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look2010邮箱通讯录:0257 姓氏略考-叶姓-楹联典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3:51:55
叶姓-楹联典故作者:admin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11-12-02

八.楹联典故:

1.门楣题辞:

楚君遗风:源自受姓始祖沈诸梁,字子高,官至楚国令君(最高行政长官),屡建殊勋,名闻列国,楚惠王赞其“大有功于楚”、“楚尹遗风”即颂其伟绩风范。

 

2.四言通用联:

南阳望族;东粤名家:此联为广东省粤东地区(潮汕、梅州地区)宗祠“南阳堂”堂联。

书成海录;赋就云官: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崇安人叶廷珪,字嗣宗,宋政和年间进士,官德兴知县、太常寺丞,后因与秦桧不和,以左朝议大夫任泉州知州。喜爱读书,到处借阅异书,选择那些能用的内容抄录下来,命名为《海录碎事》。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长洲人叶清臣,字道卿,好学而善作文,宋天圣年间入试时,作《云瑞纪官赋》,名列第二。历官两浙转运副使、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

水心司业;法善追魂: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哲学家叶适,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永嘉人,永嘉学派的代表。淳熙年间进士,历官太学正、司业、博士、宝文阁待制、吏部侍郎。晚年闭门著述,自成一家,在哲学、史学、文学及政论等方面都有贡献。著作有《水心文集》等。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括苍人叶法善,字道元,世代为道士,高宗时被召入京,又历中宗朝,睿宗时拜鸿胪卿,封越国公。他曾求刺史李邕为其祖父作碑文,文成又求书写,李邕不答应。相传一天夜里,李邕在梦中又见他求书,便高高兴兴地为他写好,人称“追魂碑”。

二孤得偶;双溺全忠: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叶杲卿于桂州执法,武化令夫妇俱死,遗二女,叶杲卿怜其孤,娶为二子妇。下联典指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入京,兵部主事叶汝璜与妻王氏赴水同死。

石榴应兆;累叶传芳: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叶祖洽熙宁初与同郡上官均分别中第一、二名进士,应“郡庠石榴,先结双实”之言。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叶致远为直学士,王安石赠诗中有“冠盖传累叶”之句。

清平似水;介节如山: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叶直,字古愚,浙江石门人,为官清而平,善画山水。叶祖洽,字敦礼北宋邵武人,熙宁年间状元,历官校书郎、礼部郎中、左司郎中、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侍郎、洪州知州等。相传他进士时,府学中石榴树未到时令先结两个果,人们都以为是祥兆。发榜时,果然叶祖洽第一,同郡的上官均第二。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叶顒,字子昂,仙游人,绍兴年间进士,历任知州、尚书郎、右司谏、吏部侍郎、尚书,官至参知政事(宰相)。他为人清介,磊落直率,为官清廉,生活俭朴。

 

3.五言通用联:

冠裳累叶第;科甲榴花香:此联为叶氏宗祠“南阳堂”堂联。上联典指北宋·叶涛,字致远,宋朝处州龙泉人,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登进士乙科,后以龙图阁侍制提举崇禧观,任直学士时王荆公赠诗中有“盖传累叶”之句。下联典指北宋·叶祖洽,邵武人,宋熙宁初年公元1068~1077年登进士,时郡庠(学府)一石榴树未到时令,先结二实,人谓吉祥。榜发祖洽为第一,同郡上官均列第二,遂应“郡庠石榴,先结二实”之兆。

东鲁家风远;南阳世泽长:此联为叶氏宗祠“南阳堂”堂联。

月光生碧海;素色满瑶池:此联为唐朝贞元年间的进士、诗人叶季良《赋得月照冰池》诗联句。

事为名教用;理以精神通:此联为清朝时期的金石家叶东卿书赠联。

 

4.六言通用联:

建阳状元府第;水心博士人家: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状元叶齐,字思可,建阳人。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叶适(公元1150-1223年),字正刚,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进士,召为太学正,迁博士。官至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在哲学上有唯物主义倾向,是南宋“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其著述自成一家,学者称水心先生。

 

5.七言通用联:

家藏万卷云樵录;绵绮四时畅春园: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校勘家叶云樵。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画家叶洮,有《畅春园》等传世。

水心文集中原论;金石小笺半茧园: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叶适,著有《水心文集》。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人叶奕苞,隐居不仕,建“半茧园”,著有《金石小笺》等。

石林派衍家声远;武水澜回气象新:南屏村叶氏祠堂联。南屏村位于黟县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全村有近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筑,村中有三十六眼井,七十二条巷,从村头到村尾二百多米的一条中轴线上,至今保留这八个大小祠堂,这种祠堂群在全省也是仅此一家。著名导演张艺谋曾在此执导拍摄了《菊豆》,南屏村也因此出了名。后来陈凯歌导演来这里拍了《风月》,最近大红大紫的奥斯卡大片《卧虎藏龙》中的镖局,就是取景于这里的祠堂。南屏也因此得名“影视村”。南屏的大姓是叶氏,建于清初的叶氏宗祠,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占地达两千平方米,歇山重檐,端庄典雅。祠堂内贵有“钦定翰林”、“御赐翰林”、“钦点知县”等匾额。这是因为叶氏四世祖叶奎光,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当过山西岚县知县,他的孙子叶廷玺便主持建造了这座祠堂。祠堂门前照壁矗立,门楼高大,一人多高的大时古,雕刻的十分精致。两根四十厘米见方的石柱,托着硕厚的额坊和曲梁,真够气派。大门内,由八十六根硕大的木柱,支撑着数百根大大小小的梁枋。柱上挂着这副对联,横枋上悬有“贡元”、“进士”和“松筠操节”、“津逮后生”等功名与褒奖类匾额。此祠堂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此联为毛泽东赠叶剑英联。

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此联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叶恭绰自题联。

万户人烟团曙色;千林鸟鹊变春声:此联为叶仲英撰题叶氏宗祠通用联。

舞随柳絮诗吟雪;弹到梅花月满琴:此联为叶仲英撰题叶氏宗祠通用联。

浣花旧事谁能继;桃花新诗手自题:此联为明朝时期的进士叶方蔼撰叶氏宗祠通用联。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此联为叶剑英《八十书怀》诗句联。

观钓颇逾垂钓趣;种花何问看花谁:此联为现代教育家、作家叶圣陶自题联。

 

6.八言以上通用联:

婺邑肇家声,芹香桂馥;潜山绵世泽,水远山高:此联为叶剑波撰安徽省庐江县玉皇庙叶氏宗祠联。联中“婺邑”,即指婺源、潜川,均为地名。“芹香桂馥”,比喻多才学之士与科举得中者。

介节如山,显冠裳于累叶;清平似水,兆科甲于榴花:上联典指叶顒(前句)、叶涛(后句)。叶顒,字子昂,南宋仙游人,宋绍兴年间进士,历任知州、尚书郎、右司谏、吏部侍郎、尚书,官至参知政事(宰相)。他为人清介,磊落直率,为官清廉,生活俭朴。叶涛,字致远,北宋处州龙泉人,宋熙宁年间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中书舍人、光州知州,后以龙图阁待制提举崇禧观。王安石曾写诗赠他,有“冠盖传累叶”句。下联典指叶直(前句)、叶祖洽(后句)。叶直,字古愚,清朝浙江石门人,为官清而平,善画山水。叶祖洽,字敦礼北宋邵武人,熙宁年间状元,历官校书郎、礼部郎中、左司郎中、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侍郎、洪州知州等。相传他进士时,府学中石榴树未到时令先结两个果,人们都以为是祥兆。发榜时,果然叶祖洽第一,同郡的上官均第二。

著述成一家,共仰泰山北斗;生死无二志,足征赤胆忠心: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叶适事典。下联典指宋朝咸淳中期参知政事叶梦鼎的事典。

乐叙先人之业绩,山水齐颂;群伦后代庆兴隆,天地和鸣:安徽省祁门县箬坑乡马山村(旧称石林村)宗祠联。马山村叶氏宗祠的始祖为宋朝户部尚书椿秀公,据说他为躲避战乱,由歙县黄墩迁至祁门沙堤,椿秀公长子斌迁石林。数百年间,叶氏人才辈出,马山繁荣昌盛。如今先辈的繁华都化作了村中座座古老的建筑,那曲曲折折的街巷,高高低低的马头墙,错落有致,无不显示着小村深厚的历史底蕴。祠内高悬的匾额记载着叶氏所得的荣耀,那块“开国元勋”匾显赫无比,是族人叶功权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被朱元璋封为左军元帅而授。“经明行修”匾为县正堂旌表族人叶兰芳的,他于1900年恩科拨贡,后任祁门东山书院校董,晚年出任祁山小学校长,是祁门教育界的名耆。

支派启五房,丕显丕象共仰,光前裕后;大宗开四世,教忠教孝同祈,辅国兴家:此联为广东省肇庆地区叶氏宗祠联。联语写出了这一支叶氏的发展、繁衍过程。

受姓始南阳,溯瓜瓞之绵长,继往开来,屈指二千余载;宦游违北皖,望松楸而怅惘,封丘表墓,关怀四十三年:此联为安徽省安庆地区叶氏宗祠联。上联典出叶氏的起源、郡望及悠久的历史。下联典指本支叶氏的情况及作者的感想。

 

7.叶向高奇联妙对:

明朝宰相叶向高与陈达公交谊颇厚。陈达公是闽县大乡人,曾任山西巡抚和雁门三关拐督等职。有一回,叶向高回老家福清省亲,途中顺便去拜访已告老还乡的陈达公。陈达公见好友来,忙备酒款待。席间,陈达公以招待不周,语带歉意地说了句: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略为沉思,应了句:客官寓宦宅,富室宽容。

遂成一奇对。宠宰相,指叶向高。此对联共用十八个宝盖头部首的字,令人称奇。而且含意贴切,对仗工整,殊为—不易。后人曾将这副奇联刻在大义祠堂内。

另有一版本说,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公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翁正春不意被将了一军,寻视池塘,眉头一皱,当即应道: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8.典故、趣事:

叶公好龙:源于汉朝时期刘向所著的《新序·杂事》。那里记载道:“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春秋战国时,有个叫沈诸梁的人,字子高。因为楚王把叶地封给了他的父亲,后来他继承了父亲的封地,所以人们称他叶公子高。他非常喜欢龙。天上的龙神听说叶公如此喜欢它,就打算前去拜访叶公。有一天,乌云满天,不一会儿,雷声大作,原来是龙神从天而降,前来拜访叶公。当它的头刚凑近叶公住房的窗子时,尾巴已经甩到了正厅。叶公见了真龙后,吓得面色如土,拔腿就跑。由此可见,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来比喻喜欢空谈而不敢面对实际。有时也指名义上爱好某一事物实际上并非的如此。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

死后佳:南宋名臣叶衡,为汤邦彦所谮罢相谪居彬州。一天,叶衡染病在家,亲朋旧友都来看望。叶衡问众人道:“我恐怕活不长了,但不知道死后舒服不舒服?”一位书生说:“死后很舒服。”叶衡惊奇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死后很舒服?”书生说:“假若死后不佳,死亡的人们就全都逃回来了。然而自古至今,死去的人还从来没有返回的呢。因此,我知其死后很舒服。”满座之人都被他的幽默逗笑了。

叶圣陶与酒: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生爱酒嗜酒,先生酒量很大,很少有人见他醉过,但他有过两次醉酒,一次是1946年朱德总司令的六十岁大寿,叶圣陶应邀赴宴,“酒逢知己千杯少”当时十分高兴,酒醉难以自持,被工作人员护送回家!一次是抗战期间应邀与英国教授雷纳先生较量酒量,两人“酒封对手”,一直对酌到太阳西下,最后雷纳先喝醉了,而叶圣陶却能自己走回家,当然醉倒在家里!

叶开泰”药店:“叶开泰”药店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广州“陈李济”并称为“中国四大中药店”,创建于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创始人叶文机。明崇祯十年(湖1637年),叶文机到汉口行医,在汉口北岸的大码头鲍家巷口设“叶开泰”药室,悬壶应诊,自制成药,以药行医;以医荐药,经销药品,医药两便。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初期,汉口已崛起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首,经过清雍正、乾隆(公元1723~1795年)盛世的发展,汉口以新型的工商业市镇的面貌出现在他人面前。在这时期的叶氏积极扩充业务,改药室为药店。尔后吸取叶氏前辈精通医药原理传统的经验,不断改进成药配方,经过长期反复地试验摸索和精心研制,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1874年),创制出独特的名贵成药,使叶开泰的声誉大大提高。从公元1859~1930年,是叶开泰的飞跃发展时期,被列为中国四大中药店之一。三百多年来,叶开泰继承和发扬了祖国几千年来的医药文化遗产,积累了制药的丰富经验。叶开泰素以传统经营特点:“不断改进配方,创制新药。精选优质道地药材,原料遵古分开炮制,合剂投料准确,精工监制,一丝不苟。货真价实,疗效显著”而驰名中外。叶开泰创制的独特传统;成药中最负盛名的首推“参桂鹿茸丸”、“八宝光明散”、“虎骨追风酒”、“十全大补丸”等名产珍贵成药。为确保优质,叶开泰严格恪守古训:“宁缺勿滥,不好再来。”因而盛誉经世不衰。1912年春,“叶开泰”药店迁至大夹街陶家巷口。1953年6月1日,由叶氏家族经营了三百二十二年的叶开泰药店的制药部分,组建并改名为武汉市健民制药厂,由“叶开泰”的老板任董事长。1988年5月25日,“武汉市叶开泰制药厂”招牌再次挂在了武汉市健民制药厂门口。

扫叶斋”和“踏雪居”:薛雪是当时姑苏城里几乎可与叶天士并驾齐驱的名医,但因为发生了一点误会,两人几乎成为势不两立的“仇家”。薛雪把诊室改名为“扫叶山房”,笔锋龙飞凤舞,酷像秋风扫落叶般酣畅。叶天士则以牙还牙,改诊室为“踏雪斋”,仿佛真的将薛氏踏在了脚下一样,以解心头之恨,从此两人“相见不相识”。这样一直持续了几年。有一次,叶天士年近八旬的老母亲生了重病,高热不退,大便数日未行,甚至到了神昏谵语的地步。叶天士明知是一个典型的阳明腑实证,应该用大黄承气汤泻下,但是十分担心母亲的体质不能承受这样的虎狼之药。犹豫不决之际,忽然想起了薛雪,自言自语道:请教同道,取长补短应是医生的美德,何不请薛雪帮忙拿个主意?遂遣家人前往“扫叶山房”延请它的主人;薛雪得知叶家人的来意,本就对叶有几分钦佩之心的他便欣然随来人同往,给叶母诊病。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一笺承气汤的药方开出,叶天士一看便连连叫好,并诚恳地说:“正合我意。薛老弟不愧为吴中名医啊。”薛雪则谦虚道:“其实叶兄早巳成竹在胸,只是借我的手证实一下你判断的正误罢了。”用药后,叶母很快转危为安。叶天士和薛雪也互相引为知己,“扫叶斋”和“踏雪居”的匾额也被摘下,再末使用,并成了中医界的一段佳话。

冤家巧遇洛阳桥:到泉州的游客,一般总要游览洛阳桥。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人称“海内第一桥”,建于1053—1059年。千百年来洛阳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最令人拍手称快的可数“贾似道与叶李相逢于洛阳桥”了。叶李曾因弹劾贾似道被贬漳州,后赦罪回朝,路过洛阳桥时,适逢贾似道亦这时倒台充军海南崖州,也经过此桥。冤家路窄,两人相逢于桥上,叶李触景生情,于桥上赋一诗:“君来路,吾归路。来来去去何时住。公田关子竞何如,国事当时谁汝误?雷州户,崖州户。人生会有相逢处。客中颇恨乏蒸羊,聊赠一篇长短句。”诗中“雷州户,崖州户”运用的是丁谓诬陷寇准,贬寇准为雷州(今广东海康)司户,后丁谓也因罪被贬崖州(今海南琼山)司户的典故。贾似道过洛阳桥不久,来到漳州木棉庵,被郑虎臣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