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桥头房价走势2017:上海市循环农业调研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46:44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一、上海市农业生产概况
   (一)种植业生产概况
    1、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
    上海市现有耕地面积20.60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8.65万公顷,占90.5%;旱地面积1.95公顷,占9.5%。近几年来,秋粮(水稻)种植面积12.16万公顷,总产95.2万吨,秋粮单产为7.829吨/公顷(1043.9斤/亩);夏粮(二麦)种植面积4.39万公顷,总产16.1万吨,夏粮单产3.667吨/公顷(489.0斤/亩)。油菜籽种植面积2.26万公顷,总产4.91万吨,单产为2.173吨/公顷(289.7斤/亩)。蔬菜种植面积13.62万顷,总产418.76万吨,单产为30.746吨/公顷(4099.5斤/亩)。西甜瓜种植面积2.07万公顷,总产66.99万吨,西甜瓜单产为32.362吨/公顷(4314.9斤/亩)。
    2、种植业废弃物的种类与数量
经调查概算,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每年产生的废弃物约180万吨。其中稻麦秸秆120万吨,油菜籽秸秆15万吨,蔬菜藤蔓20万吨,西甜瓜藤蔓20万吨,食用菌菇糠5万吨。
    (二)养殖业生产概况
    1、主要畜禽的出栏量与圈存量
养殖业生产主要是供给肉、禽、蛋、奶。近年来,奶牛饲养年存栏量5.8万头,年产鲜奶22.05万吨。生猪饲养年出栏量250万头,圈存量120万头。家禽饲养年出栏量4460万羽,圈存量1200万羽,并生产鲜蛋5.5万吨。
    2、养殖业废弃物的种类与数量
经调查概算,养殖业生产过程中每年产生的畜禽粪尿约380万吨。其中牛粪60万吨,尿液40万吨;猪粪100万吨,尿液140万吨、禽粪40万吨。合计畜禽粪200万吨,尿液180万吨。
    二、循环农业主要工作成效
    (一)种植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1、秸秆还田推进情况
    目前利用秸秆还田最大量的是稻麦秸秆。上世纪80年代,稻麦秸秆综合利用量较大,达到秸秆产出量的70-80%,主要为农村生活薪柴、作为牲畜饲料过腹还田、堆沤还田和副业编织加工使用,剩余的秸秆作为生产纸浆原料。农技部门也开展了稻麦秸秆还田的试验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12万hm2(180万亩次),每亩还田量150-200kg,对土壤有机质与营养元素的补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秸秆的利用率减少,大量秸秆堆于田间地头,随意焚烧事件常有发生,造成大气污染。90年代末,上海市开展了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目前全市秸秆通过机械粉碎后还田的比例占到全市稻麦种植面积的80%左右,但去年以来因为柴油的大幅涨价,成本大增,农民使用的积极性不高,有待政府部门加强鼓励。
蔬菜秸秆还田近两年刚开始试验示范,市郊有小部分地区,开展以蔬菜秸秆粉碎和畜禽粪便腐熟混合堆制后作为有机堆肥,作为园艺场改良土壤肥力的物料,如浦东新区对大中型规模以上的园艺场配备了蔬菜秸秆粉碎机,以促使园艺场自身循环利用蔬菜秸秆。
    2、蘑菇培养料产业化推进情况
    把大容积的稻麦秸秆和畜禽粪放在特别的隧道设施中,通过隧道发酵技术生产蘑菇培养料,这不仅是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利用的重要手段,而且对提高蘑菇产量、促进蘑菇生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市南汇区汇仑食用菌有限公司,于1999年开始引进该项发酵技术,实现了蘑菇培养料的产业化生产,获得了较好效益。
    汇仑蘑菇培养料生产厂占地面积约20亩,其中稻草堆场4500平方米,拌料操作场地3600平方米,6条隧道发酵房500平方米,以及仓库等配套用房500平方米。机械设备主要铲车、翻堆机、翻料机、切草机、提升机、以及输送机等。目前,每年实际生产8个月,年生产蘑菇培养料100万平方尺,折8000吨,年产值240万元。这部分培养料,可提供100户菇农进行家庭种菇,平均每户1万平方尺。农户使用这种蘑菇培养料,不仅大大减轻了自已配制培养料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蘑菇产量30%左右。
    汇仑蘑菇培养料产业化生产,是由上海市农委产业化办公室扶持的。该项目总投资250万元,其中市财政扶持150万元。据初步测算,如果全市家庭种菇的菇农,能全部用上隧道式发酵技术生产的蘼菇培养料,那全市需要再建设15家蘑菇料生产企业。
    (二)养殖业与种植业连接的循环利用
    1、建设畜禽粪加工处理中心
    为提高郊区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和利用率,上海从2003年起,将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列入三年环保行动,即政府支助在集约化养殖场附近建造肥料处理中心处理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料,解决干粪不再成为污染源而作为资源利用出路。在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中,已建成的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畜禽粪便处理中心,以及在宝山区、金山区、奉肾区、崇明县的5个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总投资达7330.89万元,年生产加工有机肥能力达9万吨,带动了周边86个畜禽场粪便综合治理;2006年起,按照市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继续抓好第二批5个有机肥加工项目的新建和扩建工作,投资比例为市、区县、企业三家3:3:4配套,建设单位为农工商北片农场畜禽粪便处理中心、上海光明荷斯坦金山奶牛基地畜粪处理中心、南汇区生态有机肥料中心、上海超越特种生物肥有限公司、上海禾绿生物有机肥处理中心,建设区域分别在长征农场、金山廊下现代农业园区、南汇区航头镇、奉贤区金汇镇、青浦区重固镇。
在建设畜禽粪加工处理中心的基础上,上海近几年推广建设标准化的生态畜禽养殖场,对原有养殖区域进行规范性标准化改造,改变粗放型的养殖方式,实行“健康养殖”,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禽粪尿的集中收集处理,2006年新增了17家市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2007年建设16个生态化畜禽养殖场,为畜禽粪便的加工利用提供了方便。
    2、商品有机肥推广
    市委市府高度重视畜禽粪处理问题,为解决畜禽粪便污染,减少化肥使用,提高耕地质量,改善郊区生态环境,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上海郊区“基本农田有机肥推广”项目,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自2005年至2007年,市农委下达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数量分别为9万吨、12万吨、12万吨,推广面积分别为60万亩-80万亩。推广应用范围为本市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其中,粮田推广9-10.5万吨,面积60-70万亩左右;蔬菜等经济作物3-4.5万吨,面积20-30万亩。每年实际完成数量达计划任务的100%。2008年市农委继续加大推广力度,推广数量增至15万吨,要求推广面积达100万亩。其中粮食等经济作物10.5万吨,蔬菜4.5万吨。
    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范围为本市范围内的基本农田,重点突出本市规划建设的100万亩设施粮田和30万亩设施菜田,每亩施用量150-200公斤,每吨商品有机肥料市财政补贴250元。补贴后每吨商品有机肥指导价150元。同时部分区县乡镇,为推进商品有机肥推广,实施相应的50-100元/吨的地方财力补贴,全市每年用于推广商品有机肥的补贴约2500-4000万元。
    随着商品有机肥被广泛应用,其功效和作用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除了从循环经济角度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外,就农业生产而言,其推广效果正在逐渐凸显。一是保护了生态环境。全市40余家企业全年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五十余万吨,约占规模畜牧场畜禽粪便总量的1/4,对促进环境改善,解决农村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提高了耕地质量。不合理使用化肥和长期忽视有机肥的投入,带来土壤质地变差,耕层变浅等一系列农业生产问题,而长期坚持施用有机肥后,将有利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对提高耕地质量,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三是改善了农产品的品质。商品有机肥在水稻、西甜瓜、蔬菜上的广泛应用,对改善农产品品质,保持其营养风味具有特殊作用。四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商品有机肥普及推广,为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有机产品提供了理想的肥源,带动了“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推进了规模化合作社品牌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农牧结合修复断裂的生态链
    建设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使已经分离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生产重新结合,修复已经断裂的农业生态链,这是当前研究和推进循环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2008年,松江区以家庭农场为载体,在新浜镇和叶榭镇建立了4个种养结合的试点,为推进循环农业跨出了新的一步。
    以新浜镇罗星村农户盛辉彪为例,该户的家庭农场种植粮田150亩(10公顷),耕作制度为一年稻、麦两熟制,并养殖肉猪400头。可产生345.6吨猪粪,经田头无害化处理后堆制堆肥,堆肥主要用于本场作稻麦生产的基地,多余部份也可提供周边的农田。此外,每年产生的456.5吨的尿液,平时贮存于1300平方米的积尿地。积尿池深度2米,体积2600立方米。尿液在积尿池好氧自然处理后,以液肥的形态用于本场水稻淌灌或二麦浇灌。
    为了培育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松江区人民政府对这次试点采取了积极的扶持政策。首先,对家庭农场种植粮食,在市财政已经实施的种粮补贴的基础上,由区财政再每亩补贴200元土地流转费。其次,占地面积为3.5亩的猪舍、饲料间、积尿池、以及相配套的各种附属设施,全部投资约50万元由区财政扶持。再次,家庭农场所养的肉猪,其苗猪、饲料则由上海松林食品公司提供,家庭农场按松林公司的要求进行代养,如成活率达到97%,料肉比达到2.98:1,由松林公司向家庭农场支付每头肉猪50元的代养费。
    4、沼气化利用
    畜禽粪尿通过厌氧消化工艺转化而获得沼气,也是目前畜禽粪尿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的有效方法。它不但能提供清洁能源沼气,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而且还能消除臭气,杀灭致病菌和致病虫卵。上世纪90年代初,原上海市农业局也设立了“农村能源办公室”,专门从事沼气技术的管理和推广,并对部份设备设施作了一些补贴,因此在市郊较大程度上推进了畜禽粪尿沼气化利用的推广。
    本世纪以来,随着农村家庭养殖的不断萎缩,加上市郊农村全部已使用液化煤气作为燃料,以及原本对畜禽沼气化利用的扶持力度不大,故沼气化工作逐年滑坡,农村能源办公室也相应撤销。到目前为止,全市仅有上海种猪场等30余家大中型畜禽场还在使用沼气,年生产沼气300多万立方米。其中星火沼气站、上海大丰猪场、上海汇绿蛋鸡场等,已先后安装发电机组进一步利用沼气发电。以上海汇绿蛋鸡场为例,该场饲养蛋鸡15万羽,建有800立方米沼气塔一座、并有同济大学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帮助设计和安装的发电机组2座,日产沼气1500立方米,日发电2000度。沼气和发电项目,总投资建设费用共480万元,其中市财政扶持160万元,区财政扶持160万元,企业承担160万元。
    (三)化肥农药减量化
    1、背景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对市郊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分类调查统计结表明,2002年,上海市郊农田化肥和农药的平均使用量(有效量)为612Kg/hm2和5.76Kg/hm2,比全国平均400Kg/hm2和2.33Kg/hm2分别高53%和147%,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单位耕地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且品种结构不够合理,利用率低,造成农药、化肥浪费和面源污染。为此,减少化学农药和农学肥料使用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被列入市第二轮、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内容。
    2、主要成效
    一是农田氮肥亩均使用量减少了10%,化学农药亩均使用量减少了8%。二是农药、化肥结构得到了优化。高毒农药比例减少至零,中等毒性农药比例降至58%。
    3、政策扶持
    一是实施农药补贴。为鼓励农民交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积极性,规范农药使用行为,改善生态环境,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拨出专款进行补贴,补贴幅度每亩23元~40元。二是大力推进植保专业防治体系建设。截止2007年我市各级财政共拨出专款4571万元用于配置植保机械,并组建植保专业防治组织2583个。三是通过政府“补贴一块”,村镇“扶持一块”,搭配一部分经济绿肥“补充一块”的方法,鼓励农民种植绿肥,累计种植绿肥150万亩左右。四是对使用有机肥和配方肥实施补贴。
    4、主要做法
    一是实施绿肥轮作养地制度。每年种植绿肥30万亩左右。每种植一亩绿肥与种植小麦(油菜)相比,可减少农药有效量80多克,化肥用量15公斤。二是推广农业防治技术。通过适时耕翻灌水、沤田,清除田间枯枝烂叶、杂草,以清除隐蔽的病虫及其休眠体,有效压低越冬代为害,减少病虫草基数,并适当推迟播期,避开一代灰飞虱和一代螟虫危害。二是提升施药器械装备水平。引进新型施药机械,解决了老机具“跑、冒、滴、漏”等问题,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增强重大病虫害的防控能力。三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目前推广农药占全市用药的70%左右。达到了引导农民选择、使用安全、高效农药产品,控制农药源头、规范农药市场的作用。四是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结合郊区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大力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每年应用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减少化肥用量5000多吨,同时提高了耕地地力和农产品品质。五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研究开发了四种类型的农作物专用肥,并在全市组织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达到80万亩,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水稻等农作物产量也提高了5%左右。
三、循环农业推进中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农药问题
    虽然使用化学农药对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危害、确保我市农业生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通过农药减量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过分依赖于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二是农药过量、重复使用,使田间天敌灭绝,自然控制作用减弱,病虫草抗性增加,更有利于害虫再猖獗,并对食用农产品安全和环境已构成威胁。农药的过量使用还会增加不必要的生产成本,导致农田净收益减少。三是过度使用杀虫剂,农药结构不合理。粮田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比例约为3.2:1.2:1,而发达国家为1:1:2,蔬菜田杀虫剂则高达45.1%。四是技术指导到位率低,工作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化肥问题
    虽然经过双减等减肥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化肥使用还存在着用量较大、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的问题。
    1、肥料用量仍居高不下
    单位播种面积平均使用化肥(实物量)九五期间为1413kg/ hm2 (94.2 kg/亩),十五期间为1587kg/ hm2 (105.8 kg/亩),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为1475kg/ hm2 (98.3 kg/亩)和1455kg/ hm2 (97.0 kg/亩)。2006年统计,单位面积氮肥施用量为480kg/hm2(32 kg/亩),2007年调查,粮田亩投入纯养分量39.6公斤,其中纯氮亩投入量32.7公斤,菜田纯氮亩投入量为44.4公斤。
    2、化肥使用结构不尽合理
    九五期间,化肥中N、P2O5、K2O养分三要素的比例为1:0.13:0.06,十五期间,化肥中N、P2O5、K2O养分三要素的比例为1:0.22:0.12,2006年化肥中N、P2O5、K2O养分三要素的比例为1:0.26:0.16,2008年调查表明,2007年粮田氮磷钾投入比例为1:0.16:0.06,蔬菜田氮磷钾投入比例为1:0.38:0.31,总体上磷钾比例有所增加,但和全国平均水平(三要素比例1:0.45:0.3)还有一定距离。
3、肥料利用率偏低
    据调查,目前我市粮食作物水稻平均肥料利用率氮肥为20-35%,磷肥14%,钾肥较高30%,小麦平均肥料利用率氮肥为25.75%,磷肥8.75%,钾肥较高34.50%。比全国水平也偏低,全国氮的利用率为30%-35%,磷的利用率为10%-20%,钾的利用率为35%-50%。而发达国家氮的利用率为50%左右,磷的利用率30%左右,钾的利用率为60%左右。
    (三)畜禽粪便问题
    市郊养殖业生产中,每年约产生畜禽粪尿380万吨,其中鲜粪200万吨,尿液180万吨。由于养殖业生产大部分已实现规模化经营,况且又是养殖业和种植业各自分离的生产形式,这就对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带来较多的困难。
    在畜禽粪尿肥料化利用中,主要存在着三方面的困难。一是商品有机肥加工成本大,全市从上世纪未起,为了推广商品有机肥,到目前已建成了40家有机肥加工厂,近二年业每年生产商品有机肥15万吨,资源化利用畜禽鲜粪50万吨,约占总量的25%。但有机肥加工成本大,销售价格为每吨400元,这样高的价格农民一般是不能接受的。为此,目前市财政以向农民每吨补贴250元政策(区、县、镇还另有补贴),商品有机肥的推广才能得到实现。二是使用有机肥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农民宁可使用化肥而不用有机肥,原因之一是劳动力问题。此外,畜禽粪简易田头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还未解决,故农民也不愿意去畜牧场拉回畜禽粪积制堆肥。三是尿液的无害化处理技术没有过关,当前的生物和物理处理技术,由于成本太高而企业无法承受,采用自然好氧处理又需占地面积很大的积尿池。在这种情况下,有大部分尿液只能直接排入河道。
    在畜禽粪尿能源化利用中,目前的困难主要也是成本大。沼气化利用,一般1个万头猪场,约需投资200万元左右,再利用沼气发电,就需要再增加300万元左右。目前上海已建成的几个试点,都是以研究项目由政府扶持的。在新的扶持政策没有出台之前,一般单靠企业自身投资是很难实现的。另外,沼气化利用中,沼渣和沼液的利用,也需要与周边的种植业企业协商,特别是劳动力问题。
    四、对发展循环农业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和完善循环农业的法规和政策
循环农业的发展还处于探索推进的初级阶段,而发展循环农业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循环农业的法规和政策,为循环农业创造一个既有法可循,又宽松和谐的环境。
    1、制定循环农业的法规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全国已有山西省、江苏省、安徽省、天津市等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先后制定了《农业环境保护条例》或《农业生态保护办法》等法规,这些法规,都要求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由各级政府具体制定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法规也明确规定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主体,以及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办法,使农业生态保护和循环农业有法可循。为此,建议国家和上海也能在适当的时候,制定和出台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
    2、完善循环农业政策
    本世纪以来,上海市也先后制定了《关于本市100万亩粮田基础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上海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细则》、《关于本市菜田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本市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完善本市冬作绿肥种植补贴政策的通知》、《关于完善施用商品有机肥补贴政策的通知》、《关于本市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的实施意见》、《关于都市现代渔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有力地推进了循环农业的发展。在这次调研中,基层众多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企业,也都要求政府稳定这些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更多的新的政策,以确保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推进循环农业的发展。
    (二)统一制定循环农业发展规划
    准确把握循环农业的发展趋势,科学确定循环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合理制定循环农业的发展规划,规制循环农业的发展。在起步阶段,选择不同的模式进行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统一制定发展循环农业规划时,要注意实行“三转”和培育“三体”。
    1、实行“三转”
    思想观念上,由传统农业发展理念向现代农业转变。第一要树立系统的理念。把农业生产某一领域的相关环节统筹作为大的生产系统,从内在联系上观察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及要素优化组合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寻求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潜在功能的途径。第二要树立生态的理念。把农业生产的某一领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运用自然科学规律观察农业生产结构、功能和发展前景,探索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生产方式上,由资源消耗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变。把农业系统作为经济再生系统,优化劳力、资源、环境、资本、技术等各种要素配置,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开辟资源低消耗、经济高增长新途径。
    运行机制上,由农民分散营向各方协力支持转变。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是新生事物,存在诸多发展瓶颈,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扶持。在现阶段农民分散经营、单兵作战的组织形式下,发展循环农业受到空间和力量上的制约,应采取“政府协调扶持、企业经营动作、专家研究发指导、社会配套服务、农民参加收益”的运行机制,促使各方形成合力,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
    2、培育“三体”
    第一要培育发展循环农业的发展主体。发展循环农业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投入的主体,包括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农民也是收益的主体,包括经济收益和生态收益。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农民能担当起发展循环农业的责任。第二要培育发展循环农业的区域载体。农业园区建设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载体。上海有十二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这既是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又应该是循环农业的推进区和示范区。第三要培育循环农业发展的服务实体。通过成立专业协会,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尤其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形成开放型、多功能、高效性的服务体系。并通过服务实体开展技术服务、资金服务和项目服务,实行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运作,提高循环农业主体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发展科技振兴循环农业
    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是靠科学解决问题。因此,在推进循环农业的工作中,要注意关键技术的研究创新,达到发展科技振兴循环农业的目的。
    1、种植业废弃物的利用和转化
种植业生产每年产生大量的稻麦秸秆和瓜菜藤蔓,这部分废弃物直接还田的约60%之外,其他的秸秆都被随意堆积或就地焚烧,资源变成污染源。目前,秸秆发电、秸秆建材、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秸秆饲料、秸秆肥料等都已在各地示范推广。上海地区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突出作为资源化利用的重点方向,如稻麦秸秆田头快速腐熟技术,秸秆食用菌培养料隧道发酵技术等,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立项攻关研究,以尽快地解决关键技术的创新,从而推动秸秆藤蔓的资源化利用。
    2、养殖业废弃物的利用和转化
    养殖业生产每年产生大量的畜禽粪尿,这部分废弃物除了约60%用于农林肥料外,其他40%特别是尿液被排入河道,成为河道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要加强对畜禽粪便的肥料化利用和能源化利用,当前,要对畜禽粪田头无害化处理技术、畜禽尿液微生物处理技术,组织攻关研究,以解决低成本的畜禽粪尿处理技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二OO八年八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