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省政府搬迁:缺乏社会保障,农民的第四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7:07:12

缺乏社会保障,农民的第四苦

  中国农民基本上没有养老保障,主要靠子女的家庭养老维系残年,这也是中国农村计划生育阻力重重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更是薄弱。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缩小和消除所谓的城乡差别,但是直到今天为止,这种差别并没有大的改观,国家在实际上有意或无意实行的牺牲农村保城市的做法,使城乡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加大之势。和城市人相比,农民不仅没有住房公积金,也没有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费,没有退休一说,自然也没有退休金(务农的职业倒是终身制!),更没有物价补贴,夏天没有防暑费,冬天没有烤火费,即使在生产中受了伤,也难以称为"农伤事故"而获得赔偿。国家公职人员在一年累计110多天的双休日和节假日中,不上班照样拿工资,而农民一天不下地干活就没有收益。公职人员嫌待遇不高不愿干了,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哪里给的钱多上哪里;农民想“辞职”,把地交回村上不种却不行!你走了谁替你交土地承包费以及农业税?因为许多地方各种税费实际上都是按人头收的,你走了就丧失了税源和费源。农村户籍如一道锁链把农民死死地缚在贫瘠的土地上,除了个别农家子弟利用高考等机会逃亡似的跳出了农门之外,其他人都被一纸农村户口"软禁"在了农村。

  农民今天部分人是进城了,但是他们仍然是城市中的"另类"。他们住在城市里,干最低贱、最累人的活,干城市居民不愿意干的一切活,但他们仍然不是城里人。尽管比以往他们可以自由出入城市(在文革的时候农民出入城市都要生产队里开条子),但在法律上他们仍然没有城镇户口,所以进了城他们仍然是农民,人们通称这些人为"民工"。发给"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补贴"是不会发给他们的。就像我一样。上了两年自修大学,拿到了自考文凭,在省直机关和中直机关打工十余年,但我的身份仍是个农民。虽然干得不比城里人差,甚至还要好,但没有招工招干的机会,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干很多的活,却拿最少的钱。

  还不仅仅是个户口问题、经济补贴问题,实际上在有关中国法律的劳动保障一条中,刚刚有学者考证出来,农民在土地上的劳动并不在国家法律中所说的劳动保障之列。也就是说,农民在土地上的劳动不算劳动,或者说,中国法律中的劳保条例,只保障城市居民的劳动,而不保障农民的劳动。该条法律条文上却没有说只保障城市居民的劳动权力,用词是中国公民。但在执行的时候,农民的劳动是没有任何保障的。我们可以说,中国农民不是中国公民。

  对于农民也还不仅仅是劳动保障问题,农民们也没有工人、干部、解放军、教师这些城市居民们所具有的医疗保障。从来没有。今天,当城市居民面临医疗改革的时候有些惊惶失措,农民不必,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享受过那种优待。在中国,农民本来收入就少得可怜,再加上没有任何的国家医疗保障,这么多年了农民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啊。当年的知识青年们倒是有些了解,所以,他们为那么多年的非人锻炼痛哭流涕,他们也死活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色相都要换取回城的权利,也所以爱着农民姑娘的知青们只能在小河边对着"小芳"无奈之中说"bye-bye"。

  国家每年为城镇居民提供上千亿元的各类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补助等),而农民生老病死伤残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农民还要上交乡村统筹为五保户、烈军属提供补助救济。据统计,1990年全国社会保障支出1103亿元,其中城市社会保障支出977亿元占88.6%,农村社会保障支出126亿元占11.46%,城市人均413元,农村人均14元,相差29.5倍。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没有提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办有采取储蓄积累养老保障,即农民自己存钱,留到老了再用,即是农民自己保障。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只字未提农村社会保障的事。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也是只字未提农村社会保障的事。就在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中也只是提到"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什么叫“有条件的地方”呢?又有多少“有条件的地方”呢?说白了,这句话只是一句毫无意义的"官话"。也就是说国家现在还不会考虑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各位农民要自重啊。

  农民没有社会保障,为了养老防老,不得不多生子女,于是又形成了贫穷的恶性循环,致使农村人口难以控制。同时,乡镇经济困难,乡镇财政困难,计划生育罚款又成了许多乡镇的重要财源,于是,一些乡镇又故意放纵农民多生、超生,以便获得更多的财源。农村、农民问题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农民没有社会保障,于是土地就成了农民唯一可作生存保障的资源,于是国家又出台了一个《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农村土地延长30年不变,这个土地政策,似乎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政策。然而,细想一下,这一政策与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村现代化是背道而驰的,很可能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这一政策的宣布,一方面表明,中国人不会被饿死,中国用不到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是多么的伟大。另一方面也表明,带来中国农村巨大社会问题的社会保障政策暂时不会变。这一问题就在结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代表大会上同样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

  在看起来户口环境通过买卖和投资等一些所谓的准入制度等途径转换而较为宽松的今天,面临城市失业人口的巨大压力,许多城市"把进城农民赶回农村"已经成为一个公开解决城镇失业的秘诀。大多数城市在招工时一句“需要本市城镇居民户口”也就把所有外地农民找工的可能性取消了,因为农民不具有城镇户口。我也敢肯定,今天中国统计的失业人口或者说下岗人数,一定不包括农民中的闲散人员。

  农民从来不在人们的视野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