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秋天手抄报图片:解放军报 地球环境武器研究方兴未艾 地震武器撼山河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3:44:58
  • (解放军报 2003年09月24日 第11版)


            20世纪60年代末期,前苏联在进行地下核爆炸效应试验时惊奇地发现,核弹在地下爆炸产生的威力竟在若干天后引起数百公里乃至数千公里外的某个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随后,专家们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分析,证实了地震的确与核爆炸有关系。这一发现震惊了前苏联的军事家和高层领导。他们猛然意识到,以人为的方式引发地震,造成山崩海啸,无疑是一种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瘫痪其经济的战略武器。


      为了尽快抢占这一武器制高点,前苏联高层领导果断决定,以巴库的地震研究所为中心,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下变化进行研究。不仅如此,前苏联还专门制订了一项“水星”计划,要求加紧研究出能引发地震、山崩、海啸,摧毁敌方战略目标的地震武器。在研究过程中,位于巴库的阿塞拜疆科学院科学家得出了一个结论:核爆炸产生的地下能量可以在离震中很远的地方蓄积起来,并且能量很大。如果以后再进行一次定向爆炸,就能把这些地下能量全部释放出来。1990年,“水星”计划进入试验阶段。阿塞拜疆的科学家将1个接收中心和3个英国生产的数字系统测控台同地下深处的核装置安放在一起,构成了战略性地震武器系统的雏形。但是,还没等科研工作结束,前苏联就告解体,阿塞拜**立,“水星”计划就此搁浅。


      事情没有结束。前苏联研制地震武器的动向刺激了西方军事大国的神经。19 85年,法国不顾国际上的强烈反对,在南太平洋恢复了核试验,数天后也探测到在莫鲁亚环礁地区连续发生多次强烈地震。1993年9月,美国在内华达实验场引爆了一个据称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非核爆炸装置”,其爆炸威力相当于1000吨级核弹的当量,目的是为测试同等当量、同等地质下,非核装药爆炸与核装药爆炸产生的地震效应有什么区别。此外,俄罗斯也于1992年重拾“水星”计划,将其改名为“火山”,并进行了几次试验。但这一计划后来却因资金问题而再度受阻。


      地震武器到底有多厉害,让美、英、法、俄等军事强国对其乐此不疲?它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由于其惊天动地的破坏性。我们曾经见过地震造成一场场惨不忍睹的悲剧,城市瞬间化为废墟,无数家庭家破人亡。虽然人为地震一般不会有这么大的破坏性,但前苏联试验得出的一组数据却同样令人不寒而栗:一枚 1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核弹在一定深度的地下爆炸,造成的地面破坏程度相当于发生里氏5.3级的地震;一枚1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核弹在地下爆炸,则可诱发里氏 6.1 级的地震。由莫斯科地质研究所科学家尼古拉斯领导的科研小组甚至断言,1988 年在外高加索中南部亚美尼亚发生的大地震就是由于两天前相距3200余公里的地下核爆炸试验而加速到来的。4.5万人在这次地震中丧生,足以骇人听闻。其次,使用地震武器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它一般是在本国或己方控制的地区,选择适宜的位置,秘密置于地下深处爆炸,从而引起数百公里乃至数千公里之外的敌国或敌占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对方却很难事先发现。此外,地震武器还能“迷惑人心 ”。受害者还以为是天灾所致,而使用者却可以逃避谴责。


      当然,地震武器也并非如此“听话”。它的指向和精确度很难控制,搞不好害人又害己。它有一定的“滞后性”,碰到有准备的对方就没了辙。此外,建造一个地震武器要耗资大约15亿美元,如此昂贵的造价令人望而却步。


    众所周知,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在实战中投入使用,能造成巨大的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类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因此被国际上列入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的名单而禁止发展。可还有一类武器虽然没有跻身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的行列,但它们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与核、生、化武器相比毫不逊色,这就是愈来 愈高度引人注目的“地球环境武器”。目前,少数科技大国对这类武器的发展不 遗余力,大有借此称霸天下之势。地球环境武器可人为地制造、改变或利用大自 然的某些状态和变化规律,形成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环境状态,以达成一定的 军事目的。令人担忧的是,地球环境武器造成的结果很容易与天然的灾害相混淆 ,难以区分,而且无据可查,因此极具隐蔽性和欺骗性。这方面的研究已引起人 们高度警觉。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人类呼风唤雨已不是神话


      通过技术手段改变或巧妙利用天气条件达成一定军事目的的武器系统,古今 战史典籍中记载了不少。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地球环境武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后,随着气象学的发展和科技知识的积累,人们开始学会使用一些化学制剂来 改变天气。1968年,美国阿拉斯加州的空军基地被浓雾笼罩,装载数百吨军用物 资的运输机难以起飞,美国国防部采用人工消雾技术,向空中撒播消雾药剂,使 大量细小的雾点迅速凝结,变成雨点降落地面,大雾很快退去,185架飞机得以安 全起降。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能对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的“电磁射频武器” 悄然“浮出水面”。这种武器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向天空中发射强大的极低频电磁 波,在空中形成巨大的阻断层,使高空的气流改变路径,并将影响气候变化的气 流前锋阻断,从而造成气候异常,出现连年干旱和洪涝灾害。据外刊报道,1976 年,西方国家的无线电报务员经常收到一阵阵像啄木鸟发出的嗡嗡声,经测定这 种电磁波频率范围集中在10赫兹左右,是来自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基辅地区。与 此同时,天文学家发现大气中的电离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空气中 的气流形成了巨大的阻断层,阻断了正常天气变化气流的前锋,改变了流动的路 径,很快有的地方长期干旱,有的地方则大雨不断。直到1980年前苏联关闭了极 低频的“啄木鸟”信号后,北半球高空气流才恢复正常。1977年,美国也进行了 极低频发射试验,导致北威斯康星州多处滂沱大雨,并引发了时速高达157英里的 强风,摧毁了大面积森林,造成经济损失5000多万美元。尤其在1993年夏季进行 的改变天气形势射频技术实验中,又造成了美国中西部地区大面积洪涝灾害。有 关专家认为,随着人们对气象机理认识的加深,气象武器运用已不可避免。


      “化学雨武器”运用遗患无穷


      “化学雨武器”是通过人工喷洒强腐蚀性物质或植物杀伤药剂,造成敌方暴 露人员伤亡或武器装备加速老化、腐蚀,或者达到使植物非正常快速落叶,甚至 枯死等目的的武器系统。“化学雨武器”诞生在越南战场上,初战就有不凡表现 。当时美国密谋在越南南方建立一条十里宽的缓冲地带,以阻止越南人民军南下 。为了清除缓冲地带茂密的植被,美军分别出动4架C-130运输机,在南方朱邦山 区撒播了大量的二氯苯氧乙酸正丁脂和三氯苯氧乙酸正丁脂混合植物杀伤剂。3天 后,这片山区的树叶开始枯黄,芭蕉腐烂变黑;一个星期后,山区附近植被发生 了急剧变化,树叶落光,并开始枯萎,地面的矮小灌木林、嫩草相继死去,原来 隐藏在密林中的公路、小道、工事、仓库和房屋等陆续暴露出来,随后这些暴露 目标在美军狂轰滥炸中迅速被摧毁。有关专家指出,“化学雨武器”使用后会在 相当长时间内影响当地的环境,造成生态灾难。据考察,在当年美军撒播过“化 学雨”地区,植被数年难以恢复,农作物颗粒无收,战后几十年中就连当地出生 的婴儿畸形率也比其他地区高3倍以上。


      臭氧层破坏谁来“补天”


      臭氧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自然状态下,大气层 中臭氧的含量基本恒定在人类已经适应的浓度上。而人类研制的臭氧武器却能通 过两种途径改变大气层中臭氧的浓度:一是使用特殊催化的超级核弹在敌国上空 大气层中引爆,释放巨大能量并引发催化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变成臭氧,大幅 度增加臭氧含量。二是通过向敌国上空的臭氧层撒播化学药剂,与那里的臭氧发 生化学反应消耗臭氧层,人工“开凿”臭氧空洞,使过量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到敌 国地表。臭氧层破坏后,还会使当地气候变化异常,影响植物生长,造成农作物 减产甚至绝收,进而削弱敌国战争的能力。而且臭氧层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得到 恢复。此外,还有“地震武器”等,国外有关研究表明,随着核武器的问世,人 工诱发地震的幻想已变成现实,迄今国外这方面研究一直在加紧进行中。另外, 少数国家还在研究通过爆炸引发人工海啸,以破坏敌方沿海地区设施、杀伤敌方 有生力量。自然界中,危害性较大的海啸通常是由地震引发的,当地震发生时, 地壳两面板块在海底移动并互相摩擦,上移板块上面的海水会突然隆起,下移板 块上的海水则突然下沉,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巨大的水位差,从而引发海啸。据有 关资料,里氏6.75级以上的地震很容易引发海啸,而随着地震武器技术的成熟和 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海啸武器必定会以全新面目走上战争舞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据外刊报道,少数国家目前正秘密加紧研制环境武器,以期呼风唤雨,铸造出未来战争的“撒手锏”。


      从广义上讲,环境武器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它是代表着一类武器发展及其技术进步趋势的一个新的武器技术群体,其特点是原理概念新颖,对技术发展依赖性强,高新技术含量高。从狭义上讲,它是一种为达到军事目的,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为地施加一定的能量,以改变自然环境,诱发巨大的自然力,创造出有利于己方而不利于敌方的作战条件,或对敌人造成严重破坏的新型武器。


    气象型环境武器走向实战


      有人把气象型环境武器称作是一种既不是枪林弹雨,又不见刀光剑影,但却同样可以达到摧毁和打击敌人目的的“特种武器”。目前,随着大气科学的发展,人类已掌握了20多种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其中可以起到战术武器作用的主要有人造洪暴、人造干旱、人工造雾和消雾、人造寒冷酷热、人工控制雷电和人工引导台风等。


      雷电对军事行动和电子装备,如雷达、电台、导弹、飞机等兵器都有严重影响。人为触发雷电放电,使云体一小部分区域在限定的时间内放电,具有特殊的攻击作用。美国曾制定一个“天火”计划,除了研究人工抑制闪电外,还进行了减少云间放电,增大云地之间放电频率的研究。


      在未来战争中,控制、操纵台风的移动路径将成为一种新战法。将台风等引向敌方,将是一种具有极大威力的战略性武器。据有关报道,1974年10月,美国便成功地进行了台风引向实战试验,造成了空前的破坏。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地震型环境武器紧锣密鼓


      地球自身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聚集体,在地下沸腾的熔岩中贮存着巨大能量。假如这些能量一旦突破地壳的限制,就会引发地震、山崩等破坏力巨大的灾害。地震环境武器就是一种在特定的环境下,采用地下核爆炸和非核爆炸等手段,人为地诱发或制造地震灾害,从而达到一定军事目的的特种武器。


      最早从事地震武器研究的是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地震专家发现,每次核试验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距爆炸中心100公里范围内,通常会发生多次地面震动,这使他们意识到其潜在的军事价值。美国也从60年代开始研究地震武器,花费了数百亿美元,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不仅进行了地下核爆炸触发地震试验,而且还进行了非核爆炸诱发地震的研究。据外刊报道,目前此类武器的研究仍在少数国家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海洋型环境武器于襁褓中


      目前,海洋环境武器其美妙的军事潜力已令少数海洋大国的军事家赞叹不已。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海啸武器、海幕武器和巨浪武器等。据称,巨浪武器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只有几个军事大国在试验中引发了浪级不大的波涛。巨浪武器受海岸、岛屿、洋流等因素的制约较大,使用受限。


    生化环境武器将走出实验室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所有的环境武器当中,生化型环境武器的研制相对较为容易,也是潜在危害最大的一种武器。它是一种利用生物或化学药物等方法,对敌方的土地、农作物、环境等造成生态破坏,从而间接达到战争目的的武器系统。


      目前,化学雨武器已从早先的气象武器演变而来。它主要是通过向敌方地区撒播能阻止地球表面散发热量的化学物质使敌国的大地变成干燥的沙漠,导致生态环境变化;抑或通过人工降雨、雪、冰雪中带有化学药剂,以腐蚀对方的武器装备,甚至杀伤敌方人员,破坏生态环境等。


      氧气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目前,一种新型的激光制导 B L U-82燃料空气弹(也称云爆弹、气浪弹或窒息弹)已用于实战,该型炸弹在目标区爆炸后,顷刻间可将目标区内的氧气全部吸收掉,使躲藏在隐蔽处的武装人员窒息身亡。


    难以自如运用的双刃剑


      环境武器所引发的各类人工自然灾害是人类难以抵御的,其所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可达到甚至超过任何一次大型核爆炸所造成的破坏。据气象学家预测,一个强雷暴系统的能量相当于一枚250万吨当量的核弹爆炸,即使是部分使用,也会产生巨大的作战能量。


      此外,它还有经济性好、隐蔽性强等特点,是一种“兵不血刃”的杀人武器。环境武器具有双重危险,有难以运用自如的致命缺点,决定其发展变化的因素非常复杂,而且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如果一旦使用失误,就会弄巧成拙,贻害无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环境武器所表现出的突出的战场特性,使世界各国对其愈来愈关注。据有关报道,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和试验,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会有一批环境武器启用。而它的大量运用,将使敌对双方围绕着生态环境的控制权与反控制权展开激烈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