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栏中没有语言栏:[评论]关于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4:56:49

』[评论]关于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回复 
作者:玄妙可道  发表日期:2010-12-10 22:49:14  关于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关于老子的这“一、二、三”,两千多年来难倒了无数修道者,就连佛、道高人也对此参透者甚少,传世的就一个也没有了。
  至于意识形态和教条主义之父——孔子误认为道就是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上》)我们是绝对不应该感到太奇怪的。
  存世最普遍对于“一、二、三”的解释是: “一为道、太极......;二为阴+阳,为天+地......;三为阴+阳+和,为天+地+人......”。如果这些解释是对的,那么老子肯定就是错的了。
  对于“道德经”的众多误解,究其根源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后人总是拿儒家的易经思想去解读它。
  八卦是易经思想的来源,但儒家易经思想使本来属于道哲学科学范畴的八卦这一适用于物理世界,预知人、事和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实用技术变成了“意识形态和教条主义”杰作。
  八卦事实上是以阴阳对立为起点,相互转化原理的哲学科学和技术,它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起源,但这并不表明它的高度就一定超越了后世学说。在目前已知世界哲学和宗教文化中,至少“道”、“佛”哲学的高度是超越了“八卦”的。因为:八卦是对物理世界的最高总结,而“道”、“佛”则是对精神世界的最高认识。对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关系,佛家指出了“心物互转”,老子指出了“无有相生”的关系。
  所以,以物理世界的知识去解释精神世界的知识是错误的,更何况易经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理性哲学而属于在许多方面都已经演变成了反自然的违心主义学说了呢。
  
  (二)老子《道德经》“一、二、三” 解读
  
  
  【道生一】
  要正确理解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本义,就首先要从正确认识其中的“一”开始。找到了“一”这个本,再去找末——枝叶——“二、三”也就容易了。
  通过对《道德经》里面: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有之相生”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这几句话来看,“无”——即“道”,是“有”——即“天地”(包括宇宙间一切事物)之母——产生的根源。
  可是,“天地”之“有”是如何为大道之“无”所创始的呢?
  又以“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地毋已宁,将恐废……”观之,万物得以生成和生生不息,乃得到了“大道”所创造的这个“一”,并且顺应了这个“一”的变化规律的缘故。这个“一”便是事物的本体,也是“有,名万物之母”中的“有”。
  事物的本体为什么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呢?这是由于“大道”创造万物的功能“周行而不殆”的缘故。“名可名,非恒名”也正是由于本体“一”不断变化的缘故。
  所以,“道生一”之“一”乃事物自身的本体之义。
  【一生二】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事物在未发生之前其本体是先存在着的。这就好比树木还没有生长出来之前就已经有了种子一样。
  如果拿人的行为,尤其是人造物来说,它们被制造出来之前,我们在大脑中是首先需要对将要被制造物有一个整体设想的。这种整体设想之所以称为“一”,是因为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将之进行分割,那么分割后的各个部分就都已经不能再代表这个本体了。
  那么,“一生二”的“二”分别代表哪两件事物呢?这个本体之“一”又是如何生出这个“二”的呢?
  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也就是说,道创造了本体这个“一”,而物因+动因则使本体的潜在属性转化成为物理属性,但是“物因+动因”这两个因素并不是老子所言之“二”。
  我们认知物理世界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的认知和是非善恶的认知,无论是它的整体还是局部,都要依靠定性、定量的分辨。而一切定性、定量的分别都是由相互依存的两元对立属性构成的。在八卦中,这种对立性就命名为阴阳。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指出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前后相随,恒也” 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一生二”的“二”指的就是一切相互对立的存在,包括感官意识和情感意识上的存在。
  如果拿有一切有生事物而言,我们就可以知道,生命存在充分条件只有两个——吐、纳——能量的周期性吸收与消耗。
  【二生三】
  有些解释认为,“二生三”中的“三”指的是“多”,也就代表万物。这种解读是错误的。因为,生命的吐纳必须有能够满足吐纳要求的条件,否则生命是不可能存在的。
  譬如饿了要吃,因此进食就成了满足能量吸纳的要求。对于动物而言,吃的食物还需要通过劳动或劳动价值交换才能获得,因此劳动就成了满足能量获取的对应手段。
  由于能量吐纳的周期性特征,能量获得了以后,又会被消耗掉。
  吸收的能量除了通过消化食物和内部器官自动运动消耗掉一部分之外,再劳动也消耗了一部分,最后剩下或多或少的能量又如何处置呢?从动物的情况来看,这部分能量是通过休闲活动(包括游戏)和学习而消耗掉的。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劳动、学习和休闲活动构成了生命的一切活动,而且也是一切人造物被发明、创造出来的全部原因。也就是说,生命的一切活动现象背后,从定性的角度来看,所包含的无非都是这三种性质的活动,没有能够超出这三种类型的。
  因此,从人类世界的角度来看,“三生万物”的“三”指的就是劳动、学习和休闲。
  【老子的言下之意】
  “三生万物”的“三”具有生万物的功能。而显然,能够创造事物的似乎只有“自然大道”和动物(尤其是高智商动物,譬如人类),其它事物并不能创造新事物。
  所以,我个人认为,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要指出的是“道”创始万物,和被“道”所创造的人类的一切行为和创造,发生的根本规律和原理。
  然而,对人类世界之外的事物而言,“三”指的又是什么呢?按照满足事物的吐纳和发展变化的条件,以及参照人类行为来看,这个“三”也就是满足吐、纳需要的相对应条件和在这两个条件相互作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