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微盘:从脾胃论治围绝经期睡眠障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09:08
 妇女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减退而出现一系列因性激素水平变化所引起的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资料表明,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后妇女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比绝经前明显增加,其发生原因,与雌激素水平降低、血管舒缩变化、情绪障碍等因素有关[1]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中的失眠症,亦称不寐,临证往往表现不一,或难以入寐,或寐而易醒,醒后再难入眠,或时醒时寐。该病虽成因多端,病变涉及多脏,而其中因脾胃功能失调而致不寐者最为多见。鉴于昼精夜寐的基础是脾胃功能正常,故治疗注重从调理脾胃入手,临证每获佳效。今归纳调理脾胃安寐6法,略陈于次。

  1 健脾和胃安寐法

    此法适用于脾胃不和,气机升降失常引起的不寐。脾主运化,其气宜升,胃主受纳,其气宜降。若饮食不节,内伤脾胃,清气不升,清窍失养,则心神不安;胃失和降,宿食停滞,积湿生痰,痰浊上扰心神则可发为不寐。《素问?逆调论》载:“胃不和则卧不安。”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

    证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健忘,体倦神疲,面色萎黄,纳差不馨,脘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宜健脾助运,和胃安神。方选四君子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药用: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北秫米、法半夏、茯苓、远志、夜交藤、五味子、甘草。用半夏秫米汤以治脾胃不和引起的失眠,《内经》早有古训,而先贤张锡纯也有曰:“半夏能通阴阳,秫米能和脾胃,阴阳通,脾胃和,其人即可安睡。”若痰食阻滞,证见嗳腐吞酸或呕吐宿食,泛呕痰涎,苔腻,脉滑者,加山楂、神曲、莱菔子之类以消导和胃;如气机郁滞,证见胸脘满闷,胁肋胀痛,嗳气频频者,加入柴胡、郁金理气疏郁。俾脾健胃和,化源充足,中焦斡旋,则神得所养,阴阳相交而得安寐。

 2 益脾养心安寐法

    此法适用于心脾两虚,心失所养引起的不寐。由于心主血,脾统血,过思则劳伤心脾,心血被耗,血不归心,神不守舍,故不成寐。

    证见:不易入睡,睡时易醒,醒后难眠,头晕目眩,心悸健忘,乏力倦怠,或兼见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濡弱。

    治宜益脾养血,宁心安神。方选归脾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黄芪、当归、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若血虚甚者,可加熟地黄,则方名为黑归脾丸;脾虚甚者,加砂仁、茯苓、山药以增健脾之力。盖心脾同治,气血共调,乃脾旺生血,心气充足,血养神藏则夜寐得宁。

  3 补脾益肾安寐法

    此法适用于脾肾阳虚,气血不足引起的不寐。《张氏医通?不得卧》有“年高心血衰不寐”之说,围绝经期妇女随着年龄增高,阴阳之气由强到弱逐渐衰减,影响气血运行,致使脏腑功能衰退。脾肾亏损,阳衰运化不及,导致气血生化不足。阳气虚微,阴寒内盛,逼阳外越,阳不入阴,因而不能入寐;阴血亏虚,则无以奉养心脑,而成昼日不能精,入夜不得寐之症。

    证见:夜寐难眠,睡时易醒,头晕心悸,气短乏力,腰酸膝软,纳谷不馨,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细。

    治宜补脾益肾,养血安神。方选附子理中汤合八珍汤加减。药用:附子、党参、黄芪、白术、干姜、当归、熟地黄、白芍药、陈皮、炙甘草、酸枣仁、茯神、远志、五味子。如虚寒甚者,加鹿角、巴戟天、淫羊藿以温补安神;如虚阳上浮,躁热自汗者,加灵磁石、龙骨、牡蛎以潜阳宁神;若耳鸣健忘甚者,加何首乌、龟版以增补肾益脑之功。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注重培补脾肾,使阳气温通,营阴充盈,则神安志和而寐实矣。

  4 运脾化痰安寐法

    此法适用于脾失健运,痰浊中阻引起的不寐。前人张聿青云:“不知水火不济,非水火不欲济也,有阻我水火相交之道者,中焦是也。”因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外邪侵袭,均可使脾运受阻,导致痰浊内生,郁而化热,上扰于心,则心神不宁;痰浊胶着难化,易阻滞脏腑经络,心失血养,而致寤寐异常。

    证见:睡卧不宁,头昏且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舌淡红苔腻而黄,脉滑或滑数。治宜运脾和中,除痰宁神。方选温胆汤加减。药用:制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茯苓、甘草、栀子、酸枣仁。温胆汤出于《备急千金药方》,功能为化痰、和胃、安神。若痰热重,心烦口苦甚者,加黄连或黄芩,名黄连温胆汤;兼气血虚而心神不安者,可去竹茹,加党参、地黄、五味子、远志等,名十味温胆汤;痰阻气滞而胁肋胀满或窜痛,喜太息者,加柴胡、枳壳、佛手、香附、郁金;难以入睡者加龙骨、牡蛎;若兼头昏蒙,胸闷痰多,心烦,加石菖蒲、郁金、莲心以豁痰清心安神。内宿痰饮化解,内蕴痰热清除,心神安藏,则夜寐得宁。

  5 温胃暖肝安寐法

    此法适用于肝经虚寒,中焦不温引起的不寐。因中焦虚寒,寒饮上逆,心神易受扰而不藏;阴寒内盛,导致浊阴上逆,胃失和降,胃不和则卧不安;肝寒易致血行不畅;肝血不足失于濡养而不能藏魂,魂不守舍则神志不安,故难成寐。

    证见:夜难入眠,昏沉无力,不能劳作,精神疲软,心烦意乱,形寒肢冷,胸满恶心,纳差,或伴干呕,口吐涎沫,舌 淡苔白滑,脉沉。

    治宜温胃暖肝,镇心安神。方选《伤寒论》吴茱萸汤加减。药用:吴茱萸、党参、桂枝、陈皮、生姜、制半夏、酸枣仁、北秫米、制香附、合欢皮、小麦、炙甘草、夜交藤。若寒凝而瘀血阻滞者,加丹参、桃仁、红花以逐瘀安神;肝血不足者,加当归、柏子仁、白芍药以养血安神。以暖肝益气、温胃祛寒为法,使中焦得温,而浊阴得降,心神不为浊阴所干,则夜寐可安。

  6 养胃益阴安寐法

    此法适用于脾气不足,胃阴亏虚引起的不寐。由于营气亏虚,脏阴不足,则心神失养;或因思虑过度,暗耗营血,易伤及心胃,阴血亏损,虚火躁扰心神,故夜难入寐。

    证见:睡眠不实,时醒时寐,胃脘灼热隐痛,或脘痞不舒,嘈杂似饥,纳差,心烦口干,或干呕呃逆,大便干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益脾养阴,和胃宁神。方选养胃汤加减。药用:麦门冬、沙参、玉竹、扁豆、白芍药、太子参、小麦、酸枣仁、茯神、北秫米、炙远志、炙甘草。若阴虚甚者,加五味子、石斛、山茱萸、百合以滋阴安神;阴虚火旺甚者,加黄连、生地黄、知母滋阴降火;若兼眩晕耳鸣,头重脚轻者,加龟版、牡蛎、磁石;失眠甚者,加龙骨、龙齿以镇心安神。法以益气健脾、甘润养阴,使营血充盈则心神安宁,神安则寐成。 体 会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格致余论?鼓胀论》有曰:“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之交泰。”此则明言脾胃与脏腑气化、升降出入之关系。倘若中州土弱,气血化源不足,营血亏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不守舍;中州不畅,脾胃总枢失职,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失度,致心神不安而成不寐之疾。

    从脾胃论治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注重培补中焦脾土,使化源不竭,气血充盈,五脏六腑得以涵育,升降出入之道通畅,心肾得以相交,肝肺得以升降,阴阳得以交会,心神得阴之固摄,不为阳动,自安其室而寐可成。

    鉴于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病机的剖析,认为脾胃失调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资料表明,脾胃失和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处于平衡失调状态,大脑皮质功能不稳定,如精神因素刺激(思伤脾),或器官的异常刺激(食不当伤脾胃),很可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使其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导致睡眠障碍[2] 。围绝经期失眠患者或多或少均有脾胃失健、和降失司的临床表现,故将调和脾胃法贯穿于失眠治疗的全过程,并在审证求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选用调治脾胃安寐6法,配以相应的方药及随证加减,从而达到明显改善症状,有效控制围绝经期睡眠障碍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卢苏,卢冰,谈勇.围绝经期睡眠障碍与心肾失济.四川中医,2006,24(1):31-32

    2 毛臻.调理脾胃法在治疗失眠中的作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2):45-46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妇科 上海 20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