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不要在机关写材料:千万不要当“闹钟父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6:15:27

 

    有一位家长,女儿今年十六岁了,上高一,母亲多年如一日,尽心尽责当好女儿的小闹钟。
  
  每一天早上五点半,母亲房间里的闹钟终时响起,她第一反映就是:手一伸抓起闹钟就往被窝里塞,然后再关掉,担心声音吵了女儿,想让女儿多睡一会儿,女儿学习很用功,也很刻苦。
  
  母亲蹑手蹑脚起来,洗漱完毕开始做早餐,到了六点一刻,看时间差不多了,该喊女儿起床了。于是把女儿房间门一推:起来啦,到点了。女儿嘴里嘟弄了一声,又翻过身睡了。五分后,母亲帮女儿找好衣服,挤好牙膏,又过来,看到女儿还没起来,气不打一处来:死丫头,还没起来,要迟到了。女儿还是没醒,第三次,时间已经磨到了最后关头,再不起来就真的迟到了,于是,母亲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将女儿的被子揭了起来,对着女儿的大腿上去一巴掌,经常都是这一巴掌把女儿打醒的。
  
   可再等女儿起来洗漱完毕,时间也到了,一家三口就只能囫囵吃早饭,有一段时间,母亲工作出现了问题,母亲的口气就有点生硬,被女儿说成是更年期发作,导致母女俩关系十分紧张。
  
  后来经过心理老师疏导,妈妈明白了自己走入了一个教育误区,女儿也明白了妈妈的压力,工作竞争激烈,面临下岗危险,一心为家操劳,为她操劳。后来,母亲正好“出差”几天,走之前,母亲叮嘱女儿要自己自立,早上准时起床,上课不能迟到。要照顾爸爸。嗨,还真是神了,女儿早上早早就起来了,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的,还为老爸爸买来的早点,母亲不在的几天,她一次也没迟到过。这不要管反好了。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闹钟父母”其实做不得。如果把孩子当成了孩子,尤其是把已经近成人的子女还当成孩子,整天唠唠叨叨地不停,把孩子当成了闹钟上的一根指针,随时随地控制,按时按点执行父母的决策,孩子没了一点自由,孩子觉得自己整个一机器人,一发都听父母的,久而久之,就消极对待,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反正有人问,自己也懒得要求自己,再说,自己的想法也未必得到父母的认同。
  
  专家告诉我们,做父母的要尽快改变“闹钟父母”的角色定位,告诉孩子要自立、自尊、自强、自爱,要承担责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行了。让他们自己为自己拧发条,为自己的鼓劲、加油。父母不能天天跟在后面拧发条,这样,自己累,孩子更累,教育效果还不一定好。
  
  家长远离“闹钟父母”角色,让孩子在自立中树立信心,在信心中找到自我,在自我中发现价值,在价值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成人的孩子一定能成才,但在我们层层保护下的成才的孩子并不一定能够成人,现实生活中已经有许多事例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