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训开班仪式讲话:皖南事变:蒋介石重兵“铲除”新四军内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19:10

皖南事变:蒋介石重兵“铲除”新四军内幕

2012年01月11日09:37腾讯读书我要评论(33) 字号:T|T

  文章摘自:《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
  作者:顾保孜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版次:2005年5月第一版
  本书简介:“皖南事变”的枪声,没有吓倒经过血与火考验的共产党人,面对国民党取消番号,日军残酷“扫荡”和南京伪政权迫降要挟,新四军于困境中毅然崛起,重建军部。从此数十万抗日将士在大江南北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拼杀。该书以强烈的历史氛围,展示了新四军在抗日战场上风云激荡,此起彼伏的恢宏战斗场面。用细腻的笔法描写了一代革命将领血肉丰满的个性和他们的精神历程……

1941年1月,这是历史上一个用血和恨铸就的日子。

皖南事变,数千新四军将士倒在国民党围剿的枪口下。硝烟未尽,蒋介石发布取消新四军番号的通令。危急关头,苏北盐城的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皖南烈士鲜血的征途中挺身站立起来,用单薄且顽强的脊梁承担起重建新四军军部的重任。新军部所属的7个师用血肉之躯抗御着国民党的军事“磨擦”,日军的疯狂“扫荡”和地方各种反动势力的攻击。为此,新四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用血用牺牲用中华儿女年轻的生命换取了新四军走向成熟的脚步。

征战的路是流血的路,只有流血的路才能通往不流血的和平之路。

1941年7月,在战火中壮大成长起来的新军部,在日军狂叫“铲平新四军军部”,重兵包围盐城时,主动撤离。至此,新军部完成了它组建使命。

刘少奇尽全力解救皖南军部危机

一份不能翻译的电报,向盐城告别。17日蒋介石在取消新四军番号通令上签字。20日新军部在绝境中站立寒冷的西北风夹裹着尘土在苏北重镇--盐城的上空漫天飞舞,枯技、黄叶、草屑在冰冻的黄泥地上急速打着旋儿,一会呼啸到东,一会呼啸到西,把冬季的酷冷表达得更加寒心刺骨。日军的轰炸机在这样恶劣的气候里,也不放松对盐城的轰炸,将一串串乌黑的炮弹投落在密密麻麻的民房区。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房屋一片片地倒塌,起火。参天大树劈裂,焦枯。

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在炮火中哭喊着、奔跑着……火焰伴着滚滚浓烟,随着风向,散开一个巨大的黑色雾罩铺盖在城市的上空。

城边串场河畔的文庙也淹没在浓烟中。这座闻名盐城的孔府庙,几经战乱,早已荒芜人烟,飘摇在风雨之中。自从八路军、新四军华中总指挥部1940年底驻扎这里以后,文庙又有了生机,同时也成为敌人作战图上的一处醒目的标记。

连日来,日军飞机轰炸的主要目标就是这个古庙。

1月5日,皖南军部开始北移后,中原局书记、华中总指挥部政委刘少奇就守在文庙中殿的西厢房里,围着电台,等候军部顺利转移的消息。然而,传来的消息一天比一天揪心,到了1月10日,叶挺军长又来了一个短电:

军部除傅秋涛率两个团突围,余均被包围于茂林附近,我们决定死守硬拼到最后一人一枪。同时转告中央迅速向蒋介石、顾祝交涉,并望苏北有所行动以为声援。

军部危在旦夕,刘少奇心急如焚。

仅仅是交涉恐怕难以缓解皖南严重的局势,如果不在军事上采取配合行动,国民党的围剿会更加有恃无恐,后果不堪设想。可是皖南和盐城相隔千里,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11日的深夜,刘少奇和副总指挥陈毅都没有入睡,他们在小油灯前徘徊,在展开的地图上比比划划,最后刘少奇将目光落在江苏中部标有“兴化”字样的地方,用红笔重重画了一个圆圈。那是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老窝。这个“磨擦”专家,仗着自己是第五战区最高长官顾祝同的同乡同学,手上有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又是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霸气十足。从新四军第1、第2支队到苏北后就不断找茬打仗,抢夺地盘。

包围他……?可能才会触动蒋介石的神经!

“如果我们包围韩德勤,必将给蒋介石造成压力,如果继续围剿皖南军部他就要权衡利弊,至少要掂掂抗战统一战线破裂的分量。”刘少奇谈出了他的想法。

“韩德勤军事力量比我们强。上一次曹甸没有打下来,他在那里高筑墙,深挖洞,工事很坚固。我们去围打……怕也难以秦效啊!”陈毅担心说。

“别无选择了,只能如此!”刘少奇决心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