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淘宝:繁简字知识问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30:24
',1)">

繁简字知识问答
编者按:
作品 中出现错别字,是 书法 创作时较常见的现象。如果一件书法作品中出现错别字,作品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出现错别字,或许是作者无意为之,但大多是对这些容易出错的字了解不够所致。因此, 冉献强先生撰写的《繁简字知识问答》,相信读后对你有所裨益。
1. “ 饥 ” 右旁的 “ 几 ” 是 “ 幾 ” 简化的吗?
“ 饥 ” 右旁的 “ 几 ” 不是 “ 幾 ” 简化的。 “ 饥 ” 和 “ 饑 ” 自古就是两个含义不同的字。《说文解字》注: “ 饥,饿也。 饑 ,谷不熟为 饑 。 ” 《现代汉语词典》在注释 “ 饥 ” 的含义时,也是将 “ 饑 ” 这个繁体字列入第二义项 “ 饥荒 ” 之中的。 “ 饥 ” 的繁体字为 “ 飢 ” ,汉字简化时用同音代替的方法,用 “ 饥 ” 代替了 “ 饑 ” 。在书法作品中如果写繁体字,则不能将 “ 饥饿 ” 写成 “ 饑餓 ” 。
2.“ 丰 ” 和 “ 豐 ” 哪个字出现得早?
“ 丰 ” 和 “ 豐 ” 是同一时代出现的,有可能 “ 丰 ” 比 “ 豐 ” 出现得略早一些。在甲骨文中 “ 丰 ” 和 “ 豐 ” 二字均有。 “ 丰 ” 在古文中作 “ ■ ” ,它是一个象形字,表示草木丰茂; “ 豐 ” 则是 “ 豆 ” 上一个 “ ■ ” 字,表示豆之丰满。《康熙字典》在 “ 丰 ” 字下注: “…… 凡邦、 夆 、峰、 豐 等字从此。 ” 由此看来, “ 丰 ” 可能比 “ 豐 ” 出现得略早些。
3.“ 云 ” 是从 “ 雲 ” 中分离出来的吗?
“ 云 ” 不是从 “ 雲 ” 中分离出来的。在简化字中有一种 “ 特征字 ” ,即用原繁体字有特征的部分来代替这个字,如 “ 习( 習 )、丽( 麗 ) ” 等字。然而 “ 云 ” 字却不同。 “ 云 ” 是一个古字,它的形状就像一朵云。 “ 云 ” 在古时除了 “ 云彩 ” 的含义之外,还有 “ 说 ” 的含义。后来,人们为了将 “ 云 ” 与两个义项区分开来,便在云彩的 “ 云 ” 上加了个 “ 雨 ” 字头,成了 “ 雲 ” 字。这个 “ 雲 ” 字,没有 “ 说 ” 的含义。
4.“ 筑 ” 和 “ 築 ” 是同一个字吗?
“ 筑 ” 和 “ 築 ” 不是同一个字。有人认为, “ 筑 ” 是 “ 築 ” 的异体字,这是一种误解。 “ 築 ” 的含义是建筑,而 “ 筑 ” 则是古时的一种乐器,又是地名和水名。《前汉地理志》载: “ 南阳郡有筑阳县。 ” 《水经注》载: “ 筑水出房陵东过其县。 ” 写繁体字时,二字不能通用,如 “ 击筑 ” 不能写成 “ 击 築 ” , “ 筑水 ” 也不能写成 “ 築 水 ” 。
5.“ 愿 ” 和 “ 願 ” 有区别吗?
“ 愿 ” 和 “ 願 ” 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此二字在长期的使用中有些义项交叉,但在某些含义上仍不相同。如在 “ 愿意 ” 、 “ 愿望 ” 、 “ 愿心 ” 等义项中,二字可通用,然而 “ 愿 ” 在 “ 老实 ” 、 “ 谨慎 ” 等含义上,不能与 “ 願 ” 通。如 “ 诚愿 ” 、 “ 谨愿 ” ,不能写作 “ 诚 願 ” 、 “ 谨 願 ” 。
6.“ 系 ” 和 “ 係 ” 含义相同吗?
“ 系 ” 和 “ 係 ” 含义有所交叉,但并不完全相同。如在 “ 联结 ” 、 “ 联系 ” 等义项上,二字可能用,但在表示 “ 系统 ” 、 “ 牵挂 ” 等义时,却只能用 “ 系 ” ,不能用 “ 係 ” 。
7.“ 枪 ” 和 “ 鎗 ” 有何不同?
“ 枪 ” 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写作 “ 鎗 ” 的。在作为兵器这个含义上,二字可以通用,但在 “ 枪替 ” 含义上却不能通用,如 “ 枪手 ” (指考试时代别人作题的人),不能写作 “ 鎗 手 ” ,如指持枪的人,则可以写作 “ 鎗 手 ” 。(未完待续)
18 、“篱”是从“ 籬 ” 中分离出来的吗?
“ 篱”不是从“ 籬 ” 中分离出来的。“篱”和“ 籬 ” 自古就是两个含义不同的字,虽然此二字古时义项有些交叉,但又绝不相同。“籬”的含义是“籬笆”、“樊籬”,古时“笊篱”也有写作“笊籬”的。“篱”的含义是“笊篱”。所以,写繁体字时“笊篱”也可写作“笊籬”,但“籬笆”却不能写作“篱笆”。汉字简化时,以“笊篱”的“篱”代替了“籬笆”的“籬”。简化字“篱”涵容了“笊篱”和“籬笆”两个义项。
19 、“吃”能写作“喫”吗?
“吃”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写作“喫”的,有人认为“喫”是“吃”的异写,这是一个误会。“吃”和“喫”在古时不仅含义不同,读音也略有差别。“吃”的古音读“qī”,它的本义是“口吃”,即“结巴”。《史记·韩非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这里的“口吃”就是“结巴”。“喫”的古音读“jī”,它的本义是“啖食”,即“吃”的意思。杜甫绝句诗中有“梅熟许同朱老喫”。在近代的一些文学 作品 中,常见“喫”与“吃”混用。汉字简化时废止了“喫”,以“吃”代之。但当我们写繁体字时,不能将“口吃”(结巴)写成“口喫”。
20 、“駮”是“驳”的异体字吗?
“駮”不是“驳”的异体字。有人将“駮”和“驳”认为是同一个字,这是不对的。“驳”的本义是马的毛色不纯,故至今辞书中尚有“斑驳”一词。因颜色不一样,又引申出排斥之义,如“反驳”、“批驳”、“驳斥”等。“駮”的本义是一种像马的猛兽。《山海经》:“中曲山有兽如马而身黑,二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名曰駮。”古时有二字混用者,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又将二字字义分开。《现代汉语词典》在注释中将二字在“驳斥、斑驳”等义项中释为相通,但在“驳运、驳船”等义项中不相通,即“驳运”、“驳船”,不能写作“駮运”、“駮船”。
21 、“剪彩”能写作“剪綵”吗?
如果写繁体字,“剪彩”是可以写作“剪綵”的。“彩”的本义是“颜色”,“綵”的本义是彩色的丝绸。汉字简化时用同音代替方法,以“彩”代替了“綵”。“剪彩”的意思是将彩绸剪开。这里所剪的是彩绸,而不是彩色,所以写繁体字时只能写“剪綵”,而不能写成“剪彩”。再如“张灯结彩”,写繁体字只能写“張燈結綵”,不能写“張燈結彩”。同样的道理,这里张挂的是灯笼,拉结的是彩绸,而不是彩色。同时,“彩绸”也不能写作“綵綢”,因为“綵”的本身就是彩绸,如果写作“綵綢”,那就令人费解了。
22、“簾”和“帘”能通用吗?
“ 簾”和“帘”不能通用。这里所说的不能通用,是从繁体字的角度来说的。从简化字的角度来说,“帘”是可以通“簾”的。“簾”和“帘”在古时一些词语中虽然出现过混用(如“簾幕”也有写作“帘幕”的),但它们的本义是不同的。“簾”的本义是“帏簿”,是门或窗间的遮蔽设置。古时,天子、诸侯所置者为“屏”,大夫所置者为“簾”,士所置者称“帷”。后来,这些名称渐混,故有“帷屏”、“簾帷”、“簾幕”诸词。“帘”的本义是用布做的“望子”(即“幌子”),也特别指酒旗,也就是酒店门前的幌子。唐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里的“酒旗”就是“酒帘”。汉字简化时用“帘”代替了“簾”。如果写繁体字,“酒帘”不能写作“酒簾”。
23 、“暗”、“黯”、“闇”三字有何区别?
此三字中的“闇”已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已由“暗”代替,现在只有“暗”和“黯”了。但如果写繁体字,这三个字仍是同中有异。它们共同的含义都是光线不明,如“阴暗”,可写作“阴黯”或“阴闇”。如表示“隐藏”这个含义时,只能写“暗”,不能写“闇”,也不能写“黯”,例如“心中暗想”,不能写作“心中闇想”或“心中黯想”。当表示“糊涂、不明白”时,则“暗”与“闇”可以相通。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句中的“暗”也可写作“闇”。
24 、“国”能写作“囯”吗?
从繁体字的角度说,“国”是可以写作“囯”的。“国”的繁体字为“國”。解放初期,汉字尚无统一规范,当时一些书刊中除了“國”之外,还有“ ”,像人民币上的“中国人展银行”用的就是“ ”。汉字简化时用异体选用法,以“国”代替了“國”。然而,“国”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从“國、 、国、囯、戜、囶、圀、 ”中选出来的。“囯”字早在明朝就已经出现,太平天国的一些文献中也曾用过。按理说,简化字应以笔画少者为宜,而“国”是八画,“囯”是七画,简化时没选“囯”而选了“国”呢?当时是从反封建的角度考虑的。一方地域之内有“王”便为“囯”,这有严重的封建思想,不如一方地域之内有“玉”便为“国”有意义。“囯”作为“国”的异体字,用在 书法 作品 中是完全可以的。
25 、“一、壹、弌”三字有区别吗?
此三字在表数这个含义上是一致的,可以通用,用在其它方面却有一些不同。在表数这个概念淡化时不能通用。如:“一人”可写作“壹人”或“弌人”,但“一定、一些、一齐、一往、一经”,不能写作“壹定、壹些、壹齐、壹往、壹经”,也不能写作“弌定、弌些、弌齐、弌往、弌经”。“弌”作为“壹”的异体字已被废止,而“壹”作为“一”的大写被保留下来。“弌”的功能基本和“壹”相同。在一些特殊的词语中,“一”和“壹”也不尽相同。如:“一万”可写作“壹万”,而“万一”却不能写作“万壹”,“一如既往”不能写作“壹如既往”。在数字中不仅是“一”和“壹”,“三”和“叁”,“九”和“玖”,“ 十”和“拾”都有如此情况。如:“三长两短”不能写作“叁长两短”,“九霄云外”不能写作“玖霄云外”,“十全十美”不能写作“拾全拾美”。
26 、“丽”可以写作“ ”吗?
如写繁体字,“丽”可以写作“ ”。今天的“丽”是用结构省略法从“麗”中截取出来的。然而,为什么上面是一长横而不是两短横呢?这要从“麗”本身说起。“麗”的古文为:“ 、 、 、 ”。这些古字均可看作是“麗”的异体字。但是在隶书中“麗”又写作“ ”,简化字“丽”便是从隶书“麗”中截取下来的。“ ”作为“丽”的古字,在书法作品中可以用。
27 、“龙”是用什么方法简化的?
“ 龙”是用结构省略和 草书 楷化双重方法简化的。“龙”的繁体为“龍”,还有“ 、 、 、龒、 、 、竜、 ”等多种写法。汉字简化时,就是先从异体字“ ”中省去了“帝”,再以“ ”中的“尨”的草书楷化而成的。“龍”本来可以简化作“尨”的,但因“尨”又是一个义为多毛之犬的古字(读音为“m áng”),这样容易引起混乱,故简化作“龙”。
28 、“开”能写作“ ”吗?
“ 开”不能写作“ ”,因为“开”的繁体字是“開”,我们要么写简化字,要么写繁体字,而“ ”则是一个不繁不简的字,准确地说,这是一个错字。“ ”在一些书法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这是因为受草书影响的原因。
29 、“关”字从何处来?
“关”的繁体字为“關”,汉字简化时用结构省略方法,将“關”的“门”字省去。省去“门”保留“ ”(guān),但“ ”的笔画仍然太多,写起来麻烦,故没有简作“ ”。“關”的俗字为“ ”,简化字“关”就是以这个“ ”字省略而得出来的。应该注意的是,“关”又是“笑”的古字,不能把某些字中的“关”旁误认为是“ ”简化的。如“朕”,有人将其写作“ ”,就是因为没有弄清这个道理。其实,“朕”并没有简化。
30 、“雜”为什么简作了“杂”?
“杂”的繁体字为“雜”,另有异体字“襍、 、 、雑”等多种写法。“杂”就是根据异体字“雑”的结构省略的。有人将“杂”写作“ ”,这是不对的。在民间俗字中虽然有将“卒”写作“ ”的(“翠”有写作“翆”的,其中的“卒”也是“ ”),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发现“ ”能单独成字的例子。
44 、“楚辞”能写作“楚词”吗?
“ 楚辞”不能写作“楚词”。“辞”,繁体字为“辭”,古文为“ 、辝”,另有异体字“辤”。“辞”是“辭”的俗字,汉字简化时用异体选用法废止了“辭”。“词”的繁体字为“詞”。“辞”和“词”作为文学体裁的定义是非常明确的。“辞”是汉代以前类似赋的一种文学体裁,特指“楚辞”,像屈原的作品《离骚》、《橘颂》等都是楚辞。“词”是类似于诗的一种长短句文体。这种文体兴于唐,盛于宋,故又称“宋词”。另外,唐以前有一种古体诗也称“辞”,如北朝的叙事诗《木兰诗》也叫《木兰辞》。因为这种“辞”介于“楚辞”和“宋词”之间,故也可写作“词”,像《木兰辞》可写作《木兰词》。由此可知,不仅“楚辞”不能写作“楚词”,而“宋词”也不能写作“宋辞”,只有《木兰诗》,既可写作《木兰辞》,也能写作《木兰词》。“辞”和“词”除了作文学体裁外,在其它一些合成词里也有许多地方可以通用。如:“词典”也写作“辞典”,“词章”也写作“辞章”。但作为语言最小单位的“词”,不能写作“辞”。如:“动词”、“名词”,不能写作“动辞”、“名辞”。
45 、“挡”和“攩”是同一个字吗?
“挡”和“攩”不是同一个字。“挡”的繁体字为“擋”。“攩”只是在“阻挡、遮蔽、挡子”等义项上跟“挡”相通,这时的读音均为“dǎng”。当“挡”读音为“dàng”,含义为“收拾、料理”时,却不与“攩”通,如“摒挡”不能写作“摒攩”。
46 、“淀”和“澱”字义相同吗?
“淀”和“澱”古来为二字,字义也不相同,汉字简化时用同音代替方法,以“淀”代替了“澱”。“淀”的含义为“浅水湖泊”,如“白洋淀”。“澱”的含义为“沉淀”,如“澱粉”。在繁体字中二字不能通用。如“澱粉”不能通写作“淀粉”;“白洋淀”也不能写作“白洋澱”。
47 、“儅”是“当”的异体字吗?
“ 儅”不是“当”的异体字。“当”的繁体字为“當”,它和“儅”有些义项相通,故人们在书写繁体字时容易出现混乱。“当”有两个读音,即“dāng”和“dàng”,而“儅”只有一个读音,即“dàng”。“当”在读“dāng”时的含义不与“儅”同。如:“相当、应当、承当、当今、当家”等词中的“当”均不能用“儅”。“当”在读“dàng”时的含义也并不完全和“儅”相同。因为,“儅”只是在“典儅、儅舖”等词语中与“当”相通。“当”在“恰当、当做、当天”等词语中不能与“儅”通。
48 、“蹴”和“蹵”是同一个字吗?
“ 蹴”和“蹵”不是同一个字。因为“蹴”和“蹵”结构相似,读音又有相同之处,所以常被一些人误认为二字为同字。“蹴”和“蹵”都读“cù”,都有“踢”和“踏”的含义,如“一蹴而就”,也可以写作“一蹵而就”。“蹴”又可读作“jiu”。北方方言表示“蹲”的“圪蹴”一词用的就是“蹴”,这里却不能用“蹵”,因为“蹵”没有“jiu”的读音。
49 、“雕、彫、凋”三字字义是怎样交叉的?
“ 雕、彫、凋”三字字义有所交叉,写繁体字时常常产生一些误会。其实,这三个字的字义交叉很容易区分。要记住的是,“雕”与“凋”字义并不交叉,只是“彫”与“雕、凋”二字皆有交叉。如:“雕刻、雕花、雕梁画栋”可写作“彫刻、彫花、彫梁画栋”。再如:“凋零、凋敝、凋谢”也可写作“彫零、彫敝、彫谢”。不过,“雕”义为一种鸟名时,不能用“彫”。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大雕”就不能写作“大彫”。
50 、“船”的俗字“舡”为什么没废止?
“ 舡”作为“船”的俗字,仍被收入现代词书,是因为“舡”不仅是“船”的俗字,它在古时还有其它读音和含义。“舡”除了作为“船”的俗字外,还有“jiāng”和“qiāng”的读音。古代字书《增韵》注:“舽(páng)舡,吴船名。”这里的“船名”是一种船的名称,而不是“船”字。
51 、“荡”和“盪”有何不同?
“ 荡”的繁体字为“蕩”,因为跟“盪”有些义项交叉,在运用中常使一些人产生误会。“荡”和“盪”在“摇动、摆动、清除”等义项上可以通用。如:“动荡”、“飘荡”、“涤荡”也可写作“動盪”、“飄盪”、“滌盪”。但“荡”表示“浅水湖、水坑”等义时则不与“盪”通。如“芦花荡”,不能写作“芦花盪”。另外,“荡”还有“放纵、行为不检点”之义,这里“荡”也不与“盪”通。像“放荡”、“淫荡”,不能写作“放盪”、“淫盪”。
52 、“及”和“暨”相同吗?
常见到一些“××展览暨××首发式隆重举行”诸如此类的标语出现。这里“暨”的作用和“及”相同,所以有些人以为“暨”和“及”是同音同义字。其实,“暨”和“及”读音并不相同,“暨”读“jì”,而“及”读“jí”,它们除了在“与、和”之义相同外,各自还有其他的含义。同时,此二字又各是姓氏,更不能混淆。
53 、“杕”是“舵”的古字吗?
“舵”的篆书为“杕”,这是因为“杕”与“舵”古时音同义近,而“舵”又无篆书可查,故以“杕”代之。“杕”并非“舵”的古字,它的本音读“dì”,其义为树木茂盛的样子;又读“duò”,义为“船尾小舟”。《淮南子·说林训》:“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舵”古时又作“柂”,释义为:“正船木。”拨正航船方向的木具,不正是今天的“舵”吗?繁体字“舵”可写作“杕”,但还是以写“舵”为好。
54 、“讹”和“譌”相同吗?
“ 讹”繁体字为“訛”,异体字有“ ■ ” ,篆书作“譌”,人们常把“讹”和“譌”误为一字。“讹”与“譌”虽然读音相同,字义也有些相同,但二字并不完全相同。“讹”在“错误”(多指语言文字)这一含义上可与“譌”通,但在其他义项上不能与“譌”通。如:“讹误”可写作“譌誤”,“以讹传讹”,可写作“以譌傳譌”。表示“威胁恫吓”之义的“讹诈”却不能写作“譌詐”。
55 、“厄、戹、阨”三字有区别吗?
此三字读音相同,大部分义项也相同,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此三字在“狭隘、险要”等义项上可以通用。如:“厄”古代字书《广韵》、《集韵》皆注:“同戹。”“戹”《说文解字》释义为“隘也”。“阨”,字书《正韵》注:“狭也。”《现代汉语词典》在“险要的地方”这一义项上,三字也是相同的。但“厄、戹”二字还有“灾难、受困”等义项,这些义项都是“阨”所不具有的。如:“厄运”、“厄难”不能写作“阨運”、“阨難”。汉字简化时废止了“阨”和“戹”,它们的义项均由“厄”所代替。
56 、“範”和“范”能相通吗?
“ 範”和“范”不能相通。在繁体字中,“範”和“范”虽然读音相同,但含义绝对不同,不仅“範”不能通“范”,“范”也不能通“範”。“範”的本义是“模子、好榜样、限制”等。“范”的本义是“草”。《说文解字》:“范,草也。”同时,“范”又是古时的地名、宫名、门名、台名。《战国策》:“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範”和“范”又是两个不同的姓氏。汉朝有範依,宋朝有範昱。春秋时越国有范蠡,秦末项羽有谋臣范增,宋朝有范仲淹,诗人范成大。繁体字“模範”、“典範”、“師範”、“範圍”诸词中的“範”均不能写作“范”。
57 、“泛、汎、氾”三字相同吗?
“ 泛、汎、氾”三字在“流、溢”等义项上可以通用。如:“泛滥”可以写作“汎滥”,也可写作“氾滥”。在其他义项上三字不能通用,如:“泛舟”可写作“汎舟”,但不能写作“氾舟”。“脸上泛红”不能写作“脸上氾红”。另外,“氾”又读“fán”,是一个姓,不能与“泛、汎”二字相混。
58 、“复”和“復、複、覆”有何关系?
“ 复”是“復”结构省略的简化字,再以同音代替法代替了“複”。“覆”没有简化,只是字义与“复”(復)有所交叉。“復”的含义有“转回、再、报复”等。“複”的含义有“重复、复杂”等。“覆”的含义有“盖住、歪倒、翻转”等。在“翻转”这一义项上,“覆”和“復”是相通的。如“翻覆、答覆、覆函”也可写作“翻復、答復、復函”。“復仇、復辟、復查”里的“復”既不能用“複”,也不能用“覆”。“複寫”不能写作“復寫”或“覆寫”。
59 、“俯、 ■ 、俛”三字相同吗?
“ 俯首”可写作“俛首”或“ ■ 首”,人们便以为“俯、 ■ 、俛”三字相同。这三个字除了在“低下”这个义项上相同之外,还有其他义项,“俛”和“ ■ ” 还另有读音。“ ■ ” 除了读“f ǔ ” ,古时还读“tiào”,义近“聘”。“俛”除了读“f ǔ ” ,还读“mi ǎ n ” ,义为“努力”,如“ ■ 俛”(也作“黾勉”)。
60 、“芶”是“苟”的异体字吗?
“芶”不是“苟”的异体字。“苟”和“芶”古为二字,字音相同,字义略有差别。《说文解字》释“苟”义为:“草也”,古代字书《篇海》释“芶”义为:“菜也”。“苟”又是姓氏,《广韵》注:“汉有苟参”。后世在姓氏中也有将“苟”写作“芶”的。故今在姓氏中“苟、芶”便通用了。“苟”在其他义项上不与“芶”通。如“苟且、苟安、苟合、苟延残喘”中的“苟”均不能用“芶”。
61 、“澒”与“汞”是同字吗?
“ 汞”的篆书作“澒”,有人便以为二字相同,其实不然。“汞”和“澒”虽有相通之处,但不完全相同。“澒”是“汞”的本字。“汞”是“澒”演化出的新字,除了在“丹沙所化为水银”这一义项外,均不能与“澒”通用。“澒”的义项较多,如“濛澒”表示“元气未分貌”,“澒溶”表示“水深广貌”,“澒洞”表示“相连貌”等。另“澒”古时又读“fū”,是古代的一个姓,也不能写作“汞”。
62 、“冈”和“岗”的音义是怎样交叉的?
“ 冈”繁体字为“岡”,读“gāng”,又读“g ǎ ng ” ,其义为“较低而平的山脊”。“岗”繁体字为“崗”,读“g ǎ ng ” ,其义为“不高的山或高起的土坡”,一为不高的山,一为较低而平的山,此二义基本相同,二字在读“gāng”时可通用。“山岡”也写作“山崗”。但“岗”在读“g ǎ ng ” 时,不与“冈”通,因为“冈”没有“g ǎ ng ” 的读音。如“崗位、崗哨”不能写作“岡位、岡哨”。
63 、“拐杖”能写作“柺杖”吗?
“ 拐杖”可以写作“柺杖”。“柺”本身就有“拐杖”之义,古字书《类篇》注:“柺,老人杖也”。“拐”本身也有“拐杖”之义,《唐韵》注:“拐,手脚物枝也”。两书所注字义皆是人们所拄之杖。但“拐”另有含义。如“拐弯、拐角、拐骗”中的“拐”均不能用“柺”。
64 、“酒”能写作“氿”吗?
有人将“酒”写作“氿”,这是错误的,“酒”不能写作“氿”。“氿”是一个古字,读音为“gu ǐ ” ,《说文解字》释为:“水厓枯土也”。又音“qiú”,《集韵》释为:“水厓也,或作 ■ ” 。“酒”并没有简化字,“氿”也在一些古典书籍中经常使用,所以不能将“酒”写作“氿”。
65 、“洁、潔、絜”三字相同吗?
“ 洁”的繁体字为“潔”,本字为“絜”。“洁”的本音并不读“jié”,而读“jī”,其义为“河水”。“洁”是一个会意字,引申义为“水清”,宋以后借为“潔”的俗字。“潔、絜”字义和读音均相同。《千字文》:“紈扇員潔,銀燭煒煌”、“女慕貞絜,男效才良”中“潔”和“絜”本为同字,因《千字文》中不能出现重字,故写为两个字。繁体字“清潔”一般不写作“清洁”,因为“洁”是一个不规范的“潔”字。(
66 、改写的地名是简化字吗?
我们国家有些县区的地名不仅笔画繁琐,而且生僻难认,经国务院批准,对这些地名作了改写。这些更改的地名虽然都是原名的同音字,但并不能认为是原名的简化字。如四川省的“酆都县”改为“丰都县”,“酆”改为“丰”,并不是以“丰”代“酆”。从繁简字的角度看,两个字互不相干,而“酆都”却不能写作“丰都”。文学作品中形容阴曹地府的“酆都城”不能写作“丰都城”。新疆的“于阗县”改为“于田县”,也不能认为“田”可以代替“阗”。“于田”也只能作为一个县名,不能作为其它和“于阗”有关的地名,特别是古代的地名。“于阗”是古代的一个国家,在古籍中不能写作“于田”。毛泽东“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中的“于阗”也不能写作“于田”。因为所指的不只是“于阗县”,而是代表整个少数民族地区,且当时的地名也没有改写。类似“酆都”、“于阗”的地名还有很多,都属于这种情况。如陕西的“鄜县”(已改为“富县”),古为“鄜州”。新疆的“婼羌县”(已改为“若羌县”)古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史记?西域传》:“婼羌,国王号。”贵州的“婺川县”(已改为“务川县”),古时为“婺州”。以上改写的地名原字均没有简化,改写后的地名不是原名的简化字。
67 、“尝、会、层、动、运、酝、坛”等字中的“云”从何而来?
“ 尝、会、层、动、运、酝、坛”的繁体字分别为“嘗、會、層、動、運、醖、壇”,这些字中不同的偏旁怎么都简化成了“云”呢?其实,这些字中的“云”有不同的来历。“尝、会、层、动”四字中的“云”是草书楷化的。《王羲之草书诀歌》:“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中的“会”和“念”草书笔画基本相同,下部结构都近似“云”字。又“旧说唐同雁,尝思孝似存。”中“尝”的下部结构也似“云”字。“层”中的“云”是根据“会”的繁体结构类推的,也属草书楷化。“酝、运”二字中的“云”属于声旁更换。“醖”右边的“昷”(jǔ),因表音不准,故更换作“云”。“運”因右边笔画太多,也更换作了“云”。“坛”是近代产生的俗字,其中的“云”属于群众创造的一个结构符号。
68 、“回”和“迴”有何不同?
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刻画孔乙己的迂腐形象,让他写了“回”字的四种写法。其实,“回”字除了四种写法之外,还通“迴”。“回”字有10个义项,其中只有一个“回旋”之义与“迴”相通,其余的均不能相通。“迴”是一个后出字,它是从“回”中演生出来的字,专门用来表示“曲折回环”之义。繁体字“迂迴”、“巡迴”、“迴旋”、“峰迴路轉”等词语中的“迴”也可以用“回”。但“回頭”、“回家”、“回禀”、“回絕”、“一回事”、“第二回”等词语中的“回”,一律不能用“迴”。
69 、“划”与“劃”有别吗?
“ 划”与“劃”古为二字,汉字简化时废止了“劃”,其义由“划”代替。“划”与“劃”的不同有两点:一是读音有差别。“划”古时又读“guò”和“guǒ”;“劃”古时又读“huò”。二是含义也不尽相同。“划”在读“huá”时,义为“小船,拨水前进。”如“划子”、“划船”不能与“劃”通。也就是说“划子”、“划船”不能写作“劃子”、“劃船”。在读音为“huà”时,义为“刻、擦”,可以与“劃”通,如“划玻璃”可写作“劃玻璃”。
70 、“汇”和“彙”相同吗?
“ 汇”的繁体字为“滙”,本义是“汇合”,即多条河水交流在一起,如“百川汇流”。“彙”的本义是“聚集”,如“彙报”。一是多条河流在一起,一是多种事物聚集在一起,这就给人一种概念相同之感。其实不然,繁体字“滙”与“彙”在运用中是有明显区别的,如“百川滙流、滙款”不能写作“百川彙流、彙款”,“彙编、彙總”不能写作“滙编、滙總”。
繁体字都不识,还玩什么书法?
丢人丢大了,一个字:汗!
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赵清海赠送给台湾著名演员归亚蕾一张条幅,上书两个大字:“影後”。这位大文人自以为玩了一下“高雅”,却露出了文化浅陋的底色。在 大陆通用的简体字里,确实是已将“後”字易为“后”字,但作为繁体字,此“后”非彼“後”这是两个不可混淆的字。“后”的原始义类乎“帝王”,如“后羿” (即一位叫“羿”的帝王),后演用于皇帝的正妻,如“王后”、“皇后”。至于表示程序“先后”或方位“前后”的“后”字,在古代汉语里才用“後”这一繁体 字。由此看来,与“影帝”相对应的理应是“影后”,这个“后”既不表示程序也不指涉方位,那么,它决计不宜写成“後”字。“影后”在赵大文人笔下成了“影後”,岂止是笑话,简直是斯文扫地!
其实,这类斯文扫地的事儿并不鲜见。我曾在一个书画作品展上看到过一幅草书的杜甫诗,其中有“门泊东吴万裏船”,不禁哑然失笑。在古汉语中,“裏”字与 “里”字本是两家,两字合一,那是近人用了简体字后的事。凡是用于“里外”、“里面”等处,古人一律以“裏”字为准,而表示“里程”的则统一是“里”字。 “万里船”怎成了“万裏船”?试问那位书法家:你如此大笔一挥,岂不嘲弄了杜甫?本想卖弄一下知识,显露一下聪明,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让人掂出了你 的文化斤量。
对淡出人们视野已有时繁体字,不仅要“识”:能知道它的字形、读音以及与之对应的简体字,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辨”:辨其义。因为在现代使用的某些简体字,一 旦还原为繁体字,其义常会出现相异现象。兹举一例:毗邻小区近日开了一家美容美发店,门牌上赫然写着:“XX美容美發店”。倘若以这家店主开业想发财论 之,似情有可原,但它毕竟是玷污了汉字,犯了不规范使用汉字之忌。一个简化字“发”统摄了两个繁体字:“發”和“髪”。这两个同音的繁体字且不说字形各 异,其义也迥然不同:前者古义为放、扬、生、射等,如“百發百中”、“發芽”、“發展”、“發达”;后者有两义,一是头发,如“髪肤”、“理髪”,二是古 长度名,“十毫为髪”、“不差毫髪”。美容美发中的那个“发”字应该用哪个繁体字,还需明言么?
现今大陆的简体字,当然是旨在便于使用和推广汉字,因为它简化了笔画,易于记忆、书写,但有一个颇为现实的问题是必须规范化,万不可在不辨其义的情形下,自作聪明地混用之,诸如从日语引进的“干部”一词不能写成“幹部”,陆游笔下的“沈园”不能以“瀋园”代之。我曾写有短文《学点古汉语》,提倡当今的中学生 “识”些繁体字,现在看来,还得让他们懂得如何去“辨”繁体字,在免去从《二十四史》中找不到《后汉书》(因为这三个字是“後漢書”)的尴尬事的同时,也 少些将“影后”误为“影後”、“美发”误为“美發”的荒唐事。当然,这首先应当从文化人做起,以上就是还得识辨繁体字的全部内容。
书法家容易写错的字
干:對應三個繁體字: (干)涉,(乾)燥,(幹)部;
后:對應兩個繁體字: (後)面,皇(后);
系:對應三個繁體字: 唔(系),關(係),聯(繫);
历:對應兩個繁體字: (歷)史,日(曆);
钟:對應兩個繁體字: 時(鐘),(鍾)意;
板:對應兩個繁體字:老(闆),木(板);
表:對應兩個繁體字:手(錶),外(表);
丑:對應兩個繁體字:(醜)怪,子(丑)寅卯。
范:對應兩個繁體字:模(範),(范)仲淹[注:姓氏];
丰:對應兩個繁體字:(豐)富,(丰)采;
刮:對應兩個繁體字:(颳)風,搜(刮);
胡:對應兩個繁體字:(鬍)須,(胡)闹,(胡)亂;
回:對應兩個繁體字:(迴)旋,(回)頭,(回)報,(回)族;
伙:對應兩個繁體字:(夥)計,團(夥),(伙)食,(伙)房;
姜:對應兩個繁體字:生(薑),(姜)子牙[注:姓氏];
借:對應兩個繁體字:(藉)口,(藉)題發挥,(借)錢;
克:對應兩個繁體字:攻(剋),(剋)期,(克)勤(克)儉,千(克);
困:對應兩個繁體字:(睏)倦,(睏)覺,(困)苦,圍(困);
漓:對應兩個繁體字:(灕)江,淋(漓);
里:對應兩個繁體字:表(裏)不一,這(裏),(里)程,鄰(里)關係;
帘:對應兩個繁體字:窗(簾),垂(簾)聽政,酒(帘)[注:旗子狀嘅標誌];
面:對應兩個繁體字:(麵)粉,(麵)條,當(面),表(面),反(面);
蔑:對應兩個繁體字:污(衊),(蔑)視;
千:對應兩個繁體字:鞦(韆)[注:簡體:秋千],一(千),(千)秋基业。
秋:對應兩個繁體字:(鞦)韆,(秋)季;
松:對應兩個繁體字:(鬆)散,(松)樹;
咸:對應兩個繁體字:(鹹)菜,老少(咸)宜;
向:對應兩個繁體字:(嚮)前走,方(向);
余:對應兩個繁體字:業(餘)愛好,(余)[注:第一人稱代詞,我];
郁:對應兩個繁體字:(鬱)(鬱)葱葱;,濃(郁);
御:對應兩個繁體字:抵(禦),(御)驾親征;
愿:對應兩個繁體字:(願)望,(願)意,許(願),赵?#91;注:老实谨慎之意];
云:對應兩個繁體字:(雲)彩,(雲)南省,子曰詩云;
芸:對應兩個繁體字:(蕓)薹,(芸)香;
沄:對應兩個繁體字:(澐)[注:大波浪],大江(沄)(沄);
致:對應兩個繁體字:細(緻),(致)敬,(致)力;
制:對應兩個繁體字:節(制),(制)度,(製)造;
朱:對應兩個繁體字:(硃)[注:名詞:朱砂],(朱)紅色;
筑:對應兩個繁體字:建(築),(筑)[注:古代樂器];
准:對應兩個繁體字:(準)則,瞄(準),(准)許;
辟:對應兩個繁體字:复(辟),開(闢),精(闢);
别:對應兩個繁體字:告(別),(別)人,差(別),(彆)扭;
卜:對應兩個繁體字:占(卜),前程未(卜),蘿(蔔);
种:對應兩個繁體字:(种)[注:姓],物(種)起源,(種)田;
虫:對應兩個繁體字:
昆(蟲),毛(蟲),長(虫)[注: “虺”的本字,毒蛇]
党:對應兩個繁體字:(党)項[注:姓氏],(黨)員;
斗:對應兩個繁體字:車載(斗)量,煙(斗),北(斗)星,(鬥)牛士,(鬥)智(鬥)勇;
谷:對應兩個繁體字:五 (穀)雜糧,稻(穀),山(谷),進退維(谷);
划:對應兩個繁體字:(划)船,(划)得来,刻(劃);
几:對應兩個繁體字:茶(几),(幾)乎,(幾)個;
家:對應兩個繁體字:(傢)具,(傢)什,(家)庭,(家)乡,科学(家);
据:對應兩個繁體字:占(據),(據)點,凭(據),拮(据);
卷:對應兩個繁體字:風(捲)殘雲,讀書破萬(卷),試(卷);
蜡:對應兩個繁體字:(蠟)燭,(蜡)[注:古代嘅一種年終祭祀];
了:對應兩個繁體字:(了)卻,受不(了),(瞭)解、一目(瞭)然、不甚(瞭)(瞭);
累:對應兩個繁體字:(纍)贅,罪行(纍)(纍),(纍)计,連(累);勞(累);
朴:對應兩個繁體字:(朴)刀,(樸)素;
仆:對應兩個繁體字:前(仆)后繼,(僕)人,公(僕);
曲:對應兩個繁體字:彎(曲),戲(曲),(麯)酒;
舍:對應兩個繁體字:(捨)棄,施(捨),宿(舍);
胜:對應兩個繁體字: (勝)利,名(勝),(胜)任;
术:對應兩個繁體字:
技(術),苍(术)[注:中草藥],白(术)[注:中草藥]。
台:對應四個繁體字:
1.天(台)[注:山名又地名],兄(台)[注:稱呼];
2.亭(臺)樓閣,舞(臺),
3.寫字(檯);
4.(颱)風;
体:對應兩個繁體字:身(體),(体)夫[注:抬靈柩嘅人);
涂:對應兩個繁體字:
1.(涂)[注:水名;姓],(涂)月[注:農曆十二月],(涂)吾[注:水名(見《山海經?北山經》)];
2. 生靈(塗)炭,(塗)改;
吁:對應兩個繁體字:
長(吁)短歎,呼(籲);
佣:對應兩個繁體字:雇(傭),(傭)人,(佣)金;
折:對應兩個繁體字:奏(摺) ,(摺)叠,曲(摺),(折)本,(折)斷;
征:對應兩個繁體字:遠(征), (徵)召,象(徵);
症:對應兩個繁體字:(症)候,(癥)[注:腹中結塊之病]結;
厂:對應兩個繁體字:(厂)[注:多用于人名],工(廠);
广:對應兩個繁體字:(广)[注:多用于人名],(廣)阔、(廣)東省;
发:對應兩個繁體字:(發)達,頭(髮);
复:對應兩個繁體字:重(複),繁(複),(複)雜,(復)查,(復)習;
汇:對應兩個繁體字:(匯)合,(匯)款,(彙)聚,詞(彙);
获:對應兩個繁體字:
捕(獲),(獲)得,收(穫);
尽:對應兩個繁體字:(儘)管,(盡)力,前功(盡)弃;
苏:對應兩個繁體字:紫(蘇),江(蘇),(蘇)维埃,(甦)醒;
坛:對應兩個繁體字:天(壇),花(壇),設(壇),論(壇),體(壇),(罎)(罎)罐罐,(罎)子;
团:對應兩個繁體字:(團)结,(團)體,師(團),(團)員, 湯(糰),飯(糰);
须:對應兩個繁體字:必(須),(須)知,胡(鬚);
脏:對應兩個繁體字:肮(髒),內(臟),五(臟)六腑;
只:對應兩個繁體字:(隻)言片語,一(隻),(衹)不過,(衹)有;
记住这些繁体字,以免闹笑话
在一些特殊场合,常常需要使用某些繁体字。没有系统学过繁体字的人往往以为笔画多的就一定是对应的繁体字,于是在由简变繁时发生错误,例如把“皇后”转换成“皇後”,把“才学”转换成“纔學”,闹出笑话。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几个常用的简体字所对应的繁体字,对简体字和繁体字转换不熟悉的朋友可以学习一下。虽说繁体字在生活中很少用到,但也要未雨绸缪,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bēi时,意义是用脊背承载,其对应繁体字是“揹”,如“背负、背包、背带、背包袱”。读bèi时的所有意义都没有对应繁体字,“背”就是本字,如“背面、背离、背井离乡、后背、脊背、背山面海”。


读bǔ时意义有二:一是姓氏,如“卜桂英”;二是“占卜、卜卦”。作这两个意义解释时“卜”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的繁体字。只有在“萝卜”里读bo时才有对应的繁体字“蘿蔔”。


作“能力或指称有一定能力的人”讲时,“才”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的繁体字,如“才干、才能、才学、德才兼备、才思敏捷、才貌双全、才高八斗、才疏学浅”。
“才”在表示以下意义时的对应繁体字是“纔”:1.表示刚刚发生:“她才来,顾不上去看你”;2.表示原来不是这样,现在出现了新情况:“他说了三遍,我才明白他的意思”;3.表示仅仅、数量少:“这个小村子总共才有十几户人家”;4.表示强调:“我才是班长呢!”5.表示事情实现得晚或结束得晚:“到老才享上清福”;6.与“必须、只有”等连用,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只有这类意义中的“才”才可以转换成“纔”。


在“丑时(凌晨1-3时)、丑年(如辛丑年)、丑牛” 等表示地支的第二位,以及“丑角、小丑、文丑、武丑、名丑”等表示戏剧角色的词语中,“丑”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的繁体字。
表示丑陋、叫人厌恶、不光彩的事物等意义时,如 “长得丑、丑事、丑闻、丑陋、出丑、献丑、家丑不可外扬”等,“丑”才能转换成“醜”。


“范”当姓氏讲时没有对应的繁体字,此外的义项对应的繁体字都是“範”。“範”字简化时借用了同音字“范”,所以“模范、规范、师范、示范、就范、防范、范畴、范本、范围、范例、范文、范性”中的“范”都可以转换成“範”,只要注意别把姓氏的“范”写成“範”就行了,否则姓范的先生、小姐就会对你有意见哦。


“复”对应的繁体字有两个,分别是:“復”和“複”。
“復”表示恢复、报复、转过去或转回来、书刊或者文件的复本。对应繁体字为“復”的词语有“反复、往复、答复、批复、回复、恢复、复兴、复辟、复出、复仇、复印、复学、复习、复读、复明、复函、复工、复古、复审、复查、复活、复制、复职、复交、一去不复返、复发、复课、复旧、复刊、复婚、复兴、复旦大学”等。
“複”表示非单一的、多数的。对应繁体字为“複”的词语有“复合、复方、复杂、复句、复数、复线、复写纸、复音、复眼、复叶、复姓、繁复、复式教学班、复式住宅”等。
将“复”转换成“復”还是“複”,需要辨别其意义是什么,万不可想当然。
注意,“覆”与“复”不相干。“覆盖、颠覆、天翻地覆”的“覆”不能写成“复”。


“干”读gān时有多方面意义:其一是“天干”的“干”,相关词语有“天干地支、干支纪年”;其二是“触犯、扰乱或关联”,相关词语有“干涉、干扰、相干、干犯、干预、干政、干系”;其三是“盾牌”,如“干戈、干城”。作这些意义讲的“干”没有对应的繁体字。战国时吴国的铸剑名匠“干将”读作Gānjiāng,这个“干”也是没有对应繁体字的。
“干”读gān时,还有“干燥、水分少、干的食品、空无内容、拜认的亲属关系”等意义,作这些意义讲的“干”对应的繁体字是“乾”,相关词语有“干燥、干枯、干旱、干涸、干净、干杯、干粮、干菜、干草、干果、干电池、干爹、干姐妹、饼干、肉干、杏干、老白干(酒)、干红或干白(葡萄酒)、干坐两个小时”等。
“干”读gàn时,对应的繁体字是“幹”。常见的相关词语有“干部、干练、干事、干活儿、干劲、干道、干线、干渠、干流、树干、主干、精干”等。
顺便指出,“乾”字在“乾坤、乾隆”和人名里读qián,且不能简化为“干”。


“谷”指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或指姓氏时,没有对应的繁体字,如“山谷、河谷、深谷、低谷、波谷、谷地、谷底、谷文月”。
“谷”指粮食作物这个意义时,对应的繁体字是“穀”,如“五谷、稻谷、谷物、谷子、谷穗、谷壳、谷草、谷粒儿、谷仓、谷苗、谷糠、谷雨(节气)”等。


“后”有两方面意义:
其一指君主或帝王的正妻,如“后羿、三后(指夏禹、商汤、周文王)、皇后、王后、太后、后妃”。这个意义的“后”没有对应的繁体字,是不能写成“後”的。
其二是指在时间、方位等顺序中靠后面的,这个意义的“后”本字是“後”,简化时借用了笔画较少的同音字“后”,相关意义的词语有“后面、后头、后来、后手、后首、后宫、后院、后备、后辈、后生、后援、后勤、后背、后天、后妈、后代、后怕、绝后、后世、后事、事后、过后、善后、饭后、日后、嗣后、身后(指死后)、人前人后、思前想后”等。


只有作“胡须”解时,如“胡子、山羊胡、连鬓胡、仁丹胡、刮胡刀”等,对应的繁体字才是“鬍”,其他意义的“胡”都不能写成“鬍”,而是本字“胡”,例如“胡琴、二胡、京胡、高胡、板胡、革胡、胡地、胡麻、胡豆、胡椒、胡桃、胡萝卜、胡说、胡乱、胡话、胡扯、胡闹、胡作非为、胡吃海塞”等词语中的“胡”都没有对应的繁体字。


其基本意义有二:
作“伙食”和姓氏解时,如“伙食、伙房、伙夫、包伙、起伙、伙先生”,“伙”是没有对应的繁体字的。
表示同伴、伙计、同伴组成的集体、人群、联合之意时,如“合伙、同伙、团伙、散伙、伙同、拉帮结伙”,“伙”的对应繁体字是“夥”。
注意,“入伙”有两个义项。当表示加入一个“伙食集体”时,只能写成“入伙”,如“他中午在学校食堂入伙”;当表示加入某个“干事的团伙”时,可以写成“入夥”。


“获”有两个对应的繁体字:一个是“穫”,一个是“獲”。“穫”与收割庄稼有关,如“收获”。“獲”与狩猎有关,如“捕获、擒获、俘获”;表示“得到”意义的“获得、获利、获知、获罪、获益非浅、获悉、获释、获救、获胜、获奖、获准”的“获”都应转换成“獲”。


表示矮小的桌子、姓氏时,读jī,没有对应的繁体字,如 “几案、茶几、窗明几净”。
表示副词“几乎”时,也读jī,但对应的繁体字是“幾”。
表示询问数目多少和大于一而小于十的不定数目时,读jǐ,对应的繁体字是“幾”,如“几个、几何、几时、几分、几天、几年、几点、几度、几许、几次三番、十几岁”。


“借”有两方面意义:作“临时使用别人的财物,事后应归还”讲时,“借”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的繁体字,如“借代、借贷、借债、借款、借书、借用、借读、借调、借光、借道、转借、租借、出借、借刀杀人”。作“假托、利用”讲时,其对应繁体字是“藉”,如“借口、借故、凭借”。
注意,“藉”自己有两个读音,jiè和jí。读jiè,作“垫子”义,如“草藉”时不能简化为“借”;读jí,作“杂乱”义,如“杯盘狼藉、狼藉一片”,更不能简化为“借”。


读juǎn时,对应的繁体字是“捲”,意思是把平、直的东西卷成圆形,相关词语有“卷曲、卷烟、卷尺、卷帘、卷发(fà)、行李卷、卷铺盖、卷子(一种蒸熟的面食)、卷须、卷心菜、卷土重来、卷逃、龙卷风、卷缩、卷舌音、胶卷、鸡蛋卷、烟卷儿、一卷(量词)纸、卷起风浪、卷入纠纷、卷扬机、把席子卷起来”等。
读juàn时,没有对应的繁体字,表示书本、量词、卷子、文件之意,不能写成“捲”,如“试卷、考卷、交卷、白卷、案卷、闭卷、开卷、阅卷、画卷、卷次、卷子(试卷)、卷轴、卷首、卷面、卷宗、第二卷、开卷有益、手不释卷”等。
中国经典民歌小调精选200首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