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离任讲话:资源缺乏,农民的第五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6:46:48

资源缺乏,农民的第五苦

  由于中国各地的资源都采取计划方式分配,所以中心城市优先获得各种资源就成为中央财政的导向,而地方城市优先则成了地方财政的政策取舍。各种资源长期向城市倾斜的结果,造成了中国农村各种资源的缺乏。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道路资源等等一系列资源,在中国农村都极端缺乏。

  大家知道,国家每年上千亿元的财政开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农村享受到的极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设施建设不得不从农村企业、农民头上摊派、集资、收费、甚至罚款来解决。

  现在,一些区道、县道等公路改造、扩建工程,本应由国家财政出资的,但却采取“吊鱼”办法,上级拔一点为“诱饵”,地方财政再挤一点,剩下大部份由乡村自行解决,结果向农民摊派集资修路又成了官冕堂皇的说辞。值得说明的是这一做法现在想当流行。

  农民自己搞公共建设还有一个更重的负担,就是政府规定的10-20个劳动积累工,5-10个义务工,而绝大多数农村都取了最高数,即农民每年要出30个无偿义务工,有时出工,多数乡村喜欢叫农民出钱,每个工出10-20元,仅此一项全国农民每年负担高达1000-2000亿元。但是,这一负担是不列入国家规定的5%范围的,也就是说在国家的政策里,这不是农民负担,而是农民的义务。

  试想,如果叫城里人每年出30个义务工,相当于城里人每年一个半月不领工资,我看政府机关肯定会给城里人砸碎不可。但是不会,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负担。城市里的公共设施建设都是财政开支的。

  如今,农村集体企业因承受不起各种各样的负担多数已经关门或者改私有制了。即使私有制有这些负担压在头上生存也还是很艰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么根本不搞,要么向农民收钱,非常困难。农村并没有太大改善。人们天天看到的、宣传的农村形势一派大好,实际上大部份是靠近城市的农村,或者是已经是城市但还叫农村的"农村"。而绝大多数远离城市的农村2/3与80年代初没有太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