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咨询公司:家庭常备药酒的制作方法及功效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3:03:15

家庭常备药酒的制作方法及功效大全

药酒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极广,家庭自备药酒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用来泡药酒的白酒度数不宜过高。因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有的易溶于水,有的易溶于酒,如果酒的度数过高,虽然可以增加酒精溶性成分的析出,但不利于水溶性成分的溶解。一般而言,泡药酒的白酒度数在40度左右最好。

  其次,泡药酒时应将动植物药材分别浸泡,服用时再将泡好的药酒混合均匀。这是因为动物药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其药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泡出来;而植物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于水或酒精中。分开浸泡,便于掌握浸泡时间。

  其三,泡药酒不宜用塑料制品,因为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质容易溶解于酒里,对人体造成危害。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同时,泡药酒还应尽量避免阳光照射或灼热逼烤。

  其四,服用药酒时,不宜加糖或冰糖,以免影响药效,最好加一点蜜糖,因为蜜糖性温和,加入药酒后不仅可以减少药酒对肠胃的刺激,还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药效。

  家庭药酒的制作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酒的选择,中药材的选用和加工,药酒的制作方法,以及药酒的储藏


     一、酒的选择     药酒,用白酒、米酒或黄酒加入相应的中药材经过浸泡加工配制而成。药酒按照其作用大体可分为治疗性药酒和滋补性药酒二类。滋补性药酒虽然对某些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但其主要是对人体起滋补保健作用,促进身体健康。此类药酒多具有较好的色、香和独特风味,可作为一般饮料酒,可以佐餐或随量饮用。治疗性药酒是以治疗或防治疾病为主要作用的药酒,在配方上多有一定的要求。     药酒是酒和中药共同加工制成的一种饮品,其中酒主要起溶解、析出、稳定、调和味道等作用。药酒的酒精度根据选用的酒种而有高有低。部分外用药酒,还可以用药用酒精来配制。在制作药酒时,选择何种类的酒作为溶媒是炮制药酒的头道步骤。     早在唐代,我国第一部官修的药典《新修本草》就指出:“诸酒醇醨不同,唯米酒入药。”宋明时期,都是用米酒作为配制药酒的原料,至清朝始,渐渐普及使用白酒来浸泡药物。现今,大多数药酒仍然以白酒作为溶媒,这是因为白酒酒精浓度较高,容易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析出。制作药酒时,不论选择何种酒作为溶媒体,都应注意酒的质量、浓度和用量。所谓酒的质量,主要指在购买酒时,要注意酒的色泽、气味、口感等。一般说,炮制药酒使用质量优等的酒为佳。以白酒为例,好的白酒应是无色透明,不混浊,无沉淀物,气味芳香,口味甘醇浓烈。而黄酒的质量则要求色黄褐而透明,气味浓郁淳厚,口感柔和爽口。制作药酒时,根据所需药酒的性能和功效,把握好酒的浓度,十分重要。如果酒的浓度过高,药物中的水分容易被渗出,而药质变硬,有效成分反而难以溶解析出。如果酒的浓度过低,则药物可能因吸收水分而体积膨胀,同时一些苦味质及杂质等易被溶出,影响药酒的气味。一般来说,配制滋补类药酒时,应用的原料酒的浓度可以低一些;配制祛风湿,、活气血、疏经络的药酒,则原料酒的浓度可高些。     二、中药材的选用和加工     配制药酒时,要按照其主治和功效,选用适当的中药,特别注意同名但不同种药材,或同一药材不同使用部位或不同加工炮制的功能差异。如牛膝有淮牛膝和川牛膝的不同,淮牛膝产于河南,含有多量钾盐和皂甙,功能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川牛膝则产于四川,不含皂甙成分,临床应用以活血化瘀,引血下行为主,两者有较大区别。另如,地黄有生地、熟地之分,生地擅长清热凉血养阴,而熟地偏于养血滋阴补肾;当归用须活血,用身则补血;小麦分淮小麦和浮小麦,前者安神,后者敛汗;黄芪用于固表、利水、托疮等应生用,用于健脾补中气应炙用。凡此种种,选用均应加以注意。     选择好药材之后, 在制作药酒之前,还应进行适当加工处理, 如洗净泥沙、拣去杂质、切片轧粉、装袋包扎等。此外,有些药材还要进行炮制加工,以减轻毒性,使适于用来制作药酒。早在唐代,孙思邈就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凡合药酒,皆薄切药。”一般说,用来浸泡药酒的中药都应或切成薄片、碎片,或轧成粗末、小块,有的矿石类及介壳类药还需碾成细粉状,这样做的目的是扩大药物与酒液的接触面,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扩散、溶解和析出。但也要注意碾末不宜太细,过细则破坏药物的细胞,可使细胞内一些粘液质或不溶物质进入酒液,不但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扩散、溶解,还会使药酒混浊。有的药物带有毒性,如附子、半夏等药物,使用之前应进行必要的炮制加工后再使用。     三、药酒的制作方法     我国已经有上千年药酒制备的历史, 方法由简到繁, 多种多样, 各有所长。最初的制备方法是将中药直接放入酒中浸泡,如唐代孙思邈就说:“凡渍药酒,药皆切细,生绢袋盛之,纳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李时珍则另有方法,他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或以药煮汁和饭,或以药袋安置酒中,药入坛密封,置大锅中,水煮一日,埋土中七日,出火毒乃饮。”综合历代医家制作药酒的方法,按生产方法的不同,主要有浸渍法、渗漉法、酿造法等方法。     浸渍法是家庭药酒制作时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又有冷浸法和热浸法的不同。对那些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单味药,或味数不多的药物,或有较强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多采用冷浸法。如果药酒的处方配伍众多,酒量有限,用冷浸法有效成分不易浸出,就应当选用热浸法。对酒精度数较低的酒,如黄酒、果酒,不容易将药物中某些有效成分溶解出来,也常常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物的有效成份能尽可能多的析出。     冷浸法:将药物适当切制加工,若泡用的酒量不多,可将切片或粉碎的药物用干净纱布、绢布袋包装,扎紧袋口,放入酒器中;大剂量制作则不用袋盛,直接将药物置于容器内,然后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浸泡时间根据处方需要和酒量多少而定,一般经1个月左右, 最短不少于7天。密封后的酒器应放置在阴冷避光处,适当搅动或晃动,使酒与药物能充分接触。开始每天搅动或摇晃1次,7天后可改为每1周搅动或摇晃1次。待药物有效成分浸出后,取上清酒液,药渣压榨后弃去,酒液静置过滤澄清,贮存在酒瓶中,慢慢饮用。有些药酒需浸泡较长时间,如龟蛇酒、三蛇酒、虎骨酒等均需浸渍3个月至半年,才可饮服。另有一种冷浸方法,不需压榨去渣,而在浸泡到一定时间,即开始取上清酒液服用,服去一半药酒液时,再加入适量原料酒,如此往复,直至药味清淡为止。余下药渣,可研为细末,用第二料药酒送服。如参茸酒就可用此法泡制。     热浸法:将药物轧粗末,或切薄片,放进酒器内,加入适量的酒,密封瓶口,然后隔水蒸煮至沸,取出候冷,放置于荫凉处,继续浸泡至规定时间,滤取上清酒液,药渣则压榨后取液过滤,两液合并,经澄清后,装瓶慢慢饮用。 另有一种方法也属于热浸法,即将药物放陶器(如砂锅)中,加入适量酒,用厚纸将酒器口封固,浸泡数小时后,上文火慢煮至沸,取下候凉,静置2~3日,滤取上清酒液,药渣压榨取汁,过滤澄清,两液合并,装瓶备用。     渗漉法:渗漉法适用于大量药酒的制作,需要一定的设备。渗漉法使用的工具称渗漉筒,是一种呈上宽下窄,上面敞口,下面有水龙头开关控制的渗出小口的筒式或缸式装置。这种方法利用酒液自上而下,缓缓渗过药粉,形成良好的浓度差,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扩散和析出,其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成份提取也较浸渍法完全。制作时,先将药物轧成粗粉状,加适量白酒浸渍2~3小时,使药物充分浸润膨胀,然后分层均匀装入底部垫有脱脂药棉或滤过纸的渗漉筒中。每次装药都用木棒将药压紧,注意不要将渗漉筒过于装满,以三分之二容量为宜,药物上面盖以干净纱布,再在纱布上铺一层洗净的细小石子,以免加入酒时,药粉浮起。倒入酒前,先打开下面的开关,放出筒中药物内的气体,再慢慢加进白酒,当液体自下口流出时,关闭开关,将流出的液体倒回渗漉筒,继续加酒至高出药物表面2~3厘米,盖上筒盖,密闭放置数天。打开下口开关,使经过渗漉的酒液缓慢流出,流速要控制,不宜太快,如以10公斤药粉计算,每分钟流量在30~50毫升左右。同时还要注意随时在上面补充加入白酒,使酒不低于药物表面,至原料酒加完。当渗漉出的酒液达到所需药酒量的80~85%左右时,停止渗漉,取药渣进行压榨取液,与渗漉液合并,澄清过滤后,装瓶密封备用。     酿造法:本法是用米、曲和药物,通过直接发酵的方法酿取成酒。古代常用此法,而近代民间还有应用。其方法为:根据处方取用适量的米(糯米或黄粘米)、酒曲和药材。先将药材捡洗干净,打成粗粉状;米淘洗干净、曲粉碎。以水浸米,令膨胀,然后蒸煮成干粥状,待冷却至摄氏30度左右,加入药粉和酒曲,搅拌均匀,置陶器内发酵。发酵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如温度升得太高,可适当搅拌以降温。经过7~14天,发酵完成,经压榨、澄清,滤取酒液。将滤取的酒液装瓶,再隔水加热至75~80摄氏度,以杀灭酵母菌及其它杂菌,保证药酒质量并便于贮存。另一种方法是先煎煮中药,取药汁与米搅拌同蒸煮,然后加入酒曲发酵成酒。用酿造法制作出的药酒,酒精度较低,适于不会饮酒者。     制作药酒时,为了缓和药性,调和口味,便于服用,还常会使用一些矫味剂或着色剂,常用的如红糖、冰糖、白砂糖、蜂蜜等。     四、药酒的储藏     配制药酒时,在准备工作阶段,除了购买药材外,还要选择合适的制酒用的器皿。选用合适的酒器对浸制药酒,保证制酒质量以及贮藏药酒都十分重要。制酒容器应以陶瓷制品或玻璃制品为宜,而不宜使用铝合金、锡合金或铁器等金属制品。使用的酒器应有盖,以防止酒的挥发和灰尘等污染。陶瓷容器具有防潮、防燥、避光、保气,以及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等优点,而且外形古朴美观,具有文化特色。但在防渗透方面要比玻璃制品差。玻璃酒器经济价廉,容易获得,是家庭自制药酒常用的容器。但玻璃有吸收热的特点,且透明透光,容易造成药酒中有效成分的不稳定,影响贮藏。一般应选用深色玻璃酒器为佳。药酒制作完成后,应及时装瓶或盛坛,酒器上口要密封,勿使酒气外泄,防止空气与药酒接触,以免药物氧化和污染。封好瓶口的药酒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和避光的地方。服用时,随饮随倒,倒后立即将瓶口或坛口封闭。     此外,如果配制的是外用药酒,还要注意应做好标记,放置到安全合适的地方,以免被误作内服药酒饮用。

饮用药酒的方法

       ①药酒通常应在饭前服用,一般不宜佐膳饮用,以便药物迅速吸收,较快地发挥治疗作用。药酒以温饮为佳,能更好的发挥药酒的温通补益作用。如果饮用药酒不当,也会适得其反,因而需要注意饮用禁忌。

  ②服用药酒不宜过多。服用药酒要根据人对酒的耐受力,每次可饮10~30毫升,每日早晚饮用,或根据病情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及浓度而调整。药酒不可多饮滥服,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多服了含人参的补酒可造成胸腹胀闷、不思饮食。多服了含鹿茸的补酒可造成发热、烦躁,甚至鼻出血等。此外,饮用药酒时,应避免不同治疗作用的药酒交叉饮用。用于治疗的药酒在饮用过程中应病愈即止,不宜长久服用。

家庭常用药酒配方方法 
 1.补气补血酒 
人参33克,黄芪25克,当归身20克,龙眼肉60克,川芎15克,熟地45克。用50度米酒浸泡1个月。 
功能和用法:适用于气血虚弱、面色苍白无光泽,乏力,或月经稀少色淡,月经来迟等。每次服10~20毫升。不善于饮酒者可将此酒冲入汤水中饮用。或以此酒炖鸡效果亦佳。 
禁忌:感冒发热、溃疡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忌服。 
2.壮腰补肾酒 
巴戟60克,肉苁蓉45克,川杜仲33克,人参25克,鹿茸片18克,蛤蚧1对,川续断30克,骨碎补15克,冰糖75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和用法:壮阳健腰补肾,适用于男子腰膝酸软乏力,阳痿;亦可用于女子性欲淡漠,低血压,腰酸无力等。每次服10~20毫升。 
禁忌症:同上。高血压患者勿饮。 
3.活血化瘀酒 
田七(即三七)85克(打碎或切片),当归25克,川续断33克,苏木28克,川芎30克,红花18克,延胡索35克,香附15克,冰糖70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和用法:活血化瘀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旧患,肌肉筋骨疼痛。每次服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处。禁忌症:同上。 
4.祛风活络酒 
白花蛇90克,川芎32克,川木瓜20克,姜活、独活各25克,千年健40克,制川乌18克,秦艽28克,川牛膝45克,半枫荷50克,冰糖100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和用法:祛风活络,活血止痛,适用于慢性风湿筋骨疼痛,且疼痛多发生于寒冷潮湿天气者。每日服2~3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处。 
禁忌症:同上。此药酒含川乌,不能多饮。 
5.养身酒 
杞子90克,黄精65克,黄芪32克,当归身28克,冬虫夏草38克,龙眼肉60克,人参25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补气血,养身益寿,是温和的健身酒,可使人面色红润光泽。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量不宜超过30毫升,老年人以10~15毫升为佳。 
禁忌症:同上。 
6.外用跌打酒 
生川乌10克,生草乌10克,两面针15克,樟脑20克,大黄18克,冰片17克,细辛12克,苏木32克,60%酒精1.5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活血散瘀,舒筋止痛。外搽疼痛部位,每日3~5次。皮肤破损处忌搽。禁止内服。