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到北大仓:浅谈学案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21:28


学案式教学是课程改革中的产物。新课程理念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老师的启发引导、组织调控、点拨矫正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师要当好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在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下,自主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经过一年的课程改革,传统式的“满堂灌”,教师独自主宰课堂的局面已基本改变。现在的教学多半是老师一问一答地引导,学生仍然被老师牵着走、抱着走,学生的思维仍然被束缚在老师事先设计好的预案和思路中,学生仍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的思维仍然不能真正的放开,不能为探究某一个问题敞开自己思维的翅膀去遐想、去分析、去探究,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认识。他们的回答往往是为了回答老师的问题而回答,往往是看着老师的眼神、根据老师的意图去回答,不一定是自己的真实思维和想法。这种一问一答地引导也不能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空间,所以学生并没真正得到学习地主动权。这样的课堂,气氛仍是紧张的、沉闷的,不能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意义地学习。为了改变上述课堂局面,使课堂教学既能发挥教师启发、引导作用,又能给学生留出充分地思维空间和时间空间,把学习地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我校乃至全县许多学校实行学案式教学。

学案式教学就是把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几个板块,根据老师事先编制好的学案,学生或者自学教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学案中的问题,深入理解和认识本板块要学的内容;或者进行实验或某个活动,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学案中的问题,对现象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然后,由小组选出的代表展示交流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在经过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补充与矫正,老师适时点拨、总结升华,师全体学生掌握该板块的内容。

成功的学案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等等,但是要呈现一堂成功的学案式教学案例,这中间的每一个细节都很关键。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那么新课程改革下怎样才能实现高效率的教学呢?

学案式教学的关键:

一、学案的编排

学案是学生学习方案的简称。它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把教学的目标转化成学生学习的目标,把教学设计转化成适合学生学习活动的学习方案。学案应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目前大多学校使用的学案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指导、问题探究、达标测试、学习小结组成。它们是逐渐递进的。其中问题探究是核心。

“问题探究”是学案的核心部分,该部分的编制方法是,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认知的实际,把一节教学内容整合成几大板块,对于某一板块,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其次是让学生知道思考什么问题,从哪些方面思考。这些问题都是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课本知识题目化,使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其中“问题的设置”是这部分学案的关键。

问题设置的原则:

1.问题的设置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原认知”,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机的衔接起来,也要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衔接起来。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得到激活、丰富和提升并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充分体现数学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的严密性、逻辑性和实用性。

2.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要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认识的疑点和对知识理解的关键点。因为少了教师的演示、讲解,全凭这张“地图”引导学生走到目的地,所以每一个问题就像一个路标,这一站没看清楚很有可能走岔路。所以设置问题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但也不能表面化、肤浅化。如:什么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容易养成学生不加思考的照本宣抄和生搬硬套,不能体现探索的过程,对知识的真谛并不理解。

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启迪学生思维;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

4.问题难度的设置原则:就是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既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又能保护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每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弄明白的时候,他们会领略到无比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功感是保持兴趣的最大的动力)

问题设置是编制学案的难点,要想设计好这些问题时,老师本身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研究和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教师一定站在学生的角度,按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设置,从而达到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教材内容。学案不能简单地设计成大量填空题,把学习过程变成了看着课本找答案,这样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能是习题集和参考资料的简单堆砌。

二、组织好合作小组及小组的合作学习

1.将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组合搭配分成4—6人的学习小组。尽量使各学习小组间无明显差异 ,避免出现只有少数学生或个别小组唱主角的局面 。

2.学生轮流担任小组长,组内以一帮一或二帮一的方式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现共同进步、发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团队竞争能力。

3.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促进小组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养成。

三、组织和调控好学生的展示

1.要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要把学生的真实认识和想法暴露出来。

2.展开生与生、组与组之间的相互补充、矫正、质疑和争辩

3.教师适时、适度的调控、点拨;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4.教师要做好矫正、确认、对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疑点和难点,适度讲解,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由肤浅到深入,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准确到准确。

5.教师要做好对知识的归纳、整合、总结和升华,使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得到落实。

总之,我们教师如果在编排学案时能够考虑得越全面,准备得越到位,预设得越充分,学习的实效性就越有保障。当然,我们教师如果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关注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合作学习中生成的问题,那么,学案式教学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迎合课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