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完美张月第二次:丧俗之流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27:16
   “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亡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而自己的后事,也是惟一一次自己不能用意识去体会的事情,正因为这样,人死后的丧事也越显得神秘。旧时,怀远境内丧葬实行木棺土葬,丧礼繁琐。现将怀远流行的丧俗介绍如下:

  尸    人死后,把尸体安放在正屋中间,死于屋外者,不得进屋,临时搭棚安放。

           死者咽气前,趁尸体未僵,脱去死衣,换上寿衣,临终时口含铜钱一枚,俗称“噙口钱”。用麻线拌双脚,称“拌脚线”,有挽留之意。给死者整容称为“开光”。用木棺安葬者,以草纸布棺,填入灰包,垫以被褥,将尸体放入棺内,称“入殓”。棺头安放供凳,摆一细口瓷瓶,内盛饭食,称“倒头饭”,插红筷和葱梗,称“倒头瓶”。另摆长明灯一盏,地上置放陶盆,称“老盆”,以供焚烧纸箔。现都为火葬,改用水晶棺。将死者生前所用衣服、被褥、席垫、鞋帽等物,取至野外十字路口焚烧,称为“烧离身铺”,忌烧皮革制品,“烧离身铺”多在送殡前一天晚上进行。治丧期间,死者晚辈夜间集宿棺旁守灵,俗称“焐材”。

  孝    死者子女和晚辈亲属,按礼制分等,子女、尊卑、长幼有别有序,穿着缝制的孝衣、孝帽、孝鞋、孝绦。旧时孝子穿麻衫、戴麻帽、腰系麻绳,俗称“冷衣冷帽”。孙辈孝衣加红,以示区别。死者女儿、侄女、外甥女、孙女、外孙女等为死者准备纸箔,用蒲包装盛,俗称“七斤半”,并在“烧离身铺”时一同焚烧。

  丧    女性死者死后,孝子要亲自到死者娘家报丧,报丧时须赤脚,告知开丧日期。怀远习俗“奔丧不奔喜”。

  吊    开吊一般为三日,俗称“平三”。有的遇犯忌,可延期送殡。旧时,官宦豪绅有停丧四十九天者,请僧、道、尼在灵前搭台念经超度亡魂,俗称“放焰口”。现多请唢呐班。

  材    送殡前,丧家请地方名士进行点主仪式,俗称“奠垫”。女性死者“奠垫”尤为隆重,娘家长者先奠,称“头奠”,俗语“老奶奶活到九十九,刀把子还在娘家手”;女婿末之,称“扫奠”。 “奠垫”排序讲究,礼仪繁杂,总知事安排必须谨慎,秩序不得差错,如安排不当,难免引起纠纷。“奠垫”时,不论辈分长幼,都要对死者叩拜,俗语“死者为大”,以示对死者尊重。

  引    俗称“出棺”、送殡。送殡前,死者亲属绕棺一周,向遗体告别,后钉合棺盖,俗称“抿材口”。 钉合棺盖时,如男性死者,由孝子喊躲钉;如女性死者,由娘家人喊躲钉,以避死因之嫌。随将棺木绑好龙杠,上栓“领魂鸡”,孝子向抬重人下跪。棺木抬出门时,孝子将陶盆摔碎,俗称“摔老盆”,女婿搀扶孝子,俗称“老盆架子”。“老盆”须由长子或长孙摔,俗语“老盆一烂,家业一半”。后由孝子手执招魂幡、哭丧棒领棺,喇叭响手鸣奏哀乐相随。女性亲属只能送至门口或“烧离身铺”处即回,俗称“拽材尾巴”。沿途遇到十字路口、桥梁,须烧纸箔、放爆竹,休息时,孝子回头下跪,待棺木抬起后,方可起身再行。

  葬    葬坑由阴阳先生事先选定,并请人挖好,棺至墓地,绕坑三周,俗称“闯营”。然后由孝子从坑内经过,并用一圆形面饼滚过,俗称“打坑饼”,再用一只公鸡在坑内拉一周后,孝子背棺下穴。孝子填第一铲土,棺木掩埋后,招魂幡、哭丧棒插在坟上。孝子叩拜即返回,送葬至墓地者,进家门时,不得空口。当晚,孝子至坟前焚纸,俗称“送烟火”。旧时,富家重视“风水宝地”,墓地一时没有选定,便将棺木暂存,待后择地安葬。

  祀    葬后三日(怀远也有送葬当日下午),全家男女至坟前祭祀,添加坟土,俗称“圆坟”。死者死后四十九天内,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称为“烧七”,在怀远,“头七”与“五七”最为隆重。旧时,葬后三日,孝子还往四门祭拜,称为“谢孝”。此后,尚有百日祭、周年祭。新坟三年之内不得添加坟头。清代时,孝子于坟前搭盖草庐,守孝三年。民国年间,孝子百日后方能除去孝服。
    建国后,旧的丧葬形式和礼节,大都摒弃,只有在农村仍有沿袭。1985年,怀远实行火葬,亲朋祭吊多送花圈、挽联、幛子等,祭拜仪式也多改为追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