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千古才情万古对》之刘师亮足称“谐联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50:16

刘师亮足称“谐联王”


    30 年代名噪蜀中的幽默大师刘师亮(1876—1939年),别号谐庐主人,四川内江木镇人,原名刘芹丰,乳名小龙。从20 年代起,刘师亮就在成都创办《师亮随刊》,发表自己撰制的讽刺诗文和联语,与地方军阀作斗争,从而名噪一时,也逐渐形成了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独特文采与风格。
    刘师亮出身穷苦,10多岁就开始在自己家开的黄糕铺里打杂,但他自幼酷爱学习,嗜书如命,因而学问日进。他听说镇上有个姓王的算卦先生,很有学问,便常去向王先生请教,两人从此慢慢熟识起来。
    有一天,王先生对他说:“我出个对子,如果你能在三日之内对上,我就收你为徒,尽心尽意地教,若对不上,也就算了。”刘师亮喜出望外,满口答应。
    王先生说: 木镇东下重庆,西上成都,这个穿心茶馆(街两边都是茶馆,中间相通)就在街的当中,我就以此为题出一比上联:
    两头是路穿心店。
    刘师亮听罢出句,当时未能对出。回到家后,他反复揣摩、思索、琢磨,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因为这7 个字乍看起来似乎不怎么样,其实很绝。它要求对句前4 字说明后3 字所指的事物的特点,而后3 字所指事物又必须与“穿心店”一样富有特色,2、6字位上与“头”“心”相对的字要用与表示人体部位相关的字,并且有双关意。他虽下功夫对了很久,都不满意,直到第三天黎明前,他苦思对句仍不得,便凭窗凝望屋外滚滚奔流不息的沱江,又看看自己家所住的低矮的小屋和阁楼,突然灵机一动,心头一亮,当即想出了下联:
    三面临江吊脚楼。
    ①相传这位王先生曾撰书一联自况:投鼠不须忌器,老身之外无长物;伸腰谨防碰头,破屋当中有横。
    有了对句,他感到十分高兴,赶忙跑去告诉了王先生。王先生听了,连声夸赞道:“对得好,对得好!我没想到你能对上这比绝对。”便十分高兴地收刘师亮作了徒弟,悉心教育。
从此,刘师亮更加发愤苦读,加上饱经风霜又很有学识的王先生的悉心指教与点拨,进步很快。有一天,王先生又出半联让刘师亮对句。出句是:
    要应付恶势力,休得莽撞。
    经过王先生的一番开导与指点,刘师亮很快足对了下联:
    想开辟新境界,须要机灵。
    此后,刘师亮每次读书,都要结合书中讲述的道理,琢磨社会和人生的事理。
    木镇有个富商李老板,伪装慈善,吃斋念佛,但却囤积居奇,高利盘剥,欺压百姓,奸污妇女,无恶不作,当地穷苦百姓无不恨之入骨。
    有一年过春节,李老板在大门上贴了一副炫耀自己的对联:
    色即是空空是色;人不恕我我恕人。
    刘师亮一看,轻蔑地一笑,决心巧用自己的智慧和学识,刹一刹李老板的威风。他匆匆回到家里,写了一副针锋相对、揭露李老板丑恶本相的对联,贴在他哥哥开设的黄糕铺大门上:
    命即是钱钱是命;人不害我我害人。
    俗话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做贼心虚的李老板看过此联,认为是在含沙射影地嘲讽自己,便气势汹汹地带了一帮打手到刘师亮家的黄糕铺门前寻衅闹事,兴师问罪。刘师亮见状,毫不示弱,镇定自若地走进人群,对李老板说:“你贴你的对子,我贴我的对子,井水不犯河水嘛!”李老板气急败坏地说:“我家写‘色即是空空是色’,你写‘命即是钱钱是命’;我家写‘人不恕我我恕人’,你就写‘人不害我我害人’,这不是存心捣蛋?”刘师亮说:“我们穷人家不像你李老板家钱多生意大,黄糕是小本生意,卖不到钱,就要饿饭。所以我写‘命即是钱钱是命’。再说,我哥哥是个粗心人,不大爱干净,有人说吃了我哥的黄糕闹过肚子。大家说,这算不算‘人不害我我害人’?”围观的人群一片应和声,李老板哑口无言,只好带着打手悻悻而去。
    王先生去世后,刘师亮为了纪念这位使自己受益匪浅的老人,便把老人大号中的“亮”字取来,改自己的名字“芹丰”为“师亮”。从此,面对黑暗的旧社会,他人穷志不穷,不畏强暴,嫉恶如仇,仗义直言,写了很多构思精巧别致、深刻揭露当时腐朽统治的诗文与奇联妙对,“全凭文字著风骚”,“唤起人民可自豪”、“大呼寰宇人皆醒”,影响波及全川乃至全国,被称为“幽默大师”、“谐联大师”、“联坛怪杰”、“谐联王”。
    刘师亮自幼聪慧敏捷,后曾从事塾师、讼师等行业,辛亥革命后到成都经营商业,兼事写作。《师亮随刊》创办于1929 年,以多载幽默讽刺作品而深受欢迎。当时战乱频仍,重庆、成都等地同受四川军阀侵扰,老百姓对各种军阀无不恨入骨髓,却又敢怒而不敢言。
刘师亮的幽默作品尤其是联语一出,世人读之解恨,见之舒心,便不胫而走,家喻户晓,至今仍在许多地方民间流传。
    1908年,光绪皇帝和作恶多端的慈禧太后相继“晏驾”,丧事办得格外隆重。成都官府衙门规定,家家户户必贴挽联一副,违者斩。刘师亮作了一副贴在门上:
    洒几点普通泪;死两个特别人。
    横披:通统痛同
    民间又传,说这两联系某地一未留下姓名的人家所写。③同此。
    “挽联”贴出后,被官府查了出来,认为用语“大不敬”,罚了他5块银元。没过几天,他家门上又出现了一副新联:
    拗几个酸文字;罚五块大洋钱。
    民国初年,军阀刘存厚占领成都,大小军阀你争我夺,占了地盘就设关卡,征收过境货税,盐商纷纷向省商会请愿,四川省商会总长樊孔周要求解决。1916 年(民国五年)7 月,刘存厚的师长钟体道派人刺杀了樊孔周。成都商会举行盛大的追悼会,当时在成都开浴池的刘师亮写了一副挽联:
    樊孔周周身是孔;刘存厚厚脸犹存。
    由于这副对联通俗生动,很快在城里城外流传开去。
    四川军阀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搜刮民脂民膏,搞得民生凋敝,货币贬值,怨声载道。刘师亮写对联讽刺道:
    一个银元,破、烂、哑;三位死人,邓、田、刘。
    ④此联民间又传作:一个铜元破烂哑;三军都督邓田刘。
国民党政府不仅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而且循私枉法,常判“有钱就有理,无钱理不成”的官司。刘师亮激于义愤,不顾个人安危,在某法院的大门上题写了一联:
    有条有理;无法无天。
    这副对联由两个成语组成,但此处的“条”指金条的“条”,即有了金条便有了理,真是一针见血。人们读罢,无不称赞。
    刘师亮很善于抓住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题材和人们经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写对联,因而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四川成都春熙路的花圃中,有一尊孙中山先生铜像,是四川人民为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集资建立的。后来,四川造币厂缺少铜材原料,把各寺庙的铜像拿去化成了铜水。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也未能幸免,立身铜像被搬走,改成了坐像,剩下的铜料,当然是送到造币厂去了。当时有消息说,为了造铜元,又准备把孙中山的坐像改成头像。刘师亮想,照此下去,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得整个儿抬到造币厂去了,那还了得!于是,他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铜像的底座上:
    两眼瞪着天,准备今天淋暴雨,双手捏把汗,谨防他日化铜元。
    据说当时的政府部门看了这副对联,怕引起公愤和舆论哗然,只好把铜像保留不动了。
    1919 年“双十节”时,刘师亮曾撰书一联,悬贴于大门之上,一时引起许多人的注意,流传甚广:
    乐意总相关,请黄丝妈妈, 白鼻牛牛,庆民国八年双十;
    太平真有相,听爆竹声声,看莲花朵朵,遍锦城九里三分。
    辛亥革命,清帝逊位,辫子剪掉,咸与维新,一般人改呼“皇帝万岁”为“民国万岁”,以为从此便可天下太平了。当时的报纸,也为民国政府歌功颂德,说什么“民国万岁,天下太平”,可是直到1920年,国事民生仍如以往。刘师亮愤懑之余,将报纸上的时语改动两字,撰成一副谐音联:
    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当时四川军阀强征各类苛捐杂税,你方征过我登场,轮番搜刮,民国十几年就预征到民国四十几年,军阀搜刮无度,人民苦不堪言,奄奄一息。成都方言中,“税”与“岁”、“平”与“贫”同音,故此联因巧易2字,立刻变颂语为讽刺、诅咒和抨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听似颂语,实则挖苦,真乃妙笔。故此一经披露,立即在全川、全国流传,为人称道。
    1920年是民国九年,这年“双十节”时,刘师亮所撰的“国庆”纪念联是:
    武昌倡议而还,内争未已,外患纷来,都因北调南腔,依然高唱;
    沪上议和久梗,政变频经,民殷望治,为问西林东海,何以为情?

    ⑤“东海”,指北洋政府傀儡总统徐世昌(徐姓郡望东海);“西林”指南方军政府傀儡岑春煊。
    到1921 年民国十年“双十节”时,刘师亮又撰“国庆节”联:
    你在拖,我也在拖,中华版图,竟此弄成两块;
    公有理,婆亦有理,民国幸福,硬算饱受十年!
    1923 年民国“双十节”,刘师亮又根据当时时事,撰联“庆祝”: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此日又逢双十节;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对天长叹两三声!

    ⑥1916年,湖南湘潭名士王运(字壬秋)应袁世凯之再三召请出任国史馆馆长。时袁世凯复辟的迹象已露,路人皆知,王运调侃袁世凯说:“总统府政事堂应有一块题为‘旁观者清’的匾额,两旁联语应配民犹此也,国犹此也;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此联传出后,有人续为:民犹此也,国犹此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简言之则为:民国何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
    刘师亮忧国忧民,早年信奉改良派康有为等变法革新的主张,后又寄希望于辛亥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他又轻信军阀能改革弊政,杨森初进成都,他也对杨森抱有幻想,希望他能改革政治,使川人稍得苏息,即书一联道:
    频年不解兵,看神仙打仗;全川今有托,喜日月重光。
    结果,事实呢?实在让人吃惊!杨森比过去占领成都的刘存厚还要凶狠,连省城的民众尚且要遭受流离之苦,自己的家乡就更不用提了。当时任四川督军的杨森在成都修通城公路,占地拆房,百姓怨声载道。刘师亮作联骂道:
    民房早拆尽,问将军何日才滚?马路已捶平,看督理哪天开车!
    ⑦此联民间亦传作:民房早拆尽,问将军何时才滚?马路已修通,看督理哪天开车!
     “滚”、“车”均语带双关。石碾压路为滚,怒斥人走开也叫滚,“车”在四川方言中是偷偷溜走之意。
    1924年(民国十三年),军阀杨森、刘湘依靠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支持,赶走了孙中山先生任命的四川讨贼总司令熊克武和第一军军长、东川防务督办但懋辛,杨森当了四川督理,刘湘据有重庆,四川境内各路大小军阀,自占防区,勾心斗角,逞强耍霸,真是群魔乱舞,人民更加叫苦连天。杨森不恨天有眼,只怕地无皮,强占了自流井盐场,又强占成都新老兵工厂,大造枪械,招兵买马,地皮刮了一层又一层,恨不能为自己“刮”出一座金山。他还广置姬妾,荒淫挥霍,好大喜功,崇洋媚外。大地黑沉沉,光明在哪里?希望在哪里?幸福在哪里?幻想、虚妄、糊涂,刘师亮痛心疾首,在一副对联中写道:
    是龙,是虎,是跳蚤,是乌龟,睁起眼睛长期看;
    吹风,吹雨,吹自由,吹平等,捂着耳朵少去听。
    ⑧民间亦将此联传作:是龙,是虎,是跳蚤,是乌龟,睁开眼睛长期看;吹风,吹雨,吹自由,吹平等,捂着耳朵少去听。
    自从杨森进了成都城,连进城挑粪的农民挑粪出城时还得交粪肥税,刘师亮闻知,更是怒火中烧,撰联猛烈抨击道:
    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
    ⑨此联民间又传系郭沫若幼时所撰,联语与此稍异。作:自古未闻屎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
    刘师亮敢于嘲讽时弊,成了名人。他撰作的对联,独具一格,联笔犀利,亦庄亦谐,连普通老百姓也一看就懂,常常不胫而走,到处流传。因此,杨森等视之如眼中盯、肉中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刘师亮自知不为当局所容,性命朝夕难保。但他甘愿为唤醒民众而流血牺牲,曾经写下了这样一副自挽联:
    伤时有谐稿,讽世有随刊,借碧血作供献同胞,大呼寰宇人皆醒;
    清宣无科名,民国无官吏,以自身而笑骂当局,纵死阴司鬼亦雄。

    上联中“谐稿”指他讽刺军阀的文章,“随刊”指他自己在成都创办的《师亮随刊》;下联中“清宣”是“清朝宣统年间”的缩写。此联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到了民国十八年,刘师亮回首往事,不胜感慨悲愤。他在一副对联中写道:
    你革命,他革命,大家喊革命,问他一十八年,究竟革死许多命?
    男同胞,女同胞,亲爱好同胞,哀我七千万众,只能同得这回胞!

    ⑩民间还将此联传作:你革命,我革命,大家齐革命,问他一十八年,究竟革死多少命?男同胞,女同胞,亲爱好同胞,哀我七千万众,只能同得几回胞!
    联中“七千万”是指当时四川省的总人口。
    这一年,刘师亮从成都到重庆,沿途见到人民饱经战乱,鬻儿卖女的惨状,多不忍睹。他曾撰制了多副对联予以披露与抨击:
    米一斗一元,儿一个半元,剧怜载道流亡,人价不如米价贵;
    田一亩八税,货一件百税,要过沿途关卡,捐钱还比本钱多。

    民不聊生之状略见一斑。
    刘师亮撰写的1933年“双十节”联,当时贴于成都昌福馆门口。联曰:
    普天同庆,本晋颂谰言;料想斗笠岩畔,毗条河边,也来参加同庆?那么,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表全民热烈;为问沈阳城中,山海关外,未必依然若狂!这才,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懂狂。
    此联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又被简化成只用成语加锣鼓响器声音: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懂狂懂狂懂懂狂。或: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也有作:普天同庆,庆得自然,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狂到极点,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懂狂。突出了联语的趣味性,使人一看便可联想川剧送祟送死之法器声和男女秽声。
    民国二十七年(1938 年),四川军阀刘湘死后,刘师亮亦撰了一副挽联:
    刘甫公千古;中华民国万岁!
    有人死了,特别是要人死了,挽联上多按照惯例写上“××千古”之类话语,颂扬死者流芳千古。其实死者未必真有“永垂不朽”的资格。由于见惯不惊,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此联看上去用的全是当时的套话,平淡无味,可细一推敲,便可看出“奇怪”之处。上联5 言,下联6 言,这叫什么对联? 3字的人名怎可对得住、对得上、对得起4 字的国名? 着! 撰联者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南方人说“对不起”,北方人说“对不上”,“官话”叫做“对不住”,这才是撰联者的用意之所在。这副对联的奇特之处在于读者必须从联外去体察作者的本意,加之上下联都是仄声字结尾,暗含“不平”之意,这样的讽刺力量,要比任何怒目圆睁地骂上一通要有力得多。民间又有传说称,袁世凯死后,有人亦作联挽之曰: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又作: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此联民间又传作:刘主席千古;中华民国万岁。
    有人说上下联不成对,“刘甫公”怎么能对“中华民国”呢。刘师亮答道:“刘甫公就是对不起中华民国嘛!”真是一语中的,妙句解颐。
    刘师亮以写怪味谐联而名声大噪,就连他的谐文、谐稿也别具一格,即使是写其他正统联语,也少不了诙谐风趣。如他题当时成都双龙池茶馆联:
    消扰攘烦,七分香茗三分水;享共和福,一度春风两度年。
    又如他写的一副婚联:
    子兮子兮,今夕何夕?如此如此,君知我知!
    上联语出《诗经·绸缪》,写新婚男女的欢愉心情;下联取小说中常用语和后汉杨震拒人馈金时语意组合,平仄协调,虚实悉敌,虽为贺喜调侃之语,却不带一丝鄙俚亵邪之气,又能表达友朋间亲昵戏谑之情。更兼系贺其友人金子如新婚,于句中巧嵌两次“子如”2字,更使人不得不抚掌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