家发挥得异常出色,在小小的一个篮球场上,在各个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种方式的跑、各样花样的游戏,真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我被感动了,因为在课的准备过程,我从没有把课完整地过一遍。所以他们的玩法令我入迷。自始至终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真心的笑容。然而最心动的是先前给我对话的那个女生,表现十分抢眼。在自由发挥阶段,她们打橄榄球,她领一队,讨论战术、呼唤同伴、欢呼雀跃。这是她么?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告诉过我这个女生娇气、不愿意活动的。下课后,和全班同学合影留念,那个女生要求与我单独照一张,她很激动:

生:谢谢你,老师!

师:为什么?

生:我没想到您会采纳我的意见,还给我们自己玩。

师:不,我要谢谢你们,你们不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还给我上了一节课,我衷心地谢谢大家!特别要谢谢你!

……

是的,他们的确给我上了一节教育课,学生的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老师,同一个学生的表现就有可能不同,我们自己天天喊创新教育,而自己却习惯于墨守成规,天天叫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却事事替学生包办。我们很累,效果却差;轻松了,反倒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评析]自主、合作、创新、尊重

 

这是一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成功课例。

一、改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1、自主学习

通过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适合于自己的体育活动实践,促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爱好和兴趣。同时,还通过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形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王老师在课中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钻山洞游戏开始练习中,完全是教师的规定,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尤其是女生的性别差异,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其结果是“有几个女生的眼神中流露出不情愿表情,经思想教育下,开始练习,仍是推推搡搡,虽然还是钻了,但我明显感到她们情非所愿。”下课时女生提出改变方式,经老师同意,女生玩得很开心;到主教材跑的练习时,王老师干脆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结果课堂练习出现生动活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始至终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真心的笑容。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2、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倡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的良好品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创设合作学习的平台,王老师利用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从钻山洞到跑的练习,再到兴趣小组的学习,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练习,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形成对自己积极的态度,促进他们的精神发展和社会发展,效果是良好的。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教学内容、练习形式等教学活动,王教师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的精神,从学生提议改变钻山洞游戏的练习形式、到设计各种跑的练习、再到兴趣小组的战术讨论等活动,始终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了学生的发展。

三、互相尊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中王老师正确处理女生要求改变钻山洞的事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尤其是提建议的女生,本节课对她人格的培养有着特殊的价值。

在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朋友,在教学方法上,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王老师接受学生的建议,与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关系;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研究、解决问题,形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最后大家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们会用心的。”

 

[案例5]心灵的震撼

 

我的心里一直在嘀咕:他们怎么样?能不能理解我的意图?这么多内容能不能完成?……然而当我一接触他们那充满渴求与期盼的目光,看到大家稚气的脸上那自信和跃跃欲试的表情,心里一阵暗喜,有门儿!在简单地介绍了自己后,我充满激情地说:“明天我们将面对全国各地上千体育老师和中央体育、教育电视台的镜头,让我们共同努力,尽情的展示自己,为关注我们的老师、同学、家长献上一节精品课。来!加油!”我们把手放在一起,随着同学们一声短促、有力的吼声,我的担心随着声音的气流飞到了九霄云外。

课上安排了四次三分钟跑,分别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1、争当红旗手。2、团队跑。3、图形跑。4、欢迎您到中山来。每两次跑中间穿插的是调节气氛的小游戏:1、集体参观两桥一塔。2、地道战(钻山洞)。3、众志成城(筑建长城)。我做了两面漂亮的三角旗,分别写着“永争第一” 、“奋勇向前” ,然后再配上有特色的音乐:爱我中华、冲锋号、解放军进行曲、实现梦想、团歌等等,主要是想通过音乐背景的烘托、场地器材的优化和老师语言、行动的刺激和感染,使学生在艰苦的耐久跑过程中,听觉、视觉、和心理都处在一个兴奋的状态,使大家的注意力转移,以减轻生理方面的疲劳,同时,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力量、气势、团队精神。

开始的几个环节都在预料之中,尽管大家都有稍稍的紧张和忙乱,但效果还是出来了,这从上千名看课老师那凝神静气的表情中可以感觉到,我愈发的地自信了。转眼,跑完了两次,该地道战了。所谓的地道战,就是四路纵队钻跨比赛,这是课前最担心的,因为以前曾多次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之学生不想受“胯下之辱”。在做之前,我开导大家:当年,我们的前辈就是使用地道战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今天让我们体验一下;另外做任何事情都有游戏规则,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能够遵守;能够明白:小游戏,大道理。

跑过三次之后,大家都累了,在测过脉搏之后,我用冲刺的速度跑到篮球场边线的中点,大声喊:“同学们,用身体筑起我们的长城,男左女右,快快快!”几秒钟,有49人组成的长城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前面是荆棘密布,是万丈深渊,让我们团结一心,共同进退,我忘记了自己,同学们也忘记了自己。我们不是自己,是一个移动的长城!我们热血澎湃,整齐地呐喊:众志成城,振兴中华!突然心头一热,不知不觉我的眼泪流了出来,后来,听到全场热烈的掌声才回过神。

接下来是本节课最艰苦的一次跑:欢迎您到中山来!从海宁出发先到杭州,再到南昌、来到广州,最后到达伟人故里-----中山,按照设计,是区别对待,根据自己的能力绕着篮球场,调整跑速。我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来激励大家。没想到大家象吃了兴奋剂,互相较劲,你追我赶,满脸的汗水,满脸的笑容,我又一次被他们感动了……

在上完课后的两天内,接触到许多全国各地的看课老师,大家对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更多的是真诚的鼓励,大家一致认为:最打动人的是长城,看到师生一起那样齐心、队伍那样雄壮,一阵风从我们面前刮过,那种气吞山河的气势,使我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真感人!也有专家说:“长城” 最好换成一些舒缓的游戏,还有许多老师反映:类似钻山洞、长城之类的小游戏,我们的学生肯定不会做的……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到底缺少点什么?是文化知识?是物质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我们的学生一听到批评,就垂头丧气;一看到困难,就愁眉苦脸,一碰到挫折,就萎靡不振;一遇到险阻,就畏缩不前。为什么呢?我想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一种精神,一种“苦尽甘来”的体验,当年的“人定胜天”、“愚公移山”尽管过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但它表现出的那种大无畏的勇气、那种气冲霄汉的豪气、那种舍我其谁、坚忍不拔的精神,正是现在的学生身上,也包括我们自己身上最欠缺的。安排这些内容正是想让大家感受一下,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至于大家关心的能不能用好的问题,我想首先是老师是否相信自己能用好。其次是有没有用真心、真情、真诚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如果老是没有信心,又随随便便,效果肯定会打折扣。人是有感情的,特别是老师:有没有投入、有没有激情、有没有和学生交心,我们的学生会感觉到的。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演绎精彩!在课后接受中央教育电视台采访时我脱口而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比赛的评比是由专家组成的评委评分、一年的教案和现场观众打分三部分组成,最终我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中学组特等奖。获奖对我来说只是一个鼓励,一个新的起点,最令我振奋的是:我的教学理念、设计思路得到大家的认可,我这几年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承认。在比赛过程中我的电子教案一展出便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在展示刚到一半,光盘便被人拿走了,我感到自豪,也觉得很无奈!

 

请思考:

1  您认为这样的课可能吗?您用什么心态来看待公开课?

2  在这节课中基本没有出现技术教学,您怎样看?

3  田径课教学中,您认为该给学生教学教些什么?

4  您是怎样看待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的?

5  看完上述案例你有什么奇思妙想?

 

[案例6]十分钟引起的思考

 

教学片断

同学们,下面十分钟创新大赛。各组长召集大家一起研究本组的跑的方法。要求:每组必须跑足六分钟;尽力做到和其他组不一样;注意线路和方向,不要“撞车”。

大家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就象在家里,就象兄弟姐妹,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不到三分钟,第一组就出发了。他们是排着“一”字型,沿篮球场的线,进行各种线路跑。接着第二组是各种造型跑。八个人一会儿是v,一会儿是t,再过一会儿又成了a;一会儿象战斗机,一会儿象十字。第三组跑到足球场玩起了八人九足,四组呢?是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追人”。五组最过瘾:每个人不但要轮流做排头,还要做动作,而且不准重复。因此,大雁、小鸟、醉汉等等,花样多多,笑声不断。六组最慢,大家意见不统一,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我马上跑过来:怎么回事?

学生a :都怪b(组长),自己没有想出好方法,又不用我的,结果给××组用了,真气人。

学生c:你说话这么大声,谁能接受,我也有办法,你为什么不同意?

学生a:谁让你们都说我不对,明明是我有道理。

学生b:算了,快开始吧,没有时间了。

目光中流露出愧疚和企盼。

我一听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老师:同学们,把手伸出来!跟老师唱一句—团结就是力量――嘿,加油!

大家很快就把手放在我的手背上,我的收在最下面,组长的手在最上面,学生a迟疑了一下,还是坚定的把手放在大家的手上,随着大家的喊声,我看到学生a和学生b的目光对在一起,稍稍的不自然之后,俩人相视一笑。学生a 把手一挥,跟我来,大家没有犹豫,跟着学生a向跑道跑去,虽然没有花样,虽然只有八个人,但却始终保持整齐的阵型,保持着整齐的步伐,看上去人人都很有精神,很有气势。

………… 

教学反思

 

十分钟很快地过去了,但留给我的思考却很深刻。

一、 让学生鸟一样自由地飞翔

学生真的不喜欢跑步吗?这个问题是体育老师困惑和迷茫的,纯粹的跑,机器一样,谁都会厌。但是,有了同伴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有了大家思考和创作的空间,跑便被注入了生命,它变成了一个工具,一个能使大家聚集在一起,形成战斗团队的工具;它变成了一个载体,一个传递友感情、传承文化的载体。此时的学生不会介意跑得累不累,做得更好,超越对手,才是他们的追求。

二、 让思维的火花永不熄灭

学生真的没有创造力吗?看看学生的表现,想想自己的做法,确实感慨万千。老师自己习惯于某种定式,学生也会习惯。在习惯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老师的“教导”下萎缩了,原来活泼的学生,变得“老成持重”了,大家的想法日趋统一,最后变成了一模一样“合格”产品。《课程标准》针对传统体育课中教师居于绝对支配地位、反复练习和训练成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现象,提出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强调帮助学生自学、自练和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这十分钟里,自己的稍一放权,学生跑的花样便层出不穷,比老师安排的好多了,并且在讨论中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往,真实一举两得!学生的潜能就是一座埋藏在地下的火山,只要老师给个空间,他们思维的火花便会喷涌而出!

三、 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当时我的心情很激动,想冲过去对学生a大发雷霆,可是直觉告诉我不能这样做,最后还是忍住了,改成唱歌,我知道此时最需要让大家认识到“团结”,在歌声的感染下,学生明白了自己的问题,一场可能发生的“战争”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结束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而自己提高了处理问题的水平。对于学生在交往中发生的摩擦,很多老师如临大敌,其实大可不必。老师应该学会分析,不要轻易地发表你的评论,通过转移注意力,通过共同的关心的话题,化冲突或摩擦于无形,通过老师自己的行为使学生受到启发,受到教育,这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老师追求的。

四、 不要轻易放过机会

体育老师首先是老师,肩负者培养学生的任务。很多老师都知道如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往往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即使有也只是说教或是拿势压人,学生表面服,心里面一百个不服。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正是老师大显身手的时候,如何解决能反映出一个老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我们往往由于没有发觉或是处理不当,让大好的机会白白浪费,甚至出现了相反的结果。

 

[案例7]跳,原来也很奇妙

 

在上课之前,我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不喜欢上田径的占85%,原因有几个:1、不感兴趣;2、没什么用途,3、太辛苦,4、老师的组织方法没有激情。知道了原因,我陷入沉思:高中学生了,他们都有一定的基础,都会思考问题了。以前自己上课不就是这样吗,先做示范,再让大家跟做,整节课跑呀、跳呀,再想一想自己做学生时不也是不太喜欢田径课吗?

看来主要原因还是出在老师自己身上。首先是从人性的角度,在设计课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把他们的需要放在首位;其次是从文化的角度,把教材中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了解世界文化的优秀的东西;第三是考虑学生的健康需求,从健身的角度改造教材,用活教材。有了这些基本认识,我在设计课的时候便有了广阔的空间,思路便不再受到限制。

跳,也很奇妙――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跳是人的基本活动方式之一,在很多的时候都会用到。例如:田径比赛中的跳高、跳远、三级跳、撑杆跳,各种运动比赛中的综合跳如:跳起投篮、跳起头球、大力扣球、凌空射门、舞蹈中的跳步、生活中的跳越障碍、激动时刻的手舞足蹈、身体活动时的各种单脚双脚跳等等,都是跳的表现形式。如果顺着思路展开,会有更多的形式。但是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有相同的健身作用,也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作为高中学生应该有鉴别能力,本节课给大家一个选择的机会:看哪各组的同学做的最好?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往,是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对跳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每个组都有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和不同的展示方式)

 

学习程序

     一、分组: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友情快速(2分钟)地分成6--8,每组人数相等,必须有队名、队歌、队长。

问题提出(热身):每个队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决定本组的表演内容并开始简单的练习。要求必须以跳的形式。然后3分钟表演,同时和另外一队合作。在本组表演的同时,另一对要用跳的形式做背景。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创意奖(注意:要正确对待成败)

二、深入探究

每个组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自己组选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并将内容和方法进行拓展。如有困难可以:1、自己组内研究。2、咨询老师或同学。3、借助各种资源(.网络)。要求:每个组必须口头汇报本组学习情况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有何作用?有何历史名人?)以及学习心得。

备选内容

1、集体多级跳(跑跳步拍手、举臂

2、集体跳大绳

3、小天鹅(天鹅湖)

4、跳竹竿舞

5、行进间投篮

6、健美操

7、花样跳高

三、收获与展望

各组同学分享学习成果,用一分钟时间将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最精采的部分)。然后提出本组努力的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老师点评。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上之前,自己心里没底,不知到学生会怎样,带着疑问,带着希望我尝试了自己所教的7个班。第一个班确实不怎么样,原因很简单,学生以前没有试过这样上课,一下子有这么大的空间,感觉到无所适从。于是,我改变了策略,利用几节课的时间,专门让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内容的完成必须以组为单位,就这样在形成了稳定的学习小组后,又将这节课重复的在其他班上了一遍。结果,效果越来越好。到最后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又很多创意我没有想到,这不正是我希望的结果吗?

课堂是最应该具有生命活力的地方,课堂同时也可能是最缺少生命活力地方。只有充分的“放”才意味着有活力、有创造,才意味着充满生机、充满潜力,才可能构建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一切运动皆来源与生活,来源于游戏,用游戏的方法上课是返璞归真。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运动是有趣的、好玩的,没有乐趣,没有发自内心的冲动,迫于压力,那样的运动不会长久。日本学者高田典卫说过,好的体育课有四个条件:1、充分的身体活动。2、技能的切实提高。3、有认识上的新发现。4、同伴间的和睦相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给学生空间,让学生探究式学习,其实只要我们老师肯动脑、肯钻研,思想不僵化,再枯燥的内容都可以上好,只要把握好人文、健身、生活这几个特点,将教材的内容当成培养人的一个工具和手段,通过它的载体作用来传播体育文化。有句话说得好:“化腐朽为神奇”。

 

[案例8]投出精彩

 

田径课难上,投掷课更难上,只好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在一次课结束的时候,我告诉大家:“同学们,谁能帮我出出主意,想想办法,用投掷编一些游戏活动,让大家既开心又能得到锻炼,期我们将评出最佳方案,在全校推广。”

一周过去了,出乎意料的是收到了许多关于投掷的游戏,如:投大沙包,投飞环,投篮比赛,投飞镖,对抛实心球等等。经过讨论,大家决定用章盟同学设计的投大沙包来上一节课。

 

投大沙包

学习目标:通过投大沙包游戏,使大家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打造优秀的团队。                

准备工作:沙包4----6个。足球场一个(或跑道、空地,但要求有50米的长度)50米皮尺一把、20米的绳子一条。

学习步骤:1.将同学分成人数相同的4----6组,最好是男女分配人数也相等。或男生、女生都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队。2.分组进行热身练习,组长负责。3.进行分组比赛。规则:每组用一个大沙包,第一个投出后,第二个走到沙包前接着投,全组依此投完,比远。姿势不限,度量起始点和最后一个落地点的直线距离。在投的过程中,本组同学可以指挥、加油,相互鼓励。4.评选优秀团队,老师可以设多几个奖项,做到组组有奖。

课进行的很顺利,大家很投入,我成了看客。

乐极生悲,没想到,发生了争执。焦点是规则:用纺编织袋制成的沙包在被投出几米以后,多多少少会有些移动,有些组落在了原地,有的移动了半米或一米。吃亏的人就不干了,开始围着出方案的同学――章盟大吵大闹,章盟无助地望着我,我赶紧跑上前去说:“有无规定不准移动,或者移动了不算。”章盟无奈地了头,我马上把声音提高了八度:“给大家两种选择:一是本次比赛不算,二是可以允许移动,量起点和终点的距离。请同学们不要太在意结果。”大家听我这么一说,七嘴八地一议,还是继续比赛了。

在课结束的时候,我适时的做了小结:“同学们,本节课大家表现非常优秀,就连争议也非常精彩,特别是章盟,他为我们大家设计了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大家用掌声谢谢他。”大家笑了,章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随即又把头高高的扬起。我继续说:“老师有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1.你对这个游戏规则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改进的好方法?制定这个游戏的同学我们怎样去帮助他?2.当同学出现失误的时候,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我是这样做的吗?3.引申一下,假如我们在生活中,考虑问题\制定规则甚至是法律,如果不周全,就会有漏洞,就会有失误,就会给某些人提供可乘之机,因此我们该怎么做?4.小小的规则,老师把它引申为一些社会上的,你认为老师在小题大做吗?你认为有必要吗?请把你的想法告诉我,谢谢。”

课结束了,看着大家既开心又不满足的表情,我在想:学生做了老师,老师当了学生.这种互动的关系,只有在我这个懒人身上才能体会到。

事后,我和同学们一起商量,将规则尽可能地写得仔细一点,考虑周全一些,上报到学校。没想到方案被学校选为校运会趣味运动项目之一。班里的部分同学被聘请为本项目的裁判。同学们上课更有劲了。

我想起一句歌词:“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其实无论做什么事,如果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那必将是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