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摄影作品的标准:解析《道德经》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4 10:18:21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解析】

可以言传出来的道,绝非恒常不朽的道;可以用言词定名释义的物质,往往也不是永恒不灭的物质。

事实上,言传只是一个瞭望台,它可以助你看见道的轮廓,明了道的大致方位,但要真正见道乃至悟道,还得靠自己在提升自身阅历的同时一步步地参悟,不先入世经历种种、使有切身体会,只在瞭望台上观望艳羡,离道远矣。唯有意会与言传并行,理论结合实践,才能更加近道乃至达道。

至于这个“名”字,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被我们命名了的东西,又有多少是不会消亡的?即便是太阳也终会燃烧殆尽的;甚至于宇宙,如果说它会膨胀,那么自然也可能萎缩,一旦它萎缩到极致,那是否也是消亡呢?还有几乎所有“名字”背后那些构成几乎所有物质的最最微小的粒子,他们似乎是守恒的,不过目前我们认定的最小粒子,它们就真的是最小的吗?这些粒子又是否会无限分化?而我们以自己的想象将之定名为“粒子”,又是否能真正促使我们形成这“粒子”的概念呢?

原文: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

【解析】

天地自无而生,而由无生出有之后,任何有名的具体物质都将生发出其它物质,所以这些有名的物质就成了万物之母。

正如我们的未来诞生于现在,正如因乃果之母,正如我们的生命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又终将由强循环至如我们的生命到来之前那般的虚无之境。

原文: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

【解析】

世事万物皆千变万化,无有定象,通过对这种变化不定的事物的观察,我们能体会其深渊高妙;而事实上变幻万端的事物又总有其变化轨迹可循,我们就是要在无中寻有,顺藤摸瓜,在纷繁复杂中拨开重重迷雾、把握住事物的整体脉络。

原文: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析】

无无即无所谓有,有了有才有所谓无,原文中的“此两者”正是指“有”和“无”,作为道的两面,二者名虽有别,出则同时同体。“有”与“无”均是玄妙高深,二者所蕴涵的无限事物间的无限组合可谓玄中加玄,故曰“玄之又玄”,而这正是那隔绝“妙”与“非妙”的一扇若有若无的玄妙之门。

【画龙点睛】

本章是《道德经》的开篇,阐述的是道的多面性。

对于万事万物,我们绝不可孤立或静止地看待,唯有多方辨证、全面比较;与时俱进、因变制宜,才能不停地优化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世上本无完美,只能不断地接近完美。

另一方面,道的多面性,正如事物的多要素性。一件事物往往由多种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缺一不可,而各要素之间往往既存在着竞争关系又不得不相互妥协,因为它们是同存共亡的(致某要素于死命就是致事物于死命,而事物也是其它相关要素的根基),这又正如我们人与人之间往往既有对立又有合作,道的多面性就告诉我们:一方面要不断优化一件事物中各要素之间的组合,优化其竞争与协作关系,用竞争来增强活力、用协作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与其闹得两败俱伤,到头来破坏自身存在的根基,还不如力求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寻求合作、寻求双赢,以期与对方在精精结合*同升华。

作者题外话:QQ交流群:174421335 本群广纳百川、无所拘执,入群者可畅所欲言,欢迎所有喜欢沟通交流与胸怀乾坤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