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软考报名时间:“相亲巴士”助跑沪上男女寻爱新形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20:07
下一站会有“幸福”吗
下一站会有“幸福”吗

    “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相亲”是一种见面议亲的形式,为撮合单身男女提供机会。历代相亲仪式大同小异,并不稀奇。但每一次推陈出新的“相亲”形式,却总能引发人们对于寻找生命伴侣的思考和论辩。
  去年12月24日,上海街头就出现了这么一辆惹眼的“相亲巴士”,它的出现迅速引发微博“围观团”。人们很好奇,这辆“Love Bus”与传统的相亲形式到底有何不同?
■文/实习生冯媛
  
流动的风景缓解拘谨
  “传统的相亲就是两个家庭各派了一个代表坐到茶楼里或餐桌前,自我介绍加PK自身软实力,双方觉得契合,再拼硬实力,顺利的话,要电话、约会,最后掌控硬实力的人决定终身大事”,“相亲巴士”组织方跨美网总经理白乃慕表示:“以前办过很多类似8分钟交友的相亲会,事先约好2点钟集合,哪怕主办方细心到一个一个电话通知,还总会有一大批人要迟到。”人们似乎都不愿意成为“热衷”于相亲的那一个。
  “相亲少了些浪漫的戏剧性,比较像‘谈判’”,张小姐表示自己不太接受相亲,却乐于帮助身边的“闺蜜”联系“相亲”———“好让大家快点嫁出去”。怎么让参加“相亲”的人化被动为主动,是最费心之处。“以往相亲都会在一个相对闭塞的地方,比如公园、茶座,发现没有一个有眼缘的,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白乃慕认为,巴士虽然只是改变了一个场合,但是“窗外流动的风景”事实上却很能缓解人们相互间的拘谨与尴尬。巴士设计的线路,主要包括徐家汇、静安寺、人民公园、新天地、城隍庙、外滩、金茂大厦等15个站点,“这些热闹的商圈都是情侣集中的地方,人们容易触景生情,抵触的情绪会减低。
  
让相亲生活化“软着陆”
  “时间上的紧迫性、人数上的限定性,使得相亲巴士‘高效’、‘简洁’。”白乃幕介绍,相亲巴士的规则很简单:审核材料,单身男女方可上车。上车后每人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从年龄、工作、学历到心目中理想的类型。经过彼此熟悉,“看对眼”的男女可坐到一起攀谈,相约
  下车。不同的是,“每一个人只能坐5站。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择偶的‘选择综合症’,往往挑得越多越难有结果。”
  主办方曾举办过8000人的交友会,到最后大家都挑花了眼,对彼此的印象很模糊。“我们统计过,人若要在同一时间里接受不同异性的各种信息,控制在10人左右效果较理想。谈得拢的一般就发生在话题开始的半小时内,话不投机给你再多时间也是无效时间。”
  “全程3小时,沿途停靠15个站点。大家不约而同,都很准时。”原以为,此次最快的“牵手”案例要数在第一站就提出下车的一对青年。让随车主持人惊讶的是:“统计上车人数时,发现‘落了’一对青年,赶紧打电话过去询问,得到的回复是‘准备一起去吃饭’”。原来,在寒风中等车时,大家嘘寒问暖、互相熟络,提前“预热”给彼此制造了机会,“好像大家真的在等公交车一样”。“怎么样让现有的相亲形式尽量‘原生态’并接近生活场景就很重要。”白乃慕说:“下一次,会让坐车的站数缩短,相应提高上车次数。”为的是让相亲“软着陆”,实现生活化。
  
抱团克服对相亲的不信任
  对相亲巴士报名结构分析发现,大家多有“抱团心理”,“两三人结伴而来的较多”,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们对爱情期待和恐慌兼具的矛盾心理。“每经历一次不愉快的相亲,都会增加一些寻找爱情的恐惧。”李小姐认为人们对爱情的恐慌,会直接转化为对“相亲”本身的不信任。12月24日当天,微博“微观团”晒出了各自与相亲巴士“偶遇”的“见证照”,围观群众@狮子打怪兽说“蛮有劲额呀”。“大家对相亲的期待值比较高,但相亲毕竟只能提供一个平台”施先生觉得,“还是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主办方说这次共有150位单身人士参加,最终近20对速配成功,速配率接近27%。“有一些虽没下车,但互留了电话。只要他们有进一步交往的意愿,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择偶请先解锁“爱情恐慌”
  参加“相亲巴士”的赵小姐是陪同伴来的,她坦言“相亲的人,更多的是大龄青年,他们当中有人坚持先立业后成家,或晚婚晚育。而且大都是独生子女,择偶要求高,比较挑剔。”赵小姐承认对于相亲总有“要伸手又怕挨打”的心理。相亲的挫败感、疲惫感容易导致爱情恐慌,让网友大呼“伤不起”。
  专家呼吁处在择偶阶段的年轻人,要有“解锁模式”适当给自己放假。既不能随遇而安,随便找个人凑合;也不要为恐慌所打倒,认为宁缺毋滥,最终只能将单身进行到底。
  为新春爱情助跑,主办方透露,一条固定线路的“相亲巴士”将在春节推出,初步定在初三、初四或初五。预计今后每个周末会设置常规线路,为更多寻爱男女创造机会。

(新民晚报社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